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主要社会思潮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代议制和社会思潮课件
命题角度1
-10-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2017全国Ⅰ·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命题角度1
-5-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危害。题干材料强调了西方 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给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经济带来的后 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在殖民扩张中为了自身利益的 需要,往往通过“移植本国生产方式”“发展单一经济”等途径将殖民 地经济纳入本国的经济体系之中,从而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 故D项正确。奴役掠夺土著居民、进行大量移民均属于欧洲殖民 者在北美和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共同点,故A、C两项错误;建立殖 民统治的早晚与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地区差异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 错误。
命题角度1
-12-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2016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 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 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命题角度1
-7-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题干材料叙述了瓦特改 良万能蒸汽机经历了从修理唧筒到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再到发明万 能蒸汽机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伴随着“修理”“工厂主的合作和资 助”,实际上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万能蒸汽机的改良主要来源 于瓦特的劳动经验的积累,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学理论 的指导,故B项错误;“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 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的努力,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故D项错误。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围绕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抓住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走日本人的路、辛亥革命后,走美国人的路)。
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一、社会思潮的含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曾出现过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并在思想文化史上留下轨迹,对不同时期的人们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国清代学者梁启超,曾对社会思潮作过专门论述,他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①他还将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演变过程分为“启蒙”、“全盛”、“蜕分”、“衰落”四个阶段。
梁启超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虽非完善,但他所强调的社会思潮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思想与社会心理的共鸣,其发生、发展、消亡,总是循着一定规律等认识,对我们考察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中的社会思潮这一特定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并由此作出了各种阐释。
根据人们对社会思潮的已有解释,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方面的基本思想,从本质意义上来看,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并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
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
具体地考察起来,社会思潮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含义:首先,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以群体为意识主体的社会意识,是一定的人群集合体本身的构成、活动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反映。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1第一讲西学东渐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背景: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派与顽固派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三、早期维新思想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出现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共同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课件:专题十 第1讲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潮 (共36张PPT)
北洋军阀统治(尊孔 复古逆流)
辛 亥 革 命
五 十四 月运 革动 命
新 文 化 运 动 1 9 1 5 民 主 科 学 1 9 1 9
中 共 成 立
1 8 4 0
新1 思8 潮5 萌1 发
1 1 1 1 洋务思想 维 民主革 8 8 8 9 命思想 6 早期维新 9 新 9 0 4 思 8 0 0 思想 想 发 洋务运动 展 民族资本主 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 义产生
一、“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 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 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 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 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 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器物
林则徐、魏源“师 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制度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1 8 5 6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鸦 片 战 争
戊 戌 变 法
瓜分 狂潮 八国 联军 侵华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 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短短数年,日本出版 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 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
——《大国崛起.日本》
第四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
【专题知识概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 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 界”,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 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 三民 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 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主义 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 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 义,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实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 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掀起了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考试也成为了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
历史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并进行总结,不仅要掌控基础知识,更需要解决历史题目时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会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方便广大考生进行复习。
一、三大思潮1. 以“民主”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潮。
2. 以“平等”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的社会主义思潮。
3. 以“自由和民族独立”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
二、中国近代史政治流派1. 同盟会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反对清朝政府。
2. 洪、张、黄、陈等四大派系:洪门代表孙文,章炳麟、黄兴、陈天华代表,主张“平均地权”。
3. 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主要是代表人物孙中山与左派、右派的矛盾。
4. 国共两党的组织架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毛泽东,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国民党领导人为蒋介石,主张全面国家建设,在政治上较为保守。
5. 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抗日游击队和部队合并成为人民解放军。
三、中国现代史经济思潮1. 清末民初的经济思潮:代表人物陈宝箴,主张“资本论”。
2. 五四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自由主义”。
3. 五卅运动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罗隆基,主张“国家经济管理”。
4. 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宋子文,主张“国家资本主义”。
5. 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是代表人物毛泽东在农业、工业、人民公社形式下的经济建设思想。
4、中国现代史文化思潮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代表人物鲁迅,主张“民主力量”。
2.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思潮:代表人物何香凝、朱光潜,主张“抗战道德”。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潮:代表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主张“文化大革命”。
4. “文革”后期的思潮:代表人物胡耀邦,主张“四个现代化建设”。
5、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1. 戊戌变法:代表了中国19世纪末维新运动的一次尝试。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社会思潮
拓展深化: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从这些思想主张中反映出西学在近代中国的 传播中有了哪些变化? 传播中有了哪些变化?
