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知识点积累.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要点一.通假字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百有.余年通“又”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三.古今异义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以致..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2)名词作动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外连衡..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将.数百之众率领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会盟.而谋弱秦结盟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3)形容词使动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过秦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过秦论的知识总结1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2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3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完整版)《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通“横”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亡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通“纵”4、威振四海通“震”,震动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6、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7、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8、百有余年矣通“又”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3、宽厚而爱人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
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古,在这时;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秦人开关延敌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6、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
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8、才能不及中人古,平常的人;今,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重点实词:1、蒙:继承。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2、相与:一道,共同。
相与为一3、延:迎接,引进。
秦人开关延敌4、橹:盾牌。
流血漂橹5、奋:振作。
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奋六世之余烈6、隳:毁坏。
隳名城,杀豪杰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余威震于殊俗8、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蹑足行伍之间9、揭:举。
揭竿为旗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抗:匹敌,相当。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1、度、絜:用尺量,衡量。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2、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致万乘之势13、作难:起事,首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4、固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坚固,特指险要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防御15、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动词,并吞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攻取16、度内立法度名词,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用尺量17、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18、遗因遗策动词,遗留下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遗失,丢失19、策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计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20、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宽厚而爱人动词,爱护,尊重21、致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获得22、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统治23、兵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军队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名词,兵器2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损失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25、北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方26、及及至始皇介词,等到……时候才能不及中人/非及向时之士动词,比得上四、重点虚词1、而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目的,来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表修饰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序八州而朝同列表并列叩关而攻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表承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表转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表因果2、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连词,表目的,来尝以十倍之地介词,用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之为,把……当作自以为关中之固动词,认为然后以六合为家把……当作3、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修守战之具/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兼韩、魏……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九国之师/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奋六世之余烈/百越之君/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收天下之兵/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始皇之心/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雍州之地,崤函之固/陈涉之位,……之君也/谪戍之众,……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试使山东之国/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助词,的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自以为关中之固指示代词,这样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他们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过秦论指摘过失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尊贤而重士贤者,贤能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贤能;财富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约从离衡使……离散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以愚黔首使……愚昧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7、为动用法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为……做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意念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崤函之固,自若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通“横”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亡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通“纵”4、威振四海通“震”,震动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6、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7、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8、百有余年矣通“又”?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3、宽厚而爱人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
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古,在这时;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秦人开关延敌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6、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
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8、才能不及中人古,平常的人;今,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重点实词:1、蒙:继承。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2、相与:一道,共同。
相与为一3、延:迎接,引进。
秦人开关延敌4、橹:盾牌。
流血漂橹5、奋:振作。
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奋六世之余烈6、隳:毁坏。
隳名城,杀豪杰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余威震于殊俗8、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蹑足行伍之间9、揭:举。
