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氯噻嗪与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盐 、 低脂饮食的基础上 , 予随机 给 分配入活性药物治疗 阶段 符合条件 的 4 1人 , 随机分 配入 被 氯沙坦钾氢 氯 噻 嗪组 ( 予 氯 沙坦 钾 氢 氯 噻 嗪 片 l片 ・ 给 天 ) 和贝那普 利组 ( 给予 贝那普利 片 10 g・ ) 0 m d 药物 在 每 日早 餐 后 一 次 性服 用 , 5周 。 共 14 观 察 方 法 : 疗 前 后 血 压 : 者在 治疗 前 和治 疗 后 各 测 . 治 患 血压 1次 , 每次测血压前安静 l 5分钟以上 , 坐位 、 取 卧位 、 立 位测血压。测 血压 用 台式 水 银血 压计 , 量上 臂肱 动脉 血 测 压 。 由卧 位 起 立 后立 刻测 立位 血压 。 每 隔 1 钟 测 1次 , 分 共 测 3次 , 血 压 同时 测 心 率 。测 量 卧 位 和 立 位 血 压是 为 了检 测 测眼药后的体位低血压 。体位 低血压定 义是 卧位收缩 压减 立位收缩压大于等于 2 m Hg并且 卧位舒 张压减立 位舒张 5m , 压大 于等 于 1mm g 伴 有 头晕 , 5 H, 晕厥 或其 他 低 血压 症 状。 这些症状将作为不 良反应 记录 。所有 患者在治 疗前后 均作 血、 尿常规、 肝肾功能 、 血糖 、 心电图的检查 。 15 疗效标准 : 照《 . 参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1进行 () 疗 效评定 。①显效 : 张压 下降 1mm g以上 , 舒 0 H 并降 至正 常 或舒 张压下 降 2 mm g或 以上 。② 有效 : 张压 下 降不及 0 H 舒 1mm g 0 H 但降至正 常或 舒 张压 较治 疗前 下 降 1 0—1 m H 9m g 但 未降至正常或收缩 压较治 疗前下 降 3 m g以上 。③无 0 mH 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显效 和有效合计计算为有效率。 16 不 良反应判 断标 准 : 良反应评 定标 准 : 与药 物 有 . 不 ① 关 。②可能与药物有关 。③ 可能 与药物无 关。④ 与药物 无 关 。前 3者计算 不 良反应 发生率。 17 数据处理: . 各项数据均 以 x± S表示。计量 资料各组治疗 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检验 。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目的观察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3例)和贝那普利组(50例),缬沙坦组每日晨服缬沙坦80 mg;贝那普利组每日晨服10 mg,均连续服用12周。

实验结束后测定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并检查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用药12周后,缬沙坦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用药前(t = 2.73,P = 0.008 1;t = 2.61,P = 0.009 1),收缩压变化值为(19.6±3.6)mm Hg,舒张压变化值为(13.5±0.7)mm Hg;贝那普利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也明显低于用药前(t = 2.68,P = 0.008 9;t = 2.57,P = 0.009 3),收缩压变化值为(9.7±1.4)mm Hg,舒张压变化值为(9.0±1.0)mm Hg。

两药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值比较缬沙坦组均高于贝那普利组(t = 2.13,P = 0.028 0;t = 2.14,P = 0.041 0)。

两组总有效率、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贝那普利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

结论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使用安全性,但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优于贝那普利,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一线降压药,且在同类产品中价格较低。

标签:高血压;缬沙坦;贝那普利;效果比较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是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占60%以上,因此有效降压治疗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缬沙坦为非前体药,几乎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相互作用少,是一种强力高选择性半衰期长达24 h的降压持久药,贝那普利是一种前体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形成,且s,s-光学异构体作用最强。

缬沙坦_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和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比较

