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年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填空式复习大纲

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填空式复习大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课标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欧 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 ②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 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2、条件: 造船 技术和 航海 技术的进步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哥伦布 抵达美洲麦哲伦 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对欧洲:促进 封建制度 解体和 资本主义 发展 4、影响 对殖民地:带来深重 灾难 和长期 贫困 对世界:从孤立走向一体, 世界市场 雏形 出现 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主要史实:(1)荷兰后来居上,成为“海上 马车夫 ”——世界头号贸易强国(17世纪上半叶) ①前提条件:摆脱西班牙国王统治,成为 资本主义 国家 ②主要手段:建立 垄断性 的贸易公司 ③结果:建立了遍布世界的 商业 殖民帝国(2)英国更上层楼,成为“ 日不落 帝国 ”,成为海上 霸主 ( 18世纪下半期) ①主要手段: 商业 战争和 黑奴 贸易②过程:通过商业战争,先后打败 西班牙 、 荷兰 和 法国 A.打败西班牙“ 无敌 舰队”英国经常截击西班牙运送金银的船只 —→ ←— 西班牙派“无敌舰队”讨伐英国 B.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 纽约 )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 荷兰强烈反对《 航海条例 》 C.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加拿大 和新法兰西, 2、影响1、对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原始积累 ,促进了 资本主义 发展2、对殖民地:造成巨大的 灾难 和长期的 贫困落后 ;带去了先进 生产方式 和 思想观念3、对世界:进一步拓展了 世界市场 ,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 途径 (工业革命之前) △为什么在工业革命之前,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和掠夺而不是海外贸易?葡萄牙 西班牙3、过程当时处还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没有多少商品需要销售到海外去。

2012年江苏省小高考新增考点复习

2012年江苏省小高考新增考点复习

• • • • • •
• •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新增) 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新增)建交 1971年乒乓外交 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年乒乓外交: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 向正常化 1978年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公布 1979年中美建交 年中美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 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联合声明》签署: 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标志着中日邦交正 常化 认识中美、 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 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50年代以来因美国鼓励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50年代以来因美国鼓励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 • • •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第三单元: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新增)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新增) 背景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背景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2)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与清王朝对峙。 峙。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与清王朝对峙。 天京变乱:1856年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 年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 (3)天京变乱:1856年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激烈的 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 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小高考必修二考点再梳理(2012江苏)

高中历史小高考必修二考点再梳理(2012江苏)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第六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铁犁的演变: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是在;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在朝以后,我国耕犁技术完善于时期,此时在江东地区出现了3、青铜农具出现于:二、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井田制3、土地私有制确立的(1)原因——(2)经过:A:B:(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造成两级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三、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 ①②确立3.特点: ①②。

③4.地位:(1)(2)(3)5、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1)(2)(3)(4)6.评价: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局限: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挡自然灾害的破坏③受到沉重封建剥削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上的特点:2、耕作方式上的特点3、土地制度上的特点4、经营方式上的特点第7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1、2、经营方式有3、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和(),()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第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 )和()2、秦汉至隋唐,统治者推行()政策,商人经商受到()、()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外,()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和()问世3、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币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4、元朝的商业大都会是()5、()时期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

2012年江苏省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2012年江苏省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A A A A A A A 求 要 试 测
1—3修选
A A A 页 28 共�页 5 第�题试考高小省苏江年 2102 用应其及器感传见常 用作的起所展发业工、式方用利源能对机动电、机电发 器感电和器容电 器阻电
场电�1
课含包体大�识知的面方等政时及学哲、治政、济经的学所现再或认再——�次层解了�A 述表的求要试测�二� 2102 至月 9 年 1102 和�册一全中高�识常论理族民或�册一全中高�动活育教结团族民 、 �学哲与活生�4 治政想思、 �活生治政�2 治政想思、 �活生济经�1 治政想思块模修必 围范试测�一� 求要和容内试测、二 。导引与价评的观值价、度态、感情生 学对透渗中其在并 �解了的义意其及容内的策政针方大重和线路本基的段阶现在府政国中和 党产共国中对生学查考 �力能的题问际实决解 、析分点观本基义主思克马用运步初和识知础 基的握掌应生学查考点重 �际实活生会社的生学和际实的设建化代现义主会社国我系联 �求 要的育教质素施实面全学中现体 �求要的试测平水业学和向方的革改程课治政想思学中现体 �据依为》求要学教准标程课中高通普《省苏江和》 �验实�准标程课治政想思中高通普《 、 》 �验实�案方程课中高通普《 的订制部育教以�题命的试测平水业学�目科修必� 治政想思 想思导指题命、一 。治政事时大重内年半月 2 年
午上 目 间 科 时 期 日
试测平水业学中高通普年 2102 省苏江
页 28 共�页 1 第�题试考高小省苏江年 2102
表间时试考目科修必
求 要 试 测




