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1.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的目标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重难点
做习题
通过观察明确颜色上的区别。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体循环
血液循环肺循环
教学后记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条不同的循环系统,在讲解时应抓住重点。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师生问好!
1、心脏的结构?2、心来自的功能?3、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肌肉壁把心脏分成左右两个泵,这两个泵把血液推向不同的方向,就是人体的血液循环。
播放血液循环的录像
思考并回答
听导言,进入新课
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复习旧知识
激发兴趣
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一、血液循环
四人一组讨论63页血液循环模式图
体循环
肺循环
巡视并加以指导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静脉血动脉血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总结
练习
二、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__心脏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__心脏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掌握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各腔与血管的连接关系。
2.了解心脏跳动的过程,明白心脏是如何输送血液的泵。
3.学会使用模型、图示等方法研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心脏相关的生理现象。
直接输出以下内容: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结束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描述心脏的四个腔,并说明它们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
2.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及其与血管的连接关系。
3.解释心脏跳动的过程,以及心脏如何作为输送血液的泵。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心脏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健康建议。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分解为多个小知识点,分步骤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心脏的相关知识。
3.突破重难点,注重实践:
(1)利用心脏模型、图示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心脏的结构特点,突破心脏结构与血管连接关系这一难点。
(2)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心脏跳动的过程,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突破心脏跳动过程这一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哪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我们学习了循环系统,它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能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四、教学过程:

是如何到达
部位的么?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五、板书设计:
阅读课本,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理解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通过冠脉循环。


二、冠脉循环
1、意义:
2、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心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冠状静脉——右心房
三、心率和血压
1、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12——18.6千帕;舒张压:8——11.9千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案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会不知疲惫地博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想知道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吗?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二、师生互动,传授新课知识点一血液循环的途径◎新知梳理1.体循环(1)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作用①为全身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

②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3)成分变化: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2.肺循环(1)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2)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

(3)成分变化: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冠脉循环(1)途径: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静脉→右心房。

(2)作用: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3)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引起。

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4.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1)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搏动。

(3)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

5.血压与测量(1)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2)高血压指血压持续达到或高于18.6/12千帕,低血压指血压低于12/6.7千帕。

◎互动交流【问题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点各是什么?【交流点拨】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人性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体验。
1.创新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以心脏为主题,创新地设计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使抽象的心脏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生活化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心脏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对心脏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是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的一部分。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如何作为泵来输送血液,以及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心房、心室、瓣膜等。此外,学生还需理解心脏跳动的过程以及心脏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同时,我会充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生动的心脏图片,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分析心脏的四个腔室的功能,加深理解。
4.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血液循环的路径,清晰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5. 提供病例分析,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心脏疾病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3. 心脏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的机制。
难点:
1. 心脏内部结构的动态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及瓣膜的开闭。
2. 血液循环的复杂路径:体循环利用三维动画或心脏模型,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心脏空间概念。
2.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增强感性认识。
-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教师推荐的资源,了解保持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新知识。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和理解程度。
- 观察:注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 测试:在课堂中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展示心脏的结构、功能和泵血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

(2)说明心脏的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

2、说明心脏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我们首先来了解心脏的结构,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归纳如下: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中间,似桃,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2、说明心脏的结构。

通过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讲述。

(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分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

(2)分析构成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心脏壁厚薄: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瓣膜能控制血流方向,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心脏四个腔分别连通什么血管?左心房—连肺静脉。

右心房—连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左心室—连主动脉。

右心室—连肺动脉。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间2016年 6 月日第周第课时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设疑导入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二、合作探究(一)血液循环的途径1,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栏目2,播放视频资料“血液循环的途径”思考阅读观看视频形成整体的认识3,课件演示,以一滴血在人体内路途为线索,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4,结合前面学生学过的心脏处的血液流动,引导学生将体循环和肺循环合成一条完整地循环途径(二)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1,引导学生复习血液的功能2,指导学生完善血液循环的图学生利用自制教具摆出血液循环的途径自己练习复习血液的功能,思考,理解血液的意义完成血液循环图,并用不同颜色标注3,要求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对照课本63页血液循环模式图,阅读6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心脏的功能:学生需要理解心脏如何泵血,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3.血液循环:学生需要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以及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
4.心脏健康:学生需要认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关爱自己的心脏。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心脏作为生命的重要器官,其健康对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学生将学会关爱自己的心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护心脏的健康。同时,学生将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人体的器官和功能有初步的了解。然而,他们对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实验来加深认识。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对于探究心脏的奥秘充满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方式是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心脏跳动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周围同学的反应。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关注心脏的重要性。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心脏模型,自主探索心脏的结构,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心脏的功能和血液的流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观察心得,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5.情感教育:通过讲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关爱自己的心脏,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教案)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教案)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有血液循环的意义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点都是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中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2)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即全身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把运来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以及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叫呢?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观察与思考——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
观察教材第63页“血液循环模式图”,认识图中标注的心脏各腔、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以及人体主要器官处的毛细血管;根据图中箭头标示的方向,描述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途径,并根据图中颜色的变化认识血液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部位。
规律总结:
血液循环的途径始于心室,终于心房。体循环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房,即“体左右,肺右左”。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相互连通、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其途径可归纳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学科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室和瓣膜,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心脏工作原理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心动周期、心率、心律等概念的解释。
6.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心血管疾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c.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及功能有哪些?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补充或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填空题: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和()。
b.选择题:心动周期是指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以下哪个选项正确?()
A.成人心动周期约为0.8秒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生物: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

