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税收概论(财政学-上海财大)
财政概论与税收概论
4、国有企业财务――国家财政体系 的基础。
1.2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及其对 社会其他资源流向的引导,最终形成 一定的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功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是指财政利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各分配 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收入 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 是指运用财政政策和收支分配手 段,对宏观经济加以调控,达到 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3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一、社会再生产中的财政 (一)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二)财政分配与交换的关系 (三)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
(一)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 (二)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 财政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处于主
财政与税收
南航大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晓明 2002.11.
第一章 财政概论
1.1 财政及其特征 1.2 财政的职能 1.3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1.1 财政及其特征
一、从财政现象认识财政概念 • 财政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并通过
其收支来决定收入分配和资源配 置。 二、从财政特征认识财政概念 (一)财政一般特征 1、财政分配以国家为主体。
(二)维持性支出的数量界限 1、消费维持性支出的最低限=前期消费
支出量+政府增加服务所必须增加的消 费性支出。 2、积累维持性支出的最低限 (1)非生产性支出=前期量+本期增加量 (2)生产性支出=社会投资增量 - 企业、 个人投资增量
(三)发展性支出的数量界限 发展性支出的最大量=财政支出总量
2、财政分配以社会剩余产品价值为 主要对象。
财政学计算题
财政学计算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第四章政府与消费假定一个社会由A、B、C三人组成,三人对某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A=-0.5Q + 50,PB = -2Q + 200,PC= -10Q + 1000,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P= 250。
(1)写出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函数式。
(2)符合帕累托有效配置的公共提供量应为多少?(3)若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多少单位税额?(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得益或损失。
提示:(1)对该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三人各自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P=PA +PB+PC=-12.5Q+1250(2)与供给曲线即边际成本曲线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得Q。
(3)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税额应等于各自在该消费量水平上愿意支付的价格,这可通过各自的需求函数求得。
第十二章税收概论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他们有相同的收入效用函数,U=-0.005Y2+100Y,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
如果政府要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元的税,根据均等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说原则计算甲乙两人各应承担的税额。
提示:设甲应承担的税额为x,乙为1000-x,最小牺牲说原则要求两人税后收入相等,也即税后收入的边际效用相等,以此来构造方程。
效用函数对收入求导即为边际效用函数。
第十三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假定某产品市场的边际效用曲线为P=-0.5Q+100,边际成本曲线为P=2.0Q+5,现向该产品征收金额为1元的定额税,分别计算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条件下政府能取得的税收收入以及消费者与生产者所承担的税负比例。
提示:(1)竞争市场:先求出税前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再求出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政府的税收等于税后均衡产量乘以单位产量中的含税额(1元),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比例为税后价格与税前价格之差,即价格增量,生产者承担的税负为单位产量含税额与价格增量之差。
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税收筹划教材
每年避税300亿 解读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招数四:钻税法漏洞是外企避税的另一个途径。
中国的税法并不完善,税法难免有许多漏洞,为企业的避税提供了 空间。如现在,中国对消费税是按照出厂价进行征收。因此,一些 厂家便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用较低的出厂价把产品卖给销售公司, 这样便可避税以增加利润。
招数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招数六:增加工资发放的次数
10
合理避税的产生原因
二、避税产生的外部原因 1.就国内避税而,税法缺陷表现如下:
税收的地区差别 税收的部门、行业差别 纳税主体之间税收待遇的差别 2.国际避税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 各国税制的差别 跨国纳税人承受较重的税负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矛盾。 给予跨国投资者优惠待遇 税收协定内容不同 税收征管的漏洞和税收征管人员素质不高
为300亿元。换句话说,跨国企业避税在我国一年便高达300亿元,这约相 当于去年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十分之一。这还仅仅是跨国企业避税,若加上 内资企业的避税,数字将会十分惊人。 300亿元如何算出?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反避税工作处处长苏晓鲁进 一步解释说,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 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 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赢利是可 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抽样调查,三分之一的亏损外企是由于经营不善等 客观原因造成的,而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实质上是虚亏实赢。 照此推算,我国每年光外企所得税流失便达200亿元左右。
8
合理避税产生的客观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税负轻重水平 税率高低水平 税法的详细条文 课税对象的叠叉性
财政学计算题
