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预习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机械的传动方式,典型零件的结构;2.通过对典型机械的传动方式及结构的分析,学习机械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3.培养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和结构的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

1.实验设备:1.1冲压机床实验台;1.2斗式上料机实验台;1.3步进输送机实验台;1.4分度及冲压机床实验台;1.5转位及输送装置实验台;2.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游标卡尺,钢板尺,绘图工具等;实验设备说明:本实验的设备共有五个的实验台,这五个实验台是工程实践中大型设备进行等比例小型化,加工而成。

他们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零件,便于同学们学习、观察。

这些设备虽小但是功能齐全。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实验台,能把课堂知识形象化、感官化,能加深齿轮、蜗轮蜗杆、带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轴、轴承、杆机构、离合器、凸轮机构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开拓思路评价设备运动方案的合理性及方案改进探讨,更贴近于实际,培养同学们的机械设计能力及机械结构分析能力,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1冲压机床实验台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1.2斗式上料机实验台感应开关、钢丝绳锁紧1.3步进输送机实验台开式齿轮减速器、凸缘联轴器杆机构、输送滚道、推爪1.4.分度及冲压装置光电感应开关圆柱凸轮实物1.5转位及输送装置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工件升降系统三.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台机械传动的特点,并提出机械传动的替代方案。

分析各机构、各零部件在设备上的应用,并提出对应的代替方案。

通过拆装典型结构模型,指出各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并进行说明。

1.本实验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4-5人;2.指导教师负责讲解实验台机械结构;实验台包含的各种机构的特点;由原动机到执行件的运动传递路线;3.各组同学独立分析实验台结构组成;联系课上的理论知识点,对应找到各理论知识与实际设备的对应点;增强感官认识和实践知识。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书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书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2010年月日
学院
姓名
成绩
课程
名称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
实验项目
名称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模态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建筑、汽车等许多领域,在识别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动态优化设计、设备故障诊断等许多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5、求取系统多测点加权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并产生频率阻尼识别文件。
6、识别系统的频率阻尼产生频率阻尼数据文件。
7、识别系统振型,产生振型数据文件。
8、可以显示打印系统的频率阻尼表及振型表。
9、模态的动画显示观察各阶振型的特点,复模态和实模态的区别。
10、灵敏度分析
在进行框架模态分析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结构测量点的选择及布置:模态分析布点的基本原则是结构的重要部分密布,次要部分稀疏,为了使活动振型的显示更直观,整个测点的连线构成的图形要保持测试系统的基本几何特点。
三、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对于一个机构系统,其动态特性可用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和振型来描述,与模态质量和模态刚度一起通称为机械系统的模态参数。模态参数既可以用有限元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简化得到,也可以通过激振实验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得到。通过实验数据求取模态参数的方法就是实验模态分析。只要保证测试仪器的精度、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处理的精度就能获得高质量的模态参数。
2、SSDAS-1系统由各测点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的步骤。
3、动画显示。
4、灵敏度分析及含义。

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

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

第一篇、实验报告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二、总结和说明五种设备的工作和设计原理,并列举出每台设备中的主要机构和传动方式。

1、TS-I提斗上料装置工作原理。

涉及到的知识点2、CS-I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工作原理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3、BS-I型步进输送机工作原理主要知识点4、JZ_I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工作原理主要知识点5、JZ-I型转位及输送装置工作原理主要知识点三、典型机械结构特点及应用举例1、滑动螺旋传动特点普通V带传动特点3、梯形齿同步带传动特点4、链传动的特点5、齿轮传动6、蜗杆传动7、直动盘形凸轮机构及其特点三、典型机械结构符号表示机在实验设备上的应用五、选取带传动叙述设计和计算过程第二篇、典型机械拆装与分析实验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第三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第四篇、典型机械传动结构认知及分析实验指导书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典型机械传动结构认知及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典型机械传动结构认知及分析,深入了解机械各种相关传动在机器中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并详细观察各种常见机械结构,学习对常见结构的分析能力,提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二、实验内容与原理滑动轴承在汽车曲轴连杆机构中,绝大多数采用整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总结体式曲轴结构,因此,连杆与曲轴的接触处普遍采用剖分式滑动轴承。

