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於孔子曰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毋取拊者,毋取健者,毋取口锐者J 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拊者大给利,不可尽用;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为法也;口锐者多诞而寡信,后恐不验也。

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猛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

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如此人者,警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

是故先其仁义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

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

夫言者,所以抒其胸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未必言堪其彳亍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J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本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

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

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

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

期乎而士不至。

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日:“臣非以'九九'为R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

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

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木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芜。

'言博谋也。

”桓公曰:“善。

”乃因礼之。

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

《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以A言揆B其行C虽有奸轨D之人E无以逃F其情矣G哀公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与“臣本布衣”(《出师表》)两句中的“布衣”含义相同。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贤君治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贤君治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贤君治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

”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

又有士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

又有大夫史䲡,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䲡之入而后敢入。

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

贤者知其不用而惩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

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二: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子曰:“吾未识也。

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

”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

”子曰:“然。

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全,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覆.之。

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

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

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

”子曰:“尔以民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食私馈之。

《孔子家语之本命解》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孔子家语之本命解》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

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

有始则必有终矣。

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行,不能言,不能化。

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顋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

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

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齓。

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齓,十有四而化。

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

性命之端,形于此也。

”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

而礼、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

岂不晚哉?”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

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

于此而往,则自婚矣。

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

故圣人因时以合耦。

男子穷天数也。

霜降而妇功成,嫁娵者行焉。

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

男子者,任天道而长万物者也。

知可为,知不可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

是故审其伦而明其别,谓之知,所以效疋夫之听也。

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

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死从子,言无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义也,不越境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疋妇之德也。

”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者。

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出者,无子者,婬僻者,嫉妬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

三不去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一也,与共更三年之丧二也,先贫贱后富贵者三也。

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

”孔子曰:“礼之所以象五行也,服之制有五等其义四时也,故丧礼有举焉,有恩有义,有节有权。

所以举象四时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母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尊尊贵贵,义之大也,故为君亦服衰三年,以义制者也;三日而食,三月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丧不过三年,齐衰不补,坟墓不修,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凡此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治之,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行者,面垢而已,此以权制者也。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原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

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

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

德若天地而静虚①,化若四时而变物②。

是以四海承风③,畅于异类④,凤翔麟至,鸟兽驯⑤德。

无他,好生故也。

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注释】①静虚:清静无欲。

②变物:使万物变化。

③承风:接受教化。

④异类:指与人不是同类的动植物。

一说指少数民族。

旧注:异类,四方之夷狄也。

⑤驯:顺从。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从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不回答。

鲁哀公说:我有问题问你,你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您问问题不先问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样回答。

鲁哀公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孔子说:舜作为君主,他的政治是爱惜生命而厌恶杀戮,他用人的原则是以有才能的人替换无才能的人。

他的仁德像天地一样广大而又清净无欲,他的教化像四季一样使万物变化。

所以,四海之内都接受了他的教化,甚至遍及动植物之类,凤凰飞来,麒麟跑来,鸟兽都被他的仁德感化。

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爱惜生命的缘故。

您不问这些治国之道而问戴什么帽子,所以我才迟迟不做回答。

【原文】虞、芮二国争田而讼①,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②,仁人也,盍往质之③。

入其境,则耕者让畔④,行者让路。

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⑤。

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

虞、芮之君曰:嘻!吾侪⑥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

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矣。

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

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注释】①虞、芮:春秋时两个小诸侯国。

虞国在今山西平阴县,芮国在今山西芮城县。

讼:打官司。

②西伯:即周文王。

③盍:何不。

质:评判。

④畔:指田地的边界。

⑤提挈:提着,举着,指负重。

⑥吾侪:我等,我辈,我们这类人。

【译文】虞国和芮国为了争田而打官司,打了几年也没结果,他们就相互说:西伯是一位仁人,我们何不到他那里让他给评判呢?他们进入西伯的领地后,看到耕田的人互相谦让田地的边界,走路的人互相让路。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家语》贤君原⽂及译⽂ 以下是店铺编辑为您整理的《孔⼦家语》贤君原⽂及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guoxue/)查看。

