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论文报告: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城乡差距的问题逐渐显现,各级政府开始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的投入和支持。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型城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为实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借鉴。

二、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概述新型城镇化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而财政政策是政府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财政政策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城市功能与生活品质相适应的城市环境;(2)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3)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4)加强财政监管,防范财政风险;(5)优化税收政策,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总体提升。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合理安排资金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保证建设项目能够真正实现效益,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中小企业扶持的财政政策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为了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其发展,如提供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资金补贴等等。

此外,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创新精神的人士,使他们能够成为中小企业的脊梁支撑。

五、农村地区发展的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民务工就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等等,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赵志峰
18979105625
econ_zzf@
二胎政策的制度变迁
“小产权房”的制度变迁
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
“全民医保”,福兮?祸兮?
为何中国星巴克的咖啡会比国外贵?
为何中国的豪华轿车会比国外贵?
鲍赣峰
13979113570
baoganfeng@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防范研究初探。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反垄断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初探。
土地所有制改革与房地产危机防范之研究。
破产保险制度完善与我国经济质量提高之关系研究。
王宇锋
15079171515
sard_wyf@
电子商务提供商与商场关系研究
中国货币量的内生机制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来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万 春
13979164716
angchung00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之路——基于XX地区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抉择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农业产业化研究——基于XX地区的样本
城镇化道路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淘宝电子商务中价格歧视问题研究
淘宝电子商务中的信誉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促销行为研究——经济学的视角
实体店与电子商务企业间关系研究
黄文华
13970943538
huangwhjxcd@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控制
小产权房的流通制度设计
江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
南昌房地产市场状况分析
从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看物价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财政支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2 卷 第 4 4 期
2011 1 年 1月
青 岛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oURNAL OF QI NGDAO UNI VERS TY ( tr l ce c iin I Nau a in eEdto ) S
Vo . 4 NO 4 12 .
9 6
1 2 模 型 的 设 定 .
青 岛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2 4卷
本 文在 C D 函数 的基础上 引 入财 政 支 出作 为 解 释 变 量 , 建 以 劳 动 力 、 — 构 资本 以及 政 府 支 出为 自变 量 、
GD P为 因变 量 的增长 函数 :
N OV 2 0 1 . 1
文 章 编 号 : 0 6—1 3 ( 0 1 0 10 0 7 2 l ) 4—0 9 0 0 5— 6
d i 1 3 6 / .sn 0 o :0. 9 9 j is .1 06—1 3 . 0 1 1 . 1 0721.109
财政支 出对我 国产业结构 升级的影响
学者 多 以财政 支 出政策 _ 或外 商 直接投 资 _ 等与 产业 结构 升 级 之 间 的关 系作 为 研究 对 象 , 5 6 而财 政 支 出与 产
业 结 构升 级方 面 的实证 研究 则相 对较 少 , 文 通过财 政 的角度 , 别从 财政 支 出规 模和 财政 支 出结 构两个 方 本 分
较低 , 建议要 加 快第 三产 业 的发展 。郭 小东 等口 的研究 结果 显示 , 府支 出对第 三产业 的发 展产 生积极 影 并 政
响 , 第 一产业 尤 其是第 二 产业产 生 消极影 响 。马超 [ 认 为较 高 的相对 收入会 导致 公共 投资 强度下 降 、 二 对 3 第 产业 比较 优势 提 升 , 一产 业 的发展 不利 于地 方经 济 。Wa a _ 指 出政府 消 费对经济 产 出并没有 影 响 , 是 第 h b4 但 政府 投 资对经 济增 长产 生 正 向作 用 。 财政 支 出是政 府进 行宏 观调 控 的有效 手段 , 以弥 补市 场机 制在调 整产 业升 级方 面 的不足 。 目前 , 内 可 国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李 婉 / u
( 上海 财经 大学 公 共经 济与管理学院 , 上海 2 0 3 ) 0 4 3

要: 在上级政府对 下级政府拥有人事任免权 , 以 GD 的财政 支 出分权 导致地方政 府偏 好于经 济建设 支 出和 除文教科卫 之外 的其他部 门事业 费的 支出, 而最 能反
收稿 日期 :0 70 -0 2 0 —52
作者简介 : 李
婉( 9O , , 1 8 一)女 浙江温州人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 经济与管理学 院博士生 。
维普资讯
7 6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 0 年第 5 07 期
具 体特征 。
但是 这种 非常流 行 的分 析思 路其 实在解 释 财政分 权影 响地方 财政 支 出结构 的方式 和作 用 机 理上 , 递 给我们 的信息 非常 少 , 至有 时候 我们会 发现 它试 图 以一种非 常简单 的方 式去 掩 传 甚
我 国地方 财政 支 出结 构产 生偏 向 , 且基 于我 国省 级面 板数 据 , 这种 影 响进行 了实证 研究 。 并 对


财 政分 权 与地方 财政 支 出结构 : 出分权 与收入 分 配的激 励 支
财政分 权之 所 以能引起 地 方支 出结构 的改 变 , 一个 最主 要 的基 础 是 财政 分 权 下 的地 方 政 府 拥有 了 自主安 排 支出 的权力 , 因此 , 现有 的 文献 在探 讨 财 政分 权 影 响地 方 财 政 支 出结构 时 , 无 不将 重点集 中在支 出分权 的作 用上 。而对 于这 种作 用 方式 , 现有 的分析 思 路 无非 是 从 两 方 面着手 : 一是 支 出分权使 得 财政 的决 策者 由全 国选 民转 为地 方 选 民 , 因此 , 政 分权 下 的 支 出 财

财政民生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财政民生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部、 中部 、 部 三 个地 区 , 究财 政 民 生 支 出对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倾 西 研
向 的 影 响 , 将 影 响 分 解 为 互补 效 应 和 替 代 效 应 , 估 财 政 民 并 评
生投 入 改善 农 民 生 活 和扩 大 内需 的 效 果 。本 文发 现 , 政 民 生 财
消 费行为的经典 理论 , 在该理论 中 , 居民每期 的消费 是其一 生 恒久财富的一个 比例 , 叵久财富 的数量 则取决于 目前对未来 而
恒久收入的预期 。政府的 民生 支出向居民直接提供 了服 务 , 相
前迫切需要 的经 济结构调整有机联 系了起来。事实上 ,9 9 19— 2 1 年 , 国教 育 、 0 我 1 卫生合计投入年增长率均在 1%以上 , 0 也均 超 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 度 , 其是 2 0 以来 , 尤 03年 政府逐
从 方向而言 , 根据 叵久收入假 说和预防 性储 蓄假说 , 当医
C ■M ■■■■N 《●_■_ ■■T■■●■■●_O C ■■■- ■■■■AYC l S ●I■■ ■■ ■■ ■■■O ●■—■ O ■ P RE ■ ~E O R ■ ■1■_■ _ _
【 摘要】本文使 用 19 9 9年到 2 1 0 1年的省级 面板数据 , 东 分
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 目的呢?
从现有研 究看 , 大部分研 究从 不同侧面表明 , 政府支 出 , 尤
能够减少居民购买必需公 共服 务的支出 , 从而降低居民支 出风
险Hale Waihona Puke 储 蓄需求 , 进而提 高居 民将 收入用于 消费的 比例 , 即提 高
其是对 民生的支 出有助于居民消费的提 高 ( 万广华 、张茵 等 ,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优秀范文5篇)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优秀范文5篇)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一、新型城镇化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