发动机连杆的小头则普遍采用整体式滑动轴承。

发动机的曲轴的主支撑轴承一般也采用滑动轴承,因此,滑动轴承在发动机的各部分应用是十分普遍的。

发动机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滑动速度较大,因此一般采用压力润滑的方式,因此机油的选择和应用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十分重要。

从发动机到配汽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有齿形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三种。

主要要求保证曲轴转角与配汽凸轮的配合工作。

多片式圆盘摩擦离合器在手动变速的各种车辆中,普遍在发动机到变速箱的传动过程中采用摩擦离合器,主要作用是适时中断或连接动力的传递。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类)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类)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类)实验名称:对称张力系统实验目的:1.了解受力分析的原理。

2.掌握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3.熟悉张力系统平衡、重心定位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张力系统是指由连续的杆件、金属丝等构成的空间结构。

由于每个杆件所受的张力都是相等的,因此又称对称张力系统。

在力的作用下,桥梁、吊桥等结构就构成了张力系统。

在给定的运动条件下,通过受力分析计算每个零件的拉力和重心位置,能够为设计和制作张力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受力系统看作一组平衡的受力。

按照平衡条件,可以列出各个受力的方程式,从而获得未知的受力大小和方向,达到定量分析受力的目的。

实验步骤:1.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并调整扭簧,使圆盘处于平衡状态。

2.记录各部件的长度,如张力杆、静压杆、支腿等,以及各杆件的夹角。

3.通过旋转支腿和调整支脚长度,使得整个系统完全平衡。

4.使用角度测量器,记录各个杆件的角度,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以对称张力系统为例,在实验中记录下如下数据:支脚长度:16.5mm张力杆长度:10mm夹角1:60°夹角2:45°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出各个杆件的拉力分别为:张力杆1:2N结论: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有效地计算各个杆件的拉力分布,并在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中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支脚长度和杆件夹角,可以使对称张力系统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

该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桥梁、吊桥等结构的设计、制作和维修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实验一机械结构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一机械结构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一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一、概述我们在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常常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和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等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构件尺寸,这种表明机构各构件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简明地表达一部机器的传动原理,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分析和交流的工具,工科学生应当加强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训练。

二、实验目的1.了解所研究机构的实际应用及运动变换功能;2.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3.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三、实验设备1.缝纫机头。

2.多种机构模型。

四、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这里用一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图1-1所示为一回转导杆机构,试分析其结构特点、绘出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1.数清构件数目1图 1-1 回转导杆机构1-小连杆 2-滑块 3-导杆 4-机架 5-手轮B B BC123Aω1(a) (b)2344 1转动手轮使机器或机构,使其缓慢运动,从主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构件的运动,确定构件的数目并分清哪些是活动构件,哪些是固定构件,给构件编号。

如在本导杆机构中:1表示小连杆 ;2表示滑块;3表示导杆 ;4表示机架 。

2.判断各构件间运动副的性质 反复转动手轮,可以清楚地看到:(1)构件1(连杆)与构件4(机架)的相对运动是绕轴A 转动,故构件1与构件4组成以A 为中心的回转副A 。

(2)构件1(连杆)与构件2(滑块)绕滑块上的销轴B 相对转动,故构件1与构件2组成以B 为中心的回转副B 。

(3)构件2(滑块)与构件3(导杆)沿导杆方向作相对移动,故构件2与构件3组成移动副D 。

(4)构件3(导杆)与构件4(机架)的相对运动,是绕C 轴的转动,故构件3与构件4组成以C 为中心的回转副C 。

3.长度比例尺及投影面的选择(1)根据机器构件的实际长度尺寸选择适当的长度比例尺μ :μ = (1-1)(2)选择适当的投影面:一般选择能清楚地表明运动副形式和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

