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论大学精神及其意义
论大学精神及其意义题记:●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都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姚国华●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
——张汝伦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出现,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
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某种优良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从而使生存于斯、感受于斯的人们形成某种特有的“精神气质”。
那么,值得我们传播和示范的大学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包括自由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理想精神五个方面。
大学不仅是学生求学之所,也是向周围社区传播文化的载体。
一所成功的大学,应当也能够充分展示大学的自由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和理想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高表现。
具体言之,这种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现为四个方面: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作为大学生,最应提倡的是其追求真理之精神,这是一种忘我殉道的精神。
真理是大学的最高“皇位”,能打退一切“物欲”与“权势”的威逼,保持大学的高度独立性。
真理谁都没有,真理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在一个绝对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去分有去享有真理,老师并不一定有真理。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论当代的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二.现在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三.对大学精神产生冲击的元素四.构建新型中国大学精神的路径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一)独立自由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对于大学的行为提供指导,是大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在精神层面的依靠和取向。
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她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是一所大学创办和成长的基础。
在大学精神中,独立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陈寅恪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文里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历代的知识分子所传诵,并且成为近代大学精神的一个高度的浓缩,独立是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条件,是学科进步、学术繁荣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自由精神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大学应当有其本身独立的精神,而学者不仅要为人师,更要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自由的思想”,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大学必须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精神才能保证学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团体的左右,也能保证学生在研究的时候能够独立和创新。
(二)批判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就认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这段话实际上代表了美国教育界的声音,在美国,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是学术界的最高价值和基本原则。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
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
不管是为了照顾捐助者的善良愿望,还是为了平息外界激烈反对某种学术观点的愤怒声音,都不能以牺牲学术自由作出妥协。
”如果说严格的学术规范是保障独立思想的一个前提,那么批判和怀疑精神便是促进独立思想和学术自由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途径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
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
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大学何为——浅谈大学精神
大学何为——浅谈大学精神林泽灏化学工程系06化工商务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题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和学术勃发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容纳探索和思想开放的地方,其风格透视出品位,其行动体现着严谨,其形象充满着智慧,她鼓励人们不是功利性地而是为了理性而利用理性,她提供一种气氛使哲学怀疑不致被道德风尚和占上风的势力吓倒,她保存伟大的行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以使对潮流的挑战和质疑能够得到滋养。
我们常说,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精神者,附着于躯体,人一旦失却了精神,就会沦为“有体无魂”的平庸的存在。
一所大学也像一个人一样,也应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内在品质和气度。
有一句广泛传诵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可见,大学精神之所寄,不只是钻研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也不只是传统深厚的人文学科,而在于教师的树立楷模与学子的自谋修养。