律规动运与用作互相�2 。题问及追的杂复解数函次二用求要不�形情的动运复往有论讨不动运线直�明说
A A B A B a B A A A A A 求 要 试 测 容 内 试 测 究研的动运体落由自对略利伽 动运体落由自 象图 t�v的动运线直速变匀 象图 t�v 和象图 t�x的动运线直速匀 用应及律规的动运线直速变匀 动运线直速变匀究探)器时计点打磁电或(器时计花火电用�验实、究探 度速加 动运线直速匀 度速时瞬和度速均平度速 移位和程路 系考参 点质 律规化变的间时随度速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1)孔子(至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治国主张“尚贤”。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商鞅、韩非子。

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影响:4.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提倡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主张物质第一性的,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朴素辩证法思想5.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4年未考):[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1变迁:夏、商、周(东周、西周分为两个时期)更替,合称三代。

2.周:西周(BC1046- BC 770);东周(BC770- BC221):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二)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11-13年连续考查):1.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1)目的: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

2)基本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义务:为周天子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秩序。

)5)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统治(积极);随着诸侯实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1)内容:按血缘关系的秦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注意:大宗与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级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

)3)意义: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3年新增考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考点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了解秦朝的统一(4年未考)1.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江苏小高考历史科目是中考重要的一科,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备考,下面将梳理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文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2. 五胡乱华与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二、中古中国的统一与变革1. 隋唐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放、中外交通的繁荣。

2. 宋朝的政治治理与科技发明:宋朝的政治改革、科技发明的进展、宋史编修等。

三、中国的封建社会1. 元代的政权建立与政治制度:元朝的建立、蒙古族的政治制度。

2. 明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明代文化的繁荣。

四、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朝政权的崩溃: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清朝政权的内外压力、甲午战争与清朝政权的垮台。

2.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实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五四运动的兴起与思潮的变革。

五、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的传播和推广。

2.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以上是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梳理。

其中,古代中国的起源与发展、中古中国的统一与变革、中国的封建社会、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复习备考时,可以根据这些大的阶段进行分类学习,便于理解和记忆。

此外,在学习历史知识点时,还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理解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也是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通过学习历史课本、参加模拟考试以及阅读历史专著等方式进行复习。

同时,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方便复习时查阅和回顾。

总之,江苏小高考历史科目的知识点众多,需要同学们有系统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2012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2012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扬子晚报11-4)《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昨天出炉,本报特邀金陵中学6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予以解析。

据了解,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6科的难度和往年基本持平。

2012年的必修科目考试说明显示,考试变化不会太大,各科总体结构保持平稳,在考查范围和要求上略有调整。

不过要想冲A,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吃透难点、要点。

实习生张可本报记者王璟张琳物理:典型题示例有区分度点评人:金陵中学高级教师邢标【变化】新《说明》存在一些微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中,“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后的“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已被删去,说明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定量计算的要求可能有所提高;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成“安培力、洛伦兹力”,这点没有本质区别。

【建议】“典型题示例”中三个论述计算题仍然全为力学计算题,所以力学的重点地位继续突出。

备考过程中必须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要关注创新和计算题:注意对物理问题的论述。

“论述计算题”非常明确地传递出考查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设计方案,细心计算,还要求能从逻辑上对物理问题加以阐述,合理表达。

“典型题示例”中最后一题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化学:内容要求几乎不变点评人:金陵中学高级教师徐守兵【变化】1、“测试内容和要求”仅有一处微调,具体为“化学2”模块“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测试内容“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的测试要求由Ⅰ上调为Ⅱ;2、“典型题示例”正常更新比往年稍多。

26道典型题示例中,约有14题进行了更新,更新量比往年稍多,不过具体题目的变化基本为去年江苏省的小高考题,这种正常变化中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2

