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排量轿车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调查报告_1

汽车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汽车行业市场调查报告1据有关统计,1-3月份,全国轿车生产量为531779辆,比同产量567119辆下降6.23%,全国轿车销售量为560016辆,比同期销564114辆下降0.72%。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3月份,全国微型轿车生产量为121976辆,比同期产量87399辆增长39.56%,全国微型轿车销售量为121842辆,比同期销量87528辆增长39.56%。
1-3月份,国内微型轿车在国内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1.767%,比同期的市场份额15.52%提高了6.24个百分点。
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的走强,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面的根本改善,继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鼓励节能经济型轿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后,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再施重拳:今年两会期间,节约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4月初,北京市环保局高管在谈到今后北京私人汽车发展方向和规划时,首次明确支持首都小排量微型轿车的发展;其次,3月份国内汽油价格再次上调、4月份中石化汽油批发价格每吨上涨150元、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期货原油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60美元,汽油费用支出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在购车时对汽车的使用成本——油耗指标的关心大大提高,节能省油的微型轿车无疑成为首选;另悉,近日财政部发出了《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的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可能把排量在1.0升及以下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降至1%或取消,具体调整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
制定新的消费税征收办法是为了配合国家“对小排量汽车鼓励消费和对豪华车一类奢侈消费品加收消费税”的产业政策,以达到鼓励购买小排量车,改善车市消费结构的目的。
是我国汽车业变革的一年、成长的一年。
奇瑞出口美国、陆风出口欧洲……多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不断攻克着国际市场。
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
低速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低速汽车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低速汽车市场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备受关注。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下,低速汽车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将对低速汽车市场的现状、需求分析以及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趋势进行总结和发展建议,展望未来低速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具体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整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低速汽车市场的背景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分析低速汽车市场的现状、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为读者呈现全面的市场情况。
结论部分将总结低速汽车市场的趋势,提出发展建议,展望未来市场发展,并为读者提供行动方向。
整体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有效地传达相关信息和观点。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低速汽车市场的现状、需求和竞争格局,以期为汽车行业从业者和相关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分析和发展建议。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低速汽车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加市场竞争力。
1.4 总结综上所述,本报告对低速汽车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需求分析以及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低速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但竞争激烈。
在未来发展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为低速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展望未来,低速汽车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并有望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正文2.1 低速汽车市场现状低速汽车市场现状部分:低速汽车是指最高时速在70公里以下的小型四轮汽车,通常用于城市内的短途出行和物流配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速汽车市场逐渐崛起。
首先,低速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轿车行业五力分析报告

中国轿车行业五力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轿车行业是指中国国内的汽车制造和销售领域,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轿车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轿车行业的五力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二、供应商力量中国轿车行业的供应商力量主要指的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在中国轿车行业中,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对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这也使得轿车制造商可以更容易地选择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商,并降低成本。
同时,国内供应商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因此,在中国轿车行业中,供应商力量相对较强。
三、买家力量买家力量是指轿车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中国轿车市场的消费者较多,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价格选择不同品牌的轿车。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对轿车产品的了解和信息获取途径也更加多样化。
这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性价比和售后服务,对轿车企业的要求更高。
因此,买家力量在中国轿车行业中相对较强。
四、替代品力量替代品力量是指其他产品或服务对轿车行业产生的替代效应。
在中国,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等替代品正在逐渐兴起。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共享出行服务。
这对轿车行业构成了一定的替代压力。
此外,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等替代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中,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轿车行业的发展。
五、竞争对手力量中国轿车行业的竞争对手力量主要体现在厂商之间的竞争。
在中国轿车市场,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争夺市场份额。
国际汽车巨头通过投资合资、品牌宣传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汽车企业则利用本土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来与外资厂商竞争。
同时,电动车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兴起也为不同厂商之间的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
因此,竞争对手力量在中国轿车行业中相对较大。
微型车行业信息调研分析报告(PPT 42页)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图表:2011年微型车上牌量TOP10
(数据
来源:易车指数,上牌量)
团队口号: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3、微型车与替代品的竞争
图表:2011年度微型车市场竞争来源结构 (数据来源:易车指数,上牌量)
从左图看出微 型车的主要 竞争来源还 是同行业, 但做为微型 车替代品的 小型车、紧 凑型车、中 型车等对微 型车今后的 发展有一定 的影响。
团队口号: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据调查显示,2010年人均可支
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11.3%;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 2012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 7382元。同比增长14.0%,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9.8%。人们收入普遍 提高,对于微型车的发展将起到很 大的促进作用。
团队口号: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2、家庭结构对其消费的影响。
自从家庭产生后,家庭不仅是社会 组成的基本单位,也一直是消费的基本 单位,消费职能是它的基本职能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典型的三口之家 对轿车类型的追求更倾向于快捷、美观 、小型化,而近几年兴起的微型车正符 合了大众的需求。
1、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汽车行业
中国国民经济呈连续稳步增长趋势,社会 购买力及消费潜力亦成为众所周知的新的亮 点,蓄积了雄厚的集团购买力。中国现在是 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现今汽车行 业也稳步发展,微型车这两年越来越受人们 的青睐,而微型车这两年也将逐步发展。
团队口号: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第五小组分析团队
2、微型车市场主要竞争者
品 牌代表车型 长 安 奔奔love 、奔奔mini 比亚迪 比亚迪F0 奇 瑞 奇瑞QQ3、奇瑞QQ6、QQme 吉 利 熊猫 哈 飞 路宝 铃 木 北斗星 奥拓
