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

合集下载

太极拳拳理解读

太极拳拳理解读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拳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结合了易经阴阳五行之变化的运动,以及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武术运动。

太极拳的拳理基于阴阳循环的理论。

在练习时,太极拳强调身姿中正、意动神随、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意气相合、气沉丹田等原则。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阴阳之变化,虚实、轻重、刚柔、进退、开合等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

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圆柔连贯,如行云流水,没有突兀和断续之处。

这种连贯性不仅增加了动作的难度,而且要求练习者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重心和姿势。

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增强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太极拳还强调“以柔克刚”。

在实战中,太极拳强调用巧妙的技巧和策略来化解对手的攻击,而不是直接以力量对抗。

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练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此外,太极拳还注重内功修养。

在练习时,不仅要注意招式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和内在精神的修养。

这种内在的修炼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出沉着冷静、谦虚谨慎、坚毅不拔等优秀品质。

总的来说,太极拳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武术运动,它不仅强身健体,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体验到中国哲学的智慧和魅力。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标题: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引言概述: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身体锻炼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爱慕。

然而,太极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未来发展的策略。

一、太极拳的传统与现代融合1.1 传统太极拳的价值传统太极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和身心统一,对提升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修养有着重要作用。

1.2 现代太极拳的发展趋势现代太极拳注重运动性和健身效果,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健身爱好者。

1.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未来太极拳的发展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运动技术,使太极拳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审美观念。

二、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2.1 太极拳的文化传承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太极拳。

2.2 太极拳的普及途径太极拳的普及途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组织、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接触和参预太极拳的学习和实践。

2.3 太极拳的国际化推广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积极推广到国际舞台,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太极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太极拳的比赛与竞技3.1 太极拳比赛的发展太极拳比赛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需要建立规范的比赛制度和评分标准,提高比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2 太极拳竞技水平的提升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运动,需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太极拳运动员。

3.3 太极拳竞技与传统的结合太极拳比赛应该在保持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注重竞技性和欣赏性,使比赛更加吸引人、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四、太极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4.1 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方式,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原理。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

其文化内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与心态的完美结合。

太极拳通过身体动作的练习,形成一种内在的气质和神态,即“神合于气,气合于身,身合于法,法合于心”。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人们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进行耐久的运动,从而使身体和心态达到完美的结合,表现出流畅、缓和的动作和状态。

二、阴阳哲学的体现。

太极拳是基于中华文化的阴阳哲学而形成的一种拳术运动,其动作和内功技巧的运用都是阴阳相生相克的体现。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在身体上形成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道家思想的融合。

太极拳的精神内核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学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

太极拳讲究顺应自然的规律,以最小的力求取最大的效果,这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使人们明白人生的真谛,出现一种“德法合一”的境界。

四、社会和谐意识的传递。

太极拳强调和谐,即在相互之间达到平衡和统一,是中国传统思想对和谐的表现。

太极拳的实际应用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懂得矛盾的解决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当代太极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了身体与心态的完美结合、阴阳哲学的体现、道家思想的融合和社会和谐意识的传递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太极拳的发展潜力同样巨大,应着重发展太极拳体育、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推广等方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中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它以柔和、流畅的动作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著称。

太极拳文化传承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文化遗产,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文化主旨以及其当代的价值。

太极拳文化的主旨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顺应万物自然之道,演绎出了“以攻为守,以静为动”的独特技艺。

其理念的核心在于“太极”二字,即阴阳的互动。

“太”代表阴,指自我内在的虚无,可能是时间、空气或气息。

而“极”则代表阳,象征着无止境的能量。

太极在禅学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代表着和谐、自然和内心的平衡。

在太极拳的技法中,攻击和防御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身体上的平衡,更要在心灵上寻找答案。

太极拳文化通过精细的身体训练和思想指导,能够帮助个人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太极拳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此外,太极拳文化还注重传承,使文化得以延续,让人们领略到更多的中华文化精髓。

