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zdy2011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节能管理【发文字号】榆政发[2011]28号【发布部门】榆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6.27【实施日期】2011.06.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发[2011]2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榆林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榆林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了切实做好“十二五”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榆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上下达我市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相结合,坚持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与加强管理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依法行政,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7.9%、11%、6.5%、6.8%。
三、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质量、安全、能耗、环保等指标约束作用。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今年后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今年后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8.17•【字号】榆政办发〔2011〕79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今年后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8月10日,代市长陆治原主持召开了市政府全体会议,对今年后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为了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夯实工作责任,市政府把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十大类40项具体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分解方案,并明确了包抓领导和承办单位。
现将该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今年后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一、项目建设1、破解用地难题。
加大“跑部进省”力度,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充分利用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治沟造地”和“沙地治理”;严格依法批地,加强用地监管。
此项工作由常务副市长赵政才负责,市国土局牵头,各县区和市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配合。
2、积极筹措资金。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构筑银企合作平台,帮助项目单位争取银行贷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设立创投基金、促进有条件企业上市等形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采取BOT、TOT、BT等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推进项目建设;协助业主单位争取符合产业政策项目的专项资金。
此项工作由副市长张海峰负责,市金融办牵头,各县区、各金融机构配合。
3、加快项目建设。
列入计划的新开工项目在8月份全部完成前期工作,8月份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到三季度末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
加强项目调度和管理,确保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对长期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实行项目退出。
此项工作由常务副市长赵政才负责,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配合。
2011年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总体呈现出“农业平稳发展、工业高速增长、三产发展强劲、投资增幅加快、财政增量扩大”的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全年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大部分产品产量、价格双增长今年以来,榆林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得到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可比价增速6.4%。
种植业喜获丰收。
今年种植业生产气候适宜,春、夏、秋三个季节雨水适时,伏天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种植业喜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成为榆林历史上的又一个丰收年。
2011年种植业产值92.78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9.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其中:秋粮播种面积672.3万亩,产量137.2万吨。
全市蔬菜产量56.4万吨,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蔬菜种植效益提高。
红枣种植面积增加,挂果是近年来最密集的一年,预计总产量48.8万吨,增长57.2%,是历史上的丰收年。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猪、羊养殖补栏量陆续增加,存栏、出栏量逐渐增加。
全年羊子饲养量927.22万只,同比增长2.79%,其中存栏588.17万只,增长4.3%;出栏339.05万只,增长0.2%。
猪饲养量227.58万头,增长3.6%,其中存栏96.59万头,增长0.1%;出栏130.99万头,增长6.3%。
榆林市2011年八项重点工作
榆林市2011年八项重点工作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2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达到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达到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5%,达到1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4%,达到58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达到230亿元;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年度投资600亿元,其中能化项目55个,年度投资414亿元;重大前期项目60个,其中能化项目33个。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构筑“两廊、两区、多园”工业空间布局,建设充满生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园区经济。
推进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积极争取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铁路方面,开通西安至榆林的动车;完成榆横、朔准、准神铁路续建及神朔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小纪汗、麻黄梁铁路专用线。
公路方面,府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榆绥高速公路建设,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线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开工建设榆佳高速、大柳塔至石马川一级公路、店塔至包茂高速连接线,做好神佳、绥清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
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榆阳机场扩建,做好定边和府谷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以产业化为方向,着力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马铃薯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28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80万亩,小杂粮优质品种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红枣基地10万亩,改造低产园10万亩。
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羊子饲养量达到920万只,生猪饲养量230万头,奶牛存栏2.3万头,新增人工种草100万亩。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意见-榆政发[2014]3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意见正文:----------------------------------------------------------------------------------------------------------------------------------------------------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意见(榆政发〔2014〕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6%,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 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消减2.3%、2.8%、2.0%和5.0%。
