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多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多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1.4.1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二、学情分析^p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究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经历,多数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已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掌握有理数乘法法那么,能利用乘法法那么正确进展有理数乘法运算。

2、才能与过程目的经历探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过程,开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才能。

3、情感与态度目的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法那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那么正确进展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探究过程,符号法那么及对法那么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六、教学方法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究---发现”的教学形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法为主,从而到达进步学习才能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老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那么,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学生探究、归纳法那么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展乘法法那么的探究。

〔1〕老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如今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如今时间后为正,如今时间前为负.a.+ 2 ×〔+3〕+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2 ×〔+3〕=b. -2 ×〔+3〕-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减法、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减法、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乘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解决问题。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15元,他给了老板20元,找回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有理数乘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即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有理数乘法的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2.教学难点: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学生活动用品: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本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有理数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1)》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有理数的乘法是一种新的运算方法,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减法、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法,他们还是初次接触,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例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有理数乘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加法、减法、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解题过程。

接着,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练习,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跟随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

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b.-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c.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d.(-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数的概念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而总结出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对于实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负数的乘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和解释有理数的乘法。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有理数a和b,如何计算它们的乘积?2.呈现(10分钟)呈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法则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解释乘法法则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研究目标: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并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活动步骤:
一、复回顾,引入新课
1.复研究过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并复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步骤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2.出示研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3.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28-30的内容,完成相关问题,为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做铺垫。

二、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归纳总结出乘法法则。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法则。

三、练运用乘法法则
1.教师出示乘法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明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本节课的研究情况。

教学媒体选择:PPT
教学类型: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研究归纳;分组合作、探究研究。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经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进展观看、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究,培养观看、分析、抽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干脆和制造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一做出示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用运算器运算并找出它们的规律.例1 (1)(+5)(+3)=_______;(2)(+5)(-3)=________(3)(-5)(+3)=________;(4)(-5)(-3)=________例2 (1)(+6)(+4)=________;(2)(+6)(-4)=________(3)(-6)(+4)=________;(4)(-6)(-4)=________(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想一想你们发觉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活动:运算、讨论总结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乘积为负;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想一想两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如何得到的呢?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有理数的乘法(1)》数学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1)》数学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1)》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有理数的乘法(1)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你们知道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做吗?”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讲解新课(约40分钟)
1. 介绍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师首先解释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3*(-2)=-6,-5*7=-35等。

2. 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如:(-3)*(-4)=12,
(2/3)*(3/4)=1/2等。

在运算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运算顺序和符号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约20分钟)
1. 设计一些简单的有理数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他们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Hale Waihona Puke 能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求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师生交流合作,让先生领会从特殊到普通的归纳方法,进步先生的认知程度.
三、学习者特点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先生曾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曾经对符号成绩也有了必然的认识,同时,也具有必然的观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由此为先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因而,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思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程度,在恪守启发式教学准绳的基础上,留意创设成绩情景及“情景—探求—发现”的教学模式,以自主探求、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经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先生的留意力,使先生获取知识,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类似①式计算,就是我们今天所探求的内容
板书课题:1.5有理数的乘法
观察图片,先生回答,钓鱼台水库四天后水位:
(-2)+(-2)+(-2)+(-2)=-8
(-2)×4=-8①
以先生熟习的钓鱼台水库水位变化来创设成绩情景,激发先生兴味
提出成绩,引入新课
(二)观察探求,总结法则
(2)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所观察水位变化图形用乘法运算分别求出钓鱼台水库这四天水位.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例题(略)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运算的普通步骤: 练习(略)
1先确定积的符号
2再进行绝对值相乘运算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主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1)(-7)某8;(2)8某(-7);(5)[3某(-4)]某(-5);(6)3某[(-4)某(-5)];[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

(略)[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生]例如:5某[3十(-7)]和5某3十5某(-7);(略)[师](-5)某(3-7)和(-5)某3-5某7的结果相等吗?(注意:(-5)某(3-7)中的3-7应看作3与(-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