可以从国人西学态度, (提示:可以从国人西学态度,西学影响的程度,传播西学主 提示 可以从国人西学态度 西学影响的程度, 与时代的联系等方面思考) 体,与时代的联系等方面思考)
人物 编 号
图像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 人",中国
近代史上著名 政治活动家 .
人物 编 号
图像
人物速写
①
⑤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领 导了" 导了"虎门 销烟" 销烟".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著有《 著有《孔子 改制考》 改制考》一 书. 曾任北大图书 馆主任, 馆主任,著 有《庶民的 胜利》一书. 胜利》一书.
课题: 课题: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潮
回顾历史: 回顾历史:
说说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潮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官学 主流意识形态/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主流意识形态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至20世纪初 世纪初) 至 世纪初 20世纪以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世纪以来: 世纪以来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走向变革, 引领中国走向变革,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引领中国走向变革 走向富强, 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时期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概念:西学东渐 概念: 概念 2.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近代中国思想革新, 近代中国思想革新 政治近代化:专制体制逐渐受到怀疑 专制体制逐渐受到怀疑, 政治近代化 专制体制逐渐受到怀疑, 政治 化逐渐 的 近代化: 近代化 思 国 念逐渐 近代 社会 与 的 化的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 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 学技术等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知识点二 维新变法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19 世纪 90 年代,民__族__危__机__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 熟。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 世纪 90 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主张及其活动
①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_孔__子_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
论 康有为
②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
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人物
主张及其活动
①指出变__法__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梁启超 ②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
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 思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 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 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 的目的。
2.“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 中国社会的实际而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 到中学的“体”上,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富 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 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进步思潮 专题辅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进步思潮四川/左霁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了帝国主义,人类历史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在全球疯狂扩张。
在中国,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股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进步社会思潮不断产生,构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宏伟篇章。
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同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统治,在接受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思想。
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政治上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保护工商业,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适当的发展;军事上主张采用西法编练新军,增强军事力量;文化教育上主张废八股、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思想。
它大胆地把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维新思想还包含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它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腐朽统治,更没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教育救国思潮教育救国思潮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是张之洞,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维新变法时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维新派大声疾呼:要救国,必须改革教育!因为他们意识到要改变中国的处境,当先变法。
但要变法就要找到本原,而本原就在教育。
后来张謇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实业的彼此关系以及在救国诸因素中何者为重的问题。
他认识到,在民族危亡之机,单凭教育是救不了国的。
高中历史复习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思潮
高中历史复习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思潮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还需要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潮。
本文将回顾几个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并探讨这些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涉及到多个大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这场战争导致了欧洲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巨变,也结束了许多欧洲帝国的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思潮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思潮使得各国民族追求自身利益和独立,并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力量。
帝国主义的思潮则促使大国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导致了许多战争和冲突,最终引发了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在这次革命中,工人和农民联合起来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标志着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这次革命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强调无产阶级的力量和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它也引发了世界各地的社会运动,激发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纳粹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纳粹德国的兴起是由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推动的。
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了德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耻辱感,以及对经济危机的不满,成功地掌握了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战争。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结束后,纳粹德国的罪行被揭露,使得人们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思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冷战与国际关系重塑二战之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代表。
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塑造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格局。
冷战期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两种竞争的意识形态。
美国以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为基础,积极推广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苏联则通过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试图推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
世界历史思潮社会主义与主义
世界历史思潮社会主义与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思潮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流派。
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回应逐渐兴盛起来。
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当时法国的欢乐观念、平等权利的追求以及对封建制度的反对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然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在19世纪初开始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等。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与科学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追求实现社会资源的公有制,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
它强调社会的平等和公正,反对压迫和剥削。
社会主义认为,只有消除阶级对抗和剥削,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与社会主义相对的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强调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并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财富积累。
资本主义认为市场可以自我调节,通过竞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企业所有权由个人或私人机构拥有,追求利润最大化。
尽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共性。
例如,社会主义国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国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这表明,在实际应用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在20世纪,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历史思潮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苏联、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成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各个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声望也受到了挑战。
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主义依然是一股重要的思潮。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并被视为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公平的理想。
同时,社会主义也在与新兴问题和挑战相结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新路向。
高中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与思潮总结
高中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与思潮总结在高中历史教育中,世界现代史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思潮。
