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附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呢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什么是土茯苓土茯苓,又称为石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蕈类植物。
其主要产地为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份。
土茯苓的外观呈现为块状或砖状,颜色呈棕色至黑褐色。
2. 土茯苓的功能与主要成分土茯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包括茯苓酸、白术醇、茯苓酮等。
它具有甘、淡、平的性味,归脾、胃经。
土茯苓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利湿化痰: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利湿化痰。
对于湿热停滞、痰浊阻滞的疾病,如肺炎、咳嗽、百日咳等有一定的疗效。
•健脾消食:土茯苓能够健脾开胃、消食化滞。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平肝安神:土茯苓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对于由肝郁所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利尿消肿:土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土茯苓的主治适应症土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其主治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湿热停滞类疾病•湿热咳嗽: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湿热型咳嗽、痰多黄稠、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肺炎: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百日咳:土茯苓能够缓解咳嗽、化痰,对于百日咳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3.2 脾胃虚弱类症状•食欲不振:具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腹胀便溏:能够健脾开胃,对脾胃虚弱、腹胀便溏等症状有效。
•慢性病虚症: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慢性病虚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3 精神心理类问题•失眠: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对于失眠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抑郁、焦虑:能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3.4 消肿利尿类症状•水肿: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4. 用法与用量土茯苓可制成药物,可以煎服、研粉,或者用来炖汤、煮粥等。
一般来说,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差异,用法用量可以有所调整,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土茯苓利水渗湿的中药
土茯苓利水渗湿的中药土茯苓,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它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水肿、脾胃湿滞等病症。
本文将对土茯苓的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土茯苓的中药功效。
一、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学名为Poria cocos,是一种真菌。
其主要功效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宽胸利尿等。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湿气停滞、水肿、脾胃湿滞等症状。
利水渗湿是土茯苓的主要功效之一。
中医认为,土茯苓可以增加尿液排出,促进水湿排泄,从而起到利水的作用。
对于水湿停留在身体组织中造成的水肿、湿热等症状,土茯苓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的程度。
二、土茯苓的用法用量土茯苓有多种用法用量,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来确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用法:1. 煎服法:将土茯苓适量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15分钟,滤出煎液服用。
一般建议每次使用6-12克。
2. 入丸剂:将土茯苓末与其他配药混合均匀,制成丸剂,每次服用5-10克。
3. 煮汤法:将土茯苓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煮沸,煮汤后去渣留汤,分次服用。
用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土茯苓时,应根据医嘱或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用法用量。
三、土茯苓的配伍禁忌虽然土茯苓具有一定的药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伍禁忌:1. 与大黄同用:土茯苓与大黄同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不宜同时使用。
2. 与茵陈蒿同用:土茯苓与茵陈蒿同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避免合用。
3. 与硝酸盐类药物同用:土茯苓与硝酸盐类药物同用可能会降低硝酸盐类药物的疗效,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
在使用土茯苓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及医嘱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结语:土茯苓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各异,使用土茯苓时应根据医嘱或中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附子的功效原理
附子的功效原理附子,又名川附、附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附子科植物附子的干燥根茎,经加工晒干制成。
附子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祛寒、温经、止痛等方面。
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肾阳:附子具有温热的性质,能够温补肾阳。
在中医理论中,肾阳是人体的基础阳气,是身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推动力。
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出现寒凉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机体的代谢率,促进热量的产生和散布,从而提高人体的体温。
2. 祛风湿:附子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以舒筋活络,缓解风湿痛。
风湿病多由风、寒、湿三种因素引起,其中风为主要致病因素,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散风寒,祛除湿气。
同时,附子还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3. 止血:附子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内外出血的治疗。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血管壁的收缩性,减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从而遏制出血。
同时,附子还能够提高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加速血液凝结,达到止血的效果。
4.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安定情绪、缓解烦躁不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活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安神的作用。
5. 抗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附子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川附碱、孤附碱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附子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肿瘤的能力。
总结起来,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温肾阳、祛风湿、止血、镇静安神和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是由附子中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所引起的。
然而,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严禁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生附子,又称人参附、鬼盖头、土砂仁、天行健、陈防根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附子属植物。