第四章政府与消费假定一个社会由A、B、C三人组成,三人对某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 A= -0.5Q + 50,P B= -2Q + 200,P C = -10Q + 1000,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P = 250。
(1)写出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函数式。
(2)符合帕累托有效配置的公共提供量应为多少?(3)若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多少单位税额?(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 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得益或损失。
提示:(1)对该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三人各自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P=P A+P B+P C =-12.5Q+1250 (2)与供给曲线即边际成本曲线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得Q。
(3)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税额应等于各自在该消费量水平上愿意支付的价格,这可通过各自的需求函数求得。
第十二章税收概论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他们有相同的收入效用函数,U=-0.005Y2+100Y,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
如果政府要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元的税,根据均等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说原则计算甲乙两人各应承担的税额。
提示:设甲应承担的税额为x,乙为1000-x,最小牺牲说原则要求两人税后收入相等,也即税后收入的边际效用相等,以此来构造方程。
效用函数对收入求导即为边际效用函数。
第十三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假定某产品市场的边际效用曲线为P=-0.5Q+100,边际成本曲线为P=2.0Q+5,现向该产品征收金额为1元的定额税,分别计算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条件下政府能取得的税收收入以及消费者与生产者所承担的税负比例。
提示:(1)竞争市场:先求出税前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再求出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政府的税收等于税后均衡产量乘以单位产量中的含税额(1元),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比例为税后价格与税前价格之差,即价格增量,生产者承担的税负为单位产量含税额与价格增量之差。
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2015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章税收概述1、掌握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2、税收产生的条件(一)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二)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1)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2)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3、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确定性(固定性)4、税收存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有两种方式: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
(2)社会活动的两中形式:私人事物和公共事物。
(3)国家取得资源的最佳方式是税收。
第二章税制要素和税制结构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是税款的直接承担者。
在税款可以转嫁出去的情况下,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
2、扣缴义务人——是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法中设置扣缴义务人的目的主要在于源泉控制,便于征管。
3、税率的基本形式(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4、运用定义法和速算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法的公式为: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5、税收的各种分类和税制结构按税收缴纳的形式分类:(1)力役税(2)实物税(3)货币税按计税依据(税收计算标准)分类:(1)从价税(2)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1)价内税(2)价外税税收收入归属分类:(1)中央税(2)地方税(3)共享税按征税对象分类:(1)商品和劳务税(2)所得税(3)财产税(4)资源税(5)行为税第三章税收负担1、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国家在一定时期年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是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
2、国民生产总值。
税收概论笔记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论述1.定义: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标准,对部分社会经济资源的集中性、强制性分配。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财政职能地位:基本职能税收占财政收入95%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规范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税收概论----课税的种类(课税对象分)
5、资源税--特点
• (三)实行源泉课征 • 不论采掘或生产单位是否属于独立核 算,资源税均规定在采掘或生产地源泉控 制征收,这样既照顾了采掘地的利益,又 避免了税款的流失。这与其他税种由独立 核算的单位统一缴纳不同。
流转税
• 作用: • 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 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特
第一,以商品生产、交换和提供商业性劳 务为征税前提,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 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 也包括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既对国内商 品征税,也对进出口的商品征税,税源比 较充足。 第二,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 作为计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国家能够及 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点
第三,一般具有间接税的性质,特别是在从 价征税的情况下,税收与价格的密切相关, 便于国家通过征税体现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第四,同有些税类相比,流转税在计算征收 上较为简便易行,也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2、 所得税
定义: 所得税亦称收益税,是指以各种所得 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包括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资本收益税等.
