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内部控制
担保公司的合规风控与内部控制机制
担保公司的合规风控与内部控制机制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担保公司作为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信用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然而,由于担保公司业务涉及的风险较高,必须建立合规风控与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其正常运营和有效监管。
一、合规风控机制担保公司在运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并建立合规风控机制来管理风险。
具体来说,合规风控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规风险评估模型:担保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法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合规风险评估模型。
该模型应能够全面评估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制定内部合规政策:担保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内部合规政策,明确各项业务规范和操作要求,并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
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处理大量的客户敏感信息,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的建设等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4.实施反洗钱措施:担保公司应建立和完善反洗钱制度,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
此外,还需做好客户尽职调查工作,确保不参与洗钱和其他非法活动。
二、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是担保公司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它关乎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业务风险的控制。
以下是一些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内容:1.分工与职责明确:担保公司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交叉检查机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
2.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担保公司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等。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需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3.制定审计与检查制度:担保公司应制定审计与检查制度,定期对各项业务、账务和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审计和检查。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建立内部风险管控指标体系:担保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管控指标体系,对业务风险进行量化识别和控制。
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与内部控制
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与内部控制近年来,担保公司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
本文将从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首先,担保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并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能开展业务;其次,担保公司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担保业务的规定,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再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机制,确保全体员工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以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最后,担保公司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合规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二、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担保公司保持合规经营的基础。
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首先,担保公司应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建立风险分类、评估和监控的机制,及时识别、分析和评估业务风险;其次,担保公司应加强对外部合作机构的管理,确保与其合作的机构具备合法资质,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再次,担保公司应加强内部运营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确保资金安全和运营效率;最后,担保公司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以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担保公司合规经营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是保障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础。
首先,合规经营可以确保担保公司与业务合作方的合法合规,增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该公司的信任;其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担保公司降低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公司的经营安全;再次,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担保公司的运营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总结起来,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与内部控制是公司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合规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公司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和控制风险,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等关联企业。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控制原则:担保公司应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确保担保业务安全、稳健运营。
2. 审慎经营原则: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审慎评估风险,确保业务合规。
3. 诚信经营原则:担保公司应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信息公开原则:担保公司应真实、准确、及时地向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
第二章担保业务管理第四条担保业务审批:1. 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2. 担保业务审批流程:业务部门提出担保申请,经风险评估部门评估,总经理审批,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第五条担保对象审查:1. 担保公司应严格审查担保对象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
2. 担保对象审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行业前景等。
3. 担保公司可聘请专业机构对担保对象进行尽职调查。
第六条担保额度管理:1. 担保公司应根据担保对象的资信状况、业务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担保额度。
2. 单笔担保额度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
3.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担保额度管理制度,确保担保额度合理、可控。
第七条担保合同管理:1. 担保公司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签订担保合同。
2. 担保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3. 担保公司应加强对担保合同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第三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八条内部控制:1.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业务流程合规。
2. 担保公司应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舞弊行为。
3. 担保公司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担保公司是一家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为了保证担保公司业务的稳健发展和风险控制,制定和完善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的探讨,加强担保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公司运作,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二、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是指担保公司为规范自身内部管理,保证风险控制和经营稳健,规避经营风险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企业信用担保服务的质量。
通过建立健全的控制管理制度,担保公司可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客户权益。
2.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制定有效的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担保公司实现对企业借款人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3. 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可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
担保公司应当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流程。
2. 风险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审查、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科学有效。
3. 财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公司的财务管理流程和规范,保证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和真实性。
4. 内部控制体系。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内部监控和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5. 审计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审计制度,规定公司的审计程序和要求,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合规、依法经营。
6. 员工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员工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培训、奖惩管理、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规定,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担保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担保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合规,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公司法》、《担保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财务部:负责制定、执行和维护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组织内部审计,监督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活动。
2. 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公司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监督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
3. 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本部门的财务活动,积极配合财务部、风险管理部的监督检查。