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践
学号姓名1:20090540 张世荣;学号姓名2:20090581 严郡
实验目的:
1.将各个小部件按照实验说明书拼凑成完整的机器模型
2.通过机器组装过程,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阅读图形的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要求:
2—4个同学一组,互相协助配合,完成机器模型的组装过程,检查无错误后,
请老师验收,拍下视频,照片,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
机器模型零部件,产品说明书十字形螺丝刀
实验步骤:
1,观察机器模型的大致组装过程,形成初步印象
2,实际动手,按照说明书进行各部件的分别组装,两个同学分工,分别组装各部件
3,各大的部件组装完成后,将各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初步形成机器模型
4,将各个小零件组装到初步的模型当中,形成完整的机器模型
5,讨论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将不清楚的问题向同学,老师请教
6 检查是否有遗漏,确认没有错误后,拍下照片,录制视频
7 将模型拆卸,放回工具箱,锁好
实验结果:
如照片所示。

实验报告1:观察并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

实验报告1:观察并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

实验报告1:观察并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
组成
本报告旨在观察并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不同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我们将深入了解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1. 引言
机械传动系统是一种将驱动力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另一个装置的系统。

它由多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通过机械连接方式相互协调工作。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包括各个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3. 实验步骤
- 搜索和研究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如齿轮、皮带、链条等。

- 观察实际的机械传动系统样本,了解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 分析不同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 观察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齿轮的啮合、皮带的传递等。

4.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机械传动系统由以下基本部件组成:
- 齿轮:用于传递转动力,并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齿轮实现速度比例的变化。

- 皮带:通过摩擦力将动力传递到其他装置。

- 链条:与齿轮相似,但采用链条的连接方式。

- 轴:用于连接齿轮、皮带等部件,并传递转动力。

5. 结论
机械传动系统是一种将驱动力传递到其他装置的重要系统。

它由多个基本部件组成,包括齿轮、皮带、链条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1] 某某教材
[2] 某某论文。

机器功能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分析报告

机器功能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分析报告
机器功能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地点:
实验设备:产品规格:
生产厂家:
实验内容:
1、认识机器系统构成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总功能分析
2、认识机器系统工作流程,并确定子功能系统,作功能分解,
3、对各子系统进行功能原理综合,确立功能解
4、分析总体布局,描述设计特点
5、描述传动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动作
6、描述系统总体参数;(性能参数、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7、描述子系统末端执行元件的结构特点
实验分析报告
项目
报告内容
一、描述系统总功能并绘制总功能框图
二、系统功能分解
1、描述系统组成,并用功能结构框图进行系统功能逐层分解
2、用树状结构图进行系统功能逐层分解
3、用矩阵法进行原理解综合,确立最佳方案,并作

机械的构成实验报告(3篇)

机械的构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3. 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

4. 增强对机械工程实际应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机械是由多个零件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这些零件包括:基础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机械的构成原理,掌握各种零件的功能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钢尺3. 钩码4. 弹簧测力计5. 螺丝刀6. 橡皮筋7. 滑轮组8. 链传动9. 带传动10. 机械图样四、实验步骤1. 观察机械原理实验台的结构,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 分别对基础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进行观察和了解。

3. 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过程。

4.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机械零件的应用和特点。

5. 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1. 基础零件:观察实验台上的支座、支架、底座等基础零件,了解其作用和特点。

2. 传动零件:观察实验台上的齿轮、链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了解其传动原理和特点。

3. 执行零件:观察实验台上的电机、液压缸、气动缸等执行零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4. 控制零件:观察实验台上的开关、传感器、控制器等控制零件,了解其控制原理和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础零件:基础零件是机械的基础,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支座、支架、底座等基础零件的结构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

2. 传动零件:传动零件是机械的动力传递部件。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齿轮、链轮、带轮等传动零件的传动比、效率、承载能力等性能。

3. 执行零件:执行零件是机械的工作部件。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机、液压缸、气动缸等执行零件的输出力、速度、稳定性等性能。

4. 控制零件:控制零件是机械的控制部件。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开关、传感器、控制器等控制零件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性能。

机器的构成实验报告(3篇)

机器的构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器的基本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不同类型机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 通过组装模型,加深对机器构成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机器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零件组成的,通过这些零件的协同工作,实现特定的功能。

机器的基本构成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

三、实验内容1. 动力系统:了解常见的动力源,如内燃机、电动机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传动系统:研究齿轮、皮带、链条等传动方式,掌握其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执行系统:熟悉各种执行机构,如电动机、液压缸、气压缸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 控制系统:了解各种控制方式,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5. 辅助系统:研究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等辅助系统,了解其作用和重要性。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与了解: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了解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组装模型:根据实验指导书,将各部分组装成一个简单的模型。

