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1、有效制动:因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溶栓以后,下肢静脉血栓更易松动脱落,患者绝对卧床2周且患肢制动,用下肢约束带约束患肢。
使用方法为:患肢取合适体位后,于脚踝处给予患肢约束,松紧度以容纳1-2指为宜,绝不可过紧,并间隔40-6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间为10-15分钟。
2、合理抬高患肢:将患者的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5cm左右。
膝下垫大软垫、同时膝关节微曲15度,不可过度屈髋,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
此种体位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患肢的疼痛和水肿。
3、下肢水肿的患者:除抬高患肢外还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服而影响静脉回流,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
如果下肢肿胀疼痛剧烈,给予10%硫酸镁冷敷肿胀处,并需通知医生做好鉴别诊断。
4、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及患者自觉症状。
如果患肢颜色加深、趾端冰凉,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如果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如果患肢疼痛剧烈皮肤呈苍白色,说明动脉可能有血栓形成。
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5、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每日定位测量患肢肢体的周径。
首次需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并在测量的部位作好标记。
以后的测量均从首次作标记处测量以减少误差。
将测量结果记录于特护单中,以便了解患肢肿胀变化情况。
如两腿围之差超过1cm或较前增粗,通知医生,行下肢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下肢新的血栓。
6、控制患肢动作:急性期静脉血栓的患者,严禁患肢的热敷、针灸、按摩,防止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长期卧床还可增加肺部的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故患者的翻身频率为1小时1次。
尤其对患肢更换体位时,只能用双手托住患肢,不可用力握住,翻身时动作柔和且缓慢,不可快速翻转患肢,避免血栓脱落。
7、心理护理: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项相对比较新的技术。
患者对此不熟悉,向患者说明此项技术的目的、意义。
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7月22日患者出现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右侧肢体能自主运动,肌力 检查不合作,肌张力正常。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侧股动脉 腘动脉低回声填充,血栓不排除,双下肢动脉硬化并斑 块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7月25日复查实验室检查: ①肝功能示直接胆红素:14.55umol/L, 白蛋白:35.40g/L, 白球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后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D-二聚体:0.70mg/L (0.0—0.3 mg/L) 提示血管内血栓事件; ②尿酸:684.0umol/L(150—430umol/L)提示存在高尿酸血症; ③高敏肌钙蛋白T:0.027ng/ml (0—0.014ng/ml ),提示心肌缺
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2、护理措施: (1)备抢救车与抢救药品于床旁,加强巡视病房,严
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吸、
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向家属讲解病情的危 重性。 (3)①加强营养的摄入,给予营养配方鼻饲,补充电 解质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保持口腔清洁,每 天口腔护理2次,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有无口腔异 味;③卧气垫床,使用翻身垫及体位垫,保持气垫床的 舒适度,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做好大小便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慢性冠脉病 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Ⅳ级 2、 脑梗塞 3 、社区获得性肺炎 4、 慢性支气管炎 5 、腰椎间盘突出症 6 、慢性胃炎 7 、高尿酸血症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 7月26日患者右下肢皮肤较左侧苍白,皮温低, 趾端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绀,范围较前增宽,颜 色加深,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
• 7月28日患者家属因医疗费用问题协商后签字 转出,于10:00转入七病区。
病程记录
• 患者目前病情: • 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可间断性断断续续说话,
但吐词不清,喂少许水,未见呛咳,不能伸舌, 咳嗽反射差,咳嗽、咳痰,痰呈黄色,痰多, 痰液不能咳出、有发热,最高体温39℃,钾结 果:3.27mmol/L,右侧肢体能活动,右下肢疼 痛,皮温低,足底及小腿皮肤发绀,颜色加深, 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线,血运差,足背及腘动脉未扪及搏动,双下 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戒烟、低
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控 制血压、肢体锻炼、患肢保暖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 物、抗生素、溶栓药物、止痛药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4、高压氧疗 5、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1、取栓术 2、球囊导管取栓术
手术治疗禁忌证
近期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如心绞痛、 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不宜施 行手术治疗
病程记录
• 入院后辅助检查: • 1、实验室检查: • ①D-二聚体:0.70mg/L (0.0—0.3 mg/L) 提示血管内血栓事件; • ②尿酸:684.0umol/L(150—430umol/L)提示存在高尿酸血症; • ③高敏肌钙蛋白T:0.027ng/ml (0—0.014ng/ml ),提示心肌缺
临床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自觉肢体麻木,有针刺样感;下肢运动麻 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
下肢动脉血栓闭塞介入溶栓手术的护理
组织病友交流会,让患者之间分享康复经验,相互鼓励,形成良好的 康复氛围。
定期随访
随访时间
明确告知患者随访的时间安排,如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等进 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征,评估下肢动脉通畅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醒患者注意控制血压、血 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下肢动脉血栓闭塞的复发。
03
手术后护理
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穿刺部位观察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渗血 、血肿等情况,确保穿刺部位的
敷料干燥清洁。
肢体血流观察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 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评估肢体
