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贝尔D.加涅【答案】B【解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苛勒。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桑代克【答案】A【解析】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一般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4.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下位概念,因此,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就属于下位学习。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答:(1)分类和概括化是“超越所给信息”的过程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化的过程就是“超越所给信息”的过程,通过归类,可以将关于这一类别的知识推论到这个具体事物上,从而超越了所感知到的外界信息,超越了直接的感觉材料。
(2)举例布鲁纳认为,人们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相关类别进行推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5章 行为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C.产生顿悟的过程D.信息加工过程【答案】A【解析】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刺激律【答案】C【解析】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这一学习原则体现除了学习应包含动机原则。
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答案】B【解析】泛化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现象。
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的现象。
分化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的现象。
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老师通过消除批评来增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
5.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B.韦纳C.班杜拉D.阿特金森【答案】C6.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
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6章 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答案】B【解析】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
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呈现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2.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
A.派生类学习B.相关类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答案】A【解析】派生类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例如,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学习来进行。
相关类学习是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
例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相关类属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
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总括学习。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第12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1.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答案】B2.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策略是()。
A.谐音法B.抄写法C.过度学习D.概括【答案】D3.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答案】B4.关于课堂管理和教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堂管理影响了教学B.教学影响了课堂管理C.二者相互发生影响D.二者基本上不发生相互作用【答案】D5.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开展学习竞赛C.使得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得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6.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的时间是()。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答案】C7.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B.首字联词法C.限定词法D.关键词法【答案】C8.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
A.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B.把认知策略看成是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C.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D.阐明了不同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答案】D二、概念题1.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指一种操作对策系统。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具体地说,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
学习策略既可以是一般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发现,一般性学习策略主要有四种:①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②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③灵活探索策略;④将局部整合为整体的策略。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3章 学生个体差异)【圣才出品】
2.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答案】D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
1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立型和场依存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根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
深层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题干表明的是认知速度比较慢的用更多时间思考的,所以,属于
沉思型。
二、概念题 1.个性差异 答:个性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 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 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正是由于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才能作 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时,也才形成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和无限多样性。
2.成就动机 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 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在学校背景中,成就动机是指一个学生对很 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追求程度。成就动机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3.晶体智力 答: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 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
3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人通过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 展晶体智力,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如数学推理)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同时参与。
4.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答: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于教 学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信息综 合处理和控制,并使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在 CD 光盘上储存,使之能够在不同界 面上进行流通的综合性教学系统。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后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深化拓展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而组织,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其研究对象包含了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因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二者地位没有主次之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4章 学习心理导论)【圣才出品】
第4章学习心理导论一、选择题1.加涅的学习理论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答案】B【解析】学习现象极为复杂,学习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做出了几种分类。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这五种类型。
A项,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是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做出的分类,除此之外还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共8类。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答案】C【解析】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3.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的进一步发展。
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D.信息加工理论【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在皮亚杰、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是其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4.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答案】B【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7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
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答案】D【解析】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2.强调应该研究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强调研究人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属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伯尔D.罗杰斯【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A项,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项,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倡导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C项,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倡导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答案】D【解析】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描述个体的心理结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平衡则是图式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协调状态。
