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说课稿

合集下载

必修二 离子键说课(共23张PPT)

必修二       离子键说课(共23张PPT)
Fr Ra
2 2
Bi
Po
At
3、融会贯通,理性提升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常见离子化合物包括: ①大多数盐:如 NH4Cl、Na2SO4、KNO3等; ②强碱:如 NaOH、KOH、Ba(OH)2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如 Na2O、CaO、MgO等 ④活泼金属氢化物:如NaH、CaH2等 过渡:如何形象的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第三节
学科网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继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之后,对原子结合方式的研究,是对物质 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学习化学键知识 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元素周期表位构性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 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学习下一章“化学反 应与能量”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在选修三 中深入学习粒子间作用力打下基础。
一、教材分析
2
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解读
学科网
教材主要内容: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阐 述离子键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 物的形成过程。
课标要求:认识离子键的含义,知道离 子键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3
学情分析 化学基础 需解决的问题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需化抽象为直观,努 力做到教学形象化; 并通过富有层次性、 启发性的问题设置, 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教案: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 理解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实验器材和试剂。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与离子键进行对比。

2. 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讲解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教师指出离子键的特点:

- 离子键形成时,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

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 离子键是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的,因此离子间的结合力很强。- 离子键通常在晶体中出现,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高

沸点。

3.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等形式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如钠和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形成的步骤:

(1) 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2) 非金属原子得到外层电子,形成负离子。

(3) 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4.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教师介绍离子化合物的一些常见性质:

- 高熔点和高沸点:因为离子键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所以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 导电性: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导电,因为离子能在液态中自由移动。

- 可溶性:离子化合物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溶解,形成离子。

- 结构稳定性:离子化合物通常呈现规则的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 小结与练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并以练习题的形式巩固所学内容。例如,请学生解释为什么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高。

人教版必修二离子键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离子键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离子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离子键”这一知识点。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

“离子键”这一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键》的第一节。在学生学习了化学键的基本概念之后,离子键作为化学键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学生理解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与共价键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一般规律,能够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

观的实验演示和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引出离子键的学习。提问学生:“什么

是离子键?它是如何形成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讲授新知

首先,介绍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离子键的

形成过程,如食盐(氯化钠)的电离过程。然后,讲解离子键的特点,包括它的作用力、方向性和强度等。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一、介绍

离子键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化学键,它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形成的。本教案将详细介绍离子键的定义、形成过程、性质以及应用。

二、离子键的定义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作用形成的化学键。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而负离子则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离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离子键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步骤:离子的形成、离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产生、离子的排列。

3.1 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形成是指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变成带电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倾向于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3.2 离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产生

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形成了正离子,其带正电荷的核吸引着周围的负电子云;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形成了负离子,其带负电荷的电子云则对阳离子表现出强电吸引力。

3.3 离子的排列

离子在固体晶格中有序排列,通过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了紧密有序的结构。离子键的这种高度排列导致了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和高熔点。

四、离子键的性质

离子键具有以下主要性质:

4.1 强的相互吸引力

离子间的正负电荷之间形成强大的相互吸引力,使得离子很难分离。这种强的相互吸引力导致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4.2 易溶于极性溶剂

离子化合物能够溶于极性溶剂,因为溶剂中的极性分子能够与离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从而将离子从晶格中解离出来。

4.3 导电性

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很强,但在溶解或熔化时,离子往往能够移动,并导致溶液或熔融物的导电性。

离子键说课稿(精)

离子键说课稿(精)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

大方实验高中陈湘玲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第1课时:离子键》进行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第2课时:共价键》的学习提供基础。所以这一课时无论是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及内容较为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倾向于接受感性知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后,很自然的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化学反应的本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掌握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离子键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实验视频,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微观本质好奇心;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离子键的原理。

2.掌握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3.能够描述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

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1.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的描写。

2.离子键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离子键"二字,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吗?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

1.通过课件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介绍离子键的特征

和性质。

2.利用图示和例题说明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3.通过实验演示,观察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并总结实验

现象。

(三)、巩固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离子键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提出问题。

(四)、拓展

1.通过对离子键应用领域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

1.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

1.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

2.准备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3.写出自己对离子键应用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思考的水平。

八、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

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思想不够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下节课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主题:离子键

目标: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能够通过实例进行解析和应用。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互作以及晶体结构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主题:“离子键是什么?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定义和性质。

二、概念解释

1.讲解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强调带电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2.介绍离子键的性质,如稳定性、硬度和脆性。

三、例题分析

1.通过实例分析氯化钠(NaCl)和氧化钙(CaO)的离子互作过程,解释离子键的形成。

2.让学生讨论离子键的特征和应用,如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物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

五、总结

归纳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有关离子键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反馈

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以及对下节课的期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适度结合实例和实验,深化学生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离子键说课稿

人教版离子键说课稿

人教版离子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离子键”这一章节。在正式进入说课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2. 掌握离子键的特征及其与共价键的区别。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4. 引导学生认识离子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2. 难点: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及其在化合物中的识别。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

置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三章,是继原子结构和共价键

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离子键作为化学键的一种,其形成与原子间的

电荷转移有关,是理解化合物结构的基础。教材通过介绍离子键的形

成过程、特点及其与共价键的区别,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

周期表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 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离子键特性的理解。

3.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帮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

4. 案例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共价键内容,提出问题:“除了共价键,还有没有

其他类型的化学键?”自然过渡到离子键的学习。

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

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

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

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篇一:高中化学离子键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说课。