公共财政面对的是由私人部门经济与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合的混合经济的背景,是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即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不断聚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变得越来越小,使得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成本也不断下降。

而城镇化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其更有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决定了其与公共财政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要求公共财政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市场在某些领域诸如公共物品提供领域的“失灵”状态决定了公共财政体系必须加快完善起来。

即市场逐渐退出某些竞争性领域,只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在市场存在缺陷的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们对公共物品和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新型城镇化需要公共财政发挥其杠杆调节作用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而公共财政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能在这方面发挥其重要功能。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强调突出城镇特色,公共财政政策需要引导企业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同时强调突出城市的主导功能,公共财政政策同样需要引导城市圈的合理布局,形成以大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公共财政的公共目标新型城镇化追求一种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以期同时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样是公共财政体制所追求的目标。

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资料合集目录一、数字金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二、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三、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四、数字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五、目标考核、官员晋升激励与安全生产治理效果——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六、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七、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八、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九、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数字金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数字金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金融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金融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和高效的运营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自2以来,数字金融的发展历程已经引发了广泛。

大量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较少涉及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研究不足,探讨数字金融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由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P2P 网贷等指标构成。

同时,我们还控制了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如地区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

结果与讨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也相对较高。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

的省际面板数据 , 实证研究我国财政 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随区域 的不同而不同, 文章对现实情况和原因也进行 了详细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 结果针对不同地 区提 出了相应 的政策
建议 。
[ 关键词 ]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 F S 1 0 . 4 5
( 二) 我 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与财政支出总量分析不同,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主要 突
出政府财政支出在不 同支 出项 目的配置。基于研究 目的 的不同, 往往 可以对财政支出进行不 同的分类 , 而本研究
图1 给出了 2 O 0 7 — 2 0 1 1 年 中国财政支出以及 G D P的变动
2 ol l
0 一财政支出, G D P
资料来源: 根据表 1中的数据整理绘制。
由于总量指标仅能反映指标 自身的变动 隋况, 而在分
析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时, 往往要给分析指标找一个参 照
物, 以考察该指标相对于另一个指标 的变动情 况。显然 ,
弱 择上, 黔 国 n " 在这个参照物的选 内生产总值 ( G D P ) 比较合适。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7 1 0 0 3 0 9 8 ) 。
2 0 1 4年 第 2期 《 发 展 研 究》
表1 2 0 0 7— 2 0 1 1年中国财政支出与 G D P变动情况 ( 亿元) 年份
2 0 0 r 7
2 0 0 8 2 0 0 9 2 O 1 0 2 0 l 1
响情况进行实证考察 , 并据此来提高我国财政支出效率是
十分 必要 的 。
从绝对规模来看 ,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内我国财政支出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尧引言和文献综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袁亦是政府财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遥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袁与之相伴而生的是野财权上收尧事权下放冶的分权财政体制袁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与支出责任错位的压力下财政收支出现巨大的缺口袁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纵向财政失衡问题遥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袁再加上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推进尧新冠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动荡等事件的冲击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遥与此同时袁我国教育尧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却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袁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袁地方财政自给率呈现趋势性下降袁对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遥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袁它的诞生与蓬勃发展袁不仅深刻影响着每个微观主体的生产及生活方式袁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整体格局及长期发展趋势遥在全球整体发展环境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袁数字经济的逆势增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袁为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遥一方面袁数字经济发展会影响地区间的税收收入分配曰另一方面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给地区间的税源建设尧税收征管甚至税制改革带来冲击袁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袁进而影响着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遥那么袁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钥这种影响通过何种机制产生作用钥对不同区域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钥数字经济能否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省份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钥这将是本文后续探究的核心问题遥野数字经济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焦点袁现有文献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展开院在微观层面上袁验证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渊Tortora et al.袁2021冤尧企业避税渊张乾等袁2022冤以及企业价格加成渊柏培文和喻理袁2021冤等方面的影响遥在宏观层面上袁验证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尧产业结构尧经济发展以及财政分权等领域的影响遥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整体提升渊白俊红和陈新袁2022曰张慧等袁2022冤袁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渊马晓君等袁2022冤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渊Pradhan et al.袁2019冤尧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研发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荫魏吉华肖青揖摘要铱选取2011要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袁在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水平的基础上袁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遥研究发现袁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机制检验表明袁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尧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进而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空间计量分析显示袁数字经济发展对本省份的财政可持续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袁但是对于邻近省份的财政可持续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遥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袁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明显遥该研究结论可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袁也可为探寻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提升路径提供决策参考遥揖关键词铱数字经济财政可持续性地方财政渊韩健和李江宇袁2022冤等途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袁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渊赵涛等袁2020曰徐曼等袁2022冤遥张红伟等渊2021冤指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扩大增值税规模尧增加个人所得税规模和提升经济开放水平三条途径强化财政分权遥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袁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院第一袁在财政可持续性内涵的研究方面袁凯恩斯在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曳中首次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内涵进行阐释袁他从国债发行角度出发袁指出国家财政丧失可持续性的情况袁即一个国家无法承担利息和新债的发行遥在此基础上袁财政可持续性理论不断完善袁众多学者分别从政府债务渊Bohn袁1995冤尧偿债能力渊Greiner et al.袁2006冤尧财政收支平衡渊崔惠玉等袁2022冤和筹资能力渊Bajo-Rubio et al.袁2019冤等角度对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遥第二袁在财政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方面袁学者们多从疫情冲击渊吕冰洋和李钊袁2020曰丛树海和黄维盛袁2022冤尧减税降费渊邓晓兰等袁2021冤尧人口老龄化渊张翕袁2021曰邱国庆和杨志安袁2022冤和金融环境渊刘建国和苏文杰袁2022冤等方面展开讨论遥在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关系方面袁邓达等渊2021冤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探究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袁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遥由于固定效应模型忽略了空间交互效应袁刘建民等渊2021冤将空间因素纳入考量袁在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时分别使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袁从空间溢出视角进行深入分析袁认为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邻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遥综上可知袁目前大部分文献侧重于对数字经济或者财政可持续性单方面的研究袁直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文献较少遥此外袁现有文献并未明确清晰地阐述数字经济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因此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要2021年的面板数据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水平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袁可能有的边际贡献包括院第一袁拓展了数字经济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相关研究遥不仅能够拓展数字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袁也能够细化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内容遥第二袁细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路径的研究遥从财政收入尧财政支出以及政府债务三个角度进一步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遥第三袁多角度证实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遥从作用机制尧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时空演化特征袁较为全面地量化研究了二者间的关系遥此外还采用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遥二尧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渊一冤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直接影响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端产生直接影响进而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袁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和税收征管方面遥首先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增长渊艾华等袁2021冤遥一方面袁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袁生产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消费者偏好进行生产袁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遥与此同时袁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交易袁提高交易频率以及交易规模渊杨志安和胡博袁2022冤袁增加企业营业收入袁进而起到涵养税源尧扩大税基的作用遥另一方面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赋能于传统产业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袁还可以通过数字产业化催生出新型产业以及商业模式袁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渊马晓君等袁2022冤和经济效率提升袁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涵养高质量财源遥其次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增值税尧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渊段丁强等袁2022冤袁提高主体税种占比袁优化税收结构遥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数字平台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袁能够拓宽劳务以及货物的交易范围袁直接带动其交易规模的提升袁进而推动增值税税基的增长袁增加增值税税收收入遥数字经济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拉动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同时袁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袁促进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税基增长袁扩展所得税税收收入增长空间渊谷成等袁2022冤遥最后袁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税收的征管水平遥就纳税方而言袁税收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充分运用强化了税源管控袁可以显著地提高税务部门税务稽查的准确性袁加大避税行为被发现与被处罚的概率渊徐捍军袁2021冤袁进而有效抑制偷税漏税行为遥就征税方而言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政府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渊宋宝琳等袁2022冤袁例如金税工程的不断升级以及掌上软件的普遍应用袁可以有效地简化办事流程袁提高征税效率袁节约征税成本袁同时能够推动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广与落实袁有利于提高社会纳税遵从度遥渊二冤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间接影响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尧政府债务等方面遥就财政支出方面而言袁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等方式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渊张伟亮和宋丽颖袁2023冤遥首先袁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本身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袁再加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就业方式袁例如居家办公和在线接单的实现袁使更多的就业者可以突破工作地点与时间的限制袁这为居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袁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袁进而促进居民自我保障能力的提升袁缓解政府社保尧医疗以及扶贫等刚性支出压力