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历史状元名单
历史状元名单
一、初唐状元:魏征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生活在唐朝初年,被誉为“初唐状元”。魏征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文化名流,他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才华和智慧使得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唐朝第一位状元,被皇帝赐予了金榜题名。
二、明代状元:文徵明
文徵明是明代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尊称为“明代状元”。文徵明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明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清代状元:郎廷槐
郎廷槐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乾隆年间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誉为“清代状元”。郎廷槐是一位卓越的才子,他在科举考试中展现出了超群的智慧和才华。他的诗文作品独具风格,对清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民国状元:陈寅恪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民国时期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尊称为“民国状元”。陈寅恪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对
中国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泰斗。
五、当代状元:李开复
李开复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他在当代多次被誉为“当代状元”。李开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担任微软和谷歌中国的高级职位。李开复的成功经历和创业心态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六、未来状元:未知
未来的状元名单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状元。未来的状元可能来自各个领域,如科学、文化、艺术等,他们将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国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全国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是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自唐代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状元,他们的名字一直被后人传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全国古代状元的排名一览表。
1. 唐朝状元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科举制度最为兴盛的时期。在唐朝,首次出现状元的排名。最早的唐状元是白居易,他在贞观十八年(644年)中举状元,后来成为了一位文坛巨擘。
其他唐朝状元有:卢仝、虞世南、王之涣、杜牧等。
2. 宋朝状元榜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科举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宋朝,出现了一些备受赞誉的状元。
宋朝状元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
3. 元朝状元榜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也相对较少受到重视。虽然元朝的状元数量较少,但也不乏一些才华横溢的人物。
元朝状元有:徐祯卿、陈康肃等。
4. 明朝状元榜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完善、考试规模庞大的时期。在明朝,状元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崇。
明朝状元有:陈贞观、瞿式耜、李时中、祁彪佳、吴中行、冯梦
龙等。
5. 清朝状元榜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科举制度的最后一
个阶段。在清朝时期,状元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成为许多人追求的
目标。
清朝状元有:郑观应、曾国藩、左宗棠、杨度道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状元们大多以其高才华、卓越的文学造诣,为
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榜首,更在文化界、政
治界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
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分数的考生。由于科举考试历史悠久,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可能没有完整记录。以下是一些古代状元的名单:
1. 张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二程之主”。
2. 邵雍:北宋时期的理学家,与张载并称为二程。
3. 陈亮:北宋的文学家、哲学家,与张载、邵雍并称为南北学派的代表。
4. 朱熹: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5. 陆游:宋代的文学家、诗人,被赞誉为“文学圣手”。
6. 杨时:元代的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并称为“陆杨”。
7. 胡铨:明代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胡文青”。
8. 纳兰性德:清代的文学家、诗人,与纳兰性穆并称为“纳兰”。
9. 车胤:清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10. 王夫之:清代的学者、文学家,他的著作《读通鉴论》对《资治通鉴》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这只是一部分古代状元的名单,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状元的名字可能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
中国历代状元一览表
以下是部分中国历代状元:
1.张损之,江苏人,隋大业中进士,官至侍御史诸曹员外郎。
2.孙伏伽,河北故城人,607年赐进士,大业中所置。622年考中状元,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侯君素,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今河南临漳)人,大业间赐进士,大业中
所置。
4.杨纂,陕西华阴人,隋唐大臣。父文伟,仕隋官至温州刺史。大业中进士,授
朔方郡司法书佐。
5.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人,唐初名相。