缬沙坦_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和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比较
安全性分析 :缬沙坦组有 2 例头晕 、心悸 ;缬 沙坦Π氢氯噻嗪组有 2 例多尿 、乏力 。缬沙坦组有 1 例血谷草转氨酶和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 ; 缬沙 坦氢Π氯噻嗪组有 2 例血肌酐水平升高 , 范围在 125~155μmolΠL ,均见于 60 岁以上老人 ,2 周后随 访恢复正常 。血糖 、血脂代谢无明显异常 ,无严重 不良反应 。两组间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无 明显改变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 (表 3)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Oct ;13 (10)
·1179 ·
13. 1 mm Hg , TΠP 比率为 82. 1 % ; SI 为 SBP 1. 28 ±0. 32 、DBP 1. 20 ±0. 25 。缬沙坦组 : SBP 谷峰降 压 值 为 8. 3 mm HgΠ16. 8 mm Hg , TΠP 比 率 为 77. 6 % ; SBP 谷 峰 降 压 值 为 4. 6 mm HgΠ 13. 4 mm Hg , TΠP 比率为 71. 3 % ; SI 为 SBP 1. 24 ±0. 39 、DBP 1. 19 ±0. 27 。两组的 TPR 和 SI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177 ·
◇药物治疗学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CN 3421206ΠR , ISSN 100922501 E2mail :ccpt96 @21cn. com
2008 Oct ;13 (10) :1177 - 1181
缬沙坦Π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和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比较
曹东平 ,吕军娥 ,刘永欣 ,姚文静 ,容春莉 ,于 薇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 ,两组患者随着 治疗时间的延长 ,血压水平进一步降低 ,有效率和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3 ] 杨正 , 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依托奉. 中华医 治疗后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显著低 于对 照组治疗后 , 观察 组治 [
疗 后的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 说 明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 在急
药杂志 , 2 0 0 2 , 1 1 ( 1 2 ) : 9 1 1 .
缬 沙坦 与贝那 普利治疗原 发性 高血压效 果 比较
损害 , 减少并 发症 的发 生 , 降低 致残率 , 本研究 对来我 院就 诊的使用 贝那 普利和缬 沙坦病例进行 回顾性分 析。
1 资 料 与方 法
( 1 3 8 . 2 ±1 2 . 1 ) m mH g与 舒 张压 ( 8 3 . 5 ±4 . 9 ) m m H g明 显 低 于 用 药 前 的收 缩压 f 1 5 8 . 2 ±1 3 . 5 ) m mH g 与舒 张压 ( 9 8 . 9± 6 . 3 ) mm H g , 收
缩压 变 化值 为 ( 2 0 . 0 ± 7 . 2 1 m mH g , 舒 张压 变 化值 为 ( 1 5 . 4± 3 . 2 )
m m H g; 对照组 收缩压 ( 1 4 3 . 3 ±1 0 . 1 ) m mI - t g与舒张压 ( 8 3 . 5 ± 4 . 9 )
选取 2 0 1 0年 1 2 月至 2 0 1 3年 1 月来本院就
张丽英 张跃春
【 摘要 】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
的9 8 例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4 9例每 日晨起服用缬沙坦 8 0 n a g; 对 照组 4 9 例每 日晨起服用 贝那普利 1 0 mg , 两周后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 缬沙坦最大用量给至 1 6 o m g , d , 贝那普利最 大用 量给至 2 0 mg / d , 疗程 为 4周 。均连续服 用 1 2周后统 计患者 的舒 张压和收缩 压变化 , 并 检查血糖 、 血脂 和肝 肾功能 的变化 。结果 用药 1 2周后 , 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 明显低 于用药前 ; 对照组收缩压 缬沙 与舒 张压也 明显低 于用药前 ;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值 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f P < 0 . 0 5 ) 。结论 坦 的降压效果优 于贝那 普利 , 可作为轻 中度高血压一线降压药 。 【 关键 词 】 缬沙坦 ; 贝那普利 ;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 血压 是是临床上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 近年来 发 2 . 1 . 1 两 组 降 压 幅度 比较 用 药 1 2周 后 , 观 察 组 收 缩 压 病率 逐渐上升 。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可 以明显 降低 靶器 官的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善 比对 照 组 明显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 而在 血 肌酐 方 面 , 观 察 组变 化 幅 度 大于 对 照组 ,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P > 0 . 0 5 ) 。 结 论 AC E I + AR B联 合 用药 , 除有 效 控制 肾性 高血压 外 , 在 肾脏保 护 方 面强 于应用 AC E I + C C B。
[ 关 键 词1 缬 沙坦 ; 贝那普 利 ; 肾性 高血 压
[ 中图分类号】R 5 4 4 . 1 4
f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3 2 — 0 0 8 9 — 0 2
C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o f v a l s a r t a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b e n a z e p r i l o n r e n a l
g r o u p s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a l l d e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P < 0 . 0 1 ) .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ro g u p d r o p p e d g r e a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i f v e T o c o mp a r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o f b e n a z e p r i l c o mb i n e d w i t h v a l s a r t a n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是两种常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都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肾病综合征。