渊邓达等袁2021冤遥此外袁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与服务袁提高单位财政支出的效率遥其次袁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背后正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袁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来处理公共财政的信息及数据袁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快速共享袁方便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袁有助于缓解政府决策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袁更好地了解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与偏好袁为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依据曰同时随着数字财政和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袁政府财政信息的获得更加容易袁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也变得更加透明渊宋宝琳等袁2022冤袁特别是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我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之中袁有利于我国构建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袁强化财政监督袁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袁进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渊张伟亮和宋丽颖袁2023冤遥就政府债务而言袁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缩小政府债务规模和提高债务融资效率两个方面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遥首先袁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袁尤其是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张渊朱冠平等袁2022冤遥过去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融资约束问题袁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大量发行城投债的方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袁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增加遥一方面袁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许多新型金融业务与新型融资模式的诞生袁例如网银支付尧线上购物和银行信贷等袁突破传统融资局限袁提升金融资产配置效率袁使得企业较为容易获得相应的融资资金和金融服务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渊袁鲲和曾德涛袁2020曰郭峰等袁2020冤袁降低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城投债以及增加隐性担保等方式来干预经济的成本袁此时区域经济也可以得到高质量发展袁不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地扩大债务规模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遥另一方面袁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提高了财政资金透明度袁便于对地方政府发行隐性债务的监督管理袁可以有效抑制隐性债务的发行遥另外袁现有数字技术在金融体系的运用可以使得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加大对国内外投融资交易的监控袁加上线上网络交易活动的过程全程留痕袁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可追踪性袁可有效抑制金融洗钱以及偷漏税行为袁有助于增加地方税收收入袁而税收收入增长将减少地方隐性债务的发生渊梁晓琴袁2020冤遥其次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效率渊侯世英和宋良荣袁2020冤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容易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袁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袁可以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袁实现更多可配置资金的吸收与整合遥与此同时由于数字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财务信息和负债信息的透明度袁进而提高融资市场上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渊潘俊等袁2016冤袁再加上数字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袁可以增强地方债务承受及偿还能力袁有助于增加政府信用并进行债务融资袁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以及借贷成本袁提高地方政府融资效率袁从而缩小地方政府的借债规模遥综上所述袁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尧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三种机制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相应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遥在此基础上袁提出研究假设H1和假设H2院H1院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H2院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尧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和缓解地方政府债图1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渊三冤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袁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边界性正在不断被弱化袁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迅速袁与此同时袁数字技术以及数字要素的诞生更是使数字经济的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遥然而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袁该领域仍存在野赢者通吃冶现象渊邓达等袁2021冤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越大越容易吸引其他省份的技术尧资本以及人才等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生产要素流入本省袁很有可能形成明星经济体而导致垄断市场袁抢占中小城市的市场份额袁在损害竞争的同时不利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以及税收增长袁扩大地区间的税收收入差距袁进而造成税收领域的野马太效应冶渊谷成等袁2022冤遥从区域发展和优惠政策来看袁由于广东尧江苏以及浙江这些地方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袁无论是科技创新水平尧人才储备还是基础设施等都具有先发优势遥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袁这些省份制定了大量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数字经济要素的流入袁而凭借自身的优势袁再加上各省份之间存在的野数字鸿沟冶问题袁其优惠政策与其他省份相比自然更具有吸引力渊曹静韬和张思聪袁2022冤袁从长期来看会对其他省份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遥因此袁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区财政可持续能力提升的同时袁在数字经济野虹吸效应冶的作用下袁其对周边地区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会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渊刘建民等袁2021冤遥在此基础上袁提出假设H3院H3院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遥三尧研究设计渊一冤数据来源样本数据为2011要2021年全国30个省份渊不包括西藏冤的面板数据遥除特别说明袁数据来源于叶中国财政年鉴曳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曳叶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曳叶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曳叶中国统计年鉴曳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曳袁以及国家统计局尧EPS数据库尧Wind数据库等遥为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袁对样本数据做如下处理院部分年份的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和各省份的年均增长率予以补齐曰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袁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遥经过上述处理袁最终得到330条面板数据观测值遥渊二冤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遥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渊sustain冤院根据财政可持续性的内涵袁同时借鉴刘建民等渊2021冤的部分衡量指标袁从财政运行稳健性尧财政风险可控性及财政体制科学性三方面综合衡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遥具体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遥渊1冤财政运行稳健性遥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尧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和财政支出稳定性三个指标衡量地区财政运行稳健性遥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实际GDP 度量遥将财政收入可持续性细化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尧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尧财政收入结构和土地财政依存度四个三级指标袁其中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反映出当地人均贡献财政收入的程度袁可以体现当地财政收入状况以及可利用财力的多少曰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反映了地区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曰财政收入结构可以较好地衡量地方财政收入的质量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越高袁地方自有财源越稳定袁财政收入质量也就越高曰土地财政依存度反映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袁其依赖度过高会威胁到地方财政的稳定性遥财政支出稳定性用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度量袁主要因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地方财政支出压力遥渊2冤财政风险可控性遥选取财政自给率和地方债务风险两个指标衡量风险可控性遥财政自给率用财政收支缺口度量遥财政收支缺口是衡量地方政府支出职能和收入能力之间结构性失衡的重要指标袁当财政收入可以满足所承担的事权所需要的支出时袁财政收支缺口较小遥地方债务风险用政府负债率度量遥政府负债率反映出当前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债务的承担能力袁是衡量政府债务规模的相对值指标遥渊3冤财政体制科学性遥选取财政分权度和预算偏离度两个指标衡量财政体制科学性遥财政分权度用收入分权度量遥收入分权能够反映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税收权袁代表地方政府分享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遥预算偏离度用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度量遥收入预决算偏离度能够反映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情况袁代表地方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遥2.解释变量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digital冤院结合数据的可得性袁借鉴曹静韬和张思聪渊2022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袁该体系内容涵盖数字经济应具备的野数字产业化冶与野产业数字化冶两大典型特征遥这也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所提出的数字经济核心内涵相一致遥为消除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袁在权重处理上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变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袁将多个具有很强相关关系的变量转化为较少的综合变量渊即主成分变量冤遥与此同时袁为方便比较不同年份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袁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遥各细分指标的具体定义如表2所示遥标准化公式如下所示院digital i袁t=ordigital i袁t-ordigital minordigital max-ordigital min渊1冤其中袁i表示省份袁t表示测度指标的年份袁ordigi鄄tal i,t为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之后直接得到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袁ordigital max和ordigital min分别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袁digital i,t为标准化后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由此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袁所有指标值均介于0要1之间袁指标数据越大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遥表1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测度指标体系3.机制变量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渊rev冤院采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度量遥为统一比较标准袁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行标准化处理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渊efe冤院借鉴庞伟和孙玉栋渊2018冤的做法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渊DEA模型冤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值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袁其中输入指标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袁输出指标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袁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渊debt冤遥采用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遥4.控制变量遥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袁选取一系列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袁具体包括院经济发展水平渊pgdp冤袁用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度量袁同时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标准化处理曰金融发展水平渊fina冤袁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曰工业化程度渊indus冤袁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曰技术创新能力渊inov冤袁用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来度量曰对外开放程度渊fdi冤袁用地区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遥所使用的变量及其定义详见表3遥表3变量定义表渊三冤模型构建基于研究假设H1袁为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袁同时经过Hausman检验后袁设定如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院sustain i,t=琢0+琢1digital i,t+琢i撞Controls i,t+滋i+姿t+着i,t渊2冤其中袁i表示省份袁t表示年份曰sustain i,t表示省份i在第t年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曰digital i,t为核心解释变量袁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曰撞Controls 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曰滋i控制个体固定效应曰姿t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曰着i,t表示随机扰动项遥琢1衡量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袁当琢1显著为正时袁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袁假设H1将得到验证遥为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袁参照Dell渊2010冤和江艇渊2022冤等学者的做法袁对野数字经济发展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寅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冶野数字经济发展寅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寅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冶和野数字经济发展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寅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冶这三种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作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袁其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已得到普遍验证遥因此袁分别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渊rev冤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渊efe冤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渊debt冤作为被解释变量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digital冤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袁构建模型如下院rev i,t=琢0+琢1digital i,t+琢i撞Controls i,t+滋i+姿t+着i,t渊3冤efe i,t=茁0+茁1digital i,t+茁i撞Controls i,t+滋i+姿t+着i,t渊4冤debt i,t=啄0+啄1digital i,t+啄i撞Controls i,t+滋i+姿t+着i,t渊5冤其中袁rev i,t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袁efe i,t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袁debt i,t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遥如果式渊3冤尧渊4冤和渊5冤中的系数琢1尧茁1和啄1在统计上显著且方向符合预期袁则表明作用机制存在袁即野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袁进而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冶袁假设H2将成立遥最后袁为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空间溢出效应袁设定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遥为确定具体的估计形式袁首先进行了LM检验袁初步确定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曰其次袁Hausman检验和。

