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_符华林

我国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_符华林

1
乌头属植物的分布与种类
富亦最 复杂地 区, 具有该 属植 物的 全部 3 亚 属约 170 个种。北方各省 ( 含河北、 山西、 内蒙古等 ) 是乌 头属的第二大分布中心 , 有 62 种。其次东南各省 ( 含粤、 桂、 黔、 湘、 浙等 ) 有约 31 种。而我国的台湾 及附近岛屿只有 4 种
2
150
10 8
的重要机理之一。在镇痛作用方面 , 乌头属药用植 物加附子、 川乌、 草乌、 雪上一枝蒿、 伏毛铁棒锤、 高 乌头等无论内服或外用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 在 临床上常用于多种痛症的治疗、 如头痛、 胁痛、 痹痛、 21 癌痛等 , 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是其中乌头类生物 碱, 如乌头碱、 中乌头碱、 3 乙酰乌头碱、 刺乌头碱、 N 脱乙酰刺乌头碱、 镇乌碱、 拉巴乌头碱 ( 即高乌甲 素) 及其氢溴酸盐、 3 乙酰乌头碱的同分异 构体 3, 15 二乙酰苯甲酰乌头碱等, 在多种镇痛实验中均显 示出明显的镇痛效果。关于镇痛作用机理, 目前多 认为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及中枢 Ca
5 6
3 2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 乌头属药用植 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年来的报道非常多 , 提示出该 属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 大多数乌头类药材都具有抗炎、 免疫 16 抑制、 麻醉止痛、 抗肿瘤等作用 4 、 , 对心血管系统 则表现为强心、 降血压、 扩血管等作用。在抗炎作用 方面, 乌头属植物历来为治疗痹证之要药 , 历代医学 文献均有记载 , 如 金匮要药 : 历节病 , 不可屈伸, 疼痛, 乌头汤主之。 本草纲目 中也有记载乌头 主 大风顽痹 。目前乌头属植物的抗炎作用研究已比 较全面 , 从早期原乌头属植物根茎煎剂的研究, 就已 发现乌头 有抗炎作 用 17 。现 代研究证 实, 乌 头总 碱、 乌头碱、 中乌头碱、 次乌头碱以及 3 乙酰乌头碱 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 蛋清、 组织胺 及 5 HT 等多 种致炎剂 引起的 大鼠足 跖肿 胀 , 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及组胺、 5 HT 引起 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减少炎性渗出液中白细胞 的渗出 。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是否与垂 体 肾上腺轴有直接联系, 目前实验结果不一, 但大 多认为关系不大。蔡定芳等认为乌头碱可通过兴奋 下丘脑 CRH 神经细胞而改善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轴功能 。师海波等认为乌头抗急性炎症的效应 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及抑制组织中的前列腺素释放 有关 19 。在免疫抑制作用方面, 乌头碱类化合物对 免疫器官及体液免疫均呈现免疫抑制作用 , 由制川 乌组成的复方乌头汤提取液 , 能使幼年小鼠胸腺明 显萎缩。川乌总碱能明显抑制结核菌素引起的大鼠 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王雅贤等研究还证实乌头碱 不仅能使 LACA 纯系小鼠脾脏重量显著减轻 , 还能 使脾溶血空斑表成细胞 ( PF C) 的溶血能力及溶血素 产生显著降低 20 。在机理方面, 有人认为乌头总碱 能抑制 PGE 的产生 , 恢复抑制性 T 细胞 ( T s) 功能, 从而对 B 细胞功能进行正常调节 , 这可能是乌头属 植物治疗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乌头属中药多糖研究进展

乌头属中药多糖研究进展

乌头属中药多糖研究进展刘淑萍;张新渐;王洪云;曾忠兰;张建英;左爱学【摘要】乌头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已经开发出草乌甲素等二萜生物碱类无成瘾性镇痛药.除二萜生物碱外,多糖亦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乌头属植物多糖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等生物活性.该文对1986年以来文献报道的乌头属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03【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乌头属;多糖;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生物活性;进展【作者】刘淑萍;张新渐;王洪云;曾忠兰;张建英;左爱学【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 6780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R284.2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植物全世界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中国是乌头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有200种,大多数产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及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1]。

乌头属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用于阳气虚衰之畏寒肢冷、心腹冷痛等病证。

在我国传统医药中,乌头属植物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有40余种乌头属植物当作药物使用[2]。

《神农本草经》首载:“味辛温,主中风,除寒湿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乌头属药物有草乌、川乌和附子等6种;同时,乌头属植物在民族医药也广泛使用,《蒙医金匮》记载有83个方剂以草乌入药,有25个方剂以草乌叶入药[3]。

通常认为,乌头属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迄今报告的天然二萜类生物碱已近千个[4],并已有草乌甲素等开发成为无成瘾性镇痛药应用于临床[5]。

六种云南产乌头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六种云南产乌头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六种云南产乌头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乌头属(Aconitum)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全球约350种,分布于北温带。

我国约170种,其中76种民间药用,多用于镇痉、镇痛、祛风湿和解热。

二萜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也被认为是特征化学成分。

二萜生物碱复杂的分子结构和显著的生理活性,吸引着天然药化研究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

