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代状元

合集下载

2006年-2011年山东高考 状 元

2006年-2011年山东高考 状 元

2006年-2011年山东高考状元
2011年,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高三11班崔逸超文科状元,昌邑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以723分(裸分703分)的高分成为今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

2010年,山东省2010年高考理科状元昌邑一中陈大鹏723分,语文133分、数学142分、英语144分、理综227分、基能57分、特征加分20。

山东省2010年高考文科状元桓台一中高天艺694分。

高考总分694分(含20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单科成绩:语文128分数学139分英语142分文综209分基本能力56分
2009年,东营一中隋雁云夺得2009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总分723分,淄博市实验中学帅凯旋夺得2009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总分701分。

2008年,山东文科状元姓名:容秋艳学校:寿光二中成绩:675分。

山东理科状元姓名:张云霄学校:泰安一中成绩:711分。

2007年,文科状元都珊珊,是潍坊人,675分(+20)语文126分、数学150分、外语125分、基本能力57分、文综197分、特征分20分,总分数为675分;
理科状元赵旭照,是青岛平度人,714分(+20)语文133分、数学144分、外语137分、基本能力53分、理综227
分、特征分20分,总分数714分。

2006年,淄博实验中学韦薇获全省文科状元,淄博七中李明荣获2006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

潍坊状元谱(三)

潍坊状元谱(三)

潍坊状元谱(三)潍坊状元谱(三)(2008-03-11 21:56:46)潍坊状元(九)---曹鸿勋明清以来,莱州府辖下的潍县,儒学大盛,私塾、县学,麓台、潍阳、思乐等书院的兴办,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科举取仕,则是吸引众多学子发奋苦读,以求一逞的主要动力。

潍县科举业最盛期主要在明清,明清两朝潍县考取举人、进士者甚众,仅清一朝,即出了举人296,进士81,这就使后学者有楷模可尊,有规律可循,学子越多,学界越盛。

但十分可惜:自隋唐科举形成制度以来,至清光绪帝之前,潍县一带,竟无夺冠之人——没有出一个状元!不少人为此叹惋。

然叹惋归叹惋,中状元可不比饭后聊天,说中即中,故谁也不敢夸海口,能预测什么时候潍县出状元。

孰料清光绪二年(1876年),潍县有后生曹鸿勋者打破一千二百多年的沉寂,一举夺魁,成为有科举以来潍县第一位状元!童年之梦曹鸿勋(1846一1910年),字竹铭、仲铭,号兰生,潍县西南关人。

因其祖父为道光举人,并曾出任过广东鹤山知县(见《潍县志稿》),曹鸿勋也算出身“书香门第”。

但中有“代沟”:曹鸿勋之父曹棠文墨平平,无缘科举,只有做些小买卖(烤火烧、煮地瓜,上市叫卖,也曾开过售衣小铺)养家糊口。

但曹父老实持重,“君子固穷”,乐善好施,故在西南关一带有很好的口啤。

曹鸿勋出生时,其祖父已病逝十二年,他的学识,未受祖父直接影响。

因此与其说曹氏出身“书香门第”,倒不如说其出身贫寒之家。

然而贫寒的家境,使曹鸿勋自幼养成了勤俭朴素,善学好问,克己上进的坚韧性格。

在吃穿上,他与穷人家的孩子比,在学习和劳动上,他与勤奋之人比。

父母喜欢他,邻里百家也喜欢他。

也许因为家境贫穷,曹鸿勋幼年时就产生了改变窘境的强烈愿望。

当时,在儒教盛行,科考之风浓郁的潍县,长辈向少儿灌输的主要是“学而优则仕”,曹家也毫不例外:某某面壁十年,得中举人;某某《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高中进士;潍邑的郭家、陈家、张家、丁家四大家族人才辈出,中举中进士者比比皆是。

山东历代状元一览表

山东历代状元一览表

以下是山东历代状元一览表(按年代顺序排列):
唐朝:
第一名:戴德明(永泰二年,766年)
宋朝:
第一名:范仲淹(元丰元年,1078年)
元朝:
第一名:韩山童(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明朝:
第一名:陈宪(洪熙元年,1425年)
清朝:
第一名:屈大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名:武鑫章(民国九年,19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一名:杨超尘(1952年)
这是山东历代状元的一些代表,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成为了状元。

他们的成就代表了当时的学术精英和才华横溢的代表。

他们的状元身份也给予他们在社会、政治和学术等领域的一定的声望和机会。

山东高考状元:历年山东高考状元回顾(2003-2011)

山东高考状元:历年山东高考状元回顾(2003-2011)

山东高考状元一:历年山东高考状元回顾(2003-2011)2011山东理科高考状元:潍坊寿光人,高考总分738(满分750),语文142(满分150),数学150(满分150),英语149(满分150),理综238(满分240),基本能力59(满分60),给你一份答案,估计你也抄不了人家这个分啊!山东高考状元二:历年山东高考状元回顾(2003-2011)2010年山东高考状元:陈大鹏2010年,昌邑一中的陈大鹏以总分723分的高分登上今年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宝座;淄博桓台一中的高天艺则以总分694分的高分登上全省文科第一的宝座。

此外,莱州考生赵芳熠以691分高分成为全省文科裸分第一名;海阳市考生程春晓则以706分高分成为全省理科裸分第一名。

2009年山东高考状元:东营一中隋雁云夺得2009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山东省2009高考(论坛)理科状元出炉,来自东营一中的隋雁云以总分723分(其中高考成绩为703分,还有20分布的省级优秀学生加分)的高考成绩夺取今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