三、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内容1. 财务预算管理(1)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计划和实际情况,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2)各部门应按照财务预算进行资金使用,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2. 资金管理(1)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收支流程,确保资金安全。
(2)公司应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公司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
3. 财务核算与报告(1)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确保财务核算的真实、准确、完整。
(2)公司应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4. 内部审计(1)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内部审计应覆盖公司各部门、各业务领域,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5. 风险控制(1)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各部门应按照风险控制要求,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业务合规。
6. 信息化管理(1)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系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具备权限控制、审计追踪等功能,确保数据安全。
四、监督与考核1. 财务部、风险管理部应定期对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公司对各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担保公司为了保障业务的安全、规范运行,确保风险可控,而建立和完善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体系包括了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下面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担保公司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担保公司应该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信息技术安全部门等,分工明确,形成合理的组织架构。
其次,在岗位职责方面,担保公司应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各个岗位的职责应该清晰明确,在员工入职时应该进行详细的岗位培训,确保员工知晓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再次,在业务流程方面,担保公司应该明确各项业务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对于风险较高的业务,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核查,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公司应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此外,在风险评估与管理方面,担保公司应该建立起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制度体系。
这包括建立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制定风险分级管理的准则,明确风险管理的流程和责任。
同时,担保公司应该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另外,在内部审计方面,担保公司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第三方进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应该对公司各项业务进行全面审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担保公司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报告制度,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及时反馈给公司管理层,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业务。
最后,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担保公司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
这包括对系统的权限管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管理,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公司的信息系统免受外部攻击。
综上所述,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障业务的安全、规范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建立和完善了这套制度体系,担保公司才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概述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担保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运营活动合规、有效和安全。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公司资金安全、减少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2.原则: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严守道德规范,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风险控制原则:管理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减少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有效管理原则: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确保公司业务高效运转。
-信息披露原则: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
-内部监控原则: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1.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明确组织结构,规范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
2.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包括担保审核、担保决策、担保合同签订和履行等环节,确保业务操作规范且符合法律法规。
3.风险管理和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和评估制度,包括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资产质量监测和预警、坏账和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和管理等。
4.资金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融资和使用,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保证资金安全和合规使用。
5.审计和监察:建立内部审计和监察机制,对公司各项业务进行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6.信息管理和披露:建立信息管理和披露制度,保护客户和公司的信息安全,向外部及时、准确、真实地披露相关信息。
7.外部合作和监管配合:建立外部合作机制,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遵循监管规定,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检查。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执行:担保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执行机制和流程。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担保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第三条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担保公司所有业务领域和环节,确保业务运作合规、稳健;2. 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强化风险评估、监控和预警;3.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业务性质、风险程度和责任划分,实施分级管理;4. 持续改进原则:根据业务发展、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担保公司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监督执行和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第五条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2.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3. 法律合规部门:负责法律合规审查,确保业务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六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1. 风险识别:全面识别担保业务中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内部控制措施、业务流程优化、风险分散等;4. 风险监控:定期监测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5. 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报告风险信息。
第七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对担保对象进行信用评级,确保担保对象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担保公司是一种专门提供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担保公司的业务规章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对公司运营及风险管理的规定和措施,旨在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并降低经营风险。
首先,担保公司的业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业务范围:明确规定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业务范围,包括担保种类、业务对象、担保期限等。
2.业务申请与审批:规定客户进行担保业务申请的程序和要求,以及公司内部审批程序和权限分配。
3.资格要求:担保公司要求员工具备特定的资格和能力,包括资质证书、从业经验等。
4.财务管理:规定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利润分配、财务风险控制等。
5.内部纪律与行为准则:规定担保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包括廉洁自律、保密义务、诚信原则等。
6.信息管理:明确担保公司的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客户信息的收集和保护、公司内部信息的通报和管理等。
接下来,担保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客户准入与风险防范:制定客户准入标准,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确保客户具备还款能力,同时运用风险控制工具降低业务风险。
3.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管理: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测、资金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充足资本等措施,以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和流动性。
4.内控与审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流程、交易授权、风险管理措施等进行监管和审计,确保公司内部运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5.信用及担保风险管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担保风险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和担保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担保公司的风险可控。
6.外部环境监测:及时了解和评估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等对担保公司业务和风险管理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担保公司的业务规章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在保障公司正常运作和降低经营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1. 引言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管理风险、提供信贷支持以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担保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管理和减轻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2.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目标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证担保行为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管理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这包括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对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以及对担保方式的评估和控制等。
