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病症。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胆红素无法被迅速代谢和排出体外,于是就会在皮肤和黏膜中积聚,从而导致黄疸的产生。

而蓝光照射治疗则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常用方法。

蓝光照射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在进行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很多的细节和环节,做好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护理措施和满意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病房环境的准备在进行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时,首先要保证病房内的环境整洁、安静,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照射时,可以使用适当的遮光窗帘将病床周围遮挡起来,保护宝宝的眼睛不受光刺激。

2. 新生儿照护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新生儿需要保持光源的直射,同时需要不停地翻身,以保证全身皮肤都能够接受到均匀的照射。

护士需要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确保它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3. 保护宝宝的眼睛蓝光照射过程中,需要使用眼罩或者防护眼镜,以保护宝宝的眼睛不受到光刺激,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4. 喂养护理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宝宝可能会感到不适,需要适当的进行喂养护理,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喂奶,让宝宝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

5. 监测胆红素水平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满意度分析针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工作,可以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家长和患儿对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水平。

1. 家长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接受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

主要包括治疗过程的信息告知情况、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态度、照护过程中的沟通与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过慢而引起的皮肤、眼部等部位黄染。

黄疸严重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光疗治疗,即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

因此,在护理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分析家长满意度来评估护理质量。

一、护理措施1. 儿童照射环境的调节:将儿童床置于距离光源最佳的位置,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距离,保证光线的均匀性。

2. 照射温度的调节:光疗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5-26℃,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潮湿引起感染。

3. 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光疗灯的灯管是整合的、安装正确的,可以有效保证光疗效果和儿童安全。

4. 保持儿童皮肤清洁:UV照射过程中,建议暴露的婴儿皮肤暴露,仅覆盖尿布。

婴儿的汗液和呼吸所产生的水蒸汽,可以被光因而蒸发掉,如果尿、粪便过多或汗液不够及时处理,则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并可能引起细菌感染。

因此,在光疗期间,需要及时检查尿布并且定时更换。

5. 细心观察婴儿情况:婴儿在照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如吐奶、呛咳、嗜睡、肚子胀气等,需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告知医生。

6. 喂养的安排:喂哺前后应该避免将孩子带到光疗室,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

二、满意度分析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在新生儿黄疸光疗期间的满意度。

2. 统计分析:收集问卷答案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到总体满意度和细节分析。

3. 问题的解答:将家长在问卷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解答,保证家长对光疗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4. 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是医院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满意度分析,当发现医护人员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高度重视。

护理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计划,细心而专业地照顾好新生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保证家长的满意度。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发生的黄疸。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呈黄色或黄绿色。

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肝功能未能及时把胆红素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而导致。

如果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的知识:
1. 饮食调理:新生儿黄疸后,需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肝功能。

2. 光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光疗中,新生
儿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通过光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转化,从而减轻黄疸。

3.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不断地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通
过检测血液胆红素含量来确定治疗的进展情况。

4. 防止感染: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严格
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温暖: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以免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6. 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配合家属:护士需要向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知识和护
理技巧,以便家属配合护理,促进治疗的效果。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了解黄疸的原因和症状对于护理至关重要。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
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睛和黏膜发黄。


疸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来判断。

因此,我们
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肤色变化,并监测其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保持新生儿的充分喂养对于降低黄疸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经过食
物摄入,肠道中的胆红素排泄将会增加。

因此,母乳喂养可以促进胆
红素的排出,并减少黄疸的持续时间。

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如增加喂
养频率、延长每次喂养时间、辅助喂养或选择其他适合的喂养方法,
将有助于缓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保持新生儿的充分睡眠也是重要的。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新生儿的生
长和发育,同时也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我们应该为新生儿创造
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刺激,确保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睡
眠时间。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随访也是非常必要的。

黄疸严重的新生儿可能
需要接受光疗治疗,通过特殊的蓝光来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通过医生
的监测和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我们需要持续关注
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合理安排喂养、睡眠和治疗,及时与医生沟通,
并向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为新生
儿黄疸的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0-11T01:31:36.82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4期作者:李岭[导读] 目的:新生儿黄疸时采取精细化护理并且观察其效果李岭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四川省泸州市646100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时采取精细化护理并且观察其效果。