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报告摘要在中国的消费者步入大型消费之际,私人轿车消费市场迅速崛起;2002年,北京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在85%左右;而在珠江三角洲,私人轿车,特别是豪华私人轿车的消费几年来也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都、南京、郑州等内陆城市轿车消费也正在成为私人消费的热点;中国汽车新网几年来所倡导的将轿车视为一种耐用消费品的研究理念正在逐步被市场所验证;中国汽车新网认为,消费者真正将轿车作为一件耐用消费品而不再把轿车作为一种奢侈品之时就是中国私人轿车消费市场真正启动之日;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城镇家庭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像拥有一台电视机或电冰箱那样普遍,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的规模会有多大;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是的,目前是不现实的,然而在5年以后,10年以后,谁敢保证它是不可能的呢根据中国汽车新网的预测,2007年中国将有36865万户家庭,其中29235万户城镇家庭;假如2004-2007年,有5%的城镇家庭购买了轿车,这将意味着5年间将至少存在1000万辆的私人轿车需求,年均200万辆;如果有10%的城镇家庭购买了轿车,这将意味着2000万辆的轿车需求,年均400万辆;而在2002年,中国轿车的总体销售仅仅100万辆出头,如果纯考虑私人轿车购买量,市场销售远远未达到100万辆;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发现未来几年私人轿车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是如何的巨大;中国汽车新网开发本研究报告的目的就是要提示轿车制造商应充分重视这一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同时利用专家法对该细分市场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并基于大量的定量数据和调查分析来判明该细分市场在未来5年的发展潜力;以帮助轿车制造商正确认识这一细分市场;本报告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中国轿车/私人轿车保有量、私人轿车消费现状、私人轿车的区域性消费/购买力分析、未来几年私人轿车消费的潜力分析等;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国内贸易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拥有情况调查●轿车经销商访谈●轿车用户访谈轿车级别的划分划分轿车级别轿车的主要依据是发动机的总排量;发动机的总排量是指发动机全部气缸的工作容积之和,单位是“升”;中国轿车级别的划分就是以发动机总排量作依据的;按规定,排量小于或等于1升,属于微型车;排量大于1升且小于或等于升,属于普通级轿车;排量大于升且小于或等于升,属于中级轿车,排量大于升,属于高级轿车;一般排量越大的轿车,功率越大,加速性能越好,车内的装饰也越高级,其档次也就越高;根据上述标准,考虑到中国轿车市场的实际情况,中国汽车新网将排量在升及其以下的轿车定义为低档轿车,排量大于升且小于或等于升的轿车定义为中档轿车,排量大于升的轿车定义为高档轿车;主要结论•1998-2002年,中国民用汽车的总体保有量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1998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总量为1319万辆;2002年,达到2054万辆;5年研究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998-2002年,民用载客汽车一直在汽车保有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02年,民用载客汽车在汽车保有市场占57%的份额;•2004-2007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以年均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20%左右,高于1998-2002年的增长;2004年,预计保有量将达到2372万辆,到2007年,将接近492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1998-2002年的5年的研究期内,共增长了129%,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23%;•截止到2002年年底,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约972万辆,比2001年增长26%;从总体规模上来看,2002年私人载客汽车的保有量仍是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主体;•2002年,私人载客汽车的保有量达到618万辆,同比增长%;在5年的研究期内共增长168%;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占据了整个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近64%;•2004-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2004年,估计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到2007年,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923万辆,同比增长24%;•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十个地区和城市在保有量上均实现了翻一番或翻十番的增长;其中北京是私人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广州;但二者的差距是显着的;2002年,北京地区的私人汽车地区保有量近80万辆,而位于第二的广州地区仅仅30万辆; •1998-2002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年均增长在16%左右;到2002年,轿车保有量达到了近630万辆;5年研究期内共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1998-2002年,轿车保有量在载客汽车保有量中基本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主要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区,轿车占比相对较高;但在中等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微型客车或微型货车占据着主导地位;•1998-2002年,轿车保有量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逐步增加;到2002年,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基本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水平;•2004-2007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增加;5年预测期内,预计增长在172%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28%;到2007年,中国轿车的保有量预计将突破2100万辆;其在载客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将达到59%,同时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也将接近43%;•1998-2002年,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态势;到2002年,中国轿车千人拥有量达到了辆;•2004-2007年,由于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轿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的预测期内,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将有163%的增长;到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千人拥有量将达到15辆;•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增长迅速;2002年,其保有量达到了近151万辆;5年研究期内增长了244%;私人轿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体现了中国私人轿车消费能力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北京、广州等城市,私人轿车购买力极其旺盛;•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将有300%的增幅;到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841万辆;•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增加较快;2002年,千人拥有私人轿车辆;5年研究期内增长了234%;•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07年,千人拥有私人轿车的数量为辆;•2002年,城市中目前已有%的家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轿车;•2002年,汽车现值目前在中国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由于不同收入家庭户均拥有汽车现值相差悬殊,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汽车现值占家庭财产总值比重均未达到1%,但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这一比例都在5%左右;•1998-2002年,私人购买比例加速上升.已成为轿车市场增长的主流;销售流向从1998年的%上升至2002年的42%;•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购买量在当年轿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2%;与1998年相比,提升了约9个百分点;2004年,预计这一指标将达到45%;而2007年,将达到60%;•2002年,私人轿车消费在几个大城市出现了热销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大城市人均GDP大都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远远超过国际上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线;•2002年,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辆汽车,而美国是人1辆,西欧是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对私人汽车来说,美国每千人每年购买的私人汽车达60辆;中国2000年每千人私人购车仅辆,而其中购买轿车者每千人仅辆;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中,私人轿车的需求继续加强;到2007年,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达到5000万户;目录1 中国私人汽车保有状况分析1998-2002年,中国民用汽车的总体保有量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1998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总量为1319万辆;2002年,达到2054万辆;5年研究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998-2002年,民用载客汽车一直在汽车保有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占比在5年研究期内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002年,民用载客汽车在汽车保有市场占57%的份额;与此同时,载货汽车的占比则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占比从1998年的47%下降到2002年的40%;2002年,民用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在保有市场的集中度达到97%;表1 