为确保今年各项目标全面完成,现就《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如下分解意见:一、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1.全力以赴推动15个投资超100亿元重大能化项目建设,支持神华锦界电厂等2个建成项目做大做强,确保中煤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5个续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开工建设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等3个项目,做好华能段寨煤电一体化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
包抓领导:高中印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能源局、国土局、林业局、水务局2.以销促产做大煤炭采掘业,全面建成金鸡滩等16个煤矿和西岔沟等36个整合煤矿,依法有序释放浅层煤和边角煤产能。
包抓领导:李春临牵头单位: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国土局3.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煤炭销售工作,支持陕汽、陕煤化、榆能等建设榆林至安康煤炭外运绿色通道,促进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
2011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榆林市统计局2012年4月1 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各项方针政策,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总体呈现出农业平稳发展、工业高速增长、三产发展强劲的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9:71.1:24.0 。
人均生产总值68358元。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28.4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6.1%。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增长6.4%。
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92.78亿元,下降6.7%;畜牧业产值82.34亿元,增长29.9%;林业产值4.27亿元,增长27.2%;渔业产值0.75亿元,增长42.9%;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6.92亿元,增长7.6%。
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1430.3万亩,常用耕地面积919.82万亩。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9.43万亩,粮食总产量142.03万吨。
其中,夏粮产量4.85万吨;秋粮产量137.18万吨。
蔬菜产量56.44万吨。
注:因国家统计局从2006年开始统一下调粮食产量数据,导致2011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养殖单位725个。
全年羊子饲养量927.22万只,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存栏588.17万只,增长4.3%;出栏339.05万只,增长0.2%。
猪饲养量227.58万头,增长3.6%,其中存栏96.59万头,增长0.1%;出栏130.99万头,增长6.3%。
榆林市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监测分析
榆林市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监测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榆林市大力推进西部文化大市建设,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规模总量继续扩大,增长速度稳步加快。
一、2011年榆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榆林文化产业随着榆林市经济发展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从经济规模看,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51亿元,尽管增幅高达30.5%,但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59%,与2010年基本持平;由于榆林市文化产业总量太小,导致比重不能提高。
文化产业总资产20.6亿元,较上年增长49%。
从单位规模看,2011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1112个,单位从业人员1.1871万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0.4%和10.6%,增幅明显高于去年水平;平均每个单位拥有从业人员10.7人,低于上年0.3人;有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近4177户,从业人员9152人,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4.8%。
(二)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快于全市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5%(可比价增速)比2010年加快了1.8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5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有力的推进和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三)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全市文化产业规模扩大、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1.65万元/人,较上年增长0.43%。
从2011年文化产业重点单位调查情况来看,调查的106家企业和事业机构营业利润率1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6.1%,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106家企业中,2011年全年收入过千万的企业有16家,其收入合计占全部调查企业收入的52%;年末资产合计过千万的企业有18个,其资产合计占全部调查企业资产的56%;从业人员过百人的企业有10家,其人员合计占全部调查企业的47%。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志强(2011年6月17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后5—10年榆林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动员全市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为榆林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我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普及水平显著提高,“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81%、99.63%,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2%、81.5%。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58.9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9倍,榆林城区新建7所中小学,完成了榆林中学迁建,新增加了4所市直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得到解决,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
三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落实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民办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3%、98.29%和94.19%,“十一五”期间授予省特级教师35名,评选出市级教坛新秀397 名。
五是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形成,府谷民营企业家筹资11.4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榆阳民营企业家集资5.4亿元支持榆林一中迁建,形成了民营企业投资社会事业发展的“榆林现象”。
六是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11.9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我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发文字号】榆政发[2011]14号【发布部门】榆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3.30【实施日期】2011.03.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11]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0〕32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网络,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全市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基本具备防震避险技能。
