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实务-重点汇总-各种假与工资关系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以下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2.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期限;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4.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7.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变更等事项;8.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
二、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及时足额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婚假、丧假等休假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仲裁或者诉讼裁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里工资部分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约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法律文件。
在劳动合同中,工资部分是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本文将从工资的概念、工资构成、工资支付、工资调整、工资扣除等方面,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工资的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力而取得的收入。
工资体现了劳动者的工作价值,是劳动者生活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工资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工资制度实行宏观调控,确保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本稳定。
二、工资构成工资构成是指工资的组成成分。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的劳动报酬。
基本工资应当体现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因素。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指标,对劳动者进行奖励的一种工资形式。
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并与劳动者的工作实绩紧密挂钩。
3. 津贴:津贴是指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劳动条件下的劳动消耗,或者为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而支付的附加工资。
津贴种类繁多,如岗位津贴、地区津贴、夜班津贴等。
4. 补贴:补贴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弥补劳动者经济损失而支付的附加工资。
补贴种类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
5.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加班报酬。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工资。
三、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工资支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按时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
一般情况下,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知识点引言: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的学科,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笔者将从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争议等方面,介绍一些劳动法的基本知识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雇主和劳动者的名称、地址等。
2. 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形式,需双方协商一致。
3. 工作内容与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场所。
4. 工作时间与休假:规定劳动时间、休息时间和法定假期。
5.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的支付方式和标准。
6. 劳动保护:明确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如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7. 劳动纪律: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规定。
8.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方式:规定双方解除合同的情况和程序。
9. 合同附加条款: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一些特别约定。
二、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经济回报。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工资标准:劳动者的工资需要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 工资支付方式:工资可以以现金、银行转账等形式支付,但不能以货币之外的方式支付。
3. 工资支付时间: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工资应当按月支付,且不得拖欠。
4. 工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可以根据工作表现、劳动密集度等因素进行提高。
5. 工资条:雇主应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明细的工资条。
三、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劳动保护的要点:1. 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雇主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设备。
2. 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雇主需要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
3. 劳动安全教育:雇主需要进行劳动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
4. 劳动休息制度:雇主应规定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劳动法概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课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如就业保障和促进、社会保障、工会组织等
意义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如果纠纷的 基础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有劳 动法给予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特殊保 护,如果认定为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就 只能使用民法原则来调整,不仅劳动者的 举证责任要重,而且针对劳动者的相关福 利待遇都享受不到。
分析
• 李某既可以以工伤赔偿主张权利,也可以以人身 损害赔偿主张权利
法规链接
• 以工伤赔偿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 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 “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 (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 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 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 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相关案例
• 马某系扬州市服饰有限公司职工,2009年5月份到扬州 市服饰有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由 扬州市服饰有限公司每月补发马某二百元,不再替马某 缴付社会保险。2013年6月申请人由于长期加班、工作 强度大,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后被医院诊断为左侧丘脑 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由于扬州市服饰有限公司没 有为马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办理社会保险,马某没 有办法享受医疗保险相关待遇,另外,被申请人又因马 某不能上班而将其辞退。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马 某委托律师,将扬州市服饰有限公司告到劳动仲裁庭。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 (一)空间 • (二)时间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三)主体
适用范围:
1、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 3、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
务所和基金会等)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一、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
劳动关系管理-考点(整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和性质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务派遣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含义:1、劳务派遣泛指民事活动中的特殊的劳务关系;2、特指劳动力市场中的组合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的性质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对于被派遣劳动者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
一种是形式劳动关系,一种是实际劳动关系,但是这两种劳动关系却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两种不完整的劳动关系能够组合在一起的桥梁或者纽带是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二、劳务派遣的成因(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务派遣单位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1、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被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2、收取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支付的派遣服务费;3、行使和履行与劳动者订立的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动合同,以及与接受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
其职责:1、为派遣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和其他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定和实施与派遣劳动者相关的内部劳动规则,实施其他的劳动管理事务;2、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派遣服务费,行使和履行与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其他权利义务。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资料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资料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2.劳动合同的形式:书面形式是劳动合同的基本要求,但口头合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同时,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形式。
3.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保护、休假等条款。