方法:观察新生儿黄疸为我科治疗的102例,分析开始于2020年1月,分析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儿应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精细化护理,二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情况分析,一组黄疸消退时间是5.73±0.75(d),二组是9.48±0.97(d);一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是115.96±12.76(μmol/L),二组是192.60±20.53(μmol/L)。

(t=4.552,p=0.025),结果有差异。

结论:新生儿黄疸时采取精细化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精细化护理干预;黄疸新生儿黄疸疾病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临床上出现的黄疸中主要是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升高,并且在2到3天内消退,有严重患儿会将黄疸消退时间延长到2到4周。

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后,这种疾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发育,最终使患儿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采取措施帮助患儿快速消退黄疸,提高其后期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新生儿黄疸护理时,以基础护理为主,该护理关注患儿治疗需要,为其治疗需要提供护理措施,使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但是从长期的临床护理分析,基础护理没有关注新生儿实际需要,影响其护理效果。

为了解决临床护理新生儿中存在问题,需要研究其他的护理类型。

本次研究中,对新生儿黄疸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这种护理不仅能够满足治疗需要,还可以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开展精细化护理,使其护理质量提高[1]。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

本文将从黄疸的原因、优质护理的影响、具体措施、应用效果和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并为未来提供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提高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优质护理、应用价值、原因、影响、具体措施、应用效果、经济价值、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性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也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问题。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的未成熟或其他原因,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累,使得患儿皮肤和黏膜呈现黄疸的现象。

黄疸不仅影响了新生儿的外表,还可能给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新生儿自身健康的影响,黄疸导致的胆红素沉积可能引起患儿脑部受损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对患儿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患儿因黄疸需接受专门治疗或护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压力。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提高新生儿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意义不可小觑。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1.2 优质护理的意义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使他们更快地康复。

针对新生儿黄疸这种常见的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加快疾病的康复过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部位、胆红素值的结果。

2、评估黄疸的原因。

3、评估患儿精神反应、生命体征,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措施(一)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保证奶量的摄入。

若实施光照治疗,应多喂水。

(二)针对病因进行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实施光照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速度,切勿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配合。

2、若为母乳性黄疸,嘱继续母乳喂养,若吃母乳后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一般情况差的患儿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再恢复母乳喂养。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清洁。

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

2、及时明确黄疸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注意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便于诊断:(1)黄疸在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升(12-15 毫克/分升),或每日上升超过 85umol/升(5 毫克/分升);(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升(1.5 毫克/分升)。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引言病理性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疸症状。

该疾病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恢复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照顾黄疸的小儿患者。

1. 监测黄疸指标黄疸程度的准确监测对于评估患儿的病情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记录患儿的总胆红素值,并观察黄疸是否有加重的趋势。

另外,注意观察黄疸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 提供足够的营养新生儿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足够的营养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和家长应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母乳喂养或人工配方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排便,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3. 促进排便排便是新生儿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促进患儿排便的措施。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量饮水、规律喂养等方式促进排便。

如果患儿长时间无排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照明治疗照明治疗是治疗病理性小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可以帮助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照明治疗的持续进行。

5. 防止感染患儿因为黄疸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容易引起搔抓而导致感染。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物品。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勤洗手,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温暖保护黄疸的患儿由于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为了维持患儿的体温正常,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温暖保护措施,例如给患儿穿上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等。

7. 安抚和激励患儿因为黄疸导致不适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抚和激励。

可以通过亲近和抚摸患儿、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婴儿皮肤和眼部发黄的症状,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

为了治疗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讨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以及满意度分析。

1. 安全环境:蓝光照射设备应放置在婴儿治疗区域,确保婴儿与设备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对蓝光照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 皮肤护理:在蓝光照射期间,保持婴儿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使用油脂类护肤品或者香料类产品。

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给婴儿进行换尿布,清洗婴儿皮肤,以防止尿液或粪便的刺激。

3. 观察和记录:对婴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包括黄疸的程度、眼睛是否发黄、婴儿的喂养情况、排便情况等。

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4. 恰当的营养:婴儿的营养摄入对于黄疸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确保婴儿得到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并密切观察婴儿的体重和排便情况。

