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导学案
12语鉴赏表现手法导学案
学习要求与处理办法:先结合课本116页的内容,再结合平时的练习与考试,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然后组内讨论,统一观点,小组长安排展示,别的小组质疑点评。(小组内讨论,C类同学展示,B类同学点评.A类同学补充)(5分钟)
课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课时:第1课时设计人:梁磊
【训练案】1、三道题10分钟学生解决完毕
A类同学附加第6题(较难)
B类同学做5题,尝试第6题
C类同学只做5题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重点)
2、辨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重点)
3、运用答题模式准确解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目(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文字资料掌握有关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15分钟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②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课本中给出的练习题,组内讨论、组间质疑,寻求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③通过对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明白怎样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培养分析能力,培养正确的做题习惯。
【预习案】
通过阅读文本,写出你把握住的的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几个方面。(形成知识树)
(学生)古诗鉴赏 描写手法导学案
古诗描写手法鉴赏导学案答题步骤:1.找准描写的手法(细节描写、白描与工笔、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解说;3.分析效果(蕴含的情感)。
答题模式: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课堂示例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诗歌第四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第四句“闲敲棋子”运用了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动作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课堂练习1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课堂练习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颔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课堂练习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1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导学案1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几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
规范答题模型1、古典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文字表述基本流程:这首诗(或词或曲)采用何种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或修辞方法、或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或物象、或景象)的(什么)特征,表达了(突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古典诗歌鉴赏题基本题型解题思路点拨:简答题型:抓问号,有几问,就回答几问。
问什么,就答什么。
要什么,就给什么。
综合表述题型:若无角度,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什么感情(诗人)——什么效果”的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就按题目要求作答。
评价题型:针对题目中的评价语,首先要表明你的态度(同意与否),然后根据评论的角度,联系原文,具体阐释其原因,注意“点”和“面”的结合。
比较题型:通读给定的几段诗文,宏观把握各自的内容和写法,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异同比较。
注意:①要点全②条理清③层次明。
比较异同时,可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委婉含蓄、抑扬、正侧、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想象、典故等角度入手;亦可从叙述、描写、抒情等角度入手;还可从修辞方法角度入手。
3、古典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文字表述例析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是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感情的。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导学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时间刘小娟王行泉2016-1-20 2016-1-26■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教学时数 4课时知识回顾: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2.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方式)包括视角与感官变化、点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细节描写(工笔)、正侧面描写、白描、衬托、渲染、象征等。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4.构思立意(结构安排):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第一课时【鉴赏修辞手法】【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学以致用】【练习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练习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诗词鉴赏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诗词鉴赏篇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导学重点:1.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2.培养对诗词的欣赏力和鉴赏力;3.学习并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导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意境的感受和理解;2.培养学生对于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导学准备:1.学生已完成预习任务;2.教师准备了多样的经典诗词。
导学环节:一、引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下诗词鉴赏。
首先,请大家联想一下,诗词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学生:老师,诗词是一种以抒发情感、描绘景色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老师:非常好!诗词的确是一种富有感情和美感的文学形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欣赏和鉴赏诗词。
二、学习与实践(30分钟)1.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5分钟)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词的基本特点。
请大家看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的每句话有哪些特点?学生:老师,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五个字。
老师:非常棒!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五个字。
这就是诗的韵律之美,也是诗歌的要点之一。
此外,诗歌还有韵脚、韵母等音韵方面的特点。
请同学们跟读一下这首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培养对诗词的欣赏力和鉴赏力(15分钟)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佚名的民间诗词《静夜思》。
学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师:非常好!大家读得很流畅。
现在请你们清晰地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首诗的意境。
(学生讨论片刻后)学生:老师,我们觉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晚上看着明月、思念故乡的人。
老师:非常棒!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很到位。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表达,勾勒出了一个人在夜晚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这就是诗词的含蓄之美,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3.学习并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10分钟)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都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词。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一)一、学习目标:1、准确判定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略作分析。
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
二、先学后教:1、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方法点拨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技巧的准确判定。
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六种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度。
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
那么,对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才是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
简而言之,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演练体悟1.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三、由例及理:1、审题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效果导学案(与课件相配套)
古诗鉴赏解题思路之表达效果导 学 案一、学习目标1、熟悉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思考其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体会古代诗歌语言上的炼字造句,明确鉴赏字句表达效果的解题思路,归纳掌握一定的方法。
二、高考真题展示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4年江苏卷)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4年湖北卷)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三、探讨解题思路你认为解答这类题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四、强化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捣练子贺铸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 过瓜时见雁南归。
请简要赏析“净拂床砧夜捣衣”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3盐城二模)落日怅望马 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第五、六两句的景物描写中“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2江苏卷)梦 江 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五、课堂拾遗通过实战演练,你认为在鉴赏古诗词字句的表达效果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六、课后巩固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4南京三模))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晚步西园范成大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生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生版)高三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生版)一、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及《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要求。
2、掌握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3、培养解答该考点试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识记、理解基础知识②掌握设题方式、术语三、教学难点:解题能力的培养。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生版)【导】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大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思】一、知识解说(一)分类:表达技巧一般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
1、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其中抒情和描写在古诗中最常见,至于议论、说明和记叙,古诗中很少见,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会专门提及,在这里指出只是让同学们知道,如果设问为表达方式就只能答这五种,不能答其它手法。