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6.温彦博(573-635),字大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出
生书香之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开皇末年,通过对策及第,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7.黄凤麟(555~626),字魁熹号江夏逸叟,湖北江夏(黄冈县黄鹤乡)人。605
年中状元,历任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
除了以上这些状元外,还有许多历代状元的事迹和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榜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榜名录
中国历代文状元榜名录
中国历代状元共532人(隋代不计)。唐149人五代十国35人两宋118人辽56人西夏1人金39人伪齐2人元32人明90人大西1人清114人太平天国15人
一、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江苏人
孙伏伽河北人
侯君素
杨纂陕西人
房玄龄山东人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温彦博山西人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黄凤麟湖北人比部员外郎
二、唐代状元榜(149人)
1孙伏伽河北清河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唐代第一科状元,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大理卿
2宋守节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状元。取
进士79人,又取57人,重试11人。曾任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司功。
3郑益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状元。取进士沈佺期、宋之问等45人。
4许且682年(唐高宗开耀二年)状元。取进士刘知几、陈子昂55人,重试及第11人.。
5吴师道河北临漳685年(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状元。先取22人,后又取5人。官至吏部侍郎、户部郎中。
6陈伯玉687年(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状元。同榜进士共65人。
7姚仲豫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状元。进士共32人。
8常无名河南温县712年(唐睿宗景云三年)状元。官至礼部员外郎。
9崔液河北定县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状元。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
10 李昂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状元。官至吏部郎中。
11范崇凯四川内江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进士薛邕等16人。
12杜绾陕西西安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状元。
状元文化
• 中国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 族英雄——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 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 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 元”。
•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 大影响和作用的——清咸丰六年 (1856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 生两为帝师。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 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 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 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被誉为“中 国近代维新第一导师”。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 科开始选状元,到清末光绪三十年 (1904)甲辰科止,历史上共产生 了800多名状元,现在能考知姓名的 状元中,文状元596名,自宋代至清 有武状元115名。其中苏州一地共出 文状元45名、武状元6名。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唐武德五 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女丞相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 癸丑,1853 年))女科状元傅善祥。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清光绪 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 霖。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慈 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他因此成为中 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 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 “状元卷”——明代赵秉忠殿试试卷 中国科举制度有着将近1300年 的历史,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试卷 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青州状元赵 秉忠的殿试对策(作文)真迹。现存 青州博物馆。
你知道高考唯一满分的人是谁吗向你介绍高考最牛的位“考霸”
你知道史上高考唯一满分的人是谁吗
——向你介绍高考史上最牛的3位“考霸”
中国高考界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年诞生的高考学霸,他们如披着会发光的斗篷,成为中国应试大背景之下人们所羡慕的对象,其实“学霸”,“考霸”是一个偏向中性的一个词,有的人认为所谓的学霸只爱读书,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除了成绩好,学习棒之外,其它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擅长了;
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介绍中国高考界的3位最为牛逼的“考霸”,高考成绩接近满分,他们也绝非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他们从小学习刻苦,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为了很多考生学习的精神力量和榜样;这三个主人公都创下了中国高考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他们的高考记录至今也是无人超越;
一、何碧玉