4.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或一方提前通知解除。
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经济补偿和其他权益。
二、劳动报酬和工作时间1.劳动报酬的确定: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动报酬的种类和标准,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2.加班和休息:加班工资应按照法定的标准支付,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安排加班,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劳动者有权享受休假,单位应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
三、劳动保护和安全1.工作条件:用人单位应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用品等。
同时,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剥夺、限制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工资薪金、社会保险、休假、妇女权益等。
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四、劳动合同的终止1.合同到期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期限届满自动终止,可以以书面形式续签。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一方提前通知对方后终止。
2.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因为劳动者提出解除、用人单位解除、双方协商解除等原因终止。
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依法支付相应的赔偿或经济补偿。
3.违约责任:劳动合同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赔偿、承担经济损失、赔偿违约金等。
五、争议解决1.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进行协商调解,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劳动关系普法知识点总结
劳动关系普法知识点总结一、劳动合同的签订1.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用人资格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劳动者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以提供劳动力为主要职责的自然人。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或者有形式协议。
但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未订立劳动合同。
3. 劳动合同除非规定劳动服务期限,否则,应当自约定工作期限之日起15日内,书面订立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未订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以上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1. 经济裁员实施经济裁员的企业要符合规定,经济裁员在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经济裁员是指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严重困难,其持续经营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必须裁减人员,减少支出的情况。
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工作需要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 个人原因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用人单位有本用人单位个人的重大原因的,经用人单位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在劳动合同期满之前,提前通知对方三十日。
三、劳动报酬1.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是法定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2.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支付工资的方式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提供劳动成果。
3. 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到劳动者个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不得延迟支付工资,也不得拖欠工资。
四、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种类社会保险是由国家为了解决普通劳动者可能动的生活困难问题,提供的一种保障。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和生育社会保险。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一门涉及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科目,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具备了解劳动法的重点知识,不仅有助于劳动者维权,也有助于雇主合法经营。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的几个重要方面,并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重点知识:1.1 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条款。
劳动合同应当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自愿订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
1.2 合同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通常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
固定期限合同是指约定了劳动合同有效期限的合同,而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没有设定特定期限的合同。
无固定期限合同订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前终止合同。
1.3 合同解除劳动合同通常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达到合同约定的目标或期限、劳动违纪、劳动者严重不适应岗位等。
解除劳动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解除手续,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回报,合理的劳动报酬既能够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能够维持劳动关系的平衡。
以下是与劳动报酬相关的重点知识:2.1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不得以商品或劳务形式支付。
工资支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遵守劳动法规定的支付周期。
2.2 加班费加班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为加班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一般为工资的一定比例,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
2.3 经济补偿当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用于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但建议书面形式以便于维护双方权益。
2. 劳动时间和休假
- 劳动法规定了每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最长工作时间。
- 长时间工作应当享受额外的加班补偿和休息时间。
- 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包括年假、病假、节假日等。
3. 工资和福利
- 员工的工资应当符合最低工资标准,雇主需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 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加班补偿的标准。
- 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福利,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4. 劳动保护和安全
-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 员工有权享受劳动保护,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 雇主还需要遵守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5. 纠纷解决
- 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 受害的一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
- 雇主应当遵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基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劳动法法规。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劳动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且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报酬: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取得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及时支付,不得拖欠。
三、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时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劳动者每工作满1年,享受带薪年休假。
劳动者还享有婚假、病假、生育假等特殊休假。
四、劳动保护:雇主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劳动者有权拒绝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劳动指令,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举报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五、社会保险:劳动者应当参加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雇主有义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向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待遇。
劳动者也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参加社会保险。
六、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来解决。
上述是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的主要要点。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的实施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增强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劳
动关系。
同时,劳动及社会保障法也对雇主提出了一系列的义务和责任,推动企业规范经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劳动关系考点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劳动关系考点第十章:劳动关系考点1. 简介在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中,第十章是关于劳动关系的考点。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内容。
这一章的内容涉及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处理、劳工组织等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劳动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中,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雇员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这些法律规定了雇主和雇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雇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规范了雇主的行为,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3.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议和纠纷,包括工资纠纷、劳动条件纠纷、劳动保护纠纷等。