一、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

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是化学的一个知识点,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离子键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离子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而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离子键是指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验的方式引课,从宏观到微观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形成过程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对立统一论思想:电性相反的离子构成了离子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一﹑解读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键》,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把化学键的知识放在这个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后,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进一步凸显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核心化学思想,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经对微观知识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又无法解释的基础学情上,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离子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在了解离子键的基础上,进而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学会简单离子电子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来自于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反应为背景,通过对离子键的教学,用讨论﹑猜想的方法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构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离子键讲课稿

离子键讲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化学键---离子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课型与教学方法:

本课为新授课,运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讲练相结合。

五、实验用具与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道了已发现的元素大约有110种,而发现的物质却大约有3700万种。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大于元素的种类?他们是如何形成各种各样的物质的,是随机的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呢?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够自动结合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把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 1.3.1化学键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1000字

离子键是一种化学键,由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构成。离子是指带

有正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它们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涉及电子的转移和电荷的静电吸引,其中,金属

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变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接受这些电子,变成负离子。

离子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具

有离子键结构的物质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因为它们之间的点阵结

构需要很高的能量才能打破,从而改变了它们的状态。此外,离子

键通常是以晶体形态存在的,所以这些物质具有硬度、透明度和脆

性等特征。

离子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其他化学键相比,离子键在地质、

生物和化学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地球上,离子键结构的物质

如矿物、岩石和盐类是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生物体内,离子键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肌肉收缩、细胞膜传递、酶反应等。在化学反应中,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对于产生化学

物质和实现化学储能过程都是必要的。

离子键通常表现为化学式中的正负离子组合。例如,氯化钠(NaCl)是一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它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两者分别带

有正负电荷。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

成紧密的晶体点阵结构。当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水分子与离子接

触并吸引离子,从而破坏了它们原先在结晶体中的密集互相间的联系。

总之,离子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和人工

合成物质的制备中。在化学过程中,对于这种化学键结构的理解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一、前言

本文档是关于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说课稿。本篇课程主要围绕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这三种重要化学键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掌握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条件; - 了解配位键的本质和配位键合物的性质;- 理解金属键的基本原理和金属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性质;

•配位键的本质和配位键合物的性质;

•金属键的基本原理和金属的特性。

四、教学内容

1. 离子键

1.1 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条件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正离子具有较小的电离能,并且容易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 - 负离子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并且容易获取电子成为负离子。

1.2 离子键的性质

离子键具有以下性质: - 离子键通常形成晶体,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 离子键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溶解; - 离子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配位键

2.1 配位键的定义和本质

配位键是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多个配体中的原子或分子通过成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配位键的本质是金属离子的空轨道和配体的成对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配位键合物的性质

配位键合物具有以下性质: - 配位键合物的形成使金属离子的电子构型发生变化,导致其性质改变; - 配位键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着色性; - 配位键合物中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数和配位方式可以影响其性质。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离子键》说课稿

一﹑解读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键》,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把化学键的知识放在这个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在研究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后,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进一步凸显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核心化学思想,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经对微观知识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又无法解释的基础学情上,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离子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在了解离子键的基础上,进而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学会简朴离子电子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来自于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反应为背景,通过对离子键的教学,用讨论﹑猜想的办法理解离子键的组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组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鲁科版选修三《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三《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三《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及原理。

3.能够运用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知识解释和预

测化学反应和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概念和原理。

2.教学难点: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应用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为什么金属物质常常具有良

好的导电性吗?”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

a.离子键的概念和原理(5分钟)

–通过示意图解释离子键的形成原理: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导致离子的结合。

–引导学生了解离子键的特点:通常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组成。

b.配位键的概念和原理(5分钟)

–通过示意图解释配位键的形成原理: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配体通过共价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

–引导学生了解配位键的特点:通常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分子或原子组成。

c.金属键的概念和原理(5分钟)

–通过示意图解释金属键的形成原理:金属中的离子通过电子云形成金属键力,共享电子使金属成为

导电体。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键的特点:通常由相同或不同的金属离子组成。

3. 知识应用(30分钟)

•给学生出示几个化学反应方程,要求学生根据离子键、配位键或金属键的原理解释反应进行过程,并预测反

应结果。

4. 拓展应用(30分钟)

•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离子键、配位键或金属键的存在,并整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后进行小组间的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家好下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倡导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善于形象思维,由此,在讲课过程中,我会尽力用Flash形象表示抽象的

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探究,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

2、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加上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六、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具体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我会从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种类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物质种类的对比入手,设计一系列的递进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化学键,与此同时,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接下来进入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播放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的视频

本实验反应物有氯气,该气体有毒和刺激性气味,又加上做演示实验时座位靠后的学生观察不到,故该实验我会在多媒体上播放视频,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

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我会对讨论结果作出评价,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这时,我会在黑板上书写“一、离子键”,分析其成键本质,并提醒学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Flash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之后根据氯化钠的形成我会让学生进入第二波讨论中:

①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

②形成离子键的原因是什么?

③哪些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

学生经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离子键形成的微观本质。我会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说出确切答案并做相应的板书,并顺理成章地介绍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我会继续设疑,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离子键的过程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一步的目的是引出电子式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2,并板书“二、电子式”。

【探究活动2】:我会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实例,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规则,这样做可以再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各抒己见。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会概括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规则,做出相应板书,并提醒学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因为电子式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我会趁热打铁,介绍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则的认识,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AB2、A2B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所以我会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用电子式来表示KCl、Na2S和CaCl2的形成过程。之后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会深刻。这就是我授课的全部过程。

习题训练

在此基础上,给出三个关于离子键概念和电子式书写的练习题。

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总之,我的课堂内容分为新课引入、探究活动、习题训练、课堂小结和布置家庭作业五个部分,课后我会对本节课做出反思,总结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