对于第一位主人公何碧玉相信大家都满熟悉了,她高考成绩750分满分,是河南省的骄傲,她从小天资过人,记忆力很好,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小小的年纪何碧玉就自修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所必修课程,14岁半何碧玉她参加河南高考,令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不敢相信的是,何碧玉以高考满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一夜之间,何碧玉也是名声倍增,在当年,她也是红遍了整个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地,成为了很多考生心目当中的“学霸女神”;何碧玉她所创下的高考满分记录至今也是无人可打破,很多人也好奇她的语文科目是如何考到150分满分的;
何碧玉成功考入了清华的生物学系,大学毕业后她留学于美国,之后取得了神经学博士,现在的何碧玉已经是美国大学的一位助理教授;
二、王端鹏
这第二位主人公也是非常的厉害,高考只差一分就750分满分,成为很多学子学习的榜样,这位高考学霸就是高考取得749分的王端鹏,高考数学成绩149分,理科综合满分300分,王端鹏也绝非是一位书呆子,他涉猎广泛,爱好很多,平时很喜欢读课外书,对于历史、生物、化学等都颇有兴趣,曾多次参与国家奥数比赛,获得优异的成绩,
古代状元名单大全
古代状元名单大全
古代中国的状元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级考试,即殿试的第一名。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行于唐朝,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状元是受到皇帝特别恩宠的学子,通常会被授予高官厚禄。由于历史悠久,状元名单庞大,这里无法提供完整的状元名单,但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状元:
唐朝:
- 李贺(791年):唐代著名诗人。
- 王勃(初唐):初唐四杰之一,著名文学家。
宋朝:
- 王安石(996年):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 苏轼(1037年):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
- 王安国(1119年):南宋初年的状元,后成为宰相。
明朝:
- 李东阳(1487年):明代文学家、政治家。
- 唐顺之(1509年):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张居正(1547年):明代著名政治家,实行“一条鞭法”的改革者。
清朝:
- 纪晓岚(1775年):清代文学家、藏书家,编有《阅微草堂笔记》。
- 林则徐(1811年):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因禁烟有功而著名。
- 左宗棠(1852年):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由于历史资料的保存和整理,部分状元的记录可能已经遗失或不完整。如果需要详细的状元名单,可能需要查阅专门的历史文献或数据库。在中国历史上,状元不仅仅是学术成就的象征,也往往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1
历朝历代状元文章
历朝历代状元文章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状元,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最高分数,而且他们的文章也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些历朝历代状元的代表性文章:
唐代状元: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望海潮》、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这些文章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学风气,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代状元:苏轼的《赤壁赋》、曾巩的《永州寄食征》、王安石的《岳阳楼记》等,这些文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流露了宋代文化的风范和精神,更是中华文化瑰宝。
元代状元:陈循的《敬酒词》、李时中的《东篱乐府》、马致远的《南乡子》等,这些文章代表着元代的文学高度和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明代状元:杨慎的《世说新语·尹文端》、高启的《续西游记》、杨时的《鹊桥仙》等,这些文章揭示了明代社会的种种特点和文化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清代状元:纪晓岚的《雪涌寒溪》、陈瑚的《八闽志异》、龚自珍的《己亥杂识》等,这些文章代表了清代文坛的繁荣和文化走向,是宝贵的文学遗产。
中国古代著名状元名录
中国古代著名状元名录
1. 孙伏伽(历史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
2. 文天祥(状元之中的状元)
文天祥字宋瑞,自号浮休道人,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于宋理宗宝祐四年考中状元,与陆秀夫和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在被俘后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从容就义明代追赐谥号忠烈。
3.郑颢(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
郑颢是唐朝时期的名士,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十分出彩,没有留下太多的政绩和文化成就。
4. 裴思谦(脸皮最厚的状元)
裴思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状元及第。为什么说袁思谦是脸皮最厚的状元呢,因为他这个状元完全是巴结权贵而得来的,而且是两次讨要才得来状元。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与朝廷权臣观军容使仇士良勾结,以仇士良荐举信威逼主考官高锴,高无奈,只得取裴思谦为状元。
5. 胡旦(最自信的状元)
胡旦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自信的状元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都很高。他曾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而被贬为殿中丞,但又因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受到太宗赏识。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挫折,但仍然被后人视为北宋时期的名人。
【史料及解析】《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中国历史故事-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是谁?文武状元分别几岁?
中国历史故事-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是谁?文武状元分别几
岁?
神童之说古来有之,到了今天咱们也经常在新闻上看见某地xxx,年仅多少岁就考中了xxx著名大学。那么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科举中,有没有类似的神童出现呢?
