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孔高渗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
井楼油田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
从 模 拟 的 结 果 来 看 , 吐 五 个 周 期 ( 出程 度 吞 采
2 . 9 ) , 层 含 油饱 和 度 为 5 . 7 , 层压 力 2 3 后 油 3 6 油 平 均下 降到 2 0 MP , 层温 度平 均 升高 1 ℃ , . 2 a油 2 已形
成 大 面 积 的 热 连 通 , 度 场 分 布 , 于 30mP . 粘 低 00 a s 的面积 较大 , 占井 组面 积 的一半 。此时转 驱 , 约 不仅 汽 驱效 果较 好 , 而且 整体 上注 蒸汽 开 采效 果也 较好 。 因此 确定 合理 的转 驱 时机为 吞 吐五个 周 期后 。 2 蒸 汽驱 注采 参 数优 化 在确 定 了吞 吐转 汽驱 的 合理 时机 后 , 应 对 蒸 还 汽驱 注 采参 数 进行 优 化 设 计 , 以取 得较 好 的 汽 驱 开 发效 果 。 蒸汽 驱 阶段重 要 的注采 参数 包 括注汽 速 度 、 采注 比、 单井 排液 能力 和蒸 汽干 度 。
摘 要 : 以井楼 油 田某试验 井 区为例 , 通过 油藏 数 值模 拟 和实 际生 产 资料 分 析 , 系统深 入 研 究 了井 楼 油 田蒸汽吞 吐 转蒸汽 驱 最佳 转驱 时机 和转 驱注 采参数 ( 气速 度 、 注 蒸汽 井底 干度 、 采注 比 、 井排 液能 单 力) 优化 。研 究结 果表 明 , 吐 5个周 期 后 , 吞 剩余 油饱 和 度依 然较 高、 热连 通 基 本 形成 , 层 压 力相 对较 地 低 , 蒸汽吞 吐 转驱 的较 佳 时机 。 是 蒸汽驱 最 佳注汽 速度 为 8 td 单 井排液 能 力达 到4 td, 0/ , 0 / 井底 蒸汽 干度 在6 上 蒸汽 驱 效果好 , 最低 不 得低 于4 ? 。 0 但 O, 实验 区的研 究 对 整个 井楼 油 田蒸 汽吞 吐转 驱有 很好 的借 6 鉴 和指 导意 义 。
稠油油藏开发规律认识与热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开发规律认识与热采技术研究作者:宋莎莎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1期摘要:研究辖区具有油层厚度薄、原油粘度分布广、储层埋藏深、泥质含量高、出砂严重、受边底水和注入水影响大的特点,属河道砂稠油油藏。
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并实施了相应的开发政策和措施。
在中高含水期,针对层间干扰日趋严重,实施了细分层系和强化完善注采系统等调整技术。
针对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应用稠油热采技术,加快了油田驱替方式的转变,强化储层精细描述,使油田采收率在水驱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形成了砂岩稠油油藏长期高效开发的技术系列。
关键词:强化开采;稠油热采;生产周期;储层精细描述;驱替方式;高效开发研究区块经过强化开采,目前稠油热采老区已进入中高含水、多轮次吞吐阶段,稠油产量由上升态势转换为下滑趋势。
为减缓水侵影响,提高热采开发效果,运用精细地质管理和精细地面管理,延长热采井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了较好的蒸汽吞吐效果。
1 油田稠油开发现状研究辖区具有油层厚度薄、原油粘度分布广、储层埋藏深、泥质含量高、出砂严重、受边底水和注入水影响大的特点,属河道砂稠油油藏。
经过强化开采,稠油热采老区已进入中高含水、多轮次吞吐阶段,稠油产量由上升态势转换为下滑趋势。
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稠油热采生产动态,根据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实施了井网加密、低效水驱转热采、水侵治理等技术,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2 油田稠油热采配套技术(1)蒸汽吞吐采油技术。
蒸汽吞吐是指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稠油的增产方法。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开采稠油技术,蒸汽吞吐提高开采效果的机理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水流动能力;清洗井眼及近井地带,改善油井的完善程度;由气体的膨胀来驱动原油;降低界面张力,减小水相的相对渗透率,减小残余油饱和度;提高波及效率。
(2)蒸汽驱采油技术。
稠油油藏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产一线稠油油藏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文⊙张继英肖然王高贵(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摘要:长周期吞吐后汽驱开发普遍存在对应油井受效差异大,汽窜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汽驱井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能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汽窜;封堵;驱油汽窜;封堵、驱油一、引言孤东稠油为馆陶组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在1050~1450m ,油层厚度在3~15m ,渗透率在0.05~2.0μm 2,地面粘度在2000~15000m Pa.s ,地质储量2670×104t 。
目前孤东油田九区西块、红柳油田垦东521块、垦东53块、垦92块及外围零散井,共动用地质储量1515×104t 。
经过多年的稠油开采工艺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适合孤东稠油小断块开发的配套工艺,已形成了年产15×104t 稠油生产能力,但由于油层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出砂及汽窜严重,注汽难度大,工艺配套不完善,制约了孤东稠油开采水平的提高。
目前,现场应用的调堵技术只侧重于封堵高渗透、大孔道,而忽略了其调驱剂在储层里的驱油作用,致使调剖、驱油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适合于稠油油藏自适应多功能调驱剂,该技术既有效地封堵大孔道体系,提高注入汽波及体积,同时兼具较好的驱油效率,来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二、新型高温调剖剂制备与性能评价目前,高温化学调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高温化学调剖剂的耐温性能封堵汽窜,可以调整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吸汽不均的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增强注汽质量和蒸汽热效率,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