那么,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它们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又有何不同?本文将从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比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这两种药物的基本特点。

贝那普利是一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化,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扩张血管,促进尿量增加和钠、水排泄,从而达到降压和保护肾脏的作用。

贝那普利常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一下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

从临床研究的数据来看,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两种药物都能够有效地降低蛋白尿的水平,改善肾脏功能,减缓疾病的进展。

在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都是常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在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上并无显著差异。

医生在进行治疗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结尾】。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疾病。

而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是两种常用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分别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

那么,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又是如何呢?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是一种常用的ACEI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血压和减少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从而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丢失,改善肾脏功能。

缬沙坦则是一种ARBs药物,它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扩张血管、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减少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等效果。

两者在临床上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但在具体效果和对肾功能的影响上有一些差异。

从治疗效果上来看,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改善蛋白尿和控制高血压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它们的疗效。

在直接对比研究中发现,缬沙坦相对于贝那普利在降低24小时蛋白尿方面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缬沙坦可能更有效地减轻肾小球的蛋白丢失,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缬沙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贝那普利和缬沙坦也有一些差异。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贝那普利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肾功能恶化和高钾血症等,而缬沙坦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这也是一些临床医生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更倾向于选择缬沙坦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使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除了考虑到其疗效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病情来综合考虑。

并且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压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都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药物,它们在疗效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上各有优劣,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是两种常见的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作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功能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药物进行对比分析。

一、治疗效果对比1. 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减少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

贝那普利还能促进血管紧张素Ⅱ代谢产生一系列对肾脏有益的代谢产物,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减轻肾脏负担。

临床研究表明,贝那普利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通过对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的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都有着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对比1. 贝那普利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贝那普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还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由于贝那普利能够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减轻肾脏负担,促进肾小球滤过膜的修复,从而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贝那普利的患者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明显减缓,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肾功能的改善。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都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它们在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患者在服用这两种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及时了解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会有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出现,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诺华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说明

诺华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说明

诺华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用法用量】本品每片含有缬沙坦80mg和氢氯噻嗪12.5mg。

当用缬沙坦单一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时,用氢氯噻嗪25mg每日一次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或发生低血钾时,可改用本品(含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次一片,每日一次,在服药2-4周内可达到最大的降压疗效。

肾损伤:对于轻度到中度的肾损伤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不需要调整剂量。

没有严重肾功能不全(GFR<30ml/min)及透析的患者应用复代文的资料。

在重度肾损伤患者(GFR <30ml/min)中使用利尿剂时。

首选袢利尿剂,因此不推荐使用本品。

由于氢氯噻嗪成分的存在,复代文禁用于无尿症患者(见【禁忌】)。

肝损伤:轻度到中度肝损伤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没有重度各种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缬沙坦的资料。

肝脏疾病并不显著改变氢氯噻嗪的药代动力学。

在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此类患者应慎用噻嗪类利尿剂。

肝道梗阻性疾病或重度肝损伤的患者慎用本品(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对本品中的任一成分或磺胺衍生物过敏。

2.妊娠(见妊娠和哺乳)3.严重的肝脏衰竭,胆汁性肝硬化或胆汁淤积。

4.严重的肾脏衰竭(肌肝清除率<30ml/min)或无尿。

5.难治性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或高钙血症行货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或尿酸结石病史)。

【不良反应】在共包括1570名病人的两项对照临床试验中,730名病人接受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联合应用,报道的不良事件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上呼吸道,胃肠道。

