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古诗两首》讲解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⒈认读生字“径”“飘”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⑴为什么称为“寒山”?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是那两首呢?下面是收集好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风光;《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宏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盘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那么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那么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科:语文授课年级:三年设计人:陈慧丽章节名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计划学时2学习内容分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作者张继夜晚小船停泊在姑苏城外,因为无法入睡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景象描绘了出来。
诗前半句重点写看到的景色,后半句重点写听到的景色。
通过这些景色来反衬作者内心的愁。
学习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诵读、想象、交流理解诗句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解决措施:反复诵读、想象、交流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第四十三页,共50页。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第四十四页,共50页。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第四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第五页,共50页。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
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3古诗两首教学 要求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提高阅读、背诵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会解释重点词句。
教学 课时两课时。
◎跟我学课文1古 诗 两 首山 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 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 桥 夜 泊张继4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 1知识点详解 ☜2①好。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
“寒山”是指深秋之山。
3②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
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
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
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
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③题为“夜泊”,实际上诗人描写的是“夜半”时分的景色。
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时分便已沉落,树上的栖乌大概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而被惊醒,并发出了几声啼鸣,因此有了“月落乌啼”。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课件
古诗两首
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 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 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动,并称为“韩柳”。又与唐代的 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由“暮”到“夜”,由远及近,由 静而动,由无声至有声 旅人顶风冒雪投宿山村的情景 对风雪夜归人的同情
{ {
白描手法:落日、青山、茅屋、 柴门、狗叫、风雪、旅人
寓情于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宿
s&
暮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分析诗歌前后两句所 描写的景色。
天气这么寒冷,老翁 为什么还要在江面上独自 垂钓?
独钓寒江 的蓑笠翁
{
不屈服
诗人于革新 失败后孤寂 落寞而仍不 畏缩的品格
j#ng
径
踪
z4ng
孤
g$
翁
径 踪 翁钓寒
记住生字好办法——音形u2n
宿 贫 柴 闻犬 归
古诗朗诵会 要求:①每人一首
②小组朗诵 ③全班朗诵
④鉴赏评比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709~约786),唐
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 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
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
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
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3 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课目的:1、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季红叶的特色,领会诗人热爱秋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觉诗歌美的境界。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课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美的境界。
教课难点:领会诗美的境界,获取审美的欢乐。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话:同学们,一年四时,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何?(生思虑,后沟通,教师必定学生所说)由于有了春、夏、秋、冬,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巧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悲凉冷清!”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季枫叶的生命力忧如比春季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风景也相同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今日,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诵2、学生,相互价3、4、出示学古的方法,。
(1)知人,解;(2)抓字眼,明意;(3)句,悟情。
5、依照学法,四人小合作,利用文中的注或前采集的料,学古。
6、小沟通。
(1)介人杜牧;(2)认识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解:寒山:暮秋的山林(寒山:暮秋季,天气冷,山上草木枯黄,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指秋季的山)。
歪:在首中 xi á,意思仍当歪解,里有波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真,迷恋的意思。
于:比⋯⋯更。
(4)学生依照小句意思。
(大概认识即可)(5)教点: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差别:深:浓重,浓烈;生:生出,存有。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移各种动向,也说明山很高。
b、第 4 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绘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衬托。
诗人为何用“红于”而不用“红如”?由于“红于”不单点优秀彩娇艳,并且显得更耐寒,经得刮风霜考验。
c、相同写红叶的诗句,先人也留下很多,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幸亏哪儿?(在暮秋节气,诗人欣喜地觉察,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娇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
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
还要红艳。
坐是“因为”的意思。
“于”是“比”的意思。
其中
“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
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
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
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夜书所见》《静夜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江雪】千山鸟飞绝①,万径②人踪③灭。
