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清末报纸副刊的消闲性
不同时代副刊的内容及发展方向
不同时代副刊的内容及发展方向我国报纸副刊的源头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报纸上所载的副刊性文字开始的。
报纸上出现副刊性文字大约是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副刊的诞生大约经历了40年的光景。
副刊性文字的出现最初原因在于“稿荒”,于是用这些文字来“补白”。
当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文字除了能够填补版面空白之处外还能吸引一些喜欢舞文弄墨的读者,报纸的销路也因此而打开。
自从《申报》曾向社会征过副刊性文字的稿后,各报纷纷效仿,副刊性文字也由此兴盛起来了。
一般认为,1897 年11 月《字林沪报》高太痴创办的附张《消闲报》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副刊。
高太痴以及后来的李伯元针对报纸读者群中的洋场才子、封建文人和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所办的《消闲报》,最初不刊广告也不零售而是随报附送,内容主要为诗词、掌故、笔记、传记、谐文和一些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
并且提出其目的是出诸游戏笔墨,因小见大,以庄杂谐,别开生面。
到辛亥革命时期,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设立副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日报》的《鼓吹录》、《时报》的《余兴》、《申报》的《自由谈》等。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副刊基本上承续了《消闲报》的文艺性和消闲性,只有少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副刊发表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报纸副刊主要有一下两种形式:一种是附张式,即独立成张,随正报附送;一种是栏目式,即在报纸的正张上开辟专门的栏目。
中国报纸副刊在“五四”时期发生了第一次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现了著名的以新式四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和《京报副刊》。
新式副刊的产生与新文化运动密切相关。
大量西方文化的输入,使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的观点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为了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所发作品大都是新文学作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窗口和阵地。
这样,新副刊突破了旧式副刊的单一的文艺性副刊模式,成为一种兼具思想性、知识性、理论性和文艺性的综合性副刊。
从受众角度透视晚清的图像文化消费
从受众角度透视晚清的图像文化消费作者:李艳平摘要:《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份时事新闻画报,从它的受众情况、受众人数、画报的发行量和受众反应等方面来考察《点石斋画报》作为一种图像消费文化与晚清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密切的关系,图像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这对今天的新闻传媒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点石斋画报》受众,图像,文化消费一、受众情况中国传统的大众传播是通过民间的士绅——就像是公众舆论的喉舌来传递的,这容易使同一见解和情感在省与省之间和地区与地区之间传播起来。
有效的传播媒介往往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间接受众)的结合,但是官府在最初是蔑视报纸的,认为报人知识浅薄,声色货利,是愚蠢谬妄的“舌人”。
在《申报》开创最初几年,因传统官僚文化的封闭性与报纸的公开性特征格格不入,总体来说官僚阶层并不认同《申报》。
光绪初年左宗棠在给友人信中非议上海记者为“江浙无赖文人,以报馆为末路”,且当时“并不以左之诋斥为非者,盖社会普遍心理……故每一报社之主笔、访员,皆为不名誉之职业,不仅官场仇视之,即社会亦以搬弄是非轻薄之,宜文襄之因事大肆讥评也”。
显然,近代大众媒介在传统社会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洋务运动后,先是一些洋务派官员较重视《申报》,如郭嵩焘、李鸿章等大员。
这使《申报》渐渐为朝野官员士绅和处在文化中心的市民所注意、所接纳。
但更喜欢看阅报纸的是学界与工商农界之稍能读报者,他们往往视报纸为消遣之谈资,不过是更喜看盗娼审案之类新闻,并不经意于中外大事。
《申报》也指出“华人之争先快睹者,惟是资为谈助,藉遣睡魔,往往视同小说、闲书,不甚措意”。
《申报》给寻常市井生活带来了新鲜而有趣、有活力的内容,并且价格低廉,取阅方便,每店每月只花十文钱即可得到“广见闻、学文墨”的益处,店主自然乐意购阅。
可事实上,《申报》的用词并不十分浅显,常用典故僻词,没有良好的识字能力者,是不宜顺利阅读《申报》的。
据罗斯基的研究,1880年清代平均识字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普通民众主要是能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消息,大多数民众是不知晓新闻的。
清末民初福州小报、副刊的发展及《华报》、《小民报》——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清末民国报刊缩微品琐谈
福建支会机关报的 《 言报》 改名 《 和报》 《 建 共 。 共 和报》 是福建早 期报 纸 中最早将 文艺 性副 刊文章 集 中于报尾 的报纸 ,也是福建 报业史上第一个专 门延聘 副刊编辑 的报 业 团体 。 尽 管 在此 之 前 , 《 海 日 … 左
的副 刊 起 于 清 末 ,最初 称 副 张或 附 张 ,大 都 刊登