血流改善程度。
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性质和部位 ,为后续疼痛处理提供依据。
心理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焦虑 、抑郁程度,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 心理支持。
术前准备
01
02
03
皮肤准备
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准备 ,如剃毛、清洁,以减少 术后感染的风险。
禁食禁饮
根据手术要求,通知患者 术前一定时间内禁食禁饮 ,以降低术中呕吐和误吸 的风险。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 、目的、注意事项等,提 高患者的手术认知和配合 度。
伤口护理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护理手术伤口,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 染。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副 作用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患有动脉硬化症的患者。
当血管内的血栓或脂质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就会引起下肢缺血症状,如疼痛、无力、发麻以及溃疡等。
下肢动脉栓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坏死和截肢。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针对下肢动脉栓塞,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案。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凝血药或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和溶解血栓,以达到改善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对于早期较轻度的动脉栓塞,药物治疗可能是有效的选择。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术技术,如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来扩张和支撑狭窄部位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通畅。
这种治疗方案通常适用于病变较重、狭窄较严重的患者,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则是在介入手术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动脉重建。
如消除闭塞或狭窄的部位,从而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治疗方案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采取
一定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适度运动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总之,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
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下肢动脉栓塞是指下肢血管内发生栓子阻塞或堵塞导致血液流通障碍的疾病。
它常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将为您介绍下肢动脉栓塞的预防、早期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恢复期的护理。
一、预防:1.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合理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2.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减少饮酒,尽量避免吸入外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如甲醛、氨气等。
3.保持良好的体形,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提高下肢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预防栓塞形成。
4.饮食健康,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糙米饭等,避免过度摄入盐分。
5.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及时进行休息和活动,避免肌肉疲劳和血液淤积。
二、早期症状:1.下肢无力或乏力感,走路一段时间后感到腿部沉重。
2.步态异常,行走困难,容易摔倒。
3.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在行走或夜间更明显。
4.腿部皮肤颜色发白或发紫,脉搏减弱或消失。
5.脚部或脚趾出现溃疡、坏疽或疱病,甚至出现动脉性溃疡。
三、诊断与治疗方法:1.体格检查:医生会触摸下肢脉搏、听诊下肢血管杂音等,以判断动脉是否受到阻塞。
2.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超声波检查下肢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血流程度,以明确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3.血流动力学检查:如磁共振和CT等,透过影像学检查下肢血管的腔径、阻塞和血管病变情况。
4.药物治疗:将抗凝剂、抗血栓药物、抗炎药物等口服或者注射给予患者,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和促进血管通畅。
5.抗血小板药物:消耗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四、恢复期的护理:1.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肌肉劳损。
2.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受寒或低温环境,防止患肢冻伤、浸泡在冷水中。
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护理
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护理简介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RELS)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会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的护理方法。
原因RELS发生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出生时受伤、静脉内导管使用不当、血液高凝状态等。
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免疫力差、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更容易发生RELS。
症状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症状比较明显,包括下肢肿胀、疼痛、红肿、局部温度升高等。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产生呼吸困难、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护理措施针对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压力治疗可以利用压力迫使下肢内的血液流动,并防止血栓形成。
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使用弹力绷带等进行包扎,适当加压,但不要过紧过重,防止出现新的损伤。
抗凝治疗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停留,可采用赛格恩、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但在早产儿中使用华法林需谨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尤其要避免过度活动。