【禁忌】1.对本品中的任一成分或磺胺衍生物过敏。

2.妊娠(见妊娠和哺乳)。

3.严重的肝脏衰竭,胆汁性肝硬化或胆汁淤积。

4.严重的肾脏衰竭肌,肝清除率。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单一药物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可以增加本品的抗高血压疗效。

2.与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或含钾的盐替代物﹑或其他增加血清钾的药物(如肝素)合用需要谨慎并监测血钾水平。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论文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论文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观察组100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每片含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次一片,每日一次。

对照组100例,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每次10mg,每日一次。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盐酸贝那普利。

【关键词】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3-01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对象根据who1999年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1级(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2级(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其中,对缬沙坦,氢氯噻嗪,贝那普利过敏的患者除外。

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患者也不在此范围。

1.2 病人分组观察组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3.19±5.20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6.16±6.09岁)。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每片含缬沙坦80mg和氢氯噻嗪12.5mg)口服,每次一片,每天一次,若同时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病患者可以同时并用原来的一种药品,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及时服用硝酸甘油,直至症状缓解。

连服3个月,若同时合并糖尿病或者痛风患者不列入本组。

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口服,每天10mg,每日一次。

若同时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病患者可以同时并用原来的一种药品,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及时服用硝酸甘油,直至症状缓解。

连服3个月,若同时合并糖尿病或者痛风患者可以服用相关药物继续治疗。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和其他物质通过尿液排出,造成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这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炎症、内环境失衡等多个方面。

一般来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或系膜细胞的损伤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蛋白质通过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

肾小管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使得尿液浓缩、排泄功能减弱,从而造成水肿等症状。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和发病机制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作为常用的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在接下来的将对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1.2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的作用机制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是两种常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均属于抗高血压药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I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I的过程。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能够导致血管收缩和钠潴留,而贝那普利的使用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降低血压,减少肾小球的内皮细胞收缩和蛋白尿。

2. 正文2.1 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研究表明,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

贝那普利还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贝那普利还具有减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尿蛋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尿蛋白的影响
维普资讯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0 8年 7月 第 1 1卷 第 7期
C ieeJ un l f rci l ro sDsae u. 0 8 Vo. 1No 7 hns o ra o at a v u iessJ 12 0 , 11 . P c Ne
例 , 颈 总 动 脉 6例 , 侧 颈 内动 脉 6例 , 颈 内动 脉 7例 , 颈 右 双 右 左
硬 化 斑 块 治 疗 2 与治 疗 前 比较 P< O0 1 F 、 T、 T 治 疗 3 周 . 0 ; g P KP T d 时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P O 0 , 疗 2 后 均 P< O0 < .5治 周 .1
或减小动脉硬化斑块面积 , 降低 血 黏 度 , 对伴 有颈 动脉 硬化 斑 块 的 TI 有 较 好 的疗 效 , 可预 防 TI 复 发 及脑 梗 死 发生 。 A 且 A 【 键词】 降纤酶 ; 暂性脑缺血发作 ; 关 短 动脉 硬 化 【 图 分 类 号】 R 4 . 1 中 7 3 3 【 献 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7 —10 20 )70 2—2 文 6 35 1 (0 8 0—1 30
治疗 过 程 中及 结 束 后 未 见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有 病 人 耐 受 良 所 好 , 1 发 生 脑 出 血 及 消 化 道 或 其 他 部 位 出 血 。 治 疗 前 后 血 无 例 小 板 无 明显 变 化 。
3 讨 论
T A是 颈 内动 脉 或 椎 基 动 脉 系 统 一 过 性 脑 缺 血 引 起 的 的 I 神 经 系统 局 灶 性 功 能 障 碍 , 有 反 复 发 作 , 状 相 对 固定 , 4 具 症 2h 内完 全 恢 复 的特 点 。导 致 T A 的 原 因 很 多 , F I 而 g增 高 及 大 动 脉管壁粥样硬化脱落的微栓子造成血栓 栓塞是最 常见原 因, 动 脉 斑 块 厚 度 是 TI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g增 高 和 管 腔 狭 窄 程 度 A F 是 脑 梗 死 的独 立 危 险 因 素 。F g的 分 子 结 构是 不对 称 的 , 血 浆 对 黏 滞 度 影 响 最 大 , 全血 黏度 有 直 接 影 响 , 致 血 黏 滞 度增 高 , 对 导 使局 部脑血 流量减少 , 同时 透 过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沉 积 于 动 脉 壁 上 , 起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而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则 常 见 于 缺 血 性 引 脑 卒 中 , 认 为 是 缺 血 性 脑卒 中 的 重 要 死 因 。本 组 采 用 小 剂 量 且 降纤 酶 ( U) 滴 治 疗 T A, 果 显 示 F 5 静 I 结 g由 平 均 39 g L降 至 .3/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2月第10卷第34期筝临床研究筝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叶榕婷(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单一药物治疗方法与联合用药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同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更平稳,将观察组的研究数据和对照组研究结果相比之后得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与生活习惯调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

