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邵飘萍简介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邵飘萍简介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导语: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
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
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
被称为新闻界全才。
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
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写时评。
根据他的讲义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1926年,被北洋政府处决。
早年
生于浙江省金华县芝英考寓(今浙江省金华市樵楼巷)。
五岁起即随父在私垫读书,14岁考取秀才。
父亲邵坦懋(邵桂林),清代廪贡生,以开设“歇家”(当时打官司人的寓所)和教私塾为业,兼营养鹿,家境渐裕。
1906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即今浙江大学)师范科。
1909年毕业返回金华,任金华府学堂国文和历史教员。
与反清革命党人秋瑾、徐锡麟等人来往。
秋瑾就义前有书信给他。
报业生涯
1912年,赴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汉民日报》被封,邵飘萍入狱。
1914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了东京通信社。
1916年,应《申报》社长史量才之邀,继黄远庸之后,北上来京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同时创办通讯社“新闻编译社”。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后人忆民国报人邵飘萍 因历数张作霖罪状被枪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后人忆民国报人邵飘萍因历数张作霖罪状被枪杀导语: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断发表报道、时评,历数奉系军阀张作霖罪状,对社会舆论产生极大影响,推动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断发表报道、时评,历数奉系军阀张作霖罪状,对社会舆论产生极大影响,推动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
这让张非常难堪,发誓打进北京城就要枪毙邵飘萍。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北京上小学。
其时,母亲去世,父亲工作忙,就把我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
周末,我便去外婆家。
外婆待我很好。
一年寒冬,我的双手冻得红肿,握笔也困难,外婆为我涂上冻疮膏,还给我买了件大棉袄,让我把双手揣到袖筒里就暖和了。
那件大棉袄,直到我上初中还穿着。
我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了。
很多有趣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淌,渐渐地淡忘了,唯独她与外公的故事,在我生命的长河里,留下永恒的记忆。
外婆名叫汤修慧,是苏州人。
其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谋生,父亲带着她在金华的游坊巷,开了家小小的照相馆。
其时,外公邵飘萍在金华中学堂执教,常去照相馆,他们逐渐熟悉。
后外婆赴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彼此书来信往,情投意合,结为连理。
1912年,外公主编《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被捕入狱,经外婆及亲友多方营救,出狱后东渡日本,组建东京通讯社,给国内写评论。
他十分惦记外婆,书赠两首七律:六和塔高接云霄,飞度登临伴阿娇。
最是可憎三眼佛,至今触绪便魂销。
人生悲乐忿青常,才说欢娱又断肠。
塔上佛前私语后,归来别去太匆忙。
1916年,外公回国,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员,组建新闻编译社,在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开讲新闻采访课,创办了《京报》。
其间,生活常识分享。
近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邵飘萍
役、百姓,无不乐与为友。在交往中他又因人而施,把握分寸,
“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他是一个时刻都生活在
角色中的记者。
邵飘萍还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志士。他对于我国报纸常常不得
不取材于路透社等一两家外国通讯社而“颇以为耻”,在爱国之
今日为个人利害观念发挥尽致之时期”,“总统、阁员、督军、
省长皆可以不正当之手段取之;叛国大罪,害民重辟皆可以不正
当之手段免之”。
他办的《京报》具有浓烈的火药味,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面
前态度十分鲜明,向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射出的是束束锋利的响
箭。如“五卅惨案”发生后,《京报》不惜巨资,连续发了3次
邵飘萍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的笔录下了历史的风云。但因为
他的思想基本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使他对资产阶级的法
律抱有幻想,对工人罢工存在着模糊认识,也曾流露出和平主义
情绪。
邵飘萍在尊重和探索当时社会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采访思想。提倡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任《时事新报》主笔。1918年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同
年又创办《京报》并任社长。1920年后,在《京报》上宣传马克
思主义,赞颂苏联十月革命。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他积极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斗争。同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
