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4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登幽州台歌》公开课设计教案_4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使用品析、吟唱、书写、背诵经典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大意,学会品读、吟唱、书写诗歌。
3.审美鉴赏与创造⑴感受诗歌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分析其丰富内涵,懂得“知人论世”。
⑵培养学生书写楷书的习惯,体会书写的美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窥探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政治抱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吟唱、背诵、书写诗歌,感悟爱国情怀。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建立“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
3、学会使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吟唱——书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建立“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吟唱——书写。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代又是中华民族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图片上所展示的诗人,想吟诵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学生们分享的真棒,我们发现优秀的诗歌即是诗人心志胸怀的体现,更是我们窥探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唐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1)通读诗歌。
(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课件展示作者资料,学生总结。
播放朗读,学生自读,探索技巧。
明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语调:痛苦、孤独;语速:低沉、缓慢;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4.启发学生创新写作,在领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6.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2重点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教师指导朗读,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可让学生谈初读感受。
2.作者与背景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他是一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直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3.品味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供参考。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的诗。它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反映了作者对时代责任的担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手法,理解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诗歌手法分析:掌握对仗、夸张、象征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了解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文学成就:认识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举例解释:
-诗歌朗读与理解:通过示范朗读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表达的历史沧桑和个人感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登幽州台歌》的朗读与解析,对诗歌手法、意境、历史背景的探讨,以及对作者陈子昂的文学成就及其时代意义的了解。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举例解释:
-诗歌意境的提取与体会: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从“悠悠天地”和“独怆然而涕下”等诗句中领悟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的悲壮情感。
-诗歌手法的深入理解: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对仗、夸张等手法上有所体验,加深对诗歌艺术效果的理解。
-历史文化知识的融合: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如陈子昂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等,帮助学生将诗歌放入历史语境中去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 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共1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感情朗读并背诵。
2、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1、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准备1:背背诗歌《敕勒歌》《峨眉山月歌》《子夜吴歌》《秋浦歌》活动2【讲授】介绍汉乐府诗集贴士: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活动3【讲授】讲解幽州台,辨析“州”字。
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中国的别称是九州。
如: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
再如:兰州、杭州、广州。
洲——①水中的陆地如:橘子洲天兴洲珠江三角洲②大陆如:亚洲、欧洲等活动4【讲授】读题。
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活动5【活动】学生五分钟预习。
4、学生五分钟预习。
①读准,检查。
②读通,检查。
③读熟,检查。
背诵检查。
④读会,借助注释。
指导点:念——惦记,常常想指导点:古人、来者【小贴士】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
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kuí)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
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北朝时期文学家陈子昂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登上幽州台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内容的理解。
2.难点:诗人的情感把握,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朗读、翻译、背景介绍等。
2.参考资料:关于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幽州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站在幽州台,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从而引出诗歌的内容。
2.呈现(5分钟)展示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停顿和语气变化,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诗歌,解释生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写出这样的诗歌?诗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色?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4
(3)熟读吟诵
2、默写古诗。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登幽州台歌》教案3
教学内容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பைடு நூலகம்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作业设计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21世纪教育网
前 后
(寂寞苦闷)
悠悠 怆然
课后反思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21世纪教育网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历史沧桑,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之情。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爱国情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但对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能默写《登幽州台歌》;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翻译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的意义理解、意象分析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2.重点: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朗读技巧。
3.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解读古诗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朗读设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幽州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景色。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登幽州台歌》的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把握诗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悲壮。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受,互相启发。
3. 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4. 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5. 拓展:介绍陈子昂的其他诗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作者介绍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年时性格豪爽,好学不拘小节。
从十八岁开始,他遍游北京长安和西蜀各地,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二十六岁时因主持贡举而得罪权贵,被贬为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