总结
太极拳文化主旨通过技术和思想的结合,让人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获得一种平衡的感觉。

太极拳所传达的阴阳哲学思想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实用的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健身方式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太极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太极拳的文化内涵1. 哲学思想太极拳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太极、阴阳、五行等为理论基础。

太极拳是一种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核心理念的武术。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内在气质的调养和心境的修炼,追求身心合一、柔中带刚的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于太极拳的动作、呼吸、意念之中,使练习者在身心上获得平衡和和谐。

2. 艺术表现太极拳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动作缓慢、舒展、和谐,兼具外在力道和内在能量的表达。

太极拳的动作线条流畅,舒展自然,充满美感,被誉为“行云流水”、“如行如泰”、“如封如冻”的艺术之美。

太极拳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24式、36式、42式等套路,还有太极剑、太极扇等器械表演,使太极拳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

3. 健身强身太极拳是一种优秀的健身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力,还可以调理呼吸、改善循环系统、增强免疫力。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柔软、平衡、力量的调和,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提高自我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太极拳的练习也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有着积极的作用。

4. 文化传承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极拳的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武术皇冠上的明珠”。

太极拳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传统医学、武术技艺等多种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太极拳的传承对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传统与现代相融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太极拳也在现代化的舞台上展露出新的魅力,比如在电视、电影、舞台剧等文艺作品中,太极拳的形象频频出现,成为一种时尚、健康和文化符号。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太极拳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武术,被誉为中国国粹。

太极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主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可以归纳为“回归与复兴”。

太极拳强调回归自然的观念。

太极拳的拳谱中常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口诀,传达了拳法柔和灵活、以静制动的原则。

太极拳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和谐,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实现身心的调和,增强身体的健康与稳定。

太极拳致力于传承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内功的修炼和心境的净化,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修养。

太极拳的套路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沉肩沉肘,放松下沉”代表了身心的放松和重心下沉的理念。

太极拳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太极拳的实用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拥有流畅的动作和独特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有节奏感,注重身体的协调与柔韧性,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增强身体的健康水平。

太极拳注重调理身心,对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强调心境的净化和调和,通过稳定的呼吸和沉稳的动作可以帮助人们放松紧张的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提高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和平衡感,对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在培养人的意志力和修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价值。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可以获得长远的收益。

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身体和呼吸的协调,培养了人的专注力和毅力,有助于塑造坚韧的意志品质。

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通过锻炼内气和调整身心的平衡,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是回归与复兴,通过回归自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拳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太极拳的现代价值诠释

太极拳的现代价值诠释
本质 、 最核心的两种生命特征 “ 与 “ ” 意” 气 的锻炼 , 到调整脏腑 起 机能, 平秘阴 阳, 促进气血运 行 , 通经络 , 疏 固精培元 , 扶正祛 邪
按照现代 医学 的分类 , 人体是 由多个系统构成 的统一整体 。 各个系统相互影响 , 协调工作 , 同为我们 的生命 活动提供物质 共 基础和能量供 给。 任何 一个系统 的主要器 官出现 了病变 , 都会影 响人体生命 活动的质量 , 甚至直接威胁到我第6 卷 第 期
【 武术文化研究 】
太极拳 的现代 价值 诠释
梁海龙 崔黎 明 z
(. 1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 04 ; . 5 04 2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 50 ) 7 0 1
摘 要: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 , 具有 东方 民族体育的浓厚 色彩 , 蕴含 着中国传统哲 学中的养生思想、 伦理 观念, 注重 内外兼修 , 融健 身与修性于一体 , 为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的东方武术文化 , 作 太极拳得到 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文章从 生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 分析 太极拳在促进人 类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 研 究它所透射的人 生哲理和道德光辉 , 以及通过 太极拳运动达到的社会效果 , 实现其健身、 养生、 身的现代 修
3 太极拳的现代价值
3 太极拳 的健 身、 . 1 养生价值 太极 拳运动通过对 人体“ 与“ ” 意” 气 的培养 , 动作和气息 把
完美 的配合起来进行锻炼 , 不仅提高了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 还 进一 步促进 了人体气血在五脏六腑 、 四肢 百骸 的运行 。 311 .. 太极 拳是一项有 氧运动 , 能有效提高心肺 功能 太极拳 由于动作缓 慢 , 运动 时间较长 ( 习一遍需要 6 练 —8 分钟 )运 动时肌 肉需要 的能量完 全 由有氧代谢提 供 , 以称它 , 所 是有氧运动 。 太极拳运动时要求呼吸和动作的配合( 开吸合呼 ) ,