2、 所得税--特点
• 2)税负不易转嫁。 • 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最终收 益,纳税人一般就是负税人,因而可以直 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 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 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企业征收所 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 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2、 所得税--特点
4、行为税
• 定义: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 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 税和筵席税都属于行为税。
1999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与税收学考研真题解析版
1999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与税收学考研真题说明∶本次考试可使用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1.公共选择2.转让定价3.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4.购买支出和转让支出5.国际避税和国际避税地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1.运用供求曲线说明超税负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图说明现金补贴比实物补贴效率损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理论主讲应如何确定公债的效率界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城市拟建造一座公园,你认为在怎样的假设条件下,该公园应采用公共提供的消费方式。
上财 财政学硕士专业课参考书
上财财政学硕士专业课参考书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硕士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本: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刘小兵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中国税制》(第五版),马海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公共预算与管理》(第二版),姜宏青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 《公债学》,吕冰洋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
5. 《中国财政史》(第三版),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6. 《综合财政管理》,张明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
此外,该专业的硕士生还需要学习《经济学原理》、《思想与方法》、《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计量学》、《金融衍生品理论与应用》、《管理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
以上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和不同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学校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上海财大税收学思考习题
上海财大税收学思考习题上海财经大学税收学思考习题第一章税收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税率计算公式中,如果随税基扩大,税率相应上升,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A. 累进税率B. 累退税率C. 平均税率D. 递增税率2.在累进税制的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的提高而上升,但平均税率()边际税率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无关于3.()的特点是税率不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A. 边际税率B. 定额税率C. 累进税率D. 比例税率4.税收产生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5.如果税收制度允许税前扣除,那么名义税率就会()实际税率A. 低于B. 高于C. 等于D. 无关于6.如果实行累进税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税率则()实际负担率A. 低于B. 高于C. 等于D. 无关于7.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
A. 税务机关B. 个人C. 国家D. 企业二、多项选择题1.税收收入的特点是()。
A. 获得的非持续性B. 形成的稳定性C. 获得的持续性D. 来源的广泛性2.国家履行其公共职能的支出,或者说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特点。
A. 非排斥性B. 非竞争性C. 竞争性D. 排斥性3.税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A. 税收的强制性B. 税收的无偿性C. 税收的公共性D. 税收的规范性4.广义的税基可分为以下几类()。
A.国民收入型B.国民消费型C.国民财富型D.以商品销售额为课税基础5.国家征税是基于()。
A.行政管理权B.财产所有权C. 公共权力D.产权6.国家取得财政收入除了征收税收以外,还有()等多种形式。
A. 发行国债B. 收费C. 上缴利润D. 以上都不对7.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的财政收入是采用了()形式。
A. 贡B. 收费C. 助D. 彻三、判断题1. 效率角度分析,累退税率由于随着收入增加而上缴的税收占收入比例下降,因此对个人增加收入起到抑制作用。
()2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以货币形式为主。
税收概论-公选课
2024/4/11
Lecture-6
20
2007年财政收入构成
财政收入种类
收入
比2006年 增长率 占财政总收
增收额
(%)
入的比重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
其中: 排污费收入 水资源费收入 教育费附加收入 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 国家留成油销售后收入
行政事业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其他收入
2024/4/11
Lecture-6
16
● 从微观税收负担结构分析
产业间税负不公:服务业税负偏重 收入阶层间税负不公:中等收入阶层税负过重
● 从税收收入使用情况分析
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宏观税负水平不对称,使纳 税人总体上产生税收负担偏重的感觉。
2024/4/11
Lecture-6
17
第一讲 税收概论
是否可以考虑修改为: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货物或者接受加
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消费进口货物的单位和 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这意味着价外显 示必须到零售环节)
2024/4/11
Lecture-6
24Βιβλιοθήκη 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课税的目的物, 即对什么征税。税制中,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 志在于征税对象不同。比如,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所 得,财产税的征税对象为财产,由于所得不同于财产, 所以,所得税不同于财产税。同时,征税对象也体现 着不同税种的课税范围。
由于观察视角或立场的差异,可能得
少
出不一样的结论。
女
还
政府的视角:宏观税负
财政学 第十三章 税收概论
