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闻社科文阅读分类训练试题
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含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改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民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材料二: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图二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图三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材料四:“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及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
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材料二: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
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高考“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及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及练习(附答案解析)▲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1、理解语句含义题2、筛选整合信息题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4、导语的作用题5、背景的作用题6、结语的作用题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9、分析语言特色题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语句含义题: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
表层涵义+深层涵义例1.《温暖人心的冬奥:索契有的不仅是冰冷的赛道》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通过“愣”“抱在一起痛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兰妮听到姐姐的决定后的震惊和感动,姐姐为妹妹有机会实现梦想的激动和欣慰,(表层义)体现出她们姐妹情深,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品质。
(深层义)筛选信息题:【方法小结】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新闻导语题:①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新闻背景题:例1.文章前两个场景用较多的文字再现了冬奥会赛场外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哥哥脑瘫,陪伴参赛;兰妮无缘冬运会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或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②突出人物特征,体现出兄弟之义、姐妹之情的深厚程度。
(深刻理解他们获奖之后激动的心情,突出他们的兄弟之义、姐妹之情)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歌颂了冬奥赛场上人间的温情。
新高考——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高考——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这样描述佛罗伦萨:“无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态渐渐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
”同理,城市的形态应当表达一种清晰独特的意象,而这正是当代我国绝大多数在功能主义理念下产生的城市的普遍不足之处。
产生于人居生活和特定自然条件长期磨合的传统城市,大到格局,小到建筑风格及构造技术,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与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
在漫长岁月的点滴积淀中,它更蕴含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深厚集体记忆,并成为特定人群文化传统的锚系之地,这样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
而现代社会中由大规模资本主导的快速度、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则往往忽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从而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也破坏了基于此的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根本上塑造着绝大多数市民共识的城市意象,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遗产则不仅加强了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历史环境的联系,而且是城市空间的历史意象营造的唯一途径。
可以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认同感强的空间要素的合理组织,建立起清晰独特的城市意象。
这样的城市空间可以使市民在其日常使用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国当前的城市历史保护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另一种则是城市遗产的局部保护。
前一种方式以丽江、平遥等为代表,大规模的现代建设避开老城进行,老城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从城市到建筑的大部分历史遗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空间独特意象得以完整地延续。
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由于现代以来对保护的不重视,以及城市空间复杂而剧烈的现代化转型,城市遗产大多被毁坏,只能“亡羊补牢”式地选择了后一种局部保护的办法。
新高考语文的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的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 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
这种疾病并非 2003 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
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国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
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
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但体温一般超过 38 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
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
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
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
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
它可以在体外存活3-6 小时。
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
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 1 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
“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 2-12 天(通常为 3-5 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 10-14 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
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
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
新高考——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新高考——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
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
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
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
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
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
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
高考语文 社科文阅读最新训练题五则(附答案)
高考社科文阅读最新训练题五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1-4题。
为期8个月的"中国SARS流行过程中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解释了SARS冠状病毒变异和进化的规律:SARS病毒的传染性由弱到强,先由动物传人,病毒在人体中发生变异,进而造成暴发流行。
今后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SARS 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就可能遏止SARS暴发流行。
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对目前禽流感的防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还确认SARS病毒来源同果子狸有关,SARS病毒基因组的中性突变速度为艾滋病病毒基因组突变速度的1/3。
SARS病毒的基因组较大,变异量相对较少,变异速度相对慢,有利于疫苗研制。
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已联合召开"SA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