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2

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对象、作用)奴隶社会: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 宗法制(核心、大小宗关系、作用)皇帝制度(创立者、核心)古代中国 秦: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职责)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运作、特点、作用) 明:废宰相、设内阁(人物、内阁地位)封建社会:专制主义 清:军机处(建立者、特点、意义)两大矛盾 中央集权制度 秦:郡县制(特点、意义)两大趋势(前后期影响) 地方行政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危害、解决措施)元:行省制(原因、影响) 汉:察举制(特点、主要途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特点、弊端) 隋唐:科举制(特点、作用、发展变化)只供学习与交流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 产生条件城邦制度:(特点)希腊民主政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地位)发展历程 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地位)对后世影响 古代希腊罗马 顶峰:伯利克里时期(内容、地位) 政治制度起源:罗马共和国成立罗马法 习惯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意义)发展 核心;对帝国、对后世影响 公民法 万民法(适用范围、发展原因)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背景、内容、意义)英国 责任内阁制(时间、权限规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立宪制 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意义)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背景、权限规定、特点、意义) 近代西方代议制形成与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原则、评价、分权与制衡的体现) 民主共和制: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限规定)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准备、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原则、内容、意义)1949《共同纲领》建国初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程 1954年职能转变 特点(政协职能) 1956“八字方针”每项制度作用现代中国 1949《共同纲领》 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历程1954宪法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修订情况(作用)I 专题二、三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鸦片战争(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失败原因、《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础史实)近代列强对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根本原因、重要战役顺序及史实、《马关条约》内容、影响)中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原因、基础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影响)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间、地位;日军暴行)军民:黄海海战(战役、人物)、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时间、人物)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时间、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评价)农民阶级《资政新篇》(时间、提出者、内容、评价)义和团运动(非考点内容)抵抗派:新思想萌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意义)——必修三考点要求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非考点内容)维新派:戊戌变法(康、梁、严思想和代表作、核心思想、意义)——必修三考点要求兴中会(时间、人物、性质)近代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性质、纲领)人民的抗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人物)争与探索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国旗、纪元方式)《临时约法》(原则、目的、意义)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内容、评价)——必修三考点五四运动(时间、导火线、两阶段进程、初步胜利表现、性质、意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物、相关史实)——必修三考点中共创立时期: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中心任务)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止时间及标志、政治基础、北伐对象、最大成果)南昌起义(时间、人物、意义)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国共十年秋收起义(时间、结果)无产阶级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论、意义等)红军长征(原因、时间、标志)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原因、意义)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及其意义、地位)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斗争(百团大战)抗战胜利标志、历史地位挺进大别山(时间、人物、意义)三大战役(顺序、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南京解放(时间、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只供学习与交流I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rray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理论内容、意义)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时间、性质、意义)二月革命(时间、性质、结果)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提出者、内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具体史实、性质、结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奠基:雅尔塔体系(实质、作用)美国“冷战”政策(目的、具体表现)苏联的应对措施(二战后)“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根源、具体表现)欧洲的联合(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日本的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表现)(60、7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原则、目标)中国的振兴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影响)只供学习与交流I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具体表现、内涵)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目的、提出时间场合、特点、意义)日内瓦会议(时间、目的、地位、作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万隆会议(时间、地位、贡献、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原因、意义)70年代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进程、意义)中日建交(直接原因、过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了解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只供学习与交流II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土地制度的演变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农业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过程、时间)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区域、时间)农业生产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原因、特点)官营手工业(特点)青铜制造(繁荣时期、作品)手工业冶金业冶铁业(水排)成就炼钢(灌钢法)制瓷业(发展历程、瓷器品种、外传情况)西汉—宋以前(特点)“市”的形成与发展宋(特点)隋唐商业著名的商业城市宋元著名的商帮:徽商和晋商(时间)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出现时间、目的、评价)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含义、原因、评价)只供学习与交流只供学习与交流II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产生(时间、原因、区域代表、企业)初步发展(时间、表现、影响)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时间、原因、代表行业、人物、重新萧条原因) 民族资本 较快发展(时间、原因)主义经济 沉重打击(时间、原因)地位和作用 陷入绝境(时间、原因) 获得新生(时间、原因)只供学习与交流II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渡时期三大改造(改造对象、方式、实质、意义)十年探索时期:中共八大(时间、背景、决策内容、意义)现代中国经济 “文革”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原因、开始地区、内容、意义)改革 邓小平南方讲话(背景、内容、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 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时间、中心环节、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重要阶段特征 经济特区(设立时间、区域)开放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时间、江苏省两个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区域)加入WTO (时间) 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浦东开发(时间、意义)II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雏形出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具体史实、意义)17c 荷兰(称号、殖民地)进一步扩大:17c~18c,早期的殖民扩张法国(殖民地)18c下半叶英国(称号、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形成:19c后半期,工业革命完成(背景、开始标志、主要发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发展: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重要发明、影响)C: 世纪只供学习与交流II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开始标志、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影响)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的发展(目的、发展历程、利与弊)美国的“新经济”(时间、特征)只供学习与交流II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特点、内容、作用)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积极作用、消极作用)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改革重点、内容、评价)只供学习与交流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间、两大机构及宗旨、实质、特征、评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欧洲联盟(建立时间、性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时间、特点)亚太经合组织(建立时间、中国与APEC、特点)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建立时间、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问题、应对措施)只供学习与交流只供学习与交流III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源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各家代表人物及观点、影响)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思想观点)蔚然大宗,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董仲舒新儒学(目的、观点、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正统思想: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兴办太学程朱理学(核心、代表人物及观点)发展为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以后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理学的评价明中后期:李贽(观点) 批判继承、焕发新的生机:明清 黄宗羲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 王夫之III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观点、意义、局限)起源:古希腊苏格拉底(观点、意义)兴起:文艺复兴(时间、兴起原因、性质、核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观点)成熟:启蒙运动(时间、兴起原因、核心、代表人物作品及观点、对人文精神的发展的表现、意义)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2年江苏