二、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三)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部门要科学规划全市地震台网布局,加快榆林区域测震台网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各县区地震信息节点,建成省、市、县区地震信息传输通道,提高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能力。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煤炭洗选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煤炭洗选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8.27•【字号】榆政办发〔2011〕84号•【施行日期】2011.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煤炭洗选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煤炭资源在我市资源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煤炭生产重要环节的煤炭洗选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监管,致使洗选厂项目布局混乱、产能过大,名“洗”实“囤”、扰乱市场,掺假拌假、以次充好,污染环境、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促进煤炭洗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省有关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和规范全市煤炭洗选项目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审批管理为加强煤炭洗选项目宏观调控,即日起,全市范围内一律暂停此类项目审批(备案)工作(包括改扩建工程),包括项目规划、用地、环评、营业执照、经营资格等手续的审核工作也相应暂停,各级审批部门不得再变相审批。
同时,决定收回各县区、榆横工业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榆神工业区(神府经济开发区)煤炭洗选项目审批权限,统一由市政府研究后审批。
原则上,由市发改委会同市能源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政府研究,并将项目审批方式调整为核准制,把项目规划、用地、环评、取水许可、煤炭来源及营运资格等手续作为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
二、严格行业准入今后凡新建(改扩建)的煤炭洗选项目(包括选煤厂、干选厂、筛选厂等),建设和运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规划布点。
新建、改扩建的煤炭洗选项目必须按照“关小上大,等量置换”、“煤矿或集运站配套”、“集中建设”和“辖区煤炭产量配套”的原则规划布点,同时还须符合中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以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7日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步 增 强 。 以退 耕 还 林 、 能 减 排 和 重 点 区 域 整 治 节
为 主 的 生 态 建 设 向 纵 深 推 进 。 五 年 造 林 绿 化 2 6 41 万 亩 ,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3 1万 平 方 公 里 , 林 覆 盖 治 . 森
固。粮食 产 量连续 保持 在 10 0 0万 吨 以上 , 年总 产 去
16 l5万 吨 , 十 二年来 最 高水 平 。果 业 、 牧业 、 创 畜 设 施 蔬菜 在农 民增 收 中的作用 日益 凸显 , 苹果 面积 、 产 量、 质量 稳 居全 国第 一 。县 域 工业 步 入 园 区化 发 展
部 通 电视 , 高 了城 乡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 提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力 度 加 大 , 区域 竞 相 发 展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 制 定 了 一 系 列 鼓 励 有 条 件 农 村 居 民进 城 落 户 的 政 策 , 确 了 户 籍 办 理 、 业 培 训 、 保 关 系 接 明 就 社
农 村建设 进 一步加 快 , 五年 在 水 电 路 和 沼气 等 方 面 的投入 达 3 6 2 0亿 元 , 决 了 15 解 2 0万 人 的 饮 水 安 全 问题 , 有行 政村 实现通 电通 话 , 所 除陕南 重灾 区外 所 有 乡镇通 油 路 、 政 村通 公路 ,0户 以上 自然 村 全 行 2
zH E G U N f Go N G A 0 B
( 接 第 1 ) 成 风 电 装 机 10兆 瓦 、 阳 能 光 伏 上 页 建 5 太 发电l 2兆 瓦 , 志 着 我 省 能 源 结 构 的 新 变 化 。 标
县 域 经 济 活 力 不 断 增 强 , 业 基 础 地 位 更 加 巩 农
2011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市长胡志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挑战,全力推进“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三增两减”活动,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756.67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5.46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增长3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5亿元,增长37.7%,增速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和5113元,增长18.1%和23.9%,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6.24亿元,增长18.8%。
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年是我市经济增长最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绝大多数提前两年实现,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9.5%,由“十五”末的全省第5位跃居到第2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4%上升至17.5%,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一。
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6倍和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9倍和2.8倍。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2010年南部六县生产总值达到140.64亿元,是“十五”末的3.34倍。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榆政发[2011]62号【发布部门】榆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12【实施日期】2011.12.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发[2011]6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榆林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方案》已经2011年12月12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榆林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方案2011年9月,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试点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搞好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工作,加快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创建陕西省依法行政示范市(区)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通知》(陕府法发〔2011〕1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确定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通知》(陕府法发〔2011〕47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为构建和谐榆林提供法制保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通过创建,使全市政府公务人员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进一步公开,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2.12•【字号】榆政办发〔2011〕9号•【施行日期】2011.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陕政发〔2011〕2号)转发你们,请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积极与省上相关部门对接沟通,抓好贯彻落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如下:一、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势头(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比上年增长25%,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30个,其中续建项目19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前期项目190个,年度投资2300亿元。