❖ 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 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 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 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 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
税收要素
❖ 税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向谁 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如何征收)
指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 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
❖ 扭曲性税收(distortionary taxation)
指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
39
❖ 总额税(lump sum tax)
指的是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 变的税收。
不会产生超额负担。 一种税之所以会产生超额负担,根本原因还在于
超额累进税额
1000×5%=50 50+2000×10%=250 50+200+2000×15% =550
平均税率
5% 8.33%
11%
11
如上表所示,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0元,适用 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300元;假如应税所得 额为3 001元,适用15%的税率,应纳税额为 450.15元。这样,应税所得额只增加了1元,税 额却要增加150.15元。
❖ 税收中性原则(tax neutrality)
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 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 置状况。
❖ 税收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超 额负担(excess burden)
指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
38
❖ 中性税收(neutral taxation)
10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课件
参考资料:1.《Public Finance》,Harvey S.Rosen《财政学》,哈维.罗森著,平新乔、董勤发等译,中国人大出版社2.《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3.《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4.《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中国财经出版社*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Joseph E.Stiglitz 《政府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高强等译,春秋出版社* 《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Anthony B.Atkinson Joseph E.Stiglitz《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财政学导论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消费财政学财政支出理论政府与生产政府与分配公共选择财政收入理论税收公共定价公债财政调控理论财政体制理论第一章财政学导论一.财政学的基本课题二.政府组织体系1.公共部门2.政府部门3.公共企业部门国民经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家庭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共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部门家庭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区别(二)* 实证分析法的分类1.经验实证分析法2.理论实证分析法(1)生产技术假设:MRTS LK = - dK/dL, MRTS LK的绝对值递减,产量随要素的增减而相应增减;MRT XY = - dY/dX, MRT XY的绝对值递增.(2)消费偏好假设:MRS XY = - dY/dX, MRS XY的绝对值递减,效用随消费的增减而相应增减.(3)行为目标假设: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
K Y YL X X 二.效率(一)交换效率O A X 最优条件:MRS xy A=MRS xy B=P X/P Y(二)生产效率O X L 最优条件:MRTS X LK=MRTS Y LK=P L/P K(三)* 交换与生产效率YEHY1 B C3iD C2l C1A XX1 F 最优条件:MRT xy=MRS xy=P X/P Y三.公平(一)公平的含义1.规则公平2.起点公平3.结果公平(二)公平的衡量1.贫困指数贫困线的确定:(1)标准预算法(2)收入比例法(3)恩格尔系数法消费支出=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龚仰树
第一章
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1、基本概念 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 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缺陷——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2、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 五个方面: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 品、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二、公共物品 1、概念 公共物品——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 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二、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 ——分配、监督 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分配、监督、调节 3、市场经济时期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第三节
政府失灵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1、概念 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 率。 2、表现 (1)短缺和过剩;(2)信息不足;(3) 官僚主义;(4)缺乏市场激励;(5)政策 多变。
2、范围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公安、 防务、外交、普及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 (2)半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 事业等。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电、铁路、电力 等,基本上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共同的外部条 件。
3、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众共同需要 (2)公共物品的共同享用 (3)享用时不必直接付费(或少量付) (4)公共物品带有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 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 益或损失。 (5)来源于M
四、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1、社会部门分类 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私人部门) 2、两大部门最优资源配置原理 (1)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生产方面的边际转换率。 (2)社会无差异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
财政学全套税收原理.pptx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财政学课件:第13章 税收概论