通过学习这些事件和思潮,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思潮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起源于意大利,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
在15世纪时,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兴趣重新燃起,这种兴趣体现在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哲学和科学等。
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人类思维的解放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随后迅速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洲等地区。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大规模工厂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对全球经济格局、社会结构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次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它以推翻法国君主专制制度为目标,促进了民主和平等观念的传播。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起义,政权更迭,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本国,它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爆发于1914年,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使得许多国家的领土发生了变化,并且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旧有的国际秩序的瓦解和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毁灭性和惨重的战争,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6年之久。
这场战争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和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使得现代国际体系得以确立,同时也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政 治运动与思潮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政治运动与思潮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运动与思潮,它们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不仅塑造了当时的社会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政治运动反映了统治阶层对于权力集中和国家稳定的追求。
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大大加强了皇权。
这一制度的变革,使得国家的政治权力更加集中,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思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瑰宝。
雅典的民主政治允许成年男性公民参与政治决策,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等机构来行使权力。
这种民主思潮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平等,为后来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然而,这种民主也具有局限性,仅覆盖了部分人群,奴隶和妇女被排除在外。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思潮的变革。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的权力,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一政治运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诉求,以及对自由、平等和法治的追求。
法国大革命则更加激进和彻底,它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一原则,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法国大革命期间,政治局势动荡,各种政治派别轮番上台,但都在为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还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强调了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的相互制衡,保障了权力的平衡和公民的权利。
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与思潮总结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与思潮总结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思潮,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思潮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迅速蔓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
这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
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工业化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节点,也成为其他国家发展的借鉴。
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1775年至1783年,美国殖民地与英国进行了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最终赢得了独立。
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殖民地独立战争,对整个殖民主义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世界其他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提供了范例,也为后来的美国建国奠定了基础。
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1789年至1799年,法国发生了一场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巨大革命运动。
革命的推动者们试图通过政治上的改革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
法国大革命不仅颠覆了当时的封建制度,也推动了民主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对后来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思潮。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趋势,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1914年至1918年,欧洲的大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争夺殖民地利益和全球霸权地位。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庞大的财产损失,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
中 国现代史重大思潮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史重大思潮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期间涌现出了众多重大思潮,这些思潮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政治变革和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现代史中一些重大思潮的知识点总结。
一、新文化运动思潮新文化运动始于 1915 年,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
这一思潮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
在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个性解放、婚姻自由。
它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在文学方面,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变革,使文学更贴近大众生活。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五四运动思潮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爱国运动。
这一思潮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民族觉醒。
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思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创办刊物、组织团体,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路线。
四、三民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
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夯实考点专题十二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时代背景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清朝国势渐衰,欧洲国家迅速崛起,向外扩张。
②明清以来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2)主要主张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译成《四洲志》《华事夷言》,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情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主要影响①挑战传统心态(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天朝上国的束缚)。
②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③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
④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1)背景条件①思想条件: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经济条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③阶级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④社会条件: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3)影响①指导性: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②爱国性: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③进步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④启蒙性:宣传进步思想,冲击封建旧思想(最重要的影响)。
⑤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1)兴起背景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
(2)形成和传播①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反清革命。
人类历史中的革命思潮
人类历史中的革命思潮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多次经历了革命思潮的涌动。
这些革命思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探讨人类历史中几次重要的革命思潮。
一、古代革命思潮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许多革命思潮的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方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爆发的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变革。
它以废除法国封建制度,建立起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秩序为目标,具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改革纲领。
法国大革命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近代革命思潮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近代社会中的一系列革命思潮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一场反对沙皇政权的武装起义。
它以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面提供了思想和经验,也激发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三、现代革命思潮现代社会中的革命思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
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旨在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飞跃。
新中国的成功实现了农村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和人民民主的建立,为中国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总而言之,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革命思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们推翻旧的制度,为新的社会秩序铺平道路。
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革命思潮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为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和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史的思潮与文化变革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史的思潮与文化变革总结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中出现了多种思潮和文化变革。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学生在学习中国现代史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思潮和文化变革进行总结。