5. 情绪护理:确保婴儿在蓝光照射时保持安静舒适。

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定期抚触婴儿来缓解婴儿的不适感。

以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满意度。

为了了解家长对这些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可以进行满意度分析。

满意度分析可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以设计成一系列与护理措施相关的问题,包括家长对照射设备的安全性是否满意、是否认为皮肤护理得当、观察和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婴儿的营养是否得到了充分关注以及是否认为情绪护理合适等。

家长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并选择适当的答案。

调查结果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每个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通过满意度分析,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护理措施的优缺点,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改进护理质量。

家长的满意度分析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提升家长对医疗团队的满意程度。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包括安全环境、皮肤护理、观察和记录、恰当的营养和情绪护理。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的要点包括:
1. 观察黄疸程度: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发展速度和范围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2. 维持良好的喂养:新生儿黄疸可以通过排便排出胆红素,因此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奶,帮助排出胆红素。

3. 避免过度紧缩: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因此应避免过度紧领带、包裹和绑带等。

4. 确保适当的暴露阳光:暴露在适当的自然阳光下可以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露和超过午后阳光。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黄疸监测,包括测量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的变化和评估新生儿的一般健康状况。

6. 确保充足的休息:休息和睡眠对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非常重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提供良好的环境。

7.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并定期复诊或随访。

注意: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黄疸是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不能有效地代谢胆红素,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观察和护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一、观察黄疸的症状黄疸是以皮肤和眼睛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也有一些其他症状可以协助判断。

家长应仔细观察以下方面的变化:1. 皮肤和眼睛的颜色:黄疸的主要特征是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和眼睛变黄,就应该引起注意。

2. 宝宝的精神状态:黄疸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导致他们哭闹不安或者表现出其他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3. 排尿和排便情况:由于黄疸会增加胆红素在尿液和粪便中的含量,因此观察宝宝的排尿和排便情况也是判断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黄疸的护理1. 频繁喂奶:母乳中的催乳素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除,因此,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频繁喂奶是降低黄疸的有效方法。

2. 阳光照射:黄疸宝宝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代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皮肤应该避免暴晒,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

3. 观察宝宝的饮食和排泄情况:对于黄疸宝宝,要注意观察他们的饮食和排泄情况。

保持正常的饮食和排尿排便能有效地帮助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4. 及时就医:如果黄疸的情况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宝宝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1. 宝宝的皮肤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长时间湿疹,特别是在皮肤折叠处。

2. 宝宝的衣物应该柔软、透气,避免使用过紧或过粗的衣物,以免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3. 注意维持宝宝的体温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过热的环境中,防止感染和出汗过多。

4. 定期观察宝宝的体重和体格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营养摄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总结: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黄疸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黄疸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一、前言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为了提高黄疸的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现将我科近期的黄疸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二、护理工作总结1.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每日定时观察新生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记录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暖: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5℃之间,减少热量消耗,降低胆红素水平。

(3)喂养:鼓励母乳喂养,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胆红素排泄。

(4)光照疗法:采用蓝光照射,降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茵栀黄、白蛋白等,减轻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 护理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我科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黄疸程度减轻:大部分黄疸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明显减轻。

(2)胆红素水平下降: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有利于病情恢复。

(3)并发症减少:通过加强护理,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4)家属满意度提高: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高,治疗效果不佳。

(2)部分家属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不足,对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不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黄疸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黄疸疾病的认识。

(2)针对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者,加强个体化护理,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高护理配合度,共同为新生儿健康成长努力。

四、总结总之,我科在黄疸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黄疸疾病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如下: 1.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知识缺乏(家长)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2.护理措施(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

(2)光照疗法。

(3)提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4)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5)遵医嘱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6)健康教育: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

对胆红素后遗症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d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红细胞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讨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9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对策;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探析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策。

结果:探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探析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在院治疗时间与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可快速抑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机体不适,还可缩短在院治疗时间,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方法;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 黄疸指数;在院治疗时间;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临床问题,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高于人体的代谢能力而导致机体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出现黄染情况[1]。