贤君 哀公問於孔⼦⽈:「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對⽈:「丘未之⾒也,抑有衛靈公乎?」公⽈:「吾聞其閨⾨之內無別,⽽⼦次之賢,何也?」孔⼦⽈:「⾂語其朝廷⾏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其事何如?」孔⼦對⽈:「靈公之弟⽈,靈公弟⼦渠牟,其智⾜以治千乘,其信⾜以守之,靈公愛⽽任之.⼜有⼠林國者,⾒賢必進之,⽽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遊放之⼠,靈公賢⽽尊之.⼜有⼠⽈慶⾜者,衛國有⼤事則必起⽽治之,國無事則退⽽容賢,靈公悅⽽敬之.⼜有⼤夫史?,以道去衛,⽽靈公郊舍三⽇,琴瑟不御,必待史?之⼊,⽽後敢⼊.⾂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 ⼦貢問於孔⼦⽈:「今之⼈⾂,孰為賢?」⼦⽈:「吾未識也,徃者⿑有鮑叔,鄭有⼦⽪,則賢者矣.」⼦貢⽈:「⿑無管仲,鄭無⼦產.」⼦⽈:「賜,汝徒知其⼀,未知其⼆也.汝聞⽤⼒為賢乎?進賢為賢乎?」⼦貢⽈:「進賢賢哉.」⼦⽈:「然,吾聞鮑叔達管仲,⼦⽪達⼦產,未聞⼆⼦之達賢⼰之才者也.」 哀公問於孔⼦⽈:「寡⼈聞忘之甚者,徙⽽忘其妻,有諸?」孔⼦對⽈:「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公⽈:「可得⽽聞乎?」孔⼦⽈:「昔者夏桀,貴為天⼦,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諂諛,窺導其⼼,忠⼠折⼝,逃罪不⾔,天下誅桀.⽽有其國,此謂忘其⾝之甚矣.」 顏淵將⻄遊於宋,問於孔⼦⽈:「何以為⾝?」⼦⽈:「恭敬忠信⽽已矣.恭則遠於患,敬則⼈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國,豈特⼀⾝者哉.故夫不⽐於數,⽽⽐於踈,不亦遠乎;不修其中,⽽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謀,不亦晚乎.」 孔⼦讀詩于正⽉六章,惕焉如懼,⽈:「彼不達之君⼦,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違上離俗則⾝危,時不興善,⼰獨由之,則⽈⾮妖即妄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逢,紂殺⽐干,皆類是也.詩⽈:『謂天蓋⾼,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此⾔上下畏罪,無所⾃容也.」 ⼦路問於孔⼦⽈:「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在於尊賢⽽賤不肖.」⼦路⽈:「由聞晉中⾏⽒尊賢⽽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中⾏⽒尊賢⽽不能⽤,賤不肖⽽不能去,賢者知其不⽤⽽怨之,不肖者知其必⼰賤⽽讎之,怨讎並存於國,鄰敵構兵於郊,中⾏⽒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孔⼦閒處,喟然⽽歎⽈:「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則天下其有定矣.」⼦路⽈:「由願聞其⼈也.」⼦⽈:「其幼也敏⽽好學,其壯也有勇⽽不屈,其⽼也有道⽽能下⼈,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難乎哉!」⼦路⽈:「幼⽽好學,壯⽽有勇,則可也.若夫有道下⼈,⼜誰下哉?」⼦⽈:「由不知,吾聞以眾攻寡,無不克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猶下⽩屋之⼠,⽇⾒百七⼗⼈,斯豈以無道也,欲得⼠之⽤也.惡有道⽽無下天下君⼦哉?」 ⿑景公來適魯,舍于公館,使晏嬰迎孔⼦,孔⼦⾄,景公問政焉.孔⼦答⽈:「政在節財.」公悅,⼜問⽈:「秦穆公國⼩處僻⽽霸,何也?」孔⼦⽈:「其國雖⼩其志⼤,處雖僻⽽政其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令不愉,⾸拔五羖,爵之⼤夫,與語三⽇⽽授之以政,此取之雖⺩可,其霸少矣.」景公⽈:「善哉.」 哀公問政於孔⼦.孔⼦對⽈:「政之急者,莫⼤乎使⺠富且壽也.」公⽈:「為之奈何?」孔⼦⽈:「省⼒役,薄賦斂,則⺠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壽矣.」公⽈:「寡⼈欲⾏夫⼦之⾔,恐吾國貧矣.」孔⼦⽈:「詩云:『愷悌君⼦,⺠之⽗⺟.』未有⼦富⽽⽗⺟貧者也.」 衛靈公問於孔⼦⽈:「有語寡⼈有國家者,計之於廟堂之上,則政治矣,何如?」孔⼦⽈:「其可也,愛⼈者則⼈愛之,惡⼈者則⼈惡之,知得之⼰者則知得之,⼈所謂不出環堵之室⽽知天下者,知反⼰之謂也.」 孔⼦⾒宋君,君問孔⼦⽈:「吾欲使⻑有國,⽽列都得之,吾欲使⺠無惑,吾欲使⼠竭⼒,吾欲使⽇⽉當時,吾欲使聖⼈⾃來,吾欲使官府治理,為之奈何?」孔⼦對⽈:「千乘之君,問丘者多矣,⽽未有若主君之問,問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盡可得也.丘聞之,鄰國相親,則⻑有國;君惠⾂忠,則列都得之;不殺無辜,無釋罪⼈,則⺠不惑;⼠益之祿,則皆竭⼒;尊天敬⻤,則⽇⽉當時;崇道貴德,則聖⼈⾃來;任能黜否,則官府治理.」宋君⽈:「善哉!豈不然乎!寡⼈不佞,不⾜以致之也.」孔⼦⽈:「此事⾮難,唯欲⾏之云⽿.」 译⽂ 鲁哀公问孔⼦:“当今的君主,谁最贤明啊?” 孔⼦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幼没有分别,⽽你把他说成贤⼈,为什么呢?” 孔⼦说:“我是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

