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ppt课件
传统防火墙的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对内联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力。这是因 为一般的防火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用户网络,所以它们都假定内联网络 是安全的外联网络是不安全的。但研究表明,50%以上的攻击行为是从内 部发起的。
入侵检测技术是人们对网络探测与攻击技术层出不穷的的反应,其目 的是通过对系统负载的深入分析,发现和处理更加隐蔽的网络探测与攻击 行为,为系统提供更强大、更可靠的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弥补防火墙的 不足。
28
IDS 模式匹配举例
模式匹配举例:
较早版本的Sendmail漏洞利用 $ telnet 25 WIZ shell 或者 DEBUG # 直接获得rootshell! 模式匹配 检查每个packet是否包含:
“WIZ” | “DEBUG”
29
6.5
入侵检测的历史
32
6.6.1 按照检测数据的来源划分 (1)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检查 判断的依据是系统内的各种数据以及 相关记录。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 几种:
系统审计记录 系统日志 应用程序日志 其它数据源 比如文件系统信息
33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基于主机的IDS的优点
26
6.4 入侵检测的主要作用
识别并阻断系统活动中存在的已知攻击行为,防止入侵行为对受保护 系统造成损害。
识别并阻断系统用户的违法操作行为或者越权操作行为,防止用户对 受保护系统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
检查受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种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审计并弥补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并纠 正错误的系统配置信息。
7
6.1.1
拒绝服务(3)
3 报文超载
课程大纲-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学分: 2学时: 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TCP/IP,Internet安全适用专业:信息安全教材:自编讲义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相比于静态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起源于传统的系统审计技术基础上的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的目的是检测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事件,其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事件记录流的信息源;(2)发现入侵迹象的分析引擎;(3)基于分析引擎结果的响应。
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是入侵检测常用的方法,前者使用模式匹配技术,检测与已知攻击相匹配的活动模式或与安全策略相冲突的事件,后者则使用统计技术检测不经常发生的事件。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安全问题的日显重要,入侵检测系统的事件检测、攻击识别以及自动反应与响应能力等已使其成为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基本任务:1.了解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最新动态;2.掌握入侵检测的原理及系统构成;3.掌握入侵检测的常用方法与技术;4.了解提高入侵检测率对不同用户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入侵检测技术概述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的概念(2)入侵检测技术产生的原因(3)入侵检测技术的功能、发展历史及分类(4)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构成和体系结构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2)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2)了解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和发展历史第二章入侵的方法与手段1.基本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漏洞(2)缓冲区溢出攻击(3)拒绝服务攻击(4)攻击分类2.基本要求(1)掌握缓冲区溢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漏洞和攻击分类第三章入侵检测的信息源1.基本内容(1)信息源在入侵系统中的重要地位(2)基于主机的信息源(3)基于网络的信息源(4)基于网络的信息源的获取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信息源获取的基本途径(2)了解信息源的作用第四章入侵检测方法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3)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2)掌握异常检测与滥用检测常用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模型建立(3)掌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的建立第五章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介绍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原型产品介绍(2)入侵检测系统商业产品介绍(3)免费入侵检测系统产品介绍(4)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的选择2.基本要求(1)了解各种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第六章入侵检测系统的弱点和局限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的脆弱性分析(2)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的局限性2.基本要求(1)掌握网络系统脆弱性分析的基本方法(2)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第七章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2)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与评估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2)掌握入侵检测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1.基本内容(1)未来的信息社会(2)未来的技术趋势(3)未来的安全趋势2.基本要求了解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对入侵检测技术带来的新的挑战四、大纲说明1、采用多媒体教学;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五、参考书目参考资料主要来源于与入侵检测技术相关的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和有关公司的技术报告制定人:韩牟审定人:批准人:日期:2013年5月10日课程简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入侵检测技术英文名称: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学分: 2学时: 3 0(其中:讲课学时2 6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4 )课程内容:相比于静态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起源于传统的系统审计技术基础上的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安全技术。