‘ 消闲 ’文字。 ”
11 9 3年 ,辛亥革命 成 功之 后 ,福 建 同盟会 有人 认为 :“ 革命 已成功 ,革命党 人现在责任是恢 复社 会 秩序 ,不必再作反 清宣传 ,一般新 闻报道可由社会 上 其他报纸去做”,于 是 , “ 把报 社业务 交给后期 聘 便
13 年 1 月 9日, 石庐 在 《 报 百期 增 刊》 91 1 林 华 上署名 “ 岱 阁主 ” 发表 《 之 百 期 回顾 》 一 文 , 宝 余
说 : “ 于 已酉 (9 9 予 10 )与 黄痴 兰 、李 彦 刚、陈琴
报》 厦门 日报》 闽报》 左海公 道报》 警醒 、《 、《 、《 、《
— —
福 建省 图书馆 馆 藏 清末 民国报刊 缩微 品琐谈
林 璋华 ( 建省 图书馆 福 福 州 300 ) 5 0 1
摘
要
19 87年 5月李伯元 《 游戏报》 问世 是我 国近 代游戏 小报 的源头 ,19 87年 1 1月上 海 《申报》 副
刊 《 消闲报》 问世 则标 志着我 国文艺性报纸 “ 副刊” 的诞 生 ,可见我 国近代报刊 中的 “ 游戏 小报 ”和 文 艺性 “ 副刊 ”有 着密切 的关系。本文介 绍 了清末民初福州 小报、副刊发展 的简要史 实,以及私 营小报 《 华报》 和 官 办小报 《 小民报》 的 内容及 其相 互影响 ,探讨副刊与小报 同源异构、相辅相成 的关 系。 关键 词 副刊 小报 《 华报》 《 小民报》
浅谈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2021.06传播效果,正能量题材的效果尤其明显。
放眼未来,5G 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络再次提速,而且,网络服务降费政策也在逐步实施。
在此背景下,广大传统电视媒体应该借助这一机遇持续扩大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中的新闻影响力,打造高品质的短视频作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媒体资源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面对传统电视媒体收视群体不断萎缩的现状,很多在短视频上取得的经验都值得借鉴采用。
传统的电视新闻可以向短视频方向发展,让电视新闻节奏更快、重点更突出,多利用字幕、特技等手段增强可视性;增强新闻的互动性,让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在新媒体渠道上传播,吸引受众参与互动;同时鼓励主播的个性化表达,塑造鲜明的个人形象,以增强节目黏性。
只要符合现代人对新闻的要求和收视习惯,就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重新回归到电视机前。
四、结语因传统电视媒体影响力不断下降,纷纷开始借助短视频来转型。
和传统平面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在视频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加工方面都是占优势的。
融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作为新闻内容承载模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为传统媒体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电视媒体需要利用自己的内容创作优势、宣传主导优势,不断创作出新颖的传播内容,打破传统的传播机制,提升电视媒体的新闻影响力。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李沁滟.短视频助力电视媒体提升新闻影响力[J].视听纵横,2020(04):29-31.[2]陈德兵.短视频视域下电视媒体如何提升新闻影响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85-186.[3]易跃东.短视频助力电视媒体提升新闻影响力[J].西部广播电视,2020(02):14-15.[4]刘峥.如何用活电视新闻资源做好短视频[J].视听,2019(12):34-35.[5]劳俊慧.用好短视频新闻推动媒体融合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9(08):76-79.有人说,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像新闻那样不可或缺,不像评论那样掷地有声,也不像广告那样能带来效益,副刊似乎可有可无。
报纸副刊与文学的关系
2010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0,2010第26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50期)To t a l No 125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奎福(5—),男,吉林辽源人。
大学,辽源日报社,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报纸编辑。
报纸副刊与文学的关系李奎福(辽源日报社,吉林辽源136200)摘要:从报纸诞生开始,副刊就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而就成了副刊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副刊以灵活多样、色彩纷呈的特点,在各类报纸上大放异彩,发挥着高扬主旋律、催人奋进的作用。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入手,对报纸副刊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深入的阐述。
观点鲜明,论述严谨,不仅有一定的资料性和趣味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键词:报纸;副刊;文学;读者中图分类号:G 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9—0067—02 清末报纸副刊萌芽以后,当时是以报纸“附张”的形式出现的。
后来“附张”移到了报纸上,名称遂被“副刊”所取代。
每个时代的副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副刊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起汹涌的浪花。