三十八岁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两年后继母去世,他居丧期间,庐墓三年,因哀毁而死。
陈子昂是唐代文坛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登幽州台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陈子昂由梓州射洪来到京都长安,次年三月,唐高宗在洛阳举行祭祀太上皇唐太宗的仪式,陈子昂奉命随从侍宴。
随后,唐高宗又将前往东都洛阳,陈子昂又随从前往。
唐高宗因病滞留长安期间,陈子昂多次进谏,还请求让自己担任参预政机、备纳顾问的内职,均未获准。
这一时期他心情抑郁,自己又无法施展才华,于是在长安度过了他的三十五岁生日后,便辞官回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这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我通过提问引导,帮助他们将诗歌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我也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登幽州台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与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登幽州台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情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和点评。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幽州台歌》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歌情感态度的把握: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在历史背景理解不深的情况下。
-教学策略:结合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沉浸式体验诗人的情感。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诵读后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并背诵全文2、抓住诗歌关键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严谨规范地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初步诵读后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抓住诗歌关键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严谨规范地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导入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介绍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谏官,正八品),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予官职。
后迁右拾遗。
曾因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县令受武攸宜指使,被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二、背景介绍①时空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
燕昭王在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燕昭王以此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ì)、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②写作背景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
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
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4
《登幽州台歌》教课设计 3教课内容《登幽州台歌》》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这首诗。
教课目的2、借助说明、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说明和课后练习,以及有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教课要点、难点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襟弘愿,博学多才;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斥,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己。
于是他感慨万千,不由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2、指名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经过预习,对他有了必定的认识。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陈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襟弘愿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如何的感觉呢,今日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 21 世纪教育网二、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提示学生仔细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划,“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2、谁来谈谈课题的意思。
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觉)究竟是如何的感觉呢?(神清气爽、英气、空阔、不如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3、下边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神韵。
( 2)读完后邻座互读,相互正音。
检查初读状况:指名读,学生评论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掌握很准,读出了诗的神韵。
相机划出诗的节奏)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入理解(此刻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蔽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边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内心,一同去感觉他的悲情吧!!认识古诗我们还要认识古诗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领会。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登幽州台歌》优质课设计教案_4
一.教学目标1.助读文章:初识诗人,感知情怀。
2.课内文章:明诗达意,读懂诗人。
二.教学重点1.读中体会诗人情感。
2.把握诗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
三.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提升分析鉴赏古诗的水平。
四.课时:一课时五.前置学习:课前阅读《我的孤独,有谁能懂》《武后赏赐》六.教学过程:1.出示(课件1)生齐读“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2.师:读一个人的诗,却不了解这个人,能够吗?(生齐答)师:要想真正学会一首诗,就要读懂诗人,进而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出示课件2),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课件3)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出示课件4)师强调:跳读两篇文章,按要求组织答语。
(限时3分钟)生:3分钟内组织答语。
师:请同学们在组内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组内交流2分钟。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3-5分钟)师:针对学生回答评价。
环节三:课内文章,明诗达意师:学诗最重要的一点是,读懂诗的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一下这首诗。
(出示课件5)生:结合注释翻译(2分钟)师:找学生回答(评价)师:明确(见课件5)师:诗人为什么会生发出如此的感慨,助读文章中有一小段文字交代出来了,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找——展示师:结合课件5强调诗歌的创作背景。
环节四:读懂诗人师:在这首诗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出示课件6)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思考结果。
生:组织答语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展示环节五:真情诵读师:强调读出诗人的心境,注意语速、语调。
(出示课件7 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氛围)生:组内自由朗读(3分钟)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生:展读(5分钟)师评价。
环节六:真情写作,致敬子昂师:千古立忠义,这就是陈子昂,下面就让我们拿出笔,用自己自擅长的写作方式,写一段话,致敬这位了不起的诗人。
(课件8)生:写作(5分钟)生:展读(5分钟)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案_4
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
陈子昂提出的准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
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很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
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课教案4
教课目的:,品尝诗人的哀叹,并经过此诗初步感觉盛唐气象。
教课要点:感觉诗的境界,品尝诗人的哀叹。
教课难点:经过此诗初步感觉盛唐气象。
一、导入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今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预习检测:1.背诵默写诗歌2.作者简介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脑筋和军事目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发兵抗敌,任陈子昂为从军。
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搭理,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改过,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陈子昂心里非常难过,他单独一人到达邻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文学知识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材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材,而更多的人以为燕昭王只是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爱才如命。