生附子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百毒之王”,受到了广大中药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作为传统中药材,生附子在中药学领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生附子的药用功效已经被古代医学家所发现和应用。
在古代,生附子主要被用于治疗中风、中暑、头痛、癫痫、半身不遂等疾病。
它的味道辛苦,具有温中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胃、肾、肾上腺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因此,生附子被中药学家认为是一味万金药。
首先,生附子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生附子被归类为温性药物,可用于温经散寒、祛寒止痛的临床应用。
它能够刺激人体局部的温度感受器,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因此,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腰痛等症状。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镇痛的作用,可用于舒缓各种痛苦症状。
其次,生附子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研究表明,生附子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如生物碱、酸性多糖、多肽、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炎症反应。
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喉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流感、感冒等病毒性感染。
再次,生附子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它们的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生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脾胃的分泌功能,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运动能力,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能改善肠胃功能。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脑部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土圞儿的药用价值土圞儿的副作用
土圞儿的药用价值_土圞儿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土圞儿的药用价值*二、土圞儿的副作用*三、土圞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土圞儿的药用价值多年蔓生草木。
有球状块根,外皮黄褐色。
茎有稀疏硬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7,卵形或长卵形。
长3~7.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叶脉生短硬毛,下面近于无毛;总叶柄长6~8厘米,有毛;托叶线状,有毛。
总状花序,有短毛,长6~26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被短硬毛;花黄绿色,长约11毫米;萼稍呈2唇形,有短圆齿;花冠蝶形,绿白色,龙骨瓣最长,卷成半圆形,旗瓣圆形,翼瓣最短,矩形;雄蕊2束;子房无柄,花柱卷曲呈半圆形。
荚果条形扁平,长7厘米,宽O.6厘米。
花期6~8月。
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路旁及灌木丛中。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散结。
治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疝气,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
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土圞儿的副作用[点击填充正文,内容方向:副作用、人群禁忌、饮食禁忌等]土圞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土圞儿的医学记载《贵州草药》:“散积,理气,解毒,补脾。
”《贵州药植调查》:“治蛇咬伤,并治疗癀,去毒。
”土圞儿的医学附方1、治小儿感冒咳嗽及百日咳:鲜土圞儿三至四钱,洗净切碎,加糖或蜂蜜半两,再加水蒸半小时,取汁,分三次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2、治急性咽喉肿痛:土圞儿一个,磨水服。
(江西《草药手册》)3、治疝气:土圞儿一两,小茴香二钱。
煎水服。
(《贵州民间药物》)4、治无名肿毒:土圞儿磨汁搽患处。
(《贵州民间药物》)5、治疖毒:土圞儿煨热,加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6、治乳痈、疔疮:土圞儿,磨白酒涂患处,随干随涂。
(江西《草药手册》)7、治瘰疬:土圞儿一至二两,海带、海藻、玄参各三钱,鸡蛋三枚。
水煎连蛋食。
生地土伏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土伏的功效与作用生地土伏,又称黄精、黄芪和黄连,是中医药中的三大名贵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生地是指鸡内金或石生地,土伏是指黄芪,黄连是指黄荆皮。
这三味中药材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功效,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发挥更大的药效,常被用于治疗肝火上升、热毒、虚火等病症。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养阴清热:生地性凉,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对于阴虚引起的口渴、消瘦、大便干燥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生地对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也有改善作用。
2. 滋肾养肝:生地具有滋补肾阴、固肾止泄的功效,对于肾阴亏损引起的遗精、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生地还可以养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目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3. 清肝明目:生地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于肝火上升引起的目赤、目痛、目干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土伏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补中益气:土伏具有补益中气、充实气血的作用。
对于中气不足、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2. 健脾消食:土伏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3. 收敛止泻:土伏具有收敛肺气、止泻的作用。
对于肺气不敛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同时,土伏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泻引起的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解毒退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退热的作用。
对于热毒引起的发热、口舌生疮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 燥湿止泻:黄连可以燥湿止泻,对于湿热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3. 消炎止痛:黄连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胸胁胀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生地土伏的联合应用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加强药效,对于一些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生地土伏合用可以用于治疗虚火上亢引起的口苦、咽干、目赤等症状;生地黄连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湿疹、热毒引起的口舌生疮等症状。
地肤子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地肤子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地肤子和土茯苓都是中草药中常见的药材,它们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这两种药材,它们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地肤子与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地肤子,学名为皂荚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成熟种子。
它的功效主要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消肿止痛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痹痛、湿热黄疸、湿疹等症状。
1. 清热解毒:地肤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痹痛、湿热黄疸等症状。
湿热痹痛常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地肤子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消除湿热,减轻疼痛症状。
