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大美语文论文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d8b0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5.png)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相关推荐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利用多媒体、创设角色表演、创设语言情境等,注重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感受文章内涵,体验求知乐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多媒体创设角色表演创设语言情境教师在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强化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生活经历出发,多策并举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注重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手段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是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拨人心弦,给人强烈、丰富的美感,把听众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慰藉心灵。
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肃杀、低沉的古筝曲,让学生想象着秋风萧肃、黄叶飘落、乌云翻卷、雨大如注的场景,诗人独自拄杖,倚门远望,孤苦凄切的画面就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是播放相关视频。
在讲授《沁园春·雪》时,可以播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斗志昂扬的画面。
学生从回顾历史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在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更容易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产生深切的体会。
二、注重创设角色表演,营造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要立足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一是创设生活情境。
一些本章离学生生活较远,直观很难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情。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83114ea8956bec0975e383.png)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不乏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具备以下特点:1. 情境生活化。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因此,首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其次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 情境形象化。
形象化的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 情境感染化。
情绪、情感是可以“传染”的,具有情感性的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之与作者、老师达到共鸣。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创设情境的方式要“因文而异”,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具体课型具体分析,具体环节具体分析。
1. 从文章性质来确定创设情境的方式。
写景、状物的文章靠语言描述都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体会,尤其是离我们较远、较生疏的景或物,更何况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几乎没走出去过,视野比较狭窄。
这样教学的基础就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
叙事、故事性的文章需要感悟体会,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2c7cb0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a.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情境创设做出了要求,一线教师也注意到了情境创设的优势,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课堂也变得更好看、更丰富。
但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创设情境?是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有价值?这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和“有价值的情境”呢?一、情境是为“学”服务的。
首先,要认清情境创设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的角色。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即帮助学生从当前的位置达到目标位置,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达到目标位置的路径。
情境创设是众多路径之一,因此始终不能离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根本。
其次,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情境?能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达成发展目标的情境就是有价值的情境。
围绕““学生”服务的有价值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把握以下原则。
1.情境要围绕课堂目标创设。
一堂高质量的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确认课程教学目标,包含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全体学生应当有什么程度的发展、什么样的环节和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情境也要围绕课堂目标来创设。
严谨来说,任何一堂课的目标都与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相关联,在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背景下,更应当结合单元整体的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学生完成这个单元学习后应当有的发展水平,确认情境在什么阶段创设、针对学生的什么发展目标等关键点。
2.情境创设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区别于第一条的课堂目标,这里提出的““最终发展”不仅指某一课所完成的任务或者要求,而是指小学语文学科框架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不同学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不同的方面和程度深浅,因此,短期的某个学期、某个单元甚至某堂课都应当是培养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教师的情境创设要考虑该学段学生成长的最终发展目标,呈现出符合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例如,小学低段的情境创设趣味性更强、更直接、画面感更强;小学高段的情境创设则可以结合部分社会现象,适当具备一些思辨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80d9d4d15abe23482f4d09.png)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摘要: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迭。
”志即感。
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55-001因此,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式情境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
问题隋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比如在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写马克思的逝世时,为什么不用“停止了呼吸”,而用“停止了思想”?”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原因。
于是,教师可以抓住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创设良好语文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论文
![创设良好语文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4edb234b73f242336c5f3a.png)
创设良好语文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精心设计,潜心研究,就会创设浓郁的班级语文环境,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
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使教学跳出课堂和课本的圈子,并且紧密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可以促进班集体建设,形成优良的班风,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使教学跳出课堂和课本的圈子,并且紧密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可以促进班集体建设,形成优良的班风,真可谓一举多得。
下面介绍本人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想法,以见教于同行。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过去,一直是满堂灌,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
尽管老师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
可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
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尝试了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
每半学期征集一次、评选一次、张贴一次。
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3b9fc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相关推荐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课堂情境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 给小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容量, 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 便于小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 帮助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情景视频, 让学生观看老班长牺牲时的具体场景, 笔者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旁白, 用抒情的语言讲述老班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随着视频情节的深入, 学生无不动容, 甚至有学生当场流下了热泪。
