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
50年代后期,开辟了闵行、吴泾、嘉定、安亭、松江等卫星城。70年代,配合引进大型联合企业,先后在杭 州湾北岸、长江口南岸开辟了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的金山卫和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吴淞两个卫星城镇,使上海的城 市布局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
50年代,上海曾多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的是1953年和1959年的两次规划方案。 1953年的总体规划示意图,将上海规划成单核心的集中城市,过分强调建筑艺术构图,要求对旧城进行彻底 改造,这个方案脱离实际,对城市建设未能起到指导作用。 195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草图,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的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这 个方案对控制旧市区的盲目发展和有计划地建设郊区城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重磅!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出炉上海市专项规划滨水滨江
重磅!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出炉上海市专项规划滨水滨江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提出,打造1个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建设1个城市主中心、9个主城副中心和5个新城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一个更为完善和具有竞争力的城市。这种城市规划和发展模式,将有助于上海市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更为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规划范围覆盖主城区75平方公里,包括陆家嘴片区、北外滩、外滩-人民广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徐家汇片区、虹桥开发区和杨浦滨江(内环以内)等区域。中央活力区主要功能为承载上海城市核心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文化休闲、创意创新、旅游观光等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徐汇滨江、前滩、后滩和世博地区将可能是重点开发区域,同时配合黄浦江沿线的滨水公共空间升级,打造南北纵向的沿江发展带。此外,规划提及苏州河滨河公共空间升级,进一步推动滨水活动带的升级,将力争打造横纵T型的世界级品质滨水活动带。
图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主城副中心定位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全球城市的专业中心职能。中心城内有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龙阳路、金桥和张江2个主城副中心。在中心城区域以外设置虹桥、川沙、吴淞、莘庄4个主城副中心。由点及面,以九个副中心为核,承担相应地区的城市服务功能
5个新城中心即重点建设的五大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旨在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
存在问题与不足
1 2 3
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 的环境压力,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资源短 缺等问题。
城市规划滞后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 施有时存在滞后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无序建 设。
交通拥堵
随着人口和车辆的增加,上海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日益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居住体验。
02
上海市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
总结词: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GDP和税收贡献均居全 国前列。近年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传统制造业也在逐步转型升级。
人口分布与流动
总结词:高度集中
详细描述:上海市的人口分布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上海市的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调整的问题。
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开展对口支援和扶贫工
作。
05
上海市城市发展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
建立城市发展领导小组
加强监督考核
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发展的重大事项, 确保各部门协同推进。
制定城市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对各部 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
第一节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 ........................ 64 第二节 高等级公共服务 ............................ 69 第三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71 第四节 总体城市设计 .............................. 81
第一节 区域协同发展 .............................. 22 第二节 市域空间格局 .............................. 27 第三节 空间分区管制 .............................. 35 第四节 空间发展策略 .............................. 40
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 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大都市。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扩大生态空间、 保障农业空间、优化城镇空间。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 环境条件,提升主城区功能等级,完善新城综合功能,促进新市镇协 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 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 体系。要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在上海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 理,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覆盖全域。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 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 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划重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发布!卓越的上海什么样?
划重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发布!
卓越的上海什么样?
刚刚,经过五年多酝酿筹备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正式发布,它将引领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明确了——
上海的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
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
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目标愿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过“创新、人文、生态”三个分目标,深化了“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内涵,充分体现创新对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引领,突显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和城市特色魅力。
新总规全文180页哪些“干货”尤其值得关注?四条底线,探索超大城市转型路径上海市区位图
“上海2035”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根红线贯彻始终。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了解到,“上海2035”在规划编制方法上,发生了一些转变。首先,由注重经济导向,转变为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上海2035”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将在上海生活、工作、学习、旅游等不同人群对于城市发展的愿景,真正反映和具体落实到规划中。在实施策略上,积极适应未来生活方式转变趋势,更加强调“社区”这一城市基本空间单元的建设,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组织紧凑复合的社区网络,促进生活、就业、休闲相互融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12.30
•【字号】沪府发[2012]106号
•【施行日期】2012.12.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0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0日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土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部署,全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促
进区县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匹配区县的事权财权,缩小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是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综合制图
收 稿 日 期 :2010-10-28
124 第 6 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目标层
表 1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
二级指标
可利用土地资源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人口资源环境 承载力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
现有开发密度 发展潜力
可利用水资源 环境容量 生态脆弱性 生态重要性
自然灾害危害性
上海市开发强度图(以区、县为单元)
水资源