一般每小时翻身一次,以避免长期压迫导致肌肉萎缩。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营养均衡、富含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及过度饮酒等,对预防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诊疗监测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需要诊疗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种植血栓无进一步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进行肢体测量,了解血栓的位置、大小和活动程度; 2.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确定血栓的形成程度; 3.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肺动脉栓塞。
治疗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对早产儿下肢动静脉栓塞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诊疗过程中,护士和医生需累计掌握丰富的经验,熟悉各种治疗手段,才可以更好地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确保病人尽早康复。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 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差,需积极处理。
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6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esthesia)、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肤温度变化(Polikiothermia)。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①小动脉栓塞如下肢胫腓干远端动脉栓塞;上肢肱动脉远端的动脉栓塞。
②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③肢体己出现明显的坏死征象,手术已不能挽救肢体。
常用纤溶抗凝、溶栓祛聚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动脉取栓术。
有两种主要方法: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②利用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心源性心脏病等相关病史。
2、评估患肢疼痛及肿胀情况,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下肢动脉搏动,了解有无突发胸闷、气促等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一、术前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指导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往往会担心今后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情绪。
首先要安慰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告知病人绝对禁烟。
3、患肢护理卧床休息,患肢平放。
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
病人肢体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嘱病人切记用手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二、术后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1)
下肢动脉栓塞 病因: 1心源性:最常病因是心源性,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在风湿性心脏病
中,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心房内血流滞缓加上内膜的风温病变,血液中 纤维易附着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来,心脏源的性质和相应的发病率有变 化,风湿性心脏病不像以前占绝对优势,相反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 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病,特别当心肌梗塞,左心室扩大,收缩乏力, 血液不能排空时,更易发生血栓形成。 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近来有所增 加。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因醇结晶的混合物, 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因醇结晶的释放或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 斑点脱落引起。 3医源性:心脏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动静脉 瘘、动脉内留置导管,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都可能引起动脉栓塞。
(4)动脉鞘的护理:术后绷带压迫鞘管穿刺部位,保持鞘管通畅,尿激酶使用完毕后用肝素稀释液 封管。 介入治疗期间可继发动脉栓塞,常见原因为①插管时损伤血管壁;②导管在血管内停留 时间长,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形成血栓,拔管时造成栓塞;③术后穿刺部位压迫过紧,使血流受 阻,血栓形成[1]。拔管后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压迫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可触及动脉搏动为宜, 压迫时间不宜过长,20~30min即可,密切监测穿刺点极其周围状况,注意有无血肿、局部发 热、疼痛,观察软组织硬度等。
下肢动脉栓塞 临床表现: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者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病人仅感酸
痛或呈钝痛,少数病人疼痛并不明显,而是感觉丧失与麻木。肢体远端疼痛是最为 剧烈,活动时产痛加重,因而使活动受限。静息痛,在休息时间也可感到肢体疼痛、 麻木和感觉异常,尤以夜间最为明显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栓塞部位远端由于周围神经的缺血而引起感觉及运动的障碍。 出现感觉的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患肢麻木,有针刺样感;栓塞近端有感觉过敏区 或感觉减退区,感觉异样为袜套式;下肢易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在活 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这时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动或 行走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活动和行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血流 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技能发生紊乱而致疼痛抽筋 .腿 抽筋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 样苍白。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存留,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 坏死呈紫黑色,以足远端明显。浅表静脉萎邉,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腓肠肌呈生面 团样。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 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改变约在双侧 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约大腿下部,股总动脉约在大腿中部,动脉约在小腿下部。
动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下肢动脉血栓是指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一般为急性。
【临床表现】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肢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部分病人仅感觉酸痛或呈钝痛,少数病人疼痛不明显而是感觉麻木。