进人新的世纪,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报纸副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办好报纸副刊,处理好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且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就成了副刊编辑面对和需要解决的一个严肃课题。
报纸副刊是文学的载体之一,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经济社会里,文学与报纸携手,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与来势汹汹的电子传媒相抗衡,使文学走向繁荣,使报纸上的信息获得更有效的传播,在大众传播业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娱乐业诱人的魅力面前保持自身的品格,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副刊、文摘
副刊、文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的:1.了解报纸的重要补充部分——副刊。
2.掌握精读和略读副刊的方法3.启发学生做摘抄、剪贴报纸资料教学方法:以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副刊,一般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
中国报纸的副刊起于清末,最初称为副张或附张,大都刊登“清闲”文字。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过一些提倡新文学,传播新思想的副刊。
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副刊的“副”字就是次要的,附属的意思。
当然,这是相对于报纸这种宣传工具的主体部分来说的。
(二)内容分析1.读第1节和“怎样阅读副刊”的第1节,概括出副刊的性质、特点、作用。
(性质:副刊是有别于新闻版面的一种专刊,它虽然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报纸的主体。
特点: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作用:副刊起配合作用,补其他版之不足。
)2.副刊的内容很丰富,可读性很强,这是它的特点,《怎样阅读副刊》这篇短文分别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它的特点。
1节从文体上讲的(念第1句)文体兼备,2节,从种类上讲的(念第1句)种类繁多。
3.阅读副刊要注意哪两个问题?(1)不宜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副刊上(2)浏览标题,确定精读和略读篇目)4.以副刊中的一篇文章作精读示范,从立意,构思和语言三个方面提示学生怎样精读。
[例]精读《“盼盼”的微笑》△在立意上:文章从“盼盼”这个名字的含义入手,表达了中人民向往团结、友谊、进步的强烈愿望,和迎亚运的喜悦心情。
△在构思上,1节提供了全文的抒情线索:“盼盼”的含义然后提出“盼盼”,“你在盼什么?”和“盼盼”,已盼了多久?两个问题,围绕“美好”“亲切”展开抒情,结构全篇两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正是全文的主题所在。
△在构思上,作者充分运用了想象和联想。
略论清末新政时期官场奢糜之风
庚子后 , 虽然清政府颁 布“ 新政 ” 的谕 旨 , 但经 过庚子 事变的打击 , 西太后 和满汉王公大臣 已丧失 了治理国家的
信心 , 整个统治阶级 陷入极度颓 废的心理状态 , 赌博便 成
忌 。’ 其手段 之高 , 真令人不可思议。 (警钟 日报) 94年 ”《 )0 1
5月 9日) 何止令人不可思议 , 简直令人心寒 , 这说明清政 府只要求下属对其 忠诚 ,而对 他们的荒淫腐败却 可以宽
其 中的官员不乏接受西式教育者 , 由于被腐朽 的风气所 但
场到处弥漫萎靡腐败的政 风。 文试 图从 以下 四个 方面透 本
视新政时期官场的奢靡之风 , 而对新政失败 的原 因做一 从
理 性 的思 考 。
一
浸染也沾染 了腐败 的气息 。例如 , 作为 国之城 的军 队内一
直盛行赌博之风 。湖北新军有 “ 湖北官费生往 日本学习陆
场散 , 常于 晚饭后 穿戴鞋帽 , 勇数名 , 行街巷 , 率 巡 遇有妓
馆, 则举头看看馆 内有无 叉麻 雀 , 去时 , 必诫 之日 :妓馆不 ‘ 准叉麻 雀 。 ’ 巡毕 回署 , 乃大 开麻 雀场 , ……几于 日夜不 缀 。” 《 ( 中华新报 )9 0年 1 11 0月 9日) 这种官员早已道德
官场赌风极盛 , 大小官员无不 热衷于此 。“ 当其盛 时 , 自 上
宫廷 阎阅 , 下至肩舆 负贩 之流 , 罔不乐从 , 舟车狭巷 , 凡 辄 闻铮铮然声相答也 。 庆吊事余 , 暇必 为之 , 而狭斜胡 同曲院
中, 无昼夜沉溺于此 。”《 ( 近代稗海 》 1 辑 ) 第 1 慈禧太后是
一
的统 治已经无法继续 , 不得不改弦更 张, 宣布实行“ 新政 ” ,
报纸副刊与专刊词义辩析
版 面位 置 主 要 版 面
题 材 体 裁
专题性
专 业性
新 近 发 生的 新 闻事 实报 根 据 专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 组 织相 应稿 件
道
消息, 讯 , 通 言论
很 少 , 般 独 立 成 篇 一
极 少。
除非版 面需要 , 一般 没 有特 别
要 求
报 纸 副 刊 之 所 以 被 称 作 “ , 际上 是 相对 所谓 “ 刊 ” 副” 实 正 而 言的 。我 国报 纸 副刊 起 源 于清 末, 随报 附送 , 为 附刊 , 纸 称 报 在正 张 上划 出 一个 版 面来 刊登 附 刊 文字 ,一 般 与正 刊 的宣 传报 道 并无 直接 的关联 。“ 刊” 副 这个 名 词 , 后来 指 正刊 之 外 的专 刊 , 是 今 天 只是代 表 着 一个 概念 。 即这 样 的一 种 内容 与 形式 的报 纸 版 面 。
统 的 文 艺 副 刊 和 文 化 副 刊与 现 在
艺 作 品 、文艺 评论 、文史 小 品 、 科 学普 及 小 品 以及其 它 “ 稿 ” 杂 等 构 成 ,这 一类 我 们 一般统 称 为综 合性 副 刊 ;另外 还有 临时性 宣 传 任 务而 刊 出的专 题 性副 刊 ,即专 刊 ,其 中包 括极 少 数的 不定 刊 名 的 文章 版等 ,性 质 上都 是副 刊 的 专刊 :第 三 类是 由综合性 副 刊 与