加快推进西成、大西客运专线和阳安复线等9个铁路建设项目,在建里程1500公里。
开工建设西安北客站至咸阳机场、西安至临潼的轨道交通,开通西安到延安、榆林的动车。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二)新建续建榆林至绥德、安康至平利等15个高速公路项目,在建里程1500公里以上,建成400公里,新建改造干线公路600公里。
(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三)建成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延安、汉中、安康新机场建设,积极开展府谷、定边、宝鸡等机场的前期工作。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3.23•【字号】榆政办发〔2011〕18号•【施行日期】2011.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中央提出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
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陕政办发〔2011〕17号)精神,结合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际,现就全市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突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重点、难点,在增强管理与服务能力上抓落实,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上下功夫,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见实效,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做好与“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医改长远目标的有效衔接,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1年医改主要工作任务(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1、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市卫生局负责)2、将城镇各类人员纳入医保范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59.4万人,参保率达到95%。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3.24•【字号】榆政办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着力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经市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目标责任及考核办法。
一、目标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目标任务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
(见附件)三、目标考核(一)考评方法:年末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牵头,组织市级有关部门组成考核小组,到各责任目标单位,采取听、查、看等方式进行检查。
考评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进行,总分为100分。
其中单位自查自评占10分,平时不定期考评占20分,年终考评占70分。
(二)奖罚兑现:考核总分为90分以上者为优秀,70—90分为良好,70分以下为较差。
市政府年终将对各县区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为较差的将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考核,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各责任目标单位要对照《榆林市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的相关内容,于12月20日前将年度目标执行情况工作总结和自查得分情况,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陕政办发〔2010〕127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陕政办发〔2010〕127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3.11•【字号】榆政办发〔2011〕16号•【施行日期】2011.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陕政办发〔2010〕127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了认真做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等部门和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0〕127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市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现就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提出如下要求。
一、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实施意见》宣贯工作。
《实施意见》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3号)精神,明确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烟花爆竹“打非”职责,由省安监局等八个部门根据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现状制定的一个规范性文件,是今后一段时期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纲领性文件,对强化安全监管,促进烟花爆竹行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贯彻工作。
二、抓住重点,强化烟花爆竹流向信息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药物和A 级产品的流向管理,建立销售购买登记制度,礼花弹等A级产品要逐步退出本市生产销售市场,2011年6月30日前,现有库存礼花弹要全部处理完毕,逾期不处理的,市公安局要一律收缴销毁。
同时,要强化市外产品在本市流通的监管,实行市外产品进入本市流通备案制度,凡未经备案的,一律不许再在本市流通。
三、严格准入,从严控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数量。
今后,烟花爆竹生产单位数量要严格控制在4户以内,不再审批上报新的烟花爆竹生产单位。
经营单位数量要按照适度竞争的原则,严格控制在25户以内。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榆政发[2011]61号【发布部门】榆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02【实施日期】2011.12.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榆政发[2011]6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榆林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榆林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榆林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7-2011年)》实施以来,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显著增强,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明显提高,依法决策得到加强,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督有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榆林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以下简称《意见》)及《陕西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纲要》、《意见》和《陕西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市主题,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障法律法规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榆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榆林市供销社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市政府)
榆供销字[2011]14号关于呈送《榆林市供销社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的报告市委、市政府:现将《榆林市供销社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呈上,请审阅。
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此页无正文)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主题词:供销社总结要点报告───────────────────────────抄送:马秀岚副市长;市委办、市考核办、市委政策研究室;市人大农工委、市政协财经工委;市政府办综合八科、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发改委;本社各领导、各科室;档(二)。