上海市可利用 水资源评价图
上海市水系分布图 上海市水利控制片分布图 上海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图
上海市环境容 量综合评价图
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图(mapinfo) 上海市水质现状图
环境
上海市化学需 各区县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图
氧量超载情况
评价图
各区县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图
在专题资料的表达方法上,《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 分技术规程》明确指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定量方法所获得的结果,都应具备合理的定性解释。” 依据此原则,本此图集专题要求主要采用分级设色和 专题指标等方法表达不同功能区划内容。
分级设色法主要运用于各图组的总体评价图。各 类总体评价图是本图集的最主要的元件,通过对各类
参考文献
[1] 王敏,熊立君.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J].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2008,21(4):205-209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4
精选课件
25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28
精选课件
29
精选课件
30
精选课件
31
精选课件
32
精选课件
33
精选课件
34
精选课件
35
精选课件
36
精选课件
37
精选课件
38
精选课件
39
精选课件
40
精选课件
41
精选课件
42
精选课件
43
精选课件
44
精选课件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2011-10-23 07:09:39)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主要职能
• 行政中心或交通运输和商业中心。随 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兴建了许多工业企业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外交通条件也 有很大改善,使原来的行政中心成为具有 多种职能的综合性城市,有些变成工业居 于突出地位的经济、文化中心。
返回
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 2.城市总体布局
综合交通
市域交通规划
市域交通以'两网'建设为重 点,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市域高 速公路网,完善中心城道路 网络;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 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 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 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 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 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 与地面公交密切衔接、各种 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城市交通体系。
返回
人口就业
上海的一天
经济实力
上海在全国的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 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 “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 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 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 全国的十一分之一,进出口商品总额占 全国的四分之一
返回
人口就业
人口总量
•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 上海人口总量呈集聚和不断扩大趋势。开埠时 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末户籍人口为520万人 ;至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419.36 万人,是建国初期的2.7倍。全市常住人口 2347.4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935.36万人, 常住户籍人口1412.1万人。
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
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
面向2040年的上海要立足历史新起点,适应发展新趋势,应对发展新挑战,迈向发展新目标。其城市需要新的城市规划,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
规划宝山、虹桥、闵行和川沙四大主城片区。
其中虹桥片区东至外环高速公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北至京沪高速公路的虹桥商务区范围,面积86平方公里。将增加南北向轨交线路,同时针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的规模,租赁住房比重约50%。
上海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
8月22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提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 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 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上海2040》还提出,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中央活动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是服务整个市域的城市中心,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上海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继承和发扬历史文脉,保护名城特色,保 护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 风貌区的保护应注重区域整体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以及地区基础设施 的改善与生活环境的整治;对个体建筑的保护应依据保护等级、划定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 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 破坏原有环境风貌。
内容
• 1、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 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 2、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 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 3、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 纽的位置。 • 4、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与布点。 • 5、确定城市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 标及标高。 • 6、提出给水、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各项工 程管线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 7、综合协调人防、抗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 8、旧城区的改造规划。 • 9、综合布置郊区居民点,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郊区绿化和风景区,以 及大中城市有关卫星城镇的发展规划。 • 10、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确定,安排建设用地和建设步骤。 • 11、估算城市建设投资。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工作。既 要立足于现实,又要有预见性。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总体 规划也须进行不断修改和补充,故又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提要】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规划对白鹤到外白渡桥的苏州河两岸实施多元一体化规划,使之形成都市景观、游憩和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多重功能。其西段,自白鹤到京沪
高速铁路桥的地段,以温藻浜口、黄渡越河口和通波塘口、油墩港口为重点,结合商务、居住、研发、生态的综合功能,布置生态岸线,适度
拓宽河床,开辟生态廊道,同时开发好白鹤新老河之间的会所岛;在京沪高速铁路桥到中山西路桥为中段的地段,结合西郊、长征、长风、临
空等商务区的河滨建设和居住区生态水岸开发,形成与大型绿地绿、水相连,与游艇设施错落布局的都市水岸风光。在木渎港、搓浦、蟠龙塘
等的河口,结合岸线布局,建设城市节点;这一地区在长风地块内还将布置一系列文化会展设施。其中,搓浦以上游还将保留一定的航运功能。下游自外白渡桥到中山西路,则以两岸公共水岸和楼群为衬托,提高建设品位,保护历史风貌,改善绿化、创意、校园、桥梁等节点的细部设计,形成舒展有致的天际线;在吴淞路闸桥位置设置埋藏式暗闸。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目标 要保护 真实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 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 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保护11处历 史文化风貌区和4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各 级文物、古迹和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反映上 海传统特征的历史街区,以及对中心城旧区 风貌保护。
5、住宅发展 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 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与旧区住宅建设相 结合,相对集中开发。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 展趋势,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的多 样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 并严格控制高层住宅。
城市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上海 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 位。