扩充 本 报 的信息 量 文摘 版 内容
范 围非 常广 泛 , 短 文集 纳 , 有 有 也 专业 性 专 刊接 近 专业 性 的刊
物 , 业 性 较 强 , 时 也 有 较 强 的 行 同
据 表 明 ,综 合 类副 刊 中的 纯 文艺 副 刊有 所 减少 .但 其它 文化类 , 现 代生 活类 的 副刊 在增 加 。而专 刊 类 的副 刊更 是呈 现 出多 层 次 、 多 品种 、多特 色 的景 象 。几 乎各 报 都 有 自己的 副 刊和 专 刊 ,特别 是 专刊 数 量之 大 ,名 目之 多 ,在 我 省新 闻发展 史 上前 所未 见 。
[专业课]中国新闻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最早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
其辅助手段有结绳,图画,雕刻,标示,烽烟,旗鼓等。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两汉的传播载体仍然以竹简,木简,绢帛为主。
中国著名学者戈公振在他的名著《中国报学史》中首先提出汉代有邸报的说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而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那么有童谣和谣言。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是经由进奏官发给各藩镇的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最早关于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
其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两份最早的报纸,现在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是1907年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宋代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官报实行统一管理。
宋代为了加强对邸报传播活动的控制实行“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的报纸。
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是“小本”。
明代邸报抄传和发行的三个环节是通政司,六科,提塘。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XX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是何甥,名光烨。
《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是《急选报》,是雕版印刷,其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是全世界最早的自称是“报”的印刷品。
清代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京报。
露布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载体。
中国报纸开始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舆论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现代文化思想的大量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在此时期,各方军阀混战割据,更在客观上打破了封建传统一元专制的思想和文化局面。五四前后,我国报业再次大发展,五四时期,即1917年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5这一时期的报纸刊物大多数都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统治方面。此时期,一批新型报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开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和1918年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1916年,陈其美、叶楚伦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民国日报》;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等,都积极宣传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爆发后,国民党的理论刊物《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创刊,着力于宣传社会建设。但在此期间,北洋军阀在不同程度上压制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各级军阀都对革命进步报刊进行了压制,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针对新闻界的反帝爱国、反对军阀暴力血腥的宣传活动,段祺瑞政府一次下令就查封了北京的19种报刊,并做出了种种严苛的报刊出版限制。
市场化报纸中的副刊
刊的支 持 者。这 时 期 也 是 成都 报 纸 副刊 的一 个 繁荣
时期。
附送 , 因此最 初称“ 张” 9 1年北 京 < 附 。12 晨报 》 把专 要 门刊载文艺作 品的第七 版改为 4个 版单独 出版 , 请鲁 约 迅题名 , 鲁迅先生题 为“ 附镌” 与 当时 流行 的附 刊的称 , 谓同义。可写隶书的书法 家写刊头 时 , 说是 隶书 中并无
二十世纪 八 十年 代 以后 , 着 中国经 济 的飞 速 发 随
展、 科技事业 的突飞猛进 , 会政治经 济的改革 开放 , 社 中 国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 。加上 全球化 浪潮的 冲击 、 新型
媒体的崛起 、 人们思 想意 识的 多元化 发展 , 别 是商 品 特 经济似乎成为社会的主导 力量 , 市场化” “ 既是一个 时髦 的标签 , 又猛 烈 冲击 着一 切领域 , 统纸 媒 体正 在其 冲 传 击下发生着 巨大变化 , 当其 冲的 就是报 纸 中的副 刊。 首