特刊,邵飘萍亲自撰写20多篇评论,揭示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喊出了“‘打倒外国
强盗’帝国主义”的口号。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京
报》持续报道了1个月,并再次发行《京报特刊》。《特刊》写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颁告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此倒行逆施激怒了那些志在民主与共和的仁人志士,一时间天怒人怨。
上海新闻界群情激昂,决定以笔为戈,对袁世凯进行口诛笔伐。
然而,由谁来打响对袁称帝的第一枪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邵飘萍。
于是他们电邀邵飘萍火速归国。
邵飘萍当然不会怯阵,更无推辞,他接讯后火速回到上海,鞍马未解,便挥动如椽巨笔,撰写了时评《预吊登极》发于报端:“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
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正文共计八十二字,“极”字出现了五次,由“登极”到“极刑”,尤其是“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之语,具有结局判若云泥的颠覆效果,振聋发聩。
游戏笔墨竟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时人大呼解恨,大叫过瘾之余,盛赞邵飘萍为“文字魔术师”。
1886年10月11日,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紫溪村,十四岁中秀才。
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师范科,与后来的国民党要员陈布雷、邵元冲等人同学。
以新闻警世,以新闻救国,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是邵飘萍青年时代怀抱的理想。
他结识了革命志士徐锡鳞,与鉴湖女侠秋瑾也有过鸿雁往来,秋瑾殉难前五天还给时年二十一岁的邵飘萍写过一封短信。
读书期间,邵飘萍特别敬佩梁启超、章太炎等文坛巨擘不惧文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决心效法他们,做一位仗义执言的“无冕之王”。
邵飘萍
邵飘萍的《京报》起起落落
1.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了独立报纸《京报》。 2.1919年8月,安福系籍口《京报》侮辱政府,派军警包围了《京报》社,潘公弼遭 拘禁,邵飘萍出走日本,《京报》第一次被封。 3.1920年下半年,安福系因在直皖战争中的失败而倒掉,邵飘萍与《朝日新闻》社提 前解约回归国,并于9月17日复活《京报》。 4.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因言获罪被军阀杀害,《京报》再次停刊。 5.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垮台,汤修慧即于同年6月12日再次复活《京报》。 6.“七七事变”之后,汤修慧毅然关闭《京报》,抛弃全部家财、产业,逃出北京, 《京报》也随之终结。 7.抗战胜利后,汤修慧回到北京,短暂地续办过一段时间,因负债累累,只好将报馆 抵押出去,《京报》又一次停刊,并再也没有恢复过。
邵飘萍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பைடு நூலகம்
邵飘萍简单介绍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对邵飘萍的评价 个人感想
1 邵飘萍简单介绍
邵飘萍个人介绍
人物思想
邵飘萍之死
中 文 名 邵飘萍 别 名 邵振青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 出 生 地 浙江金华东阳 出生日期 1886年10月11日 逝世日期 1926年4月26日 职 业 新闻媒体 毕业院校 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首创“北京新闻编译社” 创办《京报》
模板来源: /Template/Home.shtml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 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 ,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 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 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从辛亥革命之始,民国新闻界人士形成了言论自由的共识。
民国初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一直坚持不懈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
而后几十年,有关政府规制言论自由的具体尺度,却随着政局的波澜起伏反反复复,新闻独立的土壤越发的贫乏,但也无法遏制那些追求新闻自由者的脚步,对于他们而言,为了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邵飘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记者、报人之一。
理想的起点谈到近代新闻史,邵飘萍是一个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
邵飘萍于一八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
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
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对文字十分感兴趣,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1909年春,省运动会期间,他还和陈布雷、张任天三人一起,在一个图画老师指导下,办过一张《一日报》,这可以说是他报业生涯的开始。
慢慢地,邵飘萍对报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自己也办一份报纸,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来实现自己救国的抱负。
邵飘萍真正的事业起点,是在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
后来谈起自己从业新闻界是这么说的:“因此关系,辛亥革命之岁,遂与杭辛斋君[1]经营浙江之汉民日报。
”[2]1912年春,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
从此,邵飘萍就开始大展身手,逐渐闻名于报界。
报界全才邵飘萍当时被称为是报界的“全才”,各个方面都能胜任。
方汉奇先生评价邵飘萍时说其人是少有的一个新闻界的“多面手”。
他比史量才、汪汉溪多几分文采,比黄远生、刘少少又多几分组织和治事的能力,像他这样的“全才”,当时是不多见的。