防火墙入侵检测与VPN——第二部分资料
走信息路 读北邮书
本书的 封面
6.4 入侵检测的主要作用
识别并阻断系统活动中存在的已知攻击行为,防止入侵行为对受保 护系统造成损害。
识别并阻断系统用户的违法操作行为或者越权操作行为,防止用户 对受保护系统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
检查受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种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审计并弥补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并 纠正错误的系统配置信息。
详细内容见参考书。 本书的 封面
走信息路 读北邮书
6.6.1 按照检测数据的来源划分 (3)
3 混合式的入侵检测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能够对主机上用户 或进程的行为进行细粒度地监测,很好地 保护了主机的安全。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则能够对网络的整体态势做出反应。这两 种优点都是用户所需要的,因此计算机安 全界对两者的融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称这种融合系统为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
走信息路 读北邮书
本书的 封面
6.1.7
ICMP秘密通道
ICMP协议作为网络控制信息传递的 基础协议在所有实现TCP/IP协议的网络 上存在。许多访问控制设备并不阻断这种 协议的传输。但是ICMP协议的某些字段 并不被安全设备检查,攻击者即可利用这 些字段传递秘密信息。
走信息路 读北邮书
本书的 封面
1984年至1986年,乔治敦大学的Dorothy Denning和SRI/CSL (SRI公司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Peter Neumann设计并实现了入 侵检测专家系统IDES(Intrusion Detection Expert System)。 1988年,Stephen Smaha为美国空军Unisys大型主机设计并开 发了Haystack入侵检测系统。 1990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Todd Heberlien等人开发了 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 1992年,SAIC开发了计算机滥用检测系统CMDS(Computer Misuse Detection System)。1993年,Haystack Labs开发了 Stalker系统。它们是首批商用的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习题答案
入侵检测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1.1 从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描述计算机安全的内容.答: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
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逻辑安全指计算机中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它存在于信息系统中从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存贮直至信息的应用这一全部过程,主要包括软件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和运行的安全。
软件的安全是保护各种软件及其文档不被任意篡改、失效和非法复制,数据安全是保护所存贮的数据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修改,运行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能连续正确地运行。
1.2 安全的计算机系统的特征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答: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可以信赖的按照期望的方式运行的系统,它必须能够保护整个系统使其免受任何形式的入侵。
它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太高,那么用户的合法行为就会经常性地被打断或者被禁止。
这样,不仅使得系统的可用性降低,而且也会使合法用户对系统失去信心。
1.3 描述并解释Anderson在1972年提出的计算机安全模型.答:Anderson在1972年提出了计算机安全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安全模型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安全参考监视器控制主体能否访问对象。
授权数据库并不是安全参考监视器的一部分,但是安全参考监视器要完成控制功能需要授权数据库的帮助。
识别与认证系统识别主体和对象。
审计系统用来记录系统的活动信息。
该模型的实现采用访问控制机制来保证系统安全。
访问控制机制识别与认证主体身份,根据授权数据库的记录决定是否可以允许主体访问对象。
1.4 描述并解释P2DR模型.P2DR模型(Policy——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是一种动态的、安全性高的网络安全模型,如图1.3所示。
图1.3 P2DR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安全策略为核心,通过一致的检查、流量统计、异常分析、模式匹配以及应用、目标、主机、网络入侵检查等方法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检测使系统从静态防护转化为动态防护,为系统快速响应提供了依据,当发现系统有异常时,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快速作出响应,从而达到了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第6章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
c:\systemroot\system32\logfiles\w3svc1\。 • Scheduler服务器日志默认位置:c:\systemroot\schedlgu.txt 。该日志
这种格式的文件可以被事件查看器读取,事件查看器可 以在“控制面板”中找到,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事件查 看器选择要查看的日志条目,查看条件包括类别、用户 和消息类型。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6.1.1 Windows下的审计数据获取
3.Windows 2000的日志系统 • 与Windows NT一样,Windows 2000中也一样使用“事件