肢体远端的疼痛最剧烈,活动时疼痛加重,因而活动受限。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栓塞部位远端由于周围神经的缺血而引起感觉及运动障碍,出现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肢体麻木,有针刺样干;栓塞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或感觉减退区;下肢运动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
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留存,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坏死呈紫黑色,以足远端明显。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
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患者有无外伤史,手术史,妊娠分娩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史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情况。
2.专科情况:⑴了解肢体疼痛时间,部位。
⑵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温皮色有无改变。
⑶有无休克表现。
⑷治疗期间有无口腔,鼻腔,皮粘膜等部位的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应用抗凝药物期间PT、APTT是否正常,B超检查,了解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
【护理诊断】1. 疼痛:与血栓形成动脉血流不畅有关2. 焦虑:与疼痛、不能下床活动及担心出血有关3. 潜在并发症:出血、休克【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体剧烈疼痛,表现为极度恐惧、焦虑,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配合治疗。
⑵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禁冷、热敷及按摩。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下肢动脉血栓是指下肢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的一种病症。
下肢动脉血栓可能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变,也可能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事件。
无论是长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还是急性血栓形成,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症状和困扰。
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包括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疼痛管理、血液循环的促进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首先,对于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药物是首选的方法。
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可以帮助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增大,还可以促使已存在的血栓溶解。
此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比如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其次,疼痛管理也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方面。
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下肢疼痛,甚至伴有肢体活动受限。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如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疼痛,但需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烫伤或冻伤的风险。
第三,促进血液循环也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措施。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屈膝运动或者进行轻度的下肢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进行按摩或者进行包扎等措施,改善局部的循环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幅度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血栓脱落的风险。
最后,预防并发症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肿、溃疡或者坏死等并发症。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包括肤色、温度、水肿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在保持肢体清洁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损伤肌肤,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士还可以进行教育,让患者了解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主要包括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疼痛管理、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 征、家族史、用药史等,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下肢 动脉血栓的风险。
体格检查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运动等,判断是否 存在缺血表现。
辅助检查
如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 像等,可准确诊断下肢动 脉血栓。
评估标准
症状评估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肢体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情况
恢复良好
对于轻症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后通常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
行走和生活。
留有后遗症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如肢体坏死、疼痛等,需要进一
步治疗和康复。
复发风险
下肢动脉血栓容易复发,患者需 要定期复查和长期治疗。
注意事项
及时诊断和治疗
定期复查
一旦出现下肢动脉血栓的症状,应及时就 医,确诊后应尽早接受治疗。
运动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训练,如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下肢动脉检查,监测血 栓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
采取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血 栓形成的风险。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健康宣教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动脉血栓的成 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饮食指导
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指导患者 如何选择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热量 等不良饮食习惯。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ppt课件
2019
5
2019
6
临床表现
