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绿植等。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题2:植物的生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探索宇宙课题1:我们认识的宇宙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游戏卡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基本特征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启发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有叶绿素、具有根茎叶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基本特征。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植物的分类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植物分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形状、用途等分类。

3. 游戏:使用游戏卡片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活动。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分类的方法,并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方式,如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实验: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4. 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要素,并鼓励他们了解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植物的小作文或绘画,评价他们的表达和创意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观察身边植物的作业,并在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2. 邀请植物专家到班级进行植物知识讲座或实地考察。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1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2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3 单元概要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 第 4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5 单元概要。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先以一个“小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接着以晾衣服,水洼变干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蒸发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魔术”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说明,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2课时水沸腾了【教学反思】本课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之前的学习中主要是以观察为主,这一课则是操作、观察、记录同时开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除了让学生对水沸腾的现象进行观察,还有学习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所以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教学。

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出现的很多仪器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使用的,所以我第一节课主要以课件结合微视频介绍实验器材的认识、组装和使用方法,并且亲自演示了这些仪器如何使用,同时也请学生操作了几遍,让学生熟悉仪器。

第二节课由于是实验课,纪律较教室内来说没那么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在实验纪律的管理上。

第3课时水结冰了【教学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学生最后在看到水结冰时所显示的温度都低于0℃,而学校提供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都是0℃,因此无法准确读出数据。

因此后面我让他们注意观察水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的,避免错过测量的时机。

有个别小组不按要求实验,将盐误加到试管内。

以后课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的学习。

第4课时冰融化了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二、探索2.学生思考:为什么向冰块吹热气,冰会融化?解释:热气的温度高于0℃,冰块吸收了热气里的热量,就会慢慢融化了。

活动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2.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探究冰融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吗?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小组讨论: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小结:冰吸收热量,逐渐融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为0℃,体积变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第一课:迎接科学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2. 介绍科学的定义与特点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讨论科学与生活的关系4.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实验5. 学生自主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6. 小结本课内容,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第二课:物质和能量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认识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内容:-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能量的定义与种类-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科学的基本概念2. 讲解物质的定义与分类方法,示范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特征3. 引入能量的概念,介绍不同种类的能量,并与实际例子结合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记录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5.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6. 布置相关课后练和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对物质和能量概念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程度第三课:水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教学内容:- 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等变化过程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水的认知2. 讲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与学生分享与水相关的日常经验3. 进行实验,展示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等变化过程4. 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做出解释5.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进行整理与归纳6. 布置相关课后练和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归纳能力...(继续编写后续课程计划)。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3课《食物的消化》教案 (表格式)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3课《食物的消化》教案 (表格式)

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含时间分配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4分钟)1、前测: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2、谈话:我们吃的食物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到身体的这些地方去了呢?这些食物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了呢?今天我们和食物一起当个旅行者来了解一下:“食物的消化”吧。

板书【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科学实践: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30分钟)1、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并交流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5)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把食物吃下去,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板书:食物。

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知。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启发:我们吃食物时,先把食物放到哪里?学生可能说出嘴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用“第一站”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引导:食物到达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亲自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并交流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可以互相看一看咀嚼后食物的变化。

学生充分咀嚼,可以慢慢感受,互相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发言预设:学生会说:变小了,变碎了。

追问:怎么变小的?食物第一站到达的是我们的嘴,通过咀嚼,食物变小了。

嘴里面有牙齿有舌有唾液我们把它叫做口腔。

板书:口腔。

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再强调,食物第一站到达哪里?口腔。

【设计意图】亲自的体验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为了解其他消化器官奠定感性基础。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2、把食物经过人体哪些消化器官画下来。