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 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从懵懂的小孩到青涩的少年到飞扬青春的青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社会和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从各个方面都丰富着我们人生的阅历,我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所以说大学的精神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忍耐,不断的谦逊。
大学精神也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大学精神的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及个性上,其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因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近些年来大学扩张很快,但是精神衰退也很快。
有些大学则拼命地向市场靠拢,向着和人文精神相反的方面靠拢。
大学生中说得最多的是“郁闷”这个词,大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又能从大学中获得什么东西,很多人都不知道。
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21 0 2年 3月( 旬刊 ) 下
I N1 9 5 1 C — 4 / S 0— 0 N1 46 I S 0 7 1 1
耐 州
以“ 学 精 神 ’ 引领 , 新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大 ’ 为 创
高延 磊 ( 阳广 播 电视 大 学 辽 宁 沈 阳 10 0 ) 沈 1 0 3
没有受 到大学人 文精神 熏 陶, 之成 为 自身 血 肉的一 部 分 , 化其气 出特色 、 出水 平 , 使 变 办 切实使 高校成 为培养社 会主义建 设者 和接班人 的 阵地 , 质 的学生 , 不是 真正 的大学生 。没有 其独 特 精神 追求 的 大学 , 不 是一 座 是 我国高 校乃至 我们党 和政府 面临的重 大现实课 题 。 也 真正 意义上 的大学 。真正 的大学应 该 充满 着对 人 的价值 与 意义 的 理解 与 2 3 缺乏 对学生 独立人 格的培 养 。爱 因斯 坦指 出 :人要 藉着教 育 得 . “ 尊崇 , 能够 使置 身于其 间的每个 人感 受到充满 内心 的庄严感 和被净 化 了的 到对事物 乃至对人 生价 值的了解 与感觉 , 人必 须对从属 于道德 性质 的美 和 自我超 越感 。 受到 自主的尊严 , 受到独 特存在 的价值 , 受到心 灵成 长 善 有亲切 的感觉 , 感 感 感 对人 类 的各 种动 机 , 各种 期望 , 各种 痛苦 有 了解 , 能 和 才 的愉悦 , 这里 , 在 师生 都不知 不觉地 发生着 一种变 化 , 它们永远 地改 变一 个 别 的个人 和社会有 合适 的关系 。 ] 体现 了大学 教 育对 人格 塑造 引导 的 2 这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公 众 对高校 新 期 待 的 一种 互 动 之举 。 据 有关 报 道 , 我 国高校 的贷款 规模 已超 过 20 0亿 元 ,这 意 味着 0 高校 发 展韵 风 险 在 增 加 ,已 引 起 全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党 的十七 大报告 对进 一 步提 升高 等教 育 的质量 提出 了 明确 要求 ,政府 和社会 公 众对进 一 步办好 人
彭 向 刚 : 学 精 神 是 高 校 形 象 建 设 的理 念 基 础 大
民满 意的大 学 寄予 了新 的期待 。在这种 情 况下 ,深 入 研究 和大 力加 强高 校形 象建 设 ,有 利于 积极 回应
目标定 位 、发展 战 略 、地位层 次 和风格 追 求等 ,都
可 以通 过学 校 的整体 形 象得 到最 集 中的反 映 。换 句
话 说 ,一所 大 学的形 象风 格 承载 了其价 值追 求 、发 展 理 念 ,展 示 了 其 办 学 特 点 、学 科 实 力 、学 术 地 位 、校 园文 化 和师生 的精 神风 貌 等 ,成 为社 会认 识 和评价 一所 大学 的 主要根 据 和主 要 内容 。因此 ,大 学 形象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标 志性 意义 。第 二 ,高校 形
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摘要:大学精神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文章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揭示当代大学应拥有科学与人文精神、独立与自由精神、包容与批判精神、创新时代精神、“和合”精神。
这些是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之所在。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发展;价值灵魂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塑造“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学产生敬意,就在于其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
本文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塑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隐性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1]它的形成反映了大学特色并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大学活力的群体意识。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存在,是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人们在谈论大学精神的时候,主要是指大学这样一类社会机构,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共同品质,如独立的精神、求真的精神、批判的精神、自由的精神,还有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精神,等等;而大学理念的载体所指主要是“人”,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者。
人们在谈论大学理念的时候,总是离不开那些为我们留下了理念遗产的先辈们,例如,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梅贻琦的“大师与大楼”,等等。
大学所肩负的“精神”使命,是通过大学精神的塑造而实现的。