(一)高温调剖剂优选目前,对于稠油蒸汽吞吐或蒸汽驱油藏的调剖封堵,大多选择树脂类调剖剂,因为无机物调剖剂耐热性能好,但没有弹性,容易将地层堵死;而冻胶类堵剂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可以达到深部调剖,但耐热性不好,不能用于蒸汽驱或吞吐油藏。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筛选研究
2009 年第 21 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111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筛选研究
王 曼, 刘慧卿, 张红玲, 刘羽 中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Ξ
摘 要: 针对小断块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薄层稠油油藏, 提出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因 蒸汽驱对油藏条件要求高 , 故投产前须进行筛选。 根据不同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的组合模拟计算结果 , 研究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对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 建立筛选评价标准。 研究结果表 明 , 当油层有效厚度超过 7. 2m 时, 可利用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经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 5000m P a s 的普 通稠油油藏; 油层有效厚度达 9. 6m 时 , 该技术可用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 20000m P a s 的稠油油藏。 关键词: 薄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 分段蒸汽驱; 筛选; 粘度; 油层厚度 目前, 中国许多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经过多 年高速开发, 采出程度较高, 油水井措施效果逐年变 差, 迫切需要提高非主力油层储量的动用程度, 特别 是薄油层的动用程度。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油层油藏, 由于水平井间的流动近似于线性驱替 , 在一定油层 范围内波及系数高于垂 直井[ 1, 2 ], 且热采时 热损失 小、 热量利用率高, 在一定注采管柱条件下实现水平 井分段注采[ 3 ] , 可将工业价值产量所要求的最小油 层厚度降至最低限度。 水平井分段注采是在水平井 蒸汽吞吐热采若干周期后, 利用水平井长井段优势 将其分为采油段、 封隔段、 注水段 3 个部分对水平井 进行分段蒸汽驱开采[ 4 ]。 该方式对于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影响显著的 油藏参数主要为油层厚度和原油粘度。 通过相关研 究, 建立筛选评价标准, 为扩大水平井技术应用范围 和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 同时也为直井无法经济有效 开发的稠油薄油藏边际储量提供一种开发模式。 1 水平井分段注采原油粘度、 油层厚度筛选 1. 1 地质模型 油藏埋深为 1440m , 水平井布井范围为 375m × 225m × 24m , 油层孔隙度为 28% , 油层水平渗透率 2 为1325 ×10 - 3Λ m , 垂向渗透率为水平渗透率的1 �4, 原始含油饱和度为 65% , 原始油层压力为16M Pa , 原 始油层温度为 50℃, 粘温关系、 相渗和毛管压力资料 按参考文献[ 5 ]。 1. 2 水平井分段注采模式 水平井分段注采分为采油段、 封隔段、 注汽段 3 个部分 ( 图1 ) 。 水平井段长为L , 生产段长为L p , 注入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及注采参数优化
阶段 , 已进 入 高 含 水 、 高采出程度、 低 采 油 速 度 阶
段 。 目前 实 际情 况 为 : ① 油井 蒸汽 吞 吐周 期 高 , 油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蒸汽驱后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2 0 1 1 Z X 0 5 0 0 9一 O O 4— 0 5 ) 作者简介 : 王长 久( 1 9 8 8一) , 男, 2 0 1 0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程专业 , 现为该 校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在读博 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提高采收率 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
7 4
特 种 油 气 藏
第2 0卷
性, 封 堵高 渗管 , 迫使驱 替流 体进入 低渗 管 , 启 动低 渗管 , 进而 提高双 管综合 驱 油效率 。
8O
定 的影 响 , 氮气 泡沫体 系 的主要驱 油机理 是在 地层 孔 隙 中产生贾 敏效应 进而 封堵高 渗层 , 迫使 注入流 体 流人低 渗层 , 提 高低 渗 层 驱 油效 率 , 随 着 注入 量
选 的接替方 式 , 能 够取得 很好 的开发 效果 。
氮气 泡沫辅 助蒸 汽驱和 热水驱 , 能够有 效地 控 制蒸 汽窜 流 , 改善 热水 突破 问题 , 克服重力 超覆 , 减
少黏 滞指进 , 调整 吸汽 剖 面 , 是 提 高 采 收率 的重 要 手段 之一 。泡沫是 一种 可压缩 的非 牛顿流 体 , 在 地
王长久 , 刘慧卿 , 郑 强
( 石 油 工 程教 育部 重 点 实 验 室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北 京 1 0 2 2 4 9 )
浅薄层特稠油过热蒸汽驱开发研究与试验——以楼资27井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76-03浅薄层特稠油过热蒸汽驱开发研究与试验以楼资27井区为例关群丽(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摘要:针对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过热蒸汽驱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适合进行过热蒸汽驱开发,较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8.24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0.077。
