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精品教案
【ppt21】带领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ppt2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相拉,证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ppt23、24】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ppt25】进行课堂小结
【ppt26】拓展胡克定律
【ppt27】布置作业。
【ppt4】像弓箭的弦,调高的竿这种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像折纸、橡皮泥这种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ppt5】跳高时,人向下拉竿,竿发生弹性形变,对人产生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射箭时,人向后拉弦,弦发生弹性形变,对箭产生向前的力,这个力也是弹力,引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ppt9】观察图片,讨论下列图片中,哪些力是弹力呢?经过刚才的实验,能够得出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板书:3.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ppt10】分析两个弹力,发现:人向下拉竿,竿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人产生向上的力。
人向后拉弦,弦向后发生弹性形变
,对箭产生向前的力。总结得出,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学会分析哪些力属于弹力。
实验证明微小形变的产生
理解哪些力属于弹力
分析事例,得出弹力的方向
理解支持力、压力、拉力的方向
引出弹性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
理解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巩固新知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Array【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3)简述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提问回顾上节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实验:利用橡皮筋把粉笔或纸球弹出。
提出问题:(1)为什么粉笔头会飞出?(2)粉笔受到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3)橡皮筋为什么会给粉笔头一个力?师述: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板书课题: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弹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弹力【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1】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2】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释等方式了解弹力的定义。
【学生活动2】通过回答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构造,并找出其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找出主要构造,讨论、交流知道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回顾刻度尺的使用,从而明确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铝导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弹力(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的变化情况。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的变化情况。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橡皮泥的变化情况。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松手后纸的变化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受力时发生形变。
不同点是:不受力时有的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有的不能恢复。
2、像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3、像橡皮泥一样,一旦受力变形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三)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我们的手都有受到力的感觉,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举例: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射箭、跳高、跳水等)二、弹簧测力计:阅读教材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演示测力计):由挂钩、弹簧、刻度板、指针、吊环构成.2.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得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
3.弹力弹簧测力计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弹力1.弹性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10页图7-3-2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3.塑性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总结:弹力的性质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③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例1 (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塑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 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答案:AC教学探究点 2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大量实验表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Δ1与弹簧所受拉力F成正比,其关系式为F=kΔ1,k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弹簧本身有关,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4.学生分组实验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例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个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答案:0~10N 0.4N 6N例3(多选)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B.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无关紧要,不影响测量C.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解析: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前指针校零,才能保证读数的正确性,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如果超过了它的量程不但不能准确测量,还要损坏弹簧,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答案:CD例 4 (浙江杭州中考)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解析:弹簧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1/2 ,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教师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测量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重力,并交流讨论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实验表明:A弹簧测力计对B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与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自我评价1.0~5 0.2 22.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亲身感受各力的大小.3.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教学反思1.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要学习.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也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至于它的三要素只简单提到.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尺,海绵,小面包,橡皮泥等.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力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对力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并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若干。
2.实验材料(如钩码、绳子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以及力的测量工具。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簧测力计。
2.呈现(5分钟)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弹簧测力计是如何工作的呢?”3.操练(10分钟)a.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些实验材料。
要求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b.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4.巩固(5分钟)利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初中 物理教案)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洋口中学吴联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常见的力的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及正确使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2)体验;(3)交流与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4个、橡皮筋、弹簧、铁架台、刻度尺。
演示实验:铁架台、平面镜、激光小手电、幻灯机、弹簧称、钩码。
二、教学过程:新课内容(一)形变和弹力1、形变试一试: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提供给你们的橡皮筋、刻度尺、矿泉水瓶,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然后将你的亲身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议一议: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
那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学生概述:在力的作用下通过观察你们自己的实验现象,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形变吗?。
学生概述: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形状和体积的改变都叫做形变。