3. 测试与验证: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测试模型的工作效果,验证各部分的功能。

4. 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系统:通过观察内燃机模型,了解其工作原理,发现动力输出与转速、负载等因素有关。

2. 传动系统:通过组装齿轮模型,发现齿轮的齿数、模数等参数对传动比有影响。

3. 执行系统:通过组装液压缸模型,了解其工作原理,发现液压缸的输出力与压力、面积等因素有关。

4. 控制系统:通过手动控制模型,发现控制方式对模型工作效果有直接影响。

5. 辅助系统:通过观察模型,了解辅助系统对机器工作的重要性。

六、实验结论1. 机器的构成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

2. 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实现机器的功能。

3. 通过组装模型,加深了对机器构成的理解。

七、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机械工程实验设计与分析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

机械工程实验设计与分析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

机械工程实验设计与分析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引言:机械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通过设计、制造和分析机械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以展示机械工程的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在这个简单的机械系统中,我们将设计一个简易的手摇发电机。

该机械系统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手柄、发电机、传输带和负载。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手摇发电机来产生电能,并将其传输到负载上。

1. 手柄设计:手柄应具备合适的抓握形状和尺寸,以便用户能够轻松使用。

我们将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原则来制定手柄的形状和尺寸,以确保用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发电机选型: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发电机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虑到我们的系统是一个简易的手动发电机,我们将选择一个小型直流发电机。

我们还需要根据所需的电能输出来确定发电机的额定功率。

3. 传输带设计:为了将发电机转动的能量传递到负载上,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传输带系统。

传输带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磨和耐用性,以确保长时间的使用。

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当的传输带类型和尺寸,以匹配发电机和负载之间的转速比。

4. 负载选择:负载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如灯泡或电动机。

我们将根据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负载所需能量来选择合适的负载设备。

第二部分:实验分析在完成实验设计后,我们需要进行实验分析来评估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实验分析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电能输出:使用实验测量仪器,我们将记录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出。

通过改变手柄的转速和负载的种类和功率,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电能输出数据。

2. 效率分析:我们将计算机械系统的效率,即输入机械能和输出电能之间的比值。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确定哪些因素对效率有影响。

3. 转速与输出电能关系:通过改变手柄的转速,我们可以研究转速与输出电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记录不同转速下的输出电能,并绘制转速与输出电能的曲线图。

机械原理预习报告

机械原理预习报告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1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目的:4、实验步骤:5、思考题:(1)、什么是机构运动简图?(2)、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各符号的意义?(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实验教师签字:年月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2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目的:4、思考题:计算自由度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实验教师签字:年月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三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目的:4、思考题:什么是曲柄,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5、实验内容:设计3个机构6、注意事项:实验教师签字:年月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四机械原理陈列柜演示实验1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目的:4、实验步骤:5、思考题:(1)、举几种常见连杆机构的应用。

(2)、凸轮主要表示方法?按照形状分为哪几种?实验教师签字:年月日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 宿舍: 学号: 学生姓名: 同组人员: 1、实验题目:实验五 曲柄摇杆机构动态测试及设计 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步骤:4、实验注意事项:5、图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 为曲柄,AD 为机架,已知:m ,30.0.25m 0.05m AB ===AD BC l l l ,试分析CD l 的范围。

实验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六曲柄(导杆)滑块机构运动测试分析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步骤:4、实验注意事项:5、实验教师签字:年月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宿舍: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1、实验题目:实验七Solidworks仿真机构运动12、本次实验所用仪器:3、实验目的:4、思考题:(1)、Solidworks是什么用途的软件?(2)、设计一个四杆机构。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工业要求装配关系及其
作用;
2)熟悉掌握轴、轴上零件的固定(周向固定、轴向固定)及定位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密封方式调整方法。

二、实验结果
1)绘制直齿圆柱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轴系7)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调心球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油润滑,采用
皮碗密封;适用于重(冲击载荷)(重、中等、轻)载荷高速度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9:由于齿轮与轴的径向尺寸相差不大,故采用一体化固接方式。