舍此①而为非者,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绚履、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孔子曰:不必然也。

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

夫端衣玄裳②,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菲③,杖而歆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公曰:善哉!尽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仪④,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⑤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

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

此则庸人也。

公曰:何谓士人?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⑥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⑦之不可易也。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此则士人也。

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油然⑧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此则君子也。

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⑨。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

此则贤者也。

公曰:何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

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

明并日月,化行若神。

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此谓圣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

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

若何?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

《礼记》原文及译文(二十一)

《礼记》原文及译文(二十一)

别人争有太阳的地方,夏天不和别人争有荫凉的地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爱惜生命以等待时机,养精蓄锐以备有所作为。

儒者的瞻前顾后就是这样的。

【原文】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①不程②勇者,引重鼎③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其特立有如此者。

【注释】①鸷虫攫搏:譬喻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②程:估量。

③引重鼎:譬喻艰巨的任务。

【翻译】在儒者的心目中,金玉并不宝贵,忠信才宝贵。

他们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土地;不祈求多有积蓄,多掌握知识就是财富。

请他们出来做官很困难,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禄,就是请出来也难长期留住。

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他们就隐居不仕,请儒者出来做官不是很难的吗?即使出来做官,如果君王不尊重他们的正确意见,他们就会辞职,长期留住儒者不是很难的吗?他们先说工作而后才谈俸禄,儒者不是轻视俸禄吗?儒者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

