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中国传统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的瑰宝,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传统建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本篇论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其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均衡和谐、注重精致、注重功能、材料丰富和注重环境适应性。

首先,均衡和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平衡和谐的空间布局,通过建筑和园林的布置来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自然和人类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精致和细腻。

在传统建筑中,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从建筑的屋檐、门窗到内部的花纹装饰,无一不展示了中国传统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

传统建筑注重实用性,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充分考虑到建筑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需求。

例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天井设计可以提供照明和通风的功能。

第四,中国传统建筑使用丰富的材料。

传统建筑采用了多种材料,包括木材、石材、土坯以及瓦片等。

这些材料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质感和外观,还能够提供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适应性。

传统建筑常常通过适当的朝向和布局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例如,在南方地区,建筑会合理设置庭院和树木来遮荫和降低室内温度,而北方地区的建筑则常常采用围合式布局来阻挡冷风。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反映社会观念和强调节制。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对自然的尊重。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色彩来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传统建筑还会以自然为灵感源泉,通过建筑布局和造景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和谐。

通过对称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和比例的控制,传统建筑追求空间和谐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风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设计者致力于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然而,如何将现代景观技术与本土化的建筑符号相结合,通过采取延续传统建筑符号景观艺术特征的手段,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如何做到景观设计中建筑外环境与建筑本身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建筑符号的延续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运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璀璨的中国建筑史上,无数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人观赏品评,其中也留给后世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供后人在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赋予景观长久生命力的元素多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因此,在景观设计技巧性因素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保持建筑与文化的呼应、延续,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此做着不懈努力。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我国的古代建筑中的东方文化特色,不仅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国的国代建筑兼具观赏性及内涵性,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品评时,应尤其注意这一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住民就已学会构木为巢,春秋时期,这种结构方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木构架兼具抗震性、隔热性、绝缘性,且做工巧妙,通过隼头、插栓等工艺搭接,几乎看不到外连接,同时建筑材料易获得、易加工等优点,为几千年来中国建筑毫无争议的首选结构,各种宫殿、寺庙、亭园、书屋等建筑群体无不采用此结构。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妙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并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并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以其简约、典雅和谐的风格而著称。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结构,以中轴线为对称,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为背景,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对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深刻理解。

这些原则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尊重传统”等。

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建筑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指的是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设计中,常常会融入自然元素,如庭院、水池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

另外,传统建筑的设计也注重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合理布局。

在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古代建筑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运用,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

例如,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使建筑能够承受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实用性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不仅追求美观与文化内涵,也注重实用性。

这些建筑在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

例如,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常常会设置水池和假山,通过水的流动和山的遮挡,调节气温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另外,传统建筑的屋檐和墙体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和阳光的侵入,保护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应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设计原则在现代建筑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现代建筑师通过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理念、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尊重自然规律,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例如,宫殿建筑常常依山傍水而建,注重山川的风水格局;庙宇建筑则常常以中轴线为主要布局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古代建筑中还融入了许多传统的符号和象征,如屋顶上的飞檐、琉璃瓦等,使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和变通性。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将木材的不同部分错综连接起来,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采用了独特的斗拱结构,通过斗拱的相互嵌套,使建筑具有更大的空间感和美学价值。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并且讲究材料的品质和工艺。

古代中国建筑常采用砖、石和木材等材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青砖。

青砖质地细腻,色泽独特,经久耐用,并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加工和装饰,如在建筑表面涂抹朱砂、彩绘等,使建筑更加美观。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绘画、雕刻和彩绘等装饰手法的运用。

例如,古代宫殿建筑常常在柱子上雕刻精美的牡丹花纹,表达出皇室的尊贵和富贵;庙宇建筑则常常绘制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壁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历史和神话的文化特点。

此外,古代建筑还注重户外景观的布局和园林的设计,如建筑周围的庭院、花园和假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远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用双手缔造的艺术辉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是历史文明中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一: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

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

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一)灵动空间之美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中国古代建筑和古老的中华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端和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系统,通过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脉络。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篇1浅谈中国古代建筑营造的自然观【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中国文人构成古代了唯一的上层社会,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营建活动,把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带入了建筑创造之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的根本特征【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堪舆;模山范水;古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

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了“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自然的代表“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靠天吃饭的人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看作是内心深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人在营建都市、构筑房屋、庙宇时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合乎天地成为人们内心中自觉的精神意识。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大状卦》中有:“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之说,“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解释为屋边(“宇,屋边也”)。

