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名称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 南宋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岁 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 25万两, 25万匹;) 万两 万匹 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今陕西宝 大散关( 鸡西南)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鸡西南)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宋金对峙图
金 西 兴庆 夏 中都
南
宋
临安
大散关
金
淮水
南宋
辽
上京 西 夏 兴庆 西 夏 中都 兴庆
金
北 宋
京 临安
南宋
西夏
辽
西夏
金
北宋
南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权 名称 辽
建立年代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世纪初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年
汉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金 南宋
11世纪前期 世纪前期 12世纪初 世纪初 1127年 年
党项 女真 汉
元昊 阿骨打 赵构
3、西夏的建立 、 _______世纪前期,党项首领 世纪前期, 世纪前期 党项首领___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 称大夏国皇帝 都城在_______,史称 都城在 ,史称_________. 4.辽、宋、夏的和战 辽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政策 政策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 ________时 辽军大举攻宋, 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________城下,宰相 城下, 力劝皇帝亲征, 城下 宰相_____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 力劝皇帝亲征 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____,史称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 ,史称__________ 元昊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议和后, 元昊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议和后, __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向宋称臣, 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_________。 。 西夏设_________,译汉 西夏设 ,译汉_________,积极吸取 , __________文化。 文化。 文化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政权顺序版】近代时期【清政府】(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近代时期【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驻地:武昌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北洋政府】(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年)】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大总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曹锟(第三任大总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黄郛(国务总理摄政)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年)】段祺瑞(临时执政)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张作霖(陆海大元帅)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5日)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护国运动时期【云南护国军政府】(1915年12月25日-1916年6月)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9月1日-1918年5月4日)国号: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驻地:广州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广东军政府】(1921年4月7日-1922年8月)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国民政府】(1923年3月2日- 1926年12月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5年7月1日改组为广州国民政府元首:孙中山(大元帅)1923年3月2日-1925年3月12日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年3月12日-1925年7月1日汪精卫(主席)1925年7月1日-1926年6月5日谭延闿(代理主席)1926年6月5日-1926年12月5日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2月21日-1927年8月2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合法政府)(1928年12月31日取得合法地位)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38年-1946年期间改为重庆国民政府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4月-1928年2月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2月-1928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0月-1931年12月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1年12月-1932年1月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首都:南京,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定为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苏区政府】(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6日)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抗日时期【伪满政府】(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抗日时期【伪蒙政府】(1936年5月12日-1945年)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1936年5月12日-1938年3月23日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3月23日-1945年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伪北京政府】(1937年12月14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3月28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抗日时期【伪南京国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至今)(合法政府)【时间顺序版】【1840-1850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50-1861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61-1875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其中包括】(1851.1.11-1864.7)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运动政权)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1875年-1908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1908年-1912年2月12日】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黄龙旗【其中包含】(1911.10.11 -1912.1.1)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地方政权)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首都:南京(临时首都)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袁世凯(临时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5.12.12 -1916.3.22)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袁世凯复辟帝制)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1915.12.25-1916.6)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护国运动政权)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7.7.1 -1917.7.12 )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张勋复辟帝制)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冯国璋(代理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17.9.1-1918.5.4)国号: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1.4.7-1922.8)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3年6月13日-1924年11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曹锟(第三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黄郛(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段祺瑞(临时执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3.3.2-1925.7.1)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北伐战争前期政权)元首:孙中山(大元帅)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7.1-1926.1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政权)元首:汪精卫(主席)谭延闿(代理主席)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张作霖(安国军陆海大元帅)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7.2.21-1927.8.