2012年江苏

2012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析考点变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6门科目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发布有利于高二考生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备考。

下面请中华中学高二年级备课组的6位一线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分析,拎出考试重点,给出复习建议。

物理:独立操作类题要求微调黄芳(中华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考点变化:实验题的要求有微调2012年“小高考”物理测试,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仍为4种:A为了解、B 为理解、C为应用、a为独立操作。

其中,在“独立操作”上,具体要求有微调,变成“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范围、试卷的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上没有改动。

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做了如下变更:1.2011年《说明》上,明确“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今年这条删去。

2.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A”,今年改为操作要求“a”3.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改为“安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为“洛伦兹力”考试重点:应用能级的考点有5个考察以“A”级要求为主,“B”级要求一共有7个,分别是:“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功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C”级要求5个:“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操作要求有5个:“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江苏省小高考文科历史复习资料

江苏省小高考文科历史复习资料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先秦王朝更替,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前2070年夏建立;汤建立商;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世袭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3)郡县制的推行:分封与郡县之争;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每地,每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导致暴政。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3页图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

3、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

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以后的科举制。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部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2012.1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6.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内容: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体现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③实行总统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评价:①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③存在不足:允许南方的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地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一样的权利等。

8.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

但总统任命官职权和对外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批准方可生效,总统一旦违宪,将受到国会制裁直到弹劾。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6.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对俄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3)对世界:它成功打开了资本主义体系的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4)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6.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1)背景:①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考前辅导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考前辅导

◎考前需要注意的考点(一)必修一部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王朝变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时期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秦统一的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三公名称与职责: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郡县制开始推行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已经设置过郡县隋唐时期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和颁发拟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批和封驳政令)、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元朝行省制度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秦汉以前世官制(血缘)、汉武帝即位后察举制(德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后科举制(考试成绩)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秘书班子)清朝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维护了国家统一,在恢复发展古代经济方面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君主专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1840-1949)政权变迁:晚清(1840-1912.2)、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役及原因:威海卫之战(刘公岛),清政府及李鸿章的投降政策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义军领袖:邱逢甲、徐骧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其中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八路军正太铁路)和国民政府组织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均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一(历史必修1)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一(历史必修1)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战国后期,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总揽一切大权。

他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他们都由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作用:实现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国家的统一。

3.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三省中的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所沿用。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从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代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不是宰相机构)。

清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封封建经济的发展,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①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②魏晋南北朝时,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即使有才学也难以担任高官。