专家认为,今年报告的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和致病性不强,重现了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流行早期现象。
早期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今后出现的病例都是如此,但如果在病毒从动物传人的早期就进行有效的隔离,包括杀灭疫源动物,使之不在人传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变异为传染性强的病毒,就可以避免再出现人传人的暴发流行。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国屏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组首先对SARS流行病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SARS流行早期(2002年底至2003年1月底)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的特征,这一特征提示该阶段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来源,其传染性与2003年春节开始的超级传播事件后的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2002年至2003年期间的SARS流行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环境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人类初期,致病能力和传播力似乎较弱,疾病相对易于控制和治疗;但由于受到强大的选择压力(如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病毒变异快。
高考语文现代文(社科类)小阅读
5、主要与次要——主次不分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 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 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 [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 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 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与其 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 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 系。 [剖析 ] 对“干栏居”的作用 (功能)的推断,A项提及的 [试题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 D项提及的是“防潮 ( )(山东卷第8题) 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 ?查看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 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 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梯而上,名曰‘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 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 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 “次要”倒置的错误。
2010年17套试卷中,自然科学类9篇,社 会科学类10篇,可谓平分秋色。题材范围大 致包括:环境保护、气候、生物学、化学、 海洋学、城市学、民俗学、公众学、美学、 社会学等。
2011年需关注本年度科技界的一些热点 课题。以下课题值得关注:资源环境(包括 环境规划)、公共安全、信息学、环保节能、 绿色建筑、生物学中的“膜生物”、城市化 与城市发展、社会调控体系、再生资源研究、 公共安全等。
6、原因与结果——因果报应。 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命题者或将因果关 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 [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 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 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 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 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试题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湖 [剖析 ] 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变”, 南卷第6题) 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果;而 B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 项却表述成了因为“活动缓慢、活力降低”, 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 关系颠倒的错误。
新高考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两例患者,其体检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于11月12目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即日起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在传播媒体中共有与鼠疫事件相关信息49,491条,其中来自微博的相关信息最多,总计26,295条,占比53.13%。
据舆情发展趋势显示,事件于11月12日晚发酵,13目热度达到顶峰,在北京市卫健委回应后,关注度逐渐下降。
此次事件中,“是否出现传染患者”“如何预防鼠疫”“鼠疫如何传播”成为网友舆论的焦点,“病例”“北京市”“患者”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因媒体的科普,“旱獭”、“跳蚤”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词。
此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82.21%,负面情绪占比17.18%。
(摘编自新浪网)材料二: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可达50%-80%。
个人防范应注意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如突现发热、寒战、淋巴结发炎肿痛或呼吸急促且伴有咳嗽或血痰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如今已有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鼠疫,尽管鼠疫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但是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阳光直射或摄氏100度煮沸1分钟均可杀死细菌。
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主要是链霉素。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鼠疫治疗都表明,链霉素是对付鼠疫的首选药物,无论对哪一型鼠疫都有效,只是用量对应不同鼠疫类型有差异。
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
不论哪一型鼠疫,早期、足量给药,再加上一般性治疗,如急性发热期病人应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丰流质饮食,肿大淋巴结的局部治疗初期多采用冷敷法,就可以有效治疗鼠疫。
2022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蓝皮书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
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 年15.8个百分点。
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9.15%。
蓝皮书指出,近几年,以上海和江苏为表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此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
2017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三产业占比都已经超过了50%,上海更是突破了70%。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大旅游时代”已经悄然来到。
所谓“大旅游时代”,绝不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
西北地区在地理上有共通的特点:高海拔高温差,干早少雨、土地贫瘠,少数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明显。
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的地位在当代更是意义非凡。
(摘编自《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材料二:地区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2189.22406.72794.33072.33570.5占GDP比重(%)12.3——13.113.414.3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2269.7625002833.083020——占GDP比重(%)11.2911.51212.1——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2706.530113552.33648.84256.63占GDP比重(%) 4.74 4.84 5.24 5.01 5.26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23302701300131673488占GDP比重(%) 4.3>5——>5——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1581.21880.42187.824903200占GDP比重(%) 4.565 5.45 5.81 5.8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稍显缓慢。
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
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
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