“我们学校确实有个学生考了723分,她的分数真是全省第一吗?”25日早7时,东营市第一中学学管处李新诚主任接到记者的电话后问起了记者。

25日凌晨,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东营一中的理科毕业生隋雁云文化课成绩为703分,省级优秀学生加20分,总分达723分。

心理素质超强,成绩不拔尖但稳定上午8时,记者在东营一中见到了隋雁云和她的班主任吴玉平。

1992年出生的她阳光文静,面对记者的采访并不紧张,首先说自己没想到能考这么多,确实是超常发挥,因为平时的摸底考试一般都在670分左右。

她的班主任吴玉平老师自豪地说:“隋雁云最大的特点是成绩不拔尖却一直很稳定,每次考试不会考第一,但肯定在级部前十名,尤其是心理素质超强,从来不把考名牌高校作为自己的目标而给自己施加压力。

这个孩子还是我们学校的中长跑健将呢,曾得过冠军,这也说明她有耐力强的特点。

”隋雁云超强的心理素质从她父亲讲述的一个故事中也可见一斑,就在高考前三天,隋雁云高烧不退,连续输液,父亲急得团团转,隋雁云劝说父亲:“你们放心,我即使发着高烧去参加高考也能考上一本。

今年潍坊有5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各高中排名出炉

今年潍坊有5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各高中排名出炉

今年潍坊有5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各高中排名出炉2017年潍坊有5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潍坊各高中排名出炉啦!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吧!2年1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潍坊一中、临朐一中成近两年“最大赢家”记者梳理今年我市的“北大清华生”发现,潍坊一中依旧是大热门,该校今年共有12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清华大学8人,北京大学4人。

而其他“学霸”大多分布在安丘第一中学、昌邑第一中学、临朐第一中学、昌乐第二中学、青州第一中学等学校。

其中,安丘第一中学7人,昌邑第一中学、临朐第一中学各占据6人,昌乐第二中学有5人,青州第一中学3人,紧随其后……从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市共有52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分别为:临朐县第一中学11人,昌邑第一中学6人,安丘第一中学6人,潍坊第一中学5人,高密第一中学5人,寿光现代中学4人,诸城第一中学4人,临朐实验中学3人,寿光第一中学3人,诸城繁华中学2人,潍坊第四中学1人,高密三中国际部2人。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近两年的录取情况来看,潍坊一中、临朐一中各考住17个“北大清华”,领跑潍坊“北大清华生”榜单。

安丘一中、昌邑一中分别以13人、12人紧随其后。

今年全市文理状元均出自安丘一中,输出“北大清华生”数这里稳定据了解,今年我市文科“状元”牟晓彤、理科“状元”刘子琦都是来自安丘一中,两位“状元”出自同一学校,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统计数据显示,安丘一中今年共有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5人。

记者查阅相关统计发现,安丘一中在近几年输出“北大清华生”方面表现最为稳定。

分别是:2014年清华大学4人、北京大学2人,2015年清华大学4人、北京大学2人,2016年清华大学3人、北京大学3人,稳定性可见一斑。

3年间文理6位“状元”,5个出自县市区中学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年来,我市的高考“状元”也多分布在各县市区中学,三年间,文科、理科6位状元,有5人来自县市区的4所中学。

潍坊首位状元苏德祥

潍坊首位状元苏德祥

故story潍坊首位状元苏德祥文/王离京科举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于全人类的政治馈赠。

它在倡导公平竞争精神、劝人向学、发展教育、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风气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人类。

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就受到了科举制度的直接影响。

状元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但是对于状元科举制度,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大家只是看到了状元们的风光无限,却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受的磨难,也不了解他们的为官经历、以及人生悲欢离合。

对于科举制度以及状元们的有关情况进行一些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潍坊大地民风淳厚,历来有着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

这里的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产生了若干位个中翘楚—状元。

在此,笔者将对他们的经历事迹,分别向读者做一下介绍。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年间。

这个隋炀帝虽然有些毛病,但却很了不起,主导创造了南北大运河、科举制度两项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也很有政治远见。

对于科举制度这项诞生于前朝的新生事物,他们没Su Dexiang, Weifang’s First ZhuangyuanART CITY082潍坊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有弃之如敝履,而是敏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予以承袭并发展完善起来。

没有他们父子,科举制度这一人类文明奇观,很可能会死于襁褓之中。

行伍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同样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经常亲力亲为地主持组织科举考试,为科举考试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科举制度著名的殿试制度,就是始创于赵匡胤。

大宋建隆四年(963)癸亥科,诞生了科举史上的第一位潍坊籍状元苏德祥。

此时,距离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已经过去了350多年。

影响中国文坛的潍坊五状元之:马愉

影响中国文坛的潍坊五状元之:马愉

影响中国文坛的潍坊五状元之:马愉影响中国文坛的潍坊五状元——马愉马愉(1395—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明代临朐县朱位村人。

其先祖为汉代马援,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为伏波将军,助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尚自称为“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