③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2年江苏省高考考点复习提纲

2012年江苏省高考考点复习提纲

历史:2012年江苏省高考考点复习提纲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周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2)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族色彩,等级森严,王权专制,神权色彩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3)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4)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江苏省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江苏省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灭了,但同时又新封了燕、代、赵、
齐、梁、楚、淮阳、淮南、关等同
姓诸侯王,出现了中央皇权下的郡、
国并行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
是诸侯国的独立系统不可避免地要
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
国家统一构成威胁。
2、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P14 )
【要求】哪三省?哪六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如何运行的? 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对当时、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注意】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 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用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 披红。故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 制。)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P18)
(1)内容: 三省: 中书 、 门下 、 尚书 ,
职责: 决策 、 审议 、执行 。 尚书省之下设六部: 吏 、 户 、 礼 、 兵 、 刑 、 工 部。 运行:_中__书__省__→_门__下__省__→__尚__书_省___
(2)作用: ①三省长官都是_宰__相__,相权_分__散__。三省相互_牵__制__和_监__督__ , 削弱了_相__权,保证了皇__权__的__独__尊_。
①三公:
A、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 卿,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B、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并负 责监察百官 ;
C、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虚设)
②关系: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的手中。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测试要求】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

2012江苏小高考历史试题

2012江苏小高考历史试题

2012江苏小高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

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夏朝统治维持了四百多年。

(2)后来商灭夏,商朝统治历时六百年左右。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西周分封制(1)开始实施者:周武王(2)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贵族等,成为诸侯。

②权利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

③主要封国:鲁、齐、燕、宋、吴(3)影响:积极作用:它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它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3.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特点)。

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传,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②大、小宗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最高领袖。

(政治上,上下级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

)③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宗法等级。

④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4)意义: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对后来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内涵体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注意:当时尚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于秦朝。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1)原因:①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的基础;②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③人民渴望国家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时间、策略: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远交近攻”策略(3)顺序: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4)秦朝疆域:东临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南到南海;东北到辽东。

(5)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6)意义: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始皇帝”的来历(1)名称来源: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为了加强统治,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子孙传承,永掌政权,创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①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②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③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3)皇权: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等;调动军队。

(4)影响: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前221年,秦始皇;1912年,宣统帝(溥仪)]3.秦朝的三公(1)“三公”职能:①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行政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虚职)③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等。

(2)“三公”制的实质:三公相互牵制,从而集权于皇帝。

4.秦朝的郡县制(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开始出现秦朝时,在全国推行。

(2)概况:①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

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

③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特点:①实行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深远)。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影响(1)建立:秦始皇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2)核心:君主专制(3)影响:A.积极方面: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对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初步统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④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消极方面:①皇权至高无上,容易导致暴政。

②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③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

④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县制、封国制并行。

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大一统局面。

2.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①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②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4)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5)示意图: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称“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为了制约相权,又增设“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1)概况:①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共设10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②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归中书省直辖,称之为“腹里”;③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行省以下分设路,府,州,县。

(形成省→路→府→州→县五级地方行政机构。

)(2)行省图:(3)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地方省制的开端。

4.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世官制:我国夏、商、周时期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

根据爵位的高低授以不同的官职,由于爵位可以世袭,这样就形成世官。

(2)察举制:汉武帝时开始实施、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标准是道德学问和议政能力。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标准是门第、出身,不注重才能。

它使世家大族子弟垄断高级官职。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该制度无法继续下去。

(4)科举制:①概况:隋朝开始实施的、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演变成“八股取士”;清末“新政”时(1905年),科举制废除。

②意义:积极性:①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该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创造意识的人,制约科技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①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行使,正式废除丞相制。

②目的:加强君主专制③过程:明太祖朱元璋时,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归六部→秦以来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④影响:一方面,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另一方面,导致皇帝丛杂政务集于一身弊端。

(2)设内阁:①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导致皇帝丛杂政务集于一身。

②经过: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明永乐帝)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③职能: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④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置军机处(1)设置:清朝雍正皇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诏令。

(3)特点:简(机构简单)、速(效率高)、密(决策封闭性)。

(4)评价:不仅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而且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性:①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多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2)消极性: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压制民主思想的产生,妨碍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脉络和特点:1.概念:(1)含义: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

前者指:皇权至上,专制独裁;后者指:地方无权,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央。

(2)基础: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②思想:(最初)法家思想,(后来)儒家思想(3)发展历程:战国,萌芽→秦朝,开创→汉、唐、元发展和完善→明清顶峰(4)两大矛盾: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脉络:(1)中央政治制度: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3.演变特点:(1)中央:君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2)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A.鸦片战争(1)时间、侵略国:1840—1842年英国(2)原因:直接原因(借口):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过程: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

②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

③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

(4)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南京条约》(1)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偿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国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