《淮南鸿烈.览冥训》“宙,栋梁也.”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宇”、“宙”这两个字,在古代他的基本含义是与建筑有所关联的.然而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又被用来表示无限的自然时空.如“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二《杂说》四部丛刊本)中国古人将表示天地自然的宇宙与表示房屋的宇宙等同视之,天地即是宇宙;宇宙也是房屋,作为人们着风挡雨的房屋在中国文化的起始就被赋予了“天地入吾庐”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依托自然,这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根本特征。

根据自然地形随形构筑,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因、借”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相辅相承,即所谓的“托体同山阿”。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一、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注重对称、对景和空间层次的处理。

对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园林建筑也不例外。

在整体布局上,常常采用对称的方式,使得园林建筑呈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例如,以建筑物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布局是常见的形式。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对景的处理,建筑物通常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效果。

另外,园林建筑通过设置不同的园林区域,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

这些层次的转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视觉层次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建筑材料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既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又使园林建筑呈现出国粹之美。

在建筑结构上,常常采用大檩架和斗拱等结构形式,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牢固。

此外,古典园林建筑还使用了砖、石、瓦等材料来加强建筑的结构和装饰。

特别是在培育小型园林景观中,常用砖石围合,铺设瓦片,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致细腻。

三、艺术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装饰包括各类雕刻、彩绘和家具陈设等。

雕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常用的雕刻元素有花鸟、人物和动植物等。

这些雕刻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又赋予了园林建筑独特的艺术氛围。

彩绘也是园林建筑的常见装饰方式,通常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门窗和梁柱上,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绘画技法。

此外,园林建筑还注重家具的陈设,常常使用紫檀木、红木等高档材料制作家具,使园林建筑更加典雅和豪华。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今天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及其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中式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

中式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

中式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2、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3、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分析4、雨巷中徽派建筑研究5、论中国特色建筑的设计手法全文总字数:14458 字篇一: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摘要:介绍了中式建筑的特点,阐述了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内容,指出在设计现代中式建筑的过程中,需充分融合现代建筑因素和传统建筑因素,并加强深化建筑理念,传承我国的传统建筑观念与工艺。

关键词:中式建筑,建筑形式,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对于中式建筑来说,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设计形式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格调。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影响,在建筑方面的体现就是受到现代化建筑风格和欧式建筑风格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在设计方面现代中式建筑逐渐出现一些偏差,大大缩减了自身原有的特色风味。

因此,在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传统中式建筑和现代建筑因素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与进步。

1中式建筑概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现代中式建筑来说,已经是建筑行业中新的发展方向。

再加上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建筑行业中的方法和技术都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和转变,这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逐渐提高了对建筑物的施工功能要求,在建筑物中不仅仅需要包含现代化的气息,同时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1]。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就古代建筑来说,园林艺术建筑成就比较高,形成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在近代时期,由于受到战乱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在该时期内几乎没有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这样自然也就落后于世界的设计潮流水平,逐渐丧失了我国的建筑文化。

在近几年来,由于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内的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了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之间出现分离问题,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方面的错误,在设计思想和观念上都逐渐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中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

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

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

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篇2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东西方建筑美学的对比,说明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的建筑美学艺术。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文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建筑之美。

建筑有一种独特之美,她既不同于雕塑之美,也不同于绘画之美。

建筑美是一种多向度的美,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条件、社会特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地域、文化、材料等各个方面。

她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因此说,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还具有其精神性,是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统一。

为此,我们不仅要赋予建筑以使用要求,还应该赋予她以美的属性。

美学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史上应用较为广泛,建筑不仅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传统建筑美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创新”,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个特点是“合理”,从古至今的组群建筑都是按这个特点来设计的,我国的传统建筑不管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个体到群体都非常重视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

二、传统建筑之美回顾人类建筑史册: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以及巴洛克建筑;中国清朝的颐和园,西湖三潭映月,以及拙政园著名的小飞虹等,这些建筑的诡异变幻说明了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空间之美。

(一)虚实空间之美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即实体的扩展。

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局部又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的对比而获得空间的变化。

这种虚实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记载:“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长空,隐出别壶之天地。

亭台影罅,楼阁虚邻。

”一些构思精妙的佳境常常隐藏起来,使人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下,一抬头,一转身就出乎意料的发现了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乌镇是浙江省桐乡市境内的一个古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闻名于世。