记录了访问者的IP,访问的时间及请求访问的内容。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6.1.1 Windows下的审计数据获取
因Windows2000延续了NT的日志文件,并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FTP 和WWW日志,故本节对FTP日志和WWW日志作一个简单的讲述。 FTP日志以文本形式的文件详细地记录了以FTP方式上传文件的文件、 来源、文件名等等。不过由于该日志太明显,所以高级黑客们根本 不会用这种方法来传文件,取而代之的是使用RCP。FTP日志文件和 WWW日志文件产生的日志一般在c:\sys temroot\system32\LogFiles\W3SVC1目录下,默认是每天一个日志文 件, • FTP和WWW日志可以删除,但是FTP日志所记录的一切还是会在系统 日志和安全日志里记录下来,如果用户需要尝试删除这些文件,通 过一些并不算太复杂的方法,例如首先停止某些服务,然后就可以 将该日志文件删除。具体方法本节略。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入侵检测第2版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一、思考题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
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
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
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
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
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
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
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
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
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
第6章入侵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第6章 入侵检测技术教材章节5教学周次教学课时9授课对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检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入侵检测的步骤;掌握一种入侵检测工具。
教学内容1.入侵检测的基本知识(包括:概念、与防火墙的关系、与扫描器的关系、入侵检测步骤等)。
2.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本结构、类型、主要方法)。
3.入侵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4.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产品。
教学重点1.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2.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3.入侵检测系统的布署。
教学难点入侵检测方法;入侵检测系统的布署。
教学过程本章分3次讲述,共9学时,讲授思路和过程如下:第1次:1.分析防火墙、扫描器等的应用范围,分析其局限性,引出入侵检测技术。
2.介绍入侵检测的概念、作用,分析与防火墙、扫描器的关系。
3.介绍入侵检测的步骤等。
第2次:1.介绍IDS基本结构,强调其控制台的作用。
2.介绍IDS的类型。
3.介绍IDS基本检测入侵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误用和异常两种方法。
4.通过实例介绍IDS的布署思路和方法。
5.简单介绍目前常用的比较有效的IDS产品。
6.分析使用状况,提出目前IDS的主要问题,研究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技术》教案(第6章)作业与要求作业内容:1.分析入侵检测与防火墙的区别。
2.进行实验。
要求:1.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熟练使用IDS设备。
备注本提交文档内容与次序与实际讲课内容与次序有不一致的地方。
第6章入侵检测技术前面介绍了防火墙技术,事实上防火墙只是对网络上某个单一点起作用,而且也只能检查每个进出网络用户的合法性。
一旦攻击者攻破了防火墙,那么他就可以在网络内随意通行。
所以,防火墙技术是静态的安全防御技术,它不能解决动态的安全问题。
入侵检测技术是动态安全技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本章将详细讨论入侵检测技术。
(以防火墙的局限性来说明单一产品的缺陷,引出安全防御措施需要不同产品的配合,最终引出入侵检测技术)6.1 入侵检测的基本知识安全是网络界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Internet的普及,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入侵检测系统评估
第6章 入侵检测系统评估
2.ROC曲线 ROC曲线以图形方式来表示正确报告率和误报率的关 系。ROC曲线是基于正确报告率和误报率的关系来描述的。 这样的图称为诺模图(Nomo-gram),它在数学领域用于 表示数字化的关系。选好一个临界点(CutoffPoint)之后, 就可以从图中确定IDS的正确报告率和误报率。曲线的形状 直接反映了IDS产品的准确性和总体品质。如果一条直线向 上,然后向右方以45°角延伸,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IDS, 它毫无用处;相反,ROC曲线下方的区域越大,IDS的准确 率越高。如图6.1所示,IDSB的准确性高于IDSC,类似地, IDSA在所有的IDS中具有最高的准确性。
第6章 入侵检测系统评估
数据包抓上来之后,需要经过检测引擎的检测才能引发 告警。在检测引擎的处理过程中,数据包的各种因素都会影 响检测引擎的效率。不同的IDS产品因为其检测引擎中对数 据包的处理有侧重点,因此不同内容的背景数据流会严重影 响产品的检测率。当通过不同内容的背景数据流,可以判断 出IDS检测引擎在某些方面的优劣。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也 很关键,如果背景数据流中包含大量敏感的关键字,能引发 一种IDS产品告警,而对另一种IDS产品可能并不引发告警, 这样的数据包内容就影响了引擎的效率。即使在不引发告警 的条件下,背景数据流的数据内容也对检测引擎影响很大。
是否支持事件特征自定义重组能力tcp流重组能力ids对网络流量的分析是否能达到足够的抽样比例系统对变形攻击的检测能力系统对碎片重组的检测能力系统对未发现漏洞特征的预报警能力是否具有较低的漏报率系统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误报率是否具有高的报警成功率在线升级和入侵检测规则库的更新是否快捷有效等
第6章 入侵检测系统评估
3.负荷能力 IDS有其设计的负荷能力,在超出负荷能力的情况下, 性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在正常情况下IDS可检 测到某攻击,但在负荷大的情况下可能就检测不出该攻击。 考察检测系统的负荷能力就是观察不同大小的网络流量、不 同强度的CPU内存等系统资源的使用对IDS的关键指标(比 如检测率、虚警率)的影响。
入侵检测系统(IDS)简介