本论文第一章至第六章对六种云南产的乌头属植物黄草乌(A. vilmorinianum Kom.)、宾川乌头(A. duclouxii Levl.)、保山乌头(A. nagarum Stapf)、剑川乌头(A. handelianum Comber)、玉龙乌头(A. stapfianum Hand.-Mazz.)和独龙乌头(A. taronense Fletcher et Lauener)的化学成分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材料和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X-单晶衍射技术,从六种乌头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31个化合物。

所得的二萜生物碱有107个,结构类型涉及C18-高乌宁碱型、C19-乌头碱型、C19-7,17-次裂型、C19-牛扁碱型、C20-光翠雀碱型和C20-纳哌啉型,其中有19个新的生物碱,包括两个新颖的二萜生物碱骨架:vilmorine A分离自黄草乌,其B环中C(8)-C(9)键断裂重排为C(8)-C(10)键而形成六元B环;保山乌头中得到的nagarines A和B,其D环C(8)-C(15)键断裂而开环。

同时也探讨了这两类新骨架C19-二萜生物碱可能的生源途径。

其他16个新化合物分别为1个苯甲酰胺衍生物,1个C18-高乌宁碱型,1个C20-光翠雀碱型,2个C19-重排型及11个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

此外,还对所得二萜生物碱的植物化学分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第七章对所得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筛选。

第八章归纳总结了2009年至2016年间乌头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最新报道的乌头属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来源及生物活性等。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菌 、止痛 、利尿 等多 种药理作 用r8】。该属植物中分 300多种化学 成分 ,有生物碱 、皂 苷 、黄酮及其他成分 。
毛茛科植 物化学成分复杂 ,类型种类 较多 ,主要成分类 型 4.2药理作用 :唐松草属 中双苄基异喹啉型 、阿朴芬一苄基异 喹
有 以木兰碱 为代表的苄基异 喹啉类 、双苄基异喹啉类 、原小檗 啉型结构的生物碱 ,具显著 的生物 活性 ,具有抗肿瘤作用 。唐
愈复杂愈比较进化的原则,可以列出乌头属植物中分布 比较 物分类学报,2006,44(1):1—46.
3.1乌头属 :乌头属植物是重要的有毒性的药用植物,一直受 4.3高原唐松草 :药材形似马尾,功似黄连,习称马尾莲。根及
到广泛的关注。我国乌头属植物分为牛扁亚属 ,乌头亚属 ,露 根茎能清热燥湿,解毒。含有小檗碱 ,有些地区常代替黄连起
蕊乌头亚属三个亚属。药用植物主要来源 于乌头亚属 。.
治疗作用fgl。
子、升麻等是 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 。本文对 毛茛科 的常用药用植 失常作用 q。
物进 行归纳 ,按 照植 物分类 ,化学分 类 ,药效学 研究顺 序展开 3.3常用 药材 :乌 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分 布于长江 中
论述 。
下游各省 ,四川 、陕西大量栽培 。栽 培品的母根称川乌。草乌 A.
(羟基化、甲氧基化、酯化等)是其种类增加和复杂化的主要原 [2】彭勇,陈四保 ,等.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探讨[J1.中国中
因 ,而官能化之前最常见 而原 始的关键前体 物胺醇类 二萜生 药杂志,2006,31(13):1123-1128.
物碱则对于判断演化程度或次序常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 [3】肖培根 ,王锋鹏,等.中国鸟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J].植

我国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

我国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
800 ) 30 0
( 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中 医 医 院 ,乌 鲁 木 齐 新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9 1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5 5 ( 0 1 1 — 1 30 10— 5 12 1 )015 —5
乌头属 A o i m 植物 , 毛莨科 R n nuaee cnt u 是 a u cl a c 中的一 类 重要 植 物 , 国约有 2 0种 , 中约 7 我 0 其 6种 可供药 用¨ 。乌头 属药 用植物 大 多 以块 根 、 人 药 , I j 根
1 乌 头属 植 物 的 分布 与种 类
乌 头属 植物 是被子 植物 亚 门毛茛科 中的一类 重
要植物, 物种 极 为 丰 富 , 球 约有 3 0种 , 全 5 分布 于 北
疽疮 毒等 症l 。 s ] 近 年来 其 他 许 多 品种 也有 大 量 生产 和应 用 , 如 甘 肃产 的高 乌头 , 根 含拉 马 巴乌 头碱 , 其 具有 良好 的 镇 痛作用 , 可用于 治疗 胃癌 、 肝癌 、 癌 等 , 肺 且无 成瘾
川 市制 药厂 已将其 制 成 片 剂 和注 射 剂 , 于 临床 收 用
到 了较好 的效 果L l 。由此 可 见 乌 头 属 植 物 具 有 较
其 次东 南 各 省 ( 粤 、 、 、 、 等 ) 有 3 含 桂 黔 湘 浙 约 1种 。
而我 国的台湾 及附 近 岛屿只有 4种 。乌 头属 在 吉 ] 林 省 主要 分 布在 中东 部地 区 。 ]
南 省 民间习用 药 , 于跌 打损 伤 、 湿 疼 痛 , 用 风 云南 东
头 属植 物最 丰 富亦最 复 杂 地 区 , 有 该属 植 物 的 全 具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摘要: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

