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学会感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2)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关爱。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堂活动,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体会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4. 情景模拟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孩子和妈妈在做什么?为什么妈妈不要送伞来?2. 学习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不会让妈妈送伞来?为什么?(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场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景模拟:模拟雨天,让学生体会父母在雨中送伞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3)布置作业: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诗通过写一个孩子希望妈妈在下雨天不要送伞的祈盼,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自主识字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妈妈,不要送伞来》2

《妈妈,不要送伞来》2
个人背景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周围家庭 的观察,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 母爱的感激和对家庭情感的珍视。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家庭情感教育和亲情关系的培养,增强对母爱的认 识和感激之情,促进家庭和谐。
意义
这首诗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家庭温暖, 关注家庭情感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培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种人文关怀和 情感支持。
目的
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母爱的感激 和珍惜,引导人们关注家庭情感教育 和亲情关系的培养。
背景
这首诗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反映了现 代家庭中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 依赖。
背景信息
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 力使得许多家庭关系紧张,母子 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逐渐减少

文化背景
随着传统文化观念的淡化和西方文 化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 引导。
成长主题
成长的痛苦与挣扎
在故事中,孩子面临着成长的痛苦和挣扎,他渴望独立和自 由,但又无法完全摆脱母亲的庇护。这种挣扎反映了成长过 程中的普遍问题。
成长的勇气与决心
孩子最终鼓起勇气拒绝母亲送伞,象征着他在成长过程中迈 出了勇敢的一步。这一步表明他开始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社会现象反思
研究结果表明,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使其成为现代 诗歌的经典之作。
本文还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对该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价值。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 中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还可以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该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类似主题文学作品进 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

《妈妈,不要送伞来》

《妈妈,不要送伞来》

05
读者反馈
读者评价
感动与共鸣
许多读者表示,这首诗唤起了他们对母爱的深深感激,并勾起了他 们自己的成长回忆。
强烈的情感冲击
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许多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独特的艺术表现
读者认为这首诗的意象和语言表现力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社会影响
引发关于母爱的讨论
这首诗引发了社会上关于母爱、家庭教育和独立成长等话题的广泛 讨论。
押韵
诗歌的押韵使整首诗更加和谐,读起来更有节 奏感。
诗节
诗歌被分成若干诗节,每个诗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节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 力。
音乐与节奏
节奏感强
01
这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音乐性
02
诗人运用丰富的语音元素,如押韵、音调的变化等,使诗歌具
有音乐性。
情感表达
03

雨是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 意象,象征着生活中的困 难和挑战。

风在诗歌中象征着孩子成 长的艰辛和不易。
叙事结构
开篇点题
诗歌开篇即点题,表达了作者希望母亲不要再来送伞 的愿望。
铺陈叙事
诗歌通过铺陈叙事的方式,逐步展开主题,使读者对 作者的感受和经历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尾呼应
诗歌结尾呼应开篇,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 情,使主题更加鲜明。
《妈妈,不要送伞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文本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手法 • 读者反馈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表达母爱的伟大
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孩子送伞 的情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 私,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 照顾。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及篇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3.同桌互相读。

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4.检查读:指名读(3人,每人一个小节)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读准字音、读得好听)5.随文识字: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你能很快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像老师这样(示范)看谁划得又快又准。

边读边划。

6.脱离课文,独立识字。

这些词语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出示课件)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关于亲情和自立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自立精神,学会感恩。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亲情的伟大。

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自立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雨天,主人公小明忘记带伞,妈妈特意送伞来,但小明却不要妈妈送伞。

2.2 故事情节:小明不要妈妈送伞,原因是他在同学面前炫耀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觉得自己很丢脸。

妈妈劝说小明,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关爱,但小明仍然固执己见。

妈妈只能失望地离开。

2.3 故事主题: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学会感恩。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4.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4.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小明为何不要妈妈送伞,以及妈妈的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自立的重要性。

4.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总结自立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培养自立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表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天气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独立自主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天气变化和情感变化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天气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天气变化时,我们会怎么做?(3)引入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讲述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 情感体验(1)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妈妈,不要送伞来》的《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用呼告的语气进行表述的诗歌,孩子们对此很有朗读的兴趣。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

整堂课上,孩子们始终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在学习中,朗读擂台赛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擂台赛,再选出小组中读得最好的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接着通过组织评议,评选出每小节读得最好的同学。

最后,在三位朗读擂主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完整地把课文读一读。

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读懂课文。

虽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挺不错,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认真地探究:①朗读擂台赛中,最后评选擂主时,我发现多数孩子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定的:不管他(她)读得如何,只要是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或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读得最好的。

我想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所导致的,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其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所以,今后我将得更注重这方面地训练与指导。

②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令人难以欲料,有时根本无法配合咱们的教学程序。

比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境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语并造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勇敢”这个词语后,我出示课文插图(小女孩顶着书包奔跑),想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欢快”这个词语。

可谁知,有的学生却说:“这个小女孩真勇敢,不怕冷,脱掉了外衣。

”又有的说:“她真聪明啊!没有雨伞,不让妈妈送过来,会自己想办法。

”还有的说:“我也要像她那样去淋淋雨。

”……可能是我刚才的引导语不够明确,以致学生一时跟不上我的脚步,往下我必须时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不过,从我记录的几个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思维发展了,发言很有开阔性,可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有利与弊之别的课堂资源。

因而,我用了不少时间来处理,特别是第三个孩子的发言真得注意,万一他真跑出去淋大雨,那就不好了。

我试着这样做:在毛毛细雨中散步、奔跑,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但下着哗啦啦的大雨时还跑出去,会怎么样啊?学生们一听,也立即作出了回答——会感冒,生病;那样要打针吃药;挺难受……所以呀,小朋友们别忘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妈妈,不要送伞来》