日刊副刊~ 火花 ~ 薰 风~ 伊甸 ” , 出有“ 等 还 军事 ‘ 国 际~ 京剧~ 健康 ~ 儿童” 妇女 ” “ 等多种专刊 , 另有专谈 学术的“ 真真周 刊” 这也 是成都 最早 的专刊 ( 门性 副 , 专 刊) 。上世纪二三十 年代之 交 , 刊 的好 坏被看 成报纸 副 有无朝气 的标 志 , 连开 办 十八年 而素 无所谓 副刊 的< 国
性文字 。“ 四” 动前 后 , 现过 一些 提倡新文学 、 五 运 出 传 播新思 想的副刊 , 而这 时的成 都新 文 化运 动 中, 报纸 以 宣传政 治主 张为 主, 副刊性文 字成为 报尾的点缀 品。民
报纸副刊如何体现新闻性
等。 1 9 1 9年 5月至 1 1 月, 《 晨报》 副刊开辟 《 马 克思研究》 专栏 ,发表 马克思 的 佣劳 动与资
本》 译 文 。至 此 副 刊 成 为 整 张 报 纸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随着历史 的发展 ,报 纸副 刊的功能在不断深化 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在 传播 先进文化 的同时 , 也极 大地满足人 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 。
 ̄ J - ] : l J 是 报 纸 的 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
报 纸称为新 闻纸 , “ 新 闻性 ”是报纸 吸引读 者 的切 入点 ,没 有新 闻性 ,报 纸 就少 了可 读性 。
副 刊 虽 然 时 效 性 不 如 新 闻版 强 ,但 也 必 须 围 绕 新
闻做选 题 ,做 文章 ,以新 闻性保证 其可读 性 、服 务性 和时代性 。副 刊的新 闻性主要 表现在 以下三
方面:
一
副刊长期 以来都是作为报 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是新 闻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它不仅是 联系读者 的重要纽带 ,还会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形 成牢 固的读者群 。
报业有句行话 叫 “ 新 闻 招 客 ,副 刊 留 客 ” ,意
是 紧跟重大新 闻事件或重大典型。当有重要
国圃
口 冯 鸿
手 艮 纸 ̄ l j T q
如 何 体 现 新 闻性
肓。 I 刊 ,是 我 国报 纸 的 重要 特 色 。它 起 源 于 清 末 ,
纸 ,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 ,就要靠
田- J 最初称 副张或附张 。那么何为 副刊? ( ( 辞海》 中的解释是 : “ 一般报纸上刊登文艺作 品或理论文 章 的固定版面 ,每天或定期出版 ,多数有专名 。最 初称副张或附张 、大都刊登 ‘ 清闲 ’文 字。报纸 的 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 ”
副刊新闻性趋向刍议
副刊新闻性趋向刍议摘要:报纸副刊承担着传播新闻、传递信息、服务读者、影响生活的基本功能,因此副刊作为新闻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就必须突出其新闻性。
本文在介绍报纸副刊新闻性根本属性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如何将副刊新闻化的道路,以期为传媒业在新世纪中的发展扩展思路。
关键词:报纸副刊新闻性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一个文化特色,也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优良报纸传统。
它能够形象地反映我们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对社会的呼唤和需求,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阅读的一种审美的需要。
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副刊都是报纸的一大亮点。
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竞争,市民对新闻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副刊在报纸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这就决定报纸的副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当副刊地位日益重要的时候,对于副刊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一、新闻性是副刊的根本属性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突出新闻性是办报人的共识。
但是副刊的新闻性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报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趋提高,副刊的新闻性才尤为重要。
我国报纸副刊起源于清末。
最初称为“附张”,刊登的内容是旧体诗词、人物掌故、笔记小说之类的纯文学作品。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副刊大多沿袭这一模式,所刊登的文章与正刊没有多少关系,与整张报纸的风格也不相协调。
“五四”期间,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晨报》《民国日报》上创办的副刊,所刊载的时评、杂文,对社会上种种弊病及时提出针砭,生动、形象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对于新文化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时代感,应该说是副刊新闻性的最初体现。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报纸副刊的形式、文体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曾经的“老三篇”——小说、散文、诗歌,受到严峻挑战,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用文学手段表现的纪实类作品,如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特写、速写、非虚构小说、纪实小说、问题小说、报告小说、口述实录小说和新闻体小说等。
