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布鲁纳曾精辟地总结了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要发展趋势: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这里所讲的研究原则主要是指方法论原则,主要是从方法的角度,总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探讨科学研究的过程。

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应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整体性原则: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发展性原则: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

4.教育性原则: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为活动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按要求的不同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6.教育行动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探讨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收集和整理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人的心理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19世纪以后,解剖生理学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心理的物质载体是人脑而不是心脏,即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人脑的机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认知主义ﻩ苛勒的顿悟理论ﻩ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接受教学(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ﻩ罗杰斯马斯洛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教育心理学定义

教育心理学定义

教育心理学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旨在深入探究学习与教学的心理机制,为实践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动机等,以及这些心理过程与学习、教学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一般来说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

实验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控制变量来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调查研究则以问卷调查为主,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观点和情况;观察研究则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观察和衡量的,因此可以通过学习一定的刺激与反应规律,达到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认知心理学则强调个体的思维和感知过程是学习发生的关键,通过对思维、记忆、推理等心理过程研究,深入揭示学习的机制和规律;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道关怀,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内在价值观和个性特质的学习者,教育者应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如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成就及其测量、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室管理、学校文化和组织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制定帮助措施、评估学习成果以及推行教育改革等。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人的学习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概述对教育这种现象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教材P26),都从某一侧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起源人类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来是教育学家在展开其理论研究前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北师大孙喜亭:“教育起源所涉及的问题实质是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教育的社会职能问题,是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科学抽象的起点问题”。

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雷徒诺(利托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雷徒诺在其所著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他根据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认为在动物世界里存在着如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等各种示范与学习。

由这些观察中他坚定地得出结论: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相差无几。

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是基于生存和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之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他们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间的相似性,从类本能这个角度对教育起源做出了生物学解释。

这个解释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学科,是探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生物机制等基本问题的一门科学。

人们通过心理学的研究从中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发展、人格等多个领域,因此心理学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它研究的是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等问题,同时也考虑教学环境、教师的作用和教育政策等外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制定教育计划和策略,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密切。

教育心理学是站在教育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

而心理学则是从广义上研究人类的认知、行为、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研究更加全面,不仅限于教育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学习的规律,并开发和应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素质。

教育心理学也研究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工具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学习和记忆。

教育心理学家探讨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研究了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喜好和学习风格等因素对学习成就的影响,以及利用记忆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优化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研究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学者们可以善于识别学生的精神障碍、焦虑、学习压力等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发展心理学。

通过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教育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发出适合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学生的学习:
•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在较短时间内接受 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 实自己的过程。
3.学习内容:
•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 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 果的分类: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 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 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2)实验法:在 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 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 法。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3)调查 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 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一种方法。(4)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 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 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
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 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对应,教学过程 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 这一过程。
8.认知学习理论:
• (1)完形-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主要观点:学习 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2)认知-结构学习论:由布鲁纳提出。他主张学 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①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 习有三个过程:获得、转化、评价。②教学观。 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 总结了四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 原则(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互惠的内驱 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3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33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33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呢,就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啦。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理解学生是怎么学习的,老师又该怎么教才好。

这门学科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教育领域当中,可有意思了呢。

比如说,它会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啥有的学生特别爱学习,有的就提不起劲来。

这其中就涉及到很多因素,像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啦,家庭环境啦,还有学校的氛围之类的。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的。

早期的时候,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只是一些哲学家和教育家的一些思想里有涉及到相关的内容。

比如说,孔子就有一些关于教育和学习的思想,像“因材施教”,这其实就跟教育心理学里的个别差异的概念有点沾边呢。

后来,随着心理学这个学科逐渐发展起来,教育心理学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现在的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样,不断推动着教育心理学向前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可有趣啦。

它觉得学习就是一个刺激 - 反应的过程。

就像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这就是一种学习。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比如说,如果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就给小红花,这就是一种正强化,能让学生更愿意去做这件事。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就不一样啦,它更关注学生的大脑是怎么加工信息的。