湿热黄疸则表现为黄疸、尿黄等,地肤子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消除湿热,帮助黄疸恢复。
2. 祛湿利水:地肤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尿痛尿频、水肿等症状。
尿痛尿频常表现为尿急、尿频等,地肤子可以通过祛湿利水的作用,减轻尿痛尿频症状。
水肿则表现为身体浮肿、体重增加等,地肤子可以通过祛湿利水的作用,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3. 消肿止痛:地肤子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痈疽等症状。
湿疹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地肤子可以通过消肿止痛的作用,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症状。
痈疽则表现为皮肤肿胀、疼痛等,地肤子可以通过消肿止痛的作用,减轻痈疽症状。
与地肤子类似,土茯苓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它的功效主要有健脾开胃、利尿除湿、安神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失眠等症状。
1. 健脾开胃:土茯苓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脾胃虚弱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土茯苓可以通过健脾开胃的作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2. 利尿除湿:土茯苓具有利尿除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等症状。
水肿常表现为身体浮肿、体重增加等,土茯苓可以通过利尿除湿的作用,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尿少则表现为尿量减少、尿潴留等,土茯苓可以通过利尿除湿的作用,增加尿量,改善尿潴留症状。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附子,又名川附、石附、石佛、老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干燥根茎。
附子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能够温经止痛、温阳散寒、温补心肾等多种功效,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神经痛、寒疝、中风、冷性腹痛等疾病。
此外,附子也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被加入到食物中可以增加食欲,提升菜肴的口感。
本文将从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温经止痛:附子有温经止痛的功效,能够舒筋活血、散寒止痛。
它可以被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神经痛等病症。
附子制成的药膏或药酒,可以外用于疼痛部位,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2. 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附子可以温养阳气,增强体内的阳气,从而改善寒性病症,如寒疝、寒痹等。
3. 温补心肾:附子具有温补心肾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病症。
附子可以温补脾肾阳气,从而增强心肾功能,提高性功能,改善男性阳痿早泄的问题。
4. 抗菌消炎: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病症。
附子内含的毒性成分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5. 开窍醒脑:附子可以开窍醒脑,具有一定的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可以改善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附子可以活血化瘀,增强脑部的供血量,提高大脑的代谢活性,改善脑功能。
二、附子的食用方法附子的毒性较大,因此食用时必须小心。
通常情况下,附子一般不作为常规食品食用,而是以药用为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附子的食用方法:1. 煲汤:附子可以与其他中草药一起煲汤,具有温补肾阳、驱寒散瘀的功效。
常用的搭配有附子炖猪骨汤、附子枸杞炖鸡汤等。
但是,在煲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使用过多的附子,以防中毒。
2. 药膏或药酒:附子可以制成药膏或药酒,外用于疼痛部位,以舒筋活血、止痛消肿。
土茯苓片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片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片是一种中药制剂,由茯苓、土茯苓、苍术、白朮、半夏、香附、陈皮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止泻固涩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痰饮、脾胃虚弱、腹泻等病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茯苓片的功效与作用。
一、土茯苓片的功效:1. 清热利湿:土茯苓片中的苍术和陈皮具有温中降逆、燥湿化痰的功效,能够清热利湿,特别适用于肠胃湿热型腹泻。
2. 健脾化湿:土茯苓片中的白朮和香附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增加脾胃功能,改善湿重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3. 止泻固涩:土茯苓片中的茯苓和土茯苓具有止泻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湿热遗滞所致的腹泻。
4. 缓解湿热痰饮:土茯苓片中的苍术、陈皮和茯苓具有祛痰、化痰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热痰饮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等。
5. 降火止血:土茯苓片中的苍术具有降火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崩漏、痛经等症状。
二、土茯苓片的适应症:1. 湿热腹泻:土茯苓片可用于肠胃湿热引起的腹泻,如湿热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2. 湿重症状:土茯苓片适用于脾胃湿重,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口苦等症状。
3. 湿热痰饮:土茯苓片可用于湿热痰饮引起的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4. 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土茯苓片可用于脾胃虚弱、湿热遗滞引起的腹泻,如慢性腹泻、久泻等。
5. 崩漏、痛经:土茯苓片适用于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崩漏、痛经等症状。
三、土茯苓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
儿童剂量减半。
应饭前服用,并用温水送服。
2. 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脾胃虚寒者禁用。
(2)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 忌与生地黄、金银花等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同服。
(4)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四、土茯苓片的生产厂家:土茯苓片是由很多中药厂家生产的中药制剂之一,厂家有国药集团安徽江淮药业有限公司、四川金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附子,又称川附、乌头,是一种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
附子虽然有毒,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配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附子的作用与功效:1. 通过温阳散寒:附子具有辛温的特性,能够温经散寒。
它可以温肾阳,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寒症,如阳痿、早泄、腰腿冷痛等。
此外,附子还能够温胃散寒,治疗胃寒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症状。
2. 镇痛止痛:附子可以缓解疼痛,尤其是针对寒症引起的痛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 降低血压:附子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因此,附子常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4. 抗菌消炎: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治疗由寒邪引起的感冒、咳嗽、胃炎等症状。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康复。
5. 改善免疫功能:附子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它可以通过增强组织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
6. 护肝肾:附子还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肾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脏和肾脏的排毒功能,减轻毒素对肝肾的损伤。
