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的民营企业管理

合集下载

看《楚汉传奇》谈企业管理

看《楚汉传奇》谈企业管理

看《楚汉传奇》谈企业管理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经常琢磨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下属,如何搞好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年前我看了一部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善于接纳别人不同的意见刘邦遇事时,经常会和萧何、张良商量,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而项羽却自命高,唯我独尊,最后连他亚父范增的话都不听了,最终“四面楚歌”兵败垓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有善于接纳别人不同意见,不可一意孤行。

二、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征缴赋税,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

”刘邦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而他们也确实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照一下我们,是否做到了那,是不是量才而用那。

作为管理者只有量才而用才能把你自己团队的战斗力最大水平发挥出来,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阶梯式管理韩信从汉军一个无名小卒直接拜大将,下面有很多将领不服,问韩信你如何带这支50万的大军,韩信说,我只要管好10个大将军足以。

是啊,我们公司现在有7000人,管理好这7000人,他需要一个分工清晰的管理团队。

四、对下属要信任刘邦不管是以前跟自己打过架的、俘虏,还是从敌军那投奔而来的,他都来者不拒,只有有才、有能力,有些刚来的他也会委以重任,官位甚至比跟他一块出生入死的兄弟还高。

使得当时很多人才慕名而来。

而项羽却非常的多疑,对投奔他的秦军将领始终存有戒心,最终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误杀了很多将领,连他的亚父他都不相信了。

五、约法三章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都会乱套的。

刘邦进咸阳城后,马上“约法三章”,并认真执行,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稳定了军心、民心。

在企业的管理中,我们除了健全我们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接手海尔的时候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企业制度挺多,但都没有执行,他废除了以前的制度,重新整理了13条,并认真执行,逐步使得海尔起死回生,飞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

刘邦管理

刘邦管理

刘邦管理
刘鹏林
管理学上有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说的是一种人才现象,大致意思是说“每个企业家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企业就能发展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还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他善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秦末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纵观刘邦的人才管理,大致有六方面的特点:
一是知人善任。

二是不拘一格。

三是不计前嫌。

四是坦诚相待。

五是用人不疑。

六是论功行赏。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汉室大业,与他善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人才。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了解人才,驾驭人才,才能够使用人才,智慧人生导师班在等待着你!!!。

刘邦项羽之争管理,透析成功之道

刘邦项羽之争管理,透析成功之道

组织:个人感觉组织是GTD中的最核心的步骤,组织主要分成对参考资料的组织与对下一步行动的组织。对参考资料的组织主要就是一个文档管理系统,而对下一步行动的组织则一般可分为:下一步行动清单,等待清单和未来/某天清单。
等待清单主要是记录那些委派他人去做的工作,未来/某天清单则是记录延迟处理且没有具体的完成日期的未来计划、电子等等。而下一步清单则是具体的下一步工作,而且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多步骤的工作,那么需要将其细化成具体的工作。
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市井;项羽高大威猛、力拔山河,刘邦只是常人体型;项羽本人就擅长领兵作战,以一当百,而刘邦并不擅长冲锋陷阵从所有外在条件看,似乎项羽应该是最后的赢家。然而,众所周知,楚汉相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取得天下。
表面看,似乎是幸运对刘邦的垂青;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个结局实是许多实力消长因素的积累。
在萧何等人的协助之下,刘邦集团很快就制定了治理国家所需要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举凡攻入关中时的约法三章,废除严苛的秦律、轻徭薄赋、重视儒生等,都能预见刘邦及其团队治理天下的蓝图。
而项羽一直未改其“军阀特质”,攻陷秦都咸阳后,并未展现其帝王气度来安民,反而烧杀掳掠一空,甚至还火烧咸阳城,似乎未考虑长久经营。
时间管理的目的:决定该做些什么;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一、无法管理外在的要求?应接不暇
主管最大的困扰就是,太多来自外界的干扰,随时得放下手边的工作去做别的事情。
担任主管的责任之一就是集合多人的努力,共同完成一份工作。换句话说,主管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份需要与别人互动,外界的干扰是主管工作的一部份。你可以排定某些时段做为你的工作空挡,当有人临时找你需要讨论事情时,告诉他,你这会儿忙着呢,不急的话儿,在你的空挡时间再来详谈。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和领导力分析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项羽、刘邦作为争夺天下的两位英雄,其性格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对其领导能力有何影响、对于当今企业的管理有何启示,都是值得分析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两人都胸怀大志。

秦始皇巡游天下,经沛县,刘邦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好酒及色、不事生产的汉子说出这话实在令人刮目。

到了楚地时,项羽观看时候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有高成就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激因素。

只有具备强烈的动机,才能激励一个管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突破。

第二、两人都不甘平凡,但同时又有点高傲.当年进攻秦都的两路义军同时出发,刘邦先入关,但“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作为对比,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由此观之,二人皆不甘平凡,胸怀大志.第三、两人都过分自信,反过来在逆境中又过分自卑.刘邦在几次打败之后欲自尽了事,都是左右劝谏而止,而项羽最后放弃了回归江东,东山再起的机会,选择了自刎而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两者在性格上及处事的差异则更为明显.第一、项羽刚愎自用,拙于应变。