马援后世散居各地。

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

避居临朐,遂以为家。

近生珍,珍生庆,庆生天驷,天驷生景信,景信生士贤,士贤乃马愉之父也。

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

马愉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

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

期间,刻苦攻读,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

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

此科主考为杨溥,副主考为曾(此字上部为'啟',下部为'水'),马愉终生视二人为恩师。

这年,马愉33岁。

此科乃为宣德皇帝登基后的首次开科,俗称龙飞榜。

历来科考,大多考试五经,即俗说的以五经取仕。

此次,宣德皇帝下诏说:“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

”故此科乃为制科取仕(制科,古代朝廷设置的临时考试科目,始于汉代,沿至清末、较重要的制科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有博学宏词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经济特科;晚清还有翻译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时有改动,制科录取者一般都从优授予官职)。

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

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

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

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

爰及朕躬,获承鸿绪,永惟海宇之广,生齿之繁,化理之方,躬行为要。

肆夙夜饬励,恭己思道,罔敢怠宁。

诸生学古有年,究于治理。

夫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而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此盛治之致也。

潍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曹鸿勋

潍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曹鸿勋

潍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曹鸿勋清代某年。

潍县西南关有条新巷子。

当时潍县城,东南西北都有城门。

出了南城门,西南方向有一条狭窄的巷子,就叫新巷子。

巷子比较短,不足百米,住着的穷人比较多,大多做着小买卖,养家糊口。

路北有一户曹姓普通人家,男的沉默寡言,不喜热闹,一看就是老实本分的人,平时做点烤火烧和烤地瓜什么的,来维持生计,女的在家干点家务活,然后带孩子。

这个男孩并不大,不过聪颖好学,爱读书爱写字,对这户穷苦人家来说,也算是个欣慰。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孩爸却是一筹莫展,对孩妈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上学了,不行让他跟着我做点小买卖吧,孩妈比较有见识,坚决不同意,说我们的孩子这么爱读书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孩子爷爷当时不也是读书勤奋,考取功名,做了大官吗,到了你这一代,你却不知道上进,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像他爷爷那样,将来做个大官,我们也好跟着沾光不是?孩爸本来话不多,觉得妻子说得有理,就点头同意了。

读私塾请老师,看似很难的一件事,办起来却是简单。

一位姓丁的老师看中了孩子的聪颖好学,表示可以教他,并拿出一些粮食资助他,他对于四书五经以及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从小就特别感兴趣,而且非常喜欢写毛笔字。

这小孩从小知道感恩,把老师这份恩情默默藏在心里,想到以后发达之日可以报答老师,所以愈发勤奋用功。

丁老师越来越欣赏他,夸赞书读得好,字写得好,由此惹得同学们的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几个地主家的孩子忍不住耻笑奚落他,"你家那么穷,书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即使将来到京城考试,家里承担起路费吗",这小孩不为所动,也不气恼,心里给自己打气:正因为穷,才要好好读书学习。

只要努力,将来一定能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地主家的孩子,或者官员的孩子,吃穿不愁,学不学习,读不读书,都无关紧要,反正将来可以拼爹,用家的几个钱,买个功名玩玩,或者捐个小官做做,这都是可以的。

新巷子这个孩子就不行,根本没有拼爹的资本,亲爹就是一个烤地瓜的,没什么本事。

潍坊名人大全 (精选范文)

潍坊名人大全 (精选范文)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又号石门,散曲作家,临朐人。

他乡试中举后,屡试不第。

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入京谒选,授涞水知县。

任内体恤民情,不附权贵。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 被谪为镇江府学教授。

1569年(隆庆三年)春,调任保定通判,编修府志时因搜集受迫害而死的前兵部员外郎杨继盛遗文,条陈保定利害十六事,得罪当道。

1571年(隆庆五年)末,改任鲁王府审理,辞免未赴任。

次年春,弃官回临朐,于海浮山下老龙湾畔建“即江南”亭,致力创作,颐养以终。

其著述有《海浮山堂词稿》、《石门集》,主纂嘉靖《临朐县志》、万历《保定通志》等,其中不乏伸张正义、尊重史实的佳作。

对后世影响较大者数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其中《农家苦》、《忧复雨》、《刈麦有感》等,反映了他体察民隐,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心。

另一些作品,或讽贪、或刺虐、或戳弊、或揭恶,均为警世醒民之作。

故王士祯评其散曲“独为杰出”。

他的杂剧《僧尼共犯》,通过僧尼私通,后经官府判为夫妻的故事,指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传流后嗣,繁衍至今”,乃天经地义之事。

他以此向假道学公开宣战。

他出身于宦门,贵族公子之习难以尽脱,在其著作中,也有一些风花雪月之类的作品。

张择端(1085-1145) 字正道,又字文友,宋代画家,东武(今诸城)人。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

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

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

潍县的两个状元

潍县的两个状元

潍县的两个状元,一为光绪二年(1876年)的曹鸿勋,另一个就是和曹比邻、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中的王寿彭。

在科举考场上,潍县异军突起颇让人好奇,于是好事者便附会以风水灵异之说。

一本题为《归里清谈》的笔记就称,这应该归功于郑板桥。

据说郑板桥当潍县县令时,根据地势,筑一长桥,名为状元桥,声称此地将来会出状元,后来真被其言中。

这当然是传说而已,只能作为谈资,姑妄言之姑听之了。

且说这王寿彭高中状元,曾引来当时人的不少议论。

有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其一是说王寿彭的文章做得并不好,但他的字却很对科考官的脾胃。