• (三) 财产税 • 财产税(property tax)是以财产为课税对象,根据财产
的数量或价值课征的税收。对财产的课征可分为两类: • 1. 对财产持有的课税,即对一定时期内个人、家庭、
企业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进行课征。这类税收 还可视其课税对象范围的大小分为一般财产税与特殊财产 税。 • 2. 对财产转让的课税,即在财产所有权发生变更时, 对转让财产的数量或价值进行的课征。对财产转让的课征 有两种税收形式1)赠予税(gift tax)以及2)遗产税或继 承税(legacy tax or inheritance tax)。
8
• (二)税率分析 • 1.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1)名义税率就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2)
实际税率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两者区别 p.184 • 2.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是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与课税对 象的比率。边际税率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纳税人所纳税 款的变动额与课税对象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即最后一单位课税对象 所适用的税率。
7
四、 税率
• 税率(tax rate)是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在课税对象 确定之后,税率的高低决定了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
• (一)税率形式: • 1、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
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又分全额累进税 率和超额累进税率。183 • 2、比例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 3、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 如每吨盐或每辆车征多少税,它与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 般从量定额征收。
• 1. 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前者是对自然 人征收的税,后者是对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 体征税的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明政府向什 么征税。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三类:所得、商品 和财产。 (一)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 税收。根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所 得税区分为综合所得税和分类所得税两种。 1.综合所得税(general income tax)以各类 所得的总和为计税依据。 2.分类所得税(classified income tax)是按照 各种不同性质的所得分别计征的所得税。
(二) 商品流转税 商品流转税(commodity tax)是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 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1.商品流转税可根据计税依据分为周转税和增值税。1) 周转税(circulation tax)是以商品的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的税收。2)增值税(value added tax,VAT)是以商品 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2.商品流转税可根据其课税对象范围的大小分成一般 商品税和特定商品税。一般商品税(general commodity tax)是指对所有商品课征的商品流转税。 特殊商品税(specific commodity tax)是对某一类商品 进行课征的商品流转税。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本章结束 谢谢!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 财产税 财产税(property tax)是以财产为课税对象,根据财 产的数量或价值课征的税收。对财产的课征可分为两类: 1. 对财产持有的课税,即对一定时期内个人、家庭、 企业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进行课征。这类税 收还可视其课税对象范围的大小分为一般财产税与特殊 财产税。 2. 对财产转让的课税,即在财产所有权发生变更时, 对转让财产的数量或价值进行的课征。对财产转让的课 征有两种税收形式1)赠予税(gift tax)以及2)遗产税 或继承税(legacy tax or inheritance tax)。返回
五、 计税单位
计税单位就是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按照 课税对象的计税单位,税收可分为 1.从价税(ad valorem tax)以课税对象 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从量税(specific tax)以课税对象的 数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返回
六、 课税环节
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时候) 发生。根据课税环节的分布数量,税收又可划 分为单一环节的税收和多环节的税收。 1.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和收入的循环中, 只在某一个课税环节上进行课征的税收 2.多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流转或收入形成和 分配过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 征的税收。返回
3.按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1)比例税率(proportional tax rate)是对课税对象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2) 累进税率(progressive tax rate)是把课税对象按一 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 增的税率。3)累退税率(regressive tax rate)是边 际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加而递减的税率。 4.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 来定义。一种是以税率的性质来定义,另一种标准是 以纳税人所承担的税额与其收入的比例关系来定义。 返回
一、 税收的效率原则
二、 税收的公平原则 返回
一、 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 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 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税收的充分与否取决于它是否能最大限度 地改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效 率。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 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 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四、 税率
税率(tax rate)是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在 课税对象确定之后,税率的高低决定了纳税人 应纳税额的大小。 1.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1)名义税率就是税 法上规定的税率。2)实际税率是指纳税人实际 缴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 2.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是纳税人缴 纳的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边际税率是指随 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纳税人所纳税款的变 动额与课税对象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即最后一 单位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