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者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病人仅感酸痛或呈钝痛, 少数病人疼痛并不明显,而是感觉丧失与麻木。肢体远端疼痛是最为剧烈,活动时 产痛加重,因而使活动受限。静息痛,在休息时间也可感到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 异常,尤以夜间最为明显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栓塞部位远端由于周围神经的缺血而引起感觉及运动的障碍。 出现感觉的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患肢麻木,有针刺样感;栓塞近端有感觉过敏区 或感觉减退区,感觉异样为袜套式;下肢易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在活 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这时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动或 行走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活动和行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血 流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技能发生紊乱而致疼痛抽筋 . 腿抽筋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 样苍白。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存留,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 坏死呈紫黑色,以足远端明显。浅表静脉萎邉,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腓肠肌呈生面 团样。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 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改变约在双侧 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约大腿下部,股总动脉约在大腿中部,动脉约在小腿下部。 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 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概念 适应症 工作原理
护理
2019
健康宣教Βιβλιοθήκη -2下肢动脉血 栓:
• 是指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 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 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 过程,一般为急性。 • 动脉栓塞: • 一般都是急性发作的,来源于心脏或动 脉壁脱落的血栓或粥样斑块等栓子随血 流向远端动脉流动,卡在口径比栓子小 的动脉并堵塞管腔,发生肢体、器官和 2019 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课件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
踝泵运动:促 进下肢血液循 环,预防血栓 形成
01
膝关节屈伸运 动:保持膝关 节活动度,预 防关节僵硬
03
平衡训练:提 高平衡能力, 预防跌倒风险
05
02
直腿抬高运动: 增强下肢肌肉 力量,提高关 节稳定性
04
步行训练:提 高步行能力, 增强心肺功能
饮食调理
01
增加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 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下肢动脉栓塞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康复指导 04. 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栓塞概述
病因及症状
STEP 01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血管炎等
STEP 02
症状:疼痛、麻木、皮 肤苍白、皮温降低、动
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诊断方法
01
02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 病史、家族史等
外科手术:取出血栓, 重建血流
05
03
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 栓形成,预防栓塞复发
04
血管成形术:扩张狭窄 血管,恢复血流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 A
温度、感觉、脉搏等变化
观察患者行走能力、活 C
动范围等
观察患者饮食、睡眠等 E
生活习惯变化
B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持
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D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情
发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立即停止吸烟、饮酒等不良习
惯。
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一.定义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是指动脉腔被进入血管内的栓子(血栓、空气、脂肪、癌栓及其他异物)堵塞,造成血流阻塞,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一)症状:患肢发凉、麻木、感觉障碍、静息痛。
(二)体征: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无脉、苍白、皮肤温度改变。
三.护理问题(一)急性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二)组织灌流改变与动脉栓塞所致远端肢体供血不足有关。
(三)出血的危险与应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非手术疗法1.休息与活动: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2.合理饮食:指导患者低脂饮食,平衡膳食,防止脂质代谢紊乱,避免进食油煎油炸类食品及动物内脏脂肪、花生干果,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
3.戒烟:应告知患者戒烟,减少尼古丁对血管的损伤。
4.控制血压、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应调节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行踝泵功能锻炼及患肢保暖,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6.足部的护理: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修剪趾甲,避免损伤皮肤,足部溃疡者,应予以伤口换药。
7.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抗凝血药物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创口渗血或血肿,有无牙龈、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抗凝过度的现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予以鱼精蛋白或维生素 KI 静脉注射,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液。
(2)肌原性肾病综合征:高钾血症、酸中毒、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损害,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五.健康教育(一)坚持基础疾病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教会患者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温度变化及如何触摸足背动脉搏动、胫后动脉,腘动脉强弱变化。
若出现肢体疼痛、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应及时就诊。
(三)指导患者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锻炼等。
循证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患 者 , ,6岁 , “ 足 疼 痛 、 足 端 发 黑 2d 人 院 。既 男 7 因 左 左 ” 往 有 冠 心病 史 。查 体 : 足 1— 左 5趾 发黑 、 冷 , 足 背 近 趾 端 冰 左
13处 皮 肤呈 紫 红 色 , 水 泡 形 成 , 肤 感 觉 减 退 , 背 动 脉 未 / 有 皮 足