副刊的自足性与非自足性
定 的新 闻性和时 间性 ”3。如 果不求“ - J 三贴 近” 不去 主动 ,
关注富有时效性的动态事件或问题 , 而只是坐守编辑室编排
在业界有人提倡“ 副刊要副”无非就是在强调副刊作为非新 ,
闻版 的独立 自足性 。所 以, 副刊上不要 直接发表 新 闻 , 而应
供 品种 繁多 、 五味俱 全的精神食粮 。副刊 只有有了这 种新 闻 之外 的 自足性 , 才会引起人们 的阅读注 意与选择。二十世纪
客体》 中就说“ 艺术作品是一个单独存在的 , 并就某种意义上 说 是 自足的或 自有 目的 的实 体。…这 里的“ ” 自足 ” 指文学 是 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 的独立 自主性 , 把 所有的外 部 目 是“ 标 都从文 学 中转移出去”“ ,假设一个 自我包容的文学宇宙 ” 。 2 J 从这个意义得到启发 , 文借用 “ 足性” 本 自 一词来分析报纸 副
的广度 , 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 的深度 , 副 这样分析 的话 , 副
刊又 只是正刊的“ 附庸” 已, 而 其从属 性多于 自主性 , 出 显示
它的非 自足性来。就是从这种新闻性出发, 新民晚报 副刊部 主任在谈起《 夜光杯 》 为何能享 誉全 国时说 , 副刊要 “ 中有 静
片等方式来实现舆论 引导 、 宣传等外 在功利 性 目的 , 政治 而
时 尚、 、 娱乐 家庭 、 财经 、 学术研究 、 时事杂文 、 历史传记 等等。 不 管狭 义还是广 义 , 对于新 闻 , 刊作品更 注重文字 上的 相 副 优美 , 更讲求艺术性 、 味性 、 乐性 , 趣 娱 着意用艺 术手法 感染 读者 , 着力彰显报纸 的人文精神 , 一种新 闻不可替 代的 这是
?5j5然而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所以功垂千古却在于一改过去副刊只刊载文艺作品的定规除了继续刊载各种体裁的新文学作品外还介绍西方新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发表学术理论文章解答读者人生问题向封建专制思想文化开战弘扬科学民主精神等为应对思想界的论战还组织了一些社会问题社会思潮的讨论其中民国日报觉悟副刊更是热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显赫阵地
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与销售状况
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与销售状况作者:段颖惠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8期【摘要】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民信局、大清邮局、客邮等邮运机构和各类报刊代办处,以及贴近民众的传播途径——阅报处、讲报所等。
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清末报刊的销量甚为可观,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变革及公共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清末报刊;传播渠道;销售清末是近代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曾视报刊和报人为“莠言乱政”、“斯文败类”的清政府,在20世纪初,改变了态度,开始支持和鼓励办报,甚至直接投入办报活动。
从维新时期知识界办报的曲高和寡到新政时期官方的直接参与,清末报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全盛期,其发达程度可以通过报刊传播渠道与销售状况予以体现。
报刊传播渠道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民信局、大清邮局、客邮等邮运机构及各类报刊代办处,同时还包括贴近民众的传播途径——阅报处、讲报所等。
(一)报刊传播的邮运机构民信局。
兴起于明永乐时期,至清同治光绪年间进入全盛的私营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是大清邮政创办之前以及创办后一段时间内,承担民间通信业务的机构。
据《清稗类钞》记载,从同治初年始,整个中国已达到“大而都会,小而镇市”,“东西南北,无不设立”民信局的盛况。
[1]全盛时期的民信局达数千家,以寄递信件为主,亦有兼营派报纸、运送业、银行业及其他业务。
民信局通过总局、分局、代理店的设置,以及各民信局之间的联营协作,形成了传播网络。
清末时期,民信局对报刊的递送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民信局受到官办邮政的打压,但在1910年清朝灭亡前夕,各地民信局仍然有296家之多。
20世纪初,全国大中城市共出版报刊200余种,这些报刊的运输原来都在民信业手中。
[2]即使大清邮局创办之后,不少报刊依然借助民信局送递,“既不报验,亦不交付邮局,但装货篮由民局(民信局)搭附轮船运送”。
[3]546大清邮政。
大清邮政建立于1897年,当时,除按海关辖区在全国划分邮区设立邮政总局外,内地各省城亦设邮政总局及分局,未设分局处设支局,并按各地情形分设代办所。
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创刊于1815年8月
●《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
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由英国伦敦布道传教士米怜创办。
●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曾刊登过中国第一篇新闻《月食》。
●木刻竹纸印,每月一期木刻印刷。
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MA 循环日报●《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他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