揭竿为旗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抗:匹敌,相当。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1、度、絜:用尺量,衡量。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2、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致万乘之势13、作难:起事,首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4、固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坚固,特指险要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防御15、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动词,并吞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攻取16、度内立法度名词,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用尺量17、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18、遗因遗策动词,遗留下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遗失,丢失19、策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计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20、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宽厚而爱人动词,爱护,尊重21、致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获得22、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统治23、兵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军队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名词,兵器2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损失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25、北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方26、及及至始皇介词,等到……时候才能不及中人/非及向时之士动词,比得上四、重点虚词1、而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目的,来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表修饰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序八州而朝同列??表并列叩关而攻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表承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表转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表因果2、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连词,表目的,来尝以十倍之地介词,用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之为,把……当作自以为关中之固动词,认为?然后以六合为家把……当作3、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修守战之具/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兼韩、魏……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九国之师/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奋六世之余烈/百越之君/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收天下之兵/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始皇之心/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雍州之地,崤函之固/陈涉之位,……之君也/谪戍之众,……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试使山东之国/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助词,的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自以为关中之固指示代词,这样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他们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过秦论指摘过失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尊贤而重士贤者,贤能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贤能;财富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约从离衡使……离散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以愚黔首使……愚昧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7、为动用法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为……做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意念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崤函之固,自若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要点一.通假字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百有.余年通“又”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三.古今异义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以.致.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2)名词作动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外连.衡.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将.数百之众率领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会盟.而谋弱秦结盟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流血漂橹使,,漂浮.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约从离.衡使,,离散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3)形容词使动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知识点
《过秦论》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以西一带)2、山东豪俊并起(崤山以东,即东方)3、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4、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5、国家无事(指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二、通假字1、约从离衡(通“横”)2、合从缔交(通“纵”)3、陈利兵而谁何(通“呵”)4、倔起阡陌之中(通“崛”)5、赢粮而景从(通“影”)6、百有余年(通“又”)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⑵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⑶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在国内;对外,在国外)⑸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2、名词作动词⑴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⑵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⑶将数百之众(率领)⑷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3、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⑴尊贤而重士(形作动,敬重、尊重)⑵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作动,变小,变弱)⑶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4、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⑴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⑵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⑶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⑷以愚黔首(使…愚昧)⑸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⑹流血漂橹(使…漂浮)⑺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使…弯)⑻约从离衡(使…离散)⑼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走的人)四、一词多义爱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⑵宽厚而爱人(喜爱、爱护)⑶成语:爱屋及乌(喜爱)兵⑴弃甲曳兵而走\ 收天下之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武器)⑵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军队)⑶项羽兵四十万(士兵)⑷成语:穷兵黩武\ 兵不厌诈(军事、战争)⑸左右与兵之(用兵器伤害人)乘⑴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⑵致万乘之势(兵车)⑶乘彼垝垣(登上)从⑴合从缔交(通“纵”,合纵)⑵赢粮而景从(跟随)⑶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⑷樊哙从良坐(依傍、紧挨着)⑸择善而从之(听从)⑴内立法度,务耕织(规章、制度)⑵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⑶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过秦论》文言知识、句式整理
《过秦论》 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因河为池 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山东省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 …作为: 今:认为
4、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把… …做成
今:认为
二、通假字
1、合从缔交 (通:“纵”: 战国时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孝公既没 (通:“殁”,死) 3、约从离衡 (通“横”) 4、威振四海 (通“震”) 4、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起) 5、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7、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 8、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 9、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 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1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 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 1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 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称帝称王)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用瓦瓮做;用绳子系)
(3)序八州而朝同列
(排列位次,统治)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尊贤而重士 (敬重;看重)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缩小;削弱)
4、使动用法
(1)动词作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 …相斗)
②流血漂橹
(使… …漂浮)
• 却(击退)隳(毁坏)锋(兵刃) • 镝(箭头)践(踏)金(坚固的) • 牖(窗户)氓(民)蹑足(插足,参 加)揭(举)赢(担负)铣(锋利) 抗(匹敌相当)向时(先前)絜(衡 量)序(排列座次)作难(起事)
文言句式
• 一、判断句 1、……, ……, ……也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 •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 3、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一、人性观点1.人性本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们的天性多是贪婪和自私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治理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
2.人性可塑:荀子认为,尽管人性本恶,但人们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改变自己。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德性。