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

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1.1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

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

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

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

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

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

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15页
6.局麻作用 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感觉神经末稍,先兴奋产生 瘙痒与灼热之感,继以麻醉、丧失知觉。乌头碱对神经肌肉 接头活动和神经干复合电位首先是阻遏兴奋神经末稍传导, 高浓度下也可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冲动能力。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16页
7、镇痛作用 含有显著镇痛作用, 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 尤其适合用于 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 产生局部麻醉 和镇痛作用。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4页
C19 二萜碱型生物碱是从乌头属植物中得到最多一类二 萜类生物碱。按照C7 上有没有含氧基团和骨架差异能够分为: 乌头碱型(Aconitines),牛扁碱型(Lycoctonines),7, 17-次裂型(7,17-Seco-type),内酯型(Lactone-type), 热解型(Pyro-type)和重排型(Rearraged-type)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22页
在临床上毒性反应表现: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流涎、腹痛、肠鸣、腹泻,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循环系 统表现为面色苍白, 唇青肢冷或大汗淋漓, 心慌胸闷, 心率迟 缓或节律紊乱, 血压下降以致休克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死亡; 神经系统轻者口、舌发麻, 四肢麻木, 皮肤感觉先减退后消失, 伴有头晕, 头痛、烦躁; 重者全身发硬, 四肢抽搐, 语言及神志 不清, 呼吸先加紧后减慢, 直至麻痹。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2页
乌头类生物碱大都属于四环或五环二萜类衍生物, 都在C18、C19 和C20 位上与一个胺基氮原子相连,按 化合物母核结构能够分为:
01 C18二萜类生物碱

乌头类药物的毒性研究及唐古特乌头的研究慨述

乌头类药物的毒性研究及唐古特乌头的研究慨述
食 品与 药 品
F o n r g o da dD u
2 1 年第 l卷 第 0 期 02 4 7
29 9
乌头类药物的毒性研 究及唐古特 乌头 的研 究 慨述
贾庆 文 ,闫 滨 ,王 璐
(. 1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药物 安全性评价中心,山东省化学药物重 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 0 3 ;2山东中医 5 03 . 药大学,山东 济南 20 0 ) 53 0
te rges f dc a pa t eerha dtersac f cntm t g t u ( a i )t fwhc lb h o rs o ii l l sac n eerho o i n ui m M xm. a , i wi e p me n n r h A u a c Sp h l
t g t u ( ai )tp a ui m M xm. a f n c S
收稿 日期:2 1—32 020 .5 作者简介:贾庆 文 ( 9 1),男 ,副主任药师 从事药理毒理研究 E ma :jw17 @1 3 o 17 一 - i q 9 1 6 . m l c
国 疼痛 医学 杂 志 ,0 81 ( ):2 .2 . 2 0 ,4 2 101 2 [4 Rel C T ri c M , el CA.Anagct a n f a 3 】 ae , uke z wi A R a e tli r t t i e me o p n a scae t o emea tssJ.Crt vO c l mae, so itdwi b n tsai[] h iRe n o He tl
摘 要 :乌头类药物在我 国古代时就开始作为药用 。近年 ,对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 的研 究较 多,但大 多集 中 在 中药 乌头类 , ̄ l 、草 乌、附子 的研究 ,而对于其它乌头类 植物研究较少 。本 文在乌头类药物 的化 学成分 、药理 作 ul J乌 用和毒理作用的研究基础 上,概述唐古特乌头研究进展 ,为扩大药源 ,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依据 。 关键词 :乌头类药物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唐古特乌头

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唐古特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乌头属植物的根、茎和叶都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乌头碱。

本文将以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为主题,介绍乌头碱及其它相关成分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一、乌头碱的特点乌头碱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生物碱,属于萜类化合物。

它的化学结构复杂,含有多个环和杂环结构。

乌头碱在自然界中主要以L型和D型两种异构体存在,其中L型乌头碱具有更强的毒性。

乌头碱具有神经抑制作用,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因此在中医药中被用作镇痛、麻醉和治疗心脏病等疾病的药物。

二、乌头碱的提取与分离乌头碱的提取与分离是乌头化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一般采用水提-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取乌头碱。

首先将唐古特乌头的根、茎或叶粉碎,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然后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萃取乌头碱。

提取得到的混合溶液可以通过蒸馏、浓缩和结晶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乌头碱的结晶体。

三、乌头碱的药理活性乌头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包括镇痛、麻醉、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表明,乌头碱能够拮抗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镇痛和麻醉的效果。

此外,乌头碱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乌头碱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于某些癌症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四、其它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除了乌头碱,唐古特乌头还含有一些其它重要的化学成分。

其中包括乌头酮、乌头酸和乌头内酯等。

乌头酮是一种酮类化合物,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乌头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活性。

