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和教材分析(共10课时).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将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学生还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冰淇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辅助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等关键要素。

3. 实践:在讲解完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会用PPT展示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圆锥: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 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填空完成下列句子:圆柱的底面是____形,圆锥的底面是____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立体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圆柱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锥形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薄弱。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联系和区别。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圆柱和圆锥的异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师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优秀教案,主要围绕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应用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的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区别。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数学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底面、侧面、高等特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如: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圆柱还是圆锥?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指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锥的体积》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3.圆柱的体积……………………………………………………………3课时4.圆锥的体积……………………………………………………………2课时5.整理与练习……………………………………………………………2课时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序号:1 栏备人3.6教学时间题圆柱和圆锥的认练一练和练习五1-教材教学内容18-2页,2教学目标圆锥的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增强空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圆柱、圆锥的特教学重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实物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哪些是圆锥上面哪些是圆柱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提问?状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为什哪些不圆柱和圆.揭示课板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二、动手实验,探索特(一)认识圆柱的特.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摸量量比比,你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用笔画一画大小的关系?你发现了什)用双手摸侧.讨论、交流、总3.序号:2 复备栏主备:人3.7教学时间:圆柱的表面积题:课,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2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高的意义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话筒、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1)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一)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二)认识圆锥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个曲面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提问:①圆锥的高在哪里?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3.认识圆锥、棱锥、圆柱、棱柱的异同4.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棱锥、圆柱、棱柱的异同•计算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粉笔、黑板、草稿纸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图片或简单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零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在这个基础上出发开始本单元的学习。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图片、单词、语言进行本单元知识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能够名称,了解系统。

第三步: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讲解圆柱的定义、面积和体积等相关知识。

第四步: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讲解圆锥的定义、面积和体积等相关知识。

第五步:学习圆锥和圆柱的异同点通过图表、文字和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对圆锥和圆柱进行正确的区分和划分。

第六步: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让学生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第七步:练习与应用通过出题、讨论、板书等多种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题目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八步: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全面的理解,加深对本节课的知识的记忆与消化。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板书、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圆锥的定义、特征、异同以及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练习和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等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尤其是圆柱和圆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形象,理解它们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2.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如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侧面是曲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顶点到底面的圆心有一条直线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以及相关卡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如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准备好的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提出以下任务:(1)观察和描述你所看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完整版)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 圆柱的侧面积例3 圆柱的表面积例4 圆柱的体积例5 圆锥的体积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大致由三部分组成: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形状特点;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含义,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意义,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公式。

由于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的组合,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小学数学不教学扇形的面积,即本单元不涉及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从表格里还能看到,教学圆柱和圆锥的内容编排,与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差不多。

这就使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以前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与经验,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一)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充分交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建立相应的形体概念教材编排一道例题,先后教学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

这样安排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起点不同,二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难度不同。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对圆柱的形状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

这是他们继续认识圆柱的起点,而学习圆锥就没有这样的台阶。

相对于认识圆柱来说,了解圆锥会稍难些。

首先,圆柱有两个圆形底面,圆锥是一个底面、一个顶点,感受圆柱侧面是曲面比较容易,感受圆锥侧面是曲面稍难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可能对它们的特点和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和图片。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叫做什么几何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立体图形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3.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饮料瓶、铅笔等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让学生观察、触摸实物,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 圆柱的侧面积
例3 圆柱的表面积
例4 圆柱的体积
例5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材第 9~10 页)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 的底面、侧面和高。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A类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认识;能力要求: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B类
1. 下面图形( )旋转后形成圆柱。
2. 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的是( )。
(考查知识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 Nhomakorabea3
B 类: 1. A 2. D 教材习题 教材第 10 页“练一练” 圆柱:第一行的第二个、第五个,第二行的第二个、第三个。 圆锥:第一行的第三个,第二行的第四个。
课件、圆柱形罐头。
师:同学们,通过对圆柱的认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以前学过了表面积,你觉得表面积是 什么?
生 1:我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上、下两个面都是相等的圆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 曲面,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生 2:我知道了沿着圆柱侧面上的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 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A类
从下面不同形状的纸板中选择能围成圆柱的纸板(纸板不能重叠,也不能剩余),是( )。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如底面、高、侧面、母线等。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加深对母线和侧面的概念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彩色粉笔、三维图形模型。

学生:教科书、笔、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引入本堂课的内容:“小朋友们,上一次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维图形,包括圆柱和圆锥。

”2、教师出示三维图形模型:“这是一个圆柱,这是一个圆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特点吗?”3、帮助学生回忆上一学期学习的几何图形并与三维图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其形状、特点、表面积和体积做出简单的描述。

二、学习1、认识圆柱和圆锥(1)圆柱的定义:“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条直线与底面的圆周相交而成的图形。

”(2)圆锥的定义:“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条直线从底面一个点开始延伸,到锥顶时与底面圆心相交构成的图形。

”2、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1)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是平面图形。

(2)圆柱和圆锥的高度是垂直于底面的直线段。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是由直线和圆形组成的。

(4)圆锥有一个锥顶,圆柱没有。

(5)圆柱的侧面是平行于底面的;圆锥的侧面与底面不平行。

3、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²+2πrh解释:圆柱的表面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其中底面的面积为2πr²,侧面是一个矩形,长是侧面的高h,宽是底面周长2πr。

(2)圆锥的表面积公式:S=πr²+πr√(r²+h²)解释:圆锥的表面积由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其中底面的面积为πr²,侧面是一个扇形,面积为πr√(r²+h²),可将扇形展开成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最后将三角形的面积×2,再加上底面的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课题一:面的旋转【学习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练一练”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二)讨论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六、补充练习,填一填,背一背:圆柱有()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有一个(),展开后是个()。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作业:课本第1、2、3、4、5题(填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 圆柱的侧面积例3 圆柱的表面积例4 圆柱的体积例5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 1个曲面高两底之间的距离3、认识圆柱的高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测量结果。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Array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二)认识圆锥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思考: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圆形侧面 1个曲面高 1条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认识圆柱和圆锥观察—比较—归纳圆柱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圆锥底面 1个圆形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

(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②解决例2: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

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展开图: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

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2、练习二第6题。

(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4、5题。

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4页内容。

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二、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7题(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