反观刘邦,则是能忍能退,随机应变。

陈平用反间计,项羽就对范增生出疑心,《史记》载“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被项羽的进攻的质问,项羽出卖了自己的亲信曹无伤,《史记》载“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后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项羽一句话断送了自己的眼线。

而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曾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到骊山去,一路上开小差的人不少.于是刘邦干脆把犯人的绳子统统解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可见刘邦并没把什么职衔放在眼里,也没把什么王法放在眼里,更不会因为要保住亭长的差使就什么出格的事都不敢干.后来又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忍辱负重,亲赴鸿门宴,委曲求全.第二、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的区别

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的区别

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的区别区别老板的好赖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对员工的需求感同身受。

在中国历史上,项羽和刘邦恰恰是坏老板和好老板的代言人。

假如他们都来开公司的话,刘邦依然能白手起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项羽依然会遭遇破产。

员工的需求能否被满足,决定了他们的成败。

项羽是富二代。

跟随叔叔走南闯北,去咸阳见识过秦始皇的威严,最后落户会稽,很快混成地头蛇。

虽然家族没落,但他从来都在上层圈子里。

24岁前的项羽受过委屈、吃过苦,但他从来都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是不接地气。

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却忽略了别人的欲望。

秦末大乱,项羽“不接地气”的缺点,被无限放大。

他是理想主义者,他想恢复周朝的统治方式。

天下被封为18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能使用自己的文字,书写自己的历史。

在项羽看来:“公司的前景是很好的,你们应该追求梦想,不要整天计较一点小钱,太俗了。

”可在创业过程中,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把咸阳宫的财宝、美人都带回到彭城……升职、加薪、套现、迎娶白富美,他一个都没错过。

对立功的员工,他又舍不得封赏,把印信放在手中,边角都快磨平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只有口头鼓励:“表现不错,好好干。

”所有的利益都被他收入囊中,员工们拼死拼活却只有死工资,日积月累,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

于是,韩信辞职,陈平跳槽,英布背叛,彭越观望。

而刘邦这边,曹参,从办事员的职位起家,最终立功无数,以10630户被封为平阳侯。

樊哙,“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

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

”八年战争,居然连斩首、俘虏的数据都如此清晰,可见平时的后勤工作有多么出色。

在刘邦的公司工作,不论起点有多低、职位多冷门,只要对公司有贡献,他绝对会给你超值的回报。

这样的老板,怎能不网罗天下英才?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功臣封王,次一等的143人全部封侯。

好老板的标准就是:你努力工作,我包你富贵。

刘邦和项羽的民营企业管理

刘邦和项羽的民营企业管理

刘邦和项羽的民营企业管理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

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一度膨胀——客观地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创业初期确实取得很大的作用。

但关键是势力壮大、地盘扩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战争形势,他应该及时培养人才,授之予权,通过管理团队而不是个人的骁勇来夺取胜利。

刘邦的高明正是在于:授权、并且很好地掌控。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

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其实,说到授权,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现在许许多多的领导者在企业壮大后也尝试着授权,可事实上授权问题至今仍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

笔者当初在海尔公司任职时,基本上不存在授权问题,因为该公司每一个职位的权限范围规定的很清楚。

比如你是产品经理,你手上有多少资源,你的费用审批额度、你掌握的客户返利额度等一清二楚,你只要按计划实施,没有人会横插一手。

后来笔者先后服务过几家民营企业,深感授权问题在民营企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强势的企业领导往往能创造优秀的业绩,可是往往正是因为其强势,就很难放心地让手下人独当一面,于是企业里太多的是没有思路的“二传手”,而“二传手”的没思路又使得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瓶颈就逐渐暴露出来。

而授权之所以困扰很多民企,这中间往往隐藏着六大悖论:1)能力悖论:很多领导者觉得下属“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于是很多一般性的、例行性的任务都被批上“重大任务”的华丽外衣,非自己亲自操刀不可。

例如我曾服务过的一个涂料企业,年产值也有好几亿了,可是市场部任何一分钱的费用投放都必须由老板亲自审核、定夺(应该说每一笔费用发生时都必须知会老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很小的一笔费用都必须由老板决策是否该花、怎么花,那企业就有授权问题了)。

从“项羽公司”之破产谈企业管理

从“项羽公司”之破产谈企业管理

从“项羽公司”之破产谈企业管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读来,充满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豪情,对项羽顿生崇拜敬佩之情。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毫不吝啬对项羽的赞美崇拜之词,就是这样一个悲情本色的英雄,让世人无不为之惋惜。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项羽从一个为了生计落魄的打工青年,到创办自己的企业并发展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人生辉煌,再到企业破产跳楼自杀。

短短不到八年的时间,有其历史的偶然因素,可能更多的是其历史的必然因素。

从表面上看项羽公司破产是被竞争对手刘邦公司的打败,败在其政治幼稚和迷信武力。

但项羽公司的破产从其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其实质是败在其内部—公司管理混乱。

我们从以下几点对项羽公司进行分析,能发现项羽公司破产的必然及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一点点启示。

