《〈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诵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品析语句,把握诗人形象。
3.感悟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重点难点】1.品析语句,把握诗人形象。
(重点)2.感悟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重点难点)【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诗词沙龙]品味千年风雅,共享盛世繁华欢迎来到“桃都实验中学古秋季艺术节之古典诗词品鉴沙龙”活动现场。
[游戏]诗词九宫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找出共同特点:梦2.作者简介,初晓认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诗词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二、初读入梦,明节奏[诵读过程]第一遍,注意读清楚字音。
第二遍,要求:读清楚节奏。
慢一点,诗的味道通过吟诵才能出来。
第三遍:老师读。
第四遍:学生读。
(一)识字音僵(jiāng)戍(shù)阑(lán)形似字:戊(wù)戌(xū)(二)明节奏1、方法指导:七言诗的常见节奏有“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唐|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活动:用拍手明节奏的方法读诗。
三、自读解梦,懂诗意[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词,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陆游僵卧②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教材注释】①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
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3、由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预习准备】1、朗读全诗,并能够吟诵。
2、读陆游诗歌《书愤》和《壮岁从戎》,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完成导学案。
【教学设计】导入:课前音乐《精忠报国》。
这首歌曲听起来高亢激昂!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精忠报国》,宋朝有一个抗金英雄,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是谁?(岳飞)在当时,不仅有岳飞这类奋勇杀敌的爱国将士,还涌现出了一批满含热情、一心想要奔赴边疆报效祖国的爱国诗人。
陆游,就是其中一位。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悟1、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仕途不畅。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结束军旅生活,入蜀任职。
后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其晚年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看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2、背景介绍。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
3、注意节奏,朗读全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都说诗言情,诗歌是用来表达情绪的,这首诗中就有一个直接表现情绪的字,是哪一个字呢?明确:“哀”(齐读第一句)5、诗人处于怎样的条件下会想到“哀”这个字呢?我们从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僵、阙、戍、绫、鼾"等。
*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2.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和节奏,读出韵律。
* 抓住关键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收复国土的豪情壮志和赤诚情怀。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师先讲解生字词和诗歌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 诵读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典故与背景介绍。
结合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谁能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可是,有一个宋朝的大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当时屈辱的南宋,当时南宋被北方金国欺压,岁岁年年被迫给金国缴纳岁币、进贡。
他看着自家的土地被金国一点一点地侵占,看着自家的亲人被金国贵族任意侮辱,他的梦想就是要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统一中国。
可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68岁时还被罢官。
在咱们学过的他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就曾真实地描述了当时国家的现实:“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投影出示)这首诗中描述了当时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象征了当时统治下百姓的眼泪一代又一代地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被当成了与内地隔绝的一道天然屏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理解诗意
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
夜深了,大
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
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朗读。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陆游、谭嗣同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情境导入在中国古代所有的诗人里面,有两位最让我感动,一位是诗圣“杜甫”,一位是被梁启超赞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这位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2.诗词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
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陷害,终于被排挤罢官。
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
部编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
【单元目标】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借助联想和想象,读懂诗歌,从对比、虚实结合等角度评说诗歌的妙处,读出陆游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对照诗歌的注释和赏析,以陆游的口吻,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日记。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铁马冰河的画面。
【教学难点】从文中选择一个词,点评一句话,评说诗歌的妙处。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知识积累:积累与陆游相关的古诗词。
我喜欢的陆游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的陆游诗歌中的爱国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常识:陆游,______(朝代)爱国诗人,字_______,号_______,梁启超诗云: “集中十九从军乐,__________。
”词语释义:僵卧:_______ 戍轮台:_______ 夜阑:_______ 铁马:_______依据诗歌赏析概括诗歌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哪些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读好一首诗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准感情基调。
活动2:学生展示朗读,师生评价。
活动3:再读诗歌,对照诗歌的注释和赏析,以陆游的口吻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日记。
任务二:赏读,解说一种手法活动1:结合联想与想象,描绘铁马冰河的画面。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教学设计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包括主题分析、诗句解读、意象描绘等。
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可以对展示小组的内容进行提问、补充或评价,以促进全班范围内的深入交流和思考。
互动评价
个人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思考或疑问,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05
课堂练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过程反思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背诵、默写诗词,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分享在小组合作中的经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学生向教师反馈练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诗歌的内涵和魅力,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06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收获和遇到的困难,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孤寂荒凉的村庄。
孤村
不为自己哀伤。
不自哀
思:想着,想到。
夜阑(lán):夜深。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
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诵读》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诵读》教学设计(初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这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1)这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2)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播放背景音乐]3)同学互评,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
[明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 6 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也是诗人众多爱国诗词中的一首,作者写此诗时已经 68 岁高龄,尽管身体病弱、处境艰难、人生失意,但始终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此首诗的编选,意在使学生感受陆游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格,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1、掌握“阑”和“戍”的写法。
2、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教学过程:一、听风雨之“声”1、营造课堂气氛聆听自然界风雨交加的声音,让同学们能快速进入这首古诗的学习氛围!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如果要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评选一位最爱国的诗人,你会选谁呢?”(学生回答)师:“老师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坚定地把这一票投给南宋诗人陆游,当然,古代爱国诗人还有不少,为什么投给陆游呢?”老师写一个字“多”,什么多?(板书:“诗”多)。
“是的,陆游是留存作品最多的古代诗人,一共有9300 多首诗流传下来,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吟咏和抒发爱国情怀。
陆游还有一种特殊的诗也挺多的,叫记梦诗,“借梦抒怀”。
上百首记梦诗,字里行间回荡的也是爱国的主旋律。