第一章入侵检测系统概念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的时候,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传统上,公司一般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而随着攻击者知识的日趋成熟,攻击工具与手法的日趋复杂多样,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安全高度敏感的部门的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
与此同时,当今的网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式各样的复杂的设备,需要不断升级、补漏的系统使得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不断加重,不经意的疏忽便有可能造成安全的重大隐患。
在这种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成为了安全市场上新的热点,不仅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已经开始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发挥其关键作用。
本文中的“入侵”(Intrusion)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被发起攻击的人(如恶意的黑客)取得超出合法范围的系统控制权,也包括收集漏洞信息,造成拒绝访问(Denial of Service)等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的行为。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顾名思义,便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
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得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
与其他安全产品不同的是,入侵检测系统需要更多的智能,它必须可以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有用的结果。
一个合格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大大的简化管理员的工作,保证网络安全的运行。
具体说来,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2]):a.监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b.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c.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d.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e.统计分析异常行为;f.操作系统日志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活动。
由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市场在近几年中飞速发展,许多公司投入到这一领域上来。
计算机网络安全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1章绪论一、单选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分)A. 数据窃听B.数据流分析D.非法访问标准答案是:C。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分数:2 分)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B.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C.确保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D.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标准答案是:D。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分数:2分)A.DESD.三重DES标准答案是:B。
4、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分数:2 分)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标准答案是:D。
5、下列不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修改传输中的数据B.重放C.会话拦截D.利用病毒标准答案是:D。
6、下列不属于被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监视明文B.解密通信数据C.口令嗅探D.利用恶意代码标准答案是:D。
7、网络安全主要实用技术不包括()(分数:2分)A.数字认证B.身份认证C. 物理隔离D.逻辑隔离标准答案是:A。
8、网络安全不包括哪些重要组成部分()(分数:2 分)A.先进的技术B.严格的管理C.威严的法律D.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是:D。
9、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的是()(分数:2分)A. 保密性D.不可否认性标准答案是:C。
10、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以下不属于此学科的是()(分数:2 分)A. 网络技术D.信息论标准答案是:C。
第2章物理安全一、单选1、物理安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不属于物理安全的是B.机房环境安全C. 通信线路安全D.设备安全标准答案是:A。
C.5D.6标准答案是:A。
3、为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除在芯片、部件上提高抗干扰能力外,主要措施有()(分数:2 分)C.隔离D.接地标准答案是:B。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重点简答题)
网络安全问答题第一章:1.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攻击技术主要包括: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对方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逐句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联网安全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a: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b: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四章:2、黑客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目的是什么?隐藏IP:通常有两种方式实现IP的隐藏: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入侵互联网上的一台计算机(俗称“肉鸡”),利用这台计算进行攻击,这样即使被发现了,也是“肉鸡”的IP地址;第二种方式是做多级跳板“Sock代理”,这样在入侵的计算机上留下的是代理计算机的IP地址。
踩点扫描: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第6章SOC的体系结构
第6章SOC的体系结构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安全运营中心)是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负责实时监测、分析和响应企业网络安全威胁。
SOC的体系结构包括人员、流程和技术三个方面。