轴承8:外圈与轴端密封压盖2、内圈与轴肩实现轴向固定;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轴承8:外圈与端盖13、内圈与轴肩实现轴向固定;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结构15:紧定螺钉11联接同时实现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

c)该轴系能否承受轴向载荷?如果能在图中标出该轴系能承受的轴向载荷的方向;如果有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能否很大?
调心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不大的、任意方向的轴向载荷。

轴向载荷会使滚子变成单列,影响轴承寿命,因此轴向载荷不能过大,或应尽量避免轴向载荷。

d)该轴系结构如何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旋转螺旋结构15使轴移动从而产生轴向运动,从而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机械构造实习报告

机械构造实习报告

机械构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6月
实习地点:XX机械公司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参与机械构造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工作。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我对机械构造的设计原理和制造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收获: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大量的机械构造知识,包括设计软件的使用、工艺流程的掌握以及装配调试的技能。

通过与工程师的交流和合作,我还学到了许多实际操作的技巧,这些技能对我的职业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实习感受: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收获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项目中,我和同事们共同分工合作,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机械构造的理论认识,还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颇丰。

实验9现代机械系统认知及结构分析

实验9现代机械系统认知及结构分析

实验9现代机械系统认知及结构分析9.1实验目的通过对柔性加工系统的认识与结构分析,了解现代机械的特点及发展趋向。

掌握柔性加工系统中的车床、铣床及搬运机器人及材料质量检测系统的构成特点,既掌握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9.2实验器材柔性加工系统9.3实验原理由德国SL-Automatisierungstechnik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柔性制造系统由PLC主控制系统,数字控制加工设备(卧式车削加工中心、立式铣削加工中心),物料储运系统(桁道式立体仓库、工业搬运机器人、有轨无人输送台车运输系统),信息控制系统组成(物料识别检测系统、材料检测系统和回转式机器人、尺寸检测系统和回转式机器人)系统组成。

毛坯或工件先由人工装入托盘上的夹具中,并储存在自动仓库中的区域内的任何位置,然后由自动搬运系统机器手根据物料管理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送到的指定工位。

固定轨道式台车携带毛坯或工件在控制器的指令下沿着轨道移动到第一个图象检测工作站,图象检测系统对毛坯或工件轮廓的尺寸和形状提取特征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告知主控制系统;之后固定轨道式台车启动移动到第二个工作站,接到主控制系统的指令的工业机器人计算机控制工业搬运机器人完成待加工毛坯的装卸和传送到相应的数控机床。

加工后的工件送到材料检测系统、尺寸检测系统进行自动检测。

检测后的工件送到桁道式立体仓库。

中央管理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4型PLC对整个FMS实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协调各控制装置之间的动作。

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9.4实验步骤观察柔性加工系统的工作过程,了解系统中各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9.5实验报告1、柔性加工系统的功用、特点2、柔性加工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完成的功能。

3、说明六自由度搬运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实验一机械结构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一机械结构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一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一、概述我们在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常常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和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等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构件尺寸,这种表明机构各构件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简明地表达一部机器的传动原理,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分析和交流的工具,工科学生应当加强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训练。

二、实验目的1.了解所研究机构的实际应用及运动变换功能;2.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3.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三、实验设备1.缝纫机头。

2.多种机构模型。

四、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这里用一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图1-1所示为一回转导杆机构,试分析其结构特点、绘出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1.数清构件数目1图 1-1 回转导杆机构1-小连杆 2-滑块 3-导杆 4-机架 5-手轮B B(a) (b)2341转动手轮使机器或机构,使其缓慢运动,从主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构件的运动,确定构件的数目并分清哪些是活动构件,哪些是固定构件,给构件编号。

如在本导杆机构中:1表示小连杆 ;2表示滑块;3表示导杆 ;4表示机架 。

2.判断各构件间运动副的性质 反复转动手轮,可以清楚地看到:(1)构件1(连杆)与构件4(机架)的相对运动是绕轴A 转动,故构件1与构件4组成以A 为中心的回转副A 。