乌镇古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智慧。

本文将就乌镇古镇的建筑形式运用进行鉴赏,探讨其独特之处。

首先,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太极哲学”思想。

太极哲学强调阴阳平衡、宇宙和谐,乌镇的建筑设计中也能看到这种思想的体现。

乌镇的居民大多数是江南水乡的居民,他们生活在水边,建筑要能适应水乡环境。

因此,乌镇的民居大都采用木结构,木质材料能够适应水乡湿润的气候,同时木结构还能保持建筑的稳定性,承受水的冲击。

此外,乌镇的民居建筑也注重对称和平衡的设计,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其次,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乌镇的古镇内,可以看到很多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

例如,建筑物围绕着湖泊或河流修建,使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自然美景。

此外,乌镇的建筑还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建筑物内部常常设置有庭院和天井,使得室内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通风,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者,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乌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居住者的身份地位。

乌镇的宅邸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外观典雅庄重,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反映了乌镇富商大贾的身份地位与财富积累。

而一般居民的民居则更为朴实,建筑设计简约精巧,完全符合江南水乡的生活方式。

最后,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展示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与创新。

乌镇的民居建筑在传承和继承传统建筑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技术。

例如,乌镇的民居在外观上仿古,但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此外,乌镇的民居还注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建筑的抗震、防水和保温性能。

总之,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独特而丰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设计——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设计——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目录前言----------------------------------------------------1一、乌镇古建筑概貌--------------------------------------11.1 乌镇概况--------------------------------------------11.2 乌镇街道和建筑--------------------------------------2二、乌镇街道的空间艺术---------------------------------32.1 巷街----------------------------------------------42.2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52.3 街道空间艺术----------------------------------------6三、乌镇街道空间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启示--------------------63.1“因势利导”“、因地制宜”---------------------------6 3.2 继承古镇街道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回归街道”-------73.3 和谐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8四、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94.1公共活动空间----------------------------------------9 4.2半公共空间----------------------------------------104.3披檐,临水敞廊--------------------------------------11五、案列分析----尊重传统的和谐“乌镇剧院”--------------11前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水乡古镇街道的空间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有很多的论文都对中国古建筑的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的赏析,欢迎阅读!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浅析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主要以木构架为建造体系,以建筑群体的组合为核心形式,以建筑装饰塑造建筑的形体等。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构造形态,不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飞翘形状的屋檐装饰是对“天”的憧憬与崇敬,凹曲的“人”形屋面装饰设计,则是上天、下地、人居中间之意。

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屋顶装饰力求自然,把自然作为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灵动感十足。

同时,飞檐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我国建筑中的深刻的体现,折射出了人们力图挣脱封建社会各种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憧憬。

(二)等级划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反映与标志,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所使用的建筑装饰也是各不相同。

例如,龙凤图是古代帝王才能选用的建筑装饰,其代表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而宫殿不同的建筑其装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金色龙图是最高等级的象征。

还有建筑物的大门装饰,宫殿中的建筑物大门能够使用斗�怼⒚哦ひ约捌咽椎茸笆危�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家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故而中国古代民间的建筑物大门装饰通常都较为简朴。

(三)祈福驱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饱含着古人的美好祈愿,不同的建筑装饰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愿望。

国内木建筑赏析论文

国内木建筑赏析论文

国内木建筑赏析论文国内木建筑赏析。

木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木结构建筑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更在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国内木建筑为主题,对其进行赏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和价值。

中国的木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木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简陋到精致、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木建筑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各种建筑类型中,成为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木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装饰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先,木建筑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以榫卯结构为主,通过榫头和卯眼的精密搭接,形成了稳固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承受地震和风灾等自然灾害,还能够在不使用一颗钉子的情况下,将整个建筑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同时,木建筑还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充分利用木材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使建筑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得中国的木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其次,木建筑在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方面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木建筑在建筑风格上注重对天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

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木建筑以其独特的斗拱、雕花、画栋等装饰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木建筑还注重对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建筑既美观又实用,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

最后,木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中国的木建筑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木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建筑艺术赏析建筑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寺庙,还是现代的摩天大楼、艺术馆,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建筑艺术进行一番赏析,从建筑的设计、材料选择、功能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的设计是建筑艺术的核心。

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例如,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建筑以其优雅的线条和对称设计而著名,它们表达了古希腊人民对美的追求。