二、政治伦理观点1.君主权威:荀子主张君主集权,认为君主是国家的核心和灵魂,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力。
他提出君主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
2.君主将德:荀子认为君主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智慧,以治理国家。
他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使臣民服从。
3.民众安居乐业:荀子认为,君主的最终目标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安定和繁荣的生活。
他提出君主应该关注经济发展,推行农耕,实施减税政策。
三、社会道德观点1.礼义道德:荀子强调了礼义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础。
他主张君主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和制度,以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2.社会等级:荀子认为,社会应该按照人才和功绩来划分等级,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效率。
他主张君主应该依据人们的才能和贡献来任用和提拔人才。
四、军事策略观点1.“兵贵神速”:荀子认为,战争中时间的重要性,主张充分利用时间和战机,实施神速的军事行动,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2.军队统一指挥:荀子主张军队应该由一个统一的指挥者领导和指挥,以确保作战的效果。
3.兵力集中:荀子主张兵力要集中,以增强军队的实力,同时减少内外操练和演习,以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
总结:《过秦论》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以对秦国政治和军事策略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人性、政治伦理、社会道德等问题。
其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却也强调人性可塑;主张君主集权,但也要求君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智慧;强调礼义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主张军事策略中的“兵贵神速”,以及军队统一指挥和兵力集中等方面。
《过秦论》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完整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完整一、秦朝的兴起1. 秦朝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而成。
2. 秦朝的领袖:秦始皇为秦朝的创始人和领袖,他在位期间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秦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取消封建诸侯,直接管理地方政权。
2.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国家划分为郡县,地方政权实行一元化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3. 队伍制度:秦朝实行队伍制度,将百姓抽调到各地来劳役,用以工程建设和军事防御,加强国家的力量和国土的防卫。
三、秦朝的军事制度1. 废除诸侯国:秦始皇通过统一战争废除诸侯国,将中国领土统一纳入秦朝版图。
2. 军阀统一:秦始皇统一了诸侯国军队,将所有诸侯国的军队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大一统的军队。
3. 兵制改革:秦朝进行了兵制改革,采取了兵役制度、徭役制度和兵士制度等措施,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防卫水平。
四、秦王朝的社会生活1. 社会地位的变化:秦王朝废除诸侯国,取消了封建诸侯等级的存在,实行一元化的社会等级制度,社会地位和财产都和崇尚的礼教等级有关。
2. 人民生活改善:秦朝实行共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军事实践,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兴替带来的景象是积极的。
3.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秦王朝推行农园制、兴办水利工程,多方面实施了一些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改革,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五、秦王朝的文化特色1. 统一文字:秦朝统一文字,规范了古代汉字的使用和标准,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统一法律:秦朝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建立秦律法统一标准,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礼乐之争:秦朝统一了礼乐等文化制度,推行了法家思想,将以往的儒家文化取而代之,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貌。
六、秦始皇的治国方针1. 统一思想:秦始皇提出“遍访天下并求天之格”、“一统五帝、而非诸侯”、“儒、道、阴、阳、兵、黄纵而害民,故并灭之”等统一思想,并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推行这些思想,并进行思想上有关网络人民的群众教育工作措施。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1.秦始皇的政治手段:《过秦论》认为秦始皇通过强行统一六国,推行统一的秩序以及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来保持自己的统治。
这些手段包括制定统一的法律制度、削弱地方豪强势力、修筑长城以保卫国家安全等。
2.法家思想与秦始皇的统治:《过秦论》强调了法家思想在秦始皇统治中的重要性。
法家主张统治者应该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压制不服从的势力,并通过制定严苛的法律来监控民众。
秦始皇的政治手段和统治思想都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3.中央集权的害处:《过秦论》指出,虽然中央集权的政府可以确保统一和秩序,但也带来很多问题。
中央集权导致地方豪强势力被削弱,而中央政权的强大可能导致君主集权和个人专制,在政治上缺乏制衡。
另外,中央集权还造成了官僚主义、腐败和不公正等问题。
4.统一的利与弊:《过秦论》认为,秦始皇的统一通过铸币、标准度量衡、修高速公路等一系列措施,带来了统一的利益,如便利了贸易和交流,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统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大规模的强制劳役、文化的同化和统一思维的压制等等。
5.文化上的一元化:《过秦论》指出,秦朝统一后,中央政权致力于将文化统一为一种标准,通过焚书坑儒等手段来规范思想和文化。
这种一元化的文化统一导致了思想的贫乏和人民个性的受压制。
6.霸权外交的危机:《过秦论》警告了秦朝霸权外交的危险性。
秦朝通过武力强加于他国,将他国变为属国,但这种霸权外交付出了巨大代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引发了民族矛盾和地域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7.历史观的思考:《过秦论》对历史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影响。
书中以秦朝为例来分析政权的兴衰和社会问题。
通过这种思考,谢林岳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统一的帝国从开始就包含着它自身的衰亡的种子。
8.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秦论》探讨了政治权力的本质与作用。
书中认为政治权力是一种表达人类欲望和力量的工具,但如果权力滥用或者过度中央集权,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民的不满和政权的灭亡。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过秦论知识点归纳《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过秦论知识点积累
《过秦论》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外连横而斗诸侯:“衡”通“横”2、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从”通“纵”,“举”通“与”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4、赢粮而景从:“赢”通“影”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3、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2、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作/用草绳系)4、将数百之众(率领)(二)名词作状语5、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内,对外)7、南取汉中(向南)8、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9、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三)动词作名词10追亡逐北(逃跑的人)(四)动词的使动用法11、约从离衡(使……离散)12、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1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1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15、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16、流血漂橹(使…漂起)(五)形容词作名词1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六)形容词的使动18、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小)19、以愚黔首(使……愚蠢)四、文言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二)宾语前置句3、陈利兵而谁何。
4、崤函之固,自若也。
(三)判断句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四)被动句7、为天下笑者,何也?五、一词多义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北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而致千里(动词,到达)因力乘便(介词,趁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因遗策(名词,策略)延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包举宇内(动词,夺取)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西举巴蜀(动词,攻取)弱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举举国欢庆(形容词,全)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爱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乘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之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而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但)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修饰连词,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但)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六、难句译注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详细知识点
13、 约从离衡 14、追亡逐北 15、因利乘便”
五、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二)倒装句 1.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置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句