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

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

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太极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备了现代健身的重要价值。

在谈到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的关系时,我们不仅应该强调二者的相互关联与相辅相成,还需要理解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其次,太极拳也具备了现代健身的重要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

太极拳在这一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不仅起到了锻炼肌肉和改善体质的作用,还能够舒展关节,增强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注重内外呼吸的调整,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还需要保持高度集中和冥想状态,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太极拳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健身效果,还能够增强整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另外,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也具备了其他重要的社会价值。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需要追求和谐的身体动作和心境,鼓励个体与自然的交融。

这种哲学观念和实践方式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太极拳还注重观察和感知自己的身体状态,通过调整和改变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以达到更好的身体效果。

这种自觉和自省的做法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太极拳的实践还强调了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增强了社会交流和凝聚力。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配合和对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技巧,还能够增加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了重要的健身和社会价值。

无论是从健身、养生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太极拳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太极拳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参与其中,享受它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的理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武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最初由张三丰所创,后经过多代传承发展而成。

太极拳以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为主要特点,结合呼吸、意念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式,既可促进身体健康,又可强化身体素质。

以下是对太极拳的一些理解:1. 内外兼修:太极拳强调修身养心,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个人心境和气质,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 动静结合:太极拳强调动作连贯、流畅,注重动和静的结合。

运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伸展和放松,同时也能调整呼吸和发挥精神作用。

静态状态可以使意识得到集中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 技击与养生:太极拳是一种兼顾技击与养生的传统武术。

在技击方面,太极拳强调以柔制刚,借力打力。

在养生方面,太极拳注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强化身体的防御机能,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4. 以义为本:太极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是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它的实质是精神的统一和物理的和谐,即在动与静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精神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以义为本的武术,重视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5. 气的运用:太极拳的“劲”主要指内劲,是指一种内蕴于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

太极拳强调经络养生,通过练习调节气息和内劲,在健身养生和技击中发挥肌体作用。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被视为一种综合修养的体育运动。

它通过动作动静结合,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人生哲理和纯粹精神,以及气质和文化的修养,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无限的益处。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太极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哲学和马武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太极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解:
1. 太极的本质是阴阳哲学:太极理念源自道家哲学中的阴阳哲学,认为万物均由两个相对而独立的极端—阴和阳组成,并通过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与和谐。

太极是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方式。

2. 太极是一种内外合一的运动:太极拳是一种兼具内功和外功的综合性运动,包括身体动作、呼吸、意念、能量转换等方面。

太极追求的是身心合一、内外和谐。

3. 太极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太极拳的练习注重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和意念,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和平衡。

4. 太极具有实战意义:太极拳的动作虽然看似缓慢柔和,但练习者在慢速训练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快速动作的实战练习,以应对自卫等方面的需求。

总的来说,太极是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文化和健身体系,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良好的身心效益,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关注和喜爱。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编辑| 鹿鸣文选自:《乐传太极与行功》天人合一▼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可称之为“哲拳”,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浩然正气”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太极拳是按照传统文化对地球自然生态和天体运动的认知而创建的,认为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可以感应到天地自然的运行,大宇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这个“小宇宙”,而从人体自身到人类社会的变化都应当符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人的最佳状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原理,与天地合频,合而为一,即天人合一。