它觉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去理解、去思考。

就像我们学习数学,不是光记住公式就行了,还要明白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情况下能用。

认知主义强调知识的结构和组织,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就更酷啦。

它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所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9.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0.内化动机:是指由外在因素激发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意义的内在认同和追求,并成为学习的主导动力。

11.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

这种潜能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

12.尊重的需要:指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要。

13.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14.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得、灵活的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5.个别化教学:二.判断说理题(一)学习动机的分类按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级的动机。

按起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按动机起作用的大小:主导性的学习动机;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按内外维度: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按强弱标准:普遍型动机和偏向型动机。

(张春兴)(二)归因理论(227)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每当这时人们就会去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适当对其进行解释,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

如一个学生将某次考试成绩不佳归因为运气不好或归因为自我努力不够,这两种归因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归因为运气不会提高其学习动机,归因为努力不够很可能会使其提高学习动机。

这一理论认为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是环境归因/外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不必负责任;二是个人归因/内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心理学概论:涉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2.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涉及学习的过程、因素和规律等。

3. 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发展等内容,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发展和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5.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格的定义、特征、形成因素等内容,了解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6. 社会心理学: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内容,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中的社会互动。

7. 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测量方法、测试的设计和解释等内容。

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治理、教师能力和角色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考试成绩。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整理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第三节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第三部分学习理论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第三节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第一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教学应用第四部分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第九章知识建构第一节知识概述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迁移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创造性第十一章自我调节学习第一节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第二节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第三节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第十二章品德学习第一节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培养第二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第三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第四节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矫正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三章有效教学第一节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模式第四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第十四章课堂测评第一节课堂测评概述第二节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三节非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四节课堂测评的使用第十五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的物理环境第三节课堂的社会环境第四节课堂管理涉及与特殊方法第五节学生的行为管理第六部分教师心理第十六章教师心理第一节理想教师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2.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3.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5.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6.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情感领域的学习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概念学习 2.学习迁移 3.原型启发 4.自我效能感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环境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2.浅论如何培养智力技能?3.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给教育的启示。

四、案例分析题(12分)小王老师是刚到光明中学任教的一名新教师,从她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她就严格要求自己。

尽管她生性活泼开朗,但为了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她轻易不露笑容。

工作一段时间后,小王老师发现虽然自己每天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但教学成效不理想,学生们因为惧怕这位严肃的老师,平时都躲她远远的,甚至连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去问。

为此小王老师不得不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既让学生惧,又让学生爱的好老师这个问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所学的有关教师心理的相关知识,对以上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2.试述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

《教育心理学》模拟练习题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A 2.C 3.CD 4.B 5.B 6.ABC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采分点:完整准确地解释概念给4分,按照自己理解解释概念按具体情况给1~2分)1.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2.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3.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4.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纳等。

(2分)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力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从刺激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该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分)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

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3分)2.培养智力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1)形成条件化知识。

(2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2分)(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2分)(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

(2分)3.(1)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分)(2)从他控到自控(2分)(3)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2分)(4)从局部到整体。

(2分)4.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分)对教育的启示是:(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分)(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2分)(3)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2分)四、案例分析题(12分)(1)小王老师能够认识到教师威信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工作,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对于教师威信又缺乏全面的理解,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与掌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既要有“威严”,也要有“信服”。

(4分)(2)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许多,只有充分认识到各种因素对教师威信的影响和作用,才能真正建立起对教学起促进的教师威信。

(4分)(3)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师各种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会教学,才能不断调整增加,超越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小王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也是要充分肯定的。

(4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

(3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人脑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到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

(3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3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体现在:(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3分)(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埋解性的学习。

(3分)2.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3分)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

而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形成稳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都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现象。

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4分)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不需要外在监督和自己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道德行为。

它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品德的关键因素。

道德行为的训练,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通过行为方式的不断练习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使道德行为方式变得容易实现,形成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而且还能够加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4分)为了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必须锻炼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4分)《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4 参考答案(第 10 、 11 、12、 13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 P279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2 、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P286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

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 , 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

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

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1 )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