在SOC的人员方面,一个完善的SOC体系结构需要拥有合适的人员来执行各项任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SOC分析员。
他们的职责是监测网络流量和日志,分析异常活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威胁。
此外,SOC还需要具备合规专家、安全工程师、威胁情报分析师和事件响应专家等各种人才,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和威胁。
在SOC的流程方面,一个有效的SOC体系结构需要定义和实施一系列的流程和规范。
首先是事件响应流程,用于监测、分析和响应安全事件。
其次是安全报告生成和分发流程,用于向高层管理层提供安全威胁的实时报告。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实施定期的安全演练和训练计划,以保证SOC 团队的能力和技能。
在SOC的技术方面,一个强大的技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日志管理和事件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收集、分析和管理大量的日志和事件数据,从而快速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其次是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预防系统(IPS),用于监测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此外,SOC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蜜罐系统、威胁情报引擎和自动化工具,以提高检测和响应的效率。
除了人员、流程和技术,一个SOC体系结构还需要考虑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
SOC应该与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团队、安全供应商、威胁情报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以快速获取最新的安全威胁情报,并提供更好的预防和响应能力。
此外,一个完善的SOC体系结构还应该考虑到持续改进和优化。
SOC 应该定期审查和评估其流程、技术和人员的性能,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持续改进和优化其运营效率和响应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有效的SOC体系结构需要考虑人员、流程、技术以及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以完善的前提下,SOC才能够更好地监测、分析和响应企业的网络安全威胁,从而确保网络安全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入侵检测技术一入侵检测基本知识⑵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1) 会降低网络速度。
(2) 配置比较复杂。
一、防火墙技术
㈢防火墙体系结构
双重宿主主机结构
1
被屏蔽主机结构 被屏蔽子网结构 2 3
一、防火墙技术
㈢防火墙体系结构
⑴双重宿主主机结构
二块网卡
图6-5
双重宿主主机结构
一、防火墙技术
㈢防火墙体系结构
⑵屏蔽主机结构
图6-6
屏蔽主机结构
一、防火墙技术
㈢防火墙体系结构
缺点
工作效率较低; 对不同的应用层服务都可能需要定制不同的应用代理防火墙软件, 缺乏灵活性,不易扩展。
一、防火墙技术
㈡防火墙技术
⑴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路由 器按照系统内部设置的分组过滤规则(即访问控制表), 检查每个分组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决定该分组是否 应该转发。
1
进入 阻塞
TESTHOST
*
*
*
*
2
输出 阻塞
*
*
TESTHOST
*
*
3
进入 允许
*
>1023
192.1.6.2
25
TCP
4
输出 允许
192.1.6.2
25
*
>1023
TCP
一、防火墙技术
⑵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图6-2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示意图
一、防火墙技术
代理服务具有以下缺点: 1 2 代理速度比路由器慢。 代理对用户不透明。 对于每项服务,代理可能要求不同的服务器。 代理服务通常要求对客户或过程进行限制。 代理服务受协议弱点的限制。 代理不能改进底层协议的安全性。
第6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PPT课件
2021
3
6.1入侵检测系统
• 我们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监控时间日志两种 方法就可以及时得到有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2021
4
入侵检测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来确定不需要的网 络活动,并向有关人员发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的检测系统。
第6章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
2021
1
目录
1 入侵检测系统 2 主动响应与IPS 3 入侵防御讨论
2021
2
6.1入侵检测系统
• 传统上,企业网络一般采用趋复杂多样, 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网络安全的进一 步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化 的手段。
全,任何响应系统必须与该网关通过本地接口连接, 要么通过远程接口连接,以便能够影响路由决策(可 以使用SnortSam软件实现),或者流量直接经过主 动响应系统本身(可以使用Fwsnort或snort_inline 软件实现)。
➢ SnortSam、Fwsnort和snort_inline软件如何 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在本节内有详细的介绍。
➢ 虽然Snort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代码非常简洁,可 移植性非常好。迄今为止数百万的下载量使得Snort 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入侵保护和检测系统,并且成 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2021
9
Linux系统上Snort配置
& Snort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入侵进行检测,其工作方式 是对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后,与特定的规则模式进 行匹配,如果能匹配,则认为发生了入侵事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1章绪论一、单选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 数据窃听B. 数据流分析C. 数据篡改及破坏D. 非法访问标准答案是:C。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分数:2 分)A. 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B. 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C. 确保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D. 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标准答案是:D。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分数:2 分)A. DESB. RSA算法C. IDEAD. 三重DES标准答案是:B。