邵飘萍
邵飘萍天赋聪明,少年时已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学子。
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读书期间,他遍览《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维新派报刊,并被梁启超一篇篇清新可诵、文笔犀利、鼓动性很强的政论文深深感染,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8年春,杭州各高校举行联合运动会,在此期间,邵飘萍与同学陈布雷、张任天办《一日报》,这是邵飘萍初次尝试办报。
第一幕杭州办《汉民日报》人物:邵飘萍,杭辛斋1909年夏,邵飘萍大学毕业后在浙江金华中学执教。
他虽然人在学校,但主要工作是为上海报纸写通讯,并且成为《申报》的特约通讯员,投寄有关杭州和金华的地方通讯。
辛亥革命后,邵飘萍立志以报纸作为报效国家的武器,辞去教职到杭州寻找办报机会,在此期间邵飘萍碰到了正在筹备办报的杭辛斋。
邵飘萍:先生之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可惜一直不得相见,今日有幸见到先生,也算圆我一个心愿了。
(笑)杭辛斋:(笑着说)你这名头可是也不小啊,我早就听说金华有个邵飘萍,人虽在金华,作品却刊登在申报和上海各大报纸上了。
邵飘萍:先生莫要笑话我了。
杭辛斋:我如今受命办《汉民日报》我知你善写地方通讯,如今我这报纸正要寻一个主笔,你可有兴趣?邵飘萍:(大喜道)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旁白:11月18日,即杭州光复后的第11天,《汉民日报》就出版了,经理杭辛斋、主笔邵飘萍。
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他15年的终身报业生涯。
1912年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
杭辛斋:飘萍啊,我走后,这汉民日报就交给你了。
你千万莫忘了我们办报的目的,要坚定立场,莫被权贵左右。
邵飘萍:先生放心,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我们没有权利去阻止他,却也要在报纸上好好地声讨他一番,让民众知道他丑陋的目的。
旁白:此后邵飘萍撰写了大量的论说、时评和随笔,大张旗鼓地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思想,对袁世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为此,邵飘萍常常受到亲袁势力的威吓与迫害。
邵飘萍死因浅析
邵飘萍死因浅析邵飘萍,原名新成,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研究邵飘萍的文章只有68篇,其中涉及到他在新闻学上的贡献,他的政治身份,情感生活,死因等,对于他的死因,学者研究的不是很多,而对于他的对新闻报刊事业的贡献研究的颇多。
对于死因,观点普遍有两种:一种是宣传赤化说,另一种是乱拿津贴,报格有缺等负面原因说。
还有其他观点,比如因共产党员身份而死,但是对于他的死因应该结合几种观点进行分析得出。
研究他的死因也只能从当时时人的口述,如他的如夫人祝文秀口述中得知,以及从他的同行中得知。
少年成名,13岁高中秀才。
年仅26岁,就凭借犀利的文笔成为《汉民日报》主编。
1918年,他独资创办《京报》,因言论过激而遭通缉,《京报》也被查封。
1920年复刊时,依然不藏锋芒,立誓使其成为“供改良我国新闻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因言论触怒奉系军阀而遭到逮捕,最终惨遭杀害。
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邵飘萍。
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一位对毛泽东影响颇好的对新闻报刊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最后遭到了杀害确实是很值得惋惜的。
邵飘萍与张作霖之间的仇恨是有目共睹的。
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抢劫了北京政府向日本订购的一万七千支步枪,这件事轰动了全国,邵飘萍当时正任上海《申报》的驻京记者,即在《申报》著文痛斥张作霖这种行径,把张作霖这种抢劫枪支的行为与他的出身联系起来,说张作霖是以马贼身份归顺清廷的,入民国被提拔为师长后,又把现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段芝贵从奉天督军的宝座上赶了下来,才取而代之当上了奉天督军。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振清,字飘萍,学名锡康,笔名阿平、素昧平生等,原籍东阳大联乡紫溪村,父桂林在金华教书,飘萍出生于金华城内芝英考寓。
自幼随父就读,8岁能诗,13岁中秀才。
21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受梁启超影响,任《申报》特约通讯员。
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执教金华府中学堂。
辛亥革命前后为南社社员。
1912年在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
以才华过人,被浙江新闻界推荐为报界公会干事长。
锐志揭发贪官污吏,抨击军阀政客,矛头直指袁世凯,斥之为“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
1913年秋,袁世凯派人谋刺未成,报社被查封,飘萍被捕。
1914年春,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学习,并组织东京通讯社,为北京、天津各报社撰写通讯。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抨击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倒台后,出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创办《京报》,任社长,着手报纸改革。
同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应聘为导师,在北京大学、国立政法大学等校讲授新闻学。
五四运动前夕,在北京大学学生集会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卖国罪行。
因此触怒段祺瑞政府,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应聘为《朝日新闻》顾问。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下台后,回北京恢复《京报》。
1925年春,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北京发生枪杀游行学生的三一八惨案,飘萍愤怒斥责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的无耻暴行,采访写稿,几至昼夜不眠,更遭军阀忌恨。
4月,奉军进入北京,被捕。