一、从企业的战略上讲,项羽公司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有点走到那里算到那里。

在其公司发展处于顶峰时,战略目标好像是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发达——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到最后公司破产时,其目标好像是证明给员工看—我是经营高手,我做促销活动从来没有失败过。

我今天公司破产是竞争太激烈,不是我不会经营(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到自己失败时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更不知道谁是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放弃了打败竞争对手最好的机会。

到最后快破产时的目标就是证明他自己能做促销活动,至死认为公司破产是竞争太激烈及老天爷不给机会。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也不是如此吗?走到那算到那,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表面上看我们活得还可以,今年又增加了多少营业额,实际上离死亡却越来越近了。

到破产时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跟项羽一样认为是竞争造成的,是经营环境不好不能怪我不会经营。

我们管理者不管在什么时间都必须为自己的组织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更要有达到其战略目标的战术战策。

刘邦智慧与企业管理

刘邦智慧与企业管理
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个优秀领导者对企业的影响。 刘 邦 南 征 北 战 的部 分 关 键 阶 段 , 出 谋 划策 。当刘 邦 6 O 万 大 军 被
刘邦 , 既是开拓 一代王朝 的汉高祖 , 同时也是一位 英 明的 项羽 3万 军队打得 落花流水 之时,张 良向刘邦推荐 了韩信 , 英 企业家 。 然而 , “ 汉王慢而侮人 , 骂詈诸侯髑 臣如骂奴耳, 非有上 布 , 彭越着三个人 。( 3 ) 一事 之才 。当刘邦被项羽击溃 , 丢父抛 下礼节也 。” 从表面上来看 , 刘邦可 以说是无任何才 能; 在楚汉 子 , 仓皇逃 窜, 丁 公徇 私放走 了刘邦 ; 当刘 邦打败项羽 之时 , 丁 交战之初 , 他更是被项羽打 的落 花流 水。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 公便来拜见刘邦 , 想得到回报 。但是刘 邦并没有对 丁公表 示感 没有任何实力 的人 , 萧何 、 韩信、 陈平 皆“ 俯首称 臣” ……而张 良 激, 而 是将他逮 捕: “ 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 ” , 而后将 评价 : “ 沛公殆天授 也” ; 不仅 如此, 他依靠着 自己的智慧和勇猛 丁公杀掉。刘邦牺牲 了丁公来强调“ 忠诚 ’ 璇 得 了声望。 的将士 , 接连 击败强大的对手们 , 开拓 一代天骄王朝 。那么 , 他 的取胜秘诀是什么呢?
刘邦智慧与企 业管理
刘 邦智慧与企业 管理
口 张培 宇 彭锦秋
1 0 0 0 2 9 ) (本文从 刘邦简史、 名人对其评 价等各 方面客观分析他的成功 , 并深刻分他在使用能 臣良将上的才能 , 为中国企业 家提
升领导 力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企业家; 领导力 ; 刘邦 ; 驭将 在西方经济学 中,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 、 资本、 劳动 力和 ( 1 ) 一世之才。 比如萧何 , 与刘邦 同甘共苦, 始终如一 。 萧何

刘邦用人制度对现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

刘邦用人制度对现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

刘邦用人制度对现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纷纷起兵抗秦,刘邦披坚执锐,48岁起兵,56岁称帝,仅用8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

然而这三个人中豪杰,却反被刘邦所用。

不仅如此,刘邦的起义队伍中还有社会底层受尽秦朝统治者剥削压榨的穷苦百姓如樊哙、周勃、灌婴等,甚至秦朝的下层官吏曹参等也聚集于刘邦麾下,还吸引了与秦朝有深仇大恨,曾用铁椎击杀过秦始皇的原韩国贵族张良。

刘邦自己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斩将攻城,“好酒及色”就是他的本事,在夺取天下的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足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他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 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可是这样一群武将谋士为什么单单会为一个“好酒及色”的人出生入死呢?这就要谈到他的用人艺术和处事原则。

今天,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是作为都市里的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靠着自己的勇气和艰苦拼搏的精神,紧紧抓住市场商机,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基础。

然而,在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有多少惨痛的失败和教训? 据有关资料披露: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就有九家倒闭,能够生存三年以上的不足10%。

民营企业的速生速死不乏许多我们无法轻易改变的外部环境因素,然而,企业人才的缺失无疑才是民营企业家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如何去挑选和留住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所以,借鉴开国君主刘邦如何吸引及留住人才,对帮助中国企业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如何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处境,大有裨益。

一、用人唯贤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以及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什么性格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从《鸿门宴》看企业管理

从《鸿门宴》看企业管理

从《鸿门宴》看企业管理“半本论语治天下”的张良,在影片一出场就对刘邦入咸阳,针对百姓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做了抨击。

作为一个领导,被人当着属下的面批评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但是刘邦不仅“暴力制止”樊打断张良的“斥责”。