孤④舟蓑笠⑤翁,独⑥钓寒江雪。
注释译文编辑注释:①绝:无,没有。
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③人踪:人的脚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⑥独:独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苏教版三上《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习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够准确无误地认读8个生字,区分形近字。
2.借助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所看到的画面,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通过对比诵读,感受两首诗所表达的作者不同的内心世界,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交流中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5.欣赏两首诗中所描绘的不同的秋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逐渐具有阅读和积累古诗的愿望。
【目标分解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以及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搭建师生间民主平等交流的平台,以实现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三者情感的交融。
古诗教学的关键与难点都在如何引领学生在吟诵浅显的诗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文化内蕴。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努力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教师适时点拨中品诗意,悟诗韵。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境对话、切己体悟,探询诗歌传达出的情趣,在学生脑海植下一个个生动而充满文化内涵的意象。
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基于教材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绝好途径。
《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两首诗,这两首都是以“秋”为主题,将诗、景、画、情巧妙的融为一体的诗歌。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旅途遇风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主人的家里。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刘长卿:唐代诗人。
字文房,他的诗善于用简淡的笔触刻画幽静的景色,寄托于孤寂情怀。
擅长写五言诗,他曾经自豪地称自己为“五言长城”。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1.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2.在感情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自学指导一:语言的品味—诗词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诗歌,把诗歌读流利,然后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人闭眼听,听的同学要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落日、青山、茅屋、柴门、狗叫、风雪、旅人等自然景物和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了一幅由暮到夜,由远及近,由静而动,由无声至有声,迷茫凄清的“风雪夜归图”。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自学指导二:语言的品味—节奏美格律诗节奏的划分有一定的规律:四言2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五言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六言222(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七言22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25课古诗两首。
自学指导三:情感的感悟—意境美请同学们低声默诵古诗,同时把自己当作旅途遇风雪的旅人,体会一下诗人投宿前和投宿后的心情。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资料李白代表作(精品)
《古诗两首》资料李白代表作 五古·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党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课件
[唐]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cuì )柳,
一行白鹭(lù)上青天。
窗含(h1n)西岭( lǐnɡ )千秋雪, 门泊[bó]东吴(wú)万里船。
[唐]杜甫
绝句:一种旧体诗,一首四句,每句
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
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也有六言 绝句,但比较少见。
绝句
两个/黄鹂/ /鸣翠(cuì )柳,
一行/白鹭(lù) / /上青天。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早发白帝(dì )城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早发白帝(dìΒιβλιοθήκη )城朝[zhāo]辞(cí )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13
古诗两首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杜甫
《绝句》
早发白帝(dì )城
朝[zhāo]辞(cí )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早发/白帝(dì )城
朝[zhāo]辞 (cí ) /白帝/ /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 /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 /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 /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整。
( 彩云缭绕 )的白帝城 ( 千里之遥 )的江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古诗两首-山行1
山行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车〞字笔顺。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情感目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苏教版 三 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要领会这首古诗所要表达的美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年 月 日
课题
苏教版 三 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
集备人
教 材 解 读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枫桥夜泊》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通过夜泊所见的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之以乌啼、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山行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秋天的景色,再来想象寒山秋天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山行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难点:了解作者描绘的秋色,并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ìng
远上寒山石径斜,
bó
枫桥夜泊
tí
月落乌啼霜满天,
白云生处山行有人家。
fēnglín
停车坐爱枫林晚,
shuāng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枫渔方火式对愁眠。
sūchéng
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
zhōng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行
枫桥夜泊
远上寒山石径斜, 月落乌啼霜满天,
白云生处山行有人家。 江枫渔方火式对愁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 姑苏城外寒山寺,
霜叶红于林里,有一条 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 远处伸展。在那白云飘 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 几户人家。我停下车来 是因为喜爱这夕阳照耀 下的枫林景色,被秋霜 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 花还要红艳。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月落时,伴着 几声乌鸦的啼叫, 结霜了,渔火点点, 只剩我独自对愁而 眠,心中只感寂寞。 苏州城外那寒山古 寺,半夜里敲响的 钟声传到了我乘坐 的客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