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校园里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令人感动、激扬、升腾的力量。
大学与大学精神
我看大学精神查了很多资料,我知道了,所谓大学精神,就是指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可是,看着这个定义,身在大学中的我,却不知,究竟什么是大学精神?费了很大的力气,我终于考进了我心仪已久的大学,可是,进去以后,我才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知,这究竟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
小的时候,从小说中,我知道,似乎,故事里的主人公,永远都有一个那么美好的大学生活,学着自己喜欢的课程,听着博学的老师讲课,在美丽的校园里漫步,在晨曦里读书,在灯光下自习、讨论……那是多么美好。
可是,在这个大学里,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每天上的课程,索然无味;学的专业,仅仅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感觉部分教师,没有师德,对课程的理解不深,上课,就是念课件;开设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不符合绝大同学的兴趣,仅仅是让我们修学分……我想说,在这样的校园里,怎么谈大学精神?什么又是大学精神?也许,这不是个别大学的情况,而是当代中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大楼之气派,装饰之豪华,广场之空旷,场面之嚣张,令十年前毕业出去的学生目瞪口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的内在文化是空洞的、虚无的。
曾经,有一个人这样评价当代大学:“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都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是的,当整个社会都在评价大学生素质日趋下滑、高校失职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被称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的陈寅恪先生曾将大学精神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因此,独立和自由,是大学的精髓。
大学应该是思想的先驱,是自由的旗帜,不应该是任何组织或机构的附庸。
可是现在,你看,大学成就了大面积与大家学,官僚风气盛行,人文精神丧失,活脱脱在上演着一部新版的“官场现形记”。
校园文化品牌案例
校园文化品牌案例
1. 清华大学“清华之友”:清华大学的“清华之友”是一个旨在加强校友之间联系、促进校友事业发展的文化品牌。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校友论坛、座谈会、联谊会等,为校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经验、资源和机会。
同时,通过设立奖学金、捐赠基金等方式,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2. 北京大学“燕园春晖”:北京大学的“燕园春晖”是一个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传播北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复旦大学“复旦之星”:复旦大学的“复旦之星”是一个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领袖的品牌项目。
通过选拔具有领导潜力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提升领导能力、扩大人脉资源。
同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领导力训练营、国际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4.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声”: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之声”是一个关注校园音乐文化的品牌项目。
通过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节等,展示交大学生的音乐才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同时,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音乐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5. 浙江大学“浙大之光”:浙江大学的“浙大之光”是一个关注校园科技创新的品牌项目。
通过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如创新大赛、科技论坛、创业沙龙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同时,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笔谈):要论大学使命
为 后 世 大 学 奠 定 了 基 础 , 称 为 西 方 现 代 大 学 的母 被 体 。 文 艺 复 兴 和 启 蒙 运 动 时 期 , 过 高 扬 人 性 价 值 通 和 科 学 精 神 , 导 自 由 、 性 、 主 、 等 , 击 宗 教 倡 理 民 平 抨
禁 欲 主 义 和 蒙 昧 主 义 教 育 , 学 从 中 世 纪 教 会 的 附 大
20 0 9年第 1 1期 总第 17期 8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i n j n ee r e n H g e d c t n e o g a gR sac s i r u ai l i h o h E o
No 2) .11 ( 09 s ra . .1 e i1 No 87
大 学文化 与大 学精 神 ( 谈 ) 笔
栏 目主 持 人 寄 语 : 学文 化 是 大 学 生 存 发展 的基 石 , 学精 神 是 大 学 文 化 的 灵 魂 。 大 学精 神 就 是 大 学 的 自我 体 认 和 自我 大 大
激励 , 它是反 映大学历 史传统 、 文化 品位 、 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 文化形 态; 才培养 、 学研 究、 人 科 引领社会前进是 大学文化的使 命, 因而 , 学文化是社会 文化 建设和发展的辐射 源与 引航 标 , 大学持 续发展 的动力 源泉 。大学文化和 大学精神 凝聚着 学 大 是 校核心竞争 力, 面提升大 学文化品位 、 全 塑造 大学精神是今后大学建设与发展 的动 力和 趋势 , 坚持 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 观 . 是 实现人 的全 面发展的必然要 求。中国的高校在经历 了外延扩张的发展 阶段之 后 , 也都把 战略 重点 转移到 内涵建设上 来, 学 大 文化建设与 大学精神 塑造、 凝练与涵养是大学 内涵建设 的核心 内容 。所 以, 真研 究大 学精神 的 内涵及新 时期 的大学文化具 认
品牌理论下的大学精神载体剖析