清代的科举,尤其是最后一关的殿试,向来重写不重作,而科考对书法又有特殊的癖好,要求字体端正,“黑大圆光”,号称“馆阁体”。

许多文章好的人往往在科举上不甚得意,原因盖在于此,如不擅书法的龚自珍考进士就多次落第,最后勉强进了三甲,也没能点翰林,惹得龚自珍对书法一道大为不满。

而王寿彭的字恰恰就中规中矩,看着十分漂亮。

他最初在山东乡试,主考官阅其卷后不甚满意,但旁边有人说,这位考生的字如果参加殿试会很占便宜,说不定你可以收一个翰林门生呢。

主考官怦然心动,后来王寿彭果然在会试、殿试中一路告捷。

第二种说法是说王寿彭得中状元还要感谢他父母取的名字好。

王寿彭1903年参加殿试,第二年就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朝廷上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主持考试的官员投慈禧之所好,欲得一个名字中有“寿”字的人为状元,以示庆祝,王氏之名既有“寿”字,而其书法又黑大圆光,遂定为状元。

慈禧这种喜欢讨彩头的心理确系事实,某一年殿试,一个叫王国均的人本来置于前列,慈禧一听这名字,与“亡国君”谐音,立即皱眉说“好难听”。

王国均以此被抑,终生未能得志。

中了状元的王寿彭被实授湖北提学使,武昌起义前夕,一度代理布政使,这已经是一省最高民政长官,若非武昌起义猝发,其仕途得意是一定的。

入民国后,时为总统的袁世凯因王寿彭是状元,让其任总统府秘书,只不过写写画画,题题匾额而已,未参机要,故有人嘲笑说,王状元是“书而不秘”。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潍坊历代状元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姓可考的文状元约有600名,武状元约有170名,其中属于山东籍的文科状元有36人,武状元15人,而在这些文武状元中,属于今天潍坊市辖域内的文武状元则各有7人和2人。

潍坊最早的状元是北宋的苏德祥,他于赵匡胤建隆4年(公元963年)夺得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状元桂冠。

苏德祥中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右补阙;其工诗文,但传世不多,《宋诗纪事》有载。

苏德祥的父亲为后汉丞相苏禹珪。

《资治通鉴》卷286记载:“(苏)禹珪,密州人也。

”《潍坊古今人物》说,苏禹珪,高密人。

宋时高密属密州管辖,苏禹珪应为密州高密人。

由上可知,苏德祥的籍贯也应为密州或密州之高密,然而《中国状元全传》中则说,苏德祥为青州益都人,即今青州市人,不知依据何在。

潍坊的第二位状元是青州市郑母镇人王曾。

王曾(978~1038),字孝先,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夺魁。

王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创造了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迹。

王曾入仕后曾两度拜相,并封为沂国公,是宋朝著名宰相。

欧阳修称其“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

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其篆碑曰“旌贤之碑”,并改其乡为“旌贤乡”。

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始。

张唐卿(《宋史》卷443误作为“孙唐卿”),字希元,青州人,少有奇才,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殿试高中第一,成为潍坊的第三名状元。

张唐卿折桂后历任将作监丞,陕州通判。

张唐卿以孝闻名,也因孝而亡。

1037年其在为父办理丧事时,悲痛过度,吐血而死。

对于张唐卿的籍贯,有的文章中写为山东淄州(淄川)。

史载,张唐卿年轻时与淄州通判韩琦关系甚密,但不足以说明籍贯为淄川。

金、元两朝潍坊无一人中得状元。

到明朝,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登科者以南方人居多。

有明一带,在90名状元中,北方人仅占12名,而潍坊籍又占其二。

其一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高中进士第一的临朐人马愉,其二为以状元卷闻名天下的青州人赵秉忠。

潍坊有个状元胡同,26年出了两位状元,立的牌坊都是双层的

潍坊有个状元胡同,26年出了两位状元,立的牌坊都是双层的

潍坊有个状元胡同,26年出了两位状元,立的牌坊都是双层的状元胡同的故事,潍坊人大多都知道,这个故事之所以名气大,听说是因为是双层牌坊的原因。

大家听宽智慢慢道来。

话说清朝光绪年间,潍县西南关新巷子,在短短的26年间竟考中了两名状元。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小胡同里考中两名状元,因此,这巷子被称为“状元胡同”。

据《潍坊市志》记载,状元胡同里考中的第一位状元名叫曹鸿勋,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勤奋好学,学业成绩优秀,1873年,拔贡朝考一等一名,不久就被派往刑部担任七品官。

1876年(大清光绪2年)考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第二名状元名叫王寿彭。

出生于城市贫民的家庭,1903年,连捷进士第一名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据民间传说,曹鸿勋中了状元后,为了光宗耀祖,竟然没有与其他几家商量,就在几家共享的胡同口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

由于屈于曹家的权势,当时其他几家也没有说些什么,可是等到王寿彭长到六七岁时遇到了麻烦。

有一天,小小年纪的王寿彭问爷爷,为何胡同口修建个石牌坊?爷爷说:“人家曹家有人中了状元修建的,不用说是为了光宗耀祖。

”王寿彭听了问爷爷:“他们家有人中了状元把偌大的牌坊修建在胡同口,那将来我中了状元的话,牌坊该修在何处?”爷爷一听:“对啊,我怎么没想这回事情呢?不行,咱们得去问问曹状元家。

”王氏祖孙来到曹府,说明了来意。

对方认为,中一个状元是百年甚至千年不遇的事情,你们家想中状元就可以中吗?于是,曹家没加认真思考就脱口说道:“如果你们家有人中了状元的话,可以把石牌坊摞在我们家立的牌坊的上面。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当下请来了中间人作证,两家签字画押,立了字据。