可见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 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2. 巧用课堂小故事创设课堂情境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对故事的爱好, 巧用柯达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 在小故事中巧妙的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内容故事化, 将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出来, 从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口语化的、故事化的叙述方式[1]。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关上书本, 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来。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用了故事法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先关上书本, 笔者开始为学生讲述圆明园的故事,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圆明园的精美和华丽, 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后, 笔者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去圆明园游玩?”当学生纷纷表示非常渴望去圆明园游玩时, 笔者话锋一转, 向学生讲述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残忍的毁灭圆明园的罪行, 学生的情感被极大的激发起来, 从而创设出了非常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6308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f.png)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导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以下这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论文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篇1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師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语文教学美不胜收的一面。
下面,本文从渲染音乐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图片情境、设计留白情境等几个方面切入,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效创设情境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图片情境情境教学法具有寓教于乐、引发共鸣、生动有趣的特点。
把这一方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这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这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高效的学习效果。
下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四种教学情境。
分别是:音乐情境、问题情境、图片情境、留白情境。
这几种情境各有各的特色,共同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渲染音乐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教学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渲染一种音乐情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利用音乐情境这一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父爱,教师就创设了音乐情境。
在创设这一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父亲》这首歌曲。
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还有无限的感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988ee76294dd88d0d26b52.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呈现了多样化,情景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刘思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文章都有自身的情感因素。
创设情境教学是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的有效办法。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沟通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再现给学生,转化为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情境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促进主动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寓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与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教学口语交际课《秋天的快乐》,我布置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对秋天的野外景物有了一定认识。
课堂上我还给学生播放课件“秋天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秋天野外的情景,秋天里,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摘果子、看红叶,和小伙伴去放风筝、捉蛐蛐……创设了直观场景,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和说的内容。
师:在金秋时节你做了那些事情呢?从这些事情中你感受到快乐吗?可以告诉给大家吗?生:我看到了漫山的红叶,我拾起一片红叶,夹在我的书本里,秋天就在我身边。
生:我看到了金黄的稻穗,我知道了,秋天的颜色是黄色的。
生:我捉到了蛐蛐,看蛐蛐打斗,我心里十分开心。
生:我和妈妈一起割稻谷,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出这么多自己在金秋时节所见所闻和感受,秋天不仅美丽,还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教师充分挖掘了语文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寻觅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语文。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e2358ae53a580217fcfe0e.png)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以情燃情虽说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较简单,但其中也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
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
要报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联系。
比如在《陈毅探母》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母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孩子们难以体会。
因此,在教学中,讲到陈毅为母亲洗衣、谈家常时,我向孩子们讲述了我的父母对我的关心,以及我是怎么做的。
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母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站起来讲一讲自己的父母。
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
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去。
比如在《练习7》中学习字词句部分是一项有关拟声词的综合练习。
因为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因此。
在教学时我处处创设情境,让学生欣欣然走进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
可以亮开嗓门学学动物的叫声,说说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自然中还曾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以生活的回想展现情境,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采拮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9091fb482fb4daa48d4ba7.png)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概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一线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利用熟练的执教技能,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拓展语文教学空间,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文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语文教学中描述的情境、事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生活与场景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并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当然,情境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要注重活动设计性,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生活的乐园,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的知识积累。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应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将其当做教学道具,积极引导学生对周边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并认真体验生活,将语文知识应用在对周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描述中,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珍珠鸟》教学中,根据文章中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鸟的中各种特征等进行联想,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悟文本内容的用词、描绘技法等,并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并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会更加原意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学习能力。
一、开发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开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革新,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开展,一味地追求成绩,或者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忽视学生的革新,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是孩童的天真被都忽视。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能充分唤醒学生的本真,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放飞身心,并在活跃状态下激发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论文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8807678e9951e79a892709.png)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论文[内容摘要]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衷地喜欢语文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课文的精彩情境,积极地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和小组语文活动,实现课文讲解与动态视频的相互交融,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独特之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画面;创造力一、创设情境对语文学习的益处(一)画面感强,有利于掌握知识创设情境,即将原本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用更形象的载体来呈现,诸如多媒体、各种各样的活动等。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便于吸收和掌握知识。