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
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
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材料二: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
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
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
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
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 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材料三: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
新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材料二: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目的及项目情况(%)材料三: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史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2020”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
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
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它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
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新闻社科文阅读训练试题基础试题01-22 1021高考语文新闻社科文阅读训练试题(2013届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鼓励一下欧盟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宣布欧盟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称:“欧盟与其前身六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展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欧洲大半地区由战争之陆化为和平之陆,欧盟居功至伟。
”这段向欧盟致敬的文字,的确是事实。
法国与德国这两个世仇,在不到一个世纪就进行三次全面战争后,终于放下武器。
六十年前,欧洲基督教文明兄弟们仍处在冷战鸿沟的两端,柏林墙的倒塌只是去除了彼此的藩篱,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一个家庭式的欧洲才真正形成。
从此以后,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或许还有些龃龉,但是保证不会再兵戎相见。
战争的鲜血固然促使他们反省,但是让他们能够携手合作前行的却是致力于欧洲统合的欧盟。
欧洲大陆是属于欧洲人的,但是要进入欧盟大家庭则必须遵守欧盟所设定的规范。
这个规范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价值体系,一个不可挑战的原则,即民主、法治、人权与市场经济。
只要遵守这些原则,其他都好商量。
这六十年来,这个家庭的成员愈来愈多了,他们之中,有的为了权力的分配争执,有的为了利益的争夺彼此叫骂;有的愿意共同使用一个货币,有的却仍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国币。
但是有一点的确都做到了,再怎么吵,民主与人权已成为他们共同的信仰。
共同管理武器要使用的煤钢是确保和平的最好方法。
在这样的构想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经历战争后的欧洲国家已不再是昔日的强权,彼此的经济力量统合后才能壮大,因而1958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确保和平”与“经济发展”是欧洲统合的初衷,六十年过去了,初衷早已实现,在它一甲子大寿的日子,得份大礼,应该也不为过。
欧盟这个大家庭里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大家长,成员之中有像认真工作因而累积大量财富的德国,有爱好政治权力喜说大话爱耍威风的法国,有不喜这个家庭管束太多而偏好特立独行的英国,也有爱好享乐不认真工作因而欠了一屁股债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
让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几十年,的确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单就这一点,也应该给些掌声。
一些西方的金融投机客,介入了欧盟,搅乱了一池春水。
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欧债危机让欧盟发生严重龃龉,近日在希腊街头,看到人民高举“纳粹默克尔”的图片,要求与德国算二战时的老账。
南方的穷弟弟与北方的富哥哥看对方愈来愈不满意了,有些成员甚而闹得要分家了。
在一旁的挪威,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它了解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欧洲对于挪威是非常重要,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小国从来就不是个强国,它的命运不可能离开欧洲;另一方面它又担心自己富有的石油利益可能会被瓜分,因而在1972年与1994年两次公投,均拒绝加入欧盟。
不过,挪威诺奖委员会还是很够意思,在欧盟六十大寿的日子,送上诺贝尔和平奖大礼。
这不是很好吗?如果挪威属于欧盟,可能还会瓜田李下,引人批评。
不是每个人都满意。
有的认为欧盟只能创造本身的和平,而根本无法维护周边和平。
巴尔干战争1990年代爆发时,欧盟无力遏止,导致逾10万人丧命,后来在美国出面下,波斯尼亚与科索沃才恢复和平。
这样的看法虽是事实,但似乎有些吹毛求疵。
有的认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与以德国为首的北欧富裕国家裂痕极深,民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失业率与贫穷弥漫欧洲,欧盟哪有资格获奖。
这个批评也有道理,但是和平奖委员会想要表达的是,即使如此,欧盟仍然没有对任何一个成员放弃,这种彼此休戚与共的基本认识,正是欧盟所累积最可贵的资望。
那个当时参加欧洲统合、目的就是要让欧洲不要过分整合的英国,是所有成员国中唯一对得奖说三道四的。
英国的冷嘲热讽、酸言酸语,也显示出欧盟六十年来路径的艰难,欧盟绝对不是一个“兄弟齐力可断金”“一个声音说话”的外向型组织。
一个政治性的奖项,必然是既有价值意涵,又有政治性的期许。
诺贝尔和平奖也同样传达这两个讯息。
价值讯息主要是赞扬欧盟国家放弃昔日成见,化仇敌为密友,相互接纳。
政治讯息则是:欧盟已经与欧洲密不可分,在欧盟正遭遇大量批评、悲观气氛滋长、有成员想要退出的时刻,给所有欧盟国家精英一个鼓励,希望继续强化,不要让欧盟有崩离的倾向;给人民一些期许,期许人民了解得之不易的欧盟是需要彼此共同珍惜与维系的。
(摘编自2012年第10期《中国新闻周刊》)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六十年前,欧洲信奉基督教文明的国家仍处在二战鸿沟的两端。
B.使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能够携手合作前行的是对战争的反省和致力于欧洲统合的欧盟。
C.欧洲统合的初衷——“确保和平”与“经济发展”现在正在实现。
D.南方和北方经济实力不同步的国家中,有些成员闹得要退出欧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欧盟致力于推展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但欧洲还有地区尚未走向和平。
B.柏林墙的倒塌去除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藩篱,标志着一个家庭式的欧洲真正形成了。
C.欧盟成员国各自站在符合自己利益的立场上纷争不断,但只要遵守民主、法治、人权与市场经济的原则,其他都好商量。
D. 似乎有些吹毛求疵的认为欧盟只能创造本身的和平,而根本无法维护周边和平的看法确是事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可能还有摩擦,但是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B.因为挪威不属于欧盟,所以它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定少了瓜田李下之嫌。
C.英国是欧盟中最清醒的国家,只有它才对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做了客观的解读。
D.欧盟绝对不是一个“兄弟齐力可断金”“一个声音说话”的外向型组织。
二、(2013届广东东山中学第一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5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4.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为什么?(4分)5.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6.《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
有人说,这种写法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
你怎么看?(6分)三、(2013届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第一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丘濂①1月26日,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无意在老北京网的论坛上看到了一位网友1月13日发布的帖子《最终还是拆了》,照片显示,位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院落最南端的倒座房已经被完全拆除。
曾一智立刻通知她所认识的文保志愿者、记者,并且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
②此时距2009年7月公众第一次通过媒体知晓梁林故居面临拆迁,已经过去两年半。
当时,声称之前并不知道这是梁林故居的北京市规划委叫停了对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决定进一步研究其存废问题。
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表态“将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并尽快落实保护问题。
但当年11月,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家民间组织向市文物局提交将故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申请,却遭到文物局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