定位 就 是指 确 定本学 校 发 展的 与众 不 同的 竞争优 势 及与此 相联
学 发展 的追求 的 目标 , 大 学精 神 的理想 状 态 。
二、 校风 是大 学精神 的实然 载体
校风 是大 学精神 在 学校 管理 主 体 、 学主 体 、 习 主体 间形 教 学
成 的行为 文化 , 以校风 是 大学精 神 的实 然状 态 , 所 是一 种客 观存
精 神表达 为一种 理想 和期 望 , 于应 然状 态 , 属 是一 种 主观存 在 , 是 众 不 同的位置 。 训在 大学 精神 传 播 中起 到 定位功 能 , 到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校 起
自己在 同行 中 的位置 , 明确 自身 的角色 , 定发展 的重 点和突破 确
口, 形成 比较 优势 , 为提 升 自我 发展 能力进 行规 划 的作用 。校 训
精 神 中的作用 , 显得尤 为重 要 本 文在 品牌 管理 理论 指导 下 , 在 围 、 人文 气息 、 术精 神 、 学 教学 风格 。 园文化 涵盖 了呈物 质性 的 校 总 结学 界研究 的基础 上 , 比较分 析 了校训 、 l校风 的联 系与 区别 , 以 建筑 文化 、 园林 文化 : 呈精 神性 的人 格 文化 、 美文化 : 有物质 审 还
的作 用 。
关键 词
大学精神视野中的大学品牌建设
3 坚持 以人为本 , . 激活品牌活力
人是大学精神和人文主义共同关注的焦点。 从大学的根
性 在其 发展过程 中能够 有意识地根据社会 生活的需要 , 以 本 任务 出发, 大学精神源 自“ 以人 为本 ” 的教育理念 :人 ” “ 的 居高临下之势 , 历史的文化和现实 的文 化展现在校 园文 存在和需要应被视为大学认 识问题 和价值取舍的最终依据 使 化主体 各种相互关联 的文化 活动 中, 以及 那些直接或 间接 和标准 , 人” 是教育活 动的根本 出发 点和归宿 。 “ 才 大学管
2 历史性 .
种潜伏 、 弥漫 、 浸润于整个校 园并体现 了学校风范正气的精 神氛 围 , 有神示 、 具 启迪 、 感化 学生的作用 。 置身其 中 , 受教
大学品牌不是短期 内建成 的 , 需要有时 问的积累 。 间 育者无须教育者作更多的繁琐说教 , 时 便会 自然而然地 、 不知
并促进 大 学品牌 的形成和提 升 。 关键 词 : 学精 神 ; 学品 牌 ; 心 竞 争 力 大 大 核
一
、
大学 品牌 的内涵及其特征
5 独特性 .
大学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 的灵魂 , 并促进大学 品牌 的形成和提升 。
1价值性 .
大学品牌富有战略价值 , 有利于大 学获得 竞争优势 。 在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 , 大学如何获得 自身发展和竞争 优势 ,
选择 。 大学品牌战略 的实施 , 将会帮助大学解决所面对 的诸 多困难 , 不仅能为社会 提供高质量 的教育 产品和人力资源
产品, 而且还 能为学生 和社会提 供更深 层次 的追 求 : 世界 观、 价值观 、 思想创新、 文化导向和精神追求 。 大学 品牌 , 就行 业性而言 , 社会价值无法替代 , 其 但学校个体 问的价值差异
关于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关于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思考赵一鹏(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现代大学的定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人才培养目标等。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的本质、办学定位、理念及大学精神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大学;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1-0009-04 *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增加,对传统教育特别是传统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或人才?应该怎样有效地治理大学?这些都成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一所大学来讲,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进行系统的哲学思考而形成的一种知识体系。
简单地讲,是回答:第一,“大学是什么”,即对大学的一种定性认识,是人们对大学组织的性质认定。
第二,“大学具有什么使命”,即对大学的定位认识,是对大学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的认定。
第三,“大学应发挥什么作用”,即对大学的定能认识,是对大学职能的价值认定。
我院在更名、申硕之后,办学内涵和外延均有了新的拓展,需要我们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
一、大学的思考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大学应该有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
这就要求大学应具备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办学机制。
回顾学院走过的风雨历程,虽然有令人称颂的辉煌,但也有刻骨铭心的遗憾。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更名带来的机遇,申硕拓宽了发展空间,这都为学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结合我院的实际,确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建立高效和谐的运转机制,对促进学院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3篇)
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3篇)有关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一同学还不熟悉几个的我,参加了三连九排,渐渐在“战友”之间收获友情,同时与同学也越来越有默契。
尽管还是有一些不协调,但进步却也是存在的,我还因此暗自兴奋了许久。
军训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渐渐适应校园的生活。
我对军训本是排斥,但现在却在磨练中渐渐喜爱上了军训。
在训练中,教官对待我们也表现出友善与关心。
训练时尽心尽力,休息时和我们开开玩笑,这让我深深喜爱上了我们的教官,我们也便是在这样亦严亦乐的气氛里学会了顽强,收获了感动随着为军训的到来,我正式开头了我的大学生活。
军训第一天。
依稀记得,那早晨的阵阵翠鸣,和风伴着幽幽的思绪缓缓浸入我空旷的心野之中.一切好像是那么长远,却又那么触手可及,记忆中那模糊的昨天仿佛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慢慢出现于眼前,清楚着却又蒙胧,酒醉般的寂静让我渐渐在幻境中迷失了自我。
太阳渐渐升起。
阳光热辣,滚滚热浪让我的脸颊挂满汗珠,虽然做好了肯定的思想预备,我依旧没有料到军训是这么艰难。
后面几天竟然风雨突变,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军训照旧进展。