纵观历史长河,自隋唐开科举考试以来,最年轻的状元一个是莫宣卿,一个是朱虎臣。
莫宣卿,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文状元,中状元的时候年仅十七岁。他既是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也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不要看他十七岁中状元,似乎和今日高考状元年纪差不多,但是古代科举考试和今日的高考截然不同。高考考完还要继续受到教育,就是一个升学考试。科举考完是直接做官的,是通天大道。
而且“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古来有之。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经算晚的,五十岁考中进士科,都算是年轻的。可见十七岁就高中状元,在当时多么的难得。
莫宣卿出生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因家境困难改嫁。虽然不是亲父,但是继父把莫宣卿当作亲生儿子培养,也使得他得到好的教育。
莫宣卿小的时候受到群童欺负,愤然中在沙地写诗道:“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当时莫宣卿只有7岁。
稍大一点,莫宣卿跟随名师梁明甫学习,12岁中秀才。唐宣宗大中五年,莫宣卿赴京参加考试,得廷试第一,被皇帝当场钦点为状元。留诗《及第自咏》:“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17岁高中状元,莫宣卿出任翰林院修撰一职,后赐内阁中书学士。但是莫宣卿因为思念母亲,所以上表自请为地方官,于是唐宣宗封他为台州别驾。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以下是中国历代状元排行榜一览表,包括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状元: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历代状元排行榜,带您领略这些状元们的风采。
一、唐代:盛世时期的科举繁荣
唐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进士、明经两科。唐代状元地位崇高,成为朝廷重臣和文人雅士的楷模。在唐代,共有六位状元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韩愈、李翱、陆贽、张籍、杨炯、崔群和李绛。
二、宋代:文治武功时期的科举辉煌
宋代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科目增至三科:进士、明经、对策。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状元。他们分别是陈亮、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这些状元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政治、军
事等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元代: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科举风貌
元代科举制度受到民族政策的影响,考试科目有所调整。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状元依然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谢枋得、李冶和李时中三位状元在文学、数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四、明代:科举制度的巅峰与衰落
明代科举制度在规模和影响力上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也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在这一时期,李时中、杨士奇、方孝孺等状元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有所贡献,但科举制度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五、清代:科举制度的终结与传承
清代是科举制度的终结时期,最后一科状元诞生于1904年。清代状元翁同龢成为科举制度的绝唱。尽管科举制度在清代末期受到了洋务运动的冲击,但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人才,传承了中华文化。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年龄最小的武状元
宋高宗绍兴年间(1128年),戊申童子科武状元朱虎臣,是古籍记载中年龄最小的武状元。据《宋词纪事》记载,绍兴年间(1131—1162),年仅九岁的朱虎臣,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因成绩优异,被宋高宗赵构特赐予武状元,官封承信郎,年仅九岁,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武状元。
☞年龄最小的文状元
公元851年,唐大中五年,辛未科考,莫宣卿被唐宣宗李忱钦点为当科状元,赐内阁中书大学士,当时只有17岁,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文状元。
☞年龄最大的状元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状元尹枢中状元时年已71岁,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古稀状元”。
☞产生状元最多的省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
☞产生状元最多的府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辖境相当于今苏州市及吴县,常熟,昆山,吴江等县市),共产生状元24人。
☞产生状元最多的县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的),自乾道二年(1166年)至乾道八年七年之间,共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和探花是被誉为最高荣誉的称号。他们代
表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成绩的考生,也是学问精英和社会精英。本文将介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称号的含义和由来,并按照历史上的顺序,列举出中国历史上的十位状元、榜眼和探花。
状元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等级,代表了学业成就最高的考生。在古代科举制度中,状元是由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的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来的。在每个阶段,取得最高成绩的考生都有机会成为状元。
状元除了代表了优秀的学问水平,还拥有许多特权和荣誉,比如享受高官厚禄、受到皇帝亲自接见等待遇。因此,每个考生都渴望成为状元,以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提升。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位状元:
1.状元郑燮(年份待补充):状元郑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在
后来成为了唐朝宰相郑注的父亲。
2.状元许琳(年份待补充):状元许琳是北宋时期的状元,他以才华出
众和气节闻名于世。
3.状元周敦颐(年份待补充):状元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状元,他被誉
为“二程之冠”。
4.状元文天祥(年份待补充):状元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状元,他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5.状元文徵明(年份待补充):状元文徵明是明朝的状元,他以绘画、
文学和书法等多种艺术才华而闻名。
榜眼
榜眼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二名,排在状元之后。和状元一样,榜眼也是由乡试、
会试和殿试的成绩综合评定而来的。虽然榜眼的地位稍逊于状元,但他们仍然是学问精英和社会精英,享有一定的特权和荣誉。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位榜眼:
1.榜眼谢朓(年份待补充):榜眼谢朓是唐朝著名辞章家,他的文学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