26日,以“宣传赤化”罪名惨遭杀害。
著作有《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邵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作者:未知来源:网络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起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邵飘萍,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邵飘萍与三位佳人的情爱悲欢
邵飘萍与三位佳人的情爱悲欢作者:冯晓蔚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0期邵飘萍,1886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中共早期秘密党员,京报社长,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
因反帝、反军阀,于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年仅40岁。
邵飘萍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报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三位女人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为这位报人涂上了一抹传奇色彩。
1909年,刚大学毕业的邵飘萍受聘于金华中学堂,任历史和国文教员。
这年秋,由父母作主,他与俏丽的村姑沈小仍结婚。
沈、邵两家都不宽裕,邵家不曾送彩礼,沈家也没有陪嫁,新房中只有一张旧床和几件旧家具,连被褥都不是新的。
沈小仍是典型的传统女性,性格温良贤惠,孝敬公婆,爱护晚辈,平时从不抛头露面,专心相夫教子。
沈氏善于治家,家庭诸事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邵飘萍有二儿三女,全都是沈氏所生所养。
邵飘萍对沈小仍有爱,但更多的是敬。
夫妻俩情感交流很贫乏,事实上在沈、邵二人共同走过的岁月里,夫妻间从没发生过口角和争论——这种生活难说正常,毕竟一位有鲲鹏之志的才子和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之间缺乏对等的交流,对邵飘萍而言,“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啊!在与沈小仍结婚3年后,邵飘萍和汤修慧相识并结婚。
两人完婚那天,沈小仍卧床不起,她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委屈。
但沈小仍毕竟是个温良女子,她以屈己成人之美的心态接受了现实。
在往后的日子里,沈、汤两人以礼相待,从未有过冲突。
后来邵飘萍去北京,汤修慧还专程到杭州接沈氏母女赴京,同住京报馆内,以姐妹相称。
沈氏在北京时主要主持家务,她将家庭和报馆的事务都安排得条理分明,报馆上下对她极为尊敬;而汤修慧此时已成了民国著名报人,和丈夫一起活跃于社交和新闻界。
沈小仍和汤修慧可谓一内一外,都是邵飘萍的贤内助。
1923年沈小仍患肺病逝世,汤修慧便抚养沈氏儿女,视同己出。
汤修慧祖籍江苏吴县,1890年生于杭州,说得一口吴侬软语。
当时在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念书的汤修慧生得亭亭玉立、仪态大方,课余之暇常常在自家开的照相馆里协助料理账务。
邵飘萍 介绍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生平: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
1902年中秀才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
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又创办《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
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历史人物邵飘萍论文
历史人物邵飘萍论文摘要:邵飘萍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事迹是辉煌的,他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
他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且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战士,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开拓者。
一、从一介秀才到中国著名报人邵漂萍13岁中秀才,1906年在杭州就读时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大辩论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的文章,使他萌发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
1912年邵漂萍到杭州创办《汉民日报》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报人生涯,邵漂萍因在《汉民日报》上撰文讥讽袁世凯,3年内3次被捕。
1914年,邵漂萍流亡日本,组织“东京通讯社”,揭露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本质,从此名扬国内。
袁世凯称帝后,邵飘萍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世凯的罪恶阴谋。
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总计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8年他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
“五四”运动时因揭露曹汝霖等人的卖国罪行,《京报》被段祺瑞政府查封,他再次流亡日本。
1916年,邵飘萍回国,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从次北京成为他进行新闻活动的舞台。
两年后,他自创《京报》自人社长,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为了激励报社同人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
此词取自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他将“妙”字改为“辣”字,意思十分明白:《京报》就是要突出它“辛辣”的特色。
作为一位名记者邵漂萍最擅长的是新闻采访,常常能采访到别人所不能的新闻。
历史趣谈: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在搜求和阅读有光邵飘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辈报人或者学人对他评价极高,而同时代的报人却多有批评甚至不无诋毁。