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喜欢画面感强、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所以创设情境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在创设的情境中,直观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充分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小学生而言,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其包含的知识量也很有限,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对于课文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信息,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设情境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更多的画面,久而久之,这些画面就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积淀,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通过多媒体展现课文精彩画面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把学生带进文中所处的时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融入作品中,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例如,课文《爬山虎的脚》,由于课文更侧重于介绍对爬山虎脚的认识,属科普性的文章,因此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c2cc203169a4517723a3ac.png)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情境创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师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营造开启学生心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内容及其所传达的知、情、意真切生动地印入学生头脑中。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一、身临其境,激发共鸣语文课文中的描写对象,涉及方方面面,表现也各具情态,而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对有些对象理解不深刻,回答问题常感无言以对。
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局外人,做旁观者,自然轻松自在,但很难体会到对象的喜怒哀乐之情,很难理解对象的内涵意境,即使有所体会、有所理解,也往往是肤浅的。
这时,如果创设相关人物所处的情境,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味,“卡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魏书生老师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在教《核舟记》时,他这样问学生:“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一时回答不出,便急忙看书。
书_l面这样写道:“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于是,魏老师就请同学们用纸叠出一个这样大的模型。
大家叠出像半支粉笔那么大,高还不及粉笔直径的形状。
他接着又说:“请同学们在上面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便非常认真地画了起来,虽几经努力,但还是失败了。
不过没关系,魏老师并非真的要为难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连手画都这么难,更何况在核舟上面刀刻呢!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自然会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而折服,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的内容之中了,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二、模拟场景,诵读入境这种教法一般运用于有具体细节描写的文章中。
某教师曾成功地运用“模拟场景”摸索出了背诵古文的方法。
在文言文《口技》一课中,第一段有“抚尺一下,满坐寂景,无敢哗者”。
教师在检查这一段的背诵时,将黑板擦往桌上一拍,说;“从这里开始背。
”于是,全班齐声背诵这一段。
在第二段中,有几句侧面描写:“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面、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1453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d.png)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情境创设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1. 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1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情境创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不仅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1.3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2.1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蓝本,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材料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例如,通过模拟社交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与沟通。
2.2 基于文学创作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引发学生对情节、人物和语言的思考,进而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后,组织学生进行情景 reenactment,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2.3 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例如,教师提出一个语文难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最终给出自己的解答和观点。
3.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施步骤3.1 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设计相关的情境。
3.2 选择适当的情境和材料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材料,确保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相符合。
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大美语文
![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大美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d7a8932cc58bd63086bd10.png)
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大美语文作者:杨瑞刚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22期[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通过对语文情境教学导入艺术、朗读、谐师生关系,多媒体手段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试图梳理出有效的情境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实效性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探索了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而且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认识的新思路。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
情境创设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否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境,对于改进初中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一、利用导入艺术来创设良好情境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科学合理的导人新课是一门重要艺术,因为良好的导入能够促生出特点的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青少年阶段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语文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兴趣。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如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
最后教师导人:“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写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
”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佳境。
二、运用朗读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把无声的文字转化味有声的语言,将课文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内心感受通过美读这种朗读方式再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对课文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有更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 (2).doc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 (2).doc](https://img.taocdn.com/s3/m/6ab94f820b4c2e3f5627635e.png)
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的而且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且广阔的空间。
一、导入激情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开头,能否吸引人,就看这开场白能不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
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触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之中获得知识。
如教学《雾凇》这篇课文,由于雾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景象,学生对它的了解很少,要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文,首先就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吉林那银色的世界,欣赏雾凇的奇特和美丽。
”当看到学生们好奇的目光时,我知道这一番优美的描述已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又紧接着问:“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播放了课前搜集制作好的雾凇视频,并配以生动的描述。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就跟着教师走进了美丽的吉林。
可见,创设情境的导入能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二、品读动情教师通过课文所要传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做人的道理等。
创设恰当的情境对学生品读、体味课文的深层内涵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只要能敏锐地捕捉到情感的浪花在学生的心中涌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就能使涌起的情感浪花得到深化而盛开。