了解劳动关系中的争议处理机制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雇主和雇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可以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
4. 劳工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劳工组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劳工组织可以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谈判、协商,维护雇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劳工组织也可以提供雇员培训、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提升雇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5. 个人观点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熟悉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同时也要善于与劳工组织进行合作,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总结第十章的劳动关系考点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劳动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水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雇员,实现双赢的局面。
通过以上对于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劳动关系考点的深入探讨,相信您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期待您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应用和运用这些知识。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劳动法中,对工资的支付和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应当了解工资的相关法律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劳动法中与工资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1.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是按月支付,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构成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组成。
其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当享有的最低报酬,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来确定的,奖金是用于表彰劳动者的特殊贡献或者激励劳动者的一种报酬方式,津贴和补贴是用于抵补劳动者生活或工作中的特殊费用。
3.工资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果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
对于以计件、计时、计日或者计产量方式计算工资的,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和劳动成果成正比。
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扣减劳动者的工资。
4.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加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在休息日、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5.工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期限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一般情况下,工资应当在劳动者对工作完成的当月支付。
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如期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并支付逾期支付工资的补偿。
6.不正当扣减和拖欠工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扣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工资被不正当扣减或拖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提出书面申诉,投诉到劳动监察机构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关键信息项:1、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订立的形式和要求解除的条件和程序2、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标准工作时间加班的规定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等休息休假制度3、工资支付与福利待遇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方式最低工资标准福利待遇的种类和规定4、社会保险与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的种类和缴纳规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职业病防治与工伤认定5、劳动争议处理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和要求举证责任的分配11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111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和要求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
112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等。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提前通知、支付经济补偿等。
12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21 标准工作时间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4 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1 天。
122 加班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 3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 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123 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等休息休假制度劳动者享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权利。
劳动者连续工作 1 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此外,还有病假、婚假、产假、丧假等休假制度。
13 工资支付与福利待遇131 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方式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关系协调师一级教材知识点汇总
劳动关系协调师一级教材知识点汇总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类型1、劳动关系:指雇主与员工之间在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的类型:根据劳动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法定劳动关系:指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形成的劳动关系,如根据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2)集体劳动关系:指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关系;(3)事实劳动关系:指在缺乏法定或集体协商的情况下,雇主与员工之间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处理1、劳动关系的协调:指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争议和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劳动关系的处理:指在劳动关系协调中,采取何种策略和方法,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力使用和报酬支付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报酬待遇、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
2、集体合同:指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或雇主团体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的协议。
集体合同应当明确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1、协商解决:指雇主与员工之间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劳动争议。
协商解决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
2、调解解决: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调解达成协议,解决劳动争议。
调解解决的第三方可以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其他组织。
3、仲裁解决:指在仲裁机构的主持下,根据仲裁程序和规则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遵守。
4、诉讼解决:指在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
诉讼解决是最终的解决方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五、劳动法律法规与政策1、劳动法律法规: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劳动法律法规应当明确劳动关系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劳动政策:指政府制定的关于劳动关系的政策和措施。
劳动合同解析休假制度与工资福利
劳动合同解析休假制度与工资福利劳动合同解析:休假制度与工资福利一、引言劳动合同是一种合法文件,规范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休假制度与工资福利是劳动合同中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劳动合同中的休假制度和工资福利进行解析,并探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休假制度休假制度是劳动合同中关于员工休假事宜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员工拥有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
休假可以分为年假、病假、婚假、丧假等多种类型。
1. 年假年假是员工根据工作年限所享受的带薪休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单位,享有带薪年假;在连续工作不满一年的单位,享受带薪年假的天数按比例计算。
具体的年假天数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公司规定来确定。
2. 病假病假是员工因病需要请假时享受的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患病需要请假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病假工资。
具体的病假天数和病假工资支付比例可以根据公司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3. 婚假婚假是员工因结婚而享受的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结婚可以请婚假。
具体的婚假天数可以根据公司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并且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婚假期间的工资。
4. 丧假丧假是员工因家人丧失去世而享受的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的直系亲属、配偶和其他经济赡养人去世,可以请丧假。
具体的丧假天数可以根据公司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并且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丧假期间的工资。