一、思潮1. 鸦片战争后的思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文明,并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思潮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和文化变革的追求。
2.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潮,如民主思潮、科学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等。
这些思潮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向往。
3. 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对自由、科学的追求。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潮有爱国思潮、民主思潮、科学思潮等,这些思潮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方式。
4. 独立自主思潮的兴起: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外族统治,而这也催生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思潮。
这些思潮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的坚持。
二、文化变革1. 教育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史中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变革。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的教育理念,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对于培养新一代有爱国心、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思想观念的变革:中国现代史中的思想观念变革是文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这种思想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艺理念的创新:中国现代史中的文艺理念创新对于文化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艺界提倡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理念,注重表现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这种创新理念推动了中国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4. 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变革。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主要社会思潮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主要社会思潮厦门市和宁路50号:厦门六中: 温才荣本文发表于《考试报》高考历史2006年3月3日背景材料:纵观2005年高考三套文综的历史试题,文明史范式的价值取向尤为突出。
如文综卷Ⅰ“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认识评价”题则既涉及政治文明史的内容,又蕴涵了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材中零散体现的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几股主要社会思潮,值得广大师生关注。
1.人文主义:14~16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基督教会控制文化教育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人文主义于是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达·芬奇、马基雅维利、莫尔等。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强调发展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反对神学迷信,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它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因此也称为人道主义。
它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实质上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它开了西方近代社会思潮之先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并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杰作;在教育改革、发掘和整理古籍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和人文研究的基础;又为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但是,人文主义并不根本反对教会,它所强调的人性在某些方面也未越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局限。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2.理性主义:17--18世纪,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前提下出现的.它兴起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主要社会思潮
背景材料:纵观2005年高考三套文综的历史试题,文明史范式的价值取向尤为突出。
如文综卷Ⅰ“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认识评价”题则既涉及政治文明史的内容,又蕴涵了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材中零散体现的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几股主要社会思潮,值得广大师生关注。
1.人文主义:14~16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基督教会控制文化教育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人文主义于是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达·芬奇、马基雅维利、莫尔等。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强调发展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反对神学迷信,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它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因此也称为人道主义。
它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实质上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它开了西方近代社会思潮之先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并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杰作;在教育改革、发掘和整理古籍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和人文研究的基础;又为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但是,人文主义并不根本反对教会,它所强调的人性在某些方面也未越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局限。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理性主义:17--18世纪,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前提下出现的.它兴起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有:洛克、霍布斯、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等。
它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
它否定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先天预定的看法,这也就否定了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否定了人的被动心态,从而为人的奋斗和人的主动性提供了心理动力。
它认为人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自身的生活,也能管理好社会,管理好自然,还提倡人世万物的合理安排,这就为否定“无序”、创建“有序”的社会奠定了合理基础。
它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
黑暗,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其斗争矛头不仅指向封建专制度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而且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本身,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政治构想,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不仅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也为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影响遍及全世界。
3.自由主义:它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它是对资产阶级天赋权利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1 8世纪后半期首先产生于英国,19世纪成为欧洲主要社会思潮.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家干预其内部事务,反对社会革命,主张改良, 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主张资本不受限制地由私人自由操纵、转移,企业由各个资本家独自经营,商品价格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形成。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的《权利法案》(1689)、美国的《独立宣言》(1776)和《联邦宪法》(1787),法国的《人权宣言》(1789)都以根本大法和政治纲领的方式肯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
自由主义基本原则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它引发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4.社会主义:它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在吸收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20世纪,社会主义成为一大思想潮流,而且在很多国家成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现在,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内涵广阔的政治概念。
其内涵不仅包括超越资本主义而趋向美好社会的思想体系,还包括与此相应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取代资产阶级统治。
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几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一直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长期存在,相较量而曲折发展,甚至相互学习而取长
补短。
社会主义不仅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结果。
5.民族主义:在欧洲,主要表现为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的民族统一、民族独立运动,如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在亚洲和非洲,特别是亚洲,则表现为与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相结合的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等。
它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儿。
法国大革命不但激发了法国人民普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而且也激起了欧洲其它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得以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民族与国家吻合,在国家疆域内建立单一民族的共同体即“民族国家”。
它主张建立各民族统一的主权国家,是建立民族国家的基本理论框架,在产生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伸张正义,又可以庇护邪恶。
“它既能够充当构建民族国家、维护或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的守护神,又可能转化为威胁或破坏国家统一的破门槌。
”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民族主义能够抗拒“先进国家”的欺凌,在民族自卫的基础上保存和发展自己,起了调动民众凝聚力、动员民众同心协力报效国家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先进国家”也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为侵略和压榨寻找借口。
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那里,民族主义会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19世纪,民族主义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
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民族主义得到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广泛、最强劲的发展,当前国际社会的诸多麻烦绝大多数与民族问题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