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税收原理

合集下载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UFE
PUBLIC FINANCE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适用超 额累进 全额累 税率的 进税额 应税所 (元) 得(元)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0
25000 25000 5000 5000
25001~50000
30
50000 25000 15000 7500
=900+400=1300(万元)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 关于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 • 假设本月工资薪金1800元,税率5%: • 1600元作为起征点:
– 1800×5%=90
• 1600元作为免征额:
– (1800-1600)×5%=10
CUF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 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的增 值税税额。该销项税额按照规定在销售额 之外一并向购买方收取,其计算公式为:
•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 注意: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 价外税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 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 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这种无偿性也不是绝对的。从财政活 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 的无偿性是并存的,即通常所说的“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标准,并只能按 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收益原则 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照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成本应按每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 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 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第八章 税收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定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做如下界 定: 其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 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即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当然,税收的固定性也不是绝对化的,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的变动也是必然的。 因此,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 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 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 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 物,即征税的根据。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 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因为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 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 性或返还性的。
税收的无偿性的特征是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而得出 的,就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无偿性的概括是准确的、科学的, 也是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
(1)征收主体不同 (2)是否专款专用方面不同 (3)是否固定方面不同 3.税收与罚没收入的区别 4.税收与财政发行的区别
• 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和捐款 等区别开来。
• 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有偿 性,将税收与特许权收入、债务收入、 规费收入等区分开来。
• 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 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区分开来。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 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 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 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这里面税收既是政府提供
公共服务所获得的资源,也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所
以双方应该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交换的关系,在市
场社会中更是如此。既然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何征税,
征多少税,征什么税这些问题,以及需要提供哪些合意的公
共商品,公共商品享用的对象等问题,也就不能够由政府一
当代 资产 阶级 税收 理论
托马斯• 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国民生产总值(GNP)税负率 =(税收收入/国民生产总值)×100%
国民收入(NI)税负率=(税收收入/国民收入)×100% 2. 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居民税收负担率=(居民实际所纳税款/居民同期收入总额) ×100%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总额/企业同期税 利总额(或增加值)) ×100%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原则理论
一、税收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治税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中的税收原则 (三)近代经济学中的税收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财政原则
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 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2. 名义负担和实际负担 名义负担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所形成的
税收负担,它在相对指标上可以表现为税法规定的名 义税率。 实际负担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所形成的税收负担, 它在相对指标上可以表现为纳税人承受的实际税率。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济活动。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 完成情况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完成税收
收入7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在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到 88.1% 。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2010年税收收入和主要税种税入表(单位:亿元)
PPT文档演模板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原理
1. 受益原则 是指每个纳税义务人应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得到的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假设:税法规定对销售酒类征税,卖者每出售一瓶酒要 纳1元的税,在不征税时,每瓶酒的售价是4元,就此例来看, 这1元的税由谁来付钱?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售价仍是4元,那么不管买者是谁,这时1元的税由卖者 来负担。
2、卖者把售价提高到5元,这时1元的税由买者负担。
3、买者把售价提高到4.5元,这时买卖双方都负担了一部 分税,买者负担0.5元,卖者负担0.5元。
•税负转嫁和供求弹性
MU T
MC
T
供给弹性大
MC MU
供给弹性小
•税负转嫁和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指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也
是呈反向运动,即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平坦,需 求弹性越大,税负越是趋向由卖方负担,反之则反是。
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 该商品的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二是商品在消费者预 算中的重要程度,即该商品对消费者而言是必需品还是 非必需品。
•税负转嫁和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指供给曲线的斜率,一般来说,供给弹性与税
负转嫁呈反向运动,即供给曲线越平坦,供给弹性越大, 税负越是趋向由买方负担,反之则反是。
商品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和商品的性质有关。一 般来说,商品的长期供给弹性大于短期供给弹性;技术 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弹性大于技术含量较高 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
(客观说、主观说) 确实简化原则
•税收中性问题
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
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 源配置状况 。
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 价以税款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 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
特别注意,税收的中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取消或忽视 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而应在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前 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 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 。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E
O
Q1
G*
Q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S F
P1 P* H
E
税收收入 T
D P2 G
O
Q1
Q*
Q
3.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实现程度的影响 (1)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大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易转嫁。 (2)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小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难转嫁。 (3)如果商品供求弹性相等,则需求者和供给者承受 等额的税收负担
(2)替代效应是指因政府征税上的差别,影响了商 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选择某种 经济行为来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不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只有替代效应才 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
① 替代效应按主体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投
资者、劳动力供给者的替代效应。
② 替代效应按客体不同可分为产品之间、消费品之 间、投资与消费之间、劳动与闲暇之间等的替代。
E
税收收入
T D 需求者负担的税负 G
P2
供给者负担的税负
O
Q1
Q*
Q
(4)需求弹性比较小时,需求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F
P1
S
税收收入 T
P* P2 H G D
E
O
Q1
G*
Q
2.供给弹性影响税负转嫁 (1)供给弹性为无穷大时,供给者将不承受税收负担 (2)供给弹性为零时,供给者将承受全部税收负担 (3)供给弹性比较大时,供给者将承受小部分税收负 担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 担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原理