1998-2002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年增长%1998-2002年CAGR%载客汽车6548324740230785373339939595增长%载货汽车6278943674952871632017652396 8289207增长%其它专用汽车165175167644172536195797 221867增长%特种汽车200592209934216031232620 252682增长%合计辆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2 1998-2002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占比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其它专用汽车特种汽车合计%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2004-2007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以年均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20%左右,高于1998-2002年的增长;2004年,预计保有量将达到2372万辆,到2007年,将接近492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表3 2004-2007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年增长%2004-2007年CAGR%载客汽车增长%载货汽车8987966 9671830增长%其它专用汽车253884 289209 334232 380395 443260增长%特种汽车277611 305895 337541 376391 428485增长%合计辆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4 2004-2007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占比预测年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其它专用汽车特种汽车合计%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1998-2002年的5年的研究期内,共增长了129%,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23%;截止到2002年年底,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约972万辆,比2001年增长26%;从总体规模上来看,2002年私人载客汽车的保有量仍是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主体;2002年,私人载客汽车的保有量达到618万辆,同比增长%;在5年的研究期内共增长168%;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占据了整个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近64%;而私人载货汽车的保有量达到350万辆,同比增长%;在5年的研究期内共增长82%;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6%,占据了整个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36%;与私人载客汽车的保有量相比,私人载货汽车的保有量增长较为缓慢;2002年,私人载客汽车和私人载货汽车在私人汽车保有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其它类型的私人汽车保有水平相当低;表5 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年增长%1998-2002年CAGR%载客汽车2306483040914 365090946985396182786增长%载货汽车19203322286735 2590870298948350332增长%其它专用汽车5808 6259 7250 14530 24288 增长%特种汽车3880 4925 4275 5217 4858 增长%合计辆4236505338833 625330477077669715252增长%注:载货车包括普通载货车和专用载货车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6 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分类保有量占比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客车载货车其它专用汽车特种汽车合计%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政府鼓励政策的出台,预计2004-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2004年,估计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到2007年,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923万辆,同比增长24%;5年的预测期内,私人汽车的保有量预计增长%.2004-2007年,预计载客汽车的保有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基本上在23%以上;载客汽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私人轿车消费的快速增加;私人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将在2004-2007年继续保持市场的主体地位;二者的集中度在%以上,不过载客汽车的比例有所上升,而载货汽车的比例有所下降;表7 2004-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年增长%2004-2007年CAGR%载客汽车8159918增长%载货汽车411442462530651267865770996430778增长%其它专用汽车28307 32377 41774 54110 67231增长%特种汽车4923 6167 5696 7058 8769增长%合计辆增长%注:载货车包括普通载货车和专用载货车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8 2004-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分类保有量占比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客车载货车其它专用汽车特种汽车合计%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国家私人用车在汽车保有总量中超过50%,年消费量中超过70%,就意味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在汽车保有总量中的占比为47%,而私人消费仅仅在40%左右;所以中国离私人汽车消费时代还有一些距离;估计在2005-2010年,中国将实现这一目标;然而,由于中国地区性差异较大,在某些城市或地区可能首先步入私人汽车消费时代;如北京,2002年的私人用车在汽车保有总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年消费量中私人购车的比例也超过了70%,这意味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已经到来;表9 1998-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分析年度1998 19992000 2001 2002 2004 2004 2005 2006 2007占比%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十个地区和城市在保有量上均实现了翻一番或翻十番的增长;其中北京是私人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广州;但二者的差距是显着的;2002年,北京地区的私人汽车地区保有量近80万辆,而位于第二的广州地区仅仅30万辆;天津和成都紧随其后;从增长幅度上看,上海是增幅最大的城市;与1998年相比,2002年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300%;如果从人均收入和经济支付能力来看,上海应当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然而,由于上海市地方政府的限制政策,私人汽车在上海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这是上海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的根本原因;表10 1998-2002年中国前10名私人汽车地区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北京407476 447405 494143 624090 791793广州112924 127570 184659 235456 302970天津148815 178219 208444 232060 301173成都107382 145823 192624 233119 275981深圳71320 76542 114313 144597 183618上海9153 24608 50658 87327 128241重庆19181 20962 57836 82380 116583沈阳45515 54808 55343 67593 84173杭州23355 29623 45529 58587 83066南京10443 17155 26510 39119 58292其它3280936 4216118 4823245 5903438 7389362合计辆4236500 5338833 6253304 7707766 9715252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11 1998-2002年中国直辖市私人汽车人均保有量分析辆/千人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2中国私人轿车保有状况分析1998-2002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年均增长在16%左右;到2002年,轿车保有量达到了近630万辆;5年研究期内共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1998-2002年,轿车保有量在载客汽车保有量中基本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主要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区,轿车占比相对较高;但在中等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微型客车或微型货车占据着主导地位;1998-2002年,轿车保有量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逐步增加;到2002年,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基本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发达地区私人购买轿车的异军突起;表12 1998-2002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年增长%1998-2002年CAGR%保有量辆33800003923223454613052679856306749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13 1998-2002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占比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在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2004-2007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增加;5年预测期内,预计增长在172%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28%;到2007年,中国轿车的保有量预计将突破2100万辆;其在载客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将达到59%,同时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也将接近43%;表14 