对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四个井组进行过热蒸汽驱试验,预测汽驱阶段采出程度26.28%,蒸汽吞吐+汽驱采收率49.61%。
关键词: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转换开发方式;过热蒸汽驱;提高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13.3文献标识码:A井楼油田楼资27井区6层含油面积0.45 km2,地质储量47104t。
埋藏深度为135.0~298. 0m,油层厚度较薄,纵向上单层厚度一般在1~3m 左右,岩性以细砂岩为主,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8749mPa s,属浅薄层特稠油油藏[1-2]。
自2003年投入开发,截止2009年5月底,6层平均单井吞吐7.6个周期,累积注汽27.65104m3,累积产油9.65104t,累积产水19.15104m3,综合含水66.5%,累积油汽比0.35,采油速度3.73%,采出程度20.5%。
楼资27井区经过五年多的蒸汽吞吐开采,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越来越差,如何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是楼资27井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此,2009年在井楼油田楼资27井区开展了4个100m井距反九点井组的过热蒸汽驱试验,已经见到初步开发效果[3]。
1转换开发方式的必要性1.1采出程度高、自然递减率逐年加大,继续吞吐开采稳产难度大楼资27井区经过蒸汽吞吐开采,6层采出程度达20.5%,单井采出程度11.0%~30.0%,单井采出程度大于20%的井数占总井数的51.2%。
千22块莲花油层水驱后油井挖潜的几点做法
千22块莲花油层水驱后油井挖潜的几点做法【摘要】千22块莲花油层1992年3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1995年进入吞吐开发后期,1996年7月开始实施注水开发,总体水驱效果较差。
造成水驱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千22块为稠油油藏,采用常规水驱受效不明显,采用周期注水因注水方式不合理效果也不明显。
多年注水以后,水驱已不能采出更多的剩余油,因此在2008年2月,区块整体停注水。
为了实现水中找油,提高区块的采出程度,开展了拔桥塞回采莲2、优选边部水驱效果差油井选层注汽、油水边界薄油层试采等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水驱效果差回采储量动用程度试采千22块原油粘度393.6mpa.s,属于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实施常规水驱效果差。
为了提高该块水驱采收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我们应用稀油水驱油藏多种分析方法,对千22块的注水效果做出综合评价,认为所实施的周期注水方式不适合该块的注水开发。
2008年2月,区块整体停注水。
综合运用选配注、试采、回采、应用合理配汽技术有效的提高油藏储量运用程度。
1 油藏基本情况千22块位于千12块北部,为断层遮挡岩性油藏,含油面积0.5km2,地质储量278104t。
北部以千22断层为界,南部以70-58断层为界,地层由东向西南倾斜,地层倾角3-4°,构造高点在千22井附近。
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8.7%,渗透率496×10-3um2;属高孔-中高渗型储层。
岩石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为泥质,泥质含量10.7%。
2 千22块开发简史2.1 蒸汽吞吐开发阶段于1992年3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初期采用118m井距,正方形井网开采,布油井41口。
1993年年产油22.8×104t,采油速度达8%以上。
1995年进行加密调整,布井18口,井距调整为83m,2000年扩边调整,布新井7口。
薄层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技术优势解析
稠油 油 藏 过 热 蒸 汽 技 术 已应 用 于 矿 场 试 验 并 取 得 了 明显 的 开发 效 果 ¨ 。过 热 蒸 汽 是 指 特 定 压 J 力 下蒸 汽 温 度 高 于 饱 和 温 度 的 水 蒸 汽 。 与 常 规 湿 蒸 汽相 比 , 热 蒸 汽具 有 过 热 、 干 度 、 温 度 、 过 高 高 低
压力的特点 , 使其开发稠油油藏的机理 与常规湿蒸 汽具 有 明 显 差 异 ¨2。 大 量 室 内实 验 研 究 表 明 , . J 过 热蒸汽不仅是高热量的载体 , 同时过热蒸汽与储层
矿物及流体相互接触 , 使得油藏 物性发生复杂的物
理 化学 变化 。不 仅 仅 降低 了原 油 的黏 度 , 且 改 善 而 储层 的渗 流 能 力 。本 文 在 过 热 蒸 汽 开 发 稠 油 油 藏
() 1 高温降黏作用。稠油 的黏度对温度变化非
21 0 1年 1 2月 1 2日收到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10 15 资助 51 6) 4 第一作者简介 : 崔连训 (9 8 ) 男 , 16 一 , 高级工程 师, 研究 方 向: 油 稠
动压差 , 将会降低蒸汽的指进 , 改善蒸汽波及状况。
根 据油藏 有效 厚 度 范 围 , 薄层 稠 油 油 藏分 为 将
层使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 ; 开井 回采 时, 、 油 蒸汽及
凝结 水高 速 流 人 井 筒 , 堵 塞 物 排 出 , 善 近 井 地 将 改
带渗 流条 件 。
( ) 化驱作 用 。原 油 的蒸 馏 馏分 在 蒸 汽前 缘 6乳 凝析 形成 水 包 油 乳 状 液 或 者 凝 析 水 乳 化 到 油 中形 成油包 水 乳 状 液 。形 成 水 包 油 乳 状 液 的 黏 度 要 比 水大 , 形成 油 包 水 乳 状 液 的黏 度 要 比油 大 , 加 驱 增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率影响因素——以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为例
质在 不同温 度下 的粘 度参数 见表 1 。
表 1 实验用新鲜岩心及驱替介质基本物性参数
采收率 可达 到 5 % , 5 比蒸 汽吞 吐提 高 了 3 . % 。 02 研究蒸 汽吞 吐后不 同驱 替方式及 驱替 条件 对驱油 效
。 3i 2 m -x l a s mP . ) n  ̄ ( a S P
1 实验条件及方法
1 1 实验条件 .