而现代主义建筑则强调功能和简约性,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设计的巧妙与独创性,使建筑物成为艺术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其次,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师通过巧妙地选择材料,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出众。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琉璃瓦,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而现代建筑常用的是钢材和玻璃,这些材料的运用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现代化和时尚。

同时,合理的材料选择也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设计和材料,建筑的功能也是考虑的重点之一。

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或娱乐的场所,而艺术的融入则使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具有审美价值。

例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既是艺术馆,也是博物馆。

它巧妙地融合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另外,一些奢华的酒店和度假村也通过建筑艺术的精心设计,给人们提供了舒适和惬意的环境,使人们在旅行或休闲时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美好。

建筑艺术的赏析也需要结合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建筑物所传递的信息来进行。

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例如,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铁艺结构。

这座建筑物不仅是一座工程奇迹,更是法国工业与艺术的结晶,象征着法国人民的创造力和自豪感。

因此,赏析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欣赏其外表的美,更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

最后,建筑艺术的赏析也包括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可以使人感受到愉快的建筑意,即建筑的意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建筑艺术赏析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古代建筑赏析论文,欢迎阅读古代建筑赏析论文篇一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一、巧妙而科学的建筑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所有的建造结构中,抬梁式和穿斗式是最具科学的。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

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

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

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中国建筑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古代,中国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师将山水、园林、湖泊等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借助木材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建筑师可以创造出雄伟壮观的建筑作品,如故宫、天坛等。

此外,中国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师会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设计,以保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

这种设计理念为后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特色也是中国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设计注重几何学原理的应用,例如金字塔、弧形门等,这些形状都代表着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此外,中国建筑设计还注重色彩运用,以红色、绿色、黄色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使建筑更加美观动人。

在装饰方面,中国建筑设计更是讲究手工艺的运用,如木雕、石雕等,使建筑更加精致细腻。

中国建筑设计的意义也不容忽视。

首先,中国建筑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了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

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价值使得中国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声誉。

其次,中国建筑设计能够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人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中国建筑设计还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来到中国参观游览,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建筑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其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广泛认可。

中国建筑设计的魅力在于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几何学原理的应用、色彩运用和手工艺的精湛,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建筑设计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中国建筑设计的欣赏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建筑设计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

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

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

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

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

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

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

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

“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

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随着广东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内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广东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

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

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地域论”。

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广东、海南、港澳以及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等区域的建筑。

二是“风格论”。

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

三是“过程论”。

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

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内涵。

“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

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

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

“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

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

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过程论”强调建筑是一种纯粹的创作实践活动,无视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流露出一种“建筑创作无需理论指导”的非理性倾向,无益于岭南建筑创作及发展,不利于岭南建筑的理论研究。

鉴此,我们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新观点来界定岭南建筑,以表示对目前关于岭南建筑“地域论”、“风格论”、“过程论”的学术借鉴和理性鉴别。

建筑审美属性的最高标准在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三者统一。

“文化地域性格”论的意义在于对岭南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这三者的综合揭示。

“文化地域性格”论诠释了岭南建筑的三大层面的内涵,即岭南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

岭南建筑,作为审美对象而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思、赋予人们审美享受,往往是以其地域技术特征为表、文化时代精神为里、人文艺术品格为核的。

夏昌世和莫伯治二位前辈,作为岭南建筑的先驱者,在论述岭南庭园时指出,岭南地区包括了“广东、闽南和广西南部 这些地区不但地理环境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正是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影响着岭南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铸塑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人文品格。

二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
建筑的人文品格主要是指通过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和细部处理等建筑形象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以建筑的技术个性为基础的。

建筑的技术个性指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方面的技艺表现手法和特征。

而建筑的技艺表现,从建筑的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抑或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都必须遵循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原理①。

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所以,在“人为”即进行建筑的设计建造时,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来考虑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不忘建筑为人所用,满足人们的实用和审美需要的双重目的,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以便显露建筑的技术个性和人文品格。

岭南建筑于此有其独到之长,涌现出无数建筑佳作,赢得人们的普遍赞誉。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隐性的、间接的、抽象的,而建筑的技术个性是显性的、直观的、形象的。

建筑的人文品格和技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建筑美生成的客观条件。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也反映了岭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

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

岭南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融、一种综合、一种凝炼。

尤其是岭南近代文化,“经过对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调适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以开放而健全的心态,在融汇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岭南建筑的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在岭南近代的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如建于1926年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

”又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

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

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

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