生物: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
生物: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69-72页(5分钟)→完成“轻松起航”(6分钟)→完成“试试身手”(5分钟)→完成“能力提升”(5分钟)→小展示(15分钟)→小结(4分钟)
点拨:
1.体循环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房。
2.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动的是动脉血。
A.肺静脉和肺动脉 B.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C.主动脉和肺静脉 D.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实际应用
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是()
A.只有体循环 B.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C.只有肺循环 D.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左心房 D.右心室
4.在血液循环中,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
A.肺部毛细血管 B.肺 C.全身毛细血管 D.心脏
5.某人的血压记录数据为16/10千帕,这组数据表示的是()
A.舒张压是16千帕,收缩压是10千帕
B.收缩压是16千帕,舒张压是10千帕
C.血压是26千帕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 1.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 2.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轻松起航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体循环)左心室→→→→→→→→(肺循环)右心室→→→→→左心室。
3.动脉血是指的血,静脉血是指的血。
4.心脏本身肌肉内的血液是通过循环获得的。
5.血压是指血液对的侧压力,健康成年人正常的收缩压为千帕,舒张压是千帕。
3.静脉血是在肺部毛细血管变为动脉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动脉血是含养料丰富的血液
D、动脉血是对人体有益的血液,而静脉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液
4、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D )
A、上、下腔静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主动脉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联系处在( C )
A、动脉 B、静脉 C、心脏 D、肺
A、心室' 静脉' 毛细血管、动脉' 心房
B、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C、心房'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室
D、心房' 静脉' 毛细血管,动脉' 心房
2、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B )
A、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养料变为废物 D、二氧化碳变为氧气、
3、有关动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6、下列哪一项包含其它各项?( D )
A、体循环 B、肺循环 C、冠脉循环 D、血液循环
7、王爷爷经常头昏,医生给他量了一下血压,测定是19/14千帕,据此数据,王爷爷可能患有( A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贫血 D、白血病
六、作业布置








分析讨论归纳
教具
多媒体展示教学插图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预习检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了解脉搏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某同学因不讲究卫生引起下肢皮肤发炎,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在手背输液,那么,你能分析手背静脉中的抗生素是如何到达下肢皮肤发炎处的吗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已有知识经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和人体内心脏血管的相关知识。

为使问题顺利解决,教师可将问题分层细化(分五个步骤进行):
抗生素在人体内的起始点在哪里?(手背的静脉内,存在于血液中)
(2)手背中的血液在流动吗?流向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从静脉的概念入手,因学生已知静脉是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故不难回答流回到了心脏(抗生素也就自然到达心脏,必须指出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

(3)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它能把血送到下肢吗?与右心室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而送到下肢去的动脉应是主(体)动脉。

故仍不能送到下肢,而是送到了肺部。

(4)从上可知送到下肢的血液应是从主动脉出来,而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也就是说肺部的血液只有回到左心室,才能最后到达下肢;问题是肺部的血液如何回到左心室?同理回到心脏的应是静脉,与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即血液由肺
静脉流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

(5)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然后逐级分支到达下肢毛细血管(由于内环境知识要在第六册讲解,教师只要讲到毛细血管即可,如有好奇学生问题可简单介绍)。

在以上分析时,为加强理解,防止遗忘,教师可在黑板上作如下记录:
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三、概况总结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学生已经知道,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血液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以上分析血液有两次出心室,两次进心房。

以左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称为体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肺部,称为肺循环。

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的规律:着手点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得到了氧气,成为动脉血,进入肺静脉,此时应特别强调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之后进入了左心房,左心室,所以从左心室出去送到全身各处的是动脉血,与周围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送到右心房和右心室。

结论:
肺循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体循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肺循环与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无先后顺序。

脉搏
测量部位——腕部桡动脉。

脉搏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成年人安静时约75次∕分钟。

介绍我国中医切脉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小测试,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四、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那么在体内时刻进行着怎样的历程?对人体起怎样的作用?(既复习巩固了血液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巩固体循环与肺循环时血液中氧变化的规律)
五、作业:P
:3、4
73
六、板书设计
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