雨水夹杂着汗水流到我的嘴里,有点咸,有点苦。
艰难的第一天军训完毕了,在烈日雨水的洗礼下,我的身体得到了熬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军训的苦于累,化作日后英勇向前的坚韧力气,陪伴我们在最终的几天训练里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顽强刻苦,永不言弃!同学们,我们的青春由于有了这一段军旅生活而变得激扬奋勉;我们的青春由于有了汗水的洗礼而变得坚韧不拔!我们的青春如同那军中绿花般贞洁漂亮。
经过了三天的训练,我既把握了一些部队正规动作要领,同时对部队的纪律也有了肯定的了解。
在军训时,教官就接二连三地加强训练,直到我们动作协调全都,并符合标准。
而这就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假如队伍中一个人做得不好,就是整个排没有做好。
记得在上午一节静立课时,我的确有了坚持不住的感觉,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到了最终。
以校园文化构筑大学品牌
第一, 大学品牌战略是 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下 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使 得高校办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后, 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 国外一些名校将陆续
实质是一种无形资产, 蕴含着巨大的财富。 将品牌导人教育领域, 便诞生 了教育品牌的概
进入中国,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高校问 的竞争 日 趋激烈,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 由卖方市场向
养特点 。在高校 实施 品牌 战略 的重要意 义表现 为 :
是一种商标, 强调的是商标注册情况、 使用权、 所有 权等; 从经济或市场意义上说是一种牌子, 注重的是 商品的质量、 性能、 满足效用的程度, 以及品牌所代
表 的商 品的市 场定 位文 化 内涵 、 费者 对 品牌 的认 消
知程度等 ; 从文化或心理的意义上说它是 一种品味 或格 调, 括起来 说 , 概 品牌是 一种 视 觉 的、 性 的和 感 文化的形象, 它是承诺、 信誉, 是一个组校园 文化是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改革, 现大学品牌战略的有益举措。 实
关键词: 园文化; 校 大学品牌 ; 和谐文化; 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6 9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2 80 (0 80 — 04 0 G 4 .1 A 10 — 6 920 )2 0 1 — 5
发展 。
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和具体体现。
一
、
大学 品牌 的 内涵及 其意 义
世界著名 广告大 师、 美 的创 始人奥 格威 在 奥 15 年时对品牌作 了如下定义, 95 即品牌是一种错综 复杂的象征, 它是品牌的属性、 名称、 包装、 价格、 历
史、 声誉、 广告风格 的无形组合。同时, 它也因消费
浙江树人学院树人精神
浙江树人学院树人精神“浙江树人学院将继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朱焕义介绍说,为了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进学生内心,树人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开展学习教育。
与别处不同的是,浙江树人学院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树人精神”,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民主和谐、大爱无疆。
这种以师生为本、强调校园精神的大学精神不仅丰富了学校办学特色,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树人学院提出要建设“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品牌大学,并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育人理念。
他们认为:育人首先要树人,只有牢固树立教育是培养人的理念,大学才有未来;大学精神决定着大学发展方向;教育关注人的价值和终身发展;文化积淀决定了学校的气质;学校品牌代表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过程必须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三者组成统一的动态系统;教育与科研协调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地方发展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浙江树人学院还把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纳入教学改革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技术课、从第二课堂到社团活动,都贯穿素质教育理念。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竞赛、文艺体育等各类比赛。
对外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驾驶证考试等国家规定的校内外证书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努力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成长平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理所当然是弘扬和培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阵地。
浙江树人学院将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贺尊(武汉工业学院学生工作处,湖北武汉430023)摘要: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
大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精神;大学品牌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99(2002)01-0077-04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面旗帜。
谈起大学精神,人们自然想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自然想起“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北大精神。
正是这些大学精神的弘扬,才形成了清华、北大的中国大学品牌。