无论是惋惜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对他的生活豪奢有着比较一致的记录。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1.独立办报--信仰独立、组织独立、经济独立
2.办报方针--监督政府、唤醒并教育民众、顺应时代潮流针砭时弊
3.记者品德--客观、独立、责任、维护国家和信息源权益
4.致力于新闻改革
(内容上:迅速真实地反映生活;采访上:新闻敏感性强、广泛交友、随机应变、把握心理和战机;编辑上:注重标题和版面设计;经营上:吸纳广告、多种经营;教育上: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邵飘萍的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报人邵飘萍遇害真因
一代报人邵飘萍遇害真因作者:周利成来源:《北京档案》2023年第10期邵飘萍一生投身报业,曾任浙江《汉民日报》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创办《京报》。
因其文笔老辣、语言犀利、针砭时弊、抨击政治,素有“新闻全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之誉。
1926年竟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为名枪杀于北京天桥,一时轰动全国。
但对于他被杀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查阅当年20余种报刊、近百篇文章和新闻报道,试图还原历史,找到真相。
一、铁肩辣手屡遭通缉邵振青(1886—1926),字飘萍,浙江金华人,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师范科,毕业后回金华任国文、历史教员3年,兼多种地方报纸通信员。
辛亥革命后,他应杭辛齐之邀,任浙江《汉民日报》主笔。
翌年二次革命事起,因撰文猛烈抨击浙江军政执行处处长许畏三,先后三次入狱,历时9个月;释狱后,赴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创立东京通信社,为京津沪三地报纸提供新闻。
1915年,又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称帝言论,引起日方注意,随即回国。
归国后,参加反袁护国运动,为《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等执笔。
1916年,赴北京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创立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创办了名动一时的《京报》,将“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以表明该报言论自由,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操纵。
翌年8月,因多次揭露政府腐败,惹恼安福系内阁段祺瑞,段派军警赴《京报》搜捕,邵飘萍从屋顶逃出,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段祺瑞遂以扰乱京师治安罪照会公使团引渡,并行文通缉。
公使团力劝邵飘萍出京。
邵飘萍化装成工人,潜至丰台再赴天津,二次赴日避难。
直皖战争后,段祺瑞败走,1920年,邵飘萍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
邵飘萍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公开反对段祺瑞,支持郭松龄倒戈。
据《邵飘萍被杀详情》一文称,1926年4月15日,通州陷落后,邵飘萍已知国民军势必退出北京,而自己与国民军关系之深更无可讳,如奉军进京恐遭不测,遂于是夜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再托人四处缓颊[1]。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有关评价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
中国新闻界赞誉记者专业精神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说的就是邵飘萍。
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生活常识分享。
邵飘萍一代报人
人物简介: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 (1886-1926),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 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 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 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 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 学校长。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 学校长。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 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 (新闻全才) 新闻全才)
邵飘萍的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 位都有着突出的成就。邵飘萍从1912年去《汉民日报》供职,到1926年4月26日被执行枪 决 ,从事记者工作共15年。初到《汉民日报》不久,邵飘萍就开始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主张, 揭露贪官污吏的丑行,抨击封建军阀的暴政,与杭州的权贵结下了深仇大恨。 为了扼杀舆论,他们多次企图加害于邵飘萍,但是邵飘萍却以“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 笔不可封也。 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杀”的大无畏精神,仗义执言,写下了“呜呼!内务部。呜呼!内腐部! 这样的言论以及大量的新闻和评论。袁世凯死后 ,邵飘萍被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受聘《 邵飘萍被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受聘《 间,他每日发电二三千字,间日写“北京特别通讯”。由于这些报道大多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与丑闻 一时风靡全国。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他在当时最有影响的《申报》 一时风靡全国。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他在当时最有影响的《申报》做过特派记者。