公共投资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公共投资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 0 8 — 2 0
作者简介 : 1 . 李光勤( 1 9 7 9 一 ) , 男, 四川 ̄- g - A. , 浙江农林大学讲师 , 硕士,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城镇化 ; 2 . 牛乐德 ( 1 9 8 2 - ) , 男, 山 东章丘人 , 云南师范大学讲 师 , 硕士 , 研 究: h - r  ̄: 城市地理学。 基金 项 目: 本 文为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4 1 3 6 1 0 4 2 ) 、 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1 2 Y J C Z H1 5 9 ) 、 浙 江省 高等学校访 问


引言
回顾推动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主要 因 素, 学 术 界 大 多认 为 归 功 于 “ 三驾 马车 ” 理 论 中 的 两个动力 因素 : 一是 出 口拉动 , 即通过私人投资使 得 中国 的 出 口增 长 率 在过 去 几 十 年均 快 于 经 济增 长率 ; 二是公共投资 的推动 , 即政府通过公共投资 于一些重要基础设施 、 社会保 障、 民生工程等带动 就业 , 进 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不 断壮大 , 我 国 的城 乡二 元 经 济结 构 并 没有 改 变 , 而 且 从城 乡收 入之 比和 城 乡恩 格 尔 系数 两 个 指标 来 考察( 图1 ) 。从 1 9 7 8 年 以来 , 城 乡 收入 之 比只有 在 2 0 世纪8 O 年代和9 0 年代 中期有一定的下降 ,其他 时 间都 在 上 升 , 目前 已达 到 3 . 1 3 ,  ̄2 0 0 7 年和2 0 0 9 年 的3 . 3 3 略低 一 点 ,但 城 乡收入 差距 保 持在 3 倍 以 上水平已达到1 0 年之久 。恩格尔系数是代表食 物 支 出 占总支 出的 比例 ,表示 人 们 的生 活状 况 或者 富裕 程度 ,城 乡恩 格 尔 系数 之 比代 表城 乡 的 生 活 状 况 对 比 。从 1 9 7 8 年 以来 城 乡恩 格 尔 系数 之 比处