二十世纪末,中国高校纷纷改名、合并,普遍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如何用大学精神铸造大学品牌,已经摆在了我们高教研究者的面前。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中国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大学特色,并能激发师生积极性和增强学校活力的群体意识。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
“大学精神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大学抗打击和求发展的生命力的底蕴所在,对于稳定大学的风格和水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p2)大学精神是师生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
大学精神可以高度概括成几个字或几句话,用校风、校歌等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激励、统帅大学每个师生的意志,使得大学师生在大学精神的呼唤下自觉地为大学发展而献身。
大学精神是大学形成独特风格的源泉,是大学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
价值观是大学得以发展的精神精髓,它为大学全体师生提供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个人行为的准绳。
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的兴衰具有决定性作用。
研究表明,能够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的著名大学,决非仅仅得力于其组织形态和行政技巧,而在于大学校园内涌动着一股“信念”的力量,以及信念对大学师生产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灵魂,并促进大学品牌的形成和提升。
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赖以生存的“养料”,一流的大学精神催生一流的大学品牌。
也就是说,大学品牌的价值更多地源于大学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集中表现。
由大学精神所形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然产生“有诸内必形于外”的大学品牌形象。
大学品牌是大学精神力(指大学内部客观存在的体现着大学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质量等“精神—心理”状态及其动向的智慧力量[2](p129))的外在表现,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
一所大学的社会认可程度越高,它的社会声誉就越好,社会地位就越高,其品牌价值就越高,它们之间相得益彰,互为联动。
大学精神的导向力决定着大学品牌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
一所真正一流的大学,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蹴就的,也非改换名号、简单合并所能冒充的。
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形成是在大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了“倡导、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发扬光大”的过程而逐渐浓缩而成的。
二、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形成因素一般说来,一所著名大学的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形成,主要贡献来自四个方面。
(一)大学校长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引路人。
校长与总统在英文中同用“President”,可见一所大学的校长有如一国的总统,作用巨大。
如果把很有学问很有造诣的教授称为大师的话,那么大学校长应该是大家。
他集大师的智慧与见识、大师的果断与坚毅以及教育家的魅力与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精神必须由大学校长来倡导。
校长作为大学的法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他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人格的象征、学术的象征(又主要是指学术思想、学术理念、学术政策等)[3]。
美国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这样的人:既坚定但又不失礼貌,对别人敏锐,对自己迟钝;既看到过去又展望未来,扎根现在;既富于幻想又明智稳重;既和蔼可亲又深思熟虑;既深知金钱的价值,又承认思想无法用钱买到;既有广阔的视野又能有意识地寻根究底……”。
可见,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对大学品牌价值的形成至关重要。
校长的眼光、胆识、管理才能、教育理念、思想火花等无不决定着大学精神的塑造和大学品牌价值的提升。
纵观世界著名学府,所有品牌大学无不罗列着著名校长的英名,如哈佛的邓斯特、约翰·昆西、艾略特、特南特等,都为“哈佛精神”的传承发扬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又如北大的蔡元培、蒋梦麟等,清华的梅贻琦、蒋南翔等,为今天“北大精神”和“清华精神”的形成也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由此可见,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
(二)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一所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大学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所大学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取决于有没有一批很有水平、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教师。
北大之所以成名,是因为有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
芝加哥大学从创校就坚持强调纯知识、纯理论研究的品牌价值导向,希望成为一所“让知识不断地增长,从而丰富人类的生活”的大学,这一大学精神吸引了大批从事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大师,先后有8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居全美大学第一位。