取名“循环”,因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丰者。
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MA 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6月17日年创办于天津法租界,由英敛之创办并主持。
该报报头刊有法文报名“L’Impartial”(意为“无私”)。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2-1916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1902年前宣传君主立宪,1902年后拥护共和。
第二阶段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1949至今,成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MA 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4月26日创刊于东京的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
《民报》的出版与宣传,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长达一年半的论战,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也使孙文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三闲集》读后感
《三闲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7-1929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四篇。
这本书中,鲁迅以嬉笑怒骂的笔触,讽刺了“三闲”,即有闲、散闲、清闲。
在文章中,鲁迅对于“三闲”的描绘非常生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了“三闲”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深刻剖析了他们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同时,鲁迅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他认为,“三闲”人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的病态,是封建社会的余孽。
他呼吁人们要远离“三闲”,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鲁迅的杂文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他的文章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警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三闲”人的存在依然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避免成为“三闲”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趼人
人物生平
吴趼人十九世纪末,随着清政府日益腐败,一批有爱国良知的作家,用小说这一形式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 行揭露和谴责。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把这类小说归属为谴责小说,其中吴趼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成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外三部分别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 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吴趼人,又名沃尧,子小允,号趼人,亦作茧人,别署我佛山人、野史氏、老上海、 抽筋、主人等,广东佛山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其曾祖父吴荣光官至湖广总督,祖父、父亲均为小官吏。 吴趼人17岁丧父,家境窘困。1883年,18岁的吴趼人离家到来到上海,曾在茶馆做伙计,后又至江南制造局作抄 写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从书坊上得到半部《归有光文集》,爱不释手,由此萌发了创作小说的冲动。
吴趼人
中国清代小说家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简介
目录
02 人物评价 04 生平事迹
05 办报事迹
07 著作
目录
06 主要作品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清代谴责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 (佛山)人,号沃尧,出生于北京,因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自称我佛山人。以此为笔名,写了大 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清末(近代)小说家。活跃在清代文学时期,
主要作品
吴趼人创作的小说有30多种,人称“小说巨子”,是清末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
他的小说,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如《瞎骗奇闻》,揭露迷信的危害性;《新石头记》,借贾宝玉下山的故 事,抒发对政治改革的主张,是政论式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则是自传体小说,影响很大,与《糊 涂世界》同一类型。还有历史小说、“滑稽小说”、侦探小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 、轶闻趣事 ,从 战争、吃穿住行到休闲娱乐都能在小 版式 ,随报附送 ,开汉文报纸连载小说之先河 ,所 引起 报上找到 ,尤 以休闲娱乐内容最多。晚清 、民国时期的 的广泛兴趣 ,为他报所不及 。19 年5 日, 《 87 月2 字林沪