而且非常谦恭的请教张良破解之法。

终于凭着真诚打动张良。

并且采用张良发动群众,共守咸阳的策略。

让自己和团队免于被项羽歼灭的危险,也防止了咸阳城内百姓被屠城的命运。

我们从情商管理角度分析下。

企业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刘邦的高明之处。

自己说的话就是最权威的,自己做的事就是最正确的。

而往往这种企业竞争力降低,团队内部内耗严重,而且是会经常性出现决策失误。

因为企业中只有一个人出主意的时候,这家企业就不可能正常正确的去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做错决策,那是经常的事。

刘邦作为一支起义团队的领袖。

在遇到张良斥责自己决策失误,置自己团队与百姓与不顾的时候。

没有去解释自己的行为。

而是虚心的请教张良解决方法。

在企业中一旦只有老板一个人的声音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危机的开始!高情商的领导者不但懂得去倾听他人的声音,而且善于把倾听和采纳下属的建议当成对下属的一种肯定。

下属得到这种肯定的“福利”。

怎么可能不全力以赴?自谦、尊重、倾听是领导者的必备能力。

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甘愿赴死就是因为了解他,重视他!虽然有职业经理人本身的原因,但是调查发现,造成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之中存活时间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获得最高领导者的信赖,也无法获得下属的支持。

企业最高领导者在确定聘用职业经理,空降兵,或者是外部管理咨询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与公司现有关键人员的关系。

空降兵或者职业经理人的进入,是以新人管理老人,老人服不服,完全在于领导者是否够坚决。

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进入时候,必定会对企业原有问题进行改革。

是否能够认同改革,是否能够坚持改革,决定者就在最高领导者一人。

我在为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时候,我首要确定的就是最高领导着对咨询的态度是否坚决,对我所给予的方案和改革是否坚决。

从刘邦的成功看企业管理之道

从刘邦的成功看企业管理之道

从刘邦的成功看企业管理之道--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汉高祖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而一统天下,成为汉王朝的第一位帝王,其从弱到强,屡败屡战,并最终一战定天下的故事广为民间所熟悉。

不仅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还成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功之道的案例。

对于刘邦,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出身并不好的他,为什么最终能够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奠定汉王朝数百年的基业?对此,刘邦的部下是这样总结的:“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这个总结也不错,但不够精准。

从《史记。

高祖本纪》中来看,个人认为,刘邦的成功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因素一:知人善用建团队。

刘邦并不完全赞成部下们为自己总结的致胜原因。

他为自己的成功总结的原因可能会更精准一些:“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此话的意思是:他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自己知人善用。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政治家虚怀若谷的胸怀。

一代帝王在群臣面前居然敢于承认自己与部属相比不足的一面,这足以让部属自惭而更显忠诚。

古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确不错。

刘邦的成功得益于三个人:张良、萧何和韩信。

张良的计谋无人出其右,萧何的内政管理是当仁不让的拿手好戏,而韩信用兵更是空前。

这三个人各有所长,但如果没有碰到刘邦,这三个人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好人才更需要好领导。

刘邦无疑就是一个好领导,让这三个人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长处打拼事业,并最终成就霸业。

知人善用成就一个好团队,也成就领导者的事业。

看刘邦团队如何管人、管钱、管事、管心

看刘邦团队如何管人、管钱、管事、管心

看刘邦团队如何管⼈、管钱、管事、管⼼每个⾏业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划分不同的职务,不管公司⼤⼩,总归内部⽆⾮就是管⼈、管钱、管事、管⼼。

姑且从名⼈⼤把抓的西汉“刘⽒集团”中,抽出四位管理层典型⼈物来。

1、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有⼀个战⽃⼒满级的团队,⾸先要有⼀个HR,不管是由⽼板冒充也好,还是职业的也罢。