它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酶活性,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保护肝肾组织,防止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是一种有毒草药,必须通过适当的炮制和配伍使用,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又名革贝、地贝、蚵蛤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
在中医学中,土茯苓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热病症以及肺病等疾病。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去湿热:土茯苓有良好的清热利湿作用,能够有效地消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气,尤其适用于湿热阻滞、痰湿等病症。
例如,对于湿热性痢疾、泄泻、黄疸等病症,土茯苓可以起到清热去湿、利水通便的作用。
2. 消肿利尿:土茯苓具有化湿利尿的功效,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除,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对于水肿、腹肿、尿少等病症,常常可以用土茯苓来进行治疗。
3. 支气管炎治疗: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对于各种支气管炎症、咽喉炎、肺炎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土茯苓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痰液,促进气管扩张、润滑呼吸道,并具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4. 胃肠消炎:土茯苓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能够缓解胃肠道炎症,减轻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对于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可以使用土茯苓来进行治疗。
5. 抗肿瘤:土茯苓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研究发现,土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抗肿瘤的效果。
6. 养颜美容:土茯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提高皮肤的光泽度,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皱纹,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此外,土茯苓还有利尿排毒的功能,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护身体的健康。
总之,土茯苓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热病症、肺病等疾病,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养颜美容等作用。
然而,尽管土茯苓具有多种功效,也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进行用药。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又称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土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茯苓酚、等保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它在中医药中被用于治疗湿热、脾胃虚弱、心气不足等疾病,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土茯苓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利尿消肿:土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和消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水分的排泄,减少水肿症状。
中医常用土茯苓治疗各种水肿症,如浮肿、面颊浮肿、水肿胀满等。
2. 补益脾胃:土茯苓可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抗炎镇痛:土茯苓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它还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4. 调理心脑血管:土茯苓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固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土茯苓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5. 抗菌消炎:土茯苓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6. 提高免疫力:土茯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它对于慢性疲劳、脾虚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7. 抗肿瘤:土茯苓中的茯苓酚具有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它在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
总结起来,土茯苓具有利尿消肿、补益脾胃、抗炎镇痛、调理心脑血管、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不仅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药理学与临床研究依据。
然而,虽然土茯苓具有诸多益处,但是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并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土茯苓作用与功效
土茯苓作用与功效土茯苓,又称为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属于百合科汗青植物,常以其根茎入药。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中医药学中,土茯苓被广泛用作补益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论述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土茯苓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传统中医学中,土茯苓被视为滋阴补养的重要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阴虚秘涩等病症常常由肾气虚弱或肾阴亏损所致。
土茯苓具有补益肾阴、滋养阴液的效果,能够平衡人体阴阳能量,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此外,土茯苓还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能力,能够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有助于维护肾脏健康。
其次,土茯苓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土茯苓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效果。
同时,土茯苓还具有缓解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作用,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土茯苓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减慢,皮肤趋于老化。
土茯苓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减缓皮肤老化的进程。
此外,土茯苓还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第四,土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较大,容易导致焦虑、失眠等情绪和睡眠问题。
土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第五,土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重要保障。
土茯苓中富含的活性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它能够增强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土茯苓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出,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土茯苓还具有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具有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功能。
土茯苓与茯神的功能主治
土茯苓与茯神的功能主治土茯苓(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是土茯苓科植物茯苓的块根,经过采收、晒干等加工而成。
土茯苓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誉为“中药之王”。
土茯苓的性味甘苦,性平,有清热、利水、健脾胃、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临床中常用来治疗湿热便秘、脾胃虚弱、痰湿壅盛等疾病。
以下是土茯苓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毒病疮、瘰疬等疾病。