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为高血压病情不断恶化,患者心脏功能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明显心力衰竭以及胸闷气喘等病症,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还会诱发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所以,在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时,重点在于加强预防和早期控制。

基于此,本文就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中关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第2版《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高血压心脏病的有关诊断标准;(2)患者在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入组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排除有高血压危象患者;(2)排除存在用药禁忌证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9例;年龄49-73岁,平均(59.6±4.8)岁。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是常用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但两者的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如何对比?本文将对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进行对比,并探讨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分别属于ACEI和ARBs两类药物,它们都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

贝那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缬沙坦则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它们都能够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对比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贝那普利能够显著减少蛋白尿的发生率,改善肾功能,并且对降低患者病情进展和延缓肾衰竭的发生也具有显著效果。

而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与ACEI相比,ARBs类药物在降低尿蛋白方面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肾脏事件的发生率。

ACEI和ARBs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

贝那普利可导致咳嗽、轻微的高钾血症和急性肾功能损害,而缬沙坦则可能引起头晕、嗜睡、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在选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来进行综合考虑。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都是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它们都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但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来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进一步验证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研究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研究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高血压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表现为循环动脉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发展可损伤靶器官功能,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

本病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多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临床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大幅波动,临床采用血压变异性(BPV)评估短时期内血压波动情况。

一般BPV 越大,发生器官损伤,特别是心血管损伤的概率越高[2]。

因此,降压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BPV,获得平稳的降压效果,减少器官损伤。

缬沙坦是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多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联用是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法,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降压机制上有所差异[3]。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

观察组男50例,女47例;年龄60~92岁,平均(71.4±8.2)岁;病程1~20年,平均(7.5±3.1)年。

对照组男49例,女48例;年龄60~94岁,平均(71.8±8.6)岁;病程1~22年,平均(7.8±3.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4],连续3次静息状态测量血压高于160/100mmHg。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清晨空腹口服1片,连续12周。

②观察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清晨空腹口服1片,连续12周。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对比分析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对比分析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对比分析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98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50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贝那普利组48例,口服贝那普利10~20mg/d,6周为1个疗程。

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生化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缬沙坦组有效率为74.3%;贝那普利组有效率为76.5%,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率、生化等均无明显变化。

不良反应缬沙坦组无干咳发生,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为10.4%。

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高血压疗效相似,均为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长效降压药,缬沙坦耐受性较好。

标签:缬沙坦;贝那普利;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具有高选择性的阻断AT1受体[1]),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还能逆转肥大的心肌细胞,促进尿酸排泄。

该品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降血压,但不引起代偿性液体潴留,也可减轻心室后负荷,不增快心率。

由此可知这两种药物作用部位不同。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6月我科门诊应用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9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我国1999年10月第4次修订的《中同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和分级标准[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王丽娜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12(28)26
【摘要】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
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8例,80mg,1次/日,贝那普利42组,10mg,1次/日,服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幅度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降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降压均安全有效。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王丽娜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 钟旭红
2.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对比研究 [J], 邢安
3.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对比研究 [J], 邢安
4.沙库巴曲缬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 [J], 杨红; 杨蕊
5.高海拔地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J], 康桂兰;黄珊;沈延宝;景增秀;蒙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优劣势。