血 栓 溶 解 , 使 血管 通 畅 ” 。局 部 溶 栓 , 强 了尿 激酶 与 血 栓 促 增 的接 触 面 , 速 了溶 栓 速 度 。低 分 子 肝 素 具 有 抗 凝 作 用 , 可 加 且 降低 血 小 板 的 聚 集 , 制 纤 维 蛋 白原 转 变 为纤 维 蛋 白 , 能 降 抑 还 低 血 黏 度 , 而改 善微 循 环 , 溶解 已形 成 的微 小 血栓 。两 者 从 并 合 用 可 直 接 影 响 机 体 的 纤 溶 及 凝 血 系统 , 加 尿 激 酶 的溶 栓 增 效 果 ¨ 。 溶 栓 后 加抗 凝祛 聚疗 法并 发 症 少 , 效 显 著 。 】 疗 2 22 溶 栓 效 果 的 观 察 和 记 录 严 密 观 察 患 肢 的 温 度 、 .. 颜 色 、 痛 、 脉 搏 动及 血 氧 饱 和度 , 疼 动 以便 及 时 了解 溶 栓 的 效 果 , 及 时 发 现 异 常 变 化 。 一般 病人 人 院 3d每 天 记 录 1 , 以 后 次 在 用药过程中 , 随时 记 录 , 医疗 提 供 可 靠 的治 疗 依 据 。 为 223 溶栓副作用的观察 .. 出 血 是 尿 激 酶 的 主要 副 作 用 , 为 防 止 出 血 的 发 生 , 用 药 过 程 中 , 意 经 常 与 病 人 交 谈 , 察 在 注 观 有无头痛 、 吐、 识 障碍等情 况发生 , 呕 意 以判 断 有 无 颅 内 出 血 倾向 ; 在做 皮 肤 护 理 和 口腔 护 理 时 , 察 皮 肤 、 膜 、 观 粘 牙龈 有
下肢血栓的护理
下肢血栓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促进血栓溶解和吸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护理措施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抗凝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护理3、护理人员职责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护理记录和报告与医疗团队协作4、患者及家属的责任和义务配合护理措施自我监测和报告症状遵循医嘱11 护理目标111 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体位调整、抗凝治疗的护理等,阻止血栓的扩大和蔓延,降低血栓脱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112 促进血栓溶解和吸收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栓的溶解和吸收,缩短病程。
113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出血等,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1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其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2 护理措施121 体位护理患者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 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122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 2000 毫升,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123 抗凝治疗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12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肿胀、疼痛程度、皮肤温度和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并记录,对比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肺栓塞症状,以及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5 心理护理下肢血栓患者往往因病情较重、活动受限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进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动脉内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动脉内膜上的斑块和 血栓切除,恢复血管通畅。适用 于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
治疗效果观察与评估
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下肢疼痛、麻木、运动
障碍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评
估治疗效果。
01
体征变化
02 检查患者下肢皮温、色泽、脉搏
等体征是否恢复正常,判断血液
循环是否改善。
影像学评估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皮肤温度与色泽评估
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了解 肢体远端缺血情况。
03
治疗措施及效果观察
药物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
抗凝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 林、肝素等,抑制血栓形 成和扩大,降低血液凝固 能力,从而防止血栓进一 步发展和新的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利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等,激活纤溶系统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
1
3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 液等感染迹象,及时更换敷料并
保持局部清洁。
9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各
2
4
9字
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遵医嘱
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后均应洗手
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加强局部护
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理。
其他潜在并发症识别和处理
9字
密切关注患者下肢疼痛、麻 木等神经症状,警惕动脉栓 塞导致神经缺血的可能。
复血管通畅。
扩血管治疗
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酯 类、钙通道拮抗剂等,扩 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下肢缺血症状。
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适应证
动脉取栓术
通过手术切开动脉,取出栓子, 恢复血流。适用于急性下肢动脉 栓塞,且栓子较大或位置较深无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试题答案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肢动脉栓塞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呼吸困难B. 胸痛C. 肢体疼痛及肤色改变D. 头痛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下肢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A. 心脏病B. 高血压C. 糖尿病D. 肝病答案:D3.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鼓励患者多休息B. 定期更换患肢位置C. 给予适当的肢体运动D. 立即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答案:D4. 下肢动脉栓塞的常见治疗方法是: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提供情绪支持B.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C. 定期进行心理咨询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避免任何形式的肢体活动。
(错误)2. 吸烟是下肢动脉栓塞的一个危险因素。
(正确)3. 下肢动脉栓塞的疼痛通常在行走后加剧,休息后缓解。
(正确)4.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采取低盐饮食来控制血压。
(错误)5. 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下肢动脉栓塞的病因。
下肢动脉栓塞的病因可能包括血管损伤、血液黏稠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从身体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堵塞动脉等。