有些儒者,即使把许多金银财宝赠送给他们,即使用声色犬马去引诱他们,他们也不会见利而忘义。

即使利用人多来威胁他们,用武器来恐吓他们,他们宁愿去死也不会改变节操。

和邪恶的势力作斗争,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的本领;领受艰巨的任务,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的能耐;只要认准了就坚决去做。

他们认准了的事,做过了就从不后悔,尚未做的也不考虑那么多。

说错了的话就不会再说,对于流言蜚语也不去追究。

他们时刻保持威严,拿定主意的事说干就干,绝不优柔寡断。

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原文】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①;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哀公問於孔子曰:「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對曰:「丘未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對曰:「靈公之弟曰,靈公弟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林國者,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遊放之士,靈公賢而尊之.又有士曰慶足者,衛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容賢,靈公悅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以道去衛,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子貢問於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子曰:「吾未識也,徃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則賢者矣.」子貢曰:「齊無管仲,鄭無子產.」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聞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身之甚矣.」顏淵將西遊於宋,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恭則遠於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國,豈特一身者哉.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踈,不亦遠乎;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晚乎.」孔子讀詩于正月六章,惕焉如懼,曰:「彼不達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違上離俗則身危,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曰非妖即妄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皆類是也.詩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此言上下畏罪,無所自容也.」子路問於孔子曰:「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子曰:「在於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由聞晉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賤而讎之,怨讎並存於國,鄰敵構兵於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孔子閒處,喟然而歎曰:「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則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由願聞其人也.」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難乎哉!」子路曰:「幼而好學,壯而有勇,則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誰下哉?」子曰:「由不知,吾聞以眾攻寡,無不克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猶下白屋之士,日見百七十人,斯豈以無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惡有道而無下天下君子哉?」齊景公來適魯,舍于公館,使晏嬰迎孔子,孔子至,景公問政焉.孔子答曰:「政在節財.」公悅,又問曰:「秦穆公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政其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衛靈公問於孔子曰:「有語寡人有國家者,計之於廟堂之上,則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得之己者則知得之,人所謂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謂也.」孔子見宋君,君問孔子曰:「吾欲使長有國,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無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當時,吾欲使聖人自來,吾欲使官府治理,為之奈何?」孔子對曰:「千乘之君,問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問,問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盡可得也.丘聞之,鄰國相親,則長有國;君惠臣忠,則列都得之;不殺無辜,無釋罪人,則民不惑;士益之祿,則皆竭力;尊天敬鬼,則日月當時;崇道貴德,則聖人自來;任能黜否,則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豈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難,唯欲行之云耳.」鲁哀公问孔子:“当今的君主,谁最贤明啊?”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而你把他说成贤人,为什么呢?”孔子说:“我是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

”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

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

士不信尒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

语曰:‘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

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

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翻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取人。

”请问怎样选取人才?”孔子对曰:“孔子回答说:“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

不要选取要强好胜的人,不要选取钳制别人的人,不要选取能说会道的人。

健、贪也;要强好胜的人,往往贪得无厌;詌、乱也;钳制别人的人,往往会犯上作乱;口啍、诞也。

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弄虚作假。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

所以弓首先要调好,然后才求其强劲,马首先要驯服,然后才求其成为良马,人才首先要忠诚老实,然后才求其聪明能干。

士不信尒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

一个人如果不忠诚老实却又非常聪明能干,打个比方,他就是豺狼啊,是不可以使自己靠近他的呀。

语曰:“俗话说:“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

齐桓公任用逆贼,晋文公任用强盗。

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

’所以英明的君主根据利害得失来选用人而不凭感情用事,昏庸的君主凭感情来选用人而不根据利害得失。

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对利害得失的计较超过了感情用事就会强盛,感情用事超过了对利害得失的计较就会灭亡。