乌头内酯是一种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唐古特乌头的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乌头碱作为唐古特乌头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多种药理活性。

乌头的研究进展

乌头的研究进展
1 1 形 态特 征 .
乌头是 指 毛茛科 ( au clca) R n nuaee 乌头属 ( cntm) 物 , 地下 块根 具有 药用 价值 , 民间 常用 的 中 Aoi u 植 其 是 草药 . 乌头 属植 物为 1至 多 a 草本植 物 , 生 多数 种类 具有 肥 大 的块 根 , 根 通 常 2~3个 连 接在 一 起 , 圆 块 呈
3 吉林市 园林 管理处 , . 吉林 吉林
摘要 : 从植 物形 态特征 、 分布 、 生物学特性 、 繁殖方式 、 主要生物碱成分和杀虫活性等几个方 面对 毛茛科含有 杀虫 作用成分 的乌头属植物进行 了综述 , 并对乌头的开发 利用前景 等进行 了讨论 与分析.
关键 词 : 乌头 ; 乌头碱 ; 杀虫植物
箜 塑
壹 塑: 皇 篁!
壅垄垦
! 箜
洲. 我国乌头属植物分为牛扁亚属 ( c im L sbe. yot u ) 乌头亚属(ugnAoi m) Ao t .ugn Lcc n m 、 nu o sbe. cn u 和露蕊乌 t
头亚 属 (ugn G mncntm) sbe. y ao i 3个 亚 属 , 中乌头 亚 属 植 物 品种 最 丰 富 , 扁 亚属 较 少 , 蕊 乌头 亚 属 只 u 其 牛 露
we e d s u s d a d a ay e . r ic se n n lz d
Ke r s: o i y wo d Ac nt ; o tn I s c ii a l n um Ac ni e; n e t d lp a t i c
1 乌 头 的 形 态特 征 与分 布
第 1 0卷 第 2期
20 0 9年 4月
北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唐古特乌头研究进展

唐古特乌头研究进展
竺黄 、 花 、 制 、 红 肉豆蔻 、 果 、 草
氢钾 一醋酸 一异丙醇 (7:7 : 4 洗脱 , 6 134:) 检测波长 20 m, 3n
类重要植物 , 国约有 20种 , 中约 7 我 0 其 6种可供药用 J 。
乌头属药用植物大多以块根 、 根入药 , 多具 有祛风除湿 、 温
经止痛之功效 , 中生物 碱是 主要 有效 成分 】 一般需 要 其 ,
进行炮制 以降低药性 。唐古特乌头 以全草 人药 , 草本高 1 O

3e , 0 r 块根 2 小形 , 主要药 效成分 生物碱 主要为 内酯 a , 其
药效成分物 质可 能为 生物 碱 、 类 、 发油 等。现代 药 理 甙 挥
显抑制酵母多糖 A的炎症反应 ( P<0 O ) 作用 较消炎痛 .1 , 好 ( 0 0 )其作用机制与消炎痛并不 完全相 同, P< .5 , 可能涉 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 , 具体机 理 尚需 进一 步研究 。张 春江 等 还研究 了藏 药甘 青 乌头 抗单 纯疱 疹 病毒 I 1型 ( S 2 的作用和机制 。实验结 果显示 甘青乌 头体外具 H V一 )
艺进行 了优化 , 并应用硫酸 一苯酚法测 定了唐古 特乌头 中
二甲苯所致 小鼠耳肿胀 、 酸引起 的小 鼠腹 腔毛细 血管通 醋 透性增加 , 对抗 酵母多 糖 A、 叉菜 胶所 致 的大 鼠足 跖肿 角
胀, 并有一定 的剂量依赖关系 。唐 古特乌 头总生物 碱能 明
多糖 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 明该工艺提取得 率较高 、 稳定性 好, 可为藏药唐古特乌头药效 的进一 步研究和资 源开发 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 2 药理研究 乌头属植物具有广泛 的药理作用和 临床用途 , 主要 其

川陕滇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川陕滇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川陕滇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崔颢;曲媛;黄虞枫;程春松;梁宗锁;周华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22(24)7
【摘要】目的:调查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及附子药材主产区的资源、栽培及产地加工现状,为乌头类药材的资源保护、规范栽培、产地加工、质量控制
等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及走访产地、市场对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
材产区的乌头属植物种类、分布和附子药材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四川、陕西、云
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品种较多,分别有67、63、10个种。

乌头属药材主要来自人工
栽培,但基原复杂;乌头属药材新种植区域产地加工欠规范,部分存在品种间掺混现象。

结论: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资源保护、种源鉴定和新
品种选育,大力推广规范栽培及产地加工,规范流通市场,建立质量溯源体系,保证用药安全。

【总页数】8页(P1264-1271)
【作者】崔颢;曲媛;黄虞枫;程春松;梁宗锁;周华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澳门科
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及资源调查
2.陕西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3.川滇地区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质量初评
4.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Ⅰ)
5.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2种乌头属药用植物茎内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西藏2种乌头属药用植物茎内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3)西藏2种乌头属药用植物茎内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马红梅王璐璐段双全*(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目的:探究西藏工布乌头和露蕊乌头2种药用植物植株茎内内生菌。

