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 上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主题: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对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3. 分析并评价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其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近代前夜的概念和定义。
2. 近代前夜的危机所涉及的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等。
3. 近代前夜的危机案例研究:法国大革命、俄国社会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
4. 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5. 近代前夜的危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授: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引入并解释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并分析不同国家的危机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历史人物,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探讨他们对危机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的策略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评估方式:1. 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某个危机案例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2.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3. 口头回答问题:在讨论和辩论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危机教案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教具。
2. 相关的历史文献、书籍和资料。
3. 角色扮演所需的历史人物资料。
拓展活动:1.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一次近代前夜的危机实地考察活动。
3.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危机案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学生将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近代前夜的危机o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闭关锁国
一、课程标准
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⒉过程与方法:
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过程:
一、探究“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对明朝“海禁”的情况和清朝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进行整理和探索。
这一目的主要内容是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表现,。
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让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执行什么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的重家抑商的思想,导致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外国通商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其次,清朝统治者的“夷狄观”。清朝统治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其它国家都是番邦。即使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也不重视外贸的经济利益,只是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可结合教科书中的小字予以说明。再次,从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考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进行全球扩张,中国也是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再加上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的活动,使清朝统治者害怕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害怕中国人民与反清力量出海结聚反抗。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掌握近代前夜的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近代前夜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引导学生对近代前夜的兴趣。
展示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近代前夜的了解和观点。
1.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前夜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盛世的表现2.1 教案目标: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分析盛世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学内容:介绍盛世的表现,如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分析盛世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等。
探讨盛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盛世的表现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盛世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盛世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2.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章:危机的爆发3.1 教案目标: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危机的爆发,如战争、经济危机等。
分析危机的原因,如社会矛盾的激化、国际关系紧张等。
探讨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动荡、生活水平的下降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危机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危机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3.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第四章:应对危机的措施4.1 教案目标:了解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4.2 教学内容:介绍应对危机的措施,如政策改革、国际关系调整等。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如领导力的发挥、民众的支持等。
探讨应对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生活水平的恢复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的图表或幻灯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社会危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明清帝国的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近代前夜的危机,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可能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2.难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案: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4.辅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近代前夜的危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前夜的中国会陷入危机?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展示相关历史事件。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第一章:明清盛世的成就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1.1.2 分析明清盛世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1.1.3 认识明清盛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明清时期的政治成就: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1.2.2 明清时期的经济成就: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2.3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繁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清盛世的成就。
1.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清盛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3.3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明清盛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近代前夜的危机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近代前夜中国面临的危机。
2.1.2 分析近代前夜危机的原因。
2.1.3 认识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近代前夜的政治危机:清朝的衰落、内忧外患。
2.2.2 近代前夜的经济危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困境。
2.2.3 近代前夜的文化危机:科举制度的衰败、科技的滞后。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
2.3.3 利用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鸦片战争的爆发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1.2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1.3 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革。
3.2 教学内容3.2.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
3.2.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贸易不平衡、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3.2.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加深。
3.3 教学方法3.3.1 利用历史资料,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PPT课件1 北师大版
探究 一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康熙帝像
雍正帝像
乾隆帝像
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90年代,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在位期间,共100多年,历史上称作“康乾盛世”。
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人 口 的 增 加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人口(亿)
3、军事危机
吸食鸦片的士兵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财政亏空、武备废 八旗军装备 弛,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清朝水师船只
清朝水师旧式帅船→
探究 二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1765英国工 业革命开始
1785年瓦特 改良蒸汽机
英国工业 革命完成
1700
1750
1780 1800
1840
康乾盛世 中国:农业文明达到顶峰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中国的停滞与落后 阅读教材P121: 回答清朝中期 危机出现的原 因?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表 (单位:银两)
罪恶的鸦片贸易
表现
影响
清中期的 社会矛盾
近代前夜的 危机
西方列 强挤压 下的危 机
明清面临 的国际国 内情况 危机出现 的原因 结果
【1】清朝中期出现“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 买二十顷田,而耕者不过二顷”。该材料反映 了清中期哪一社会矛盾(
1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西方列强挤压பைடு நூலகம்的危机
2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 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
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 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
分析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和背景。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第二章:清朝的盛世与危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让学生了解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清朝的盛世,包括康乾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分析清朝的危机,包括内忧外患的表现和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危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包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影响。
第四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危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
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等后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侵略事件和后果。
第五章: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改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措施。