• 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 • 大城市1.5元-----30元; • 中等城市1.2元-----24元; • 小城市0.9元-----18元; •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12元 。
(3)分类分级税额
《车船税》船舶----净吨位
• 净吨位 年税额 • 200吨以下 3元/吨 • 201-2000吨 4元/吨 • 2001-10000吨 5元/吨 • 10000吨以上的6元/吨
•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 2、地方税----营业税、财产类税收、 行为类税收等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 源税、证券交易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 税收负担和税负转嫁
• 一、税收负担 •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通过法律规 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
3、税收的特点。 4、税负转嫁的条件。 5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 6、税率的种类。 7 、税收按管理权限分类的方法如 何?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20
25 30 35 4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3)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4)全率累进税率 • 3、定额税率。 • (1)地区差别税额 • ( 2 )幅度税额 — 资源税(除原 油、天然气以外)、城镇土地使 用税
• (五)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数 额或数量 • 1、从价计征 • 2、从量计征
• (六)纳税环节 • (七)纳税期限 • 1、按期纳税 • 2、按次纳税 •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 (八)减税免税 • 1、从时间上看分为无期减免、定 期减免和临时减免 • 2、从内容上看分为税基式减免、 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 (九)违章处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处于两难的选择,因此,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的税收原则,才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分为: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2)效率类税收原则,又分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
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涉及税制本身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财政学税收原理及效应

财政学税收原理及效应
4
5、纳税环节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 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当缴纳 税款的具体期限。有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类。 7、起征点和免征额 两者都是由税法规定的,前者指对课税对象开始 征税的最低界限,后者指免予征税的数额。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随某一正税按一定比例加征税收;加成: 加 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减免:对纳税人征税 对象的应纳税额依法减少征收和全部免除。
8
•1、效率原则 即征税本身要有效率;征税要有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 •具体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 确实简化原则
•2、公平原则 即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具体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3、税收中性原则: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9
六、税制模式
27
3、替代效应是指征税影响经济主体可支配收入后, 经济主体选择其他经济行为替代原有行为。
4、资源配置效应是指征税对经济主体产生收入效 应或替代效应的基础上,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 它表现为配置效率的提高或降低(如提供私人品 和公共品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资源在部 门和地区之间的流动。 5、社会效应主要是指征税对社会收入公平的影 响、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稳定价格使社会安定 的影响等。
流转税负担率=流转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额/同期利润+其他所得额 ×100%
13
(2)个人税收负担
个人真实的综合负担水平因各人的消费行为不同, 难以统计。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同期个人所得总额×100%
14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在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税基增长 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⑶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 在实践中,各国税制都将公平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超 额累进税率目前得到普遍推行。为了解决该税率使用上的复 杂性问题,采取了简化计算的"速算扣除法"。即先计算出速 算扣除数,然后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纳税额:
▪ 课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 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 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 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 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 税源未必相同。
§8.2.3课税标准
▪ 课税标准指的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计 量标准。
▪ 首先,课税标准要确定课税对象是按实物单 位计量还是按货币单位计量,这是课税标准 解决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 其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课税标准还 要确定课税对象的具体实物或货币计量标准。
§8.2.4 税基
▪ 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数 量。
▪ 由于人们通常总是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讨பைடு நூலகம்相应的税基,因 此税基可进一步作下列表述: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 对象的数量。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单位实物税基直接规定一定量税额的税率。
▪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负担的原则设计的。但二者又有不
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负重; 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税负轻。
§8.2税收基本术语 §8.2.1纳税人
▪ 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 只有在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才能确定向谁征 税或由谁来纳税。
▪ 纳税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所谓自然人,一般 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 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企业或社会 组织。一般来说,法人纳税人大多是公司或企业。
第八章 税收原理
§8.1 税收概念 §8.1.1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
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 地说,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剩 余产品,并由此导致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时 而出现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 已如前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政府与市场的 分工定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提供私人物品。 而由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所决定,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也只能主要依赖于税 收。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税收 看作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所支付的价格,进而形 成了税收概念中的"公共物品价格论"。
▪ 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 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 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
§8.2.2课税对象
▪ 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用于确定对纳税人哪些所 有物或行为征税的问题,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商品、所得 和财产三大类。
§8.1.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 要手段
▪ 国家征税既是一个取得收入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 产品的转移过程。即原来归纳税人所有的一部分社 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移给国家,进而完成了所 有权由纳税人到国家的更替。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调节经济主要着眼于:
⑴弥补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效应; ⑵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况,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 按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税基。 ▪ 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对税收效率与税
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 ▪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
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存在的物质基础;税基则既可以是收 入或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承载税收负担 的。
§8.1.3税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 的形式特征
▪ 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
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 法律的制裁。 ▪ 2.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 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 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 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 ▪ 税收的上述三个形式特征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构成税收区别 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判断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 税收,主要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8.2.5税率
▪ 税率是相对于税基的比率。税基与税率的乘积就是税额。反过来说,税 额与税基之比即为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中心环节,税率的高 低既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轻 重的重要因素
▪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按税基规定但不随税基数额大小而改变的征税比率。
▪ 2.定额税率
§8.1.4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体现着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 ▪ 从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的性质看,税收既不直接增加也不直
接减少社会产品的总量,因而不属于生产和消费,同时也不 采取以物易物或钱物交易,因而也不属于交换。税收表现为 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由社会成员向国家的转移,结果是国家 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占有由无到有,纳税人对社会产品价值的 占有由多到少。与此同时,还使各类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 价值的比重发生变化。这一经济过程,正是实现了一部分社 会产品分配的过程,因而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环节, 是分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 分配关系。由于在这种分配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通 过国家制定的税法来实施分配,因此具体体现为一种以国家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