2.2 内部审查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查,以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查应对担保合同的执行情况、担保物的处置情况以及担保准备金的计提等进行评估和检查。
2.3 风险报告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及时提供风险报告,以帮助管理层了解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3.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应根据担保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担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2 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担保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债务人所处行业的开展情况等的评估。
3.3 健全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担保合同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4 强化风险报告和监测机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报告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总结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减轻和管理担保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希望能够对金融机构有所帮助。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担保公司控制管理行为,提高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保障担保公司稳定经营,根据《担保公司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担保公司控制管理的基本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全部操作合法合规,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违规。
2、风险管理原则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合理评估业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防范业务风险。
3、内部控制原则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实行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参考的内部控制机制。
4、透明度原则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度,及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做到对内对外透明。
5、独立性原则担保公司控制管理应独立于其他机构或组织,形成独立的管理体系,保持管理决策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担保公司控制管理的组织结构1、董事会担保公司设立董事会,负责担保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监督工作。
董事会由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应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
董事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监事会担保公司设立监事会,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监事会由不少于3人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独立监事。
监事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3、高级管理层担保公司设立高级管理层,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
高级管理层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
4、部门机构担保公司设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财务部、法律部等部门机构,负责公司各项业务的执行和管理。
四、担保公司控制管理的工作流程1、风险评估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科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2、内部审核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对公司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公司内部控制有效。
3、信息披露担保公司应及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定期报告等,并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公司高层应当明确担负起对内部控制的领导责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指导和监督各级管理人员。
2.内部审计和风控管理。
担保公司应当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
风控部门则负责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公司的担保业务风险可控。
3.业务流程和授权管理。
担保公司应当规范担保业务的审批、核准和执行流程,确保各环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担保签约应当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并控制担保风险。
授权管理方面,担保公司应当明确岗位职权,确保各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同时进行适当的层级审批。
4.财务管理和信息报告。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包括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
同时,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部门和股东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5.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包括风险评估流程、资金使用和监管流程、担保风险衡量和控制流程等。
这些流程和制度需要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程序,并进行执行和监督。
在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公司特点和业务模式。
不同的担保公司有不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点,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细化。
2.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担保业务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公司的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
3.信息化和科技支持。
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发展,担保公司可以借助各类信息系统和科技手段来强化内部控制。
担保公司的内控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
担保公司的内控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为了确保担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并有效管理各项风险,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担保公司内控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风险防范机制。
一、内控体系的建立1.明确的内控目标和策略担保公司应明确制定内控目标和策略,确保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够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相一致,并根据风险状况和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2.内部控制流程和程序担保公司应根据内部业务流程和运营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审批授权、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控等环节,确保各项流程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3.明确的责任和职责建立明确的责任和职责制度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担保公司应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内控系统中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科学的权责分明。
4.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包括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自动化系统等,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风险防范机制1.信用风险防范担保公司应建立起严格的信用审查制度,对拟提供担保的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2.流动性风险防范担保公司应关注自身的现金流状况,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确保能够及时偿还已提供的担保,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3.市场风险防范担保公司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市场风险防范策略,例如建立风险敞口管理制度、多样化投资组合等。
4.操作风险防范担保公司应重视操作风险管理,规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并加强岗位培训和日常监督,防范操作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5.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担保公司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公司的业务活动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三、内控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的监督和改进担保公司应定期进行内控体系的自查和自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缺陷,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内控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融资担保公司内控制度范本
融资担保公司内控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融资担保公司内控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是指融资担保公司为有效实施业务管理,确保公司经营稳定、合规经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涵盖公司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合规、稳健运行。
(二)审慎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注重风险防范,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安全、有效。
(三)有效性原则:内控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内控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四)适时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根据法律法规、公司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第四条融资担保公司应设立内控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内控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内控管理部门应独立于其他部门,向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负责。
第五条融资担保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应根据内控制度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合规、有序进行。
第六条融资担保公司应设立审计部门,对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
第八条融资担保公司应根据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安全。
第四章业务流程与控制措施第九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制定明确的业务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合规、有序进行。