山东历代状元名录

山东历代状元名录

山东历代状元名录山东历代状元名录房玄龄,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状元(进士)。

齐州临淄(今淄博临淄区北)人。

崔刑,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

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

孔纬,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状元。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

孔纁,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状元。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

孔缄,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状元。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

王朴,五代后汉乾右三年(950)状元。

山东东平人。

苏德祥,宋太祖建隆四年( 963)癸亥科状元。

青州益都(今益州)人。

柴成务,宋太祖乾德六年( 968)戊辰科状元。

曹州济阴(今菏泽)人。

另说浙江衢州江山人。

胡旦,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戊寅科状元。

滨州渤海(今山东惠民)人。

梁顥,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

鄆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王曾,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李迪,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状元。

山东濮州(今鄄城)人。

梁固,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状元。

鄆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蔡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状元。

山东莱州胶水(今胶州)人。

张唐卿,宋仁宗景右元年(1034)甲戌科状元。

山东青州(今淄川)人。

王俊民,宋仁宗嘉右六年(1061)辛丑科状元。

山东莱州掖县(今莱州)人。

张行简,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己亥科状元。

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市)人。

李演,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丙寅科状元。

山东任城(今济寧)人。

王鄂,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状元。

曹州东明(今属山东)人。

张起岩,元延右二年(1315)左榜状元。

山东历城人。

王文燁,元至顺元年(133O)左榜状元。

山东邹平人。

韩克忠,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

山东武城人,马愉,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

山东临朐人。

赵秉忠,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

山东益都人。

以书法立身的清末状元曹鸿勋

以书法立身的清末状元曹鸿勋

以书法立身的清末状元曹鸿勋以书法立身的清口张培中孟令春韩桂义在潍坊.能够永垂青史的人物,曹鸿勋算一个。

都是些碑碣石刻或木刻匾额.与书法真迹是差着等这不仅因为他是隋唐科举制度以来潍县出的第级的。

据称,曹氏的“肉笔”之作即与本人之手通过一个状元.也阑为他为官清正。

在文风浓郁的潍坊人毛笔连接到纸面的真迹称,“肉笔”。

为范曾首用原眼里.还有更被看重的一面,那就是他的书法。

日前本不少.可是上世纪经历的战乱太多。

基本上都流散读到几篇介绍曹鸿勋生平的文章.作者皆认为。

其书了。

、硕果仅有的那些,又在十年浩劫中经历厄运,基法高于政绩想一想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曹鸿勋为官本不复存在。

现在的潍坊人,得其真迹片纸者。

无不的年代,晚清整个礼会腐败黑暗.多少事情恐怕是想视为珍宝为也不可为.、上世纪年代.笔者偶得他写于北京寓所的一然而.社会的黑暗掩盖不了书法的光辉家乡人幅书作.此幅书作长,宽,残缺得挺厉害一个多世纪以来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这除去残缺之字.正文共行多字。

有一年.笔者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不会像政绩那样因为时代变接待过一个上门售卖曹鸿勋册页的古董商贩.商贩迁一玄不返。

往往愈久弥香,可以令人追回曾经的体声称绝对真迹。

我什么也没说,拿出此幅请他看,他验。

看了.一句话也不说了。

连自称不是很懂书法的商贩曹鸿勋在家乡遗字甚多.在世时即有大量罢迹都看出他出售的所谓“真迹”与之相比差了很大一上石..现有撕订查的有:陈氏家庙、裕堂药店、王之截。

翰墓碑及墓志铭、孝子碑、重修观音阁碑、重修玉清曹鸿勋在书法上确实下了很深的工夫.这方面宫碑、十笏同、十笏冈记、孟松里墓志铭、孙凤翔墓志不是浪得虚名。

据说。

当年与他同时考进翰林院的浙铭、张兆楷墓志铭、张湘帆子房墓志铭、孙葆田墓志江冯文蔚,书法卓著,文才惊人,号称才子,名噪江铭以及曹鸿勋临书《九成宫醴泉铭》等。

其中《九》书南。

他原以为本次状元的头衔一定会落到自己头上.是应潍县绅士丁星甫致函而写的。

潍坊中考状元是谁

潍坊中考状元是谁

潍坊中考状元是谁
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

每年的中考成绩是考生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生的未来路向。

潍坊中考状元是潍坊市中考成绩最优秀的考生,他们一般是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巨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那么,谁是潍坊的中考状元呢?
在过去几年里,潍坊中考状元的名字变换很大。

2019年,潍坊市的中考由于疫情原因推迟了两个月,但在这样的局面下,依然诞生了2020年潍坊市中考状元。

他叫刘健,就读于青州市第一中学,是自己班级的语文课代表。

2020年潍坊市中考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均为满分,语文是148分,总评成绩为680分,成为潍坊市中考状元;同时,他也是全省中考总分最高的考生之一。

他的父母是石材工人和流动售货员,生活条件并不优越,但刘健从小就心灵手巧,对于学习有着特别的天赋和才能。

刘健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这是他长期以来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高度责任感的回报。

当被问及取得好成绩的秘诀时,刘健表示:“我不喜欢看书,不过我喜欢看视频,尤其是有声阅读,可以让我感受到作者的语气和节奏,有助于培养我对语音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经常做一些不一样的思维题和创意作品。