分析近代前夜的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前夜我国历史上的盛世现象及其成因;(2)认识近代前夜我国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3)掌握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近代前夜我国盛世与危机的原因;(2)运用历史知识,评价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近代前夜的盛世现象(1)了解鸦片战争前我国的历史背景;(2)分析清朝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原因;(3)掌握康乾盛世的成就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根源(1)分析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的加剧原因;(2)了解鸦片战争前夕我国面临的内外困境;(3)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与近代前夜的终结(1)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2)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了解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的变革。
4. 第四课时:太平天国运动(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及结果;(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5. 第五课时: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探索(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及其主要内容;(2)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评价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盛世与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具体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面的表现;2. 期中学业成绩: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4.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近代前夜的危机PPT课件3 北师大版
这是对付中国的唯一利器
马戛尔尼把他的观察写进了日记: 中华帝国好比一艘陈旧、破烂不堪的头 等战舰,幸亏先后有若干能干而且警觉的军 官掌舵,才得以航行一百五十年而不至沉没, 从而以庞然身躯令邻邦生畏。如果由稍逊一 筹的人掌舵,这艘巨大的战舰就会逐渐失去 控制,直到在岸边撞得粉碎。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780 1800
1840
康乾盛世 中国:农业文明达到顶峰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生 产 力 坐 标 史前时代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时 代 坐 标
二、西方列强挤压的危机
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2.中国的停滞与落后
戴 梓 (1649—
1726) ,中国清 代
火器制造家。
戴梓参与制造的铳
二、西方列强挤压的危机
雍正二年 雍正二年
乾隆十八年 乾隆十八年
(1724)
(1753)
项
目
耕地面积 人口增加 增加
人均耕地 面积减少
1724—1784年
35%
91%
1.4亩
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 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 宣宗实录(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 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 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和珅(1750—1799)
嘉庆皇帝
天理教起义进攻隆宗门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军事危机
吸食鸦片的士兵
八旗军装备
二、西方列强挤压的危机
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
1765英国工 业革命开始 1785年瓦特 改良蒸汽机 英国工业 革命完成
近代前夜的危机 PPT课件3 北师大版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经济危机 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民生困难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皇帝
和珅
清仁宗,爱 新觉罗·颙琰, 清朝第七位皇帝, 乾隆帝的第十五 子。年号嘉庆, 在位二十五年。
嘉庆皇帝(1796—1820年在位)
八旗军装备
吸食鸦片的士兵
二、西方列强挤压的危机
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
1765英国工 1785年瓦特 业革命开始 改良蒸汽机
英国工业 革命完成
1700
1750 1780 1800
1840
康乾盛世 中国:农业文明达到顶峰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生
产
力
坐
标
时
代
史前时代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坐
②② ①
①
1.箭头②指向中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出现这一状况? 3.西方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状况的?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表 (单位:银两)
项目
1765—1769年 每年平均数
1795—1799年
1830—1833年
英输华值
1,192,915 5,373,015 7,335,023
华输英值
和珅,清朝乾隆年间 的官员、商人。
嘉庆帝下旨将和珅革 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 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 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 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 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 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1750—1799)
嘉庆皇帝
天理教起义进攻隆宗门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军事危机
北师大版《近代前夜的危机》ppt实用课件1
——马克思
“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 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 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 是什么?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得快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表 (单位:银两)
罪恶的鸦片贸易
表现 影响
清中期的 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 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过程(具体表现):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海禁政策 ⑵ 统一台湾后——
宁波
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厦门 广州
泉州
广州一口通商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3.影响:
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 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 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 展潮流。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 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 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 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 ,如果从康熙算起,也 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 愚昧无知。”
3、各族人民起义不断
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 小小数十次起义, 但是,社会危机并 未得到解决,动乱 还在继续。
二、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西
经济 政治 外交
方
中
国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殖民扩张 自由、民主、平等 舰炮、火炮、步枪
耕作结合、自给自足 的经济 手工生产 中央集权 封建君主专制 闭关锁国
综合课文和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说说清朝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 ②主要原因:统治者愚昧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 通商买卖。 ③直接原因: 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 ②防范外国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
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危机之三:出现各种社会危机
1、各种社会危机的表现:
(1)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挥霍,官场腐化奢靡。贪 污之风也渗透到军队,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
秦
皇帝制、 三公九 卿、郡 县制
汉
内 外 朝 制
隋唐
三 省 六 部
宋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元
中 书 省
明清
明:废丞相;设 内阁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这也许是 对明清历史的最好写照。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 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 度发展,无限繁荣,只 可惜已然落后于世界发 展大势。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历史的画卷, 去感受那古老帝国的彷 徨。体味近代前夜中国 的危机!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 然经济比较稳定,经济总量世界领
先,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2)资料2说明了什么?
统治者的狂妄自大心理
(3)图5—35透露了怎样的信息?
清王朝周边形势险恶,西方殖 民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中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
材料一: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 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材料二: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 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资料1说明了什么? 康乾时期中国实力强盛,传统的自
秦:郡县制
君 主 专 制 的 不 断 强 化 中 央 与 地 方 皇 权 与 相 权 汉:郡国并行 推恩令 五代十国 唐: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收精兵 加强中央集权, 宋: 削实权 中央与地方问题 制钱谷 基本解决 秦:设丞相,百官之首 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 宋: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 元:一省制,相权反弹,回光返照 明:废丞相,设内阁,皇权极大加强 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闭 锁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关 国 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
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危机之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的含义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 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 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 “闭关锁国”指明清统治者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 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 策。
课堂巩固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B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 以下历史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的是( D ) A.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 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 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雍正祭祀 先农坛图 (局部)
清乾隆十九年江浙 盐运使司发给商人 汪岫云的运销执照 清道光二十一年 商人纳税收据
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一 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浮夸、攀比之风,败坏社会 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风气;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跨州县 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招募矿冶工人,容易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 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国民
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近代前夜:
明清(鸦片战争前)。
思考: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
危机之一: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 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
军事
文化专制、思想控制
刀、矛、弓箭
发展状况
工业文明、蒸蒸日上 农耕文明、日薄西山
比较明清时期和隋唐时期 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由此你 得到怎样的启示?
唐朝 对外开放 国力强盛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危机 重农抑商
中国的落后
近 代 前 夜 的 危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