如教学《桂花雨》第5小节时,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注重教学情景创设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注重教学情景创设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e27c4e50195f312b3169a5e2.png)
注重教学情景创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过于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更不会生出高效,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愉快轻松地接受一切。
而课堂的这种课堂气氛要靠教师的烘托,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
语文教学亦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
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浅述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起始和结束环节教学情景的创设无精打彩的教师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课的起始便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初中教材中《乡愁》描写的是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之情。
这对从未远离故乡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体验和理解这种感情。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景:在引出课题之前,先播放了一手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师生同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对歌词里流露出的对祖国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深有感触,沉浸在充满浓浓的怀念之情的氛围之中,在学生们正热情高涨的时刻引入了对诗人于光中所作的《乡愁》的学习。
接着这位教师又播放起了一段“二泉韵乐”,在幽雅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教师开始了饱含激情的范读,再现了诗人的感情。
这位教师用幽雅的旋律和适宜悦耳的音质创设出与作品内容相宜的教学情景,用优美的音色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台湾回归祖国大陆的期盼之情。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9a77445b48d7c1c708a14554.png)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
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
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
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节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
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
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文。
浅谈语文新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语文新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8e20c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d.png)
浅谈语文新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浅谈语文新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认识起源与动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识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资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探索、思考、发现。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情境易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起着提示形象,渲染气氛的作用,引起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可怜的倾听者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的参与者,从而还给学生一个有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充当学习语文的主人角色,自主地学习语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源动力,而人的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自己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
它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于是,我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上鲁迅的《风筝》一课时,我让学生讲述自己以前自制玩具的过程或讲述自己做玩具被家人阻止的故事导入。
学生都能讲出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一篇看似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顿时变得生动而富有活力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大美语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通过对语文情境教学导入艺术、朗读、谐师生关系,多媒体手段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试图梳理出有效的情境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实效性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探索了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而且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认识的新思路。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
情境创设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否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境,对于改进初中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一、利用导入艺术来创设良好情境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科学合理的导人新课是一门重要艺术,因为良好的导入能够促生出特点的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青少年阶段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语文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兴趣。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如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
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
最后教师导人:“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写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
”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佳境。
二、运用朗读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
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把无声的文字转化味有声的语言,将课文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内心感受通过美读这种朗读方式再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对课文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有更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
通过激情的朗读能使学生在体验课文时忘却自我,融人到作品创设的情境中去,去品味和体会文中丰富而深厚的感情,实现学生自我情操、修养的升华。
课堂上的朗读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两种方式,教师的范读要注意用不同的朗读风格,营造出多种不用风格的氛围,要把握将文本中动人的情感和景色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能从教师范读的语言表现、情感流露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朗读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从而使学生通过真情感悟独特的阅读情境。
例如:《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一篇感情真挚、丰富的散文,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
可以将珍珠鸟由怕人胆小到胆大与主人亲近的情态变成学生自身能够感知的情境来深入体会,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美的情操陶冶。
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情境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表达心理感受的机会,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的发言,不要草率的指责,以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致使学生抵制与教师交流,产生厌学情绪。
轻松、愉快,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情境氛围的基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就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可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这门课,达到利用师生和谐关系来使情境创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由于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于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在关键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虽然对桃花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语言特点,人生阅历较浅,所以学生很难
理解。
这时借助多媒体短片模拟出具体情境,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迎刃而解。
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必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游戏是初中生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其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并在“动”的过程中创设情境。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参与创设阅读情境。
这样能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使语文阅读文本内容快速有效的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的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使其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
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我”、“孔乙已”、“客人”,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深刻的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展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情境心理学[m]上海
[2]管新献创设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