2. 描述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疼痛、肤色苍白或发紫、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脉搏减弱或消失等。
3. 阐述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
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确保患者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更换患肢位置,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肢体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5岁,因右下肢疼痛、麻木和行走困难入院。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常规一、定义: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
二、术后护理(一)、休息与体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15度的斜坡位,保持患肢伸直、防止受压,如患者躁动,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髂关节、膝关节过度弯曲,保持血管通畅。
(二)、活动: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小时。
可在床上行小腿关节伸屈运动,减轻下肢肿胀及静脉血栓形成。
(三)、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
(四)、末梢循环的观察: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感觉情况,观察温度时选择两侧肢体相同部位对比。
测量腿围。
观察重建血管是否通畅,若出现患肢皮温凉、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麻木感加重,可能是手术部位血管痉挛或继发血栓形成需立即通知医师。
(五)、管道护理:保持管道通畅,位置正确,翻身时注意不要将导管打折或拔除。
(六)、抗凝护理:监测凝血四项,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测血压处有皮下出血、针眼处有皮下瘀斑等,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七)、伤口护理:术后1-2天伤口加压包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情况,如有异常通知血管外科医生处理。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绷带边缘处皮肤,防止发生水泡。
(八)、疼痛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评估疼痛评分,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出血:术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
(二)、下肢远端栓塞:由于血管内动脉硬化残渣、血栓、内膜碎片等脱落导致远端组织栓塞。
(三)、感染: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如术后发热(≥38℃)患者有伤口疼痛感报告医生检查伤口。
四、健康教育(一)、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食品为主。
(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侧支循环,禁止使用热水袋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动脉鞘的护理:术后绷带压迫鞘管穿刺部位,保持鞘管通畅,尿激酶使 用完毕后用肝素稀释液封管。 介入治疗期间可继发动脉栓塞,常见原因为 ①插管时损伤血管壁;②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 形成血栓,拔管时造成栓塞;③术后穿刺部位压迫过紧,使血流受阻,血 栓形成[1]。拔管后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压迫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可触及 动脉搏动为宜,压迫时间不宜过长,20~30min即可,密切监测穿刺点极 其周围状况,注意有无血肿、局部发热、疼痛,观察软组织硬度等。
术前护理
⑴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 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体剧烈疼痛 ,表现为极度恐惧、焦虑,让患者认 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并向 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配 合治疗。
⑵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禁冷、 热敷及按摩
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出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 术野备皮等。
溶栓时机选择:对于新鲜血栓,病程在3d以内者,溶栓有效率高达100%。急性血栓形 成的溶栓疗效优于慢性。从理论上讲,病程越长,血栓机化的可能性越大,而机化 的血栓不能为尿激酶所溶解。但近来临床实践表明,病程较长的髂股动脉阻塞并不 意味着阻塞段一定机化,溶栓后仍有较高的再通率。
工作原理
1穿刺部位选择: (1)对单侧下肢病变患者,采用健侧股动脉穿刺逆行插管,主要是因为溶栓术后穿刺
(7)功能锻炼:术后24 h即可开始床上轻度运动,指导其适度改变 体位,注意防止动脉鞘脱出。拔出动脉鞘后,恢复期指导卧床患者 做足背伸曲动作,促进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早期运动可预防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向病人讲解运动的目的,消 除顾虑和增加信心。控制运动量由小到大和适度运动
),术后加压包扎时间长(最少24h),这些措施若发 生在患侧易引起新的血栓形成。 (2)其次是局部穿刺及长时间导管操作对穿刺动脉造成损伤,也可成为诱发血栓形成 的因素。如在患肢对侧股动脉或左侧肱动脉穿刺,导管插至髂外动脉。行健侧股动 脉穿刺,用导丝试探穿过闭塞段,如阻力较大,可能为斑块狭窄,切忌用暴力,以 免造成血管夹层或斑块脱落致形成新的阻塞。远端阻塞可能影响有效侧支循环的建 立。如导丝通过血栓,用导管反复穿插及抽取血栓,建立潜在通道,为溶栓 “铺路 ”,对于大动脉如股动脉或合并髂外动脉血栓,可用球囊反复拖拽、将大血栓裂为 小血栓,对于狭窄段,可用球囊扩张,如闭塞段较长,可用长导丝可深入到足背动 脉。 (3)双下肢病变,采用左腋动脉穿刺。因为首先此部位术后易加压包扎;其次从左侧 腋动脉进入导管后,易进入降主动脉,导管转弯少,易操作,而右侧腋动脉送入导 管后再向下进入降主动脉时需通过主动脉弓,转弯多,不易操作;再者,右侧锁骨 下动脉起源于头臂干,若导管在体内操作时间长,其上有血栓脱落时易进入脑内, 而左侧相对机会较少。穿刺时尽量采用单壁穿刺,同时使用动脉鞘,以减少对局部 血管损伤,降低溶栓后穿刺点血肿、渗血发生。
③出血的监测和护理。出血为使用尿激酶和肝素钠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在用 药过程中,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注意 动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与肿胀情况,如发生出血或血肿,立即在无菌操作 下压迫穿刺部位上方一指处的动脉。观察神志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 观察全身皮肤、粘摸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痰液、尿色、大便颜色,及时发 现出血。减少有创操作,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或加重出血, 给予易消化饮食,避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3)溶栓与抗凝治疗的护理:① 药物的使用。带导管回来的要注射泵注入尿激酶。注意其用量,皮下注射 肝素钠时,嘱其按压至少15分钟左右。
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近来 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因醇结 晶的混合物,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因醇结晶的释放或 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斑点脱落引起。