财政补贴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财政补贴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解 释变量
l 、a0 n vg

消费影 响的 实证检验
( ) 一 模型的构建 及样本数据说 明
全 国
08 9 … 7 5
东 部
O8 9 … 8 8

中 部
085 … 56
西 部
08 7 … 8 9
本文将 使用我 国省 级面板数 据来 构造 财政 补贴性 支 出对 城镇 居 民消费
的价 格 补贴 , 主 要是 对 缺乏需求 弹性 物 品的补 贴, 种补贴 不 能起 到拉 动居 民消费的作 用。 即 这 今后 的财政 补贴 资金 应 更多地转 向农村地 区和 需求弹 性较 大的物 品。
[ 关键词] 财政补贴性支出 食品价格补贴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面板数据模型
一 ,
引 言
况 消费者对商 品的购 买量与其价格 呈反方 向变动 关系, 如 果政 府 的补 贴性 支 出降 低了商 品的价格, 消费者对 该 则
进入 新世 纪 以来, 内需不足已成 为 困扰 我 国国民经济 持 续稳 定增长 的一大 难题 , 而导致 国内有效 需 求不足 的主 要原 因就 是居 民消费 需求 不振 , 扩大居 民的 消费需 求既 是 今后扩大 内需的重 点也是一 个难点。 这样一 个背景 居 在 民消费 问题 、 其是政 府 政策 会对居 民消费产 生怎样 的 影 尤 响一直是我 国学 术界 研 究 的一 个 热点 。 近年来 国内有不少 学 者 曾就政 府财 政支 出对居 民消费 的影响进 行 过分析, 但
性 支 出影 响 的计量 模 型 。 现代 计 量经
1 S b iy n u sd
f 0 0 O0 8 )
生影响 。
出对我 国城镇居 民消费 的影响做 一个探讨 。 政府 财政补 贴性 支出一直是我 国政府 财政支 出中的一 个 重要项 目 主要 是用于 粮棉油 、 备糖 、 , 储 肉食 以及其 他物 品的价格补贴, 实行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用 于此类 项 目 自 的 数 额总体上 呈波动式 上涨 态势, 0 6 时已达到 10 多亿 20年 30 元 ( 图1 。 府 的这项 补贴一 般 并不是直 接对 居民 的现 见 )政 金补贴 , 而是通 过 国有企业 对 农 副产 品 以及其他 物品 的高 买低卖 来对居民进行 的一种差 价补贴, 通常 称为 “ 暗补” , 其 中受 益者主 要是城镇 居 民。 然这种 补贴 并不 增加 城镇 虽 居 民的收入 水__ 平 但由于它改 变了某些消 费品的价格 , 因而 从理 论上说会对 城镇居 民的消费支 出产 生影响。 按照西方经 济学 中的需 求理论 , 在收 入水平 既定 的情

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省级面板数据

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省级面板数据
影响 、 而科 教文 卫 事业 支 出和 代 表 政府 公 共 消 费 的
的相关 研究 。郭 庆 旺 、 吕冰 洋 和 张德 勇 (03 从 社 20 ) 会 总产 品 的供 需 平衡 方 程 出发 , 建 了财 政支 出结 构 构 与经 济增 长关 系 的理 论 模 型 , 模 型 分 析 表 明财 其 政 投资 比率 、 财政 物 质 资本 投 资 占政 府 购 买 支 出 的 比例 、 政人 力资 本 投 资支 出 占财 政 购 买 支 出 的 比 财
蟹 皇笪堡鲣鲨
财政 金融 研究
财政支出结构扭 曲对地 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
基 于 我 国东 、 西 三大 区域 的省 级 面 板 数 据 中、
郑 尚植
( 东北财经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 , 宁 大连 辽 10 2 ) 6 05
[ 摘
要 ] 基于 19 9 8—20 0 9年我 国东 、 西 三大 区域 的省 级面板 数据 , 用财政 支 出的结构 变量来研 究财 中、 利
促进 作用 。王新 军 (00 采 用 我 国 17 2 0 21) 99— 0 6年
分省 面板 数据 , 究 了分 税 制 改 革 前后 财 政 支 出结 研
构与 经济 增长 的 关 系 , 现 : 分税 制 改 革 前 , 本 发 在 基 建设 支 出和支农 支 出对 地方 经济增 长 产生 了不利 的
行 政管 理支 出为 主 、 不 是 以 提供 公 共 服 务 产 品 为 而 主 , 表 明地方财 政 依 然 是建 设 型财 政 或 者 称 之 为 这
长。廖楚晖 (06 运用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我 国 20 )
3 1个省 、 自治 区和直辖 市财 政 支 出结 构 与 经济 增 长

财政分权、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 0 1 4年 第 2期
赵玉 民 , 汪
冲: 财政 分权 、 经 济发 展 与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距
财政分权 、 经济发展与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 —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的实证分 析
赵 玉民, 汪 冲
( 南京 财 经大 学 财政 与税务 学院 , 江 苏 南京 摘 2 1 0 0 2 3 )
济性公共物 品供 给” 。
作者简介 : 赵玉民 , 男, 山东济宁人 ,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 院 , 研究方 向: 地 方财政 ; 汪冲, 男, 安徽 宣城人 , 南 京财 经大 学财政与税务学 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地方财政 、 公共经济学 。 ①《 中国统计 年鉴 2 0 0 3 } 和{ 2 0 1 2年全 国公共财政支 出决算 表》 , 中华人民共和 国财政部 网。
要: 本 文基 于 2 0 0 2— 2 0 1 1年 省级 面板 经 济数 据 , 运 用 联 立 方程 组 模 型 分析 财 政 分 权 对城 乡
居 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 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 究发现 , 财政分权 既有利于促进 经
济发展 又 能够 缩小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 同时 , 不 同地 区的财政 分权 对 经济发 展 和 收入差 距 的影 响效 应
大。因此 , 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 近年来逐渐成为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
为此 , 财 政体 制改 革也 在悄 然推进 , 在 财政 支 出管理 方 面 , 不 断调 整 和 完善 公 共 财 政 支 出体 系 , 增 强 社 会 公共 产 品和 服务 的供 给能 力 , 财政“ 公 共性 ” 特 征 日益 突 出。2 0 1 2年全 国公 共 财政 用 于与 人 民群 众 生活 直 接