方法:采用培养基培养法和载玻片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菌株DNA进行测定。

结果:从2种西藏乌头属药用植物中获得的2株菌株,均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环绕亚属黑色组的真菌。

关键词:西藏;药用植物;内生菌;DNA;乌头属中图分类号Q9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3-0026-03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es in the Stem of Two Medicinal Plants of Aconitum in Tibet MA Hongmei et al.(College of Science,Tibet Univercity,Lahasa8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e in medicinal plant of Aconitum in Tibet.Methods:The strains of endophyte were isolated and analyzed morphologically by medium cul⁃ture method and slide method.DNA of each strain was extracted by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for determination. Results:The two strains obtained belonged to the black fungus group of Aspergillus,Monilia-ceous,Hyphomyceta⁃les,Hyphomycetes,Deuteromycotina.Key words:Tibet;Medicinal plants;Endophytes;DNA;Aconitum内生菌(Endophyte)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de Bary首先提出的,早期定义是指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微生物。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白花丹,也称白花梨,是毛茛科动植物乌头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举世闻名。

白花丹的主要生长区域为中国中部地区,尤以湖南、湖北、四川、陕西以及重庆等地的山区最为丰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白花丹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深入探究。

这篇文档将着重介绍白花丹在药用和食品加工工业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

一. 白花丹的药用研究1. 化学成分的研究据研究,白花丹中含有一系列的生物碱、黄酮类和树脂等化学成分,如丙毒碱、白花梨碱、芒硝、花氨酸、甲基芒硝、黄酮甙、谷甾醇、芹菜素等等。

其中,以生物碱为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

2. 药理活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白花丹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菌、调节血压、调节血脂、保护肝脏,促进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性。

尤其在抗癌、预防肝纤维化、改善脑损伤等方面也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3. 认识药效基础的研究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白花丹具有清热散瘀、解毒润燥、缓和宿症等功效。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白花丹中主要存在的化学成分——丙毒碱中,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

二. 白花丹在食品加工工业中的研究1. 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白花丹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因此,这些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工业中,如肉类制品、乳制品、饮品、糕点等,以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和食品品质。

2. 食用价值的应用研究白花丹中的花瓣具有嫩脆口感,味道适中,富含营养。

目前,白花丹花瓣已开始广泛应用于糕点、饮品和烹饪中,既能美化食品,又提高了食品营养价值和口感质量。

三. 结语总之,白花丹作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药食两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品加工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对其药学和食品加工工业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将更具前景。

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福利。

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研究

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研究

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研究摘要从药用植物乌头的侧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4株,将其中的151株根据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分类鉴定,它们归属于6个目、9个科、23个属,其中毛霉属、黑孢属、头孢霉属、芽枝霉属和交链孢属为该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属,表明药用植物乌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在种群、数量及分布上具有多样性特征,在侧根上分布得最多。

关键词乌头;内生真菌;分离;分类鉴定;多样性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07-02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

该植物全株有毒,母根为川乌,母根上所附生的侧根为附子。

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也有栽培。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炎、免疫抑制、麻醉止痛、抗肿瘤、强心、降血压、扩血管等作用[1]。

在农业上有杀虫作用[2] 。

目前,国内外对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多,许多来自植物的天然化合物与植物的内生真菌有密切的关系,甚至也是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3]。

对乌头的研究报道较多的是它的药效、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毒性、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4-6]。

笔者对乌头植物内生真菌作了系统的研究,从内生真菌的分离、分类鉴定到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分离提取,以期为研究乌头植物内生真菌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植物。

乌头样品采自昆明市云南大学微生物所栽培的乌头植物。

1.1.2培养基。

①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使用前1ml培养基中加80iu的青霉素,以抑制细菌生长。

②分类鉴定培养基:pda培养基和促孢培养基(kh2po4,mgso4·7h2o,kno3,kcl,葡萄糖,蔗糖)。

1.2试验方法1.2.1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

首先用自来水冲洗乌头植物表面的泥沙,去除母根,接着进行表面消毒、分离和培养。

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1乌头属药用植物的本草考证1.1药用历史考证乌头类药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川乌与草乌最早入药,统称为“乌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又称“乌喙”。

《本草纲目》中记载乌头“主大风顽痹”。

与乌头及北乌头同属的其他乌头属植物也多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可用于风寒温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1],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从以下历代本草著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乌头属植物在被不间断的广泛开发利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载乌头类药材7种、《新修本草》载乌头类药材6种、《证类本草》载乌头类药材6种、《本草纲目》载乌头类药材6种、《全国中草药汇编》载乌头类药材27种[2]、《全国中草药名鉴》载乌头类药材129种[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载乌头类药材92种[4]、《中华本草》载乌头类药材44种[5]、2010版《中国药典》载药6种[6],再到《全国医药产品大全》载乌头类药材及中成药高达350种[7],在涉及到的乌头属植物物种方面,从最初的《神农本草经》仅涉及1种乌头属植物到目前涉及高达约48种。