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7.4.18 -1928.2)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2-1928.10)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年10 月-1931年12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31年12月-1943年8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1938年迁至重庆国民政府(合法)元首: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2年1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1938年迁至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1.11.7-1937.9.6)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苏维埃政权)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1933.11.22-1934.1.13)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闽变政权)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1943年8月-1948年5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重庆国民政府(合法),1946年迁回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10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重庆(陪都),1946年还都,南京国歌:《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2.3.1-1945.8.15)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国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1936.5.12-1945)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伪日政权)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伪日政权)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接任)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1937.12.14-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1938.3.28-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40.3.30-1945.8.16)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1948年5月-1949年4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任代理总统)首都:《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49年10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件
寇 准
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
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 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 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 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 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
辩一辩
正方: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用岁币换 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换 和平的方式不可取。 提示:从三方面展开:对于辽;对于北宋;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 岳飞是抗金名将。 • 纵观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 立,战争与和平是交替存在的。 但和平友好是各族友好关系的主 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共同 缔造的。所以,岳飞是抗金英雄 。
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金军多次南下,一路烧杀 抢掠,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 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因此受到人民尊敬。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政权名称 辽 北宋 西夏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金 南宋
1、契丹的兴起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 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北宋、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对峙
金太祖阿骨打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南宋建立: 3.岳飞抗金:
题临安邸南宋· 林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宋
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2023年福建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2023年福建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模拟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确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2.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 73 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 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 11 人,占 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 6 人,占 8.22%。
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隋末战争爆发B.开凿大运河C.隋灭陈,统一全国D.建立隋朝4.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5.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下列与材料所描述的景象相关的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③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④科举制度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开创殿试和武举考试7.“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的诗句反映了唐朝长安()A.丝织工艺的精湛B.商贸经济的繁荣C.城市人口的增加D.城市布局的严整8.下图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A.农业生产B.手工业生产C.商业贸易D.交通运输9.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通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11.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A.班超B.玄奘C.鉴真D.郑和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空格内应是()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南北朝D.五代十国13.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14.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讲课版)
4.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
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A.抗辽英雄 C.抗元英雄 “匈奴”是指(
B.抗金英雄 D.抗倭英雄 )
B
)
5.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
A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6.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 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 ( ) A.岳 飞、赵 高 B.郑成功、和珅
《杨家将演义》
北 宋 时 期
《杨 家 将 传》 《穆桂英挂帅》
《四 郎 探 母》
《杨 排 风》
《杨 门 女 将》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知道北宋、辽、西夏、金的建立经过;
2.记住“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对它的评价;
3.了解岳飞抗金的事迹;
4.知道北宋、辽、西夏与南宋、西夏、金的对峙 局面;
契丹人与汉族人接触,逐 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
结果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辽宋议和,签 订“澶渊之盟”。
寇 准
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
观点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
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 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 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 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 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 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A
)
)
2.澶渊之盟是下列那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摧毁人民身心健康;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减弱;土地荒芜。
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领导人:林则徐。