5.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提出,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简单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学习者诸多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后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深化拓展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而组织,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其研究对象包含了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因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二者地位没有主次之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6章 学习评定)【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性作次序的鉴别。如文化程度用大学、中学和小学来区分时就构成定序测量;定序测量只能 区分次序而不能确定距离,如文化程度在定序层次只有高低之分,不能判定各文化程度之间 的间隔大小。定名测量,又称定类测量,其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属于与不属于), 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①对称性是指甲对乙的关系也就是乙对甲的关系。②传递性是指如果 甲与乙同类,而乙与丙同类,那么,甲一定与丙也同类。
2.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答案】A 【解析】测量层次中的一个层次,依数量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测量分为定类测 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4 个层次。其中,定序测量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
1 / 13
4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任何教育决策的制订都必须建立在评定的基础上。在教育系统中, 不同类型的群体基于各自的考虑,都会受益于学习评定。评定的功能主要有:①提供反馈; ②提供信息;③作为诱因;④衡量教学。
2.测量 答: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测量的具体目标,建立测量的量度标准,据此对学生现有的 行为水平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它要回答的是“程度”的问题,是评定做出价值判断的主要 依据。测量主要用量化资料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使用范围限定于定量描述。
4.信度 答: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 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例如,如果在三种互不相干的地方和氛围下,每次的回答都是相 同的,那么这样的信息被认为是可信的。通常,主观题的评分者信度较低,客观题的评分者 信度较高。明确评分标准,对评分人员进行培训,会提高评分者信度。增加题目数量也会提 高测评的信度。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第11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一、选择题1.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运用公式S=πR2计算R为15cm的圆的面积B.系鞋带C.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D.打电话【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的一个解决方案。
A项只是将已有的定理直接运用于新的情境,不构成问题。
B项和D项不是新的问题。
2.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A.定势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答案】B【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用途。
3.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答案】D【解析】在某一领域,专家拥有大量的知识、事实、概念和程序的储备。
专家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是一种再认的过程;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地解决问题。
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是根据象棋专家的特点发明的,而不是新象棋手的特点。
4.思考和讨论时,首先尽量联系出所有可能想出的方法,最后才集中加以评判,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
A.脑激励法B.分合法C.自由联想技术D.创造性思维法【答案】A【解析】脑激励法的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5.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答案】C【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摈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那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9章 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9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
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
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2.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
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答案】A【解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同化是儿童将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3.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7章 教师心理)【圣才出品】
第17章教师心理一、选择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答案】D【解析】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新手到熟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
教师成长的目标是新手-熟手-专家。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成了三类,其中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应变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C【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品质中研究最早的一个领域。
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成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
3.不属于教师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
A.职业态度B.宽容C.敏感性和移情理解D.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答案】A【解析】加涅将个体的素质分为先天的素质、习得的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先天和后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易通过学习改变,包括智力和人格特质。
其中,人格特质包括宽容、敏感性和移情理解、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
A项,职业态度属于教师习得的素质。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答案】A【解析】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5.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
A.热心和同情心B.思维的条理化C.思维的逻辑化D.口头表达能力【答案】A【解析】情感投入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关键,对专家教师的研究表明,好教师能与学生及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对教学投入了感情。
BCD三项,不属于人格特征,思维的条理化、逻辑化和口头表达能力体现的是教师的认知能力。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5章 课堂管理)【圣才出品】
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B.班风、纪律、学生 C.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D.教师、学生、纪律 【答案】A 【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 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受三大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生、课堂情境,只有三者相互协调, 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较高。
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2 / 13
圣才电子书
B.群体动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答案】B
【解析】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
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
2.课堂纪律 答: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 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结果。它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 行,实现教学任务的条件之一。也能稳定学生情绪和加强他们对行为的自我控制,有利于促 进学生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与控制 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而自律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反过来又成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最佳途径。
称罗森塔尔效应。分析认为,被期待儿童往往对教师也施以有利的反馈影响,并具更深的信
赖。这种心理上的互相期待的和谐统一,为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辨析题 一堂好课的标准只要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 答: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新课程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包括: ①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②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④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⑤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⑥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 (2)因此,评价课的好坏的标准很多,是否完成教学大纲只是评价课的好坏的标准之 一,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9章~第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
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
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2.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
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答案】A【解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同化是儿童将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3.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答案】B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斯莱文 【答案】C 【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确定技能 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它由布卢姆 1976 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 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适应性教学
2 / 14