太极拳这种形神兼备、动静有度、养练结合的运动形式非常适合现代人。

一方面,它符合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另一方面,它入门容易,演练易行,场所易选,并且不受季节气候及习练者年龄性别的限制。

太极拳给现代人以回归自然之感,具有放松身心、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

因其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核心理念,可以成为学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肢体动作充分地表现出来。

有益身体▼演练太极拳,初级阶段讲求动作的连贯合理,中级阶段讲究一种连绵不断的劲力,高级阶段则注重心神意念的连贯,所谓藕断丝连,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顿而后随。

劲力阶段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阶段,需要耗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掌握,所谓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太极拳是动中生静,是彼动我应,而我为主,是后发先至而不忙乱,是无为而无所亏欠。

其基本动作依功用的不同可分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称之为八门(八卦);其步法因方位不同而分为进、退、顾、盼、定(向左为顾,向右为盼),称之为五步(五行);八门、五步合称为十三势。

拳经云:脚之所在是中央之土,八门五步以中央为准。

其运动时,或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或旋转而前进,或旋转而后退,持续流畅,无始无终。

太极拳是意、气、形的整体运动,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意气相随。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

当代太极拳文化内涵及发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

太极拳被誉为“气的美术”、“运动的哲学”、“医疗的艺术”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灵修养、社交交流都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太极拳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文化内涵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发掘,同时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太极拳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哲学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哲学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太极拳强调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刚柔相济”等等哲学思想,让人们从太极拳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养分。

2.身体养生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疲劳等等。

3.文艺表现太极拳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技术规范上,都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

太极拳在表演时有着优美、流畅的动作,可以展示出自然、和谐、美的艺术效果,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太极拳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太极拳成为越来越受人们喜爱的运动。

未来,太极拳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1.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太极拳已经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太极拳已经成为人们理想的健康运动和生活方式。

未来,太极拳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2.科技与传统的结合太极拳的发展不仅在于传统,也离不开现代化的科技支持。

未来,太极拳将会更加注重科技应用,如VR技术、智能监测等,将太极拳的传统与新技术的融合,推出更多更科技的太极拳健康产品。

3.文化创新成为重要趋势太极拳文化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属性的文化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太极拳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提升其时尚元素和群众性,以保证太极拳文化的持续繁荣。

总之,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哲学、身体养生、文艺表现等多个方面,未来太极拳将会搭载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合传统与时尚,走向更加广泛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二)罗卫民

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二)罗卫民

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二)罗卫民四、中国哲学史上有关太极的理论为了进一步说明太极,我们需要了解太极理论发展的历史,太极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古老的概念,但在宋明理学之前太极并不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在宋以前的中国哲学中,太极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哲学概念存在。

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历史长河中长期被湮没的哲学概念。

宋代的周敦颐(1017—1073年)继承《易传》和道教、佛教思想,在对道教重要人物陈抟(?—989年)《无极图》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其重要的哲学著作《太极图说》,以太极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开篇便是“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宋明理学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大师朱熹(1130—1200年)在解释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太极一词进一步上升为哲学的总概念,“总天下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在宋明理学中,至少在部分有影响的哲学家的理论中,太极已取得与道、理、天、心、气、空、无一样的哲学地位,成为哲学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核心的基本概念。

在中国哲学史中,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始,即有探寻哲学本体的传统,尤其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从非常抽象的哲学思辨高度,将哲学本体定义为道,并定义了道的无和有的属性。

