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范文word版 (3页)

合集下载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阅读答案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阅读答案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阅读答案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

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

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

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

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

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

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

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

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

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

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

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

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2022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考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检测含解析

2022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考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检测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

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

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及.《大戴礼记·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

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正如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在《天论》中所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持消极态度,法儒两家主张繁衍人口,认为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过长期的文化大融合,儒、释、道、墨、法等多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勤于劳动”被看作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深深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心田。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2024届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

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

(新高考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网络强国建设,不断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5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5G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3亿户。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达到7.99亿户,中国电信达到3.29亿户,中国联通达到2.69亿户。可以说,5G产业链目前已初具雏形,行业应用进入实践阶段,已在政务、金融、文旅、医疗、媒体等多个领域完成验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从3G到5G,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和千兆光网建设发展。早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要求,“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工信部也先后出台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支持5G建设。

为何5G会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5G网络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一上学期初高中衔接学习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一上学期初高中衔接学习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一上学期初高中衔接学习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今年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

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对我们这样一

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

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粮食生产“十九

连丰”的新起点,仍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无惧风浪起,须有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

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使丰稔连连,粮食安全依然不能轻言过关,粮食生产依然须臾不可放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明确的产量

目标提醒我们,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

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依靠自

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从长远看,保障大国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

高考语文《简答题组》分项汇编(解析版)

高考语文《简答题组》分项汇编(解析版)

五年真题分类汇编简答题组

【2022年】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1.①顺理成章②难以言喻③迫不及待

2.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明说话人语速极快,情绪急迫,表明照相时的紧张、兴奋,唯恐自己照的不好看;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形象地展现出跟朋友照相时大家互相帮对方检查,期望留下美好形象的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这

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左传》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玉,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陶行知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岛上书店》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北工业大学有一座塑像令人感动,塑像是一个人深埋着头颅,强健有力的双臂捧着一只利剑高举过头顶,雕像的名字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具有的姿态是低头还是抬头?光明中学校刊组织了以“低头·抬头”为主题的征稿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谚有云“低头的是稻穗,昂首的是稗子”“闪电总是击打最高处的物体”,涉及低调和高调的问题。

有人说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有人说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2022高考作文备考写作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躬身入局(文题+解析+范文+素材)

2022高考作文备考写作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躬身入局(文题+解析+范文+素材)

2022高考作文备考写作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躬身入局(文题+解析+范文+素材)

文题回放

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曾国藩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翁急等儿子回家,出门寻见儿子和另一人各挑着一担重物,在田埂上僵持着。田埂很窄,二人谁也不肯先下到水田里让对方先过。老翁劝说无果,说,那么让我下到水田里,帮你们其中一个担着担子,让他先空手过去,我再把担子还给他,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曾国藩把这种解决之道叫“躬身入局”。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局的时代,你读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自身体验或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责任担当人生感悟

审题立意

【审题】材料中曾国藩所讲的故事就是因为老翁的“躬身入局”,所以才破解了难题。强调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仅仅在局外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躬身入局”的观点,我们可以衍生开来,联想到“参与”“行动”“付出”等关键词。

“躬身入局”强调的是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要参与其中,付出行动。由此可以联想,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参与其中。比如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敢于担当,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对席卷各地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躬身入局”,做好分内的事情。

分析“躬身入局”的实质,躬身入局者其实自带一种情怀,表达出一种担当。这种情怀来自内心对当事者感同身受的体察,是父母的不避劬劳,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下到泥水里,把担子挑过来。遇到问题,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参与者;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终结者。谁又能说,这种不怕泥水的担当,不能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媲美呢?谁又能说,这种勇于挑起担子的担当,不是和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出一辙呢?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济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认为,修身是从政的前提,欲正人先正己,人君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百姓才会效法学习,社会风气也才会随之改善,社会治理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孔子说:“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认为,“七教”是人君治国理民的根本,只有人君坚持德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三至”则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为政理念。孔子认为,明王只有达到“至礼不让”“至赏不费”“至乐无声”这三种境界,才可以对外征伐。明王所征伐的对象必定是无道之君,是为了吊民罚罪,必然会得到所征伐之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孔子认为,明王所进行的征伐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征伐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孔子还在《大戴礼记·用兵》中把战争分为两种,即“圣人之用兵”和“后世贪者之用兵”,这两种战争的动机和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孔子还认为,明王要达到天下大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劳苦和耗费。所以《大戴礼记·主言》载:“孔子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这里所提到的“不劳不费”是孔子“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文中还提到“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这也体现了早期儒家“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这与《论语》中的相关记载相契合,《论语·卫灵公》也载“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认为,“明德”不仅是“明王”“圣人”为政理民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他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大戴礼记·少间》就对“明德”与民族关系的处理有着详细的阐述。在孔子看来,虞舜、商汤、周文王因有“明德”而得天下,并得到四夷的归附;相反,夏桀、商纣因失“明德”而失天下。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4年高三考前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同时也是绿色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