怎样去评价⼀个HR是件⿇烦事,因为HR有很多细分,从招聘到劳务关系管理种种。

简单来看,HR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中⼼化。

譬如,刘邦和项⽻争市场,刘⽒集团⼤HR萧何为了集团利益,推荐了后勤部的韩信上前线去玩命,结果韩信真把项⽒集团给并购了。

但是问题来了,并购了项⽒集团成了寡头,年轻有为的明星员⼯韩信成了刺头。

⽭盾随之激化了。

这时⼤HR萧何⼜为了集团利益,在吕后的通报下,配合她把⾃⼰举荐的韩信从地球上给彻底开除了。

重要的是⼤HR萧何是以集团利益为中⼼的。

作为HR,为啥要拿萧何说事,⽽不论举贤不避亲仇的祁奚呢?只要⽼板舍得,找⼈不是啥难事,难的是跟得上节奏,更难的是怎么管⼈。

⼀⼼想着左右逢源的好⽼⼈、整天拿着职权⿎捣各种规定政治狂都不成。

将⼠冲锋陷阵,⼤HR萧何总能保证粮⾷和兵⼒的补给,在刘⽒集团初创期作好后援,市场稳定之后管好后院,不够狠,就没有稳。

能让企业不因缺兵少将⽽贻误战机,也能让企业不因内部⽭盾⽽⾃损实⼒。

总归⼀句话:能顶事⼉!2、管钱:民不益赋⽽天下⽤饶搞定⼈之后就是钱了。

和找⼈的道理⼀样,现在的商业环境找钱也不是什么难事了,难的是管好钱,花好钱。

刘⽒集团易主到了汉武帝⼿⾥之后,市场⽐较混乱,财务⽐较紧张。

这个时候⼤市场总监桑弘⽺管钱的能⼒开始显现了。

⼤秘书司马迁写了⼀句话来评价他:“民不益赋⽽天下⽤饶”。

不增加税赋经济还很好。

⽤到公司上,就是说不⽤降低⼯资来节约成本,公司财务状况还很好。

不影响团队的积极性,⾃然也不会因此影响团队的战⽃⼒。

之所以说桑弘⽺不是财务总监⽽是市场总监,是因为其代表刘⽒集团召开了盐铁⼤会,敲定了⼀系列政策,深⼊落实了盐铁官营。

楚汉之争的商业启示:像管理私募基金一样管理人才

楚汉之争的商业启示:像管理私募基金一样管理人才

74 | 中国商人 CBMAG 像管理私募基金一样管理人才你手上有了一帮能人猛士还不够,关键还要把他们用在正确的岗位上,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你需要弄清楚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另一方面,你也需要知道什么事要派什么人去干……楚汉之争的商业启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论语心得》……王总的书架上摆满了类似书籍。

“您在研究国学?”我问。

“算是吧”王总爽朗地大笑起来,“我觉得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太多东西可以借鉴学习了,这是一座大金矿。

”“最近在看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我正在看《楚汉传奇》,很给力。

”王总一脸享受的表情。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和学习。

”我很同意王总的看法。

“你认为刘邦凭什么能够战胜霸王项羽呢?”王总饶有兴致地问。

“刘邦自己已经总结过了。

他登上天子宝座后有一次跟臣子们说,论战略我不如张良,论治国我不如萧何,论打仗我不如韩信。

但我得到这三个顶尖人才为我效力,所以我能最终赢得天下。

反观楚王项羽,尽管骁勇善战,但用人疑心很重,忠奸不分,导致最后众叛亲离;且手下多为武将,缺乏谋略之才,好不容易遇到个范增,还把人家气走了。

故楚汉之争,实为人才之争。

项羽不仅输在人才储备不足,而且输在人才多元化不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输掉大好江山也就不奇怪了。

”“那照你这么说,人才管理能决定成败啊!”王总显然对我解读这段历史的独特视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边给我斟上一杯醇厚幽香的普洱茶一边问。

我泯了一口茶说:“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人才管理决定了组织的执行力。

战略你想得到,人家也能想得到,因此战略本身不是竞争壁垒。

如果你有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把纸面上的战略高效落地化为现实,才能构成竞争壁垒。

事实上,在长达数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次犯下战略错误,都是张良等谋士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加上韩信等武将帮他平定外围诸侯的叛乱,使他逐步形成对项羽在军力上的绝对优势,逼得项王在乌江自刎。

刘邦与项羽:创业者心智模式对决

刘邦与项羽:创业者心智模式对决

刘邦与项羽:创业者心智模式对决作者:李永瑞吴璇来源:《管理学家》2015年第02期陈惠湘在其《突破拐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一书中将公司区分为创业型、成长型和成熟型三种类型。

他认为,创业型公司依靠个人能力,成长型公司依靠伙伴能力,成熟型公司依靠组织能力。

照此观点,创业型能否成功转型和升级为成长型的公司,创业者开发和利用合作伙伴的能力乃其前提和关键。

据此,陈惠湘先生认为,突破自恋,学会打造团队,这是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拐点。

从要素交互作用角度看,创业就是创业者通过对包括创业合作伙伴在内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继而遵循自认为适宜的管理法则,力促这些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和任务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和自然协同,从而实现预期创业目标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交互活动。

其中,创业者的创业目标是否与其合作伙伴的人生目标在方向上和步调上保持动态的同步(简称目标同一),创业者如何看待自己与合作伙伴在创业绩效产出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称角色定位),以及创业者是否深谙与之对应的对合作伙伴价值贡献的激发和保护法则(简称团队管理),这三者要么本身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么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或独立,或共同影响了创业的绩效产出。

因此,创业者心智模式是创业绩效产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心智模式源于认知心理学,它是行为主体为了建构预测和把握未来所要面对的一切,对通向未来目标及其构成和作用要素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的固有认识(Rouse & Morris,1986)。

因此,影响创业绩效的方方面面,比如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创业目标,创业者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路径,如何定义创业的任务并进行合理分配,创业者能否对创业合作伙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如何对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并力促创业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程度不等地受到创业者心智模式及其相关变量的影响。