他认为,解决问题和创造作品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头脑,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成绩。

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科学教育和家长的关心支持。

潍坊市中考状元刘健就是这样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成功也为广大考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他们勤奋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刚正不阿的青州状元王曾

刚正不阿的青州状元王曾

刚正不阿的青州状元王曾王曾,字孝先,北宋青州益都人。

幼年父母早丧,由叔父王宗元抚养长大。

少年时代的王曾,就读于青州的矮松园,学习刻苦认真,文章写得很好,远近闻名。

成年后的王曾,参加科举,在乡贡试、礼部会试和金殿廷对三级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连续获得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

最后官至宰相,被人誉为“三元”宰相,这在中国历代数百名状元中极为罕见。

身为宰相的王曾,政绩卓著,被誉为一代名相。

他敢于直谏,于国于民有利的事,大力提倡;不利的事,则力除其害,对皇帝敢当面劝阻。

他知人善任,注重选拔人才,曾力荐范仲淹、包拯等人,委以重任。

而且,王曾嫉恶如仇,不徇私情,对那些靠讲情、姻亲、裙带关系升迁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惩治。

王曾为政严谨持重,每次进言,奏明国家利害之事,都详实明晰而又合情合理。

王曾眉目如画,一表人才。

为人端厚谨重,在朝中为官,进止有礼,闲时居家,寡言少语,且平生极为节俭。

著名京剧《秦香莲》中,有位刚直不阿的王丞相,颇受观众喜爱,据说,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一代名相王曾。

由于王曾刚正不阿,常常得罪皇帝贵胄,曾被三次罢相贬官,到地方任职。

第二次罢相时,就回到家乡出任青州知州。

王曾任青州知州时,为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他特别重视教育事业,一上任,就建起了州学,划拨了30顷土地给学校,盖了120间房舍,每年拨给30余万两白银的经费,还请了许多知名的学者来做教授。

王曾的做法得到朝廷的褒奖,皇帝还下诏书,昭示全国各州要以青州州学为榜样,大力兴办学校。

王曾逝世后,为表彰他的政绩和操守,宋仁宗亲自为他撰写了“旌贤碑”的碑额,后又把他的乡里改名为“旌贤乡”。

“旌贤乡”即今天的青州市郑母镇。

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曹鸿勋、王寿彭_贵文草堂

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曹鸿勋、王寿彭_贵文草堂

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曹鸿勋、王寿彭_贵文草堂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曹鸿勋、王寿彭潍县自古文风盛,举人秀才多满城。

一条胡同两状元,曹鸿勋和王寿彭。

这是清朝光绪年间,因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南关有条名字叫“新巷子”的小胡同25年内出了两名状元,而流传在民间的一首诗。

诗中两状元即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以一甲一名得中状元的曹鸿勋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以一甲一名得中状元的王寿彭。

两人同住一条胡同且都是穷苦出身。

又都是清光绪年间状元,一时在当地在山东传为佳话。

这条东西走向普普通通的小窄胡同,宽不过两米,长不足百米,从此便称为“状元胡同”。

只可惜仅风光百年的“状元胡同”于1992年旧城改造时拆毁,旧迹已不复存在。

只有这首诗流传和印证着历史的荣光。

光绪丙子恩科状元曹鸿勋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为光绪帝登基恩科,状元曹鸿勋;榜眼王庚荣,字向甫,山西朔州人。

曾官编修;探花冯文蔚;字莲堂(又作莲塘),浙江乌程人,官至翰林院侍讲。

该科共取进士324人,会元陆殿鹏。

考官:户部尚书董恂、刑部尚书桑春荣、吏部尚书崇绮(同治乙丑科状元)、礼部侍郎黄悼。

会试试题:“康诰曰克明德”二节、“施于有政”二句、“惟义所在”一句、赋得“南山晓翠若浮来”得“来”字。

曹鸿勋(1845-1910),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

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朝考获一等,分任刑部七品小京官。

取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光绪五年(1879)五月充湖南乡试同考官。

七年,提督湖南学政。

任上,于各县府选拔优等者入省书院教习,使其增见识,风习为之大变。

后历充上书书房行走加五品衔、陕西乡试主考官、江南乡试同考官、教习庶吉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修撰、云南府知府、云南署粮储道等职衔。

二十七年三月,任云南按察使。

二十九年提为贵州布政使,又暂署贵州巡抚。

三十一年初,调补湖南布政使转陕西巡抚。

三十三年,回京协理开办资政院事务。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金榜历史大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金榜历史大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金榜历史大观王寿彭(1875年-1929年),字次篯。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

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早年苦读,二十六岁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往日本考察,思想保守,仇视孙中山。