圣才电子书
D.独立学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
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立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2.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答: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每类的评 价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认知目标 布卢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6 级水平。 对于认知目标的评价,知识水平的目标可以用是非题、简答题、匹配题以及多项选择题进行 测验。领会、应用和分析水平的目标也可以用这些测验来评价。综合和评价水平的目标比较 适于使用论文测验。 (2)情感目标 情感方面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5 种 基本的目标。在对情感目标进行评价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将这些目标用做诊断的标准, 看学生把什么价值体系带到了课堂,那么,课后的评价就可以帮助估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成 功地使学生的态度或价值朝意想的方向变化了。 (3)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6 种。学生达到了动作技能 方面的目标,就意味着发展出了某种特定的表现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评价学生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习心理导论【圣才出品】
第4章学习心理导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答案】D【解析】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A、B、C三项都是由于环境或者药物等作用造成的行为的暂时的改变,因此不属于学习。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答案】C【解析】按照学习的主体进行分类,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因此,答案选C。
3.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答案】A【解析】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的学习。
因此,答案选A。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答案】B【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因此,答案选B。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科学研究等。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答:(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课堂管理【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在开学前几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师? 答:(1)有效的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天为学生做好准备,备有姓名簿、解释某些基本的 规则、在不得不为管理任务分心时能让学生做一些活动。 (2)有效的教师并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过去已知道有关规则的知识。他们在学年 一开始就建立规则和程序,并且教学生这些规则和常规。 (3)有效的教师会及时处理课堂问题,不忽视任何违反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行为。 (4)有效的教师会给出一个较明确的指示,并且使用较好的教学程序,很好地处理从 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过渡,给学生提供反馈。 (5)有效的教师和无效的教师相比,更能理解学生的需要和所关心的事情,更容易知 道什么时候修改教学活动,所以,他们能把课设计得更好,能使用更有趣的材料。
二、简答题 1.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 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课堂管理的目标包括: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 学习成绩越好。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校对教时间、自习时间、劳动时间、休息时
2.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时间的质量的是( )。 A.分配时间 B.教学时间 C.投入时间 D.学业学习时间 【答案】D 【解析】学业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以高效率完成学业功课所花的时间。它最能反映学生学 习实践的质量。因此,答案选 D。
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5 章 课堂管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5章 行为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解析】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2.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
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中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则是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3.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答案】D【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
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
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
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B
【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其主要观点有:①人是一种文化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③教育研究要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完整的人格。
其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设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它强调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较为关注知识的价值问题。
2.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前者是从纵向来讲的,说明终身教育不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是从横向来讲的,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3.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支架式教学理论
【答案】A
【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是介于学生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要使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教学。
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相交互用论
【答案】C
【解析】“外铄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与他人、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决定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
题干中把教育比喻为“塑徒”,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体现了“外铄论”的观点。
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
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
【答案】A
【解析】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定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同时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对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对以后教育目的的认识影响很大。
6.双轨学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型”,另一轨是“职业型”,以下关于这种学制形成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条轨道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B.均发端于初等教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C.学术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D.学术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答案】C
【解析】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其结构特点为:①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即学术型;②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即职业型。
7.教育界尝试以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
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
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答案】B
【解析】核心课程主张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一个核心展开;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的课程,在学科综合的程度上远远超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其综合范围最为广泛。
8.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C.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彻底性原则
D.及时反馈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
【答案】A
【解析】布鲁纳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以及强化原则。
动机原则是指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强调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程序原则强调教学即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强化原则主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
9.学生出现下列哪种情形,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惩罚来教育()。
A.认知错误
B.明知故犯
C.作业错误
D.情绪失控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过程。
学生在品德发展中存在三种矛盾:犯错不知错,这是道德认知的不足,教师应给予认知上的教导;犯错不自觉,这是道德意志上的不足,教师应帮助其持之以恒地遵守道德;知错也犯错,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教师可以考虑
采用惩罚来教育。
10.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程作文教学法”,根据舒尔曼“教学的知识基础”理论,该教师运用的是()。
A.学科教学知识
B.教育情境知识
C.课程知识
D.基于学生的知识
【答案】A
【解析】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学科知识、另一类是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主要由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表征和教师对学生特定的学习困难与概念的理解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成分构成。
题干中教师教学中运用的“过程作文教学法”是运用了舒尔曼“教学的知识基础”理论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11.体谅模式对立者围绕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人际与社会问题,编制一套《生命线》情景教材,发展青少年人际与社会技能,这套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A.敏感情性、证明规则、你怎么办
B.敏感情性、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
C.敏感情性、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
D.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