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 合竞争力;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 功能布局;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 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以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 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 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绿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到2020年,人均 公共绿地指标大于10平方米,人均绿地指标 大于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35%。
上海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上海概况
上海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 功能分区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
建筑和基础设施逐渐显现出了问题,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心城区进行
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对城市功能进行了分区规划,旨在提升城市的
环境品质和居住舒适度。以下将从不同功能区域入手,探讨上海市中
心城区旧城改造的相关内容。
一、商业区
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区是城市的经济中心,也是人们消费购物的主要
场所。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区的主要方向是提升商业环境,拓展商业
空间和改善交通设施。为此,市政府加大了对商业区的投入,对老旧
商场进行了整体翻新和改造,提升了商场的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大
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鼓励地方特色商业街的发展,使商
业区更加多元化和有活力。
二、居住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居住区面临着老旧小区、
老旧物业等问题。旧城改造重点着力于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推动老旧
小区的改造和更新。通过加大对老旧小区的维修改造力度,改善小区
内部的绿化、景观和设施,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
的居住需求。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及社会力量参与,引进科技元素,推
动智慧社区建设,提高居住区的智能化水平。
三、文化区
上海市中心城区是我国的文化之都,文化资源丰富。在旧城改造中,
政府鼓励文化企业及机构挖掘和利用老旧建筑、场馆进行文化创意产
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这样可以挖掘历史
文化遗产,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设施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
上
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2004-9-20
规划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
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
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
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
年。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
(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
(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
城市性质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城市发展规模
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 2013年1月22日)
沪府发〔2012〕10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0日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土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部署,全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区县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匹配区县的事权财权,缩小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是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范围覆盖本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空间和海域,规划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加长远。在实施中可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经济持续平稳较快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过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更加突出。保持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充分把握城市自然状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确认识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地形。市域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外,其余全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全市陆地国土空间为8359平方公里。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这样的气候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水系。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道(湖泊)总面积642.7平方公里。河网大多数属于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黄浦江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最大的湖泊为淀山湖,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本市区域内面积47.5平方公里。
——资源。自然资源种类较少、储量亦不丰富,主要依靠外部供应。绝大部分植被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植被主要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金属矿产和陆上能源矿产匮乏,过境水资源及海洋资源丰富。
第二节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等指标,从工业化、城市化开发角度分析,上海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土地开发条件优越,但土地总量十分有限。市域内地势平缓,均质性较强,可供集中连片开发的面积较广,但土地资源总量十分有限,未来可供新增建设用地十分缺乏。全市陆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0.1%,却承载了全国1.7%的人口和4%左右的生产总值。
——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来水水质不够稳定。2010年,全市年地表径流量为30.8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8.89亿立方米,太湖流域来水量为148亿立方米,长江干流来水量为10440亿立方米。丰富的过境水弥补了本地水资源的不足,但黄浦江易受上游和沿岸污染影响,水质不够稳定,长江口受盐水入侵和上游污染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但环境容量处于超载状态。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传统污染物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但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型并存的复合型污染逐渐凸现,酸雨频率逐年上升,灰霾污染比较严重,区域性污染趋势明显,全市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但生态空间总量仍然不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各类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得到加强,基本生态网络初步形成,但生态用地占比与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生态空间总量减少的趋势仍比较明显,且分布也不够均衡。
——自然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各类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市域内地质条件整体较好,地震活动强度弱、频度低,强震概率较小。地面沉降总体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但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周边地区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局部地面沉降问题仍较突出。高温热浪和致灾暴雨等极端气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增加。
第三节主要问题
市域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本市国土空间开发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开发强度较高,中心城呈现蔓延扩张态势。在过去一个时期,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较大,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中心城不断向外扩张蔓延的趋势仍比较明显。
——生态空间偏少,稳定地产农产品供应压力较大。生态空间连通性不够,分布不够均衡,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生态用地比重明显偏低,生态空间建设难度较大。耕地面积有限,保持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和供给的压力较大。
——土地利用方式不够集约,提高利用效率仍有空间。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区总量较多、布局较散,闲置土地、违法用地现象仍较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潜力较大。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中心城区人口、经济等要素高度集聚,郊区相对分散,人口和经济布局不均衡,特别是在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外来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已接近40%,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节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