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门诊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服用缬沙坦80mg/d-160mg/d,测定服药前和服药2、4、6、8周后的血压和心率,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尿蛋白、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等。结果:在治疗8周后患者的血压、蛋白尿,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心率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在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降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关键词】缬沙坦;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72-02

引言

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高效、特异地阻滞angⅱ亚型ⅰ受体介导的生理学效应,发挥抗高血压作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缬沙坦兼有长效、强效、平稳的降压、心肾保护及改善糖代谢等多重作用,不良反应少,目前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的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并按1999 年w ho / 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入选,继发性高血压

除外。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2~84岁,平均(62 ±9)岁。高血压病程 20 年8例。按《指南》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分级标准,1级27例,2级27例,3级6例。60例中合并心脏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3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2例;高脂血症4例;慢性支气管炎4 例。蛋白尿8例。

1.2方法

入选者测血压符合诊断标准,停用降压药1 周,作为观察对象进入缬沙坦服药观察期。缬沙坦 80m g/qd 早餐后服。每2 周随访1 次,共治疗8 周。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整剂量,4 周内如血压> 160/90 mmhg 者,改为160 mg/qd,继续服4 周,总疗程为8 周。治疗期间停用其它影响血压的药物。治疗前后检查肌酐和血电解质,血、尿常规等。

1.3疗效评定

根据1993 年国家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降压疗效标准判定。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 (1. 33 kpa),并降至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20 mmhg (2. 66 kpa)。有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 (1. 33 kpa),但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下降10 ~19 mmhg (1. 33 ~2. 53 kpa),但未达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t检验。

2结果

2.1降压有效性

60例患者,经8 周治疗后,显效37例(62%),有效17例(28%),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60 例高血压病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的变化见附表。可见服药后2 周平均血压已明显下降,继续服药直至8 周,降压效果维持良好。治疗8 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平均下降(16.5±12.3)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8±10.3) mmhg,经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 < 0. 05)。本组显示,1 级高血压患者27 例,显效21例(78%),有效4例(15%),总有效率93%; 2 级高血压患者27例,显效12 例(44%),有效12例(44%),总有效率89%; 3 级高血压患者6例,显效4例(67%),有效1例(17%),总有效率(83%), 54例有效者中,服80mg/d者41例(75.9%),服160mg/d者13例(24%)

2.2蛋白尿的变化

8例合并尿蛋白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3心率的变化

附表可看出,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

2.4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用药前后血常规、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

2.5 不良反应

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是多种

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奠定了降压治疗的临床地位。降压治疗不是治本,但也不仅仅是对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讨论的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肾脏血液灌注减少或肾出球小动脉钠离子减少时,可刺激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肾素使血液中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肺内或肾内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参与维持和升高血压作用,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之一,是参与维持和升高血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已经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二种亚型即a t 1 和a t 2。a t 1 主要存在于血管平滑肌和心脏,小部分存在于脑、肾和肾上腺。a t 2 主要存在于脑,肾上腺和肾,子宫及卵巢也可见到。a ngⅱ的生理作用,如促使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儿茶酚胺,收缩血管,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肥厚等,主要由a t 1 介导。多年来人们致力于寻找有效的血管紧张素受体(a t)拮抗剂,以期在受体水平阻断ras 。早期的at 拮抗剂均为肽类

物质,虽能有效对抗a ngⅱ作用,但必须静脉给药,半衰期极短,且有部分激动剂活性,故应用受限。缬沙坦就是一种特异的at 受体亚型的竞争性拮抗剂,作为进入临床试验的非肽类at 拮抗剂药物,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它通过与at1跨膜区氨基酸作用,阻止angⅱ与at1受体结合,阻断angⅱ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平滑肌收缩、交感神经兴奋、醛固酮的释放等而起降压作用。缬沙坦除降压外,还能选择性改善肾小球通透性,使肾小球滤过膜孔的半径保持不变,持续地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蛋白,且该效应不依赖于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变化。本组60例在服药后,2~8 周获得并维持有效的血压下降,降压幅度收缩压平均下降(16.5±12.3)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8±10.3) mmhg 。提示缬沙坦80~160m g/d 能获得满意的降压疗效。本组资料显示,1 级高血压患者27 例,显效21例(78%),有效4例(15%),总有效率93%; 2 级高血压患者27例,显效12例(44%),有效12 例(44%),总有效率89%; 3 级高血压患者6例,显效4例(67%),有效1例(17%),总有效率83% 。提示缬沙坦对1、2、3 级高血压均有很好的疗效,以1、2 级高血压患者疗效尤为显著,适用于各类轻至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对ace 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缬沙坦主要的副作用为头晕或头痛、疲劳,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组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仍需注意观察。由此,我们认为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既安全又有效,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