——————─────────────────────榆林市供销社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供销社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实施“12345”工程,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造,积极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狠抓化肥、烟花爆竹等主营业务经营,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省供销社交赋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抓效益,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创新高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增长,2011年,我们将提高效益的重点放到了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经营,农副产品购销和全系统的资产运营上。
全系统依托市生产资料公司和市祥和烟花爆竹公司,在全市实现了农资和烟花爆竹的连锁配送。
各县区供销社通过改造开发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向存量资产要效益收到了明显效果。
截至12月底,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1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
全系统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达3.4亿元,各县区供销社所办的商场、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的销售大幅上升,烟花爆竹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
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
全系统利润汇总实现2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
榆林市人影办2011年工作总结
榆林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榆人影字[2011]12号签发人:李强关于2011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总结的报告市政府:现将我办2011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总结的报告呈上,请审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榆林市人影办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精心指导下,榆林市、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坚决贯彻落实《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榆林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广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地积极开展增雨防雹作业,注重安全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开展抗旱空地增雨(雪)和防雹作业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跨省市区协助增雨作业机制。
2011年,市县人影办紧紧抓住我市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雹灾对农业的危害展开工作,作业以增雨抗旱为影响天气的重点工作,做到每次过程不放过,在农事各个关键性季节,全力以赴开展空地作业。
我市入春后干旱形势较为严峻,市人影办积极提前1个月协调机组事宜,3月10日空军增雨机组抵达榆阳机场。
同时,为了解决空域管制区域不同作业飞行困难的问题,榆林市人影办和鄂尔多斯人影办、宁夏人影办召开协调会,3月份签订了跨区增雨作业协议,把西指空管区域内蒙乌审旗、前旗纳入我市飞行作业范围,鄂尔多斯人影办把神木、府谷纳入北空飞行作业范围。
宁夏人影办继续为兰空管辖的定边县作业飞行。
同时,地面火箭- 2 -的作业与延安、鄂尔多斯人影办签订了跨区作业协议,有天气过程时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空地联合作业互动新机制。
为更好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市人影办指挥中心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根据预报和天气图、雷达资料等及时发布了《增雨警报》12期,《防雹警报》18期,下达作业指令31次。
全年共组织和协调飞机作业16架次。
其中,我市飞机增雨(雪)作业10架次,历时28.6小时(顺跨乌审旗、前旗飞行作业2架次,赴我省关中、宝鸡市以南跨区作业飞行业2架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2011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市长胡志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挑战,全力推进“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三增两减”活动,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756.67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5.46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增长3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5亿元,增长37.7%,增速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和5113元,增长18.1%和23.9%,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6.24亿元,增长18.8%。
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年是我市经济增长最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绝大多数提前两年实现,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9.5%,由“十五”末的全省第5位跃居到第2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4%上升至17.5%,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一。
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6倍和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9倍和2.8倍。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2010年南部六县生产总值达到140.64亿元,是“十五”末的3.34倍。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和实缴税金分别占到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36%和30%。
(二)能化产业强势崛起,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能化基地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192亿元,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及“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和“两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
产能大幅增长,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2.57亿吨、原油983万吨、天然气110亿立方米、精甲醇119万吨、发电量356亿度,分别是“十五”末的3.9倍、2.1倍、1.8倍、2.5倍和5.2倍;能源折合油气当量占全国比例达到6.68%,榆林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市。
在能化产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82.29亿元、增加值115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5.2倍和6.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一。
(三)“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异军突起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5695”工程,大力发展“四季农业”,形成900万只羊子、170万亩玉米、160万亩红枣、320万亩小杂粮、280万亩马铃薯和8万亩设施蔬菜的生产规模。
旱地春玉米、地膜花生、谷子等6大类作物创39项全国高产纪录,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65.1万吨,年均增加10万吨。
榆林成为全省羊子第一大市、马铃薯第一大市,全省第二大“粮仓”。
不断创新农村经营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69万亩。
实施“十村样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新农村样板村10个、示范村168个。
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5亿元,建设重点村1730个,搬迁贫困人口4.63万人。
民营企业帮带新农村建设和参与扶贫开发蔚然成风,形成了独特的“榆林现象”。
(四)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第四版榆林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近期60万、远景100万人口规模和1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全面确立。