第十条融资担保公司应设立审批机制,对重大业务决策进行审批,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合规、稳健。
第十一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业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传输,确保业务活动可追溯、可监控。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这个话题一听就有点让人头大。
要说起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堆死板的规章制度,看得眼睛发花,根本不理解到底能不能管用。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规矩和“家法”。
你想啊,家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讲道理,什么都不管,那这个家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呢,担保业务也得有一些明确的控制方法和措施,避免那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发生,确保公司能稳步发展。
说白了,担保就是一方为另一方背书。
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风险可大着呢。
想象一下,你朋友跟你借钱,你帮他担保了一下,结果他不还,你不就得自己承担这笔账了吗?问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能力还钱。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好的内部控制,那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第一步,得先做“风险排查”。
谁能担保,谁不能担保,得搞清楚。
这个就像是家里给孩子设立规矩——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
担保的风险评估就得做到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再说了,担保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的事儿。
你总不能听说谁家借钱,自己就跟着跑去担保吧?没有深入了解,谁敢轻易下这个决定。
那怎么做呢?就得靠“审查流程”了。
担保业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审查机制。
什么是审查机制?就是确保每个担保项目都能经过专业团队的层层把关,保证没有漏洞,避免盲目决策。
拿着放大镜审一审,看看对方的财务状况怎么样,经营能力是否靠谱,银行记录怎么样,这些都得认真琢磨。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损失,更是为了保护整个公司的利益。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通过审查来防范风险,更得有“预警机制”。
如果万一出现什么风险,咱们得第一时间知道,才能采取措施。
想想看,一家人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能早点发现,才能及时处理,对不对?内部控制的“预警机制”就像是家里安的防盗报警器,提前响了,大家立马警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我们还得提到一个事儿,那就是“权责分离”。
你想啊,如果担保业务里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大家各自都想当“甩手掌柜”,那最后可就会像打乱了的麻将牌一样,乱成一团。
担保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范本
担保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担保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防范和控制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以提供担保业务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担保公司应遵循合法、合规、诚信、公平的原则,依法开展担保业务,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担保公司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明确各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合规经营。
第五条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确保公司合规、稳健经营。
第六条监事会对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公司合规经营。
第七条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策,组织公司日常经营,确保公司合规、稳健经营。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第八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担保业务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内部审计等。
第九条担保公司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监控和报告。
第十条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担保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确保担保业务合规、稳健进行。
第十一条担保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担保业务管理第十二条担保公司应制定担保业务操作流程,明确业务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业务操作规范等。
第十三条担保公司应对担保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包括但不限于: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等。
第十四条担保公司应与被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担保业务合规进行。
第十五条担保公司应建立担保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担保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五、信息披露与合规报告第十六条担保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地披露公司信息,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内部舞弊风险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内部舞弊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担保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在经济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业务本质的特殊性,担保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内部舞弊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担保公司如何有效地防范内部舞弊风险,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内部舞弊风险的首要手段。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流程中划分职责、约定权限,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例如,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 签订员工行为准则:制定员工行为准则,明确禁止内部舞弊行为,要求员工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防止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 双人签字制度:对于涉及资金的重要决策和操作,建立双人签字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和流转得到多方审批和监督,避免个别员工的滥用。
3. 聘请独立审计机构:定期聘请独立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从外部角度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二、加强风险管理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关注内部舞弊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具体做法如下:1.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构建内部舞弊风险的评估模型,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和漏洞,为制定防范方案提供依据。
2. 加强内部审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查机制,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利用外部力量对公司的内部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三、加强员工培训担保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增强他们对内部舞弊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1. 内部舞弊风险的认知:向员工普及内部舞弊的各种形式和手段,教育他们警惕和防范内部舞弊行为。
2. 法律法规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员工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和责任,增强他们的法律风险意识。
内部控制制度-担保5篇
内部控制制度-担保5篇第一篇: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内部控制制度——担保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是指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合同或者协议,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不包含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及按揭销售中涉及的担保等具有日常经营性质的担保行为。
公司下属分公司不得从事对外担保活动。
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未经适当授权和审批不得从事对外担保活动。
第三条公司在发生担保业务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担保业务的下列风险:(一)担保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担保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担保评估不适当,可能因诉讼、代偿等遭受损失。
(四)担保执行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
(二)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应明确规范。
(三)担保评估应科学严密。
(四)担保执行环节的控制措施应充分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公司应建立担保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四)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
第六条公司办理担保业务的人员应掌握与担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风险意识。
第七条公司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
公司指定财会部门负责办理担保业务。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引言担保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服务的角色,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护公司和借款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展开讨论,包括制度的意义、目标、内容、实施和监督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实现公司整体目标,保证资产安全、规范运营、提高效率和遵守法律法规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对于担保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公司资产安全担保公司的资产主要包括担保合同、担保金和信息资产等,这些资产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资金运作、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欺诈和滥用等行为,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风险。
2.规范运营行为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其业务进行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流程、制定业务合规的规定,从而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运行。
3.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岗位职责分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重复劳动,降低错误率。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沟通的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
2.合规运营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对公司声誉和利益的影响。