孔子把他的最高本体叫做天。

汉代佛教传入后,他们说是空,魏晋玄学表述为无。

宋儒表述就更乱了,理、气、心都用,各家各主一说。

不管是道、天、空、理、气、心,都是古代汉语中的通用词。

就象通用词用于商标时很难表达商标的独特性一样,当作哲学基本概念使用时,容易与其日常意义混淆和交叉。

周敦颐的贡献在于,他将太极一词引入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

极是顶点、最高点,太极是顶点上的顶点,用它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是再合适不过了,清晰、明了,一看就是本体论的概念。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融合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太极学说,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身体运动方式。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在于回归和复兴,通过修炼太极拳可以达到身心合一、和谐统一的境界。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太极拳的当代价值是帮助人们恢复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之一是回归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和身体的流动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曲线,与自然山水的起伏曲折相呼应。

太极拳以回归自然为目的,要求人们摆脱封闭的空间和千篇一律的运动方式,通过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调控重新与自然环境产生联系。

这种回归自然的过程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之二是回归内心。

修炼太极拳需要注意内外合一,内在的呼吸、肌肉运动与外在的姿势、动作相统一。

这种内外合一与内心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应相呼应。

太极拳将内外合一的境界体现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中,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在力量,达到身心协调的目的。

这种回归内心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自控能力,提高专注力,培养内在的平衡和稳定感。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之三是回归人际关系。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整体的平衡,要求练习者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拳者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与他人沟通的可以通过对方的动作来推手互动,学会尊重对手、观察对手、适应对手。

这种回归人际关系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和谐共处。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拳法和哲学思想,成为了世界上独具魅力的武术流派之一。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主要有三个方面:和谐统一、以柔克刚、德行天下。

太极拳强调的是和谐统一的精神。

太极拳的拳术技法追求的是以柔化硬、以弱胜强的方式,通过身体的轻灵柔韧,强调运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太极拳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上连天,下连地,前连人,后连臀。

”这句话表达了太极拳追求身心统一,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的精神追求。

太极拳注重的是以柔克刚的原则。

太极拳的拳法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提出的“和而不流”和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太极拳追求的是运动的融和与拳术的无为而得的境界,通过调整技法和运动的力度,将强者的力量化为弱点,攻其不备,以柔克刚。

太极拳强调的是德行天下的精神。

太极拳追求的是拳法需要与个人的德行相匹配,通过修炼太极拳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太极拳注重的是内外合一,身心合一的理念。

只有通过修炼太极拳,培养个人的德行素质,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太极拳运动注重人体的轻柔与协调,可以锻炼人的肌肉和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运动还可以增强人的耐力和抵抗力,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太极拳注重的是身心合一的理念,通过修炼太极拳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更好的控制。

太极拳所强调的和谐统一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增强抗压能力。

太极拳道学说

太极拳道学说

太极拳道学说
太极拳道学说,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它的核心思想是“太极”,即阴阳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
哲学概念。

太极拳道学说主张以柔克刚,以意驭力,以身化势,在练习太极
拳时要注重身、心、意的协调统一,既要锻炼身体,又要培养意识。

太极拳道学说强调“虚实相生”,也就是说,拳力的发挥要靠虚
实相生之间的运用。

在实施技击时,用虚化实,假装无力才能使敌人
失去重心,制敌于不知不觉中;在受击时,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力量反
制敌人,使他失去平衡,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

太极拳道学说还强调“动静相济”,也就是要让身体在运动中保
持平衡,用动静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身心的平衡。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是太极拳道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

太极拳道学说还注重“心静自然而然进入极境”。

意念和呼吸是
太极拳练习中极为重要的要素,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心达到深度
放松和平衡状态,进入太极境界。

总之,太极拳道学说是一种具有哲学思想内涵的武术体系,强调
身心的协调、内外的平衡、虚实相生、动静相济等观念,对提高身体
素质和培养心理品质都有很好的作用。

太极拳拳理拳法解读

太极拳拳理拳法解读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以其独特的拳理拳法闻名于世。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阴阳五行、八卦、易经等为基础,注重内功修养和身体协调。

下面以太极拳拳理拳法解读为开头,输出文本续写。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内功方面,太极拳注重调息、意守、气沉丹田等内功修炼方法,以增强身体的内功气息和意念控制能力。