研究表明,贝那普利在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减少尿蛋白方面效果显著,而缬沙坦则在减少高血压和肾小管损害等方面表现较优。

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者的联合应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综合评价后建议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贝那普利、缬沙坦、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肾功能、对比、影响因素、临床应用、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贝那普利是一种ACE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作用,从而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渗透,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缬沙坦则是一种ARBs,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减少血压和蛋白尿的产生。

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本文旨在比较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并探讨它们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两种药物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的效果,评估它们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种药物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指导,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研究还旨在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的综合治疗效果评价,从而促进两种药物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 SPSS 10.0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两 组 间 均 数 比 较 采 用 两 均 数 检 验 , 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的界 值。 2 结果
本研究人选病例 120 例, 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组 54 例, 贝 那普利和氢氯噻嗪组 66 例。 两组基本情况: 年龄、 性别、 病 程 、 收 缩 压 、 舒 张 压 的 组 间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详见表 1。
120 例原发性 高 血 压 患 者 , 血 压 水 平 为 1-2 级 ,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一 组 选 用 每 天 缬 沙 坦 80mg 和 氢 氯 噻 嗪 12.5mg; 另 一 组 选 用
每天贝那普利 10mg 与氢氯噻嗪 12.5mg。 以基线值与用药 4 周末血压的平均变化作为疗效指标, 并记录药物不 良 反 应 , 结 合
状腺组织或气管形成疤痕粘连。 而采取从弧形切口的尖端, 穿过胸锁乳突肌, 安放同侧叶的甲状腺窝引出胶管接负压袋 引流方法, 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切口疤痕与深层粘连。 对于需 要引流的病例, 采用硅胶管, 利用弧形切口的尖端, 穿过胸 锁乳突肌, 安放同侧叶的甲状腺窝引流管。 如手术范围不大, 也可跨越气管, 同时引流对侧的甲状腺残端。 这是平卧位最 好的低位捷径引流, 可避免颈前方的皮肤粘连, 又不必另造 口。 即使皮肤与胸锁乳突肌有粘连, 也不影响功能与形态。 必要时还可两侧同时引流。 术后接低负压袋。 利用良好的负 压及虹吸作用, 较彻底地引流手术创面的血液和渗液, 便于 术后护理, 减少创面积液及感染机会, 减少更换敷料的麻烦, 从而减轻切口术后的肿胀和粘连、 瘢痕及疼痛。 3.2 传 统 的 皮 肤 缝 合 使 用 0 或 1 号 丝 线 间 断 缝 合 , 虽 然 成 本 低, 操作简单, 但皮肤愈合后留有 “蜈蚣足” 样瘢痕, 影响 美观。 我们使用进口可吸收缝线做皮内缝合, 无须拆线, 虽 然成本有所提高, 但切口愈合美观, 痛苦少, 病人完全可以 接受。
治疗后 SBP 127.31±11.63 129.53±11.63 120.70±16.54
DBP 75.78±6.23 76.25±6.16 70.28±8.42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x2 =2.755, P>0.05)。 两 组 均 无 血 管 神 经性水肿和低血压发生, 患者能坚持服药至试验结束。 3 讨论
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安全性评估。 结果: 两治疗组第 4 周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后两组间收缩压及平
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药 物 相 关 的 不 良 反 应 咳 嗽 发 生 率 缬 沙 坦 和 氢 氯 噻 嗪 组 (3.70%) 低 于 贝 那 普 利 与 氢 氯
t=0.185
舒张压 (mmHg) 97.4±5.8
97.6±5.2
t=0.199
组别
表 2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值 24h 平均血压 白昼血压