2、弹力想一想:我们用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橡皮筋也拉我的手、矿泉水瓶推我的手。
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师:大家都看过跳水比赛,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什么变化?形变。
师: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会怎样?会把运动员向上推。
师:由此说明,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产生弹力?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有人认为,坚硬的物体不会产生形变,只有有弹性的物体才会产生形变。
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弹力,学习弹力的定义、计量单位以及作用。
•学习测量动力等量的装置——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弹力的计量单位和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作用3. 教学内容3.1 什么是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是一种恢复力。
在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性形变和弹性力是成比例的。
力学中,称单位长度内的恢复力为“单位弹性力”。
单位弹性力的国际单位为牛/米(N/m)。
3.2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物体所受拉力或压力的装置。
它是由一个弹簧和弹簧两端的固定支架组成,弹簧的一个端点与被测物相连,另一端与沿直线移动的指示器相连。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在受受拉力或压力时产生形变的原理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紧密度与其弹簧强度、弹簧数量、弹簧刚度和指示器的精度有关。
3.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适用于测量小的压力和拉力。
在使用时,应该先将弹簧测力计静止,把要测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其自然受力,读取显示值。
待弹簧测力计上的指示器恢复到原来的起点后,便可取下测力计,并关闭电源。
4.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
由老师简要介绍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计量单位以及作用,然后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5. 教学步骤1.介绍弹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作用、计量单位等内容。
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其构成以及原理。
3.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4.让学生自行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压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5.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训练。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作用。
同时,学生认识到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物理问题,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实用工具。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标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使用弹力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弹力弹簧测力计2. 实验台3. 不同质量的物体4. 笔记本和铅笔5.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和原理,解释弹力弹簧测力计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实验操作:1. 将弹力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个物体挂在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下方,记录下示数。
3. 重复步骤2,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示数。
4.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存在某种规律?2. 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正确读取示数、保持弹簧垂直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可以发挥作用?为什么?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弹簧的材质、长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弹力弹簧测力计测量非垂直方向的力?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评估:1.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测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比较它们与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异同点。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实验台的稳定和物体的悬挂安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
2、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和挂钩组成。
3、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保用注意事项,会读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指数。
4、了解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会用橡皮筋、硬纸板、别针等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测力计。
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弹簧测力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橡皮筋、硬纸板等制作测力计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我们在研究运动和力的时候,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力的大小呢?这就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
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看一看。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弹簧测力计。
板书课题:4弹簧测力计二、探究活动一:熟悉弹簧测力计1、出示课本48页的弹簧测力计结构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
2、窥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想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弹簧测力计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5个部分组成。
提环——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弹簧——测出力的大小指针——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刻度板——表示出刻度挂钩——挂住被测量的物体3、教师指导学生用手逐步的拉挂钩,留意窥察弹簧是怎么变化的?指针是怎么挪动的?同时提醒学生留意,用力要轻一些,速度要慢。
4、窥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多大的力?出示课本49页的资料,指导学生相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XXX,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他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XXX的名字命名的。
课本上的测力计,每一大格是0.5XXX,一小格是0.1XXX,最多能测5XXX的力。
5、教师强调:因为测力计不同,因此不同测力计的刻度也有差别,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大的力是纷歧样的。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doc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在本质生活中能感知弹力的存在,能解说本质生活中相关弹力的知识。
(2)认识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经过感知弹力的察看过程,提升察看、思虑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研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四周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重的兴趣,领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经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研究,培育乐于研究平时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感情;( 3)在实验中养成谨慎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三、教课方案1.弹力产生的条件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的要点是理解弹性形变的观点。
为了突出这一要点内容可拿来生活中常有的弹性和塑性的资料让学生着手体验,再议论形变的性质,而后教师概括总结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惹起的。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的要点是知道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遇到的拉力成正比。
为了打破难点,可经过教师指引学生进行研究实验,使学生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为了突出要点,可经过生活中常有弹簧设施(如拉力器),形象感觉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关系并经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要点是掌握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为了突出要点可采纳分组研究实验让学生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再指引学生对照已经学过的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来加深记忆。
四、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学生实验,注意察看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头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还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放手后,橡皮筋会恢还本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还本来形状。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a.指导学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
b.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从数据中提炼规律。
c.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5.合作探究:
a.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b.各组汇报,总结实验成果。
c.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6.知识拓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a.介绍胡克定律,拓宽知识面。
b.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弹簧门、弹簧床等日常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理,进而引入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验操作。在讲解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准确性。
3.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弹簧的弹性限度、摩擦力等因素,探讨如何减小误差。
3.教师提问: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如弹簧、挂钩、刻度盘等。
3.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保持测力计水平等。
2.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他们不仅加深了对弹簧测力计实际应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成果分享时,每个小组都能够展示出他们的讨论成果,这说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弹簧测力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力的情况?”比如,提起书包时想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力。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弹簧测力计的奥秘。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包括量程选择、读数方法等。
举例:演示如何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读取测力计的数值,避免读数误差。
(3)力的单位及换算:了解力的基本单位牛顿(N),掌握不同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举例: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不同力单位进行换算,如克、千克、吨等与牛顿之间的换算。
《弹簧测力计》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弹簧测力计》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本章节内容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原理;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力的单位和测量;
4.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力的基本单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学内容与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紧密关联,注重实用性,符合教学实际。
小学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弹簧测力计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中的一项实验任务。
该任务围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制作、使用以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力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教案,指导您教授这个实验任务。
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实验教案一、实验简介1. 实验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
2. 实验工具:弹簧、木板、尺子、砝码、纸片、铅笔、胶带等。
3. 实验步骤:(1) 制作弹簧测力计;(2) 测量物体的重量。
二、实验过程1. 引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力是一种力,并简要介绍测力计的作用。
2. 制作弹簧测力计:(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所需材料。
(2) 将弹簧固定在木板上,用胶带固定好。
(3) 在弹簧下方固定一张纸片,作为示数示意表。
(4) 利用尺子在纸片上刻度,用铅笔标记数字。
(5) 弹簧测力计制作完成后,确保其悬挂处横平竖直。
3. 使用弹簧测力计:(1) 将制作好的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
(2) 清零调节:轻轻拉动刻度指针,使指针归于零位。
(3) 测量物体的重量:将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悬挂处,记录下示数。
(4) 讨论和总结:与学生一同讨论测力计示数的规律,并总结实验结果。
三、实验扩展1. 加大重力:增加砝码的数量或重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示数变化。
2. 减小重力:去掉部分砝码或减小砝码的重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示数变化。
3. 了解其他测力计的类型:介绍弹簧秤、弹簧测力计等其他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4. 分析测量的误差:让学生思考可能会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减小误差。
四、知识延伸1. 阅读相关科普知识: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力的知识相关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面。
2. 制作其他测量工具:鼓励学生使用简单材料制作其他测量工具,例如简易天平、量角器等,并进行实际测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等。
我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解释测力计是如何工作的。
接着,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并使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弹力和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也能够从中受益。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第一个重点,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才能够正确地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和讲解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测力计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第二个重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产生的,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
2、知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3、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测力计的构造,并结合物理原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测力计是这一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这一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弹簧、各种弹簧测力计、头发。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借助课本插图导入。
二、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10页7-3-2插图:跳水,弹簧。
(一)弹力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尺子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总结。
老师补充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1、2组学生做此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3、4、5组学生做此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做教材12页图7-3-7实验。
5个小组学生做书上实验,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讲解、分析、讨论、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讲解、分析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弹簧、直尺、木块、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玩过弹弓或橡筋吗?他们具有什么特点?
(二)进入新课
1、弹力
(1)、现象分析:
教科书7-3-2图思考跳板和弹簧在发生形变后对人和手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向下弯曲的跳板能将人向上弹起,说明向下弯曲的跳板能给运动员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拉伸或压缩的弹簧能否拉或推手,说明弹簧对手施加了一个拉或
推力。
总结归纳:发生形变的物体会与他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弹力的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他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3)、影响弹力的因素
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伸长越长,拉力越大。
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作用点:与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的接触点。
(4)、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物体相互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认识弹簧
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拉伸弹簧,感受弹簧发生的变化以及弹簧对手的作用效果。
分析总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测力计,用弹簧原理制成的测力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指针、挂钩、吊环、刻度板等构成。
(4)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越长,它受到的拉力越大
使用方法:
使用前:①观察量程、分度值和单位,便于准确读数。
②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并进行调零(校零)。
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卡壳。
使用时:④估计力的大小,选择适合的测力计,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
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⑤测力时要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
度板上。
⑥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练习题:理科例一、例二及相关变式练习。
练习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教室门锁的力
3、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如教科书图7-3-7 ,取A、B两只不同的测力计平放在桌面上,两挂钩相互挂上,用不同的力拉两个测力计,分别读出两只测力计每次的读数,并记
课堂练习:完成理科12页基础训练部分。
(三)小结:
1、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作业布置:
完成理科及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