4、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分数:2 分)A. 可以实现身份认证B. 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C. 可以实现访问控制D. 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标准答案是:D。
5、下列不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 修改传输中的数据B. 重放C. 会话拦截D. 利用病毒标准答案是:D。
6、下列不属于被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 监视明文B. 解密通信数据C. 口令嗅探D. 利用恶意代码标准答案是:D。
7、网络安全主要实用技术不包括()(分数:2 分)A. 数字认证B. 身份认证C. 物理隔离D. 逻辑隔离标准答案是:A。
8、网络安全不包括哪些重要组成部分()(分数:2 分)A. 先进的技术B. 严格的管理C. 威严的法律D. 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是:D。
9、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的是()(分数:2 分)A. 保密性B. 完整性C. 不可用性D. 不可否认性标准答案是:C。
10、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以下不属于此学科的是()(分数:2 分)A. 网络技术B. 通信技术C. 操作系统D. 信息论标准答案是:C。
第2章物理安全一、单选1、物理安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不属于物理安全的是()(分数:2 分)A. 安全管理B. 机房环境安全C. 通信线路安全D. 设备安全标准答案是:A。
入侵检测习题标准答案
入侵检测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一章习题答案1.1 从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描述计算机安全的内容.答: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
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逻辑安全指计算机中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它存在于信息系统中从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存贮直至信息的应用这一全部过程,主要包括软件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和运行的安全。
软件的安全是保护各种软件及其文档不被任意篡改、失效和非法复制,数据安全是保护所存贮的数据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修改,运行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能连续正确地运行。
1.2 安全的计算机系统的特征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答: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可以信赖的按照期望的方式运行的系统,它必须能够保护整个系统使其免受任何形式的入侵。
它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机密性是指数据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也不会被非授权用户使用,只有合法的授权用户才能对机密的或受限的数据进行存取。
●完整性(Integrity):完整性是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被改变。
也就是说,完整性要求保持系统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护数据不受破坏或者被篡改。
●可用性(Availability):计算机资源和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在系统合法用户需要使用时,必须是可用的。
即对授权用户,系统应尽量避免系统资源被耗尽或服务被拒绝的情况出现。
●可控性(Controliability):可控性是指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对信息的访问、传播以及具体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同时它还要求系统审计针对信息的访问,当计算机中的泄密现象被检测出后,计算机的安全系统必须能够保存足够的信息以追踪和识别入侵攻击者,入侵者对此不能够抵赖。
第6章-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
关于防火墙
网络边界的设备 自身可以被攻破 对某些攻击保护很弱 不是所有的威胁来自防火墙外部
预防是理想的,但检测是必须的
1
网络安全工具的特点
防火墙 IDS
优点 可简化网络管理,产品成熟 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态
Scanner
VPN 防病毒
简单可操作,帮助系统管理 员和安全服务人员解决实际 问题
因为不需要对每种入侵行为进行定义,因此能有 效检测未知的入侵
系统能针对用户行为的改变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 但随着检测模型的逐步精确,异常检测会消耗更 多的系统资源
16
误用检测模型
17
误用检测
• 前提: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有可被检测到的特征 • 攻击特征库: 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中的记录
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 • 过程
6
信息收集的来源
系统或网络的日志文件 网络流量 系统目录和文件的异常变化 程序执行中的异常行为
7
信息分析
▪ 模式匹配 ▪ 统计分析 ▪ 完整性分析,往往用于事后分析
8
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 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 的行为
一般来讲,一种攻击模式可以用一个过程(如执行一 条指令)或一个输出(如获得权限)来表示。该过程 可以很简单(如通过字符串匹配以寻找一个简单的条 目或指令),也可以很复杂(如利用正规的数学表达 式来表示安全状态的变化)
23
入侵检测的分类(3)
按系统各模块的运行方式
集中式: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的 收集分析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运行
分布式: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不同 的计算机和设备上
பைடு நூலகம்24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第1章 (5)
4
•
1. 2. 3.
入侵者(或攻击者)的攻击手段
冒充。 重放。 篡改。
4.
5.
服务拒绝。中止或干扰服务器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或抑制所有流向某一特定目标的数据。
内部攻击。利用其所拥有的权限对系统进行破坏活动。这是最危险的类型,据有关资料统 计,80%以上的网络攻击及破坏与内部攻击有关。
6.