2004-2007年中国轿车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2004-200007 年增长%7年CAGR%保有量辆7733429775969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15 2004-2007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占比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在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态势;到2002年,中国轿车千人拥有量达到了辆;5年研究期内增加了80%;由于轿车消费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该研究是基于全国人口为基数,因此导致人均拥有量相对较低;但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判断中国市场的总体情况;如果仅仅考虑城镇地区,估计轿车的千人拥有量在12-15辆左右;表16 1998-2002年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 年增长%保有量辆/千人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2004-2007年,由于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轿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的预测期内,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将有163%的增长;到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千人拥有量将达到15辆;表17 2004-2007年中国轿车人均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 年增长%保有量辆/千人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增长迅速;2002年,其保有量达到了151万辆;5年研究期内增长了244%;私人轿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体现了中国私人轿车消费能力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北京、广州等城市,私人轿车购买力极其旺盛;表18 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年增长%1998-2002年CAGR%保有量辆4394058848377284210535971513620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2004-2007年,随着轿车价格的普遍下调,消费者将保持强劲的购买势头;这将导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攀生;预计中低档轿车将是私人轿车保有量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工薪阶层将是微型轿车消费市场中最具有潜力、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或左右整个轿车保有量的发展水平;预计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将有300%的增幅;到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841万辆;表19 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年增长%2004-2007年CAGR%保有量辆20880232932791423578657904218418154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持续增长;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达到24%;表20 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比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私人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私人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2004-2007年,私人轿车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明显增加;预计2004年的占比将达到27%;2007年,其占比将达到40%;在有些地区如北京,私人轿车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可望达60%;表21 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比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在轿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私人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客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私人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增加较快;2002年,千人拥有私人轿车辆;5年研究期内增长了234%;尽管目前中国私人轿车的拥有量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但巨大的增长幅度已经体现出了市场发展的潜力;表22 1998-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人均保有量分析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8-2002 增长%保有量辆/千人增长%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07年,千人拥有私人轿车的数量为辆;促进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中产阶级的形成和爱车族的出现将在较大程度上刺激该市场的快速发展;表23 2004-2007年中国私人轿车人均保有量预测年度20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年增长%保有量辆/千人增长%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3 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现状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私人轿车消费调查根据2002年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对3997户居民家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目前已有%的家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轿车;0.511.522.531辆2辆3辆及以上家庭占比(%)图1 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轿车拥有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汽车新网目前,拥有轿车的家庭绝大多数为高收入户;在不同收入家庭中,拥有汽车比例最高的是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调查户,其购车家庭所占比重已达到%,在户均年收入万元以下各组家庭中,购车率低于5%;支出(万元)家庭年收入图2 2002年城市家庭户均购买轿车支出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汽车新网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现值目前在中国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由于不同收入家庭户均拥有汽车现值相差悬殊,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汽车现值占家庭财产总值比重均不到1%,但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这一比例都在5%左右;图3 2002年汽车现值占城镇家庭财产总值比重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汽车新网从城市居民对汽车品牌的偏好看,购车家庭中选择购买桑塔纳的比例最高,达%;其次为奥拓和富康,二者购买率同为%,并列第二位;除上述品牌较受欢迎外,其它国产车的选择比例均在10%以下,而进口车的购买率在本次调查中为%;购买比例(%)图4 2002年已经购买轿车家庭中轿车品牌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汽车新网由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不平衡,收入和消费的地区性差异较大;根据对个别发达城市的调查,2002年有些城市私人轿车的拥有量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拥有私人轿车图5 2002年中国主要城市家庭拥有私人轿车的比例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汽车新网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结构分析1998-2002年,由于中国私人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而导致了私人轿车消费结构的不同;根据官方历年来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轿车消费结构差异性较大;从区域上来看,轿车主要的消费地区是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导致轿车销售所占比例较大;从消费结构上看,在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中,主要销量集中在公务、商务用车;而在普通级轿车细分市场中,主要销量集中在私人用车;表24 1998-1999年中国轿车地区消费占比分析%区域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1998年1999年微型10万元以下普通10-15万元中级15-20万元中高级20-30万元高级30万元以上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表25 2001-2002年中国轿车消费结构分析年度2001 2002等级公务、商务用车私人用车公务、商务用车私人用车中高档轿车60 36 65 38低档轿车40 64 30 62合计%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私人购买比例加速上升.已成为轿车市场增长的主流;销售流向从1998年的%上升至2002年的42%;出租车由微型面包向轿车转型是近年结构变化的趋势之一,加之出租车使用周期短,更新快,因此出租车需求量占轿车的三分之一比例将持续下去;公务车比例下降是政府严控购车的体现,随着政府改革日益深入,未来几年将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商务车的购买也在不断减少,主要与国民经济增长以及各大型企业的购买力下降有关;表26 1998-2002年中国产轿车私人与单位购买比例分析时间销售量辆私人% 出租、租赁% 商务% 公务%1998 5082841999 5704122000 6129342001 7214632002 1126029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新网1998-2002年,轿车消费不再单以排量论级别,而更多的是以价格定轿车的档次;如奥迪按排量居中级轿车,而价格远在中级轿车之上;普通桑塔纳虽有的排量,价格却在11万元左右,只能属普通轿车之列;因此,按照价格区分轿车级别来统计轿车的用户消费比例更具有参考价值;从研究来看,10万元以下的微型轿车的销售以出租车和租赁车为主;10-15万元普通型轿车易被家庭用车所接受;而15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的主攻方向在私家车和商务用车上;表27 1998年中国轿车市场不同价格轿车公私用户占比分析轿车价格销售量辆私人% 出租、租赁% 商务% 公务%10万元以下14892710-15万元18806515-20万元12859620-30万元2185630万元以上20840。