重点句子翻译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 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 裂山河。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 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贾谊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衡,通“横”,连横) (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 ②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 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从,通“纵”,“合纵”) (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喝问)
(完整版)《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通“横”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亡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通“纵”4、威振四海通“震”,震动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6、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7、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8、百有余年矣通“又”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3、宽厚而爱人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
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古,在这时;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秦人开关延敌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6、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
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8、才能不及中人古,平常的人;今,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重点实词:1、蒙:继承。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2、相与:一道,共同。
相与为一3、延:迎接,引进。
秦人开关延敌4、橹:盾牌。
流血漂橹5、奋:振作。
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奋六世之余烈6、隳:毁坏。
隳名城,杀豪杰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余威震于殊俗8、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蹑足行伍之间9、揭:举。
揭竿为旗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抗:匹敌,相当。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1、度、絜:用尺量,衡量。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2、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致万乘之势13、作难:起事,首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4、固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坚固,特指险要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防御15、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动词,并吞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攻取16、度内立法度名词,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用尺量17、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18、遗因遗策动词,遗留下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遗失,丢失19、策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计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20、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宽厚而爱人动词,爱护,尊重21、致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获得22、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统治23、兵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军队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名词,兵器2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损失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25、北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方26、及及至始皇介词,等到……时候才能不及中人/非及向时之士动词,比得上四、重点虚词1、而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目的,来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表修饰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序八州而朝同列表并列叩关而攻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表承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表转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表因果2、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连词,表目的,来尝以十倍之地介词,用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之为,把……当作自以为关中之固动词,认为然后以六合为家把……当作3、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修守战之具/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兼韩、魏……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九国之师/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奋六世之余烈/百越之君/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收天下之兵/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始皇之心/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雍州之地,崤函之固/陈涉之位,……之君也/谪戍之众,……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试使山东之国/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助词,的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自以为关中之固指示代词,这样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他们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过秦论指摘过失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尊贤而重士贤者,贤能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贤能;财富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约从离衡使……离散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以愚黔首使……愚昧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7、为动用法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为……做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意念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崤函之固,自若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6、嬴粮而景从。
“景〞通“影〞。
7、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固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③以为固〔巩固的屏障〕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巩固的屏障〕因①因遗策〔沿袭〕②因利乘便〔趁着〕③因河为池〔就着〕北①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延①秦人开关延敌〔请进〕②延及孝文王〔延续〕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以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②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③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兵①赵奢之朋制其兵(军队)②收天下之兵(兵器〕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失去)②追亡逐北(v作n,逃兵〕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三、古今异义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
“然后〞:这样以后。
四、词类活用㈠使动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3、约从离衡〔使……离〕4、流血漂橹〔使……漂〕5、分裂河山〔使……分裂〕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8、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9、以弱天下之民〔使……弱〕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11、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见〕㈡adj.→n.1、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㈢adj.→v.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减弱〕㈣n.→v.1、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3、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当作〕4、瓮牖绳枢之子〔用草绳系〕㈤n.→状1、有席卷天下〔像卷席子一样〕2、包举宇内〔像打包一样〕3、囊括四海之意〔像装口袋一样〕4、内立法度〔对内〕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6、南取汉中〔向南〕7、西举巴蜀〔向西〕8、东割膏腴之地〔向东〕9、南取百越之地〔向南〕1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面〕1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12、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13、天下云集响应〔像回声一样〕1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五、文言句式〔有下划线的表示一句含多种句式〕㈠判断句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 6 使动用法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 ②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使……灭亡 ❖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 7 意动用法 ❖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 1 名词作状语
❖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 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 对内;外;对外
❖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 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名词作状语