从六七十载、近万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求报国道路的一生,但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一生,但生不逢时的陆游始终没能等到施展抱负的那一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首记梦抒怀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去感受位卑的诗人从未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板书诗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看风雨“王朝”播放一段影视资料《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作者生活的朝代——“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三、读风雨之“诗”1、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同学评价,纠正字音或节奏。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主要内容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陆游生平及其创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背景。
2.诗词朗读与理解:正确朗读诗词,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和情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拘谨,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不够充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我认为这可能与我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不够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在诗词赏析方面,着重讲解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对比手法。
2.教学难点
-诗词朗读的节奏与情感表达: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修辞手法与意象的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理解较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诗词主题的深入挖掘:学生可能难以从诗词中深入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需要教师引导启发。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诗词朗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把握情感表达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诗词情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和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定的爱国之心。
(2)理解诗歌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意境营造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增强对诗歌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雨交加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这种天气中的感受。
(2)提问:在古代,一位诗人在这样的风雨之夜会有怎样的思绪呢?从而引出课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诗歌讲解(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
(2)逐句讲解诗歌的大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形容诗人年老体弱,躺卧不起。
“孤村”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孤寂荒凉。
尽管如此,诗人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中依然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指夜深。
诗人在深夜躺着听外面的风雨声,梦中仿佛见到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5、情感探究(1)小组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处境和梦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虽年老体衰、身处困境,但仍心怀国家、渴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情感表达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3)篇章结构的把握:学生可能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不够敏感,难以领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读。
举例:
-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狂风卷起乌云,宛如巨兽吞天”,分析其中的夸张手法,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举例:
- 在学习词语时,以“暴”字为例,讲解其本义、引申义,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其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 分析课文中“风雨大作”一段,指导学生识别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描绘出风雨的激烈场景。
2. 教学难点
(1)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对于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辨识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三、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及含义,如“暴、骤、作”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文本分析: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风雨景象的技巧,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悟。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把握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心境变化。
-举例:强调“淫雨”、“萧瑟”等词语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风雨交加之夜的情感波动。
-词语解析与运用: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理解其含义和语境,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风雨大作”的夜晚,诗人是如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将其应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举例:分析“铁马冰河入梦来”中比喻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4.诗歌意境:探讨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在风雨交加之夜的心境。
5.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语言、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淫雨”、“萧瑟”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国家和亲人的忧虑与思念。
-举例:讲解“断肠人”一词,让学生明白其寓意,并能正确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
(三十多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四十多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五十多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六十八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十多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这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能实现吗?
明确:非常难过,不能。
三、活动二:解男儿梦
1.小组合作探讨,概括总结本诗写作的时间、地点、天气、作者身体状况及其心愿。
2.明确:
时间:十一月四日
地点:孤村
天气:风雨
作者身体状况:僵卧
心愿:思、梦
3.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中,你读懂了什么?
4.作者一生的梦想是什么?(抗击金人,收复失地)
补充:陆游诗中的“梦”
(十几岁时)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板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述志——晚景凄凉,壮心不已 报国之志
记梦——实写现实,虚写梦境 爱国之情
原因:(1)当时的诗人已经68岁了,朝廷让他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家乡以外的地方旅行;(2)统治者无心收复国土,朝廷主和派也占据上风,整个南宋朝廷处于覆灭的边缘,风雨飘摇。
补充:《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3.读懂诗意。
僵卧孤村不自Leabharlann ,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挺直躺着,形容老病;孤村:孤寂荒凉的乡村;不自哀:不为自己感到悲哀;尚:还;戍轮台:守卫边关。译文: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关。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在比较辨析中探究和理解作者的强烈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报国志和爱国情。
2. 教学难点:难点是在文本参读中,通过辨析地名和透视梦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由一般感受到深度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陆游年少博学,却遭遇排挤。
中年为官,却壮志难酬。
起起伏伏的人生转眼就到了1192年,这一年他已经68岁了,正因被贬闲居在家。
某天深夜,一场风雨骤起,诗人触景生情,便创作了著名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感知1.初解题意:从题目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显著信息?(时间、天气)2.配乐朗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词义疏通:僵卧:躺卧不起,写尽了老人凄凉的处境。
不自哀:不哀伤。
诗人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都暂且放在了一边。
夜阑:夜深,夜将尽。
风雨:一语双关,表面指自然风雨,喻指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铁马:披着盔甲的马。
4.诗意感知:我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狂风暴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根据诗意,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为国”之诗!三、品读诗人爱国之情是如何细腻的表达出来的呢?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诗:读诗第一件要事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一语不苟,一字不苟,不放过题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
下面我们在朱先生的指导下通过两个活动细细品读感悟。
活动一:辨析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时:孤村与轮台。
我们先来品读“孤村”。
陆游之前的历代作者中,大多把偶然经过的地方叫做“孤村”,而陆游常把自己定居的地方叫做“孤村”,在其《诗稿》中使用数量竟然多达5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诵读》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这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这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情感分别吟诵这
四首诗呢?
(2)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播放背景音乐]
3)同学互评,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
[明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
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
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你认为这
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五、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六、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思考:吟诵诗篇,品诗中深情。
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七、课堂总结: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
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