外部攻击。通过搭线窃听、截获辐射信号、冒充系统管理人员或授权用户、设置旁路躲避
6
黑客的攻击手段的特点。
(1)利用0Day漏洞攻击。 (2)攻击工具平台化。目前大量的攻击工具已经平台化
(如Metasploit),这些工具会自动扫描,自动找到漏洞,
自动进行攻击,甚至会自动进行对单位内部网络的渗透。 (3)隐蔽性强。各种硬件条件下的后门已经可以做到即使 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也无法清除干净。如今计算机中的显卡、 DVD光驱等组件一般都有运行固件的内存空间,黑客可以利 用这部分内存空间隐蔽恶意代码,在下次启动计算机时这些 代码将随之被加载。
第6章 入侵检测与防黑客攻击技术
6.1
入侵检测概述
计算机病毒针对的对象主要分为单机和网络两
类,而入侵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指网络,即入侵行为 的发生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所以将入侵也称为网络 入侵。
2
6.1.1 网络入侵与攻击的概念
网络入侵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它是指任何威
胁和破坏计算机或网络系统资源的行为,例如非
23
2. 误用检测模型
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模型主要检测与已知的
不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可以定义所有的不可
接受行为,那么每种能够与之匹配的行为都会引起报警。
收集非正常操作的行为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当监测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复习1、考试形式:闭卷2、考试时间:2小时3、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6种题型,共100分。
(1)单项选择题:1分/题X20题=20分;(2)填空题:1分/空X10空=10分;(3)判断题:1分/题X10题=10分;(4)名词解释:5分/题X4题=20分;(5)简答题:8分/题X3题=24分;(6)论述题:16分/题X1题=16分。
4、考试范围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它常用于组建一个企业、校园、楼宇和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是在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内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区域较大,它可以覆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洲乃至整个地球。
广域网覆盖的范围比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都广。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互联网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城域网: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它的覆盖范围在一个城市内。
属宽带局域网.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2)DNS服务器的概念DNS(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的缩写,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只能检测针对本机的攻击,不能检测基于网络协议的 攻击。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网络分组时,称为网络入侵检测系 统NIDS; • 局域网通常采用基于广播机制的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能 够使主机接收同一网段内的所有广播数据包。 • 以太网络适配器有正常和混杂两种工作模式,正常模式只接 收本机地址和广播地址的分组,混杂模式则接收本网段内的 所有分组数据。 • NIDS 利用了网络适配器的混杂工作模式来实时采集通过网 络的所有分组,通过网络协议解析与模式匹配实现入侵行为 检测。
• Snort是基于误用检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开放源码软件;
• 采用规则匹配检测网络分组是否违反了事先配臵的安全
策略; • 安装在一台主机上可以监测整个共享网段; • 发现入侵和探测行为,具有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系统日志、 报警文件或控制台屏幕等多种实时报警方式;
• Snort不仅能够检测各种网络攻击,还具有网络分组采集、
分析和日志记录功能。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Snort 系统组成
• Snort主要由分组协议分析器、入侵检测引擎、日志记录
和报警模块组成;
• 协议分析器的任务是对协议栈上的分组进行协议解析; • 入侵检测引擎根据规则文件匹配分组特征;
•日志记录将解析后的分组以文本或 Tcpdump 二进制格式
记录到日志文件; •文本格式便于分组分析; •二进制格式提高记录速度。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NIDS的优点
• 检测与响应速度快 在成功入侵之前发现攻击和可疑意图,目标遭受破坏之前即可执行 快速响应中止攻击过程;
• 入侵监视范围大
只在网络关键路径上安装网络传感器,可以监视整个网络通信; • 入侵取证可靠 通过捕获分组收集入侵证据,攻击者无法转移证据; • 能够检测协议漏洞攻击 诸如同步洪流(SYN flood)、Smurf攻击和泪滴攻击(teardrop) 等只有通过查看分组首部或有效负载才能识别。
• 不受加密和交换设备影响
只关注主机发生的事件,不关心网络事件,检测性能 不受数据加密、隧道和交换设备影响。 • 不受网络流量影响 不采集网络分组,不会因为网络流量增加而丢失对系
统行为的监视。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HIDS 缺点
• 安装在需要保护的主机上,占用主机系统资源;
• 完全依赖操作系统固有的审计机制,必须与操作系统 紧密集成,导致平台的可移植性差;
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
……
审计标记
……
审计文件
……
后审计文件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Windows 操作系统审计结构
安全账户 管理SAM 安全账户库 用户模式 策略更改 登录事件 审 计 线 程
审计策略库
事件日志
账户登录 本地安全认证LSA
审计策略 对象访问 进程跟踪 特权使用
事件记录器EL
审计记录 文件系统 审计日志
• 采用离线检测可以降低系统负担;
• 在捕获攻击特征需要较长时间或高速网络环境下,可 以获得高的检测精度。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检测率和误报率
检测率100%
检测阈值
误报率100%
检测率和误报率之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ROC曲线和DET曲线