小车研究报告

小车研究报告以下是小车研究报告的一份示例:小车研究报告一、引言小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出行、物流运输、旅游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小车的设计、性能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小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小车的设计1. 车身设计小车的车身设计应考虑结构强度、稳定性和空气动力学等因素。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提高小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
2. 动力系统设计小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轮毂。
发动机的选择应考虑功率、燃料类型和排放等因素。
传动系统的设计应保证高效传动和平稳换挡。
轮毂的设计应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驾驶稳定性。
3. 悬挂系统设计小车的悬挂系统对于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和良好的操控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悬挂系统可以满足日常行车需求,而电子控制悬挂系统则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进行自动调节。
三、小车的性能1. 动力性能小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加速度、最高速度和爬坡能力。
通过优化车辆重量和动力系统设计,可以提高小车的动力性能。
2. 续航里程小车的续航里程决定了其在城市出行和长途旅行中的可用性。
采用高效的发动机和电池技术可以延长小车的续航里程。
3. 安全性能小车的安全性能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
主动安全包括刹车、操控和防滑等系统,而被动安全则包括车身结构、气囊和安全带等装置。
四、小车相关技术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小车的无人驾驶,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小车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避障。
2. 跨界互联技术跨界互联技术可以将小车与智能手机、家庭和城市网络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
这样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和增强小车的功能。
3.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可以为小车提供清洁、高效的动力源。
电动小车和燃料电池小车是当前新能源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
五、结论小车的设计和性能对于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环保要求。
汽车行业调研报告

汽车行业调研报告关于汽车行业调研的报告如何去撰写呢?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行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要点(一)引子:2021年以来,工信部等多部委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各地亦快速出台仍相应推广措施。
投资人关注:大力支持经济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立意,以及未来是否还有进一步措施。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需要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高度,并统筹考虑传统汽车降油耗注意带来的投资机会。
(二)问题:中国原油原油还能让汽车业奔跑多久?一边是中国60%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边压缩比是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居高不下的平均油耗。
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有大汽车皮卡消费国,假设单车油耗不变,到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保有量车用原油量再摸一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超过70%!中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新能源汽车可降低耗费石油消耗,但考虑到其偏低相比之下的销量总和比和普及速度,仍不足以彻底改变中国车用能源结构。
(三)现状:政策先行,部分整车企业压力山非常大。
工信部已经基于中国情况,严谨推出了严格的油耗评价体系。
从2021年后第一阶段燃油限制到2021年即将实施的第三阶段,要求整车企业的加权平均油耗不高于6.9L/100km。
然而,根据今年5境况月工信部公布的企业平均油耗情况,2021年,79家国产车企的油耗达标率仅为72%,25家进口车企中更有近半数未能达标。
如果2021年按第三阶段标准严格实施,将有更多企业根本无法达标。
我们判断,未来政策的方向将表现为:1)信息公示,通过媒体和第三方力量车企降油耗,2)奖惩并用,不排除类碳排放考核制度交易的奖惩方式。
(四)机遇:与其打经济政策口水仗,不如打技术攻坚战。
与整车企业的窘境相比,优势零部件企业则各显身手。
我们认为,中国油耗标准提升,将驱动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在如下领域的研究拓展和投资机会:1)大容量发动机技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电控燃油喷射等),2)车身和涡轮轻量化技术(镁铝合金、高强度塑料、碳纤维等),3)启停电机(电池、电机),4)混合动力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池、整车匹配等),5)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其零部件等)。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优秀7篇)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优秀7篇)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篇一对美国(事实上中国亦是如此)汽车经销行业来说,存在着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的人才短缺问题,即行业缺乏真正受过正规汽车服务技能培训的车辆保养和维修人才。
此外,虽然这一行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但是行业就业仍然会受美国国内经济低迷影响。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汽车经销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整体相对较高。
汽车经销行业特征汽车经销商是汽车厂商和消费者联通的桥梁和纽带。
新车经销商主要从事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客车及货车的新车零售。
新车经销商的人员设置是汽车经销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九。
绝大部分新车经销商把汽车销售与汽车售后服务结合在一起,主要包括汽车修理维修服务、二手车零售、零部件销售和置换等业务。
经销商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一步到位的购车和金融服务。
从另一种方面讲,二手车经销商在二手车销售和金融服务两个领域只为社会提供十分之一的就业岗位。
轿车、卡车及货车的新车销售取决于消费者消费口味的变化、汽车制造商品牌地位、汽车车型以及经销商的行业地位等几个方面。
商业经济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销售,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整体下滑趋向时,汽车消费者就可能会推迟购买新车的时间。
相反地,如果整体经济处于不断发展和上升的阶段时,消费者就会感觉到国家经济有更多保障,所以汽车销售数量就会随之上升。
任何国家的消费者都对贷款利息问题非常关注。
事实上,当一个国家经济较为低迷时,汽车经销商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就会为消费者提供回扣以及一些金融服务,以促进汽车销售,从而达到减少库存的目的。
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的数据表明,新车销售收入占据了新车特许经销商(轿车和卡车新车经销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汽车销售也为新车经销商的其他部门增加了盈利来源。
通过新车销售,经销商可以从汽车后市场、维修和客户服务获得收入,并且也为未来二手车的回收和再销售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对于汽车后市场的销售部门来说,在汽车销售人员完成新车销售即交易结束后,他们的服务和产品销售才刚刚开始。
我国家用轿车市场调研报告

我国家用轿车市场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的家用轿车市场发展迅速,作为一家省会城市的汽车经销商,为了了解该市场的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公司内部战略的制定,我们做了以下调查:一我国目前家用轿车市场的规模:我国家用轿车数量与日俱增,增幅位居世界前茅。
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数量已达1446万辆,且该数目仍呈上升趋势。
二市场增长趋势:我国轿车增长趋势与加入世贸组织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必须全面考虑。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
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
根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
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
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摘要: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超和谐小分队开展了以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其间,走访了十堰市气象局,在十堰市公众服务中心王主任的讲解下了解到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由此更应该提倡小排量汽车的使用。
标签:超和谐小分队│付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社会实践活动│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走访十堰市气象局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超和谐小分队开展了以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到各个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队员经历了很多,也学到很多。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小组的队员走访了十堰市气象局,进行了有关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课题汽车尾气与环境之间的调查。