外形方面,太极拳要求招式柔和、连贯、缓慢,以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为基础,注重化解对手的力量并借力打力。

太极拳的招式和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目的,如云手、揽雀尾、白鹤亮翅等动作,都是以象形取意,如模仿云彩的轻盈飘逸、孔雀的优美姿态、白鹭的亮翅之姿等。

这些动作不仅具有实战价值,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效果。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不仅适用于武术实战,也适用于日常生活。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内功气息和意念控制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太极拳还可以调节呼吸、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等,对于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总之,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实用性。

通过学习和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内功修养和
意念控制能力,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效果。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独特的拳术动作、内在的哲学思想以及练习方式,使得太极拳成为一种集健身、练气、修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

在当代社会,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更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身心健康方式。

本文将围绕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析,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的回归与复兴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一、太极拳文化主旨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传统,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

太极拳的练习主要包括太极拳套路和推手。

太极拳套路是一种特殊的拳法动作组合,其中融合了阴阳、动静、虚实等哲学理念,强调“以柔克刚”、“动静相济”等思想。

推手则是太极拳练习者之间的对抗练习,通过推手可以锻炼太极拳者的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应变能力。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内在的修养。

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强调意、气、神的统一,通过慢慢地练习和呼吸,以达到调和身心、调和阴阳的目的。

二是强调动静结合。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但内含力量,强调阴阳动静的平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体内阴阳之气,保持身心的平衡。

三是强调以柔克刚。

太极拳的动作虽然看似柔和,但内含攻防之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哲学思想和战斗技巧。

太极拳文化主旨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

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哲学、五行学说、道家思想等元素,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二、太极拳的当代价值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练习动作缓慢柔和,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练习。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增强体质,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循环系统,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慢性病。

由于太极拳的练习注重阴阳调和和内在修炼,因此对于缓解焦虑、治疗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效果。

太极拳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太极拳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理论、武术技法等多种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一、太极拳文化的主旨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兼容文化内涵,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其主要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追求最大效果,最小付出。

太极拳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德斗法”、“以圆化方”等。

这一系列主旨,体现了太极拳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智慧,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身心修炼和自我完善的方式。

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人们在体验力量与柔韧、动与静的辩证统一的也在修身养性、慢慢呵护的内在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太极拳文化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1. 促进身心健康:太极拳在修身养性、强健体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柔韧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这对于当代人们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传承中华文化: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其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3. 培养和提升个人品质:太极拳注重外在动作与内在调理的统一。

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出坚韧、恒心与自控力等正面品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情感情趣。

4.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太极拳所倡导的“以柔克刚”、“以德斗法”等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在国家层面,应加大对太极拳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人们参与太极拳的相关活动和研究。