3.资产保护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能够对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资产损失、滥用和侵害等情况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明确公司整体的控制目标,如风险管理、合规运营、资产保护等,为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0〕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已经2010年7月23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您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请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融资性担保机构。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棋制度,防范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稳键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部门。
第三条本指引是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遵循本指引建立键全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机制和过程。
第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一)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经营目标和效率的充分实现。
(三)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有案可查。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事项。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成本与效益,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全体员工创造充分了解内部控制要求,忠实、勤勉、合规、审慎履行职责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章内部控制职责第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明确划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之间、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清晰、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
第九条董事会负责保证公司建立并实施充分再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定期检查评价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负责确保公司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审慎经营,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评估、监测并控制风险。
第十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履行内部控制职责;负责要求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监督执行。
第十一条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与评估;负责保证董事会决策的贯彻落实;负责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负责建立识别、评估、监测并控制风险均程序和措施,并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第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不设首席风险官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薪酬待遇由总经理决定,但应当事先征得董事会同意。
风险管理负责人(首席风险官、不设首席风险官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对项目审判机构表决通过的项目持有否定意见时,应当将意见提交总经理。
如总经理否定风险管理负责人意见,而风险管理负责人坚持自己意见的,总经理应当将有关争议提交董事会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项目审批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明确规定项目审批人的权限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批业务。
上级机构应当根据下级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所处地区经济环境以及担保额度等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审批权限。
第十四条对于额度较大的担保或投资项目,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审批机构进行集体决策。
项目审批机构应当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参加。
项目审批机构审议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同意通过的原则,全部意见应当记录存档。
第十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各个部门和岗位应当有正式、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各项业务都应当有明确的保前调查、保时审查、保后检查的工作标准和尽职要求。
第三章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第十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融资性担保业务为核心主业,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盟内开展其他业务。
第十七条融资性投保公司应当制定和完善全面、系统、成文的业务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以及禁止担保等事项。
第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规范项旨受理、评审、审批、签约承保、保后监管、代偿、追偿等全部业务环节的工作流程、操作规划和运行机制。
第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公司章程要求的明确的项目受理标准。
负责项目受理的人员应当严格审查担保申请人资格的合法性、融资背景以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第二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公司章程要求的明确的项目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应当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
第二十一条项目评审应当从定性、定量方面作出依据充分的分析判断;应当全否考察项目情况,评估拟设定的反担保措施的合法性、标的的价值和可实现性;应当严格评审被担保对象的财务状况,认真核查各类财务报表、产品库存和业务合同,查清其真实性、合法性和价值;应当严格审查担保项目所融资资金的用途,确保通过担保融资的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改善良生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项目评审人员不得少于2人。
项目评审人员应当对评审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评审结束时,项目评审人员应当制作项目评审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风险因素、评审结论以及拟设立反担保措施在内的担保方案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项目审批机构和人员应当切实核查所提交的全部项目资料,重点把握项目风险因素和保障措施。
必要时项目审批机构和人员应当对项旨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十四条融资性担保项目签约承保应当明确各类合同生效条件和签订程序;遵循先落实保障措施后签约承保的原则,依法办理反担保抵质押登记;核实债权人、债务人的签约资格和权限,加强印掌管理。
第二十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被担保人按期提供财务报表,并进行保后现场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全部或部分在保项目进行及时的风险排查,并逐步实现对在保项目的风险分类。
第二十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合理调控项目集中度,避免可能出现的集中代偿。
当代偿率出现大幅度上升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暂时停止办理新的担保项目。
第二十七条融资性担保项目发生代偿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切实履行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对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人的相关财产采取必要保全措施。
融资性担保项目发生代偿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进行追偿。
追偿应当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原则。
追偿小组应当由原经办人员、法律、风险管理、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
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时限的代偿损失不得核销。
代偿收入应当按有关财务制度处理。
第二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对于政府重点支持的、成熟的、额度较小的担保项目,可以采取简易程序。
按照简易程序办理前项目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评审,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项目评审、审批责任人。
第二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应当事先制定相关流程和规则,对风险因素进行计量和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对关联交易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关联交易应当符合诚实、信用和公允原则,不得以位于对非关联方的条件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第三十一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其他业务,包括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投资业务等,应当与其融资性担保业务相匹配,严格防止风险累积和叠加。
第三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前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严格控制财务风险,保持资本充足、拨备充足。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纠正第三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和纠正的机制,对内部控告的制度建设以及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回顾和评价,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业务部门、内审部门及其也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经常对各项业务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和迅速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三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有关信息能够在相关部门和员工中顺畅传递和反馈。
第三十五条内审部门和岗位应当有权获得公司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
第三十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记录,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档案并妥善保管,确保原始记录、合同等资料真实、完整。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按规定提供、披露财务信息,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财务监督。
第三十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帐证、报表定期进行核对;对现金、有价证券等资产和反担保抵质押物进行及时盘点和有效的持续监控,切实掌握相关变动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办理的融资性投保业务和相关业务实行复核或事后监督,对重要业务实行双签制度,对授权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第三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全面审计,其中应当包括对尽职调查的审计。
审计报告应当及时报送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并抄送监事会。
第三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制订应急管理预案,定期进行测试。
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当按照应急管理预案及时处置,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将损失,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第五章附则第四十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指引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