税制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税制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 于省 级 面板 数 据 的 实证 分析
张 斌
( . 武 汉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湖北 武 汉 4 0 7 ;2 1 3 0 2 .新 疆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1 ) 3 02
摘 要 :年 省 级 面 板 数 据 为 样 本 , 通 过 经 济 计 量 模 型 , 对 我 国 公 共 财 政 体
准 ,2 0 0 8年 内 外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法 合 并 ,个 人 所 得
(19 ) 、 G p 等 96 ua
(2 0 )1 、 郭 庆 旺 0 5 o ]
(0 3 、张钢 和段 澈 ( 0 6 等 主要 从 财 政 20 ) 20 )
支 出 结 构 的角 度 来 分 析 其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形 成
第 3 5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石 家庄 经 济学 院学 报
J un lo hjah a g U iest fEcn mis o ra fS i z u n n vri o o o c i y
V0. 5 NO 4 13 . Au . 2 2 g 01
税制 结构 、财政支 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税 费用 扣 除标 准 再 次 提 高 ,2 0 0 9年 在 全 国范 围 内 实施 增值税 转 型 ,调 低 小规模 纳 税人 征收 率 ,大 幅 度 提 高 了部 分 商 品 的 出 口退 税 率 ,延 长 了纳 税 期 限。这 些局 部调 整使 税制 结构 不 断优化 ,直接税 比 重 逐步 提高 ,间接税 比重 逐 步下 降 。财 政 支 出结构
方 面 ,由专 注 于生产 建设 领域 逐 步扩展 至 整个公 共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政治明见与哲学思辨论竞争文化的终结以及合作文化的兴起—从克尔伯格《超越竞争文化》一书谈起张康之No.1(7)——何谓共同体认同—对查尔斯·泰勒认同的分析邵晓光刘岩No.1(19)——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辩证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门科学”的思想张兴国No.1(26)——一生不变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余斌No.1(34)——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韩小谦姚佳彤No.2(10)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指导意义王国坛赵婷婷No.2(18)论《共产党宣言》之精神刘宁宁马海燕No.2(24)马克思辩证法方法论的理论来源及其运用—基于哲学辩证方法对科学方法的超越视角叔贵峰符越No.2(31)——中国共产党社会心理建设思想发展轨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王月琴夏从亚No.3(1)——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到习近平“四个有利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张丹冯颜利No.3(7)论梭罗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形上境界与理性实践陆杰荣郭忠壮No.3(14)马克思价值范畴的三重维度解读刘艳菊No.3(22)澄清柯亨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误解朱雪微No.6(2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探析李刚No.6(29)身份·霸权·民主:拉克劳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重构邓远萍郭咔咔No.6(36)回顾与展望:高清海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李生琦No.6(4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把握的几个维度张晓刚No.4(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审思王霞孟宪生No.4(8)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与流的三个阐释维度郑舒婷No.4(1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的效应分析顾爱华孙莹No.5(9)《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迭代式”治理:一种对中国治理范式与治理经验的思考杜宝贵陈磊No.5(17)论我国行政指导的诉讼救济孙萍邓小川No.5(24)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体系化创新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王伟光李腾No.1(39)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关键点刘戒骄No.1(47)质量强国战略下的企业品牌导向发展模式研究—内涵、逻辑与未来展望袁少锋No.1(54)——新预算法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使用绩效的区域差异与对策启示赵桂芝冯海欣No.2(38)对外贸易、资源再配置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我国非义务教育参与率为例崔日明于国民No.2(47)——最低生存成本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阻碍作用—针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在低收入国家中适用性的调整姚斌No.2(53)——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效率分析—基于沿海11省面板数据模型和DEA模型的实证研究——马树才徐腊梅宋琪No.3(29)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技术并购的创新效应分析唐晓华高鹏No.3(42)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动态Nelson Siegel模型周琳No.3(55)——不同测度方法下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谢地李梓旗No.4(22)——习惯形成下消费理性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蒋诗马树才No.4(33)公共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辽宁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敏金春红张刚No.4(4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价值杨立国No.5(31)贸易开放、收入水平与技能溢价—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检验黄灿No.5(40)——政府采购、创新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赵宇No.5(51)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作用与评估—基于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郑秉文No.6(1)——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实证检验杨志安李梦涵No.6(45)——教育在代际流动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CFPS)的分析唐可月No.6(55)——《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马苹No.6(67)——管理理论与创新智慧会计:财务机器人与会计变革傅元略No.1(68)名人微博营销影响粉丝消费行为的决策机理研究霍春辉王晓睿张银丹No.1(79)东北地区知识型员工吸引与保留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高英周菲郭衍宏No.1(89)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年龄管理的理论与政策柳清瑞刘淑娜郝婧范玥臻No.2(67)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边恕黎蔺娴No.2(83)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多区域动态CGE模型的研究孙晔吕康银No.2(92)——媒体关注度、信息披露环境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张微微姚海鑫No.3(66)——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吴孝芹No.3(75)日本福利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应用及启示赵建国邵思齐No.3(85)虚拟品牌社区互动对消费者品牌推崇的影响李雪欣郭辰余婷No.4(47)收入差距、医疗保险与健康贫困的实证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证据刘宇聂荣No.4(55)——辽宁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李博周妍李子瑶No.4(64)如何应对辱虐式管理对知识型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乐观解释风格调节效应的检验王鉴忠王璇王娆娜No.5(60)乡村旅游行业中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王海弘曹宁李仲广何雨晴No.5(70)超越后城市化的首都功能区与智慧胡同罗勇No.5(81)研发投资、技术并购对装备制造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影响李亚杰李沛浓No.6(76)共享单车的商品属性与市场无效率佟苍松No.6(86)社会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金露曲秉春李盛基No.6(94)法学理论与实践论作为领域法的环境法:问题辨识与规范建构吴凯汪劲No.1(97)《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论领域法学理论在金融法学中的应用洪治纲No.1(108)—《大明律》转型的历史启示杨大春No.1(120)从部门法学到领域法学——犯罪论中“构成要件重合”的规范性、机能性分析〔日〕高桥则夫No.2(1)产业法之政策法源考—基于产业政策与产业法的关联性分析曹书陈婉玲No.2(106)——“危害最小化”的治毒政策及其借鉴意义王晓晓No.2(118)“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多式联运承运人责任形式研究李璐玲张柯No.2(127)宪法性法律:党章之规范定位韩秀义闫明明No.3(93)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构建张云鹏刘琰No.3(105)审辩协同:认罪自愿性及真实性的有效保障—基于A市认罪案件审辩关系的实证分析白宇No.3(112)——人工智能时代下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的“是”与“非”张旭杨丰一No.4(75)论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定位孙杰No.4(84)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刘文强No.4(94)智慧社会语境下的网络犯罪情势及治理对策崔仕绣崔文广No.5(87)大数据时代数据网络犯罪的应对:以多重思维为视角邢志人莫治斌No.5(98)论海上交通事故类犯罪中信赖原则的适用—以船舶纵向组织分工为视角庞婧赵微No.5(108)——国际法视域下岛礁建设国际不法行为的判定邢政马明飞No.5(115)突破思想与现实的瓶颈:民营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唐晨No.6(103)地方立法中的反思理性—以G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例李明哲No.6(113)——关于加强民营经济激励型地方立法的建议张琳No.6(120)文艺理论与批评论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王向峰No.1(131)诗的意境寻求与意象创造—以《诗经·蒹葭》为例王充闾No.1(139)——李仲元自书诗“多模态话语”的艺术建构刘萱No.1(146)动之为风律则为格:西论中化的中国文论主体性高楠扈航No.2(133)颠覆与再造:东北城市媒介形象的现代性构建冯露No.2(142)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建构、困境与突围王百娣赵凌河No.2(148)《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论京剧中的反观式美学意象胡胜柳逢霖No.2(157)时代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呼唤—关于现实主义文学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思考——王纯菲崔桂武No.4(104)自我与他者之间:谈五四时期中俄文学上的“相似性”张立军王丽云No.4(110)从美的表象到美的实践—维尔默审美表象辩证法思想探微孙琳琼刘子飞No.4(117)——现代传媒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排名与热点分析(2015-2017)吴应辉郭晶No.3(124)俄罗斯汉语传播与中俄经贸合作相关性研究李宝贵于芳No.3(134)东南亚语言教学三元架构的形成与华文教学发展韩晓明No.3(143)战火中的旧上海芳华与媒介呈现—以“孤岛”时期《申报》电影广告为中心洪长晖No.5(12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媒制度变迁动力研究卞地诗李兆友No.5(134)新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功用张凌霄No.5(140)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苏敏喻国明No.6(127)——瞿秋白与葛兰西:文艺意识形态人民观共振性分析吴晓璇韩春虎No.6(142)边地生存图谱的描绘与文学精神的表达—论新世纪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创作康艳No.6(149)——国际经济与政治“一带一路”的理论本质是经济一体化谢来辉No.1(153)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钮维敢孙超No.1(163)中日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与合作刘洪钟丁文喻No.1(172)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背景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谢晓光程新波No.1(184)试析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成本强加”战略谢斌李建京No.3(151)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发展历程、演进特征与实质刘勃然魏秀明No.3(159)美国医改举步维艰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任丽娜No.3(168)《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试论20世纪初朝鲜人移民夏威夷之动因马德义No.3(177)中国中亚研究70年:成就与问题孙壮志No.5(1)“一带一路”建设与中非合作:互构进程、合作路径及关注重点赵晨光No.5(145)华盛顿总统早期治国理念探研—以美国联邦政府平定“威士忌叛乱”为观察视角石庆环李俊霖No.5(155)——突尼斯复兴运动党转型原因与前景展望王光远张洪舰No.5(165)史学传承与资鉴《周礼》“天府”再说丁海斌谢宇欣No.2(164)民国初期奉天省破解财政困境的考察裴艳No.2(171)20世纪初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贸易之探讨—基于瑷珲海关视域下张军费驰No.2(179)——安史之乱前幽州节度使中的西北旧将刘子凡No.4(126)论中国近代长途运输业的发轫—以张库大道贸易兴衰为例任君宇No.4(132)——从20世纪初之《泰东日报》看孙中山思想在东北的传播陈秋旭刘景岚No.4(141)皇帝的砚台:清代前期“宫作砚”的几个问题陈锋No.6(154)清代朝鲜燕行使的“西洋印象”—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赵毅孙琳No.6(170)——旅行救国:民国学人对旅行事业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从《旅行杂志》的视角评说周博韩宾娜No.6(177)——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统筹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周浩波No.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谢晓娟杨颖颖No.2(187)“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张琦No.2(195)清代盛京教育论纲周浩波高扬No.4(151)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郭长义No.4(161)基于权威接受理论的教师权威内涵研究李娜No.4(170)基于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研究生导生关系建构研究秦莹屈晓婷No.5(174)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价值观的融合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张天华No.5(179)。