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更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力及其发展既受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变动的影响,也受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影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1高三联考作文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的看法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的看法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的看法

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树上的男爵》里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树上却始终热爱大地的形象,提出“因为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荣者自安安,庸者自碌碌,关怀则乱,当局者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

请综合以上材料,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这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解读

两则材料指向不同的观点:材料一通过旁观者“躬身入局”的方式解决了两个挑重担之人谁也不肯让路的矛盾,以小见大,强调“躬身入局”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有成事的希望;材料二则通过树上的男爵对大地的态度,强调“置身事外”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多一分自由超脱。

由此,出卷老师要求我们对“躬身入局”与“置身事外”这两种态度谈看法,指向非常明确。

审题立意

根据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有三种立场:

第一,肯定“躬身入局”的重要意义,由点到面,发散思维,文章主体以阐述“躬身入局”的原因与意义为主;

第二,肯定“置身事外”的重要意义,由点到面,发散思维,文章主体以阐述“置身事外”的原因与意义为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高标准做事,低姿态做人(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高标准做事,低姿态做人(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高标准做事,低姿态做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男子8年捐资20万助学,致电媒体:求求你,表扬我!……2月16日,新文化报热线电话接到了一位张姓男子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说了出来,希望能够报道出来,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男子名叫张金彪,从2007年开始,张金彪已经资助了4名学生。“令我欣慰的是,这4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最晚的后年就要毕业了。”张金彪说,资助贫困学生是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儿。对张金彪求表扬之事,人们褒贬不一。

对此事是该褒扬,还是该贬斥,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朝洪应明编著的《莱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大意是告诫世人立身、处世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

这句话对我们当代青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于2020年5月3日安详逝世,享年93岁。

张乾二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

【考点聚焦】

议论文阅读考试常见的考点有:

①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和运用。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及其分析和归纳是阅读议论文的基础,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论证方法的分析与辨异都是重要考点。②议论文的结构和行文思路。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③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④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及作用的分析。⑤依据文章内容而进行的必要迁移、渗透、积累、拓展、联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复习要点】

1、辨析、归纳和提取论点。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的必考中心题型。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文章为什么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归纳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语言要简

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2、辨析论据类型,按要求补写论据。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和经过事实证明了是正确的道理定义等。补写论据是近两年来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还比较宽泛,但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学科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学科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但是天却下起了雨,雨色苍茫,没有停的意思。隔了十来里地的山路,母亲说:“雨下得这么大,还去?”罗冠也说:“我不想去。”父亲呵斥道:“风拦不住,雨拦不住,这才叫有诚意!”
大清早,罗冠不想吃东西,虽然是稀罕的方便面,勉强只喝了半碗汤。剩下半碗,母亲在上面盖了个碗,说等弟弟妹妹起来吃。
父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雨里,地上的积水淹没脚踝,风吹得到处都是。罗冠的雨伞一会儿歪向东,一会儿歪向西,罗冠爬坡时摔了一跤,手上、鞋上、灰色的卡其布裤子上,沾满星星点点的泥水,膝盖和胳膊肘亦隐隐作痛。
由原文“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可知,三迭叙事和横云断岭等方法适合口头文学,而非书面语创作。作文属于书面语,看作文的老师也不是仅仅想听故事,而是看作文的水平,包括人物塑造,描写手法、语言表达等,因而采用三迭式写法不适合学生写作。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衡水中学 2023高考高三学科检测试题
语文学科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纸“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天舟文化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舟文化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舟文化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女

契诃夫(俄)

当年她比现在更漂亮,歌喉更动听。夏季的一天,在她的楼房里,坐着尼古拉,是她的崇拜者。天气闷热难耐。前厅意外响起门铃声。“大概是邮差,也可能是女友。”帕莎说道。

尼古拉从来不回避帕莎的女友和邮差,但这次却躲到隔壁房里。帕莎拉开门,让她吃惊的是,门口站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年轻漂亮,衣着考究,俨然一位高贵的太太。

“请问您有什么事?”帕莎问道。

太太没有回答。她朝里迈了一步,慢慢打量房间,然后坐下来。

“我丈夫在你这吗?”她木然地问道,哭红了的大眼睛瞧着帕莎。

“什么?”帕莎小声说,手脚开始发抖,“没……太……我不认识您的丈夫。”

太太几次用手绢擦地苍白的嘴唇,不时屏住呼吸克制内心的颤栗,帕莎则呆若木鸡地站在地面前,不敢正跟看她。

“那你是说,他不在这?”太太的语气明显带着责问。“你卑鄙,可恶……”太太厉声说道,并带着仇恨和厌恶的神气盯着帕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阅读答案及考点分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

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

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

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

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

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

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

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

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

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

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

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

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

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

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

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选自201X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1.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F.“低头做事”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

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3分)

A.“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