1.2药用部位考证乌头属植物功效显著,疗效确切,长于镇痛,大多以块根入药,如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紫乌头、两色乌头、牛扁、短柄乌头、花葶乌头、铁棒锤、松潘乌头、太白乌头等等;少数也有以全草、茎叶及种子入药的,全草入药的如中药榜嘎[5],其药用为船盔乌头和甘青乌头的带根全草;露蕊乌头药用全草、叶及种子[5],全草治疥癣,叶内服驱虫,种子治肝病、淋病及胃病;茎叶入药的如铁棒锤茎叶[5]、草乌叶[5]。

2乌头属植物分布状况世界上约有30万种高等植物,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的一类重要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全球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

我国乌头属植物约200种,分布广泛,除海南外,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其中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是乌头属的第一大分布中心,包括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是乌头属植物最丰富亦最复杂地区,具有该属植物的全部3亚属约170个种。

青藏高原东缘乌头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青藏高原东缘乌头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survey
Species mad medicinal value of Aconitum Tibetan medicine plant and literature re8B刚忙h.and
some
resotlree8
in
eastern put
of
747000)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studied through
cofilinI J 1.CeU Biol,2005.168(3):44l一452. [5]赵微,曾瑞霞,苏玉虹,等.猪CFL2b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肌 球蛋白霞链基因表达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8,54(6):1014—1019. [6]NARONE M,MOZ2网TrI S.DE Rrris D。et al,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sarne to
and
a∞es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ultipie
transcripts
from l}好
mmple[J 1.Biol ProcHl Online。2001.3(I):19—25.
[7]PEI Y.TUSCIlL T.On the art of idendfying effective and specific aiRNAs J Nature Methods,2006,3(9):670—676. 【8 ItEYNOLDS A。I.EAKE D,BOESE Q,et a1.Rational siRNA design for liNA interfer;encef J 1.N龇Biote(・hnol,2004。22(3):326—330. 【_9 uI,TEI K,NAITO Y,TAKAHASHl F。et al。Guidelines n”the selection of

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u n fYu n n A r l c u t
Vo. 2 1 2
I2 l _
Apr 2 07 . 0
乌 头 属 植 物 的化 学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研 究进 展 术
杨 姝 , 金振辉 羊 晓东 李 良 一 , ,
( .F c l f u d m na a dIfr a o n ie r g Y A U, u m n 5 2 1 hn ; .K yL b rt y 1 aut o F n a e t n nom t n E g e n , K n ig 0 0 ,C ia 2 e a oa r y l i n i 6 o
国西南 横断 山 区南 部 ( 四川 西 部 、 南 西北 部 和 西 云 藏 东部 ) 乌 头 属 植 物 的重 要 分 布 区_ 。 由 于乌 是 2 J 头属 植 物是重 要 的 有毒 植 物 , 具 有 药 用 价值 , 并 因
此一 直受 到 广 泛 的关 注 。据 记 载 , 国 约有 7 我 6种
Ph r a o o ia n t n fAc n t m a m c l g c lFu c i s o o i o u L. Pl n a t s
Y ANG h ,J e — u ANG Xio d n I in S u一 Zh n h i,Y I N a . o g ,L a g L
毛茛科 ( a u c l ee 乌 头 属 ( cn u L ) R n n u ca ) a A o i m . t
究表明, 乌头 属植物 在镇 痛 、 炎 、 心律 不 齐和强 抗 抗
全世 界 约 有 30余 种 , 泛 分 布 于 北 半 球 温 带 地 0 广
区, 主要 分 布 于亚 洲 , 国 已记 录 2 0多种 … 。我 我 0