财政学论文题目与选题

财政学论文题目与选题

财政学论文题目与选题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该专业的论文写作要求严格,在论文选题上不仅要体现出实用性,还要有超前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财政学论文题目与选题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财政学论文题目1、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2、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经济学路径3、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5、关于中国财政学发展方向的思考6、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综述7、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研究综述8、GPA主要成员政府采购制度和法律规制探析9、物业税的静态一般均衡影响分析10、财政学基础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12、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13、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研究14、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15、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16、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17、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及特点18、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19、日本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吗?20、中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21、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分析22、试论清代内蒙古蒙旗财政的类型与特点23、转移支付制度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4、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25、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研究26、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27、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28、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29、论教育的双重外部性效应--兼论我国基础教育投资费用财政支付主体的确定30、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面临严峻挑战31、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困境的治理之道32、北宋时期的钱荒与政府购买制度33、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34、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35、清季鸦片厘金税率沿革述略36、高等教育财政的课题--向保证教育质量的财政转变37、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38、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初探39、预算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探讨40、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41、构建政府宏观农业投入机制的思考42、政府规模和财政分权、集权的适宜度43、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研究44、国外环境税实践及其启示45、我国水污染费改税:国外经验与制度构想46、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47、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8、财税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49、资源税改革对新疆地区的影响分析50、水资源税收制度构想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市政府投融资研究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2、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3、我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4、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5、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与透明度问题研究6、财政分权与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研究7、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8、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9、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研究10、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11、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12、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水平研究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14、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研究15、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16、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7、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18、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19、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20、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21、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22、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研究23、农村公共品供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研究24、经济强县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研究25、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26、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27、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28、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29、县级政府财政收支自主性研究30、日本财政赤字的经济分析31、财政政策的周期性及有效性研究32、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政策研究3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34、调控型公共财政论35、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及其资金效率研究3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研究37、公共财政预算项目评审方法研究38、财政预算支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39、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40、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改革研究41、中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评价研究42、中国民生问题的财政投入研究43、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44、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财政补偿研究4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论文报告: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提高城市化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财政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的机制设计和效果评估等角度,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应对策略。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指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人口在城镇间更加自由、平等地流动,以期实现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鉴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7.4%,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70%左右,这预示着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将呈现世界罕见的规模和速度。

因此,新型城镇化是适应中国城市化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财政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财政问题逐渐浮现。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财力的支持要求巨大。

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公共服务设施等,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保护问题。