0.9 0.8 0.7 0.6 40
DET1 ROC3
DMZ交换机
防火墙 网络传感器
E-mail服务 主干交换机
DNS服务
二级交换机
中心控制台
服务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工作站
6
6.2
入侵检测审计数据源
• IDS是典型的审计数据驱动分析系统;
• 入侵检测的基础是利用审计数据区分合法与非
法行为;
• 从大量审计数据中获取行为模式特征;
• 利用模式特征发现入侵证据。
集线器 工作站 交换机
网络传感器
服务器
中心控制台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交换网络镜像端口部署
工作站 交换机 镜像端口
网络传感器
服务器
中心控制台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交换网络TAP部署
交换机 中心控制台
网络传感器
网络TAP
网络传感器
服务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WWW服务
防火墙和非军事区部署
网络传感器 路由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报警信息与报警文件
• 报警信息可以发送到系统日志;
• 也可以采用文本或 Tcpdump 二进制格式发送到报警文
件; • 也容许选择关闭报警操作;
• 记录到报警文件的报警信息有完全和快速两种方式;
• 完全报警记录分组首部所有字段信息和报警信息; • 而快速报警只记录分组首部部分字段信息。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系统扩展性
• 时间上的可扩展性
将多个独立事件在时间上关联起来,才能识别出攻击行 为;
• 空间上的可扩展性 如果监测的规模扩大后, IDS仍然能够准确地检测各种 攻击行为;
则表明具有良好的空间可扩展性。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最大数据处理能力
• NIDS 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最大网络流量、最大采集 分组数、最大网络连接数和最大事件数等; • 最大网络流量是指 NIDS 的网络传感器单位时间内能够 处理的最大数据流量,一般用每秒兆位( Mbps )表示 最大网络流量;
基于目标(target-based)等;
• 依据分析引擎采用的分析方法,分为异常检测( anomaly detection)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 按照分析数据的时间不同,分为实时检测和离线检测 ;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
•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主
6
第6章 入侵检测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6.1 入侵检测原理与分类
•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归结为安全审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核心问题是获取描述行为特征的数据; • 利用特征数据精确地判断行为的性质; • 按照预定策略实施响应; • IDS至少包括数据采集、入侵检测分析引擎和响应处理
三部分功能模块。
Internet
网络连接记录
10:35:41 1.0.256.256 2.0.256.256 udp 148 SF
10:35:41 2.0.256.256 5.0.256.256 smtp 88 SF
工 作 站 局域网
集线器
通用网关
机器学习
工作站
服务器 服务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网络检测模型
6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Snort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操作系统审计记录特点
•数据源可靠性高; •审计事件划分粒度小; •审计记录具有连续性与完备性; •不同操作系统审计记录数据格式不兼容; •数据格式不适应机器学习;
•审计记录数量庞大。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Sun Solaris操作系统审计记录简介
Sun Solaris 操作系统审计机制由基础安全模 块 BSM ( basic security module )审计子系统提
• 最大采集分组数是指 NIDS 的网络传感器单位时间内能
够采集的最大网络分组数,一般用每秒分组数( pps ) 表示最大采集分组数。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最大数据处理能力(续)
最大网络连接数是指NIDS单位时间内能够监控的最大 网络连接数,反映了IDS在应用层检测入侵的能力; 最大事件数是指NIDS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报警 事件数,反映了处理攻击事件和事件日志记录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小规模HIDS典型部署
引擎A 引擎B 中心控制台
引擎C
引擎D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大规模HIDS部署
中心控制台
引擎A
引擎B 子控制台
引擎E
引擎F
引擎C
引擎D
引擎G
引擎H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集线器共享网络部署
工作站
集线器 中心控制台
服务器
网络传感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交换网络转换部署
核心模式
安全参考 监视器 SRM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Windows 操作系统事件日志
安全事件日志
记录用户登录、系统资源使用等与系 统安全相关的事件,对用户不开放
Window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日志
操作系统事件日志
记录操作系统组件的事件,对所有用 户开放
应用事件日志
记录应用程序产生的事件,对所有用 户开放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网络审计数据
• 主机审计数据源:操作系统审计记录、系统 日志、应用日志和系统调用跟踪;
• 网络审计数据源指通过网络监听获取的数据;
• 网络数据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使用的主要审计
数据源。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6
网络数据协议解析过程
数据包输出格式
10:35:41.504694 1.0.256.256.7000 > 2.0.256.256.7001: udp 148 10:35:41.517993 2.0.256.256.1362 > 5.0.256.256.25: . ack 1 win 4096 10:35:41.583895 2.0.256.256.25 > 13.0.256.256.2845: . ack 46 win 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