夜间血压
缬沙坦和氢氯噻嗪 137.38±9.24 141.54±9.36 126.09±11.40
组 54 例治疗前 SBP
DBP 81.68±7.42 83.68±7.46 74.54±7.26
项目 年龄 (岁) 性别 (男/女)
表 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缬沙坦和
贝那普利和
氢氯噻嗪组
氢氯噻嗪组
64.48±4.56 65.68±5.12
26/28
40/26
统计量
t=1.341 x2=1.252
病程 (年)
8.4±5.2
8.8±5.6
t=0.402
收缩压 (mmHg) 149.67±13.4
149.24±12.1
贝 那 普 利 通 过 抑 制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ACE)使 血 管 紧 张 素 Ⅱ(Ang 11)生 成 减 少 而 起 降 压 作 用 。 而 缬 沙 坦 通 过 阻 滞 组 织的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亚型 AT1, 而发挥降压作用。 氢氯噻 嗪可增加血管。 肾素活性, 增加醛固酮分泌, (下 转 第 46 页)
治疗后 SBP 128.30±10.86 131.24±11.12 117.78±12.48
DBP 76.45±6.67 78.78±7.34 69.67±7.34
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 134.43±12.56 137.45±12.67 126.05±14.47
组 66 例治疗前 SBP
DBP 77.78±6.34 78.67±7.32 72.09±7.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659 (2009) 01-0044-02
据报道, 有近 85%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 两 种以 上 的 药 物 联 合 治 疗 , 以 达 到 目 标 血 压 。 我 们 对 120 例 原 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与贝那普利与氢 氯噻嗪治疗, 对降压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总结甲状腺的改良切除手术, 使用低位小切口, 不结扎 颈前静脉、 不横断颈前肌群, 改进引流等方法, 能使切口疤 痕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等多种优点, 综合手术效果, 改进手 术方法是成功和满意的,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 进 , 刘 勇 , 黄 晓 蓉 , 等. 改 进 手 术 方 式 在 预 防 甲 状 腺 术 后 切 口 粘连中的作用[J]. 西部医学, 2008, 20 (5):971. [2] 徐恩多. 人体局部解剖学[M]. 第 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5. [3] 黄权, 刘庆全. 326 例 甲 状 腺 手 术 防 治 切 口 粘 连 的 体 会[J]. 右 江 民 族医学院学报, 1999, 21 (4) : 593. [4] 陈 建 强 , 陈 国 正. 改 进 颈 前 肌 处 理 对 防 止 甲 状 腺 术 后 疤 痕 粘 连 的 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11 (10) : 78. [5] 徐恩多. 局部解剖学 [M ]. 第 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27. [6]沈魁, 何三光.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9: 47. [7] 王捷, 刘超, 刘晓平, 等. 改进甲状腺手术方法的几点探讨[J]. 广 东医学, 1999, 20(11) :852-853. [8] 陈中伟, 王兴有. 不 断 颈 前 肌 群 的 甲 状 腺 切 除 116 例 报 告[J].宁 夏 医学杂志, 1999, 21(9) :552-553. [9] 申昌明, 张万 峰. 不 离 断 颈 前 肌 群 的 小 切 口 甲 状 腺 次 全 切 除 术 36 例体会[J]. 河北医学, 2006, 12 (8): 721.
·论著-临床研究·
2009 年 1 月第 16 卷第 1 期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2009,16 (1)
氢氯噻嗪与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比较
刘波 张苏川 刘敏 仇克难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16)
[摘要] 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与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方法:
