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101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单元 阅读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_2
17、《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观看素材《视频导入: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给你带来的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气势宏伟,声如震天,犹如万马奔腾,震撼人心…)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1、介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2、作家作品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梁衡的散文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厚重与沉实的思考,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打开练习册P57参考)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
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二、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检查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漩涡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怒不可遏2、读懂课文,初步感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17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4.扫除字音障碍。
5.通读课文划分层次。
6.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作者总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哪次详写?哪次略写?
7.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教师总结)
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8.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教师补充、总结)
三、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本文紧扣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采用定点换景法,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描绘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各具特色的景观,层次清晰、鲜明逼真地展示了壶口瀑布的立体美,表达出充满智慧的感悟与思考。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首先,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难以自然地运用这些手法。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表达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讨论。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观看视频资料环节,虽然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今后,我考虑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让学生尝试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第1课时【教案】
17.《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抓住关键语段,找寻壶口瀑布特点,学习游记散文的赏析方法。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重点难点:1.寻找归纳壶口瀑布特点。
2.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方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1.朗读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魅力。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寻壶口瀑布的特点。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2.谈话交流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谁来说说。
3.介绍壶口瀑布欣赏壶口瀑布图片。
教师介绍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检查预习出示本课重点字词:铸成告诫推搡霎时寒噤迂回出轧汩汩潺潺雾霭驰骋怒不可遏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湿漉漉个别读,同学纠错,解释重点词语意思。
齐读字词。
三、初读课文,感受瀑布1.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
17壶口瀑布教学目标告诫(jiè)弥漫(mí)横溢(yì)震耳欲聋(zhèn)凹下去(āo)推推搡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雾霭(ǎi)出轧(zhá)迂回(yū)乘隙(chénɡxì)汩汩(gǔ)潺潺(chán)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铸成(zhù)【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最危险。
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做情感上的铺垫。
3.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枯水季节。
作者看到了哪些异于雨季景象?产生了哪些异于前次的感受?河水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黄河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刚柔相济。
【品味亮点词语】1.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2.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急慌慌”“匆匆”“不住地”,用“我”的瞬间系列感观衬托瀑布之险,回应了段首中心句。
3.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
4、请生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声音、形态、气势、伟力等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2、教师安排学生诵读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学生品评揣摩这一精彩片段。(从形、声、色、气势、写作手法引导)
3、请学生说说壶口得名的由来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难点
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观看壶口瀑布航拍视频,感受黄河、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
新授:
(2)介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等
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再者,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倾向于表面化的交流,对于深层次的内容挖掘不足。以后我可以制定一些讨论指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可以从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技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7.写作练习纸:准备一份写作练习纸,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
8.评价量表:准备一份评价量表,用于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评价和反馈。
9.教师指南:准备一份教师指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10.教学反思表:准备一份教学反思表,用于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4.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品味课文,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课文描绘的壶口瀑布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优美语句的鉴赏:学生需学会欣赏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言。
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难以把握作者通过壶口瀑布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自然美的真谛。
5.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地理背景,理解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掌握其独特的瀑布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7 壶口瀑布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通过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
《壶口瀑布》主要描写了作者两次到壶口看到的景象,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设计本课,我以游记的特点入手,切入课文,以学生为本,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读把握作者的游踪,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作者的写景角度、方法和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重点)2、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重点)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哪儿?黄河当它流到了壶口,又是另外一番奇妙的景象(PPT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看到这激流,听这涛声,你想说什么?水流汹涌澎湃声音十分巨大震耳欲聋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板书)二、初识壶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读读写写上的字词。