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

着《考察录》。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王寿彭 - 左霈 - 杨兆麟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38名黎湛枝 - 胡嗣瑷 - 朱国桢 - 胡炳益 - 金兆丰 - 曹典初 - 唐瑞铜 - 徐谦 - 张恕琳 - 王大钧范之杰 - 张濂 - 郭宗熙 - 章钰 - 李庆莱 - 张坤 - 杨渭 - 商衍瀛 - 田步蟾 - 张家骏夏啓端 - 刘凤起 - 顾准曾 - 衷冀保 - 夏之霖 - 胡大勋 - 高毓浵 - 朱笃庆 - 陆鸿仪 - 甘鹏云郭则澐 - 郭立山 - 区大典 - 邵章 - 李坤 - 徐彭龄 - 吴建三 - 陈敬第 - 郭铭鼎 - 叶景葵张荫椿 - 孙智敏 - 胡藻 - 钱振鍠 - 孙宝书 - 郑家漑 - 史宝安 - 王鸿翔 - 周蕴良 - 陈旭仁任祖澜 - 陈黻宸 - 任承沆 - 彭士襄 - 吕兴周 - 单鎭 - 赖瑾 - 张之照 - 尚秉和 - 陈善同史国琛 - 袁嘉谷 - 李傚儒 - 侯延爽 - 王鼎 - 汪昇远 - 王宗基 - 张智远 - 谈道隆 - 刘焜李泽兰 - 夏寿康 - 王震昌 - 周镛 - 李海光 - 赖际熙 - 祝廷华 - 顾承曾 - 杨肇培 - 杨鸿发胡位咸 - 朱德垣 - 陈云诰 - 陈树勳 - 张新曾 - 龚元凯 - 庞毓同 - 蓝文锦 - 关文彬 - 郭家声田毓璠 - 黄兆枚 - 孙鸿烈 - 朱燮元 - 吴增甲 - 刘敬 - 胡骏 - 何啓椿 - 高遵章 - 徐士瀛杜述琮 - 廖振榘 - 李华炳 - 彭绍宗 - 徐冕 - 薛登道 - 李德星 - 黄锡朋 - 李玉振 - 朱寿朋刘彝铭 - 方履中 - 徐绍熙 - 杨廷纶 - 汪应焜 - 陈曾寿 - 沈泽生 - 王世澂 - 于君彦 - 钮泽晟曾熙 - 孔昭晋 - 顾视高 - 李维钰 - 温肃 - 萧丙炎 - 龚庆云 - 王彭 - 华宗智 - 周杰陈国祥 - 段士俊 - 张祖荫 - 路士桓 - 王绍曾 - 魏元戴 - 程继元 - 曾光爔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74名牛兰 - 杨绳藻 - 栾骏声 - 绍先 - 王荫楠 - 马晋 - 吴璆 - 李汉光 - 陈钧 - 王杨滨宋功迪 - 卓宝谋 - 易顺豫 - 王丕煦 - 胡献林 - 傅家瑞 - 吴鼎金 - 许宗杰 - 陈中孚 - 赵曾樯景凌霄 - 关陈暮 - 李盛銮 - 董秉清 - 张寿楠 - 袁祖光 - 丁毓骥 - 杨允升 - 杨熊祥 - 黄敏孚张忠沅 - 吕彦枚 - 靳志 - 熊朝滨 - 赵国光 - 郑荣辅 - 程昌鼎 - 鲁藩 - 张孝慈 - 萧开瀛梁鸿藻 - 李世田 - 宋嘉林 - 郝继贞 - 杨思 - 荆育瓒 - 聂梦麟 - 朱宝璇 - 高嘉仁 - 褚焕祖唐树彤 - 张铣 - 万箎 - 黄光厚 - 李增荣 - 程起凤 - 黄韩鼎 - 樊海澜 - 李肇律 - 王汝榆张风喈 - 水祖培 - 邹寿祺 - 萧湘 - 吴嘉谟 - 解荣辂 - 郭毓璋 - 黄纯垓 - 刘贞安 - 邓廷琮谢慕韩 - 郑煇典 - 马君实 - 何寿章 - 翁长芳 - 刘昌仁 - 有瑞 - 陈德昌 - 金文田 - 胡商彝刘道春 - 曾肇嘉 - 马育麟 - 萨起岩 - 张书云 - 廖毓英 - 常麟书 - 朱楙春 - 延昌 - 张治仁王景峩 - 何谌 - 张德渊 - 施汝钦 - 尚光钺 - 林步随 - 余登云 - 刘思明 - 张鹏翔 - 武曾任陈煜庠 - 阎希仁 - 李泽宸 - 张运魁 - 何品黎 - 马天翮 - 恩华 - 黄堃 - 班吉本 - 马进修培成 - 高廷梅 - 张自省 - 张文源 - 彭立栻 - 杨凤翱 - 阎廷献 - 杜光佑 - 王允献 - 汪春源曹佐武 - 吕濬堃 - 魏垂象 - 陈畲 - 周旭 - 锺麟 - 孟宗舆 - 侯来仪 - 丁树齐 - 于文鐄张瑞玑 - 范振绪 - 吕调元 - 和绅布 - 孙迥澜 - 李泰 - 傅怀光 - 关捷三 - 周廷干 - 姜宗泰曾兰春 - 仵墉 - 黄居中 - 张继信 - 吴庚 - 区大原 - 石金声 - 陈耀墀 - 王锺仁 - 马骏昌刘春堂 - 丁惟彬 - 周汝敦 - 忠兴 - 孟广范 - 李文诏 - 俞树棠 - 王益霖 - 杨克烈 - 覃寿彭王廷槐 - 陈其桐 - 黄霦 - 马廷弼 - 王声溢 - 林栋 - 吴黻藻 - 王永和 - 哲克登额 - 夏瑞庚狄楼海 - 李愼五 - 袁大琖 - 王廷纶光绪二十七年辛丑科值清德宗三旬万寿,原定改爲恩科,正科则原定推迟一年,於次年(壬寅)举行,但因北京贡院毁於庚子之乱,二科均停,至本年合并补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姓可考的文状元约有600名,武状元约有170名,其中属于山东籍的文科状元有36人,武状元15人,而在这些文武状元中,属于今天潍坊市辖域内的文武状元则各有7人和2人。