食物经过口腔后,下一站要到哪里?然后又要到达哪些消化器官呢?我们把食物教学过程经过的消化器官按顺序画下来。

要求:这些消化器官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并在边上注明它的名称。

请同学把它们画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尝试画食物经过口腔后经过了哪里。

学生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

请同学们要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子,在身体什么位置?学生发言【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呈现学生的想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
案(全册)
教学目标:
-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实验
- 掌握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工具和仪器名称
- 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第一课什么是科学实验
教学内容
- 什么是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有哪些特点
- 科学实验的步骤
- 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工具和仪器
教学重点
- 掌握科学实验的步骤和特点
- 了解常用的实验工具和仪器
教学难点
- 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
- 利用玻璃棒观察水流动的方向
第二课我们的身体构造
教学内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 观察用手取水和用碗取水的差异
- 认识隐形眼镜,了解其原理
教学重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 观察用手取水和用碗取水的差异
- 了解隐形眼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实验内容:
- 圆珠笔芯吧应用在身体构造中
第三课生活中的科学
教学内容:
- 怎样用微笑面对困难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教学重点:
- 怎样用微笑面对困难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教学难点: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实验内容:
- 利用热敏纸探究颜色的变化- 利用薯片和水探究溶液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表格)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表格)
反思
课题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重点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难点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授课 时间
下 载 资 源
教学资源、教具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 个性化修改 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 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
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
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提问:如果把瓶子这样扣入水槽,猜一猜,纸会湿吗?
2.学生分小组领取小烧杯、带双面胶的纸片,尝试。
3.交流:把瓶子扣入水槽,A4纸湿了吗?为什么纸没有变湿?
如果空气从瓶子中跑掉,纸会湿吗?怎样能让空气出来,让水进入?
4.演示:微微拧开瓶盖,气泡从瓶盖边缘冒出,水慢慢进入塑料瓶,纸变湿。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占据空间;能操作实验,理解水无法进入瓶子、倒扣杯底纸不潮湿、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一盒装满的粉笔、2支粉笔;大半瓶水、半杯水。
学生:小口瓶、橡皮泥、塑料小楼都、半烧杯水(250ml)、滴灌、洗衣液稀释溶液;塑料瓶上半部分(带盖)、A4纸2张、水槽(水大半);套好口的气球、小口瓶;注射器、橡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一下空气。
演示:注射器抽红水、排红水。
2.出示注射器抽空气、排空气。要求同学们一起操作。
提问:像老师这样操作,注射器内的空气是怎样变化的?
(抽,空气进入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大;推,空气被挤出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小。)
3.出示橡皮,注射器抽气,注射器前端用力顶住橡皮,用力按压注射器推拉杆,再松开。
要求:像老师这样玩一玩,和同学们说一说。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案(表格式,共三课,1课,2课,3课)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案(表格式,共三课,1课,2课,3课)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事,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可以喝到水吗?生:因为石头重沉到了水底……(各种说法)师:石头沉到水底为什么就可以让水面上升了呢?生:(思考……)生:,因为水被挤出去了。

师:哦,原来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原来的空间,使得水面上升的。

生:(齐读结论)师:那什么是空间?怎么理解?生1:就是空的部分。

生2:需要被填满的位置叫做空间。

师:哇,你们太聪明了,表述的好具体好清晰。

像空粉笔盒、空杯子的里面,它能装一定的物质,我们把这部分称为空间。

那占据空间怎么理解?生1: 把粉笔放进粉笔盒,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

生2:水杯装满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生3:还有我们的教室,二、活动探究师:除了固体可以占据空间把水挤出去以外,老师发现我们教室里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呢?生:空气。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空气它能不能也像石头那样占据示范操作)通过课前的准备快速的组装好简易小天平,两端用细绳系好,将小夹子拴在细绳上。

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把气球打上气(注意不要打爆)。

把气球夹到小夹子上,调节,使小天平平衡。

(现在小天平是平衡的。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小天平,现在平衡了,说明天平两端重量相等。

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把一边的气球里面的气放掉。

看看小天平的两端,还是平衡的吗?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请同学来思考一下回答。

(板书课题:空气有重量吗?)师:说明了空气有重量吗?同学们说的对吗?怎么样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验证空气有重量。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二、天平测空气的重量。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棒,谁来指导我一下,让我完成这个实验?这次我不用小天平了,老师用这个—天平。

请同学们指导我,帮助我好吗?师:我先称量一下瘪瘪的皮球的重量,请一位同学记录一下数据,请问这个数据是谁的重量呢?没错,是皮球的重量(球)!再请一位同学帮我在皮球里打满气,用力打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目录一、植物我看到了什么 (1)2我的大树 (2)3各种各样的叶 (3)4一片完整的叶………………………………………………4二、动物寻访小动物………………………………………………2蜗牛 (7)3蜗牛和蝗虫 (8)4蚂蚁 (9)我的观察研究………………………………………………10三、我们自己观察身体 (11)2我们在生长………………………………………………133猜猜我是谁 (1)4我的手 (16)运用感观 (18)四、水一杯水的观察 (20)2各种各样的液体 (22)3比较水的多少………………………………………………23五、纸纸的观察 (24)2我来造一张纸 (2)3不同用途的纸 (26)4做一辆纸车………………………………………………27六、米饭和淀粉米饭的观察 (29)2淀粉的踪迹………………………………………………32第周星期年月日题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重点难点教具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方法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1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材P2~4)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2.追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到空气中的水呢?(预设: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3.讲解: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叫作蒸发。