点, 采用逐 渐提 高驱 替 速 度 的方 法 进 行 了不 同条件 下 的驱油效 率 实验 。具 体 步 骤 如 下 : 在 超 低 温 条 ①
实验用 油 为孤 岛油 田中- I g - LN 5储 层原 油 , 驱
替介质 采用 矿化 度 为 4 / 0g L的 K 1 C 溶液 和 过 热 蒸
要好于热水驱 ,5 20℃ 蒸汽驱 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 5 以上 , % 驱替介 质温度 与采收率提 高幅度之 间存在 良 好的对数关系, 研究 区块 蒸汽吞 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 3 %左右 。 0
关 键 词 : 通 稠 油 剩余 油 驱 油效 率 驱 替 方 式 蒸 汽 吞 吐 驱 替介 质 蒸 汽 驱 普 中 图分 类 号 :E 5 . 1 T 3 7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 0 (0 1 O 一 0 8 0 10 — 6 3 2 1 ) l 04 — 3
— —
以孤 岛油田 中二北稠 油油藏 为例
王 胜,曲 岩涛, 韩春萍
( 国石 化 股 份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科 学研 究 院 , 东 东 营 2 7 1 ) 中 山 50 5
摘要: 为了研 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 油效果及 影响 因素, 分析 蒸汽吞 吐后转蒸 汽驱 提高稠 油油藏采 收 率的潜 力及有效 开发方式 , 以胜利 油区孤 岛油 田中二北稠 油油藏蒸汽 吞吐后 密闭取心岩 心为 实验 对象 , 开展 了在
稠油油藏热采井汽窜治理措施分析
一、开发概况某浅层稠油油藏构造为一向东南抬升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圈闭。
经过年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后,受油藏地质条件、热采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汽窜现象严重。
其危害使得注汽井注汽效果变差,蒸汽吞吐量流失,影响热采效果。
被窜井液量、含水量大幅上升,液体温度升高,影响油藏整体产量。
二、汽窜典型现象1.汽窜类型层间汽窜注汽井注汽时压力突降,压开邻近水层,含水上升,热采失效。
某1沙四段汽窜突出现象体现在平面上注水水道形成,易发生汽窜。
某1-7-斜19和某1-6-斜18为原注水井某1-6斜20注水收效油井,其邻井某1一斜8和某1-6-斜20一轮热采时分向注水受效和沿水道方向向某1-7-斜19和某1-6-斜18方向汽窜,并未向井距相对较近的邻井汽窜。
层内汽窜表现为被窜井产液量增加,含水上升,液面上反。
目前该类型为该油藏主要汽窜类型,汽窜油井35口,影响被窜井油量吨。
2.汽窜现象压力传递邻井注汽压力通过高渗层传至对应生产井,生产井液量、含水、液面变化幅度较小,影响不大。
以某1-4-斜7井为例,邻井某1-4-斜6井注汽,某1-4-斜7液面由1040米上反至600米。
热水窜:邻井注汽蒸汽由注人井向生产井推进,过程中热量损失,冷凝成热水,由生产井产出,生产井液量含水明显上升。
注汽井热能损失,对应被窜生产井油量下降,影响热采效果。
3.汽窜特点重复性:一口井多轮热采时,重复向邻井汽窜。
在某1区沙三段上体现为汽窜向河道中部物性好的邻井方向窜沙四段体现为注水期注水形成水道,汽窜沿水道方向向邻井汽窜。
可逆性:即油井互窜,两口井井距较井,曾经汽窜形成一定通道,当被窜井注汽时,汽窜沿汽原方向向原注汽井汽窜,形成互窜现象。
负效性:汽窜时部分低产井在被窜后油量增加,体现出一口注汽两口受效现象,但影响注汽井和被窜井产量现象占80%,弊大于利。
三、汽窜原因分析1.井网、井距影响随着油田不断开发,井网不断完善,井距变小, 以热采为主要开发方式区块井间汽窜几率增加。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
《稠油油藏滲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稠油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稠油油藏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条件,其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以及基于该机理的优化开发方式。
二、稠油油藏滲流机理研究1. 稠油基本特性稠油作为一种复杂的石油资源,具有高粘度、高密度和高含蜡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稠油在地下油藏中的流动特性与常规石油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
在地下,稠油主要依靠自身的粘性和多孔介质的渗流特性进行流动。
2. 滲流机理分析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链的迁移;二是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和传输。
在滲流过程中,稠油的粘性对流动的影响显著,同时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孔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也对滲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三、开发方式优选1. 传统开采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等热采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但也存在着投资大、能耗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因此,寻求更加高效、环保的开采方法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2. 优化开发方式探讨针对稠油油藏的特性和滲流机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开发方式进行优化:(1)引入先进的采油技术:如水平井技术、微震波采油技术等,以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耗。
(2)合理规划井网布局:根据地质条件和滲流特性,合理规划井网布局,优化井间距离和井网密度,提高开采效率。
(3)开发高效环保的采出液处理方法: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和引入环保材料,降低采出液对环境的污染。
(4)注重多能源协同开发:结合其他能源资源,如天然气、地热等,实现多能源协同开发,提高整体效益。
四、结论通过对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流动特性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开发方式,如引入先进技术、合理规划井网布局、开发高效环保的采出液处理方法以及注重多能源协同开发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特稠油油藏吞吐后转蒸汽驱方案研究