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4、措施:暗查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5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打击了殖民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中英《南京条约》1、中英鸦片战争时间(1840.6——1842.8)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在虎门之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关天培。
4、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2、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①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②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③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历史政权顺序表(全)
中国历史政权顺序表(全) ---古代-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戰國七雄(公元前453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中世纪- 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魏(220年-265年)- 蜀(221年-263年)- 吴(222年-280年)- 东晋(317年-420年)- 刘宋(420年-479年)- 南朝- 南齐(479年-502年)- 南梁(502年-557年)- 南陈(557年-589年)-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西魏(535年-556年)- 北周(557年-581年)- 北陈(557年-589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 后梁(907年-923年)- 后唐(923年-936年)- 后晋(936年-947年)- 后汉(947年-950年)- 后周(951年-960年)- 十国- 南汉(917年-971年)- 吴越(907年-978年)- 吴(907年-937年)- 客厅(902年-924年)- 南唐(937年-975年)- 吴(936年-978年)- 闽(909年-945年)- 普腊(892年-965年)- 楚(901年-951年)- 南平(907年-963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近现代- 南宋(1127年-1279年)- 辽朝(916年-1125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元朝(1206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44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以上为中国历史中重要的政权顺序表。
诸种国家的政体名称简介
诸种国家的政体名称简介共和国——指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如法兰西共和国。
现今世界上政体属于共和国的国家共有110个。
王国——指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全球共有16个王国。
公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一种形式。
如安道尔公国。
大公国——也是君主立宪制的一种形式。
只不过君主称号为“大公”。
如卢森堡大公国。
联邦——由若干个较小的成员组成的统一国家。
如瑞士联邦。
有的国家称此为“联盟”。
合众国——是联邦制的一种形式。
如美利坚合众国、墨西哥合众国。
属于此种政体者,目前世界上仅此两个国家。
民众国——是共和国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是没有政党的国家。
酋长国——以部落酋长为国家元首的国家。
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教皇国——以教皇为国家元首,并执掌一切权利的国家。
如梵蒂冈教皇国。
苏丹国——一切执行权利归苏丹的国家。
如阿曼苏丹国。
联邦共和国——集联邦与共和两大特点为一身的国家。
如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世界上还有一部分国家,由于政体的特殊性,没有标明国家的属性。
如日本国、不丹国、巴林国、卡塔尔国等。
联邦制是属于国家结构问题,所谓国家结构,主要就是关于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来源和划分.国家结构分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绝大多数国采取单一制结构,主要特点是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只有一部宪法,国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中央,中央根据事实需要将部分权力授予地方,没有明确划分给中央或地方的权力默认为属于中央.地方不能单独与外国发生关系.这类国家的组织类型比较紧密,中国,法国,英国都属于单一制国家.复合制国家又分两类:联邦制和邦联制.目前世界上通行的是联邦制,比如美国,俄罗斯,德国等都是联邦制国家.特点是结构相对松散,除了全国性宪法外,国家的组成部分(比如美国的州,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都有权制定自己的宪法,公民也不一定只有只一个国籍(比如俄罗斯的情况),国家权力属于国家的各组成部分,也就是地方,地方根据签署的条约将部分国家权力集中授予中央,地方享有除授予中央外一切国家权力,没有明确划分的权力默认属于地方.在一定情况下地方还有权根据全国宪法的规定自由加入或退出联邦,加入的典型例子是东欧剧变时民主德国各州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完成德国统一,退出的例子则是苏联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权退出联盟.邦联则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结构.所谓邦联是指两个国家为了领土安全、共同的利益及维持和平而设立的一种国家安全形式,各国仍保有对内主权与对外主权与国际人格,邦联是以条约、国际法为基础结合而成的松散关系.因此,邦联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邦联是历史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邦联,但现在世界上只有俄白联盟这一个邦联,被认为是向联邦过渡的一种形式.也有人把欧盟看成一个大的邦联.再说说政体.所谓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仇池国
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建立的政权名称,因其立国之时政治中心在仇池山而得名。
历史上的仇池国主要是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杨定重建的后仇池国,而杨氏后裔所建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也被史学家认为是仇池国的延续,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
前仇池国发展历程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氏人齐万帅领导关陇各族起义,起义烽火遍及秦、雍等州。
此时,杨飞龙养子杨茂搜(?—317)率部众四千重返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左贤王。
这标志着仇池政权的建立,史称前仇池国。
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今陕西汉中)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
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定居下来。
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
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曹魏封杨千万为百顷氐王。
西晋武帝时,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
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杨茂搜)为养子。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武都郡)、阴平(武都郡)二郡。
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
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
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前仇池国世系后仇池国发展历程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前秦瓦解。
随后追随苻坚的杨定乘机回到陇右,收集旧部众,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向东晋称藩。
杨定恢复的仇池政权被称为后仇池国。
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
什么是人民
什么是人民?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叫人民代表大会;政权的名称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各级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民军队;中国共产党的宗主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民币、人民医院、人民警察、人民银行、人民邮政、人民铁路等等都以人民称之。
那什么是“人民”呢?现在有人喜欢用“公民”的概念还代替“人民”这个概念,其实“公民”与“人民”本质是不同的,社会上任何人都可称作公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属于人民。
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有一句碑文是:“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与“人民”相对立的概念就是“人民的敌人”,人民与人民的敌人的总和才是全体公民。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人民”则是一个政治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哲学概念。
我们可把整个公民群体分为人民的英雄、人民的先进分子、一般的好人、人民中的落后分子、还有就是人民的敌人等五个群体。
象在《西游记》中,佛、菩萨、众神仙等就属于人民的英雄。
他们普渡众生、舍已为人、助人为乐、能识破妖怪的一切骗人技两、又有斩妖除魔法力、他们明白只有我为人人最后人人为我才能达到和平幸福的快乐世界,并能正确的指明并引领人们奋发向上。
唐僧与孙悟空则就是人民中的先进份子,他们坚定相信佛和菩萨的指引的方向并坚韧不拔地为之奋斗、不轻易被妖怪所迷惑、勇于跟妖怪做斗争、能做到先人后已、喜欢帮助别人。
沙僧则可做为一般的好人的代表,他们善良、勤劳、坚韧、能承受很多苦难、真诚向往着天堂、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不会主动侵犯别人的利益、经常被妖怪欺负但也能与作斗争。
猪八戒则落后分子的代表,他们能奋斗但又怕吃苦、爱贪小便宜、立场总不是很坚定、对佛和菩萨总不是很相信、经常作出损人利已的事来、常经不起妖的诱惑、常被妖怪欺骗,但在师傅和师兄的帮助(的批评、斗争)也能跟着走完取经路。
象《西游记》中众妖怪则是人民的敌人,妖怪们总想着吃唐僧肉,以为会长生不老,但却永远也吃不到。
高三(上)历史21《辽_宋_夏_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以汉法治理被征服地区,其实质是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所征服。