2.利水消肿:土茯苓可以利尿排水,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水肿,常用于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病症。
3.健脾胃:土茯苓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
4.降脂减肥:土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减轻体重,对于有高血脂和肥胖问题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抗炎镇痛:土茯苓内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常用来缓解炎症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6.抗氧化:土茯苓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对抗自由基的损害,减缓细胞老化。
综上所述,土茯苓具有较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茯神(茯神)茯神,又称茯神片,是从天麻科植物天麻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中药材。
茯神的中药名为“天麻”,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归类为安神药。
茯神的性味辛苦,性平,具有清热、镇静、安神、抗惊厥等功效。
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癫痫等症状。
以下是茯神的功能主治:1.安神定志:茯神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烦躁、易怒等精神不稳定的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抗痉挛:茯神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抗痉挛的作用,对于癫痫、惊厥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3.镇静安眠:茯神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等症状。
4.解郁提神:茯神对调节情绪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缓解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提高精神状态。
5.调节心血管功能:茯神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和简介有哪些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和简介有哪些红土茯苓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湖南等省,江南各省均产。
白土茯苓主产于四川、陕西、广西等地。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和简介。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二:治疗感染性炎症土茯苓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三:治疗性病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
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土茯苓的简介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50克。
外用: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土茯苓的养生作用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
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
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性味归经土茯苓,中药材名,为离花茯苓的入药干燥地下菌核。
其性味归经如下:•性味:苦、甘,平。
•归经:归脾、心、脾经。
功能主治土茯苓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祛湿利水:土茯苓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出来达到利水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土茯苓具有化湿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湿邪阻滞的症状,如浮肿、尿频、水肿等。
因为土茯苓具有渗透利水的特点,可以帮助体内湿气排出,减轻相关症状。
2.健脾益气:土茯苓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脾脏的功能,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如果脾气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土茯苓可以帮助调理脾气,促进消化,改善脾虚引起的相关症状。
3.安神安眠:土茯苓还具有安神的功效,对于失眠多梦的人有一定的疗效。
在中医理论中,土茯苓被认为具有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调理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土茯苓并非能够立即产生安眠作用的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
4.调理心脑血管:土茯苓可以调理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它可以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土茯苓有调理心脑血管的功效,但是在使用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用药。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土茯苓通常以煎剂形式服用,也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煎剂的制作方法受到个人情况、医嘱和具体配方的影响,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使用土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使用土茯苓,不能任意增减剂量。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在使用土茯苓时需要遵循医嘱,谨慎使用。
–对于有相关过敏史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土茯苓。
–使用土茯苓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以上是对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的介绍。
在使用土茯苓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相应的用药指导,不能盲目使用。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性味土茯苓,即土制茯苓,是中药茯苓的一种制剂形式。
土茯苓的主要性味为甘、淡,性微寒。
甘味入脾经,淡味入心脾两经。
二、归经土茯苓归经于心、脾、肾三经。
三、功能主治下面是土茯苓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1.健脾消食:土茯苓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用于脾虚食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2.益肺止咳:土茯苓对肺有益,能够止咳平喘,可用于肺虚咳嗽、肺痨咳血等症。
3.润肺止渴:土茯苓有润肺止渴的功效,对于肺热引起的口渴、咽干等症状有效。
4.祛湿利尿:土茯苓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型的尿路感染、水肿等症状。
5.安神调心:土茯苓有安神调心的功效,对于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补肾壮阳:土茯苓对肾有补益作用,可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7.化痰止嗽:土茯苓能够化痰止嗽,对于痰热壅盛、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效。
四、使用方法土茯苓多用于煎服,常用剂量为10-15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一般煎汤服用,也可以冲服。
五、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年幼儿童禁用土茯苓。
2.舌苔白腻、脾胃湿热、大便黏滞者不宜使用。
3.使用土茯苓时应遵医嘱,不宜过量使用。
4.土茯苓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
六、总结土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多种功效。
它可以健脾消食、益肺止咳、润肺止渴、祛湿利尿、安神调心、补肾壮阳、化痰止嗽等。
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禁忌,遵医嘱使用。
中药地附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地附子的功能主治1. 功能地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温阳散寒•祛风湿•解毒2. 主治地附子对以下疾病和症状具有主治作用:2.1 寒湿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地附子能够温阳散寒,对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骨质增生:地附子具有温经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湿侵袭的骨质增生引起的疾病,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受限等症状。