特稠油油藏吞吐后转蒸汽驱方案研究【摘要】以河南井楼油田某试验井区为例,通过实际生产资料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井楼油田lz27井区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条件及转驱方案。
研究表明,试验区吞吐后转蒸汽驱最佳井网为目前井距、反九点井网,合理转驱时机为吞吐5个周期后转驱。
通过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方案优化设计,优选出最佳方案为试验区部分井继续吞吐5个周期后再转入汽驱,发生汽窜后对注汽井采用间歇汽驱方式。
后期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井楼油田蒸汽吞吐转驱上产及相似油田改善热采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稠油蒸汽驱数值模拟试验楼资27试验区位于井楼油田三区南部,原始地层压力2.63 mpa,原始地层温度26.7℃,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18749.0 mpa·s,属浅薄层特稠油油藏。
lz27井区常规试采产量低,蒸汽吞吐已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但随着周期数增大效果明显变差,由于油层比较薄,吞吐转驱能否取得成功,转驱条件和时机又是怎样的,需要通过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给予回答。
1 转驱的条件与井网研究由于影响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效果的因素很多,单因素研究工作量大,也不够科学,所以在进行转驱条件研究时,采用了全排列的方式,即对每一个粘度值,分别作出其对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的全排列,最后得到46个方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预测[1]。
相应的开发指标预测结果表明,在150~300m范围,特稠油在 100×140井网下都可以进行吞吐转驱。
粘度在10000、20000、40000mpa.s下的临界厚度分别为:3.7、4.2、6.2m。
要保证蒸汽驱效果,转驱时的起始含油饱和度最好不要低于0.45。
通过数值模拟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在注汽速度为80t/ d,井底干度为0.65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反九点法能取得较好的开采效果。
2 转驱时机根据对lz27井区31917井组的数模研究,吞吐五个周期(采出程度 22.39%)后,油层压力平均下降到2.02mpa,油层温度平均升高12℃,已形成大面积的热连通。
中国的驱油技术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始终业界关注的话题,以大庆为代表的水驱、聚驱采收率技术,创造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又形成了新水驱、蒸汽驱、SAGD、三元复合驱、火驱、CO2驱等战略性、前瞻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中国老油田继续提高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各类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各种选择,也是中国提高采收率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一、水驱(超前注水技术)超前注水技术是长庆油田原创技术,是水驱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表现形式。
其背景是:针对储层压力系数低、地饱压差小、启动压差大、低渗透、特低渗透资源等特点,长庆油田特低渗透开发,通过长期的实践,受“污水回灌现象”的启示,首次创新性的提出和研发了“超前注水”理论与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是特低渗透油田最具影响力的的核心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的基本概念。
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3个月或半年而提前投注,使原始地层压力保持在110%—120%之间,称之为超前注水。
其做法是“先注后采”,也就是说“先钻注水井,后钻采油井。
基本原理是:(1)增加驱替压力梯度, 减少启动压力影响;(2)有效防止原油性质的改变, 保证渗流畅通;(3)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4)降低油井初期含水;(5)降低油田产量递减率。
应用效果。
长庆油田从1995年开始,在安塞、靖安、绥靖、西峰、南梁、姬塬等油田实施超前注水,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达到5.42 t/d, 比相邻区域非超前注水区油井初期产能提高1.35t/d,平均单井产量比同步或滞后注水区提高了20~30%,效果十分明显。
西峰油田通过整体超前注水, 降低了油田的综合递减率。
长庆西峰油田白马区2002 年至2003 年产能建设井的综合递减率分别为8.5% 和5.0% , 而三叠系其他非超前注水区近4 年的产能建设综合递减率为14.2%。
由于在长庆西峰油田超前注水区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初期单井产量提高1~2t/d, 而且产量相对稳定。
超前注水技术的重大意义是:(1)解决了“低渗透”储层“低压”问题(世界性难题);(2)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投产后采油、采液指数下降的难题(世界性难题);(3)使低渗透油田从投产之时就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的平衡;(4)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产量;(5)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油藏敏感因素研究
1、模型的建立 (1)注氮气井组 以980141井为中心,9口井, 模拟面积0.0441km2 垂向上划分7个层,其中第1、 3、5、7为隔层,第2、4、6层 为生产层模拟J3q22-1、J3q22-2、 J3q22-3层 不均匀网格:x×y×z= 30×36×7=7560个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 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规模应用于克拉玛依九7+8区齐古组特超稠油油藏为国内尚
属首次,其注氮适应性、作用机理、操作参数有待深入研究; 开展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数模科技攻关,
为改善特超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超稠