”注释:健:强,指要强好胜的人。

詌[gàn音赣]:通“拑”、“钳”。

挟持,钳制,指用强力约制对方。

啍[zhūn音谆]:同“谆”,话多,指能说会道。

调:调和,指弓的强弱和箭的轻重相协调。

有:通“又”。

知:通“智”。

尔:通“迩”,近。

桓公:齐桓公,姜姓,名小白,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荀子 第031 哀公篇

荀子 第031 哀公篇
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哀公曰:"寡人问舜冠于子,何以不言也?"孔子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哀公篇第三十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翻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孔子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我出生在深邃的后宫之中,在妇人的哺育下长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劳苦,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孔子曰:“孔子说:“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您所问的,是圣明的君主所问的问题,我孔丘,是个小人啊,哪能知道这些?曰:“哀公说:“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除了您,我没有地方可问啊。

”孔子曰:“孔子说:“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您走进宗庙的大门向右,从东边的台阶登堂,抬头看见椽子屋梁,低头看见灵位,那些器物还在,但那祖先已经没了,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悲哀,那么悲哀之情哪会不到来呢?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您黎明就起来梳头戴帽,天亮时就上朝听政,如果一件事情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祸乱的发端,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忧愁,那么忧愁之情哪会不到来呢?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你天亮时上朝处理政事,太阳偏西时退朝,而各国逃亡而来的诸侯的子孙一定有等在您那朝堂的远处来侍奉您的,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劳苦,那么劳苦的感觉哪会不到来呢?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您走出鲁国国都的四方城门去瞭望鲁国的四郊,那些亡国的废墟中一定有几处茅屋,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恐惧,那么恐惧之情哪会不到来呢?且丘闻之,君者,舟也;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原文、译文与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原文、译文与注释

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原文、译文与注释原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先秦-荀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色色;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

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

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

《礼记》哀公问原文及译文

《礼记》哀公问原文及译文

《礼记》哀公问原文及译文《礼记》哀公问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

」君曰:「否!吾子言之也。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

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

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

」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

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

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

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

亲之也者,亲之也。

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

弗爱不亲;弗敬不正。

爱与敬,其政之本与!」公曰:「寡人愿有言。

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

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全文翻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全文翻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全文翻译
春秋时期,鲁公子哀问孔子说:“如何可以爱护自己的
国家?”
孔子回答说:“只有当官员公正而且举止有礼节,充满
热情,而且遵守老百姓的意见,这样,一个国家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孔子强调,财富是活跃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争取
国家利益的重要动力。

官员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尊重所有人的智慧、尊重老百姓的意见,让百姓参与政治,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能够学会的就是,爱护国家,需
要从官员层面开始,它不仅仅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的,更重要的是官员们的公平正义、道德高尚、有礼节,以及尊重老百姓的意见。

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人民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安全和幸福。

面对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共同努力爱护国家,维护国家安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鲁哀公在春秋时期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爱护国家,孔子回
答道:官员们要有公平正义、道德高尚、有礼节,充满热情,并遵守老百姓的意见,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人民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安全和幸福。

这是对爱护国家的有效提示,每个人都有义务参与爱护国家的行动,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荀子·哀公》原文与译文(四百零四)

《荀子·哀公》原文与译文(四百零四)

《荀子·哀公》原文与译文(四百零四)[原文]31.6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

”孔子对曰:“无取健(1),无取l(2),无取口哼(3)。

健,贪也;l,乱也;口哼,诞也。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4),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5),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6)。