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活动4]练习(教科书第42页)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1.演示与讲解:首先,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并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律。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
2.归纳总结: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强调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3.方法指导:接着,我会教授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如利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有理数乘法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算技巧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乘法分配律等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情况。
2.师生互动: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乘法运算规律和技巧。
3.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有理数乘法的认识。
4.拓展延伸:最后,我会提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运用变式训练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2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2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25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1)—2345(2)2(—3)4(—5)6789(—10)、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1)(—2)(—3)456(2)—2345(—6)78(—9)(—10)、观察1P38、观察思考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见P38、思考)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例题学习P39、例3观察2P39、观察练习P39、练习作业P46、7、(1),(2)(3),8,9,10,11、补充练习1、(1)若a = 3,a与2a哪个大?若a= 0 呢?又若a=—3呢?(2)a与2a哪个大?(3)判断:9a一定大于2a;(4)判断:9a一定不小于2a、(5)判断:9a有可能小于2a、2、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这句话错在哪里?3、若ab,则acbc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4、若mn=0,那么一定有()(A)m=n=0、(B)m=0,n0、(C)m0,n=0、(D)m、n中至少有一个为0、5、利用乘法法则完成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210—1—2—339630—326221321—1—2—36、(1)经过调查发现,若甲商店某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记为a,则乙商店这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可记为—a,�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法(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法(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乘法法则.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四、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熟悉的游戏——撕名牌导入新课,让大家帮忙解决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两队规定:游戏结束时,被撕掉的同学得-3分,没被撕掉的同学得3分,哪队得分高哪队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案姓名:程相超单位:鲁山县第十一中学二0一五年九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乘法(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另外在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经历过的挫折,这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学习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活动注意事项:在以上活动(1)中可得到“甲水库的水位总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化量是上升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下降12厘米.”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得到“乙水库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记作-3厘米,4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3)+(-3)+(-3)=(-3)×4=-12厘米,”的意义是“水位上升-12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水位上升-12厘米”与“水位下降12厘米”是等价的.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活动内容:(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3)×3=_____;(-3)×2=_____;(-3)×1=_____;(-3)×0=_____.(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3)×(-1)=_____;(-3)×(-2)=_____;(-3)×(-3)=_____;(-3)×(-4)=_____.活动目的: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活动注意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4×(-4)=_____;4×(-3)=_____;4×(-2)=_____;4×(-1)=_____;(-4)×0=_____;(-4)×1=_____;(-4)×2=_____;(-4)×(-1)=_____;(-4)×(-2)=_____.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活动内容:(1)教科书第75页例1.计算:⑴(-4)×5;⑵(5-)×(-7);⑶(-3÷8)×(-8÷3);⑷(-3)×(-1÷3);(2)教科书第75页例2.计算:⑴(-4)×5×(-0.25);⑵(-3÷5)×(-5÷6)×(-2);(3)教科书第76页“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4)教科书第76页“随堂练习”.计算:⑴(-8)×21÷4 ;⑵4÷5×(-25÷6)×(-7÷10);⑶2÷3×(-5÷4);⑷(-24÷13)×(-16÷7)×0×4÷3;⑸5÷4×(-1.2)×(-1÷9);⑹(-3÷7)×(-1÷2)×(-8÷15).活动目的: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活动的注意事项:(1)例题讲解板书时,要注意格式归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2)在计算完例1的⑶⑷小题后,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复习互为相反数的概念,避免产生混淆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讨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3)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1)×2×3×4=_____;(-1)×(-2)×3×4=_____;(-1)×(-2)×(-3)×4=_____;(-1)×(-2)×(-3)×(-4)=_____;(-1)×(-2)×(-3)×(-4)×0=_____.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如“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或“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或“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等等.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复述.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检测本节知识,训练运算技能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注意事项;对知识技能1的计算,应要求学生对每一步的理由要写出来,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后的计算可省去理由.四、教学反思: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本节的问题情境是教科书提供的.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例如利用数轴引入,或利用飞机的上升和下降引入,或利用收入和支出引入,总之,根据自己的学生所熟悉的问题,选择一种情境引入都可以.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时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