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对九 7+8 区及类似特超稠 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辽河油田 、克拉玛依、八面河油田面120区 块、乐安特稠油油藏有应用,但象九7+8区类 似粘度的油藏大规模开发还很少。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前言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及应用 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注氮气加蒸汽吞吐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油藏敏感因素研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参数优选 典型井区转换开发方式研究 认识与结论
九7区
九8区 合计
155.6017
30.7665
111.1224
706.4384 817.5608
2.3
1.8 1.9
0.20
0.21 0.21
72
77 76
7.3
9.2 8.9
781.5501 164.4143 937.1518 195.1808
2006年9月九7+8区月注水平7027t/d,产液水平5692t/d,产油 水平1265t/d,月度含水78%,月度油气比0.18。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范文
《稠油油藏滲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稠油油藏的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稠油由于其高粘度、高密度等特点,在地下储层的滲流行为与传统轻质油有所不同,其开采与开发技术也因此显得更为复杂。
因此,深入理解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并对其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是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重点研究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并探讨有效的开发方式优选策略。
二、稠油油藏滲流机理研究1. 稠油物理性质分析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密度、高含胶质等特点,这些特性对稠油的滲流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稠油的物理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行为。
2. 滲流过程解析稠油在地下储层中的滲流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一方面,由于稠油的粘度高,其流动受到阻力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稠油的组分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变化也会对其滲流行为产生影响。
3.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稠油滲流的主要因素包括储层岩石性质、温度、压力等。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对稠油的滲流速度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则会影响稠油的粘度和组分分布,从而改变其滲流行为。
三、开发方式优选策略1. 传统开采方式分析传统开采方式如自然开采、热采等在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然开采效率低,热采则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对传统开采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
2. 新型开采技术探讨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新型开采技术如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等逐渐得到应用。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可以为开发方式的优选提供依据。
3. 开发方式优选原则在优选开发方式时,应遵循经济效益、环境友好、可持续性等原则。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储量规模、开采阶段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优选方案。
四、实例分析以某稠油油藏为例,通过对其滲流机理的深入研究,结合新型开采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开发方式的优化。
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了采收率,降低了环境影响。
稠油油藏封堵技术的应用
稠油油藏封堵技术的应用2新疆油田公司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工程技术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采用直井+水平井组合井网驱泄模式(VHSD)是稠油老区接替开发的有效方式。
由于稠油老区普遍存在隔夹层展布、压力系数低、汽窜通道发育等问题,接替开发效果优势不明显,对封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常用的凝胶封堵剂普遍存在耐温性较差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研制的YH-2型耐高温凝胶堵剂满足耐温耐压,并在现场施工运用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封堵扩容;耐高温凝胶堵剂;稠油油藏;VHSD在新疆油田浅层稠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优质环烷基稠油的重要生产基地。
截止2020年底,新疆浅层稠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5.81x108t,累计生产优质环烷基稠油1.05x108t。
其中普通稠油、特稠油油藏经过10余轮次直井蒸汽吞吐开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平均采出程度20.7%,呈现出采收率低、日产油水平低、油汽比低、周期产油递减快等问题,亟需转变开发方式,接替开发此类稠油老区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近年来,新疆、辽河、河南等油田通过借鉴稠油双水平井SAGD开发技术,探索采用直-平组合(VHSD)接替开发稠油注蒸汽后老区油藏。
VHSD技术是通过在前期直井吞吐井网间加密水平井,多口直井与1口水平井组合形成一个VHSD井组,一般8~10口注汽直并对应1口生产水平井,蒸汽吞吐预热建立热连通后,形成多口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驱泄复合模式开发稠油老区油藏。