或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跟刘邦学企业管理的用人之道

跟刘邦学企业管理的用人之道

跟刘邦学企业管理的用人之道文/晓锦源1、创业,几乎是男人的梦想,大家都希望生前能有番作为。

这无关富贵,当然能富贵是最好的选择。

但如何才能让创业不中道而废,这可是仁者见仁的问题。

毕竟创业的人太多,活下来的太少。

若论共性,历史总结,可谓汗牛充栋。

大概不外乎太看重钱财,结果误了时机。

往大了说,隋文帝,一辈子勤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留下了一个富饶的大隋朝。

等到的却是唐王攻克西京,隋朝勤俭了2辈子的财富都归到了大唐李家。

宋朝的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把五代辛苦积攒的财富都划归北宋。

创业者中,奢侈的人由于奢侈的贪欲导致失败,节俭的人因为过于节俭导致员工离散,没了钱财,平时又不注意与员工共荣辱,赚的钱都是你的,这样的创业者,哪有不失败的。

而这么简单的道理,真正能做到的,让员工乐意倾心卖命的却很少很少。

2、刘邦第一个攻入秦王宫殿,看到了珠宝、珍玩、美女无数,贪心大起,第一想法就是据为己有。

《史记》上记载,刘邦率先攻下咸阳后,到了皇宫,先是瞠目结舌,旋即流连忘返,“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想想也是,刘邦市井出身,哪里见到这么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娇娃!他的战友们,也是同等心理:冒死造反,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享受么?于是他们怂恿刘邦要尽情享受。

这是人的共性。

就好比创业者撞大运,从市场一时赚了很多钱,就想全部据为己有一样。

但刘邦下面有有谋略的人,有胸怀大志的人,此时樊哙跳了出来,他出身屠狗之辈,却有大胸怀,他对刘邦说:“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意思是:沛公您是想打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有钱人?樊哙很不客气,此时张良也加入了劝说行列,刘邦毕竟明智,控制住了自己,从秦宫里搬出来,还军霸上。

汉高祖刘邦身上一堆毛病,我们世人认可的长者或德性,在刘邦身上很难找到。

但刘邦却创业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总结其规律性。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策幄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刘邦得天下的管理启示

刘邦得天下的管理启示

刘邦得天下的管理启示刘邦得天下的管理启示管理学上有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说的是一种人才现象,大致意思是说“每个企业家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企业就能发展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还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他善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秦末**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纵观刘邦的人才管理,大致有六方面的特点:一是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知人之先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

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一切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由此他就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

二是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历史证明,他的用人策略是十分英明的。

三是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

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

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四是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

对于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应得的酬劳,而更需要尊重和信任。

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以致于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

从楚汉之争看企业领导人定位

从楚汉之争看企业领导人定位

从楚汉相争结局谈领导人定位上一篇/ 下一篇 2010-08-10 10:29:22查看( 1014 ) / 评论( 3 ) / 评分( 0 / 0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高帝说到“:各位列候、各位将军,不要对朕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呀”?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攻占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可,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所以被我捕捉打败的原因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项羽和刘邦几乎同时起兵,以实力而论,项羽比刘邦雄厚.灭秦后,战争由反秦转变为刘项争天下,其间各有胜负.但是最终还是刘邦弱小的一方夺了天下.但是遗憾的是,项羽至死也没有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可笑.现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许多行业还处于诸侯纷争的局面,有的企业暂时处于优势,有的企业处于劣势,但是究竟谁将得天下,并不一定是处于优势的企业,但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定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将来的命运.现在的许多处于优势的企业是由于企业的领导人在开始带着自己的一帮子弟兵,通过对市场机会的捕捉,通过艰苦奋斗打下了一定江山.这时企业领导人几乎是通才,什么都知道一些,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却往往非常吃力,甚至出现业绩大幅滑坡现象.这与企业领导人能否及时调整定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是做一个像刘邦一样的使用像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在各个领域拥有专长的人才的领导人,还是做一个像项羽一样不会使用人才但在陷入重围时能单*匹马就可斩杀几个敌将和几百敌兵的领导人呢?我这样一问,大家选择的答案肯定是学刘邦,但是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它需要这些领导人去抛弃旧观念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过程.1.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树立“我用天下人才”的胸襟和气魄,就像刘邦重用张良等人就不管你是那里人等;2.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克服技痒难忍,树立超脱事外的观念,克服凡事都要亲历亲为的行为习惯;3.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将人才”,而不去追求所谓“完美人才”,要能够做到用人所长.就像刘邦并没有因为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曾因犯法差点被杀而不予重用.4.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敢于大胆对人才进行充分信任和授权.而不是整天对人才疑神疑鬼,处处予以设置障碍.5.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能够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能够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机制.6. 它需要企业领导人树立长久合作、共谋发展的心态,而不是引进人才只是为了利用,给人才造成没有安全感的错觉,以至于发生在工作中出现牺牲企业长久利益而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刘邦是个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刘邦是个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刘邦是个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古往今来,“楚汉争雄”的故事一直被多少文人墨客所品评,其中对此二人领导才能方面的比较最受人们的关注,笔者也希望借助对刘邦与项羽的领导才能的比较,用以分析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先说说两位的能力特点:刘邦的能力特点:实话说,刘邦无论从当时的眼光,还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不能算是人才,他即没有如韩信般统帅千军的军事才能,又没有如张良般远见卓识的战略才能,也没有如萧何般治国安邦的管理才能。