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保障农民的权益,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土地转移、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的机制设计为了有效地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财政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应该围绕着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主要的手段包括:(一)建立投融资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以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协调推进,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作用,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建立统一的投资和财政支持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

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效率。

(二)健全土地制度。

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必须在土地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改革。

民生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民生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Study on Factors Which Affecting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作者: 刘德吉[1]
作者机构: [1]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上海200237
出版物刊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7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公共服务;财政分权;政府规模;政府间竞争;社会性支出
摘要: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不足是当前中国民生类公共服务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转移支付、政府规模和竞争等因素对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的影响。

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以GDP为基础的官员考核模式及其引致的政府间竞争诱使地方政府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向增长效应明显的经济建设领域,明显挤压了民生类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

此外,政府规模、转移支付制度等也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比重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Vol.4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8──────────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17178) 收稿日期:2017-09-28 修回日期:2017-10-25 作者简介:王俊超(1991-),男,福建晋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管理。

-126-公共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王俊超(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摘 要:基于200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公共财政支出总额变量及结构变量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得到无论是公共财政支出变量总额还是结构变量都能显著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结论。

不过也存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各项目比重失衡等问题值得探讨。

对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新型城镇化;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1-0126-07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1.025The Impact of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on New Urbanization:A Research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Based on Provincial LevelWANG Jun-cha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299,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7 to 2015, the influences of total public expenditure variables and structural variables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studied.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both of them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hether it is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c expenditure or structural variable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structure. It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Key Words: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new urbanization; panel data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述评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必由之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绝佳驱动力,还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民生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关规定正式推行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了有效推进,不过当前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城镇化质量过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缓的问题。

因此,政府财政支出依旧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1]。

而如何有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度,做到公共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协调、健康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与学界十分重视的课题。

城镇化主要是农村人口逐渐涌向城市,二、三产业逐渐集聚于城镇的过程[2]。

由此可知,人口迁移及产业集聚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动力来源。

(一)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当国家经济发展成熟之时,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将倾向于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类支出,而非以往的基础建设类。

著名学者瓦格纳认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到一定高度势必会使得市场关系王俊超:公共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127-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行使相应的手段进行必要的调控。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应地,他们对于民生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的需求程度也将逐渐升高,所以政府也应相应地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来实现公共产品以及服务的有效供给[3]。

赵丽采用200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财政支出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公共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和城镇建设水平都会对城镇化进程产生明显的正相关影响的结论[4]。

(二)公共财政支出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汤韵、梁若冰使用人口迁移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省际居民迁移与地方公共财政支的相关性,提出在不同时期其对迁入、迁出地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5]。

张丽、吕康银等则更深入的得出卫生、文教和社会保障支出,相较于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来说,对于人口迁移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6]。

方大春、杨义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研究了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人口迁移的相关性情况,得出基于区域视角而言中、西部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城乡迁移出现正效应影响,而对于东部地区则出现抑制影响;基于类别视角而言城市文化服务、医疗、卫生与公共产品供给对于城乡人口迁移产生正效应影响,对于交通基础设施产生负效应影响,而对于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缺乏显著性[7]。

(三)公共财政支出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 张望借鉴前人的理论模型,并在其中增加了公共服务加以延伸,重点对于公共服务、产业集聚及地区差异三者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得出若满足公共服务设施完备、运输成本较低、当地收入水平较高的条件将会加快当地产业集聚场面的形成步伐,而当人力资本出现明显优势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够有效的缩减地区发展差距[8]。

踪家峰、朱佳佳建构了家庭、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新经济地理模型,解剖了生产型公共财政支出影响产业集聚的特征,得出生产性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地区产业集聚的“挤出”效应与“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影响的结论[9]。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己有研究更多的是体现在公共财政和城镇化的双向关系的研究,鲜有针对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城镇化单向影响的研究分析。

二是公共财政支出、城镇化发展水平量化变量较少或过于单一,其测度效果欠缺全面性。

因此,该课题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二、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现状分析(一)公共财政总支出与人口城镇化率的基本情况表1 2001-2015年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与人口城镇化率的基本情况 公共财政支出 人口城镇化率 年份数值/亿元增长率/%数值/%增长率2000 10 366.65 —36.22 —2001 13 134.56 26.70 37.66 3.98 2002 15 281.45 16.35 39.09 3.80 2003 17 229.85 12.75 40.53 3.68 2004 20 592.81 19.52 41.76 3.03 2005 25 154.31 22.15 42.99 2.95 2006 30 431.33 20.98 44.34 3.15 2007 38 339.29 25.99 45.89 3.49 2008 49 248.49 28.45 46.99 2.40 2009 61 044.14 23.95 48.34 2.87 2010 73 884.43 21.03 49.95 3.33 2011 92 733.68 25.51 51.27 2.64 2012 107 188.3415.59 52.57 2.54 2013 119 740.3411.71 53.73 2.21 2014 129 215.497.91 54.77 1.94 2015 150 335.6216.3456.10 2.43由表1可知,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由2001年13 134.56亿元飞涨至2015年的150 335.62亿元。

公共财政总支出增长率由2001年26.70%下降至2015年的16.34%,年均增长率高至19.66%。

2008年,财政总支出较上一年增加了10 909.2亿元,财政总支出增长率高达到28.45%,达到15年中的顶峰。

2001-2015年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从37.66%增加至56.10%,在这15年期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水平提升了18.44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率增长速率下降了 1.55个百分点,而2001年的3.98%达到15年间的峰值。

由此可知,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和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上涨,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128-但是增长率却都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在2011年实现50%的历史性突破,这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口数首次多于农村居民的历史性时刻,表明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踏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各省、市、自治区公共财政支出与人口城镇化率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不过公共财政总支出各省区域间存有较大差异。

各省公共财政总支出数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6年的地方财政支出变量,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提供2015年全国各地区财政支出分布图(图1)。

图1 各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出与城镇化率基本情况由图1可知,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澳门、香港、台湾)公共财政支出总额中,各地区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存有显著差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

公共财政支出高于6 132.84亿元的包括以下8个省(市):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河南、浙江、上海、湖北,其公共财政支出金额分别为12 827.8亿元、9 687.58亿元、8 250.01亿元、7 497.51亿元、6 799.35亿元、6 645.98亿元、6 191.56亿元和6 132.84亿元。

在这8个省(市)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都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除此之外的四川、河南、湖北都是2015年我国GDP 排名前十的省区。

公共财政支出总额在4 376.06亿元和6 132.84亿元之间包括以下8个省份:北京、湖南、河北、安徽、云南、辽宁、江西和陕西。

公共财政支出总额在3 422.97亿元和4 376.06亿元之间包括以下8个省份:内蒙古、广西、黑龙江、福建、贵州、新疆、重庆和山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