(2)构件1(连杆)与构件2(滑块)绕滑块上的销轴B 相对转动,故构件1与构件2组成以B 为中心的回转副B 。

(3)构件2(滑块)与构件3(导杆)沿导杆方向作相对移动,故构件2与构件3组成移动副D 。

(4)构件3(导杆)与构件4(机架)的相对运动,是绕C 轴的转动,故构件3与构件4组成以C 为中心的回转副C 。

3.长度比例尺及投影面的选择(1)根据机器构件的实际长度尺寸选择适当的长度比例尺μ :μ = (1-1)(2)选择适当的投影面:一般选择能清楚地表明运动副形式和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

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

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车床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机床,用于加工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车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车床的基本结构车床主要由床身、主轴和进给机构组成。

床身是车床的基础部分,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组件。

主轴是车床的核心部件,负责驱动工件旋转。

进给机构则用于控制工件的进给运动。

二、床身结构床身通常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

其结构分为床身底座、床身底座底座和床身床架。

床身底座用于支撑整个车床,床身底座底座则用于固定床身底座和床身床架。

三、主轴结构主轴是车床的核心部件,通常由主轴箱、主轴、主轴箱底座和主轴箱床架组成。

主轴箱用于安装和支撑主轴,主轴则负责驱动工件旋转。

主轴箱底座和主轴箱床架则起到固定主轴箱的作用。

四、进给机构进给机构用于控制工件的进给运动,通常由进给箱、进给箱底座和进给箱床架组成。

进给箱用于安装和支撑进给机构的关键部件,进给箱底座和进给箱床架则起到固定进给箱的作用。

五、刀架结构刀架是车床上用于装夹和固定切削刀具的部件,通常由刀架底座、刀架床架和刀架组成。

刀架底座用于支撑整个刀架,刀架床架则起到固定刀架的作用。

六、润滑系统润滑系统是车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证机械运动的顺畅和减少磨损。

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润滑油箱、润滑泵和润滑管路等部件,通过将润滑油输送到各个摩擦部位,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七、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车床的智能化部分,用于控制和调节车床的各项运动和工艺参数。

控制系统通常由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编码器等组成,通过设定程序和参数,实现自动化加工。

总结起来,车床的结构包括床身、主轴、进给机构、刀架、润滑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这些部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件的加工任务。

通过对车床结构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车床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合理使用和维护车床提供参考。

对于机械加工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深入了解车床的结构和原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范文

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范文

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报告范文引言普通车床是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机床之一。

它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结构紧凑等特点。

本文以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为基础,分析了普通车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普通车床主要由床身、主轴、进给机构、刀架、尾架、控制装置等几个部分组成。

床身是整个车床的基础,主轴是车床的核心部件,进给机构可以实现切削和进给的运动。

刀架是安放刀具的装置,分为纵向刀架和横向刀架两种,主要用于刀具的定位和调整。

尾架安装在床尾部,支撑工件并帮助进行定位。

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刀架和进给机构的运动,从而实现车削、铣削等加工操作。

实验过程实验中,我们对普通车床的床身、主轴、刀架等部件进行了观察和剖析。

首先,我们观察了床身的结构,发现其底部设有凹槽和横隔板,以增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床身内还设有导轨,用于引导刀架和尾架的运动。

接着,我们观察了主轴的结构,发现其由主轴箱、轴芯、轴承和主轴头四部分组成。

主轴箱包裹轴芯并设有编码器和降温装置,轴芯通过轴承支撑并连接主轴头。

主轴头是进给运动的主要接口,也是刀具进行切削的部位。

最后,我们观察了刀架的结构,发现其分为纵向刀架和横向刀架两个部分。

其中,纵向刀架通过床身导轨进行上下移动,横向刀架通过纵向刀架的导轨进行左右移动。

刀架上可以安装刀具,通过控制装置进行位置调整和切削操作。

实验结果分析普通车床作为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机床之一,其结构简单而稳定,使用方便而高效。

从实验结果来看,其床身、主轴、刀架等部件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各部件之间协调配合,可以满足车削、铣削等多种加工要求。

特别是床身结构的优化,可以增强机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了加工精度和质量。

主轴和刀架等部件的设计也体现了普通车床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因此,普通车床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通过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我们从床身、主轴、刀架等部件对普通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分析。

实践结果表明,普通车床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满足机械制造的多种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