连刘邦自己都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是,又不能不说刘邦是人才,他的才能在于知人善用,笼络了一班高手在身边,并很好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才华,最终取得了天下。

所以说,刘邦专业能力不强,但在领导方面却具有不一般的才能。

项羽的能力特点:其实项羽不能算是领导,因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用人,人们常常喜欢用“刚愎自用”来形容项羽。

他身边并不缺人才,谋略方面有范增,这个老头又有头脑又够狠,经常给项羽出主意让他杀这个、干掉那个,无奈项羽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大多情况都不予采纳;作战方面,其实韩信最早一直希望能在项羽军下一展军事才华,但没有受到项羽的重用,后来只好投靠刘邦。

造成项羽刚愎自用的主要原因是项羽个人能力太强,少年得志又才华横溢,自然自视甚高,再加上心胸不够宽广,所以无法接受比自己强的人,又怎能得天下。

所以说,项羽最多只是个专业人士,不具有领导才能。

如果把这两个人看做两家民营企业老板的话,很明显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采取了大不一样的方法,结果当然也是大不相同,笔者就想试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此二人的“管理状况”进行一次诊断。

1. 人力资源战略刘邦自从举起起义大旗以来,一直在招徕各类人才,因为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要成功,就必须有高人相助,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所以他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人才。

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公司”

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公司”

96博览/财史理财Money 时间内,根本没有和项羽发生冲突,而是灭齐灭赵,在外围发展,一步步发展自己。

刘邦的这种壮大分公司的思维也有记载,他曾经说:我要把长安以东全部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

这就是发展壮大分公司的思维。

所以,刘邦的主公司虽然看上去似乎一直在挨打,经常要靠萧何补给,但他的分公司——韩信,却越来越强大。

韩信强大,就是刘邦强大。

同时,刘邦也注意争取项羽的分公司,他派随何策反英布,英布倒向刘邦,楚汉双方力量顿时改变。

当然,项羽不是没注意到这一点,也曾派人争取韩信,但是韩信因为过去的工作经历,已经丧失对项羽的信任,断然拒绝。

刘邦有分公司,因此总也打不死,总能恢复并强大;项羽没有分公司,因此越打越疲,力量日渐削弱,终于有撑不住的一天。

里,还会收到“例钱”。

陪皇帝陪得开心时,也能意外地收到“红包”,也就是“赐俸”。

“赐俸”的高低,关键看你会玩不会玩。

在现实生活中,她们要想“升职”确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人原地踏步了几十年,既没升过职,也没加过薪,始终拿那几个死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倒是大多数宫女的真实写照。

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公司”刘黎平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

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边缘化,甚至退出。

另外,韩信早就从项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败结局。

韩信对刘邦说,项羽这人吝啬,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 “忍不能予”。

同时,项羽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舍弃关中这样的战略高地不要,自己放逐自己,建都彭城。

最后,项羽此人还没有摆脱战国时期的野蛮军事屠戮模式,“所过无不残灭者”,因此没什么人拥护,“天下多怨”,也就是说项羽缺乏支持度。

然而,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诸多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

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

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和项羽的民营企业管理
字号:小中大作者:吴世昌2006-03-30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一度膨胀——客观地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创业初期确实取得很大的作用。

但关键是势力壮大、地盘扩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战争形势,他应该及时培养人才,授之予权,通过管理团队而不是个人的骁勇来夺取胜利。

刘邦的高明正是在于:授权、并且很好地掌控。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

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其实,说到授权,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现在许许多多的领导者在企业壮大后也尝试着授权,可事实上授权问题至今仍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

笔者当初在海尔公司任职时,基本上不存在授权问题,因为该公司每一个职位的权限范围规定的很清楚。

比如你是产品经理,你手上有多少资源,你的费用审批额度、你掌握的客户返利额度等一清二楚,你只要按计划实施,没有人会横插一手。

后来笔者先后服务过几家民营企业,深感授权问题在民营企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强势的企业领导往往能创造优秀的业绩,可是往往正是因为其强势,就很难放心地让手下人独当一面,于是企业里太多的是没有思路的“二传手”,而“二传手”的没思路又使得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瓶颈就逐渐暴露出来。

而授权之所以困扰很多民企,这中间往往隐藏着六大悖论:
1、能力悖论:很多领导者觉得下属“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于是很多一般性的、例行性的任务都被批上“重大任务”的华丽外衣,非自己亲自操刀不可。

例如我曾服务过的一个涂料企业,年产值也有好几亿了,可是市场部任何一分钱的费用投放都必须由老板亲自审核、定夺(应该说每一笔费用发生时都必须知会老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很小的一笔费用都必须由老板决策是否该花、怎么花,那企业就有授权问题了)。

于是每天办公室被踩破门槛,老板从一大早至少忙到晚上8点,不亦乐乎!真正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不下市场的大师。