当然,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把描写归入记叙当中,但在古诗中,描写尤为重要。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又分为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借物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表现手法中的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修辞手法中的用典)描写:在古诗中,主要是针对写景而言,前面已学过。
2、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①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②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5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五)一、学习目标:1、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
2、学会规范答题。
二、先学后教:关于对比与反衬1.概念辨析①对比。
对比是在古典诗歌中运用之广仅次于借景抒情的一种表达技巧。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既属于表现手法,又属于修辞手法,这是对比手法的“两栖性”。
高考对对比手法的考查频率较高,而且重现率也高。
高考考对比,更多的是作为表现手法来考的,修辞手法中很少涉及。
不过,如考修辞手法,“对比”绝对可以进入“备选”之列。
考对比手法,一般都要求分析。
分析时应抓住两点:一是点明拿什么与什么对比,二是这样对比的表达效果。
②反衬。
反衬是衬托的一种。
衬托既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也具有“两栖性”。
反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如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
对比与反衬是不同的。
对比强调两相对照,形成鲜明的比较,二者相得益彰,都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而反衬则是烘“云”托“月”,描写的重点只有一个,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不过,有的时候不容易区分,故高考考查时,往往把这两者都算对。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细节描写1.概念解析细节描写,是指对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不会有大量篇幅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不可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运用它,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中作者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10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课前预习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通感、顶针等。
【技法解密】1.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意贯通;增强的气势,增强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句意蕴,丰富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学生用)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二.意境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5.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古诗鉴赏导学案
古诗鉴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古诗的常见形式和韵律;3.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内容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古诗的鉴赏,我们不仅能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智慧,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古诗的定义、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1. 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古诗,是汉字文化圈独有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描绘客观景物为主要目的,具有简洁精炼、意境深远的特点。
2. 古诗的常见形式和韵律古诗常见的形式包括五言、七言和律诗。
其中,五言古诗以每句五个字为基本单位,七言古诗以每句七个字为基本单位,律诗则按照一定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创作。
3. 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诗歌语言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段,理解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悟。
-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诗歌主题、形象和寓意的解读,理解诗人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 比较和对照:通过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寻找其共同点和差异性,拓宽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导学延伸在学习古诗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1. 多读经典作品:阅读并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通过反复咏读和理解,提高对古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2. 参与古诗鉴赏活动: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古诗鉴赏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借鉴别人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学习古诗的背景知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背景,对古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通过以上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古诗的美,领略其中蕴含的古人情感和智慧,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3.doc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三)一、学习目标:1、掌握“虚实结合”。
2、学会规范答题。
二、先学后教:1、概念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
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
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虚与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如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心鸠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是李白的想象,这里是虚写,用来描写古代越王豪华奢侈的生活。
“惟有鹅鹄飞”是作者看到的实景,用来描写越王台今门的荒凉破败。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二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均为虚。
有时把侧面描写也叫“虚写”。
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带假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2、课内复习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3>感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3・天津卷)庶鸟鸠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芒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竺(Zhu):用白色竺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总结答题步骤:三、由例及理: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问题。
(2010-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 4篇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篇6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讲授法朗读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用教材的构想古诗的学习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基础,开课前,我准备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诗题,并对学习方法简单做了一复习。
接下来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开展多种语文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
二、知诗人和背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与苏轼合称“苏黄”。
书法上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读诗词,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4.明诗意。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小结过渡。
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
作者在寻找春天的足迹时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追问:“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题导学案(学生版).doc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题导学案(学生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鉴赏分析表达技巧导学案【导言】诗歌的表达技巧与其艺术价值密切相关。
表达技巧的考查在高考各类文本阅读中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诗歌鉴赏板块对表达技巧的考查相对更多,而且更为细致。
此考点常常与诗句的赏析、思想感情以及诗歌内容综合考查。
以2012年高考为例,17套试题都或隐或现地涉及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其中有10套涉及到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2012年全国大纲卷两个小题都涉及到表达技巧的考查。
所以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鉴赏中必须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规范地表述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目标】1.读懂诗歌;2.准确判断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技巧;3.规范答题【课前预习题组】一、你读懂一首诗歌需要关注这首诗歌作品的哪些方面?请你写一写。
二、为了能快速读懂诗歌作品的内容,平时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请你写一写。
三、知识点归纳关”后,完成下面的知识点梳理。
E弄清概念2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C其中描写和fflfl重点。
摘写方式I仃宜接(正而)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具体彳还有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还有匿旗屈仃宜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__________ 史抒怀、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用典抒怀等。
对比、用典、象征、比兴、渲染、映衬烘托(衬托、反衬、动青反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点而结合、欲扬先抑远近着笔、联想想象、意象组合等。
比喻、比拟(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夸张、对比突出描述的形象和诗歌主旨)/借代、双关(得体、含营、形片互文(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
四、题目设问类型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五、分析表达技巧方法第一步:初步读懂诗歌。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二)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二)导学案预习修辞手法(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二)、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又如《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三)、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表现手法鉴赏导学案
表现手法分类
1.衬托(正衬、反衬)
2.用典
3.对比
4.象征
5.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6.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7.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本诗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表现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
课堂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步骤三)。
课堂练习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2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3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2010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