1、读了这篇课文,你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作者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观3、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17 壶口瀑布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1.文章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的?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恰当形象的奇特比喻想象的动词选择短促有力的句式排比铺陈的句式3.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
(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壶口瀑布之水与作者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文中生字,积累好词佳句,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词语。
2、体会文中语音的精妙进程与方法:1、初读,总体感知,认识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瀑布所表现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百折不回”的精神,由黄河的这种精神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性格。
教学重点1、通过略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表达作用。
2、感受华夏子孙的伟大精神力量,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教学重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展示二、壶口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黄河就是一条卧伏在中原大地的黄龙。
它生性暴虐,荼毒生灵。
大禹为制服黄龙,在晋陕峡谷之处的龙门发现了降伏这条恶龙的好去处。
龙门断崖绝壁,将暴龙引入此门,犹如瓮中捉鳖,降伏暴龙将易如反掌。
不料峡谷的进口处有一巨石挡道,不能顺利将黄龙引入龙门。
大禹当机立断,用神斧砍开巨石,只见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巨石一分为二,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就是现在的“壶口”。
壶口得名的由来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结:
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集游踪(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观感三位一体。
每一篇游记包含着作者的三个一:
一双足:行至何方
一对眸:望见何景
一颗心:有感何情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查找描写壶口瀑布的古诗词并抄写。
3.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壶口瀑布》中作家梁衡以其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生动再现了壶口瀑布雄伟的气势,赋予了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同时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七、教学反思
1.学生初识游记,对概括的“三个一”的理解会有局限性,待阅读文本量增加后理解也就会深入了,会更好的阅读更多游记,也为书写游记奠定基础。
2.学生对壶口瀑布的特点及作者观察角度,还需要通过细细阅读文本反复品味。
2.思考:
作者在《壶口瀑布》一文中写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作者两次来到壶口瀑布,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呢?
作者两次观察壶口瀑布,观察视角有何异同?
五、悟景
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文中还说到:这篇《壶口瀑布》是我们心中黄河的缩 驰骋 旋涡 寒噤 迂回
汩汩 湿漉漉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四、赏景
1.出示背景资料
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中说:《壶口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黄河与我有特殊的缘分。我小学、初中阶段是在黄河的支流临汾河边成长。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在内蒙古黄河边的临河县。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离黄河有多么近了……后来当记者就沿黄河上下采访,河边的人生和事,还有黄河因季节和地势不同而出现的万千变化,在我脑子里印象亟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课题
17壶口瀑布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重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突出了瀑布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3)作者第二次见到瀑布,文中“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描写了作者怎样感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一起感受一下壶口瀑布的雄浑壮阔的气势。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2、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的季节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两次到壶口的不同感受和课文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
2.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3.了解壶口瀑布,感受瀑布的美,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激发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难点: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精读、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导入:我们在旅游时,会有幸欣赏到大自然中的“瀑布”。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壶口瀑布》中所描写的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我们就随梁衡先生一道去欣赏壶口瀑布的景观。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
梁衡在游览了壶口瀑布后,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文章。
(三)资料链接1.提问:大家见过瀑布吗?谁知道中国三大瀑布是哪三个瀑布?【学生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展示图片】2.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过与“壶口瀑布”相关的知识?【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01)
17壶口瀑布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文的作者。
2.认识壶口瀑布,从而认识黄河。
过程与方法1.频频朗读,描绘自己曾听到、看到、感觉到的瀑布,经过朗诵感觉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澎湃气概。
2.品尝文章整散联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色,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悟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领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一往直前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领悟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领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一往直前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课难点1.频频朗读,描绘自己曾听到、看到、感觉到的瀑布,经过朗诵感觉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澎湃气概。
2.品尝文章整散联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色,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绚丽的华夏文明。
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货真价实的母亲河。
假如要去仰望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行不看的。
今日,让我们经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起领会“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异景观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梁衡,今世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生于 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异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呼。
代表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平常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虑》,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2.知识链接“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