与相关人员进行询问的过程中,我们超和谐小组的队员认真的进行了记录。
我们主要就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关系进行询问。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密切相关。
尽管雾霾天气有一部分也是由工业排放的废气造成,但是工业排放的废气能够集中处理,然而汽车不同,它极分散,不易治理,而且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尾气的污染更加严重。
在十堰市气象局的调查,让我们了解到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由此更应该提倡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小排量汽车耗油量小,既能够做到节省资源,也能够在保护城市环境中尽一份力,一举两得。
小排量汽车的使用与节能环保之间也因此建立了联系,同时也呼应了我们小组的课题。
虽然社会实践的时间短暂,但是队员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增强了队员之间的感情与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走访各部门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捕捉信息与记录的能力。
所见所闻也让我们心中多了许多思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相关文章:关于节能环保与城市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从小排量汽车看节能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轿车产销量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轿车产销量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一、概述轿车(salooncar)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
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
一般轿车强调的是舒适性,以乘员为-中心。
而且是从经济性考虑出发,选择马力适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发动机。
在中国内地的行驶证管理方面,轿车特指区别于货车、皮卡、SUV、大巴、中巴的小型汽车,俗称为“小轿车”。
在香港,轿车又称私家车。
按照中国大陆标准划分为:微型轿车(排量为1L以下)、普通级轿车(排量为1.0~1.6L)、中级轿车(排量为 1.6~2.5L)、中高级轿车(排量为 2.5~4.0L)和高级轿车(排量为4L以上)。
过去我国是以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市场意识不强,价格敏感度较差。
当时轿车是按计划分配式的模式销售,以发动机排量来衡量轿车的等级,由此分为微型轿车、普通轿车、中级轿车、中高级轿车和高级轿车几类。
在某些时候的通俗分类法是以价格为主,技术规格为辅。
将20万元以上的轿车视为中高级轿车;15万元~20万元为中级轿车;10万元左右或10万元~15万元为普通级轿车;10万元以下为微型轿车或经济型轿车。
二、产销量1、产量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使得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住房和车子消费需求增加,车子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但自2017年起中国轿车产量逐年下滑,2020年中国轿车产量为918.9万辆,较2019年减少了104.39万辆,同比减少10.20%。
《2021-2027年中国轿车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总体来看中国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例呈下滑趋势,2020年中国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36.43%,较2019年减少了3.66%。
从月度数据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4月中国轿车产量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滑,4月开始有所回升,6月后开始大幅增长。
2020年12月中国轿车产量为1050908辆,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859辆。
2023年小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小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小汽车市场空前繁荣。
小汽车行业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经济、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小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8年,国家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等文件,对小汽车行业进行了政策引导和规范,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是小汽车行业的亮点之一。
政府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立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
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上路指标进行调整和限制,实行“换绿上牌”,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更容易获得购车指标。
二、经济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促进了中国小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小汽车已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工具之一。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加剧,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小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小汽车行业也在逐步向高品质、高档次的方向发展。
三、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化技术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将改变我们的能源消费模式,降低对“石油依赖”的程度。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将使小汽车不再只是人类的“代步工具”,而是将承载更多的智能化服务和体验。
四、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小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86亿辆,每年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小汽车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信在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下,小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
总之,上述是小汽车行业市场环境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环境要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把握小汽车行业的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
未来,小汽车行业将在政策、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推进,持续引领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已修改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利弊也不难看出,特别是国内轿车市场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严峻的:一方面是原装进口车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合资企业产品的竞争。
国内汽车生产厂商应以怎样的姿态、对策来迎接他们的挑战,坚固自己的国内轿车市场,而且到2005年我国政府所承诺的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到期时,相信我国汽车工业将会有一个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必然会抛弃失败者,因此这几年的发展对于国内汽车生产厂商来说尤其重要。
本文通过描述我国轿车市场上的轿车需求现状、需求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轿车需求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市场因素,并预测和分析了我国轿车需求和轿车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针对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推动我国轿车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桥车市场存在问题发展趋势Abstract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 is not hard to see, especially the domestic car market is faced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severe : on the one hand is the imported car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a joint venture enterprise product competition. Domestic car manufacturers should with what kind of attitude, strategies to meet their challenges, strengthen your domestic market, but also to 2005 our country government's promise to cancel the import quota licenses expire, believe that our country auto industry will have a reshuffle,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of the natural laws will discard loser,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hina's car market, car demand present situation,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macroeconomic factors of car demand, microcosmic factors and market factors, and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Chian's demand for cars and car market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car market,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presen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refore, we need the automobile market of our country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 so as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 market in china.Key words: Chinese car market problems development trend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绪论 (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2)1.1我国家用轿车市场发展特点 (2)1.1.1产量逐年提高 (2)1.1.2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企业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 (2)1.1.3自主品牌产品初具规模 (3)1.1.4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套能力不断提升 (3)1.1.5自主品牌产品初具规模 (3)1.2我国家用轿车的优势 (3)1.3我国家用轿车存在的问题 (4)1.3.