在教育层面,应将太极拳文化融入到校园教育中,普及太极拳知识,提高人们对太极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社会层面,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太极拳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受到大家的欢迎的重要原因有四点:1、太极拳柔和缓慢的动作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追求慢节奏锻炼的需求;2、太极拳练习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身心的愉悦与平和;3、太极拳理论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练习和研究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精妙;4、对太极拳理论的体悟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
二、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不管是张三丰、陈王廷,还是王宗岳、杨露禅,他们都生活在宋元明清这个大的历史范围内,跨度在300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也有人把它称作宋明道学。宋明理学的实质是儒家的大师们把佛教(尤其是禅宗)和道家的理论揉进儒家的经典,以解决儒学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先天的不足。
从哲学本体论上说,无极是一个比太极更根本的概念,无极为什么不能取得与太极一样的地位而只是太极的陪衬呢?这正是中国哲学家聪明的地方,在中国哲学的开山鼻祖老子那里,就非常严肃地提到了“象帝之先”的问题。当哲学家们从哲学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的角度,把最根本的概念推到太极之后为什么不再往前推了呢?再往前推就是无极。无极是什么?无极就是没有。什么都没有,纯粹的没有,连说都不能说。对于任何哲学体系来说,这是非常恐怖的,会滑向极端的不可知论。佛教虽然说空,但是他那个空不是真空,是有内容的,俗一点说的话,就是太极、无极都在其中。虽然有一点不可知论的趋向,但是离真正的不可知论还是有距离的。
四、中国哲学史上有关太极的理论
为了进一步说明太极,我们需要了解太极理论发展的历史,太极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古老的概念,但在宋明理学之前太极并不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表面上看,两人的理论基本上差不多,都是无极、太极、动静、阴阳。仔细分析,二者还是有分别的,正是这种分别,使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成为千古不朽的历史名篇。
王宗岳和周敦颐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王宗岳对周敦颐的突破在哪里?
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阴阳,甚至更进一步,阴阳就是五行,五行产生万物,万物都具太极,这也是朱熹认可的说法。周敦颐的理论在逻辑上是有矛盾的,从中国传统哲学来说,有阴就有阳,动不仅仅产生阳,同时也产生阴,静不仅产生阴,同时也产生阳。周敦颐的动静、阴阳从逻辑上说不是很严谨。
2010-8-11 10:30 回复
明心知性
7位粉丝拳从练习上要求“松、静、柔、和”,不管是站桩、练拳还是推手,都有一定的意念要求。意念是什么,意念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北京中医学大学刘天君教授把这种心理活动叫做具象思维。具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操作的手段。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尤其是对于哲学终极本体的概念理解得越好,这种具象操作就可能越清晰。
与太极拳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较,太极拳理论研究近年来进展缓慢,理论研究的滞后直接制约着太极拳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历史上,太极拳是传统武术中理论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留下了大量的拳论,其后的众多太极拳名家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心得。今天看来,要读懂这些太极拳的传统理论却非易事。本文试图从太极拳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结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对传统太极拳理论进行现代解读。
太极拳正是产生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宋明理学不仅仅是儒学,其实质是儒、释、道三家合流。基于太极拳产生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认为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影响,而不是某些学者说的以《易经》为主要理论基础,或者另一些学者说的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理论基础。将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归结于传统思想中的某一家、某一派或某部著作都是片面的。
但是这种没有运动、没有方向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运动、没有方向,结合极点前后的两个极限来看,极点在动静上正是一个由动到静,由静复动的转折点,在方向上也是从向上运动到向下运动的转折点。极点加上与极点接近的前后两个点,就是太极。这些特性完全符合王宗岳“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描述。在这个极点上,我们完成了无极、太极的统一。
五、王宗岳对太极理论的贡献
既然周敦颐对太极理论有如此重大的贡献,那么王宗岳为什么还要搞出一套新的说法呢?为了比较方便,我们先列出周敦颐和王宗岳理论中有关的表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周敦颐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王宗岳
引 言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主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人类更加追求自身的生活质量,在人类的生活质量中,身体的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最近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锻炼的行列,其中一部分人把太极拳作为终身首选的健身方式。
当然也有人认为起源于张三丰,甚至有人把老子奉为太极拳的始祖,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认为是陈家沟陈王廷创的太极拳,另一学者徐震(哲东)则认为是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至陈家沟。目前所有的结论均缺乏直接的证据,以致逻辑推论难免武断,其结果也仅是一家之言,难以令人信服。