临床中,针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措施较多,比如药物疗法、蓝光疗法等,但由于新生儿属于临床特殊群体,选择正确、高效的方案对其开展治疗非常重要,为进一步提高预后效果可予以新生儿黄疸实施护理服务,其中优质护理对策可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加速新生儿机体血清胆红素的清除,确保新生儿机体尽早恢复健康[2]。

因此,本文就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对策,分析临床优质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10至2021-10我院9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以下2个小组。

对照组45例:女25例,男20例,最小日龄2d,最大日龄24d,平均日龄(10.11±1.32)d;探析组45例:女26例,男19例,最小日龄2d,最日年龄23d,平均日龄(10.15±1.34)d;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在资料方面互比,差距小,(P>0.05)。

纳入标准:①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新生儿黄疸;②家长对本次调研相关书面文件自愿签订;剔除标准:①不接受护理方案或中途退出者;②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③传染性疾病;④并发其他恶性疾病。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吞咽,吸吮等反射,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黄染程度变化情况,随时给予评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灌肠处理,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医生,并给予处理。

(三)症状护理: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光疗箱,往湿化器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管亮度,并预热暖箱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带上眼罩及遮挡生殖器),放入箱内,记录照射时间。

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患儿受伤。

定时监测并记录体温及箱温的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热,若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照治疗,光疗期间注意保证水分供给,按需喂奶,喂水,光疗期间注意患儿有无光疗反应,如发热,烦躁,皮疹,呕吐,腹泻,青铜症等症状,如发现及时处理。

光疗结束后,清洁暖箱。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和正确的喂养方法。

光疗的患儿失水较多,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五)药物护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过快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六)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多对患儿进行抚摸,给予一定的安慰,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分析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1],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2~3 d左右,第4~5 d达高峰,足月新生儿在第7~10 d开始消退,早产新生儿在生后2 w内消退。

而病理性黄疸常发生在生后的24 h内、持续时间超过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仍未消退、黄疸加重速度快者,部分病理性黄疸可引起核黄疽[2]。

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故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至关重要[3],本人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阐述。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 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

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

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2.1.1重视围产期护理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

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 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腸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护理方法妈妈要清楚(专业文档)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护理方法妈妈要清楚(专业文档)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护理方法妈妈要清楚(专业文档)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主要是出生后的婴儿会出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要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于病理性黄疸要进行合理的治疗,而且日常的照顾方法也要清楚。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护理误区1、黄疸自己会消退刚出生的宝宝无法排出过剩的胆红素,进而引发黄疸。

只有当1周大的时候,宝宝的肝脏比较稳定了,黄疸才会得到控制。

大多数宝宝的黄疸不需要治疗,在1周左右即可消退。

但如果宝宝患有的是病理性黄疸,会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会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

如果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2、都是母乳惹的祸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

由于前一周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

3、晒太阳可以退黄太阳光直接照射能够帮助退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而且在家中很难做到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的地方,就算能做到也容易造成紫外线灼伤和受凉感冒。

所以我们不建议依靠晒太阳来退黄。

4、多喂水和葡萄糖水、多排尿可以退黄喂水和葡萄糖是非常不推荐的,它弊大于利。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内容提要:讨论新生儿黄疸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我单位治疗的40名新生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40名新生儿患者中有38名取得成功治疗,仅有2名新生儿患者出现合并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成功率为97.5%。

总结:及时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人能提高治愈成功率,临床效果较好。

[1]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临床最常见的问题,它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超过机体代谢能力,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巩膜和其他器官发黄。

在临床实践中,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措施有很多,如药物治疗、蓝光治疗等。

但是,由于新生儿是特殊的临床群体,所以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

实施黄疸婴儿护理服务,其中优质的护理策略可以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加速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清除,确保新生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因此,本文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策略,选择40名新生儿黄疸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

[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单位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40名,时间从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其中男25名,女15名。

其中病理性黄疸15例,生理性黄疸25例。

40名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升高。

经化验血清,发现血常规等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诊断黄疸的标准。

[3]1.2护理方法1.2.1 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首先观察新生儿巩膜、黏膜、皮肤等组织的颜色变化,根据患儿血清水平预测组织发黄部位。