三、工资福利工资福利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雇主应当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
1. 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劳动合同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现金支付、转账支付等多种形式。
同时,劳动者有权获取工资支付明细和工资标准的信息。
劳动协议法知识精解:2024最新实例分析一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劳动协议法知识精解:2024最新实例分析一本合同目录一览1. 劳动合同的订立1.1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1.2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1.3 劳动合同的生效和解除2. 劳动合同的履行2.1 劳动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2.2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2.3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 劳动报酬3.1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3.2 加班工资的计算3.3 工资扣除和迟发的情形4.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4.1 工作时间的规定4.2 休息休假的规定4.3 加班工作的规定5. 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5.1 劳动保护的规定5.2 劳动条件的规定6. 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6.1 社会保险的缴纳和享受6.2 福利待遇的规定7. 劳动争议的解决7.1 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7.2 劳动争议的调解解决7.3 劳动争议的仲裁解决8.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8.1 劳动合同的终止8.2 劳动合同的解除9. 经济补偿与赔偿9.1 经济补偿的规定9.2 赔偿责任的规定10. 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10.1 保密协议的内容和效力10.2 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11.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特殊情况11.1 试用期内的解除和终止11.2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2.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12.1 劳动争议诉讼的提起12.2 劳动争议诉讼的审理和判决13. 劳动合同的续签与终止13.1 劳动合同的续签13.2 劳动合同的终止14. 附件:劳动合同范本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劳动合同的订立1.1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订立本劳动合同。
1.2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1)甲方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2)乙方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9)违约责任;(10)其他双方约定的内容。
工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十个方面
工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十个方面工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十个方面1、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工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十个方面。
2、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4、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应当按国家规定支付假期工资。
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那么确定:(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5、用人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约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用人单位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6、劳动者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应当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本条第150%项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本条300%的规定支付工资,资料共享平台《工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十个方面》(s://..)。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本条300%的规定支付工资。
7、加班加点的日工资计算:按本方法第九条原那么确定的计算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0.92天;小时工资的计算:日工资除以8小时。
在制度工作日内请病、事假等的日工资计算:按本方法第九条原那么确定的计算基数,除以发生当月的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
8、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外,还应支付克扣或拖欠工资额的25%的补偿金。
劳动合同怎么算的工资
劳动合同怎么算工资工资是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而获得的经济收入,是劳动者生活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资的计算方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明确工资的计算方式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正常工资的计算1. 正算法:正算法是按照劳动者每月应出勤天数和实际出勤天数比例来计算工资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例如,某员工月薪为5000元,每月应出勤22天,实际出勤20天,则该员工当月的工资为:5000÷21.75×20÷22=3821.43元。
2. 反算法:反算法是按照劳动者每月应出勤天数和实际出勤天数比例来计算工资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例如,某员工月薪为5000元,每月应出勤22天,实际出勤20天,则该员工当月的工资为:5000÷21.75×20÷22=3821.43元。
3. 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是指一个月的实际出勤天数加上法定节假日天数。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4. 出勤天数比例:出勤天数比例是指实际出勤天数与每月应出勤天数的比例。
例如,某员工每月应出勤22天,实际出勤20天,则出勤天数比例为20÷22。
5. 绩效考核得分和加班情况:员工的工资还与绩效考核得分和加班情况有关。
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绩效考核得分计算工资。
此外,员工加班时,应按照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支付加班费。
二、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折算1. 日工资折算:日工资折算是指将员工的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得到每天应得的工资。
计算公式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例如,某员工月薪为5000元,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则该员工每天的日工资为:5000÷21.75=230.98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休假时间
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 已满2年不满4年 已满4年不满6年 已满6年不满8年 病假或非因工负伤 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 医疗期在6个月以内 的
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 医疗期在6个月以上 的(病伤假期工资停 发,改由劳动保险基 金项下,按月付给救 济费)
已满1年未满3年的
已满3年及3年以上者
事假 90天(产前休假15 天,难产增加15天, 多胞胎生育,多生育 一个,增加15天)
法定产假 产假
晚育(已满24周的初育已婚妇女) 90+30天
哺乳假
两次,每次30分钟; 多胞胎,每多一个, 一次增加30分钟
职工探望配偶 探亲假(仅限于国 家机关、人民团体 和全民所有制企业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 、事业单位)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
一年一次,30天 一年一次的,20天; 两年一次的,45天 四年一次,20天
法定婚假(女20周岁,男22周岁) 3天
婚丧假
晚婚假期(女23周岁,男25周岁) 10天
丧假
1-3天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 年休假 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 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
5天 10天 15天
法定双休日、节假 日
停工留薪期 工伤、职业病 停工留薪酬期后仍需医疗的
不超过12个月,特别 严重的,经批准最多 延长12个月。
最低工资支付标准
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本人工资标准的60% 本人工资标准的70% 本人工资标准的80% 本人工资标准的90% 本人工资标准的100%
法律依据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21条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 条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 条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 条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 条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修正草案》第17条、《劳动保险条例》第 1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修正草案》第17条、《劳动保险条例》第 1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修正草案》第17条、《劳动保险条例》第 13条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
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本人工资标准的40%
本人工资标准的50%
本人工资标准的60%
可以不支付工资
全部工资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23条、《企业 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全部工资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
全部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9条
全部工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3条
全部工资 全部工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3条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3条
全部工资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 题的通知》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
全部工资
全部工资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 题的通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
全部工资 全部工资 全部工资
全部工资(法定工作日延长 工作时间需支付1.5倍工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 资,双休日加班支付2倍工 的补充规定》第2条 资,法定节假日加班需支付 3倍工资) 全部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