3医源性:心脏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 动静脉瘘、动脉内留置导管,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都可能引起动 脉栓塞。
下肢动脉血栓闭塞介 入术后溶栓护理
科室:中心ICU 主讲人:孙湘
目录
概念 适应症 工作原理
护理 健康宣教
下肢动脉血
栓:
• 是指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 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 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 过程,一般为急性。
• 动脉栓塞:
• 一般都是急性发作的,来源于心脏或动 脉壁脱落的血栓或粥样斑块等栓子随血 流向远端动脉流动,卡在口径比栓子小 的动脉并堵塞管腔,发生肢体、器官和 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高危人群及好发部位
• 动脉栓塞 • 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液)粘度、高烟
瘾的人,特别对于有冠心病、发作心梗的人、房颤的人 、动脉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的人是高发动脉栓塞的人 群。另外,动脉损伤、恶性肿瘤和心脏粘液瘤,也是发 生动脉栓塞的原因。 • 好发部位: • 根据统计,动脉栓塞高发于下肢,最常见的是股动脉, 其次是髂动脉和腹主动脉分叉,上肢动脉有3/4发生于 肱动脉,另外,腹腔内脏动脉也可能发生,最常见的表 现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的小肠坏死。
溶栓技术要求及时机选择
技术要求:送入导管后,作诊断性血管造影,明确阻塞程度、部位,将导管插至血栓上 方或是导管头尽可能包埋在血栓内注药。(导管接近血栓,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提高溶栓效果,尿激酶直接激活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注入尿激酶溶栓, 刚开始溶栓时,最少5-10min造影监测一次,再次造影观察血栓溶解情况。(情况1 :如完全再通,再注入50万单位,拔管回病房继续治疗。如血栓没有融开或动脉闭 塞,保留溶栓导管,回病房继续用微量泵)
病因
1心源性:最常病因是心源性,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在风湿性 心脏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心房内血流滞缓加上内膜的风温 病变,血液中纤维易附着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来,心脏源的性质 和相应的发病率有变化,风湿性心脏病不像以前占绝对优势,相反 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病,特别当心 肌梗塞,左心室扩大,收缩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时,更易发生血栓 形成。
(情况2:保留导管回病房,将导管接输液泵以每小时尿激酶10万U连续溶栓。观察患 肢血运情况,24h后再次去介入导管室造影。了解血栓是否溶解,如果未完全溶解继 续原方案治疗,一般导管保留2-5d后拔除。)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 次。导管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动脉壁,引起术后下肢渗出水肿。
临床表现
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者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病人仅感酸痛或呈钝痛 ,少数病人疼痛并不明显,而是感觉丧失与麻木。肢体远端疼痛是最为剧烈,活动 时产痛加重,因而使活动受限。静息痛,在休息时间也可感到肢体疼痛、麻木和感 觉异常,尤以夜间最为明显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栓塞部位远端由于周围神经的缺血而引起感觉及运动的障碍 。出现感觉的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患肢麻木,有针刺样感;栓塞近端有感觉过敏 区或感觉减退区,感觉异样为袜套式;下肢易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在 活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这时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动 或行走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活动和行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血 流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技能发生紊乱而致疼痛抽筋 . 腿抽筋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 样苍白。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存留,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 坏死呈紫黑色,以足远端明显。浅表静脉萎邉,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腓肠肌呈生面 团样。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 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改变约在双侧 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约大腿下部,股总动脉约在大腿中部,动脉约在小腿下部。
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 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均有患侧肢体“5P”征:即疼痛(Pain) 、麻木(Parasthsia)、运动障碍( Paralysis)、厥冷苍白(Palor)、动脉 搏动消失(Pulseless),就诊时间为发病 后8~22h。
(6)心理护理:病人除因患病住院所致的工作、家庭、社会和经济方 面的心理问题外,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大多数病 人有焦虑、烦躁、紧张甚至恐惧的表现。①鼓励家属探视,以满足 病人的亲情需要,减轻和解除孤独感,减轻心理负担。②减轻疼痛 。疼痛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感受,精神因素可增加疼痛感,疼 痛也可产生忧郁感。给予解释、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分散其注 意力,并取适当的体位,适时运用镇痛镇静剂减轻疼痛。③尊重关 心病人。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态度和蔼、语言和善,理解病人所经受 的痛苦。在施行治疗、护理操作前,说明操作内容、征得病人的同 意与合作,使病人产生被接纳、受到尊重与重视的感觉。
休息:可取头高脚低位,便于血液灌注下肢。 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 注意保暖:穿宽松鞋袜。 按时按量服药。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常见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或便
血、血尿等,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做足背伸屈动作,按摩由小肌群到大肌
群,借腓肠肌的肌泵作用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再形成。 又局部到整体。步行锻炼:指导坚持步行直至症状出现后停止,待 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锻炼,如此反复,每天1h。
(5)术后予心电监护,BP、SpO2%、R、24h出入量等,注意其并发症,急 性肢体动脉栓塞大多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等原发病,术后易发生心衰、肾 功衰竭、呼吸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 症状和体征,观察呼吸运动,注意有无胸闷和呼吸困难。做好肺部护理, 指导病人正确咳痰,施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预防肺部 感染和呼吸功能障碍。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术后卧床休息,床头适度抬高,患肢自然伸直、制动,绝对 保持动脉鞘管位置不变,24h后可抬高床头30~45°,适度在床上运动,但 应防止鞘管滑脱、局部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