但相比原始储层,稠油老区VHSD开发中面临汽窜优势通道发育、地层亏空体积大、压力系数低等问题,对接替开发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出蒸汽窜流严重、利用率低、水平井动用程度低。
统计新疆X试验区29对VHSD井组水平井水平段动用情况,动用程度低于80%的井占比达到41.4%,有必要采取有效技术手段,改善开发效果。
分析认为储层隔夹层广泛展布,非均质性强,汽窜通道发育,导致部分直井与水平井间强连通,而部分井难以建立有效连通,因此提出稠油油藏注蒸汽后VHSD井组封堵+扩容改造技术。
稠油油藏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法,一般达到3%~8%。
注蒸汽热采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 法
•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就是一种开采 高粘原油(高于100000mPa·s)的有效前沿技术。 • 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以蒸汽为热介质,在 上覆地层中形成蒸汽腔,在流体热对流及热传导 作用下加热油层,依靠重力作用开采稠油。 • 从水平井上方一口或几口垂直井中注蒸汽,加热 后可流动的沥青,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位于其下方 的水平井中 。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和解决 方法
• 存在问题:1 压缩机不能保障连续供气且气 量不足点燃油层和维持油层燃烧 ;2 监测 技术不完善,油层点燃后,需随时监测邻 井生产动态及气样分析; 3采油计量工艺不 适应目前常规的采油计量设备,不能对油 井产出油、气、水和温度实现在线计量, 不能及时取得油井动态参数,不能及时调 整油井工作制度,使燃烧前缘均匀推进难 以控制。 4无论是吞吐还是火驱,控制汽窜 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过热蒸汽吞吐转过热蒸汽驱现场试验
过热蒸汽吞吐转过热蒸汽驱现场试验
白伟龙;高献锋;申进;吴居坤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14(033)009
【摘要】近年河南井楼油田分别进行了特超稠油注过热蒸汽吞吐现场试验和过热蒸汽驱现场试验.由过热蒸汽吞吐转过热蒸汽驱,应当关注两大问题:首先是油藏条件,其次是转驱的合理时机应把握好.过热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吞吐生产期可延长2~3个周期,采收率提高7.5个百分点,油汽比由0.23提高到0.34.过热蒸汽驱实验区出油温度由44℃提高到60 ℃,提高16℃;产油量由7 t/d上升到25.4 t/d;含水由95.2%下降到88.5%;油汽比由0.03上升到0.12.
【总页数】1页(P28)
【作者】白伟龙;高献锋;申进;吴居坤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新疆勘探开发中心地质研究所;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所;河南油田采油二厂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薄层特超稠油吞吐转蒸汽驱油现场试验与推广
2.风城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
3.稠油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参数优化正交数值试验
4.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研究
5.海上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
1 物理模拟优选转驱方式1.1 物理模拟实验
本实验采用一维管式模型装置。
实验用油为面138-2-X4井原油,粘度722mPa·s(59℃)。
分别进行连续蒸汽驱、间歇蒸汽驱、间歇蒸汽加氮气驱和间歇蒸汽加活性剂驱4种不同驱替方式的物理模拟实验。
首先用250℃蒸汽进行2个轮次的吞吐,随后分别进行上述四种驱替实验;间歇注蒸汽时,蒸汽注入时间与暂停时间相同;注入氮气段塞时,氮气注入量与蒸汽注入量的摩尔比为0.03;添加活性剂段塞时,活性剂浓度为0.5%,其注入量与蒸汽注入量的质量比为1‥5,最后,不断记录岩心管出口端的产液量和产油量,直至瞬时含水大于98%,结束实验。
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由于蒸汽的停注,蒸汽带的部分冷凝使得压力分布不均匀,含油饱和度场发生变化。
而压力的降低导致加热带的液体闪蒸,使油藏内的热量重新分布[1],扩大了蒸汽波及体积,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说明间歇蒸汽驱效果好于连续蒸汽驱。
氮气具有较大的弹性,向地层注入氮气后可维持和补充地层的弹性能量,提高采油速度。
氮气导热系数低的特
性,可使蒸汽的热损失减少,因此间歇蒸汽加氮气驱效果好。
由于活性剂洗油效率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调驱作用,蒸汽波及范围大,采油速度快速上升,故最终采收率最高。
综合比较四种不同的转驱方式(见图1),最优转驱方式为间歇蒸汽加活性剂驱。
当含水率达到98%时,其最终采收率能达到71.20%。
图1 不同驱替方式采收率曲线图
2 转驱阶段注采参数优化2.1 蒸汽干度
设计井底蒸汽干度分别为20%、30%、40%、50%、60%、70%。
从结果见图2:蒸汽干度越大,开采效果越好,当蒸汽干度大于40%以后,增油量变缓,因此选择蒸汽干度40%~50%为最佳注入蒸汽干度。
图2 蒸汽干度优化累产油量对比曲线
2.2 注汽速度
选取蒸汽干度为40%,设计注汽速度分别为80、100、120、140、160、180,结果见图3表明:注汽速度为120~140t/d时,开采效果最好,考虑油藏实际,选取注汽速
特高孔高渗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
胡梦希 曾先友 陈嫽 陶满霞 秦熙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设计了连续蒸汽驱、间歇蒸汽驱、间歇蒸汽加氮气驱、间歇蒸汽加活性剂驱4种转驱方式,通过物理驱替实验进行了优选。
关键词:蒸汽驱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稠油油藏
Optimization of special pore high permeability thin density reservoirs steam soaking turning flooding method
Hu Mengxi,Zeng Xianyou,Chen Liao,Tao Manxia,Qin Xi Changjiang University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sttitue ,Wuhan 430100
Abstract:The paper designed continual steam flooding,intermittent steam,flooding,nitrogen flooding and so on,optimized the methods with physical flooding test.