后一小问“评价其历史作用”,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视角观察和评价:
一是双轨制吸收了先进封建文明是进步的;
二是促进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转化;三是有利于民族融合。
这也说明宋朝的腐败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六)岳飞的抗金斗争1、抗金活动
①制定“连结河朔”方针,就是和华北义军联合抗金,认识到北方义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性。
②取得郾城大战,给金军以沉重打击,迫使其准备撤退。
2、取胜原因①岳飞抗金是正义的,符合人民愿望,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岳飞抗金取胜的根本原因。
正常的经济、文化往来被迫中断,这对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损失更大。
而和议之后,尽管宋朝政府是以屈辱的代价换来了和平局面,人民负担加重,
国家财政更加困难,但对双方仍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和议结束了辽宋、夏宋之间的战争局面,使双方处于长期的和平稳定状态。
为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强。
3、原因:由于契丹统治地区北方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
为了适应被统治地区的不同情况,适应历史发展趋势,契丹统治者实施了这一制度。
(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地区,总要适应那里的经济、政治状况,才能维持其统治,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
4、评价:这种制度既符合契丹辖下民族复杂的状况,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结合本课的学 习,总结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 出了哪些贡献?(政治、制度、疆域、民族关 系)
元代中书省和印章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北庭都元 帅府
宣慰使司都 元帅府
澎湖巡 检司
回顾元朝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 洲,230年,吴国大将 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 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 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 记录;
②隋朝时台湾称流 求,隋炀帝三次派人去 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 求贸易。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
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交融,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2.行省制度
(1)内容
(2)影响 ①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 ② 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3.元朝因地制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设北庭都元帅 府管辖西域,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1.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秦西 朝汉 疆疆 域域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 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隋唐 朝朝 疆疆 域域
2.民族交融——回族的形成
回族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 蒙、畏兀儿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逐渐交融形成的。
行省制度
请你来支招
地盘这么大, 我能怎么办?
①统一全国 ②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管辖 澎湖和琉球及西藏。 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变之不足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知识点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同学们更是要总结,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的兴亡3、如何正确计算周年和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间隔周年=现在的时间减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两个历史事件的间隔:(1)两个历史事件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则用大数减去小数即可;如计算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和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两个时间的间隔,则是221-207=14(年)。
(2)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处于公元前,另一个处于公元后,则需要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年。
如计算公元841年到1949年之间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方法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
(三)大变革时代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②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2)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中国历代政权更替示意图
中国古代史 综合复习
中国历代政权更替示意图 春秋 战国
十六国 东晋
夏
商
西周 西晋 辽 宋 夏 金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 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答问题。 太尉 • 材料一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枢密院 • 材料二 皇帝 中书省 御史台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郡
县
中书省直辖 行中书省
•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 的三司,分管民政、行狱和军政,在中央, 的三司,分管民政、行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 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 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新疆
• 公元前 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是新疆地 公元前的开始。 •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秦朝、西汉、明朝、 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 取了哪些措施? 取了哪些措施?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八股取士 大兴文这狱
秦
西汉 北朝
南朝 唐
魏 东汉 蜀 吴 五代
十国
隋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史上结束分 裂割据局面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 裂割据局面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
政权名称
注意:蒙古政权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元太祖),而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元世祖),元朝建立时间是1271,统一全国时间是1279!!!第10 、11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后周大将赵匡胤是如何建立北宋的?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2辽宋战:1004年,澶州之战,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宰相寇准请求宋真宗亲自征讨。
3 宋辽和──1005年澶渊之盟: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影响:加重北宋人民负担;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41044年宋夏议和:内容:西夏向北宋宋称臣,北宋每年宋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影响:西夏和北宋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5辽、西夏与汉的融合表现?辽和西夏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辽统治者推行汉法,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用汉文铸造钱币。
6为什么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因为辽统治者推行汉法的同时,注意革除北宋服役繁杂的弊端。
7榷场是古代由国家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8看课本56页,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掌握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位置以及都城位置此图说明当时中国政权局势特点(社会特征)是辽西夏北宋并立(政权并立)金和南宋的对峙9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1125年,金灭辽,辽朝灭亡。
10、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11 什么是靖康之变?(靖康之变过程)11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并掠走宫廷仪仗,典籍等珍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质变。
列举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名称
列举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名称
五代十国,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的历史时期,上承唐朝,下接宋朝。
这期间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所谓五代。