❖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 11 度 ❖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 12 遗 ❖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 13 爱 ❖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 四 词类活用
❖ 同构 ❖ 第一;写作目的相同 ❖ 第二;灭亡原因相同 ❖ 第三;全文结构相同 ❖ 第四;都用铺排渲染 ❖ 第五;语言整齐峻拔
❖ 本文在语言风格上辞赋化的倾向非常突出 对 偶 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非常有气势 在排偶句中;为了避免用字重复;同义词的运用 非常讲究;这又是本文语言上另—特色
❖ 二 古今异义 ❖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
黄河以西 ❖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孝公既没(没,通“殁”,死)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4.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2.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3.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5.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6.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因河为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8.迁徙之徒也古义:征发;今义:迁移搬家9.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皆明智而忠信古义:聪明智慧;今义:通达事理11.秦人开关延敌古义:打开函谷关;今义:开启和关闭,电子元件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2.名词作动词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④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⑤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⑦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⑥约从离衡(离,使……离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③自以为关中之固(固,险固的地势)④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贤才)⑥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2.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④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四、一词多义1.制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2.亡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③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⑥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⑦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3.固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4.利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⑥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5.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④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赠送6.度①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⑤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7.因①因遗策《过秦论》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过秦论》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过秦论》凭借,依据,介词五、特殊句式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定语后置;……也,表判断)4.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5.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6.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7.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1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使…灭亡) 14.区区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小小的.) ②何乃太区区(见识浅薄) ③感君区区怀(诚恳) 指出句式特征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知识点积累
一、通假字
1“衡”通“ 横”
2、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从”通“ 纵” , “举”通“与”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4、赢粮而景从:“赢”通“ 影”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 :黄河今 :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古 :担负今 :输赢的“ 赢”
3、山东豪俊并起——古 :崤山以东今 :指山东省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统治 2(登上 3(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4(率领
(二名词作状语
5
6
78
9
(三动词作名词
10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11、约从离衡 (使…… 离散 1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 朝拜 1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1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 争斗 15、却匈奴七百余里(使…… 退却 16、流血漂橹(使… 漂起
(五形容词作名词
1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六形容词的使动
18…… 弱小19…… 愚蠢
四、文言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二宾语前置句
3、陈利兵而谁何。
4、崤函之固,自若也。
(三判断句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四被动句
7、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名词 , 败逃的人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北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 (介词, 趁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 险固的地势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因遗策(名词,策略
延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举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爱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乘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 shèng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之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而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但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修饰连词,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但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六、难句译注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对内建立法规制度, 大兴耕织, 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2、诸侯恐惧 , 会盟而谋弱秦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诸侯恐慌害怕, 开会结盟, 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的盟约,相互援助结成一体。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百万。
译文:秦有富余的力量乘他们疲惫的时候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
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 ,大盾牌也漂浮起来了。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砍伐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向回声一样
响应,担负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他。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 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
利的兵器, 盘问过往行人。
6、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 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 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 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上, 被天下人耻笑, 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啊
【课外拓展】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 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而我美妾与马, 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使为上大夫。
(《国语·鲁语》
. 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 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相” “爱” 的翻
译和“衣” “华” 的词类活用
⑵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 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 恐怕(这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美”的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
2.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 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
” 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
行之而亡,
何也?” 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
有过不罪, 无功受赏, 虽亡, 不亦可乎?”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⑴既然这样, 那么功业将会达到什么境界?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且” 、固定结构“然则”的翻译和宾语前置句式
⑵有过错(却不治罪,无功劳(却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罪” 、虚词“虽”和固定结构“不亦……乎”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