2.2 中毒相关疾病•暴发性感冒:地附子能够祛风湿,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食物中毒:地附子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中和食物中的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地附子能够帮助清除药物残留,减轻中毒症状。
2.3 其他作用•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地附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供氧供血状况,对于心绞痛、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舒缓躁狂、抑郁症状:地附子能够平抑胆经,缓解焦虑、躁狂、抑郁等症状。
•抗肿瘤:地附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使用注意事项•地附子属于温热性药物,不适宜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内热、口疮等不适。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等特殊人群使用地附子前应咨询医生指导。
•药物过敏者慎用地附子,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
•在使用地附子前,应注意是否有其他药物与之相互作用的可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4. 使用方法•常见药物饮片剂:可根据医生建议选用适当剂量,煎服或冲服。
•中药制剂:可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
•外用:地附子可制成外用药物,如膏剂、粉剂等,在受影响区域涂搽或敷贴。
5. 总结地附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湿、解毒的功能。
它适用于寒湿疾病、中毒相关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和症状,例如关节炎、骨质增生、暴发性感冒、食物中毒等。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
中药地附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地附子的功能主治1. 简介地附子,又称川附、生附子,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中药材。
它是龙脑的根茎,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地附子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肢体冰冷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附子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地附子具有以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地附子主要功能之一是温中散寒。
中医认为寒冷是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人体阴寒,阻滞气血运行。
地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寒冷引起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
•祛风止痛:地附子被广泛应用于风寒湿痹等疾病的治疗。
它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感。
•活血化瘀:地附子含有活血化瘀的物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溶解和消散。
它对于各种瘀血症状,如瘀血瘀阻、经络不通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醒脑开窍:地附子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
它对于头晕目眩、昏迷状态等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记忆力,提高脑功能。
•止水肿:地附子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引起的不适感,如肢体浮肿、面部浮肿等。
3. 用法用量地附子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下为常用的用法用量:•煎剂:将地附子煎煮成煎剂,一次饮用。
一般每次用量为3-9克。
•炒服:将地附子炒熟后研成细末,以酒或水调服。
一般每次用量为1-3克。
•外敷:将地附子研末撒于患处,或制成炒末贴敷于患处治疗。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地附子前,应先向医师咨询,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忌饮酒,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5. 总结地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活血化瘀、醒脑开窍、止水肿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地附子时,需要注意适当的用法用量,并注意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地附子前,最好咨询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土茯苓的功效与禁忌
土茯苓的功效与禁忌【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采制】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
或蒸露;或酿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
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1. 治疗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15例,服药3~6剂全部治愈.2. 治疗银屑病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每日1剂,2次分服, 15剂为1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皮疹减少,鳞屑变薄;3~4个疗程皮疹开始消退.治疗5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治疗淋病土茯苓25g,双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黄柏、木通、扁蓄、泽泻、甘草各15g,水煎服,每剂服3次,每日2次, 12~18剂为1疗程.治疗72例,痊愈5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4. 治疗慢性盆腔炎土茯苓30g,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g,丹参15g,车前草、益母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复煎,分2次服.随证加减.另用药渣加白酒炒热外敷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或用穿石破、细辛、桃仁、皂角刺、三棱、莪术等药研粗末用水拌湿后装入袋内隔水蒸30分钟,取出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月经第5天开始,敷10天停药,连敷3个月.治疗94例,治愈68例,好转 15例,无效 11例其中 5例为结核性盆腔炎.疗程最短7天,最长4个月.土茯苓粥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土附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对于土附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常见的药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会用土附来作为原料,它还能够治疗很多身体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土附的相关知
对于土附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常见的药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会用土附来作为原料,它还能够治疗很多身体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土附的相关知识吧。
【别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鲋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土哺(《钱塘县志》),上鲋(《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全体。
【原形态】体粗壮,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
体长10余厘米。
头部大,稍扁平,且较躯体为阔。
口上位,口裂宽大,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都有细齿,呈带状排列。
鳃耙上有小刺。
眼小,上位,眼间隔凹入。
体侧及背部被栉鳞,腹部为圆鳞,侧线鳞33~37。
生殖乳突明显,雌者较宽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细。
背鳍2个,第1背鳍7~8,鳍条不分枝。
第2背鳍18~9。
臀鳍17。
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背部黑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腹部淡黄色,无黑色斑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温,无毒。
"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补脾胃,益元气,养荣血。
"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