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秦朝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B、分割王国的封地C、限制诸侯王的活动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4.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对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5.清初实行“更名田”和“地丁银”制,它们的共同作用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关于满洲历史发展正确的一项是A、黑水靺鞨—女真—满洲B、粟末靺鞨—女真—满洲C、女真—黑水靺鞨—满洲D、回纥—女真—满洲7.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包括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中外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④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对外贸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A、沙俄的民族压迫和奴役B、强烈的民族意识C、清朝开明的民族政策D、清朝国力强盛9.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维护祖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10.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社”和“稷”两者都是农业社会的根基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和农民的尊重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A ④B ④C ④D ④2、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3、《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 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 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 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5、(2014·新课标卷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6.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2015上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题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意。
)1.史料记载:“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王国维曾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A.借神权强化王权B.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这主要反映了早期政治统治()C. 最高权力尚未达到高度集中D. 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2.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反映了宗法制的崩溃3.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末年齐人邹衍创立的,他把阴阳与五行相胜配合起来,认为土、木、金、火、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互相更替。
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他是以此①证明取代周的必然性②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思想理论根据③为了统一中国的需要④神化皇权()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 《汉书?赵广汉传》:“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
举茂材,平准令。
察廉为阳翟令。
”这表明汉代察举制()A. 用先选后考的选举方法B. 选举与考核有相通之处C. 尚未设选官的专职官员D. 以品行为选举唯一标准5. 晚唐时期整个社会普遍流行一种“进士轻薄”的观念,如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至于私人学养,也一切谈不上。
该现象的实质是()A.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差距日趋拉大 B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C.门阀选官仍占主导地位 D .政治技艺与科举选官之间的矛盾6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
2014-2015下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5 CBBCB 6—10 BBBCD 11—15 CCDCB
16—20 BBDAD 21—25 BBACC 26—30 CACBC
(1分)措施:免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3分); 矛盾:调节政府、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1分)措施:市易法。
(1分)
(2)目的:改变北宋贫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特点:以理财为中心。
(3分)(3)原因: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危机深重,而王安石富国强兵思想自然被国人与主张通过变法改良以图中国强大的思想联系起来。
(3分)
相吻合:青苗法相当于现在社会的银行贷款;募役法既个人所得税;市易法即政府干预经济;均输法既政府采购等.(4分)
33.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第(1)问,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理解欧洲“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和俄国“停步不前”;结合时间来看,“有用的一课”是指农奴制改革。
第(2)问,要求全面评价农奴制改革。
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农奴制度。
(3分)1861年开始的农奴制改革。
(1分)
(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以农奴制改革为中心,涉及社会经济、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俄国借此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分)。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有色一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高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阳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处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2.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3.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
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这主要说明了A. 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B. 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C. 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D.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4. 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
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
这一现象表明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高二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l50分。
考试时刻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把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晰。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的区域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先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否则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假如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小孩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小孩会改正错误。
B.认为小孩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小孩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格地惩处他,使他可怕,以防再犯D.认为小孩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行,应择善而居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显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4、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5、“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6、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败兴的讽刺画。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7题;共54分)1. (2分)“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2. (2分) (2017高一下·忻州期末) 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因为他们都()A . 重视儒家思想B . 大力发展工商业C . 提高丞相地位D . 强化中央集权3. (2分) (2015高二上·湖州期中)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
这说明()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 . ①②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4. (2分) (2020高一下·上饶月考) 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
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
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A . 官僚体制的腐败B . 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C . 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D . 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5. (2分) (2017高二上·台江期中) 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校,他可以查阅的是()A . 《日知录》B . 《海国图志》C . 《变法通议》D . 《明夷待访录》6. (2分)“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 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 .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D .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7. (2分)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河南省南阳市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2015年春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ACACC 6—10 DCBAC 11—15 BCBDB 16—20 ACCBD 21—25 BCBCB26—30 ABBBA31.(16分)(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2分)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2分)(2)制约:皇权受到大臣(或中书、门下或丞相)和法律的制约。
(2分)特点: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分)(3)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分)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分)(4)不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而明朝以来废除丞相,强化专制主义,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4分)32.(14分)(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2分)(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3分)(3)目的:以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主。
(1分)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
(4分,答出2点即可)(4)新变化: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分)政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发展。
(2分)33.(10分)(1)认识:中国居于宇宙的中心,居于世界中心。
理念: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
(2分)(2)原因:中国处于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对外交了解较少;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创造了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文明;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长期领先世界,统治者产生盲目自大的心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
2014-2015学年下期高二历史模拟考试第Ⅰ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
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思想内容(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4.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5.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6.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7.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高二2014——2015下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 D A C D A C A D C D C 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C B C B B B A D B D B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26.(17分)(1)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
(4分)(2)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2分)(3)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
(3分)(4)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或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4分)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4分)27.(17分)(1)“材性智愚不同”。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
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5分)(2) 不同: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青苗法。
分歧: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
(4分)(3) 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
(3分)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
(2分)(4) 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是错误的。
(3分)28.(16分)(1)事件:宗教改革。
(2分)依据:从图中可见天平上《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4分)(2)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3)不同:①本质上,德意志是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是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
②矛盾上,德意志体现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体现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2014-2015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一中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日期:4月26 日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 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妫满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妫满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B.妫满可按照喜好来选择继承人C.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D.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宋鲁两国可以通婚 B.晋国是姬姓封国C.秦国国君是周王室贵族 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反映的实质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D.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4.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
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促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④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特点 B.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C.注重因地制宜 D.发展尊重自然规律6.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上述现象应开始大量出现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7.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河南省陕州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2.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
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5.《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6.《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
这一规定( )A.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C.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下期模拟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5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3、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④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5、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6、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
2014---2015学年下期高二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说明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2.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
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3.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4. “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
”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 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6.“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 .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 .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 .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 .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2. (2分)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 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B . 法律严苛细密C . 三公九卿制D . 权力的高度集中3. (2分) (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 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 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 . 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D .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4. (2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 .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 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D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5. (2分) (2016高一上·双峰月考) 时下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 御史大夫B . 按察司C . 尚书省D . 通判6. (2分) (2015高一上·株洲期中)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下列关于行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当时全国分设10个行省B .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C . 行省官员有更改赋税征收制度的自主权D .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7.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河南省陕州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精英对抗赛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二次精英对抗赛历史试卷第I卷1.(2014·厦门质检)“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
常见的有“耕” (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
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2.《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3.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4.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明清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6.(2014淮北一模)下表为“近代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销量统计表”,就其反映的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不断减少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D.商品经济在近代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7.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下期高二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说明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 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2.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
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3.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4. “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
”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 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6.“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
24.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25.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26.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27.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丙乙甲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乙丁丙甲28.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读下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2.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4.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
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5.《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这里的“三服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A. 民间手工业B. 私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主要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7.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应是A.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D.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8.“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据此应给予正面评价的历史现象是A.明清禁海政策B.义和团运动C.世界市场形成D.斯大林模式9.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10.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
”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 605人增加至27 816人。
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
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11.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3.下图反映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其中F1为动力,F2为阻力,F1>F2的情况最可能出现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14.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997—2011年期间内,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A.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C.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16.阅读以下“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17.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18.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的直接效果是A. 促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B. 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 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确立19.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C.洋人发明的火车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20.《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之作。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21.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m1905.,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2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23.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
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24.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
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 奉行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C. 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D.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25.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
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26.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C.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27.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
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
这一措施A.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28.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
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9.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