其实,对下属的能力担心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他可以培养,而你却不给他独立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那是你用人失败;如果他不可调教,那你更失败,因为你根本不该招聘这个人,或者即使招聘了也应该及时撤换!
2、责任悖论:有些领导者会认为“现在的员工哪有几个能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企业不是他的,他怎么能象我这么尽心?”他们担心下属敷衍了事,工作态度不行。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每一个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都希望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如果你怀疑他的责任心,不敢给他授权,那么出了问题他将会以“这件事情我无权管辖,我不负责任”为借口而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员工的责任心将会散失殆尽,这种结果是领导者一手造成的。

相反地,当你信任他,赋予其权力时,他的责任心将在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这样长期的有效授权,有利于企业营造权责明确的文化氛围。

3、效率悖论:很多领导者会认为:“做这件事我轻车熟路,效率高,还是我自己来吧!”——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短视”行为!其实刚开始下属可能表现的比你亲力亲为差,但如果你悉心指导,当他逐渐上手了,你将会很轻松;同时由于领导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在“搭班子、定战略”上,从而使整个团队的效率能大幅提高。

4、失控悖论:一方面是担心“放权容易控制难,权力一放,就很难保证还能按自己的意思操作,很容易失控,如果什么事都由自己亲力亲为来完成,哪怕是累一点,总归比较放心”。

另一方面是担心权力放出去之后,会削弱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威,以前的“我中心”会变成“他中心”。

并且由于业绩是经理人做出来的,自己没有了成就感。

——那只能说明你的企业还缺乏优秀的授权机制,你对企业的控制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只能准备着永远当“救火队长”。

5、腐败悖论:“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腐败”,这是企业授权过程中骇人听闻的一句话,也是让企业领导在授权上犹豫不决的一个悖论。

——现代企业管理是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三权分立的模式,只要做好监督机制建设,腐败就会被控制,况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6、“亮剑”悖论:领导者总是希望受权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将每一件事情做圆满、做完美;一旦出现一些小的失误,马上就会抛出一句:“你看,一给他权力就犯错,还是收吧!”——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小的失误并不影响大局,并不阻碍业绩的最终达成,当经理人出现“偏差”时,作为领导应该站在高处给予点拨,而不是马上“横插一手”或“收回权力”。

毕竟,新手上路要懂得扶一把、送一程,否则他永远也成长不了。

那么,对于这个“烫手山芋”般的授权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授权机制呢?好的授权机制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第一步是计划。

这里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授权计划,即明确责、权、利,确定好受权人的权限范围。

二是授权目标,即受权人运用权力后要达到的
目标。

三是受权计划,即受权人在接受组织赋予的权力之后,就必须向授权人提交施政计划或方案(提示:“授权”与“受权”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第二步是监督与检查。

计划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真功夫在于执行的效果,所以授权后就必须加强监督和检查,以免偏离原先设定好的轨道。

那么如何有效监控呢?一是通过完善的汇报制度来监控,并且在汇报过程中加强沟通。

二是对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三是对市场进行不定期的走访,及时发现问题。

四是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监控,比如:通过设立市场部,对销售部门的市场推进进行督导,通过设立品管部对生产部的产品质量进行把关,通过设立审计部,对相关部门的费用发生情况进行监控。

但监督与检查要有一个度,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和正常的环节和手段,不能演变成“疑神疑鬼”的地步。

第三步是指导与沟通——在指导的过程中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指导。

指导是为了使授权计划更好地完成,使授权机制成功运行的重要环节。

但指导有一个度的问题,指导的重点在于“点拨”,不能成为“干涉”。

所以领导者一要善于为下属提供方向性的建议;二是能站在高处,帮忙下属及时发现偏差,发现存在的问题;三是当下属发生错误时,真心诚意地和他们一起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再犯,并思考杜绝此类错误再发生的方法。

而相对于指导来说,沟通甚至更加重要!很多时候领导者会觉得他已经给经理人很多权力了,但经理人还是觉得没有给他足够的权力,于是矛盾就出来了。

其实授权的度是很不好把握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此时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手段就是沟通,授权双方通过把问题摆在桌面进行分析,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一番,就肯定会找出双方接受的方法。

同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作为经理人应该多尊重领导,重大事情知会领导,而作为领导的有想法首先和经理人谈谈,而不是越过经理人,这样双方的摩擦一定会大大减少,授权机制也一定会健康运行。

第四步是考核。

权力授出去后,胡萝卜与大棒就必须同时拿出来。

一方面是制定好完善的考核规定;另一方面是届定好主观错误和客观失误;同时要强调结果导向,对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教育为主。

不过,只有好的授权机制还是不够,为了使授权机制更好地运转,产生应有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建立授权的支持性系统,为受权者提供应有的支持。

首先是在企业内部营造责、权、利分明的企业文化。

其次是在权力移交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受权人立威造势,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第三是为受权人的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使他们能“精确制导”。

第四是为受权人摆平在部门关系中他们无法协调的事情,营造一种使各部门互相支持的文化氛围。

好的机制是成功的一半!授权机制的建设和健康运行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大计。

个人英雄主义充其量只能使企业实现从0到1的发展,只有通过有效授权,搭建优秀领导团队,真正做到“使众人行”,才能使企业实现从1到∞的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