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肖培根;王锋鹏;高峰;闫路平;陈东林;刘勇【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6(044)001【摘要】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作为有毒植物及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属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其中超过半数分布在中国.本文在总结乌头属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分类及其分布、特征性二萜生物碱及其分类价值以及二萜生物碱的生源关系及其分类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毒性和疗效讨论了国产乌头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亦即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发现牛扁亚属subgen.Lycoctonum是以牛扁碱和C18-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由于其毒性中等,因而是寻找镇痛、抗炎等新药的一个对象.从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来看,露蕊乌头亚属subgen.Gymnaconitum并不显得最为进化,对其分类位置尚难作出最后的结论.乌头亚属subgen.Aconitum亚属下系之间的化学分类表现出如下特征:(1)唐古特乌头系ser.Tangutica和圆叶乌头系ser.Rotundifolia是以内酯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毒性较小,是新药寻找的重点研究类群.保山乌头系ser.Bullatifolia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以及C19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滇乌碱和尼奥灵等为主.短柄乌头系ser.Brachypoda显示以3-乙酰乌头碱、乌头碱、伏乌碱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胺醇类如尼奥灵次之,有时共存其他纳哌啉型C20-二萜生物碱的特征.准噶尔乌头系ser.Grandituberosa的化学特征是以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如乌头碱等和比较原始的胺醇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以及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均有较大毒性.褐紫乌头系ser.Brunnea则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为主,杂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等成分.化学分类上不支持其独立成为一个分支.以上各系组成乌头亚属的原始和中间过渡类群.其中唐古特乌头系和圆叶乌头系最为相近,褐紫乌头系可能是连接保山乌头系和短柄乌头系的"桥梁",而准噶尔乌头系更靠近保山乌头系.(2)显柱乌头系ser.Stylos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以及塔拉萨敏和查斯曼宁胺醇类为主的类群,是块根较大的"大乌头"的主要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兴安乌头系ser.Ambigua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原始胺醇类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二萜生物碱为主.蔓乌头系ser.Volubili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苯甲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塔拉萨敏胺醇类以及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中间过渡类群.乌头系ser.Inflata以含15-羟基的单酯、双酯或多酯以及胺醇类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且酯基中无大茴香酸酯基,此系是草乌的主要植物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应十分慎用.这些系可能代表乌头亚属进化的类群.其中显柱乌头系与兴安乌头系可能较近缘.蔓乌头系可能是连接显柱乌头系/兴安乌头系与乌头系的中间类群.另外,保山乌头系、短柄乌头系和准噶尔乌头系可能是直接向显柱乌头系、蔓乌头系和乌头系过渡的较为原始的类群.(3)岩乌头系ser.Racemulosa从化学分类角度来看是一个特殊的类群,支持其独立成一个分支.其化学特征以牛扁碱型和乌头碱型的胺醇二萜生物碱如牛扁碱、异塔拉萨亭定和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如果单纯从化学成分来看,它与牛扁亚属植物似乎有一定关系.【总页数】46页(P1-46)【作者】肖培根;王锋鹏;高峰;闫路平;陈东林;刘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药用动植物学类主题词修订选词研究 [J], 朱玲;刘静;刘丽红;董燕;贾李蓉;高博;李海燕2.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J], 肖培根;姜艳;李萍;罗毅波;刘勇3.广义小檗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J], 彭勇;陈四保;刘勇;陈士林;肖培根4.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J], 李鸣;冯毓秀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介绍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概况;方法:以研究文献为依据,从本草考证,分布,化学成分、药理、分析方法及资源开发状况综述了乌头属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乌头属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乌头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析方法;研究状况1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本草考证1.1 药用历史考证乌头类药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川乌与草乌最早入药,统称为“乌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又称“乌喙”。

《本草纲目》中记载乌头“主大风顽痹”。

与乌头及北乌头同属的其他乌头属植物也多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可用于风寒温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1],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从以下历代本草著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乌头属植物在被不间断的广泛开发利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载乌头类药材7种、《新修本草》载乌头类药材6种、《证类本草》载乌头类药材6种、《本草纲目》载乌头类药材6种、《全国中草药汇编》载乌头类药材27种[2]、《全国中草药名鉴》载乌头类药材129种[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载乌头类药材92种[4]、《中华本草》载乌头类药材44种[5]、2010版《中国药典》载药6种[6],再到《全国医药产品大全》载乌头类药材及中成药高达350种[7],在涉及到的乌头属植物物种方面,从最初的《神农本草经》仅涉及1种乌头属植物到目前涉及高达约48种。

1.2 药用部位考证乌头属植物功效显著,疗效确切,长于镇痛,大多以块根入药,如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紫乌头、两色乌头、牛扁、短柄乌头、花葶乌头、铁棒锤、松潘乌头、太白乌头等等;少数也有以全草、茎叶及种子入药的,全草入药的如中药榜嘎[5],其药用为船盔乌头和甘青乌头的带根全草;露蕊乌头药用全草、叶及种子[5],全草治疥癣,叶内服驱虫,种子治肝病、淋病及胃病;茎叶入药的如铁棒锤茎叶[5]、草乌叶[5]。

2 乌头属植物分布状况世界上约有30万种高等植物,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的一类重要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全球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

我国乌头属植物约200种,分布广泛,除海南外,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其中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是乌头属的第一大分布中心,包括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是乌头属植物最丰富亦最复杂地区,具有该属植物的全部3亚属约170个种。

北方各省是乌头属的第二大分布中心,有62种,其次东南各省有约31种。

3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3.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乌头类块根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至今已从30余种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出已定结构的生物碱有90多个[8],其中主要为c19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3-酸乌头碱、n -脱酸刺乌头碱、滇乌头碱等[9],该属植物的活性多为这些成分引起,这些双酯型生物碱有麻辣味,分子中因含有双酯链而亲脂性强,毒性大,它们也是乌头属植物有大毒的主要毒性成分。

《中华本草》中详细的列出了这些乌头类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状况,如花葶乌头含花葶乌头宁(scaconine),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n-去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caconitine)等。

乌头总生物碱包括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氨醇型生物碱和其他类生物碱,这几种生物碱的毒性差异极大:单酯型生物碱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5~1/10,氨醇型生物碱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0~1/4000,同样含量的总生物碱,若这几种生物碱的比例不同,总生物碱的毒性也不相同。

研究资料表明,总生物碱中双酯型生物碱为有效成分,用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作为乌头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指标是可以的,它可以反映乌头类的药效和毒性情况,另外,在双酯型生物碱中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也是其巨毒性成分,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3.2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乌头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年来的报道非常多,提示出该属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乌头类块根都具有镇痛、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及解热等作用[10],对心血管系统则表现为强心、麻醉止痛、扩血管等作用。