《妈妈,不要送伞来》

04
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02
03
反映时代背景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反 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 思想观念的转变。
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采用了独特的艺术手 法,将现实与梦境、回忆 与想象交织在一起,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学价值
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 的价值和影响力,被视为 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02文本分析ຫໍສະໝຸດ 主题解读独立成长诗歌表达了孩子希望独立面对 风雨,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的主题。通过雨中送伞的情节
,体现孩子对独立的渴望。
家庭关系
诗歌也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与牵挂,通过母亲送伞的情节,体 现了家庭关系的温暖与可贵。
自我认知
孩子在雨中奔跑的情节,也反映了 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与自信的建 立。
传承与发扬
作品传承了文学的优良传统,发扬了现代文学的精神,对后世文学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对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结论一
01
该研究通过对《妈妈,不要送伞来》这首诗的分析,揭示了现
代家庭教育中母爱的伟大和孩子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如 “妈妈,不要送伞来”,短短几 个字,就表达了孩子对独立的渴
望。
情感真挚动人
诗歌中流露出的对家庭、对成长 的真挚感情,让人深感共鸣,触
动心灵。
03
核心思想与价值观
核心思想
01
自我成长
诗歌表达了对于儿童自我成长和独立思考的鼓励,强调了孩子们应当拥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本文是关于《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写好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逐步形成猜字识字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自立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写好本课的8个生字;读好课文。

难点:学生通过猜字法进行识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雨中即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到学校上课,突然下起了雨来,你会怎么办,想到什么?有个小朋友却不是这么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上一课后,我们知道了要自立才算长大了,说说平常你做的什么让你觉得你长大了。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讨论进行交流评价)再导入课文。

二、初识课文1、猜字试读。

自己试读一读课文,猜一猜不认识的字,看能不能读出来。

2、展示试读。

谁能把课文读下来?读给大家听。

3、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4、自由练习读。

三、识字。

1、(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慢悠悠地走细细的雨丝机灵的小鹿五彩的伞群奔跑淋坏勇敢3、再读全文。

四、朗读全文。

1、情境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随画面的切换,朗读全文。

2、想象读。

想象妈妈就在眼前,朗读全文。

3、比赛读。

小组赛、个人塞、评价4、内化情感。

讨论:怎样读最恰当?引导学生用最恰当的感情和语气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

五、拓展思维。

谈一谈,你自己能做什么事?你还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按照语文天地中的编一编展开想像编儿歌)不要______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2.自立 (1)妈妈,不要送伞来

2.自立  (1)妈妈,不要送伞来

第二单元自立课题1: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雨中情境的视频)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出示课件2:图片画面内容是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他在雨中希望自己跑回家,不想让妈妈来送伞。

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闭眼倾听,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出示课件3:配乐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2.小组内交流,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自主识字,交流方法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出示课件4)慢悠悠(yōu)雨丝(sī)淋(lín)坏勇敢(gǎn)奔(bēn)跑更加(jiā)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用呼告的语气进行表述的诗歌,孩子们对此很有朗读的兴趣。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

整堂课上,孩子们始终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在学习中,朗读擂台赛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擂台赛,再选出小组中读得最好的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接着通过组织评议,评选出每小节读得最好的同学。

最后,在三位朗读擂主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完整地把课文读一读。

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读懂课文。

虽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挺不错,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认真地探究:
①朗读擂台赛中,最后评选擂主时,我发现多数孩子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定的:不管他(她)读得如何,只要是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或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读得最好的。

我想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所导致的,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其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所以,今后我将得更注重这方面地训练与指导。

②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令人难以欲料,有时根本无法配合咱们的教学程序。

比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境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语并造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勇敢”这个词语后,我出示课文插图(小女孩顶着书包奔跑),想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欢快”这个词语。

可谁知,有的学生却说:“这个小女孩真勇敢,不怕冷,脱掉了外衣。

”又有的说:“她真聪明啊!没有雨伞,不让妈妈送过来,会自己想办法。

”还有的说:“我也要像她那样去淋淋雨。

”……
可能是我刚才的引导语不够明确,以致学生一时跟不上我的脚步,往下我必须时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不过,从我记录的几个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思维发展了,发言很有开阔性,可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有利与弊之别的课堂资源。

因而,我用了不少时间来处理,特别是第三个孩子的发言真得注意,万一他真跑出去淋大雨,那就不好了。

我试着这样做:在毛毛细雨中散步、奔跑,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但下着哗啦啦的大雨时还跑出去,会怎么样啊?学生们一听,也立即作出了回答——会感冒,生病;那样要打针吃药;挺难受……所以呀,小朋友们别忘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相信,经过我适当的引导处理之后,刚才的担忧一定不会存在了。

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而放弃了这些课堂资源,也不能一言带之。

相对来说,有时课堂上更会预告地显现某些偶发事件产生的根源,因而我们更得认真对待。

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创新,也得注意课堂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的处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抓住放学时下雨,妈妈送伞来的生活细节,采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身惯养,而愿意在风雨中历练,逐步成长。

我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回想下雨时父母焦急的心情去体会家人的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父母长辈的赶恩和报答之心,做个自立自强的懂事的孩子,进而渗透了自立的思想教育。

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许多孩子都写到了不要父母给自己送东西到学校来,他自己能想办法解决困难,愿意在生活中锻炼自己,让自
己逐步成长。

在读的环节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读出孩子冒着大雨奔跑时勇敢、欢快的感觉。

本课生字不多,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的掌握,但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感到困难,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养成爱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