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完成古城步行街改造,建成世纪广场、凌霄广场、火车站广场、阳光广场和展览馆、汉画像石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榆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城市承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榆林城区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资33.46亿元,城区面积由“十五”末的2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人口由30万增加到50.3万,供水普及率达到95%、供气率80%、绿化覆盖率36.1%。
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逐步增强,“133599”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42%,较“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五)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十一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8.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3倍,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
锦界4×600兆瓦、庙沟门2×600兆瓦等煤电一体化项目,榆树湾800万吨、张家峁600万吨等大型煤矿,兖州煤业60万吨、神木化学60万吨等煤制甲醇项目,以及青岛啤酒、华宝玻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延长集团20万吨醋酸、榆天化60万吨煤制甲醇等重大项目即将建成,神华陶氏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兖矿100万吨煤液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李家梁、瑶镇、采兔沟水库建成投用,王圪堵水库实现大坝围堰截流,全市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由“十五”末的6.33亿方提高到9亿方。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新增15对客车,实现了火车直通北京;青银、包茂线榆林段和榆神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4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榆阳4C级机场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初步成效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蓬勃兴起,西京—榆林阳光1500吨单晶硅项目建成,国电定边繁食沟风电场成为我省第一个投入运行的风电场;东方集团专用汽车、天地煤机等项目建成投产。
物流和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入围国家16个物流示范城市名单;举办了“大漠风情旅游月”等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了4条旅游精品线路,“边塞文化、大漠风情”旅游目的地形象初步形成;2010年服务业增速达18.3%,位居全省第一。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启动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由我市推动制定的兰炭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培育了国内第一个优质荞麦杂交种子,克隆了全国首例陕北白绒山羊,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项目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5%。
(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深入推进认真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三个百树”工程和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植树造林“春风行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造林433万亩,全市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007.5万亩,林木覆盖率30.7%;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860万亩流沙有740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
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175.2万吨、136兆瓦,关闭“五小”企业440户,建成13座污水处理厂和15座垃圾处理场,无定河水质由4类提升为2类,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2010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33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27天,创历史最好纪录。
(八)民生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和谐度显著提高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
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55%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166.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290万人吃上了由政府免费供应的碘盐,对全市65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体检,对所有育龄妇女实行免费检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城乡低收入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100元提高到150元,覆盖率达95%;市第一医院榆林分院建成投用,新建7所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建成392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神木、府谷医改模式受到全国关注。
榆林城区新建、改建10所中小学,完成榆林中学迁建,建成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蛋奶工程”,全市16.2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受益;神木县在全省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
“书香榆林”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国际民歌艺术节,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享誉全国。
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2010年全省运动会上我市取得金牌榜第三的好成绩。
我市被授予首批“中国爱心城市”荣誉称号。
(九)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国企“十一五”改制任务全面完成,战略性重组进度加快,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组建了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和4家农村合作银行,改组成立了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引进交通、浦发、招商、兴业、西安等5家金融机构,新批小额贷款公司45家,保险机构扩增到25家,神木、府谷、榆阳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区)”殊荣。
采取BOT、TOT、BT 等模式推进水利、交通、环保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城投公司14亿元企业债券成功上市发行。
创新能化基地管理体制,组建榆神、榆横管委会,批准设立22个县级产业园区。
全市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
举办了五届煤博会和两届榆商大会,5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我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9个,到位资金725.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63万美元。
榆林海关正式批准设立,电子口岸开通运行,“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47倍。
(十)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政府管理不断创新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五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2件,政协提案2233件,办复率均为100%。
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积极开展绩效管理、项目推进、效能建设等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了“六位一体”督查督办体系,促进了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全面推行重大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了“破五难、查三漏”、“125”财税管理工程,实行煤炭坑口计量,经济管理能力切实增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受到教育;大力开展“反六腐、扫三风”和“三明两创”活动,机关作风得到改进。
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六项长效机制,共接待群众上访7.3万人次,上访积案基本得到解决。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公众的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