并评估孩子的状况。

对疾病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注意新生儿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注意小儿呕吐、腹痛、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等症状。

以上是黄疸的首发临床症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4]1.2.2 光疗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方法是光疗。

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了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然后详细介绍了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通过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得出了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综合性护理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

结论指出综合性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综合性护理、病因、影响、实施方法、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综合性护理是以新生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医疗、护理和康复等综合手段,通过对新生儿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关注,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

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探讨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通过对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深入了解黄疸的发生机制。

2. 介绍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及意义。

3. 分析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评估其疗效与效果。

4. 探讨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操作指导。

5. 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并评价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17T15:55:47.7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艳
[导读] 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黄疸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发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

刘艳
1898533666
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邮编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护理的对象,对患儿进行有效地护理措施。

结果 38名患儿中有36名成功治疗出院,有1名患儿有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者出现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的护理效果成功率高达94.7%。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儿的发病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发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

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巩膜、粘膜、皮肤以及其他的组织被染成黄色,轻者新生儿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重者伤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1]。

因此做好新生儿黄疸护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速度。

现选取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做为研究的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早我院就诊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做为研究的对象,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5名,女性患儿13名,其中生理性黄疸的有25 名,病理性黄疸的有13名。

38名患儿入院经实验室检查血清出现升高总胆红素,血常规以及其他各项的检查结果均符合黄疸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当先观察新生儿巩膜、粘膜、皮肤等组织的颜色变化,并根据染黄的组织部位对患儿血清蛋红素值有一个预计,并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注意观察新生儿患儿的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的表现,观察患儿有没有出现呕吐、腹痛反应迟钝、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是黄疸病的早期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要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出现的不良的反应,及时的与主治医生做详细的报告以便进行治疗[2]。

1.2.2 光疗护理:新生儿黄疸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光照治疗。

在进行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做一切的准备,例如及时的清理反射板、灯管的灰尘,以免对治疗的结果造成影响。

在入箱之前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清理,将患儿皮肤上的油脂清理干净,并为患儿佩戴好眼罩,用长布条覆盖在患儿的生殖器上加以保护,防止患儿的视网膜以及外生殖系统受损。

护理人员从患儿入箱就开始进行照射时间的记录对于单面的光疗箱,每2个小时对患儿进行体位的变换,让患儿的皮肤全面充分的得到照射。

在患儿采取仰卧体位时对患儿进行全程的监护,防止患儿的鼻腔压迫压迫而呼吸系统损伤。

在治疗的过程中,光疗箱内的温度会随着照射的时间而逐渐的增高,这时新生儿体内的水分会逐渐的流失,严重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高钾血症或者脱水的现象,破坏患儿的红细胞,从而引发患儿胆红素的升高加重胆红血症。

因此护理人员在监控的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及时的测量,将患儿的温度控制在36~37℃,如果患儿的体温出现升高,超过了38℃,立刻停止光照治疗[3]。

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

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1.2.3 合理补液,注意消毒:患儿的补液情况要根据患儿的身体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高渗性药物过快的输入,防止血脑屏障的开放使胆红素进入患儿的神经组织当中。

1.2.4 健康指导:在患儿入院时要对患者的家属及时的解释黄疸并发的原因以及临床的表现,让患者的家属及时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新生儿出院后及时的配合家长加强患儿的健康教育,增强患儿的家属疾病预防的意识,注意患儿的身体保暖,并及时的进行预防接种。

1.2.5 饮食护理:按需添加奶粉观察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根据需求量适量增加奶粉。

给予新生儿必要的早日摄入,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蛋白以及能量,提倡母乳喂养。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有36名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达到正常的水平。

有1名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儿出现了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7%。

3 讨论
新生儿的各项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在病例以及生理方面与年长的儿童有很大的差别,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也很差,因此容易感染多种疾病。

在患儿发病期间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就很容易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患儿的病情恶化面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4]。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患儿采用护理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有36名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达到正常的水平。

有1名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儿出现了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7%。

因此有关的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病发的情况做及时的汇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提高患儿的治疗速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云行,吴小红,吴华英. 排便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08):678-679.
[2]刘素琴.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310-311.
[3]李桂莲.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6):69.
[4]范瑞琴.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