因为水蒸气微粒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它。

4.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水的蒸发:将水滴到手上,不一会儿水就“消失”了。

探索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预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洗干净的杯子上的水珠消失;……)2.交流:出示教材P3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图中的蒸发现象。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请你们解释图中的现象。

学生1:地上的水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坑中的水较多,未蒸发完,就形成了水洼。

学生2: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水→水蒸气→白气的过程。

学生3:湿衣服上的水是液体,将衣服晾起来,待水蒸发完,衣服就变干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烧开水的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

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非常小,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探索三:用实验证明水的蒸发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蒸发了呢?(预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跑到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预设:能。

)2.布置任务: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怎样解释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学生1:敞口的杯子里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

主持人: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学生1: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敞口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

主持人:你们在实验二的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学生2:我看到了小水珠,我认为它们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水。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在家中研究科学、观察研究记,让手动起来,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家中常见的物品和所处环境,提高其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课程名称:在家中研究科学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中的电器,如电饭锅、电风扇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这些电器的注意事项。

2. 研究内容:- 讨论家中的电器和他们的作用- 研究电器对人体的危害,如用电注意事项等- 观看有关电器使用的视频,了解一些科学原理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电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科学原理4.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5. 检测方式:课堂打分第二节课程名称:观察研究记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了解常见家具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运用观察和研究技能进行探究2. 研究内容:- 用眼睛观察家具的形态特征- 运用观察研究的技能,探究不同家具的用途- 讨论家具的价值和意义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进一步认识家具的用途和价值4. 教学方法:绘画、课堂讨论、实践操作5. 检测方式:手绘课堂实践记录第三节课程名称:让手动起来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实践和操作,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并理解手工制作背后的科学原理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简单的手工,如剪纸、折纸等- 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 小组互动,分享手工经验和心得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并能够反映在实践中4. 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手工成品展示第四节课程名称: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并在观察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标准的观察记录文档- 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讨论自己的观察记录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制作标准观察记录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4.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观察记录以上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但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一课:晴雨表教学目标:- 了解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研究如何根据晴雨表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晴雨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晴雨表是如何根据气压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4. 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晴雨表,观察气压的变化对晴雨表指针位置的影响。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晴雨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晴雨表模型- 图片或视频素材- 绘图纸和彩色笔第二课:空气和水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水的多样化用途。

4.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例如比较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观察水的分子运动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特点和用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问答活动让学生巩固对空气和水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验用材料:水、冰、烧杯等第三课: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研究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4. 常见物品分类: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一些物品,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

5. 观察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水和糖分别加热,观察变化并讨论。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感受空气 》(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感受空气 》(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感受空气》(表格式教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 1.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空气》课题1.感受空气课时1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感受空气,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发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通过传递游戏,知道空气与石头、水的异同。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空气的特征,能初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探究实践在探究活动中,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语言进行汇报,同时学会结合气泡图组织和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在探究空气特征的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并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得资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在感受空气和传递物体的活动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不断发展、丰富和修正对空气的认识,以气泡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优化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学生: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来感受空气。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 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 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周围的物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和理解常见的物质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物质样品、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物质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还有哪些物质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们的原因是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概念,了解物质的种类和特征。

2.学生能够辨别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实验材料:砂子、盐、糖、花椒粉、牛奶、果汁、苏打水、酒精、水果、植物、动物等。

实验器材:容器、塑料袋、称量器、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你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准备物质展示:在课前准备好各种物质,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感受。

二、呈现(15分钟)1.探究物质的分类:给学生看一些图片,让他们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物质应该如何分类。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可以按状态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实验探究:给学生一些容器和物质,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判断它们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状态与特点之间的关系。

3.示范实验:老师示范如何用盐、糖、水分别制作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讲解(15分钟)1.词语解释:通过手绘或ppt展示物质的定义,并解释物质的特点。

2.物质的分类: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物质,如水杯、书、空气等,让学生说出相应的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分类总结,帮助他们理解物质分类的规律。

3.物质性质讲解:通过给学生举例,讲解物质的性质,如固体的硬度、可塑性、液体的流动性、气体的可压缩性等。

四、实践(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些物质进行观察和实验。

每个小组要有实验记录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纠正错误。

五、概括(10分钟)1.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内容,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第1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始业教育课设计理念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第一单元第2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资源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一单元第3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二课校园的树木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资源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第一单元第4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三课大树和小草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小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大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一单元第5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四课水生植物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