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3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 。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 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 轩长短句》。
孤寂、愁闷的心情。 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 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 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 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 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古诗今译:
•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 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
• 一望无际的平野上, 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
• 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 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
这是作者经钱塘江,夜泊停舟在建 德附近,旅途中有感而所作的诗。 诗中描写大地景色,读来让人也感 受到原野的苍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苏轼作品: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走近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 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 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等,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古诗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讲解

古诗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讲解

古诗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讲解今天给各位分享古诗诗词三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诗词三首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三首古诗词三首古诗词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3首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诗词三首,意思如下古诗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孟浩然(唐)移舟泊烟渚古诗诗词三首,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古诗诗词三首?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3、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三年级小学古诗三首三年级小学古诗三首1、三年级的古诗三首下册有如下:《绝句其一》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如下:唐·杜甫《绝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三衢道中》。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三年级9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意如下:《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

4、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如下:绝句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有雄伟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很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六班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绽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1.预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许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亮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日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3.依据题目,推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由于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由于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知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由于“食鲜疾动”,最终病故,年五十二岁。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拓展延伸 夜泛西湖
【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译文】 两岸菰蒲茂密望不到边际,湖上茫茫绿
水荡漾,荷花在夜晚静静开放,风露中满含 细细幽香。远处的寺院灯火,越来越显得明 亮,我还要等待月落天黑,欣赏这湖光。
随堂练习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而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漫天的 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湖 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有何表达效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 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探究读
根据指导,朗读古诗,探究下列问题:
朗读古诗后请你说 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 么内容?
朗读指导
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时语气要惊叹,语调舒展有势。 要读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 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 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 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 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茅草盖的 旅舍。
同“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词意: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 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滴。旧时熟悉的旅社、 社庙丛林,过了小溪 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 看见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均为唐代诗人所作,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能够领悟古诗中的意境,描绘诗中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领悟古诗中的意境,描绘诗中的画面,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古诗文全文及其注释3. 相关图片、背景资料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诗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 画面描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古诗,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介绍与本课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望湖楼下水如天,醉书潇洒六月间。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宿建德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中描绘了移舟泊烟渚的景色,日暮客愁新,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的愁苦之情。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山中的幽静。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朗读指导:《山居秋暝》的朗读基调是 欢快的,语气轻柔,语速稍缓,表现出作者 对山中景物的喜爱、陶醉之感和归隐山林的 愿望;《枫桥夜泊》的朗读基调是深沉、婉
比较阅读
诗词名 作者 朝代 时间 描写的景物
作者的情感
山居 秋瞑
王维
唐 代
秋 山雨月松泉石 夜 竹 浣女 莲 渔舟
远离 尘俗
枫桥 张继 唐
夜泊

长相思 纳兰 清 性德 代
秋 桥 月 乌啼 霜 江 夜 枫渔火 寒山寺 钟
声 冬 山 水 千帐灯 天 风雪
羁旅 愁思
游子 思乡
拓展积累
读诗句,想画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中的居所。 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点明具体时间。
山居秋暝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聒:风雪声。
故园:故乡。
诗意: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
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
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
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精品)王宁宁—23古诗词三首

(精品)王宁宁—23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主备人:王宁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3课的第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2、理解诗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听录音,读古诗)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请大家看大屏幕《乡村四月》,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

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1、听录音。

2、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分小组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诗意)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议讲,1分钟后我们来议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的意思:山坡草原茂盛,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作者简单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6、依次议讲3句到4句。

后两句的意思:四月到了,农民开始了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重点把握“才”“又”这些词。

7、再读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停顿和语速。

8、展示读。

9、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乡村环境的恬静美。

10、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体会感情)师:这首古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安闲、恬静的心情,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

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中秋月》三首古诗词。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了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感受其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讲解:(1)介绍《登高》的作者杜甫,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逐句解析《登高》,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3)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夜书所见》和《中秋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文上勾画出喜欢的诗句,并分享喜欢的理由。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七、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登高:忧国忧民夜书所见:孤寂思念中秋月:团圆期盼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写一首古诗词,主题为“秋天”。

2. 答案示例:秋天秋风起,黄叶飘,山间红叶似火烧。

田野金黄稻禾熟,丰收喜盈秋意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了解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一起来解读课题吧!
留宿 宿建德江 地点,指新安江流
经建德(今属浙江 省)的一段。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zhǔ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整体感知 谁来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互动课堂
读通诗句后,我们再来读一遍, 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
移舟泊烟 渚, 日 新暮。客客愁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 自己为“客”?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涌起 “新愁”?
愁新
诗人漫游吴越,远 离家乡,把自己当做了 异乡的客人。
远离家乡,仕途失意, 暮宿小洲,这样的氛围勾起 了诗人思乡的乡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动:惊鹊、鸣蝉、蛙声
以动写静
静:明月、清风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惊飞,可 见夜间的黄沙道分外幽静。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看到的:明月 别枝 惊鹊 稻花 听到的:蝉鸣 鹊啼 蛙声 闻到的:稻花香
朗读指导
让我们一起结合插图和配乐,读出乡村月夜的美 吧!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
比喻
翻墨
白雨跳珠图 雨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狂风散云图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讨论: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动静之间,一场暴雨戛然而止。
黑云翻墨图

23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1乡村四月1.师生一起工整地书写《乡村四月》。

2.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3.训练1位同学读诗。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翁卷了蚕桑”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再训练2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点评音量、韵味?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读全诗。

6.教师过渡:学习一首诗,不仅要正确地读、正确地写,还要正确地理解诗的意思。

一首诗的意识,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明白的。

说哪一句不懂,也不过是一两个字词不理解而已,这时候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理解呢?7.学生表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看注释。

8.学生默读诗歌,想一想每一句诗各是什么意思?9.训练学生反复表述第一、二句的意思,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和笔记。

10.训练学生表述第三、四句的意思,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和笔记。

11.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整体表述:山陵和原野,__________;稻田里的水色,_________,白亮亮的。

杜鹃在____的细雨中啼叫。

四月的乡村,_____很少,农民们刚刚结束了_____的农活,又开始忙着_____了。

12.教师小结:(1)引导学生体会“才……又……”中的深意。

(2)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

13.教师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备课网摘:翁卷,南宋的诗人。

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人。

与赵诗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我们教材中选了他的诗《乡村四月》。

翁卷的“卷”,应该读上声。

为什么呢?这可以结合着诗人的字来判断。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在语义上是有关联的。

翁卷一字灵舒,这个“舒”字的意思恰恰和“卷”字相对,比如,我们现在也说“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生字组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生字组词

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派诗人王维并成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工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多样,以豪放派为主,雄浑豪迈之中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天。 ①昼:白天。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除草。 ②耘: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未解:不懂。 ⑧耕织:耕田织布。 耕织:耕田织布。 ⑩桑阴:桑树下。 桑阴:桑树下。 参加。 ⑦供:参加。 靠近。 ⑨傍:靠近。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 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 学着种瓜呢!
渔歌子 词
张志和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 ]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绿遍山原白满川, 景 子规声里雨如烟。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乡村四月闲人少, 人 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了蚕桑又插田。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渔歌子(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渔歌子( 渔歌子(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渔歌子(四) 渔歌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渔歌子( 渔歌子(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因为( 因为( 所以( 所以(
), 也不须归。 )也不须归。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鳜鱼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流水
江雪 千山鸟飞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 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他的田园概括的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 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 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昼出耕田夜绩麻, / /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儿女各当家。 / / 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未解供耕织, / /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 / /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莺啼山客犹眠。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渔 歌 子
张志和
乐是风波钓是闲,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狂风浪起且须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