Keywords:steam flooding;physical stimulation;number stimulation;heavy oil reservior
表1 不同驱替方式实验结果
连续蒸汽驱间歇蒸汽驱间歇蒸汽加氮气驱
间歇蒸汽加活性剂驱
PV数采收率,%PV数采收率,%PV数采收率,%PV数采收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 5.210.06 5.330.06 5.270.06 5.220.1213.20.1314.20.1314.270.1314.270.2522.70.2628.50.2630.800.3127.400.3831.70.3736.50.4042.700.4638.900.5138.90.5847.60.5552.900.5748.800.7047.60.6751.00.6858.900.7459.800.8452.90.8758.50.8061.800.8162.400.9155.60.9560.50.9264.200.9366.101.0659.8 1.0262.4 1.0465.80 1.0167.401.1360.8 1.1965.0 1.1867.50 1.1369.501.28
62.0
1.29
65.6
1.29
68.50
1.29
71.20
90
度为120t/d为最佳注汽速度。
图3 注汽速度优化累产油量对比曲线
2.3 注采比
选取蒸汽干度40%,注汽速度120t/d,设计注采比为1、1.1、1.2、1.3,结果显示见图4:当注采比大于1.2时,增油速度变缓,因此最优注采比为1.2。
图4 注采比优化累产油量对比曲线
3 结论
1)八面河油田面138-6井区目前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压力下降快以及汽窜等问题,储层剩余油储量大,为保持稳产,需要转换开发方式。
2)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间歇蒸汽驱效果好于连续蒸汽驱,间歇蒸汽加活性剂驱效果最好,最终采收率可达71.20%。
3)数值模拟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选取蒸汽干度40%~50%,注汽速度120t/d,采注比1.2的开采方式可达到较
好开采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卓飞,黄景龙,王力兴,等.稠油油藏段塞蒸汽驱技术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4):331-332.
[2]殷代印,张湘娟.朝阳沟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15(1):59-61.
[3]刘尚奇,高永荣.蒸汽驱过程中临界采注比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2):56-60.
[4]李伟瑞杜.239块稠油油藏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可行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88-90.
[5]孙新革,马鸿,赵长虹,等.风城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1):
61-64.
小对流量没有影响),把不同投产期间所需流量进行记录,就可以获取相应的阀门开度、手轮转数、螺杆上升高度。
计算中阀门入口气体温度粗略采用了293K(20℃)来进行了计算,对结果准确度造成一定影响;另外阀门厂家给出的阀门特性参数可能也与阀门实际特性有较大偏差,可以利用较为准确的现场数据或实验室数据进行验证并进行修正,得到更为准确的阀门压力流量参数计算表。
在记录中有几组流量数据计算出的百分比开度超过
100%,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是计算公式中常数选择不合理所致,显然该计算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5 结束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流经特定阀门的天然气的进出口压力、流量与阀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该关系式计算来进行天然气管道投产调压阀的选用。
该论文的目的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藉此引起对调压阀计算的研究和应用。
基式加注站约40座,趸船式加注站约11座,移动加液船约7艘。
现阶段该市场处于培育期,加注站建设方会经历三年甚至更长的不盈利期,这就需要能源企业拥有长远的眼光,进行战略性投资布局,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能源战略与水运战略相结合、加注模式与通航环境相结合、系统规划与分步、分区域实施相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布局建设,系统规划船用LNG业务,实现产业链上的盈利。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日渐青睐清洁能源的使用,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占得比重将越来越高,LNG燃料动力船舶将拥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现在该块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初期的培育期需要各方相互支持、配合,从全局高度做
长远打算共同努力推进我国LNG动力船舶领域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锋,邓凯.简述船用LNG 发展现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3,8:16-19.
[2]彭宏恺.LNG 燃料动力船改造试点工作探析[J].中国海事,2012,10:47-49.
[3]陈强福.气体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研发现状[J].工业科技,2007,34(6):48-50.
[4]秦琦,杨军.LNG 燃料船技术新潮流[J].中国船检,2011,8:53-57.
[5]王世荣.我国内河柴油-LNG 双燃料动力船舶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水运,2011,11(7):4-7.
(上接第94页)
(上接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