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品种多,难以形成规模 (5)1.3.2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5)1.3.3市场需求与消费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 (5)1.4我国家用轿车市场发展中面临的竞争 (5)2 我国家用轿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2.1 未来国内家用轿车市场发展的压力 (6)2.2 未来国外家用轿车市场发展的压力 (7)2.3 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趋势 (7)2.4 进口品牌轿车的发展趋势 (8)3 我国家用轿车市场发展的建议3.1对政府方面的建议 (8)3.2对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建议 (8)3.2.1加强品牌意识 (8)3.2.2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8)3.2.3强化服务意识 (9)3.3对消费者的建议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绪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家用轿车调研报告

家用轿车调研报告《家用轿车调研报告》调研对象:家庭用户调研目的:了解家庭用户对家用轿车的需求和偏好,分析市场需求和潜在发展方向。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市场观察一、家庭用户对于家用轿车的需求:1. 舒适性:绝大多数家庭用户认为舒适性是他们购买家用轿车的重要因素。
汽车座椅的舒适度、车内空间的大小以及悬挂系统的舒适性是他们考量的重点。
2. 安全性:家庭用户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非常重视,他们希望汽车配备有先进的安全技术,如碰撞预警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
3. 燃油经济性:考虑到日常的长途出行和城市通勤,家庭用户希望家用轿车能够具有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减少日常使用的成本。
二、家庭用户对于家用轿车的偏好:1. 外观设计:大多数家庭用户更偏好简约大方的外观设计,不喜欢过于花哨或张扬的外形。
2. 动力性能:对于动力性能的需求也比较均衡,一部分用户注重动力的强劲,另一部分用户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能。
3. 车内空间:家庭用户对于车内空间的需求也比较宽松,一些用户希望车内空间宽敞一些,适合家庭出行;而另一些用户则更加注重车内空间的灵活利用。
三、市场需求和潜在发展方向:1. 车辆智能化:市场对于车辆智能化的需求持续增加,未来家用轿车将更加注重智能科技的应用,如语音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
2. 环保动力: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对于环保动力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未来家用轿车可能会更加注重电动化和新能源的应用。
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未来家用轿车行业将朝着舒适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车辆智能化和环保动力的方向发展。
针对这些需求和趋势,厂商可以在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和品牌定位上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家庭用户的需求,并抢占市场先机。
中国私家车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私家车消费市场分析〔内容提要〕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轿车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轿车消费却迟迟没有“亮”起来。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造成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的原因,并就消费状况,车型结构,政府汽车消费政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相应调整轿车消费结构,使轿车消费市场完善起来。
〔关键词〕集团消费;车型结构;汽车消费政策〔作者简介〕刘继,26岁,新疆财经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教师(乌鲁木齐830011);李磊,女,27岁,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专业研究生(上海200083)。
近几年,我国面临着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消费支出持续低迷,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局面。
尽管政府大力倡导提高消费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但是效果甚微。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轿车消费。
据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平均每29人拥有1辆轿车,美国平均每18人拥有1辆轿车,西欧平均2人1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平均10—20人1辆,我国目前是平均每千人2辆。
我国轿车的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校为什么中国的轿车需求迟迟启动不起来?本文拟从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消费状况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
到1995年,轿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跃居我国汽车市场9类车型的首位,达23%,1998年,则上升到了32%(见表1),预计到2000年,轿车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将达到40%-50%。
但从近年轿车销售量看,1997年销售4753万辆,增长率为229%;1998年销售5083万辆,增长率为695%;1999年上半年增长率为578%,依市场惯性看,该年轿车增长率难以突破7%。
尽管各汽车厂家从1997年末开始纷纷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
2023年关于汽车市场调查报告5篇

2023年关于汽车市场调查报告5篇2023年关于汽车市场调查报告(一)一市场概述宝马和奥迪两大品牌联合所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其他品牌受其影响市场关注份额有所减少,奥迪在本月上升较为明显。
厂商关注度方面,一汽奥迪和华晨宝马仍然是争夺冠军的两大热门厂商,但本月一汽奥迪迅速拉开了与华晨宝马的差距,以较为明显的优势取胜。
3.0L排量和2.5L排量的中大型车市场关注份额有所回落,本月合计所占市场份额不足五成,宝马5系仍然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车系。
消费者的关注度集中在采用三厢车车体结构和配备了AT(自动变速器)的中大型车身上,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很高的市场关注份额。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一)研究目的及内容1了解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现状及汽车市场的消费特点(1)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因素价格配置颜色等(2)了解市场上汽车竞争的对手的实力市场占有率及售后服务情况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3)了解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宏观环境(经济的发展程度及国家政策)2研究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及其消费行为的特点(1)了解其购买汽车的目的及了解汽车的途径(2)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购买能力与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方式以及品牌忠诚度等的关系3了解消费者对公司生产汽车的接受程度(1)对公司新产品的接受程度(2)被访者对汽车方面提出的要求与意见(二)调研进行情况本次汽车的市场调研历时十五天(2011520201165)此次调查的范围是是开发区市区商贸城和各个驾校银行被访者定义为已经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具有固定工作,年龄在25-45之间,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士,以男士为主,此次调研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审核,负荷等程序,保证了有效性。
(三)被访者情况被访者年龄在25-35之间的约占总量的65%,35-45岁之间的占35%被访者职业以个体工商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主,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平均收入相对较高,3000元的占85%,4000元以上的占15%三.研究报告摘要(一)消费者消费轿车的基本状况分析今年轿车市场销售异常火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在日本,其0.66L以下小排量车的市场份额占总销量的60%以上;在欧洲,排量在1.0L以下小排量车的年销量达到45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35%,若将紧凑型两厢车算在内,其小型车销量占总销量的60%以上。
发展小型及小排量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趋势。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二章。