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
《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
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
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
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
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绾 李琚 羊袭吉 常衮 李博 杨凝 张正甫 陈讽 班肃 李顾行 韦谌 裴俅 李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
宣卿 刘蒙 赵峻 许佑孙 归黯 羊绍素 崔詹 崔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迪 贾至 杨护 卢庚 王溆 王储
牛锡庶 李程 徐晦 李固
言 卢储 李合 陈宽 崔岘 顾标 于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扆 崔胶 卢文焕 李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嶷 崔曙 杨誉 洪源 张式 魏弘简 卢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极 白敏中 韦筹 郑确 郑颢 卢深 颜标 薛迈 李筠 孔缄 郑贻矩 苏检 裴格 赵蒙 郑益 李昂 虞咸 王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凭 崔元翰 尹枢 李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冠 宋刓 李肱 卢肇 于珪 崔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偓 李瀚 赵观文 归佾 杨仲昌 许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单 杨儇 萧遘 丁泽 薛展 贾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澥 李群 杜陟 裴思谦 郑言 张温琪 李亿 韩衮
孔纁 郑蔼 杨赞禹 崔谔 归系 吴师道 王维 徐征 赵岳 杨纮 齐映 黎逢 郑全济 苑论 陈权 韦瓘 独孤樟 柳璟 李珪 崔囗 易重 李郜 孔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 陈逖 崔光表 王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晙 王朴 扈载 简文会 梁嵩 王克贞 伍乔 卢华 寇湘 王溥 乐史 邱旭 张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郢 杨遂 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 张去华 马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察 李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拱 刘寅 安守亮 宋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颢 程宿 陈尧叟 孙何 孙仅 孙暨 陈尧咨 王曾 李迪 姚晔 梁固 张师德 徐奭 张观 蔡齐 王整 宋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溱 杨寊 贾黯 冯京 郑獬 章衡 刘辉 王俊民 许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中 徐铎 时彦 黄裳 焦蹈 李常宁 马涓 毕渐 何昌言 李釜 霍端友 蔡薿 贾安宅 莫俦 王昂 何焕 沈晦 李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章 王佐 赵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侨 黄定 詹骙 姚颖 黄由 卫泾 王容 余复 陈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甫 吴潜 刘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
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
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蟠(1697) 汪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澍(1730)
陈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甡(1742) 钱维城(1745) 梁国治(1748)
吴鸿(1751) 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沅(1760) 王杰(1761)
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轩(1771)金榜(1772) 吴锡龄(1775)
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棨(1781)茹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
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皋(1801)
吴廷琛(1802)彭浚(1805)吴信中(1808)洪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
言(1814)
吴其浚(1817)陈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朱昌颐(1826)
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绎(1835)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
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
章鋆(1852)孙如仅(1853)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郙(1862)
翁曾源(1863)崇绮(1865) 洪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吴鲁(1890)
刘福姚(1892)张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
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洪秀全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科举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状元辈出的时代,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单说那相似于古时状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层出不穷,可能数也数不清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
一个镇
状元镇:辖 渔业大队、状元、龙腾、龙泽4个居委会;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西台、石坦、甘岙、三郎桥、大岙溪、响动岩10个村委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
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 、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
国“楷书四大家”。
○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
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氵睿。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年),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
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女科状元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
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等兄弟状元19 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