语曰:‘桓公用其贼(7),文公用其盗(8)。

’故明主任计不信怒(9),暗主信怒不任计。

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注释](1)健:强,指要强好胜的人。

(2)l(g4n 赣):通“”、“钳”。

挟持,钳制,指用强力约制对方。

(3)(zh&n 谆):同“谆”,话多,指能说会道。

(4)调:调和,指弓的强弱和箭的轻重相协调。

(5)有:通“又”。

知:通“智”。

(6)尔:通“迩”,近。

(7)桓公:见7.1 注(4)。

用其贼:指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曾谋杀过小白(桓公),所以说桓公用其贼。

参见7.2 注(2)、(3)及《韩非子?难二》。

(8)文公:晋文公,见 11.4 注(8)。

用其盗:指任用寺人(宫廷内的近侍)披。

披,一作勃L(“勃L”两音相合即为“披”),字伯楚。

公元前655 年,普献公派寺人披追杀重耳(晋文公),寺人披曾折断了重耳的袖口。

重耳出逃,后返国立为文公。

寺人披却前来求见,以告发吕甥、S芮谋反事,文公不记他断袖之仇而接见了他,并听从了他的话。

以后又经常向寺人披咨询。

参见《左传》(僖公五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及《韩非子?难三》。

“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用来说明:如果是信悫之士,即使是仇人也可任用。

(9)任:任凭。

计:计算,指计较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

信:任凭。

怒:愤怒,泛指感情。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怎样选取人才?”孔子回答说:“不要选取要强好胜的人,不要选取钳制别人的人,不要选取能说会道的人。

要强好胜的人,往往贪得无厌;钳制别人的人,往往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弄虚作假。

所以弓首先要调好,然后才求其强劲;马首先要驯服,然后才求其成为良马;人才首先要忠诚老实,然后才求其聪明能干。

《礼记节选》译文及评析(三)

《礼记节选》译文及评析(三)

《礼记节选》译文及评析(三)礼记·哀公问【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①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

"君曰:"否!吾子言之也。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

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②。

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即安其居,节丑③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注释】①大礼:礼的用处特别多,包含的礼数特别繁杂,故称为"大礼"。

②会节:行礼的日期。

③丑:正,整理的意思。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大礼的内涵是怎样的?为什么有知识的人都把礼说得那样重要呢?"孔子谦逊地答道:"我孔子是个平凡的人,识见还不足以知礼。

"哀公说:"不!请先生尽管说吧。

"孔子这才答道:"就我所听到的,在人类生活中,礼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礼,便不能仪式庄重地崇拜天地神明;没有礼,便不能分出谁是君长谁是臣下,以及贵贱长幼的辈分;没有礼,便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情,以及在婚姻上和人际间的关系。

有知识的人因而把礼看得十分重要。

然后以其所了解的来教化百姓,不废除行礼的日期。

到了有成效的时候,再雕刻祭器,制作服饰,来区分出长辈和晚辈的等级。

并且依照这些等级来讨论丧祭之事,如何置备祭品,陈列牲体,修建祠庙,按时节举行严肃的祭祀,从而安定亲属的秩序。

就自己来说,要习惯于这种礼俗,整理的衣服,住矮小的房子,乘用的车不雕饰图案,用具不镂刻花纹,吃简单的饭食,以实现和人民共享利益。

《荀子·哀公第三十一》

《荀子·哀公第三十一》

《荀子·哀公第三十一》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何如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於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於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色色;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勤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

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

如此,则可谓士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伤於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

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

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

若此,则可谓大圣矣。

”哀公曰:“善!”鲁哀公问舜冠於孔子,孔子不对。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阅读答案附翻译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

”公曰:“何为?”对曰:“为其有二乘①。

”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

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

”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

”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②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

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

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③。

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

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④至者,十有六国。

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

故天灾地妖,所以做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

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

”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

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文言文】夔一足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夔一足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夔一足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夔一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接下来分享夔一足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供大家参考。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虁有一足。

’非一足也。


译文:
鲁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夔是
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

尧说:‘有夔一个
人就足够了。

’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

因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说:
‘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

’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
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
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
写出来。

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
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

吕不韦又挑选几位高
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名言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用人。

孔子说:“不要用刚愎自用的人,不要用阿谀谄媚的人,不要用诋毁他人的人。


鲁哀公说:“希望您能说得再详细一点。

”孔子说:“刚愎自用的人,骄横跋扈;阿谀谄媚的人,巧言令色;诋毁他人的人,满口胡言。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

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白话易解】: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

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

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

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

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

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

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

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

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

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