人物生平 :
飘 诵《 记》 , 学功 。12 。12 ,16岁 ,16岁 变 响,考 江高 学 ,攻读 ,攻读 、电 、电 科学 19岁 科学。19岁 毕业 华, 华 学 ,长 ,长 学 教。 飘 孙 积极 。 《临时约 》 颁 “ 闻救国” 业。 1912•-‰åŽC‹ 与 1912•-‰åŽC‹ 时 斋 创办《 创办《汉 报》, 报 凯为“ 凯为“ 贼 《汉 报》 查 ,飘 ,飘 。1915•-Œm‰rƒ‡•1ˆ‡…!凯 。1915•-Œm‰rƒ‡•1ˆ‡…!凯 国 条,飘 驰报国内, 驰报国内, 为讨 争 1915•-•-‰ý,飘 1915 ,飘 “ ”为笔 ”为笔 发 该报驻京 该报驻京 记 ,1918•-飘 开 独 办报 ,1918•-飘 。 ,飘 ,飘 动 《京报》 舆论导 ,组织 动运动 ,组织 发 研究 国“ ” “马克 “马 义”, 写 《 国 与《综 研究各国 会 究各国 》。1925•-ˆÍ•¬€5钊 罗 龙介绍 1925•-ˆÍ•¬€5钊 国共产 。1926•-ƒÄ京发 “ ‰n••”惨 ,飘 。1926 京发 ”惨 ,飘 《京 声讨, 声讨, 张 。
历史趣谈: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导语: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
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
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人们。
这么多年来,有关他被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他被军阀杀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怀抱“新闻救国”之志邵飘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历史、国文。
除教书外,他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他酷爱新闻事业,对报业怀有特殊感情,有“新闻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
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15年的报业生涯。
1912年春,杭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邵飘萍主持。
他对时局有惊人的洞察力,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
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
他出狱后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
同时,为国内报纸写评论。
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
他于当月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生活常识分享。
新闻史上的“邵飘萍被害事件”
作者: 郝腾飞
作者机构: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
出版物刊名: 新闻研究导刊
页码: 76-7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9期
主题词: 邵飘萍 民国 新闻人物 被害
摘要:1926年4月26日凌晨4点30分,沉闷的枪声在北平天桥东的刑场上空响起,《京报》的开山报人,同时也是民国最为杰出的记者邵飘萍随着枪声陨落,他无比跌宕的一生在第四十个年头画上了句号。
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在取得北平城的占领权之后,秘密抓捕了对自己口诛笔伐的邵飘萍,随后将其枪决。
这就是当时震惊北平城的“邵飘萍被害事件”。
民国大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
民国大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1926年4月25日夜,从北京东刑场传来一声枪响,著名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应声倒下。
然而,这一幕并非以文罹祸之惨剧的终止。
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又遭同样的命运。
百天不到之内,两名报界名流相继喋血,令社会舆论大哗,人们悲叹“萍水相逢百日间”,哀思寓于不言之中。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
浙江金华人,1884年出生,青年时深为梁启超的文章所感染,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并立誓“愿终生以之”。
1918年10月他在北京创办《京报》。
他以“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为办报宗旨。
他还在总编室手书“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条幅,勉励同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京报》大胆地披露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的卖国行径,曾一度被查封。
复刊后,邵飘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锐意革新,在北京报界首创副刊,在《京报》上开辟包括鲁迅主编的《莽原》、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等12种周刊。
这时的北京已是各派军阀的天下,邵飘萍毫不畏惧,他曾对好友包天笑说:“这些军阀鬼鬼崇崇,我们要揭穿他们的秘密”。
1925年12月,《京报》刊登了一版军阀的照片,分别题上“一世枭雄众叛亲离之张作霖”、“鲁民公敌之张宗昌”、“国民公敌之李景林”等字样。
“五卅”运动后,《京报》连续发了三次特刊,报道惨案真相,澄清被外国报纸歪曲的事实,并募捐捐支持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4月,奉系张作霖的军队控制了北京。
由于邵飘萍以前同样革命军,声援郭松龄倒戈,反对张作霖的“讨赤”主张,并多次指斥其亲日卖国行径,引起张作霖的极大忌恨。
1926年4月22日,张作霖派人查禁了《京报》馆,逮捕了邵飘萍。
北京新闻界刘煌等13人曾联名上书,请求免除邵之死罪,但无果。
邵飘萍遇害后,冯玉祥将军曾感慨万分地说:“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
”林白水,福建闽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导语: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