壶口瀑布邻近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黄河流经此处时,河床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形成巨大水流。
1000 立方米 / 秒的河水,从几十米高的地方倾注而泻,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震天动地,气壮河山,形成“千里黄河一壶 收”的气派。
壶口瀑布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不够深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 情景模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壶口瀑布的实景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瀑布的壮观,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力。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许多美丽的瀑布,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第一次见到它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画卷之中。瀑布从山涧倾泻而下,如同一道银河从天而降,水花四溅,气势磅礴。站在瀑布面前,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心中涌起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在绘制壶口瀑布的想象图时,部分同学对瀑布的形状、水流等描绘不够准确,建议这部分同学在绘制时,多观察图片,加深对瀑布形象的记忆。
(2)在写读后感时,部分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导致读后感写作较为表面,建议这部分同学在阅读文章时,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
(3)在写关于瀑布的作文时,部分同学对瀑布的描绘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形象描写,建议这部分同学在写作时,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瀑布的景象,以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黄果树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每当我回想起那壮观的瀑布景象,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我真爱这片美丽的土地,爱这美丽的瀑布,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核心素养1.初读全文,积累生字新词,理清作者游览踪迹,初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品读课文,找描景语句,观赏作者所见,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略读课文,抓抒情议论句,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学习重难点]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初步感受壶口瀑布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壶口瀑布带给人的直观感受?(明确:可以用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等词语来表达)环节二: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带着问题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任务:1.标出段落,划出生字新词。
2.作者几次去到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时候?分别从什么方位观看的壶口瀑布?(圈划出关键词语)(明确:1.给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下面词语:霎时( shà) 驰骋(chěnɡ) 寒噤(jìn )推推搡搡(sǎng )出轧(zhá) 迂回(yū )汩汩(ɡǔ ) 潺潺(chán ) 怒不可遏(è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好像要把耳朵振聋一样。
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情况捉摸不透。
2.作者几次去到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时候?分别从什么方位观看的壶口瀑布?(明确:作者两次去到壶口瀑布,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
雨季:下到河滩里俯视。
枯水季:谷底—沟底—河心。
由此,让学生清楚雨季是写的远景,略写;而枯水季是写的近景,详细)环节三:请同学们品读课文2-5段思考: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文中划出写景语句并写到学案表格上)(8分钟)(先要提示学生:的不同特点。
学生可以一两个词语进行表达,最后教师明确雨季:气势磅礴;枯水季:刚柔并济。
)过渡:梁衡先生曾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7.《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
可参考【图片资源】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
3.初步感知
(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 mí 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 shà(霎)时
chí 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
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
..(gǔgǔ)chán 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
可参考【知识总汇】
(2)解释词语。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寒,寒冷;噤,因严寒,受惊吓等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颤。
旋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遏,止。
可参考【知识总汇】
(3)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①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明确:两次。
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②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又是怎样?
明确:第一次:声势浩大,水雾弥漫。
第二次:气势磅礴、形态多样。
③在文中圈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段、语句。
可播放【影视课文】
三、局部探究
再读课文,一起学习探究,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精品课件】
(一)品味课文第2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同桌交流。
参考
听到——
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
雾气:弥漫扑面而来
河水:正沸
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2.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仿佛要突然出现一个洪峰将自己吞没。
惊慌、要逃离。
(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
)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参考:突出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作情感上的铺垫。
4.请男同学们把第2段朗读一遍,读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二)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作者第2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
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学生阅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
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
参考: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的特点。
2.作者第二次到壶口,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参考: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
3.黄河和人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参考:(1)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兼容了喜、怒、哀、乐——人的各种感情;(2)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像人的坚忍不拔的性格。
可参考【微课堂】《多种方法描写景物》
(三)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
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
度描写壶口形态多样,既壮美,又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瀑布或黄河的诗句?与同学们分享、品析。
师生交流。
参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王安石《日照绝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冯云山《咏瀑布》
可参考【悦读世界】
五、作业设计
1.摘抄你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说喜欢的理由。
2.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观,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可参考【知识总汇】【写作训练】
六、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第一次雨季声势浩大,水雾弥漫
第二次枯水季节气势磅礴、形态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