加州理工学院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有密立根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上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钱学森院士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动起来。
这些足以影响世界科学发展进程的学界泰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名声传遍地球每个角落,并昭示着其无穷的魅力。
由此可见,“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汇通中西,汇通古今,汇通文理,他们的学识名扬海外,他们的精神激励后人,他们对清华精神和清华品牌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国内外研究型大学里,明确规定了教授的任职条件:必须大学毕业,有博士学位,有大学任教经历,有较高的科研水平[4](p179)。
对大学来讲,“什么东西都可以失去,就是不能失去一流的教授”[5](p7)。
教授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支柱。
所以说,大学教师综合素质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孵化器”。
(三)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外溢性主要由著名校友来集中体现。
一所大学即使很有名,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则说明它还是失败的。
一所大学只有英才辈出,才能对这所大学的精神和品牌起到积极传承作用,大学才会有无穷的生命力。
巴黎大学因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而名扬全球;清华大学因培养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而盛名远播。
今天清华校友中的385位院士的声望和成就、思想和精神足以传播“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
可见,著名校友的声望和成就是其母校的无形资产。
大凡世界一流大学的金字招牌上无不留下成就卓越校友的美名。
据统计,在前98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剑桥大学的校友有56位,哈佛大学的有36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有34位,柏林大学的有26位,哥廷根大学的有18位,加州理工和伯克利大学各15位[6]。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著名的校友,那些世界一流学府也就不能傲视群雄;如果没有这些著名校友自身对大学精神的发扬光大和示范,这些著名大学就难以后继有人,其品牌就不会流芳百世。
综观国内品牌一流的大学发展史,无不镌刻着其众多杰出的历届校友。
所以说,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活广告”。
(四)大学学术内容大学学术内容主要包括学术信念、学术理想、学术权力和学术水平。
学术信念主要指大学在有关学术问题上所持的观念和信条。
学术理想是指大学在学术事业上的追求以及希望达到的学术高度[3](p13)。
学术权力是指在学术自由、学术公正、学术民主以及真理在学校的实际地位等方面的权益。
学术水平是学术信念、学术理想、学术权力得到张扬的表现,是保障学术发展与繁荣的基本要素。
学术水平常常通过学术论文来体现。
学术论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载体之一。
学术论文往往代表着一所大学及教师的学识水平与科学认知程度,它的地位和作用是检测大学研究实力的重要标尺。
大学是现代社会网络上的重要纽结,承担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公共责任。
因此,大学必须弘扬“学术至上”,扶植最优的学科,创造世界一流的成果,满足社会需求。
“美国经验表明,只有当大学与社会联系起来,大学学术才能发达兴旺”[4](p141)。
因此大学学术担负着贮存、传播和扩展人类文明和思想的重任,对大学的社会地位、大学精神、大学品牌产生较大的“口碑效应”。
由此可见,大学学术内容是形成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桥梁”。
(五)校园风物校园风物对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也传承一定的标本作用。
校园风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教育思想、一定艺术设计和技术在建筑设施中的结晶,凝聚着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对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清华园,四季流转,风物常在,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让人留恋与眷顾:有拿着烟斗沉思的闻一多,有温文尔雅的朱自清,有“清芳挺秀,华夏增辉”的石刻,有雕梁画栋、几曲几折的工字厅。
这些景观无不诉说着一段历史、一个典故,默默地向人们铭示着这所大学的传统、历史和骄傲,引发你对其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反思回味,激励人们只争朝夕地前进。
因此可以说,校园风物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显示器”。
综上所述,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品牌”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关联,是国家支配意向同社会(国内外)流行趋势相互搏斗与融合的结果,校长与大师以及学术水平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影响重大,但历届校友(特别是那些校友中的精英)也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开发价值名牌大学成了近几年来招生的热门话题。
究其原因,许多高校招生主管发现,一个强劲的大学品牌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学生。
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开发利用好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急需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曾以湖北省的大学为研究对象,用第一志愿填报率为衡量指标,研究大学品牌与大学招生生源的关系,发现拥有品牌优势的大学,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第一志愿填报率比没有品牌优势高校的第一志愿填报率高,2001年湖北省的普通高等学校就有数千人没有报到,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的“品牌效应”在高校招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大学品牌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