首先介绍了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您若想对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世界小排量轿车产业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国外轿车市场运行综述一、各大轿车企业产能有涨有跌二、法系轿车市场需求疲软三、亚洲轿车市场一枝独秀第二节世界主要小排量轿车市场动态分析一、奔驰(BENZ)1、奔驰小排量轿车品牌竞争力2、奔驰小排量轿车市场销售情况二、宝马(BMW)1、宝马小排量轿车品牌竞争力2、宝马小排量轿车市场销售情况三、福特(FORD)1、福特小排量轿车品牌竞争力2、福特小排量轿车市场销售情况第三节欧洲小排量轿车发展分析一、意大利小排量轿车市场分析二、英国小排量轿车市场分析三、德国排量车市场分析四、法国小排量轿车市场分析第四节美国小排量轿车发展分析第五节韩国小排量轿车发展分析第六节2011-2015年全球小排量轿车趋势探析第二章中国小排量轿车产业运行环境解析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政策环境分析第三章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运行新形势透析第一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动态分析一、中国小排量轿车成09年车市热点二、新车上市国产小排量车型居多第二节中国小排量轿车业运行综述一、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发展历程二、国产小排量轿车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三、小排量轿车和谐社会的“促进剂”四、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技术发展现状第三节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第四章2008-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制造相关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第一节2008-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总体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第二节2008-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第三节2008-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第五章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市场动态分析第一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运行综述一、小排量轿车市场跌势中逐渐回归主流二、小排量轿车市场现新格局三、小排量轿车市场占有率分析四、小排量车主力地位逐渐形成第二节中国主要厂商小排量轿车供给状况分析一、上海通用小排量轿车供给状况分析二、中国一汽小排量轿车供给状况分析三、北京现代小排量轿车供给状况分析四、其他厂商小排量轿车供给状况分析第三节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一、小排量轿车行业整体需求状况分析二、中国小排量轿车消费结构分析1、主要消费人群分析2、主要消费区域分析第四节中国小排量轿车价格分析一、中国各主要小排量轿车年平均价格对比分析二、购置税调整后11款小排量轿车价格回升三、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第六章2008-2010年中国轿车产量统计分析第一节2008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一、2008年全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二、2008年小排量轿车重点省市数据分析第二节2009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一、2009年全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二、2009年小排量轿车重点省市数据分析第三节2010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一、2010年全国小排量轿车产量数据分析二、2010年小排量轿车重点省市数据分析第七章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市场深度调研第一节中国小排量轿车消费者基本情况调研一、性别占比二、年龄分布三、家族收入情况四、区域分布第二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消费者购车意向调查第三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消费者品牌偏好调查分析一、品牌忠诚度调查分析二、消费者满意度(CSI)调查分析三、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发现第四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消费者对其价格的敏感度分析第八章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中国轿车行业竞争总况一、中国轿车行业竞争格局二、跨国公司在中国轿车领域的竞争三、技术竞争和服务竞争是主旋律四、中国轿车品牌竞争格局分析第二节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竞争分析一、中国小排量轿车SWOT分析二、进口小排量轿车抢滩中国市场三、小排量轿车竞争优势分析第三节中国提升中国小排量轿车行业竞争力的建议一、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三、增强企业生产效率四、加快轿车服务发展五、塑造现代企业文化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竞争趋势分析第九章中国小排量品牌轿车竞争力同比分析第一节夏利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二节吉利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三节奇瑞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四节广州本田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五节上海大众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五节东风神龙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六节昌河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七节哈飞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八节比亚迪小排量轿车一、市场销售情况二、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技术趋势第十章中国小排量轿车重点企业运行关键性财务数据分析第一节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二节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三节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四节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五节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六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七节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八节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九节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十一章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产业前景预测分析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发展趋势分析一、小排量轿车所占份额将逐渐加大二、微车企业进军大排量中高级轿车市场步伐加快三、小排量轿车将替代农用车进一步扩展城郊及农村市场四、小排量轿车行业联合重组将继续上演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预测分析一、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量预测分析二、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需求前景分析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市场盈利预测分析第十二章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分析第一节中国小排量轿车投资概况一、小排量轿车投资特性二、小排量轿车投资政策利好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投资机会分析一、2011-2015年小排量轿车区域投资机会二、2011-2015年小排量轿车需求增长投资机会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小排量轿车投资风险分析一、小排量轿车调控风险二、信贷风险三、供需波动风险四、技术创新风险五、经营管理风险六、产品自身价格波动风险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图表: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图表:2006-2010年财政收入图表: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表: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图表: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表:我国近年来有关小排量政策图表:中国目前汽车消费税率图表:不同排量汽车百公里平均油耗图表:小轿车新消费税草案税率图表:MPV/SUV新消费税草案税率图表:现有车分排量状况调查市场份额图图表:解禁后,小排量轿车购买意向调查图图表:小排量轿车的主要缺点调查图图表:小排量轿车的主要优点调查图图表:小排量轿车解禁的影响调查图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分析单位:个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分析单位:个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从业人数及同比增长分析单位:个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总资产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数量单位:个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单位:个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不同类型销售收入单位:千元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销售收入单位:千元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产成品及增长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工业销售产值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成本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费用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06-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盈利指标分析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图表:2010年全国及主要省份轿车产量分析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更多图表详见正文……【出品单位】中国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