不管是张三丰、陈王廷还是王宗岳创太极拳,都缺乏直接的证据。但是太极拳历史上有一些事实是比较清楚的:1、杨露禅是第一位到北京公开传授太极拳的人,杨露禅和杨家的后人使太极拳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杨露禅学拳于河南温家陈家沟;3、太极拳最早的系统理论是《太极拳论》,有专家认为太极拳的名称是在武禹襄得到《太极拳论》以后确定的,是否如此需要进一步考证。4、杨式太极拳在社会上取得影响后陈式太极拳才开始在社会传播。5、上世纪二十年代后,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开始出现一批太极拳理论著作,太极拳研究和推广成为一个高潮,一直漫延至今。
六、太极拳对太极理论的应用
由于王宗岳是一个武术家而非纯粹的哲学家,因此他在发展了太极哲学以后,并非是作纯哲学的思辨,王宗岳的太极理论是为太极拳的习练和应用服务的。
从太极拳理论角度来看,太极拳的太极就是哲学本体论上的太极。中国哲学是一种体悟哲学,正因为基于天人合一的考虑,因此任何对于本体论的思考一定可以反映在人的自我感悟上。对哲学终极本体的思考一定会带来身体上的感受。尤其是从唐朝开始中国文化三教合一以后,这种特征更加明显。正是基于此,可以说哲理即拳理、拳理即哲理,不仅反映在太极拳上,也反映在其他武术拳种的理论上。当然,在气功、艺术、甚至中医方面,这种特征反映得也很明显。
我们也可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去理解太极。宇宙从何而来,归向何处?目前没有公认的结论,只有假说。在所有假说中,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较为公认的。按照霍金《时间简史》和《宇宙简史》的观点。现在的宇宙起源于140多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一个体积无穷小、质量无穷大的奇点。随着它的爆炸,体积不断扩大,形成了今天的宇宙。这个奇点很象我们描述的太极。那么在奇点之前是什么?霍金的解释很简单,在奇点之前,没有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连空间和时间都没有的物体,我们是不能说的,即使说了也跟没有说一样。这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不可言说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无极。
为了理解太极,我们先引入高等数学的极限概念,在高等数学中,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极限可分为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详细了解数学极限的概念,可以参阅有关的参考书。数学上的极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无限接近但不可达到。
从物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抛小球的实验来说明。把一个小球抛向空中,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产生向上的运动并具有速度,但是速度不断变慢。小球在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速度为零,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仍然不变。在到达最高点的一瞬间,由于速度为零,小球也就不存在向上或向下的运动方向。
因此,研究太极拳理论必须从中国哲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中国文化对于太极拳理论产生的影响,其直接的理论渊源则可追溯至宋明理学。
2010-8-11 10:30 回复
明心知性
7位粉丝
2楼
三、用现代语言解读太极
用现代语言去说明太极这一概念,是今天的人们理解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已经用古人能够读懂的语言对太极作了深刻的阐述。理解太极不能仅仅从对古人的解释入手,而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探视。
在宋以前的中国哲学中,太极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哲学概念存在。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历史长河中长期被湮没的哲学概念。
宋代的周敦颐(1017—1073年)继承《易传》和道教、佛教思想,在对道教重要人物陈抟(?—989年)《无极图》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其重要的哲学著作《太极图说》,以太极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开篇便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宋明理学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大师朱熹(1130—1200年)在解释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太极一词进一步上升为哲学的总概念,“总天下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在宋明理学中,至少在部分有影响的哲学家的理论中,太极已取得与道、理、天、心、气、空、无一样的哲学地位,成为哲学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核心的基本概念。
一、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轮廓
从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就开展了对太极拳历史的研究,直到今天,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公认的研究成果。
太极拳在起源和发展的初期,不象现在这么有影响,因此早期的记录特别少,多是一些传说,这样就给研究太极拳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关于太极拳起源的问题,我们目前能够知道的是最早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开始在社会上公开传授太极拳的是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最有名的理论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2010-8-11 10:30 回复
明心知性
7位粉丝
3楼
在中国哲学史中,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始,即有探寻哲学本体的传统,尤其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从非常抽象的哲学思辨高度,将哲学本体定义为道,并定义了道的无和有的属性。孔子把他的最高本体叫做天。汉代佛教传入后,他们说是空,魏晋玄学表述为无。宋儒表述就更乱了,理、气、心都用,各家各主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