燕昭王一直寻找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成天郁郁寡欢的。
此后有个智者郭隗说:“你要招揽人材,第一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类胸无点墨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领更强的人,必定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用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筑了宫殿,此后没多久就引起了“士争凑燕”的场面。
投靠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
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材辈出了。
此后此后一个内争外患、满目疮痍的弱国,渐渐成为一个富饶兴盛的强国。
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二、读诗:要求: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三、品诗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先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如何的境遇?时间角度(前、后)。
先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功业未成,空老一世。
部编版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的丰富情感和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思。
因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所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带领学生感受品读分析具体的文字,学生能把握诗歌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贯注在诗歌中个体生命存在本质的哲思。
(二)学情分析七下的学生已经学过许多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也背过许多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三)本课如何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品读诗歌语言和与历代文人诗歌的比较阅读,锻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对诗歌所蕴含哲理的挖掘能力;通过学生对多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通过课堂上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探究,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二)通过比较阅读,感知陈子昂贯注在诗歌中的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质。
(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之强盛必有一代之绝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宋之词、元之曲“,那么,唐代呢?(唐之诗)对!唐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诗。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代表诗作《登幽州台歌》。
师:显示ppt1 并板书本课题目《登幽州台歌》。
PPT1 喟然一叹古今同感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师: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2 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探究,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通过比较阅读,感知陈子昂贯注在诗歌中的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质。
PPT3 欣赏古代诗歌不可忽略的几点:题目知人论世注释关键词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诗歌哲理(二)探究题目1.诗体?古体诗“歌行体“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杜甫《兵车行》2.地点?历史何事?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的蓟北楼(又名幽州台黄金台)3.从题目中还可看出诗歌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学生: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怀古伤今。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面对历史长河的孤独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特别是 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幽州”是哪里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2. 介绍作者陈子昂,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诗歌,教师指导读音和节奏。
2. 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说出初步感受)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句含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遇到能理解自己的明君。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广阔无垠的天地,诗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2. 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和悲愤?(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四、品读鉴赏1. 学生再次诵读诗歌,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小组讨论: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五、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与“《静夜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比较,探讨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不同心态和表达方式。
2.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陈子昂,你会如何向你的朋友解释这首诗的含义?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背诵《登幽州台歌》。
2. 以 孤独”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共鸣的形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登幽州台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登幽州台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赵客缦胡缨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了解作者赵嘏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学习《登幽州台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掌握如何运用描写和抒情手法,表现作者情感和人物形象。
3.了解文学的时代性和多样性,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登幽州台歌》节选和赏析,文学解读和写作实践。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首先,老师播放一段古琴曲《广陵散》,让学生体验古乐的美妙和韵味。
然后,老师通过投影或手写板,展示《登幽州台歌》的标题和这一诗篇的开头两句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借助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和氛围,体味登台人物的遭遇和感慨。
2.学习(30分钟)接下来,老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并结合课文注解和相关知识点,学习以下内容:(1)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概况,唐诗的兴盛和特点,诗歌和音乐的关系等。
(2)作者简介和文学特色:赵嘏的生平和成就,他所处的文坛和创作思想,以及《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3)诗篇的体裁、主题和意境:诗的结构和特点,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等。
3.分析(20分钟)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景物描写和抒情色彩:清景、幽情、离思、壮志等。
(2)咏史抒情和抒发思乡之情:以登台抒发壮志和文化自信,以思乡泄怀和慰藉情感。
(3)艺术手法和意义深度:运用典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塑造有效的情景和形象,表达复杂的人生观念和文化价值。
4.练习(30分钟)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以《登幽州台歌》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思想,引发学生的文化想象和表达能力,展开个人或小组创作,如:(1)写一副以“秋思”为题的诗,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和文化归属感。
(2)用现代语言和文化元素,重述赵客缦胡缨的故事和情感,拓展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3)设计一份以《登幽州台歌》为主题的数字化产品,如微电影、漫画、网页、游戏等,传达文化价值和意义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3、升华朗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4、练习背诵
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
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作业设计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21世纪教育网
前 后
(寂寞苦闷)
悠悠 怆然
课后反思
《登幽州台歌》教案3
教学内容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
2、默写古诗。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
2、指名回答。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陈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21世纪教育网
二、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体会
师: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21世纪教育网
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