2006 年 1 月 至 2007 年 6 月 在 我 院 就 诊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120 例, 按 1999 年世界 卫 生 组 织/国 际 高 血 压 联 盟(WHO/ ISH)的 高 血 压 诊 断 标 准[收 缩 压(SBP)≥140mmHg 和(或)舒 张 压(DBP)≥90mmHg]确 诊 为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 血 压 水 平 为 1~2 级 (SBP 140~179mmHg 或 DBP 90~109mmHg)。 排 除 继发性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充血性心衰、 心肌梗 死 、 脑 卒 中 患 者 。 120 例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一 组 选 用 每 天 缬 沙 坦 80mg 和 氢 氯 噻 嗪 12.5mg; 另 一 组 选 用 每 天 贝 那 普 利 10mg 与 氢 氯 噻 嗪 12.5mg。 共 用 药 4 周 。 用 药 前为基线值, 与用药后 4 周末, 进行两次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 测 。 测 量 方 法 为 06:00~22:00 每 隔 30 分 钟 测 一 次 血 压 , 22: 00~06:00 每 隔 60 分 钟 测 一 次 血 压 。 治 疗 前 与 治 疗 结 束 后 检 查实验室项目(包括血钾、 血肌酐、 血糖、 血酯)。 治 疗 前 与 治疗结束后检查实验室项目(包括血钾、 血肌酐、 血糖、 血 酯)。
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机理的降压药物恰当组 合, 可提高降压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剂 量 氢 氯 噻 嗪 与 缬 沙 坦 或 贝 那 普 利 联 合 治 疗 符 合 WHO/ISH 高 血 压 治 疗 指 南[1]的 联 合 用 药 原 则 , 对 轻 中 度 高 血 压 的 短 期 降 压疗效确切,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44·
2009 年 1 月第 16 卷第 1 期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2009,16 (1)
有紧密的粘连。 因此, 于吞咽时喉、 气管与甲状腺的活动, 不会带动颈前肌群的活动, 更不会牵拉颈部皮肤引起其扭曲 和不适。 目前甲状腺手术后发生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率, 各家 报到情况不一, 从 4.6%~12.8%不等[3, 4]。 主要是与手术操作 有关, 其次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还有引流管的置放有关。 我们认为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 有以下几点: (1) 由于甲状 腺位于颈深部, 手术时破坏了颈部解剖层次, 颈部血运丰富, 手术时止血不易彻底, 易出血和渗血, 颈阔肌、 颈前肌切断 后, 两肌缝合时没错开, 而在同一水平面上。 缝合组织过密 过紧以及术后病人的保护意识, 致病人颈部活动明显减少, 活动幅度亦缩小, 这些均可造成颈部皮肤、 皮下、 颈阔肌、 颈前肌、 甲状腺等各层次之间的粘连, 而颈部各层次之间的 粘连影响颈部肌肉活动, 颈部肌肉活动又与发音、 吞咽、 呼 吸 有 关[ 5, 6]。 不 横 断 甲 状 腺 前 肌 群 , 进 行 甲 状 腺 手 术 , 术 中 要注意术野良好暴露。 故须将颈白线切开足够长, 上达甲状 软骨中上部; 下至胸骨切迹, 充分显示甲状腺的峡部及腺叶 的下极。 先游离腺叶的下极与外侧缘, 再切断峡部;最后腺叶 上极就容易处理。 同时要求术者具有较丰富的手术经验及良 好的手术操作能力。 在术中遇到意外情况, 则不应忽视安全 而 盲 目 追 求 小 切 口 的 美 观 , 可 延 长 切 口 以 保 证 手 术 安 全 [7]。 低位小切口比经典甲状腺术式之切口愈合快, 愈合后瘢痕不 易发现。 (2) 横断颈前肌群的甲状腺术式存在着手术时间较 长, 颈前肌群损伤较大, 颈前静脉回流差, 肌肉出血, 术后 颈 部 瘢 痕 明 显 , 水 肿 重 等 缺 点 [8], 且 颈 部 疼 痛 及 活 动 受 限 , 康复慢, 肌肉对合不良。 该组病例均未切断颈前肌群, 而采 用甲状腺拉钩充分游离后牵拉暴露, 保留了颈前肌群结构及 功能的完整性。 对于颈前浅静脉, 仅将靠近中线处的分支予 以缝扎而保留其它属支。 这样不仅可清楚地显露甲状腺上、 下极及外侧, 而且可减轻组织损伤, 节省手术时间, 极大地 减轻肌肉和血管的损伤, 改善术后局部的静脉回流, 减轻切 口术后的肿胀和疼痛, 还避免了缝合颈前肌群时造成的刀口 下方条索状瘢痕等切口粘连现象[ 9]。 (3) 甲状腺手 术 后 发 生 切口皮肤疤痕粘连与手术引流管放置不当有关。 尤其是采取 从切口正中引出胶管接负压袋引流方法容易引起粘连。 因为 拔除引流管后, 切口皮肤可以容易通过颈白线上的缺损与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