潍坊最早的状元是北宋的苏德祥,他于赵匡胤建隆4年(公元963年)夺得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状元桂冠。

苏德祥中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右补阙;其工诗文,但传世不多,《宋诗纪事》有载。

苏德祥的父亲为后汉丞相苏禹珪。

《资治通鉴》卷286记载:“(苏)禹珪,密州人也。

”《潍坊古今人物》说,苏禹珪,高密人。

宋时高密属密州管辖,苏禹珪应为密州高密人。

由上可知,苏德祥的籍贯也应为密州或密州之高密,然而《中国状元全传》中则说,苏德祥为青州益都人,即今青州市人,不知依据何在。

潍坊的第二位状元是青州市郑母镇人王曾。

王曾(978~1038),字孝先,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夺魁。

王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创造了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迹。

王曾入仕后曾两度拜相,并封为沂国公,是宋朝著名宰相。

欧阳修称其“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

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其篆碑曰“旌贤之碑”,并改其乡为“旌贤
乡”。

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始。

张唐卿(《宋史》卷443误作为“孙唐卿”),字希元,青州人,少有奇才,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殿试高中第一,成为潍坊的第三名状元。

张唐卿折桂后历任将作监丞,陕州通判。

张唐卿以孝闻名,也因孝而亡。

1037年其在为父办理丧事时,悲痛过度,吐血而死。

对于张唐卿的籍贯,有的文章中写为山东淄州(淄川)。

史载,张唐卿年轻时与淄州通判韩琦关系甚密,但不足以说明籍贯为淄川。

金、元两朝潍坊无一人中得状元。

到明朝,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登科者以南方人居多。

有明一带,在90名状元中,北方人仅占12名,而潍坊籍又占其二。

其一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高中进士第一的临朐人马愉,其二为以状元卷闻名天下的青州人赵秉忠。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

中状元后按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入内阁,参与机务,后再升礼部右侍郎。

明朝状元入阁者十一人,马愉为其中之一.马愉病故后,明英宗诏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明朝赠官兼职,自马愉始。

《明史》称马愉为正宽厚,仁慈为怀,不媚权贵,谦守自守。

马愉亦擅辞章、诗文,著有《澹轩集》。

受状元影响,马氏后人中文人辈出,在潍坊文苑占重要一席。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青州郑母镇人,与宋朝状元王曾同一故里。

明万历二十六年
(公元1598年)25岁的赵秉忠高中状元。

30岁时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典试江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栋梁之材。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朝政日非,赵秉忠上书乞归故里,终得熹宗同意,晋礼部尚书,致仕还乡。

赵秉忠虽贵为尚书大员,但官修正史对他几乎没什么记载。

《明史》中仅仅以一语“赐赵秉忠等进士及第”而带过。

1983年,赵秉忠的后人将珍藏了三百八十多年的赵秉忠状元的殿试卷献给了国家,一时在史学界、新闻界引起轰动。

我国历代“状元卷”遗传至今的,仅有赵秉忠这一份,这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赵秉忠终因他的状元卷而扬名今天。

与明代一样,清代潍坊也出过两名状元,都是在光绪一朝,且都出自潍县南关一条名叫新巷子的胡同。

这两名状元一是曹鸿勋,家在巷子道南:另一名叫王寿彭,家住巷子路北。

两状元府,南北相对,传为佳话,而这条长只百米的陋巷,也成了闻名遐迩的“状元胡同”。

曹鸿勋(1846~1910),字仲铭,在光绪二年(1876年)为庆祝光绪皇帝承嗣大位的恩科考试中以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后任云南永昌知府,湖南布政使及陕西巡抚等。

曹鸿勋居官清廉,有耿直之风。

其擅长书法,为当时书法名家。

王寿彭
(1875~1929),字次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殿试一甲一名入翰林院,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名状元。

1905年
他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宪政,后任湖北提学使。

辛亥革命后,王寿彭归北,曾充任过黎元洪总统府秘书。

1925年出任军阀张宗昌统治下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一职,并与次年成立山东省第一所公立大学—山东大学,他兼任校长。

1928年王寿彭辞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去天津外国租界当了寓公,次年病死。

王寿彭虽到日本考察过宪政,接受过一些维新思想,但始终不忘自己是封建科举状元,因而思想上也就保守陈旧。

王寿彭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在潍坊亦留下不少墨迹。

潍坊除了出过上述七名文状元外,还出过两名武状元。

一名是青州人丁殿宁,其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夺得武科状元。

丁殿宁生平事迹不祥,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另一名武状元是昌邑人宋占魁。

宋占魁(1845~1906),原名兆发,字捷臣,出身贫寒,自幼习武。

光绪十二年(1886年),宋占魁赴京应武科考试,夺得头筹。

慈禧太后亲赐花翎,并赐名占魁,封为御前头等侍卫。

1895年宋占魁任太原总兵。

后因主张武力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满,终因报国无门,抑郁成疾,于1906年病逝太原。

宋占魁一介武夫,虽考取庄园,但识字不多,为解决这一遗憾,宋占魁拜师从书法开始练习识字。

他颇有灵气,学书一点就通。

至今昌邑市博物馆还收藏者他写的龙、虎、寿等几幅飞白书书法精品墨迹。

注:以上是潍坊本土状
元,另还有定居潍坊获得状元的外乡人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