返回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 课税主体
课税主体有法律上的主体与经济上的主体之分。法律 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 然人或法人,也称纳税人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收可 分为以下两类: 1. 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前者是对自 然人征收的税,后者是对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 济实体征税的税。 2. 买方税与卖方税。卖方税是指纳税人在交易过 程中处于出售方地位的税收。买方税是指在交易过程 中纳税人处于购买者地位上的税收。 返回
七、 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整个税收制度的总体结构,它表明各类税收 在整个税收中的相对地位。以课税对象的分类来考察税 制结构,可以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两个基本类型。 1.单一税制是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2.复合税制是多种税收并存的税制结构。复合税制又 可分为三种: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二是 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三是以所得税和流转税 并重的复合税制。返回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的分类
税收制度由各种税收要素构成,税收要素的具体规定决定 了税收的具体形式。税收要素指的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 本因素,它说明谁征税,向谁征,征多少以及如何征。
一、 三、 五、 七、
课税权主体 课税对象 计税单位 税制结构
返回
二、 课税主体 四、 税率 六、 课税环节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 课税权主体
课税权主体是指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政府及其 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按课税权主体的不同,税收 可划分为以下两类: 1.本国税与外国税。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课税权主体, 但一国的课税权在客观上受该国政治权力所能达到的范 围的制约。以地域作为课税权行使范围被称为属地原则, 以人员作为课税权行使范围被称为属人原则。 2.中央税与地方税。中央税是以中央政府为课税权主 体的税收。一般指由中央立法,中央税务机关进行管理, 为中央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来源的税收。地方税是以地方 各级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地方政府立法,由 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地方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来源。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亚当· 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与最少征收费。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第一,财政收入原则。税收应能取得充分收入, 且有弹性。第二,国民经济原则。选择适当的税源与税种。第三, 社会公正原则。税收应普通、平等。第四,税务行政原则。税收要 确实,征收费用最少,且便利纳税人。
(二) 能力原则 1.客观说:应以能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来作 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在采用怎样的指标为衡量标准 上有三种主要看法:1)以收入作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 的指标,2)以消费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3)以 财产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 2.主观说:应以各人的福利来作为衡量支付能力的标 准。所谓福利就是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主观 说为纵向公平提出了理论依据。对于该如何对待不同境 况的人主观说有三种主要观点:1)均等牺牲(equal sacrifice):每个人因税收而造成的福利损失应该相等。 2)比例牺牲(proportional sacrifice):每个人因税收而 造成的福利损失应与其税前的福利成同一比例。3)最 小牺牲(minimum sacrifice):各人因税收而造成的福利 损失之和应该最小化。 返回
Shanghai University 税收概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十三章 税收概论
引子 本章主题 本章阐述税收制度的要素,并由这些要素 展开税收的分类。简要介绍税收的一般原 则。 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的分类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二) 节约与便利 1.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征管 成本; 2.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 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3.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 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 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三) 中性与矫正性 税收的中性与校正性原则强调私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组 合效率。 1.税收的中性是指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生产 要素收入,不同性质的生产者的课征,应采取不偏不倚、 不抑不扬的税收政策,使不同产品、服务、生产要素的 相对价格能反映其相对成本,保持市场自发调节所能达 到的资源配置效率状态。 2.在应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存在某些市场缺陷的情况 下需要首先通过税收对这些产品的资源配置进行校正, 然后才能用中性的税收进行征收。这就要求税收对某些 私人产品进行特别的课征,以矫正市场缺陷,即税收的 矫正性。 3.要使税收有助于实现效率目标,关键在于合理地划 定中性原则与矫正性原则的适当范围。 返回
二、 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 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 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一) 受益原则 1.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 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2.受益原则的税收在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即不改变 市场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格局。 3.受益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 如何确认每一个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所获得的利益。 一般情况下,按受益原则征税是不可行的。在各人的受 益能够识别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用税收来代替使用费, 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受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