1 2 l编 辑 之友 ・ doaFe I 2 1 l 史 料 1 Eirlrn 0 29 ti id
一
中 国报 纸 的 副刊 起 源于 清 末 。 当时 尚无 “ 刊 ”这 副
名称 ,凡独立于正张 之外的单页 ,不 管什么 内容 ,
附 闲报 》 《 寓言报 》 《 采风 报 》等 。 J、 / 报的内容一般包 都 叫 “ 张 ” 。大 报 副 刊 体 近 小 报 ,以 登 载 文 艺 作 品 J
时 ,固定放在最后一版 ,这就是最初 ̄ T 被称为 “ J, J 报屁 时中 国社会 经济和文化 的半封建半殖 民地 性质 日益 明 股” “ 报尾 巴”的由来 。这时的副刊虽没有脱离于报纸正 显——特别是与上海这座城 市在半殖 民地过程 中所形成
张 ,但已拥有与正张明显不同的独立单页,说明中国报 的都市文 明有关 ,副刊的内容与当时其他小报上出现的 纸副刊的诞生已经临近。6 个月之后 ,19年1 月2 日, 87 1 4 报 》,随报附送 ,不取分文。副刊第一次有了同定刊名、 出版 日期和版面 ,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真正的副刊。
新思想的文艺副刊的出现 ,再到2世纪9年代后综合性 作品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就成为小报的共同 o o 副刊的发展 ,报纸 副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性质与功 选择。虽然所有的小报或多或少都刊登小说 、散文或诗
能也随之发生 了变化 。报纸副刊作为精神产品 ,与它所 词 ,但这些文学作品大都 出自小报文人之手 ,少数为新 客串”笔墨 。主办这些小报的文人不是平 处的物质基础 ,即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 民族文化传统 文学作家的 “
会 产 生的 影响 与作 用 。
关键词 :
清末 岳 干 消 闲性 4q
报纸的副刊,在 中国有10 0 多年历史了。从清末我国 上 海是 小 报 出现 最 早 、数 量最 多 的城 市 。上海 的 小 报将
第一份正式的报纸 副刊 《 消闲报 》 ̄ T N五四时期传播 自己的主 旨定位在消闲性和娱乐性上 ,那么 ,利用文学 JI J
82 字林沪报 》 括这样 几个部分 :新 闻 、文艺作 品 、广告 。小报不谈 为主 ,是近代传媒中的文艺刊物 。1 8年 《
18 . 1 9 8 .) 58 8 野叟曝 言 》排 成 单 页书 政 治 ,所谓 国家 大事 ,概不 与闻 ,所 载的不过街谈巷 ( 8 2 . — 10 .5 将 小 说 《
在千种 以上 ,历来不被重视 ,认为都是些花边新闻 、无 性副刊的形成 与确立奠定 了基础 。后来各大报 纷纷效
聊掌故 ,因而保存不善 ,研究的则更少 。中国最早的报 仿 ,产 生 了独 立于 正 张之 外 的 单 页 ,称 为 副张 或 附张 ,
纸副刊 由晚清时期的消闲性小报沿袭而来 ,【 1 它脱离了 其性质 、内容 、体例都和当时已出现的消闲性小报有着 当时封建统治舆论工具的性质 ,满足了市民消闲娱乐的 明显的联系。 需要。民国前的小报 ,据阿英 《 晚清小报录 》统计 ,计 有3种 :如 《 2 世界繁华报 》 《 笑林报 》 《 游戏报 》 《 消
1 4— 14年 间,在上海 、北京 、天津等城市 出版的各 富裕但缺乏信仰 ,是一个充满新奇、刺激的物质欲望空 80 9 9
种 以消 闲娱乐为主 ,熔新 闻 、评论 、文艺 、知识 、娱 间 ,而 以休 闲趣 味 的消 闲性 内容 为主 的 小报 正 迎 合 了市 乐 、地方掌故于一炉的地方小报 。这些小报数量很大 , 民 口味 ,作为一种 市民大众文学颇受欢迎 ,为之后消闲
文 艺 类作 品 的 内容 一 样 ,适 应 了上 海 的达 官 巨 贾 、洋 场 当时 一些 没 落 的 生活 形态 。这 一时 期 的 副刊 文 字 ,内容
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 《 字林沪报 》出版 “ 附张” 《 消闲 才子 、封建文人和一部分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反映了
报 》开始连载王韬的 《 老饕赘言 》,据王韬 自己介绍 :
的读物 。戈公振在 《 中国报学史》中这样提及消闲性副
“ 凡景物之新奇 ,鬼狐之变幻,篇章之清丽 ,儿女之情 刊的特殊作用 :音乐会与跳舞会不多有 ,戏园与游戏场
怀 ,以及可惊可乐可歌可泣之事 ,亦无不详载其中。”【 喧嚣龌龊特甚 ,当此社会设备不完美之时 ,凡有文字知 3 J
这篇连载属随笔体裁 ,凝练隽永,富有知识 『趣味眭,确 识者 ,舍读 日报副张以调节其脑筋外 ,几别无娱乐之可 生 是适于副刊登载的好材料。以前大报发表诗词都没有固 言。【 7 】 ,娱乐消遣就成 了各报创办副刊的宗旨。 后来 定地位 , 《 字林沪报 》刊登 《 野叟曝言》 《 老饕赘言 》 这与当时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有必然的关联——当
是分 不开 的 。
民,而是拥有士大夫传统文化根系的才子学士。他们在
研究中国清末报纸副刊的消闲性 ,不得不论及中国 上海讨生活 ,不得不 白食其力 ,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文 新 闻史上 曾出现过 的一 类报纸—— 小报 。小 报指的是 人—— “ 洋场才子”。当时的上海商业发达 ,市民生活
消闲报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上海处于我国国人办报这样一来早期内容休闲大众定位的报纸副刊转而成高潮的中心报馆林立报业竞争激烈字林沪报为许多有识之士控诉抨击的对象人们纷纷要求取创办时申报已有十余年历史其实力雄厚业务缔改革消闲性副刊不仅要抛弃低级无聊的趣味更经验丰富字林沪报在新闻和广告方面很难与之强调所刊载的文字席以有革命性宣传为限要服务于时竞争这就促使它在刊登文艺作品方面寻找出路
栏 目 主 持
浅析 中国清末报纸副刊 的消 闲性
/王 :
本 文 以中 国报 纸 副刊 发展 的 第一 阶段 清末 时期 为研 究 背景 , 以清末 副刊 的 消 闲性 作 为研 究对 象 ,将 副刊 的 消 闲性 与 当时的社 会 背景 相 联 系 ,系统地 分 析 了清末 消 闲性 副刊 产 生 的 原 因 以及 对报 业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