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五代之外有着众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称制立国(称王或称帝)的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当然,全部割据政权远远不止这15个,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历史又进入了大分裂时代。
历史上的以魏为国号的政权
魏国(战国)魏国国号正写战国版图,魏国位于黄河流域一带。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属战国七雄之一。
姬姓,魏氏。
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大梁(现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
历史起源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周武王牧野东征之后,他被封在毕[1],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2]。
毕国亡国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为晋献公作大夫,出征居车右,立有战功,被封到魏[3],立为“魏氏”[4],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
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子魏武子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
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为大夫[5],魏渐强。
春秋末年,晋阳之战发生,魏桓子、韩康子本为智伯部下,却又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并瓜分其所有领地[6],从此晋国赵、魏、韩三卿独霸。
建国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魏斯、赵籍、韩虔三大夫,获得了周朝官方承认,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7],脱离晋国,并将晋国领地瓜分,晋只剩绛城与曲沃两处,史称“韩赵魏三家分晋”。
崛起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
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学者为师[8][9],命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10],吴起为西河郡守[11],西门豹为邺县令[12],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13],巩固了经济。
李悝还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但今天现仅存篇目,内容已经失传。
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国在此设立河西郡,以吴起为郡守(见河西之战)。
公元前408年魏国向赵国借道攻取中山国,于前406年消灭。
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救援田会,进攻齐国,掠入齐长城,俘虏了齐康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蒙古政权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元太祖),而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元世祖),元朝建立时间是1271,统一全国时间是1279!!!
第10 、11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后周大将赵匡胤是如何建立北宋的?
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2辽宋战:1004年,澶州之战,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宰相寇准请求宋真宗亲自征讨。
3 宋辽和──1005年澶渊之盟: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影响:加重北宋人民负担;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41044年宋夏议和:内容:西夏向北宋宋称臣,北宋每年宋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影响:西夏和北宋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5辽、西夏与汉的融合表现?
辽和西夏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辽统治者推行汉法,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用汉文铸造钱币。
6为什么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因为辽统治者推行汉法的同时,注意革除北宋服役繁杂的弊端。
7榷场是古代由国家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8看课本56页,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掌握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位置以及都城位置
此图说明当时中国政权局势特点(社会特征)是辽西夏北宋并立(政权并立)
金和南宋的对峙
9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1125年,金灭辽,辽朝灭亡。
10、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11 什么是靖康之变?(靖康之变过程)
11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并掠走宫廷仪仗,典籍等珍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质变。
12 抗金英雄:岳飞, 郾城大捷 注意: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而岳飞代表的是我国境内一个政权反抗另一个政权。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取得辉煌战果?
答: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根本原因;岳
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其他抗金部队斗争的支援和配合。
岳飞抗金意义:有效遏制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
大人民利益。
岳飞为什么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怀念?
金军南下,给百姓带来灾难,岳飞抗金,代表当时反抗金军暴政的广大人民利益,
是正义的,由于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军南下,使南方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受到人民尊敬和怀念。
13、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14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的原因(目的)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为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巩固统治) 15 金朝变革女真旧俗的措施有哪些?意义(作用)是什么? 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 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
意义:女真日益汉化,民族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 16 辽、西夏、金与北宋、南宋并立示意图
第12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②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政府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指苏州和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
注意: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完成于南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注意:宋朝,从越南引进水稻新品种——占城稻
出现新的插秧工具——秧马
蕃市是外国商人贸易的地方,蕃坊是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蕃学是外国人学习的学校(了解)
纸币出现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繁荣发展;铁钱流通不便,为适应大宗买卖和方便商人交易而出现。
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士,指读书人地位: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士人受到普遍尊重,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俸禄丰厚,生活优裕
农,指农民地位: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工,指手工业生产者地位:大部分官营私营手工业作坊都雇佣工匠,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商,指商人,地位:向政府交商税,社会地位提高,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
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乡村生活:多数农民可以维持温饱生活,由于雕版印刷和书籍的普及,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宋朝三大传统节日:元旦(宋朝元旦是现在的春节)寒食(前后三天吃冷食)冬至风俗习惯:元旦:放鞭炮贴春联吃年饭拜年挂桃符等
寒食节:扫墓祭祖郊游
5月5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七月七七夕节(乞巧节)
三城市风貌
二、热闹的瓦舍
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了。
◆瓦子里面的活动内容:①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文天祥牺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正气歌》)
3、元世祖功绩:
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
开凿运河、开辟海运,
商业繁荣、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中外交往频繁。
三、行省制度
1、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
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的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
2、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五、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