在抗炎作用方面,乌头属植物研究比较全面,现代研究证实,乌头总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3-乙酰乌头碱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织胺及5-ht等多种致炎剂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及组胺、5-ht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性渗出液中白细胞的渗出[11]。

在免疫抑制作用方面,乌头碱类化合物对免疫器官及体液免疫均呈现免疫抑制作用,由制川乌组成的复方乌头汤提取液,能使幼年小鼠胸腺明显萎缩;川乌总碱能明显抑制结核菌素引起的大鼠皮肤迟发性反应。

在镇痛作用方面[12],乌头属药用植物如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伏毛铁棒锤、高乌头、铁棒锤、太白乌头、松潘乌头等无论内服或外用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多种痛症的治疗,如头痛、胁痛、痹痛、癌痛等[13],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是其中乌头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刺乌头碱、n-脱乙酰乌头碱、镇乌碱、拉巴乌头碱及。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镇痛作用与局部麻醉作用密切相关,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搔痒与灼热感,继以麻醉,丧失知觉。

对心血管系统则表现为强心、降血压、扩血管等作用,乌头属植物作用有所差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附子、乌头等中药。

乌头类生物碱可使离体或在体蛙心出现短暂的强心作用,随即转入抑制,最后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等毒性作用;而制附子由于含有去甲乌药碱、棍掌碱、去甲猪毛采碱等强心成分,表现为显著的强心作用和抗心率失常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

在抗肿瘤作用方面,乌头注射液对接种前胃癌fc的615纯系小鼠的瘤有抑制作用,对小鼠的肉瘤s180及肝癌实体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乌头可用于抗肿瘤,可改善临床症状,延长存活期。

解热作用方面,伤寒菌苗发热家兔腹腔注射3-乙酰乌头碱0.04mg/kg或去氧乌头碱0.24mg/kg均有显著解热效果,于注射后30min起效,维持3h以上[26];皮下注射酵母所致大鼠发热,腹腔注射刺乌头碱6mg/kg及n-脱乙酰次乌头碱15mg/kg均有显著解热作用,但作用时间很短[14]。

此外,乌头属药用植物有的还对平滑肌具收缩作用或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10]、内分泌系统具调节作用[11]、血液系统具有作用、止咳平喘的作用等有药理作用,显示出了该属植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3.3 乌头属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概况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有酸碱中和法、分光光度法,双酯型生物碱的测定方法有改良异羟肟酸铁法、电极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在目前的分析方法中,各有优缺点,酸碱中和法简便易行,但选择性差;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仪器要求低,适合于常规检验工作,但样品一般仅经简单分离,采用乌头碱作为对照品,测定在此波长下的生物碱含量,选择性较差;采用薄层扫描法,影响因素多,测定误差较大;电极法操作简单,专属性高,检测灵敏,但易受干扰离子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机制明确,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好,能同时测定几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但所采用的流动相碱性较强,易破坏色谱柱固定相;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分析方法。

4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状况近年来,由于乌头类药材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除常用的川乌、草乌、附子以外,其它的乌头类药用植物如黄花乌头、铁棒锤、丽江乌头、黄草乌、准噶尔乌头、甘青乌头、松潘乌头、太白乌头、西伯利亚乌头、露蕊乌头、高乌头、丽江乌头、花葶乌头、爪叶乌头、小白撑、黄草乌、牛扁等也受到了关注。

另外,在长期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不同乌头类药材的不同的药理特性,如甘肃产的高乌头,其根含拉马巴乌头碱,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等,且无成瘾性,现已提取生产,而且引种栽培已成功;伏毛铁棒锤是宁夏回族民间用药,经化学成析和药理研究,发现所含总生物碱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现已成为当地大宗商品药材;雪上一枝蒿系云南省民间习用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云南东川市制药厂已将其制成片剂和注射剂,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5]。

5 讨论与展望综上所述,乌头属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开发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优选优质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基础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为应用研究提供资料,发掘新药源,缓解我国中药资源日益减少与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之间的突出矛盾,保护环境,此研究将打开乌头属资源开发的新篇章,为人类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1]李娅萍,田颂九,王国荣.乌头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59.[2]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015.[3]谢宗万,余友芩.全国中草药名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20-130.[4]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01-31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5-142.[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 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6-27,70:163-164.[7]吕光华.乌头属植物、药材及其中成药中的生物碱测定方法[j].川药校刊,1999,16(2)∶74.[8]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117.[9]李娅萍,田颂九,王国荣.乌头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5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等.现代实用本草: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5-79,496-502,1:519-525.[1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2,490.[12]黄衍民,李成韶.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9):613-615.[13]胡学军,钟燕珠.乌头类中药及其制剂的镇痛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1,17(4):56.[14]陈泗英,刘玉青,杨崇仁.高乌头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80,2(4):473.[15]陈永康,刘茂坤.家种与野生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毒性及药理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1)∶38.[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